多模式綠色交通導向的城市空間布局最佳化與調控研究

多模式綠色交通導向的城市空間布局最佳化與調控研究

《多模式綠色交通導向的城市空間布局最佳化與調控研究》是依託同濟大學,由潘海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模式綠色交通導向的城市空間布局最佳化與調控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潘海嘯
  • 依託單位:同濟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在我國快速城鎮化過程中,許多城市都在積極採取措施鼓勵公共運輸發展,但在城市快速擴展中也經常出現以小汽車交通為導向的低生態績效空間布局模式,城市對小汽車的依賴性增加, 加劇了城市大氣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如何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通過交通和土地使用的有效整合,促使多模式綠色交通成為人們在城市不同空間尺度上最為便捷的選擇是抑制小汽車交通的關鍵。研究將採用移動蜂窩信號定位數據採集和問卷調查技術,通過對城市典型地區調查的分析,探討這些地區綠色交通狀態的空間分布特徵和空間布局要素對城市綠色交通的作用。採用離散選擇模型與其它高級統計分析方法,建構城市空間布局,交通系統配置,人口社會經濟特徵和政策因子對城市綠色交通狀態影響的模型。通過對重點問題的研究,探索城市空間布局最佳化和政策調控對促進城市多模式綠色交通發展的規律。並結合一些城市進行規劃設計案例研究,提出多模式綠色交通導向的城市空間布局最佳化與調控策略的導則。

結題摘要

城市空間布局和城市交通政策對城市交通的化石燃料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和城市環境質量有很大影響。由於城市空間布局,交通系統建設與所涉及的軟性要素如人們生活方式選擇,城市管理能力和社會價值觀之間相互作用和影響的微妙關係,控制城市交通二氧化碳排放所面臨的複雜性的問題,僅僅依靠技術手段作用是有限的。低碳綠色交通的實現不僅僅是交通工具的綠色化、城市空間和街區設計的綠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如何平衡城市的經濟活力、人們在城市中生產與生活聯繫的便捷性與生態系統的關係。重要研究結果有下面幾點: 1. 城市空間與多模式城市交通體系的孤立設計必然造成城市空間的割裂及綠色交通低依賴度模式,導致參與該地區社會經濟活動人員綠色交通的選擇性降低。 2. 在城市空間規劃中,僅僅是職住平衡的策略,難以保證低碳生態和綠色交通的實現,城市空間策略必須與城市多模式綠色交通策略結合。 3. 軌道交通的確可以減少人們對小汽車的依賴性,但也會出現住在軌道交通站點附近,但人們並不選擇軌道交通出行的狀況。需要在城市規劃的整體策略,這更有利於長距離出行者採用軌道交通的多目的出行。 4. 二氧化碳排放更為極化的“20-80”規律表明,低碳綠色交通政策需要更具有針對性。 5.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步行環境的要求會大大提高,改善步行環境的重點應該放在降低小汽車使用的方便性,我們應該減少軌道交通站點地區的機動車道數,行人的信號燈應給與優先。 6. 我國城市具有高密度和高度混合的特點,腳踏車不僅是一種輔助交通方式,更是多模式綠色交通不可缺少的一個平衡因子。 以上研究的的成果已在南寧、廣州和杭州等城市得到套用,研究成果為城市品質提升和城市交通的轉型發展,實現綠色、共享和包容性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指導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