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城鎮化與城市發展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是科技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於2022年11月18日印發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四五”城鎮化與城市發展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 印發時間:2022年11月18日
專欄1 城市發展規律與城鎮空間布局 |
1. 城市群和區域可持續發展指標與智慧型監測技術。研究基於生態本底網路結構的城市群和區域綠色發展的方法論;研究城市群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指標與評價體系;研究基於碳中和目標的低碳城市綜合評價方法、碳排放核算技術和全生命周期碳代謝模擬技術;研發城市群和區域建成區的實時監測與感知技術;研發基於生態優先的城市群人-地-產耦合評估技術;研究城鎮複雜場景的多模態融合感知與場景智慧型認知技術;開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試點工作。 2. 城市體檢評估技術。研究城市體檢評估方法、標準與指標體系;研究面向常態化監測的城市體檢體制與機制;研究城市體檢多源數據的自動化採集、綜合分析處理及標準化診斷技術;依託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台,搭建國家-省-市聯動的仿真、模擬與智慧型決策的城市體檢信息平台與資料庫。 3. 數位化規劃設計。研究基於多維空間傳輸的城市空間數字規劃設計方法;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圖形引擎技術;研發城市設計方案智慧型生成與仿真技術;研究人的環境行為演變及多尺度空間演變模式識別技術,建立中國超大城市中人的環境行為演變模式識別成果庫;研究基於實景三維的多尺度時空地理信息數據生產、建模、管理及服務技術,搭建國家-省-市多層級分散式時空地理信息資料庫與平台。 |
專欄2 城市更新與品質提升 |
1. 既有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診治更新。研究既有工業廠區、歷史文化街區、城區人文保護、改造與功能提升技術;研究既有建築、社區一體化綠色改造、健康改造、適老改造、消防安全改造、垃圾分類投放設施等宜居改造與性能提升技術與裝備;研發建築與基礎設施的智慧型檢測、監測技術與裝備;研發建築與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性態演變評估與控制技術;研發建築與基礎設施高效修復、加固技術與裝備。 2. 地下空間開發與地上空間高效利用。研究地下空間高效開發利用規劃、建設和運維基礎理論;研究地下空間資源開發適宜性評價與三維規劃管控原理;研發地上地下環境約束下的地下空間容積率控制原理、調查規劃方法與高效利用技術;研究地下空間防災規劃技術;研發地下空間開發建造技術與設備,包括地下大空間開發裝備、深層地下空間開發技術與裝備、受限空間增容開發技術與裝備、地下空間開發可持續發展技術、智慧型化地下空間開發及工程建造技術。 3. 全齡友好城市、活力街區和完整社區。研究城區各類建設場景的智慧建造技術,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技術體系,城市噪音控制與城市熱島效應最佳化技術,智慧停車管理與慢行交通系統建造技術,基於公共運輸導向(TOD)的多功能綜合體建造技術,全齡友好型城市公共設施、公共環境、居家環境、信息環境評價與建造技術體系,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技術體系、普惠托育與適嬰適童主動健康服務設施建設技術體系,多場景、多業態全齡社區服務設施建設技術。 |
專欄3智慧型建造與智慧運維 |
1. 工業化建造與智慧型建造軟體裝備。研究非線性幾何特徵建模與BIM圖形引擎,建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BIM三維圖形平台並發展相應軟體生態;研發部品部件智慧型生產線;開發面向典型工程、極端工程建造場景的嵌入式智慧型融合感知終端;研究大型工地施工現場全要素感知自適應組網技術與多模態異構數據的智慧型融合技術;研究基於工程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建築產業網際網路關鍵技術;研發智慧型化工程機械、建築機器人裝備以及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研究貫通數字設計、智慧型生產、智慧型施工等全產業鏈的技術標準體系。 2. 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與結構體系。研究可持續及環境友好型先進土木工程材料,包括先進水泥基材料、金屬材料、複合材料、智慧型材料、可再生與低碳排放材料等;構建基於材料結構一體化的適應複雜需求和嚴苛環境的新型結構體系;研發基於工業化建造的城市橋樑新體系及其安全運營和韌性提升關鍵技術;研發適應工業化與智慧型建造的新型建築結構體系與關鍵技術。 3. 智慧運維。研究公共服務數據治理與數字孿生技術;研究基於三維空間單元的城市信息模型(CIM)理論和平台構建關鍵技術與套用;研究城鎮智慧型體理論、數據與運行安全等技術標準體系;研究建築、大型交通樞紐與市政公用設施智慧運維關鍵技術裝備,研究城市數據大腦及數字孿生城市建設理論與技術,構建全場景智慧型監測預警和智慧綜合運維服務平台;研發城市道路系統協同運行平台;研究融合智慧社區與智慧家庭構建方法和技術體系,開展智慧城鎮綜合示範。 |
專欄4 綠色建築與基礎設施 |
1. 高性能綠色建築。研究基於人工智慧與人因工程學的綠色建築設計新理論新方法,研究多主體、全專業、高效能的綠色建築設計建造全過程協同平台,編制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新一代綠色建築工程技術標準體系;研發性能可調建材與多功能複合、結構功能一體化的新型智慧型圍護結構產品,開發高效能機電設備與系統;研發低增量成本、高性能綠色建築和超低能耗建築、近零/零能耗綠色建築關鍵技術體系。 2. 健康社區與健康建築。研究空氣、聲音等環境要素對人健康的定量影響(包括增強性影響)與相關機理,建立包括多尺度室內外環境參數等在內的數據收集平台;開發社區-建築室內外環境健康保障和最佳化提升關鍵技術,非視覺健康照明和健康睡眠保障技術,健康建築與健康社區規劃設計和性能保障技術體系;研究未來社區規劃設計和功能體系,開展健康社區和健康建築技術集成和示範。 3. 韌性城市。研究面向不同類型災害風險的韌性城市理論及設計、分類評價技術,城市綜合防災規劃理論,韌性城市區域致災動態模型與多災害韌性動態評估技術,城市生態空間韌性功能提升技術,建築抗震、抗風、防火抗爆韌性系統提升技術及韌性結構新體系,城市應急廣播技術體系、城市綜合風險評估技術體系,城市應急避難場所、防洪排澇等基礎設施建設、評價和運維技術,城市群、都市圈空間韌性功能協同提升技術。 |
專欄5城鎮低碳支撐系統 |
1. 城鎮新型低碳清潔能源系統。研發熱水聯供、熱電協同、煙氣餘熱利用與減排一體化、大溫差跨季節水熱聯儲等系列技術;研究光儲直柔新型供配電系統基礎理論、安全保護方法及相關標準,研發新型光伏一體化技術體系,直流供配電關鍵設備與技術;開展北方城鎮地區低品位餘熱清潔供暖工程示範,以及源網荷儲用協同的區域能源系統試點示範。 2. 市政基礎設施低碳減排與提質增效。研究供排水設施低碳排放與提質增效協同最佳化技術,污水收集處理過程溫室氣體控制與碳捕集技術,生態型水體全要素全生命周期低碳建設與運維技術,降雨徑流污染低碳淨化技術,可再生能源為核心的多能互補燃氣供應、能源梯級利用和運行最佳化技術,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低碳排放技術與裝備,城市園林綠化碳匯增效技術。 3. 生態修復與功能完善。研究城市生態修復與生境重建相關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技術,基於遙感技術的城市河湖岸線生態系統恢復及調控技術,城市水循環體系智慧管控技術,城鎮近自然生態環境營建與運維技術,公園城市背景下都市空間綠化關鍵技術,研究城市光熱環境耦合調控治理技術、豎向城市構建與宜居環境營造技術。 4. 綠色消納。研究建築與基礎設施低環境影響拆解技術,建(構)築物三維形態及拆解受力特徵的快速測繪分析技術,自動化、智慧型化建(構)築物拆解專用裝備,適用於城市複雜環境的拆解專用器具與防護作業工具,拆解過程有害效應的生成傳播機制與精細控制技術,各類工業建(構)築物高效拆解技術,拆除垃圾與城市垃圾低碳處理可再生綜合利用技術。 |
專欄6 文物保護和傳承利用 |
1. 文物保護與認知基礎研究。研究夏商時期文明傳承、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進程,中華文明起源與早起發展的整體脈絡和歷史規律;研究文物劣化機理與環境作用機制,研究文物典型劣化過程(病害)的等效模擬或實驗驗證方法;研究文物建築火災蔓延機理;研究文物保護材料作用機理、失效機制、環境影響和服役周期預測方法;研究古代工藝逆向重建與文物產地溯源理論與方法,建立主要產地的示蹤指標基礎資料庫。 2. 文物保護與認知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文物表層病害無損檢測和智慧型診斷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文物本體穩定化處理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文物保護新型功能性材料;研究基於歷史數據和多維特徵的文物建築動態風險智慧型評估方法、監測預警模型及防控技術裝備,研發針對文物建築火災早期探測、快速救援處置技術和專用裝備,研究古建築區域防雷、生物風險監測和出土文物應急保護環境控制成套技術和專用裝備;研發考古探測、發掘與研究關鍵技術和裝備。 3. 文物知識挖掘與展示傳播技術。研究博物館文物知識智慧型化深度展示方法與技術,研發館藏文物數字物紋提取關鍵技術與智慧型監管系統;研發麵向特殊場景的虛實融合的文物知識展示與傳播技術;研發數字空間文物知識展示與傳播技術,研發文物超高清數位化與超高真實感繪製、珍貴文物動態歷史信息呈現與多模態互動、線上數字孿生博物館關鍵技術。 |
專欄7文化與旅遊融合 |
1. 文旅資源保護利用。研發文化資源保護與復原復現關鍵技術,最佳化文化數據提取、存儲、利用技術;研究傳統文化素材數位化挖掘與素材化基礎理論方法,研發文化資源數位化與內容挖掘集成技術;研究語言及視聽認知表達、跨媒體內容識別與分析、情感分析等智慧型創作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發文化資源內容創作技術與裝備;研究新型全感知、自然互動、虛擬現實、全息影像等視聽技術,全媒體內容智慧型認知和生產處理技術;研發旅遊資源保護開發技術與裝備,開發旅遊資源數據服務平台。 2. 公共文旅服務。研發公共文化服務共性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大數據分析集成技術;研發物理形態和數字形態文化資源的備災存儲關鍵技術與系統裝備;研究景區和博物館等智慧文化場館構建技術,開發國家文化公園、基礎文化設施等智慧型化監測服務等技術和裝備,研發具備智慧媒體功能的公共文化信息視聽服務裝備;研發旅遊智慧發展與旅遊公共服務集成技術與系統;研發文旅演藝和文旅展演空間共性關鍵技術與專用裝備;研發文化場館和文化資源旅遊套用專用技術與裝備。 3. 文化和旅遊行業治理能力提升。研究文旅“智慧大腦”,研發文化行業治理與安全保障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文化場所和設施安全保障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制定文化領域安全技術標準,開發文化行業大數據統計與分析集成技術和系統;研究旅遊統計調查和徵信服務基礎理論;研究國家旅遊大數據體系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發旅遊行業治理與安全保障技術與裝備,開發旅遊區域安全檢驗檢測、大密度人流安全風險監控及處置等技術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