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

《婁底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已經婁底市人民政府同意,婁底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9月10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婁底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9月10日
  • 發布單位:婁底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文號:婁政辦發〔2021〕11號
全文,解讀,

全文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進入加快科技自立自強,依靠科技創新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的新階段,必須深入貫徹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婁底總目標,全面加強科技創新部署,為湖南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貢獻婁底力量。根據《婁底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特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全面開啟科技創新新篇章
第一節  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婁底市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面創新,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綜合創新能力在全省排名第五。創新資源加速聚集。截止2020年底,建成市級及以上各類科技創新平台103家,其中省級創新平台73家、國家級創新平台15家,成立了湖南特種陶瓷、農業機械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華中分中心落戶婁底,首家省級區塊鏈產業園落戶婁底,華菱漣鋼雲數據中心投入使用。建成省級高新區3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2家。婁底高新區成功進入升級國家高新區現場考察名單。新化縣被列為首批省級創新型縣(市、區)培育建設縣。高新技術產業迅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36家,較2016年的58家增長306.9%,年均增長42.02%,增量和增速大幅超過省定目標。高新技術產業對工業經濟的貢獻率和份額不斷增加,2020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347億元,占GDP比重達到20.7%,較2016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63.6億元(占2016年GDP比重11.7%)增長112.1%,年均增長20.69%,增速位居全省同類地區前列。研發投入穩步增長。“十三五”期間,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為106.2億元,其中2018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19%,增長58%,增速全省排名第一。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30.15億元,較2016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12.74億元)增長136.66%,年均增長24.39%,位列全省第五;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由2016年的0.91%提升至2020年的1.79%,增長96.7%,年均增長18.92%,增長幅度居全省第一。2020年財政科技經費投入5.04億元,占財政支出(362.4億元)比重為1.39%,較2016年財政科技經費支出(0.87億元)增長479.31%。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湧現出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其中“熱軋板帶鋼新一代控軋控冷技術及套用”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鋁基複合材料大型構件直接成形技術及其套用”獲湖南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液壓油缸改擴建項目獲中央預算核心心技術攻關專項支持。全市專利申請量從2016年的1576件增長到2020年的5588件,年均增長37.22%,是全省“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18.23%)的2.04倍;全市發明專利申請量從2016年的290件增長到2020年的2725件,年均增長75.08%,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創新生態不斷最佳化。出台了《關於促進產學研結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見》《關於實施創新引領戰略建設科技強市的意見》《關於支持婁底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檔案,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環境體系不斷完善。大力推進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供需對接機制基本建成,技術交易補貼、獎勵等激勵政策效應明顯,有效激發全市創新創業活力。科技金融不斷融合。不斷強化發揮科技金融支撐作用,推動金融機構與市內數百家科技型企業建立了信貸合作關係。相繼成立了創投、興婁融資擔保公司等金融服務機構,加強政—銀—企溝通合作,降低科技企業融資成本。婁底市科技局與建行婁底分行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定,僅該行就累計授信客戶52戶,授信金額6640萬元。科技惠民力度不斷加大。成功舉辦科技下鄉、科技活動周、科技培訓、科技講座等一系列科技服務活動,選派171人次科技特派員開展科技助農,組建48個科技特派員團隊,實施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項目33項,建立農村農業信息化基層站點67個,科技服務產業發展和農村的力度不斷增強。切實抓好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科技創新有力支撐生態美麗婁底建設。全面啟動市本級區塊鏈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堅持在政府服務領域推進區塊鏈技術套用場景落地,向打造區塊鏈智慧城市全面發力,“鏈”上打造“智慧婁底”取得積極進展。
婁底市科技創新發展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還存在鋼鐵新材、工程機械等優勢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科技研發投入較低、科技服務業短板突出、雙創平台效能未充分發揮、創新發展人才短缺等一系列問題,亟需全力突破與解決。
第二節  形勢要求
“十四五”時期,婁底科技創新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更加嚴峻複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均不容忽視。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婁底科技創新提供新機遇。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深入演進,學科交叉融合加速,科技創新群體突破態勢日益凸顯,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湧現,健康經濟、數字經濟、智慧型經濟加速成長,婁底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打造製造業“雙引擎”,建設現代產業強市,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塑造發展新優勢的機遇視窗不容錯過。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對婁底科技創新提出了新任務。進入高質量新發展階段,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強化戰略科技力量,以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地區發展的戰略支撐,新形勢要求婁底加速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強科技研發投入,加快產業創新發展,不斷提升科技惠民水平。
“三高四新”戰略為婁底科技創新賦予了新使命。習近平總書記為湖南作出的打造“三個高地”的戰略指引,是管方向、管長遠、管根本的行動指南。為湖南科技強省建設積極貢獻婁底力量,要求婁底著力推進以核心技術創新為基礎的新舊動能轉換,全面積極融入長韶婁經濟走廊建設,著力打造長株潭都市圈拓展區和輻射區,為婁底先進制造業強市、產教融合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文明幸福城市的“四城”建設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
綜上所述,“十四五”時期婁底市科技創新仍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積極搶抓歷史機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技術創新、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以更加開放創新姿態加快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積極推動先進制造業“雙引擎”建設,全力推進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為湖南打造“三個高地”積極貢獻婁底力量。
第三節  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的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大幅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關鍵,以高效能創新體系建設為支撐,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構建支撐先進制造業強市發展的技術體系,實施創新發展五大工程,全面融入開放創新新格局,著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面創新,為湖南打造“三個高地”、擔當“四新”使命積極貢獻婁底力量,為建成先進制造業強市、產教融合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文明幸福城市,為全面推進現代化新婁底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第四節  基本原則
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立足科技創新引領婁底現代化建設,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以自主創新為核心推動全面創新,在關係婁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產業領域,聚集科技資源,重點突破攻關,有效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堅持以人才為第一資源。深刻把握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堅持將人才作為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以全球化視野加大國內外科技人才引培力度,高效集聚創新人才,更加注重人才激勵機制,著力解決人才的後顧之憂,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大力推進人才驅動創新發展。
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依靠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與時俱進完善科技政策,持續最佳化創新生態,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最大限度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含的巨大潛能。
堅持以開放合作為抓手。積極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以全球和全國視野配置科技創新要素和資源,深化與長株潭、粵港澳、長三角等區域科技交流與合作,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速各類創新資源的集聚融合,實現創新研發平台以及資源共享,以更廣闊的視野謀劃和推動婁底科技創新,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構築區域協同創新體系。
堅持以科技惠民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先導,圍繞人口健康、公共安全、食品藥品安全、防災減災、生態環境、鄉村振興、社會服務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領域,加強科技創新和成熟科技成果套用,解決人民民眾緊迫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讓人民享受更多科技創新成果。
第五節  發展目標
到2025年,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科技創新成為現代化新婁底建設的強大引擎。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大幅增加,創新平台不斷完善,創新人才加快聚集,創新生態更加最佳化,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力爭市域綜合創新能力在全省同類市州排名靠前,努力把婁底打造成為科技創新賦能的全國資源型城市創新發展典範。
——科技對產業支撐力有力增強。鋼鐵新材、工程機械兩大製造業“雙引擎”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自主可控能力大幅提升,先進陶瓷、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0%以上。
——創新平台建設成效顯著。婁底高新區成功晉級國家高新區,新增國家級創新平台6家、省級創新平台15家,省級及以上研發平台(含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流動工作站等)達到150家;規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的比例達到80%;培育20個省級及以上重點技術創新團隊。
——科技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創新制度不斷完善,創新生態更加最佳化,創新要素加速集聚,創新主體更具活力,創新鏈條有機銜接,建立以問題需求為導向、高效運行為目標的開放透明、資源共享、運行有序、動態管理、全程監管的科技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建立健全科技服務、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及機制,形成激勵創新的政策環境和文化氛圍。
——科技惠民利民進入新階段。健康養老、醫療衛生、鄉村振興等重點民生領域科技創新能力有效增強,社會治理能力創新與效能有效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科技有力支撐幸福文明現代化新婁底建設。
第二章  構建支撐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的技術體系
搶抓湖南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機遇,深入落實全省“八大工程”“七大計畫”“四大改革行動”和“五大開放行動”,圍繞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目標,瞄準前沿技術、行業發展和轉型發展需求,聚焦鋼鐵新材、工程機械等先進制造“雙引擎”產業和新能源動力與先進儲能、食品加工及生物醫藥、現代文印、現代農機裝備、先進陶瓷等優勢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不斷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著力構建婁底市先進制造業強市技術體系,加快先進制造配套區建設,大幅提升婁底市先進制造強市核心競爭力。
第一節  加強先進制造業“雙引擎”技術創新
(一)鋼鐵新材
牢牢抓住婁底建設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的有利契機,積極推動鋼鐵產業轉型升級,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推進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鋼鐵行業的套用,不斷提高鋼鐵新材綠色製造和智慧型製造水平,推動婁底市鋼鐵行業高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低碳化、服務化發展,全面提升鋼鐵新材料產業核心競爭力,努力將婁底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先進鋼鐵材料製造產業中心。
(二)工程機械
以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為目標,以工程機械整機、核心零部件和總成產品為牽引,積極發展精密鑄鍛件、傳動部件、制動部件等關鍵部件和能實現遠程定位、監測、診斷、管理等功能的關鍵智慧型控制部件,全面深化與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設一批“工業4.0”版黑燈工廠、燈塔工廠等智慧型製造工廠,形成集研發、設計、製造、服務為一體的千億級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將婁底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程機械及配套產業研發製造基地。
第二節  加強優勢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創新
(一)新能源與先進儲能產業
緊跟國際新能源與先進儲能產業技術發展趨勢,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重點發展光伏、氫能等新能源和先進儲能技術,探索“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套用新模式,加強新能源和先進儲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先進儲能產業集群,將婁底建設成為湖南乃至全國重要的新能源與先進儲能產業研製基地。
(二)食品加工及生物醫藥
緊抓“健康中國2030”重大戰略機遇,立足婁底中藥資源優勢,重點發展食品加工、現代中藥、動植物提取物、醫療器械、健康服務等領域核心技術,大力推進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加強生物醫藥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構建“活性物質篩選、藥效及安全性評價、臨床實驗、中藥有效成分提取、中成藥及衍生產品生產技術、工藝及質量控制”現代中藥創新體系,積極推進基因檢測和醫療大數據套用,發展精準醫療、健康管理與信息化等新業態,打造婁底成為湖南中部重要的中醫藥產業基地。
(三)現代農機裝備
以產品區域特色化和智慧型化引領產業升級,重點發展農用工程車、農村清潔車、播種機具、稻米加工成套設備、穀物烘乾機械、中小型收穫機械等丘陵農機裝備技術,加強動力部件、傳動部件、行走部件、電控系統等集成系統製造研發,開展高效節能烘乾、綠色環保能源供能、智慧型低損收穫等關鍵技術攻關,建設雙峰農機智慧型製造核心區和農機製造特色鎮,積極推動農機裝備製造數位化、智慧型化發展,將婁底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現代農機裝備研製基地。
(四)新一代信息技術
準確把握世界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新趨勢,重點發展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技術,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關鍵產品的研發套用,加快搭建區塊鏈+政務、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套用場景,大力支持“婁底南·聯創小鎮”、省級區塊鏈產業園、省級大數據產業園、省級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園和婁星區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實驗室等建設,加快促進區塊鏈和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5G等前沿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力爭將婁底建設為全國一流的區塊鏈“鏈城”。
(五)現代文印
以新化洋溪文印小鎮(省級特色產業小鎮)等為載體,加快集聚一批現代文印高新技術企業,堅持創新引領,加強科研攻關,聚焦“文印耗材、設備研發、人工智慧”三大領域,加快在精密機械、精細化工、精密光學、圖像處理、自動控制、微電子、靜電學等領域實現研發創新與突破,提升文印設備零部件與整機的製造水平,積極推進複印機、印刷電子裝備、耗材、電子工藝、智慧型列印等自主品牌研製,將婁底建設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中國文印之鄉。
(六)先進陶瓷
聚焦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興套用領域,加快發展先進陶瓷產業,圍繞產業鏈中原料粉體、智慧型裝備、封裝及元器件等環節,加快強鏈補鏈延鏈,重點發展5G用和新能源用電子陶瓷、特種陶瓷等陶瓷新材料技術,強化國家電子陶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服務支撐作用,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加快複雜結構先進陶瓷全自動熱壓成型技術等關鍵技術突破,大幅提升電子陶瓷產業智慧型製造水平,力爭將婁底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先進陶瓷材料生產基地,打造我國電子陶瓷製造高地。
(七)節能環保產業
積極回響我國2030年實現碳達峰的綠色發展目標,落實我國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部署要求,結合婁底市鋼鐵、工程機械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需求,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重點發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技術等節能環保技術和裝備,積極推進冷水江等尾礦資源化利用,加快建立循環經濟體系。加強與長株潭城市群廢舊資源對接,發展再製造技術,發展技術共享、檢測認證、成果轉化等專業服務,打造中部重要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和區域性城市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基地。
(八)裝配式建築
以“標準化、精細化、集成化、智慧型化、綠色化”為方向,立足於婁底市鋼鐵產業優勢,重點發展重鋼結構建築部件和混凝土結構部件等裝配式建築及建築新材料、裝配式建工機械等,延伸發展住宅產業化技術和技術研究,支持企業編制標準、加強技術創新,開展建築機器人技術研究,促進裝配式建築關鍵技術和成套技術研究與成果轉化,推動成熟裝配式建築技術的推廣,著力提升婁底裝配式建築技術水平。
第三節  加強現代服務業技術創新
圍繞科技服務、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技術集成與創新套用,推動生產服務業高端發展和生活服務品質提升,實現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高地。
(一)提質升級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發展科技服務、現代物流、現代金融、電子商務、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發揮生產性服務業對先進制造業升級的推動作用;積極培育面向先進制造業的信息服務、研發設計、商務諮詢,檢驗檢測認證、人力資源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價值鏈高端延伸。
(二)提升發展生活性服務業。適應消費結構升級、需求多樣化新要求,以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為導向,加快發展商貿服務、旅遊休閒、文化娛樂、教育培訓、健康養老、體育健身、法律服務以及家政服務等,開展智慧型化、生態化、個性化、融合化技術研究,著力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
第三章  全面增強婁底科技創新能力
堅持“四個面向”,堅持創新在婁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貫徹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五大創新發展工程,著力完善婁底市創新體系,增強婁底市創新發展新動力,力爭將婁底建設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第一節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結合婁底市創新發展需求,加快實施婁底市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計畫,瞄準工程機械、先進鋼鐵材料、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滾動編制婁底市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清單和進口替代清單,通過揭榜掛帥、難題招標等形式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支持龍頭企業聯合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優勢科研力量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提高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力爭到2025年,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或卡脖子技術不少於10項。
加強軍民融合關鍵技術研究。加快婁底高新區軍民融合產業園建設,加強軍用電工電器、工程機械、汽車關鍵部件、節能環保裝備等軍民融合裝備製造關鍵技術攻關,支持新材料等重點企業開發軍工配套產品,實現在軍用汽車、軍用工程機械、軍用航空等領域的軍民融合發展。
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統籌市內重點高校和龍頭企業科研力量,強化原始創新能力培育。落實湖南省高等院校強基計畫,支持婁底本地高校加強科技研發能力建設,緊密聯繫婁底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進行科技研發和科技服務,提升高校服務婁底創新發展的實效。選擇一批研究基礎好、對婁底市創新能力帶動作用強的重大科學問題開展研究,重點在材料、信息等方向部署一批長期性基礎性研究,培育形成若干高水平原創成果。
第二節  創新主體增量提質工程
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發揮大企業創新引領支撐作用,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企業基礎研究投入實行優惠政策。支持重點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研發機構與行業專利平台,引導企業承擔國家和湖南省重大科技項目。力爭“十四五”末,規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的比例提高到80%,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達100%。
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完善“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的梯度培育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引導的作用,落實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勵政策,激勵科技型企業積極“升高”。進一步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技術開發及技術轉讓增值稅和所得稅減免等支持政策,加強科技型企業“升高”政策宣傳和培訓。力爭“十四五”末,婁底高新技術企業達600家以上。
發展壯大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大力布局建設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等“雙創”載體,辦好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加強投融資對接服務,落實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補貼、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扶持政策,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建設科技型中小企業資料庫,積極開展中小微科技企業參加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評價工作。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資料庫和高新技術企業資料庫對接,完善入庫企業動態管理和分類認定扶持政策,做好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服務和管理,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
實施瞪羚企業培育計畫。以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為重點,制定瞪羚企業篩選指標體系和資助管理辦法。聚焦新材料、智慧型裝備製造、食品藥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一批能夠實現跳躍式發展的瞪羚企業,加強對瞪羚企業的跟蹤與扶持,聯合專業服務機構開展諮詢服務,助推企業非線性成長。
壯大科技領軍型企業。扶持高新技術企業提質上市。建立上市後備企業遴選機制與綠色服務通道,積極推動優質高新技術企業掛牌上市。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培育和發展一批獨角獸企業和創新型領軍企業。建立創新型領軍企業遴選機制,支持其加大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投入,承擔重大科技任務,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支持行業領軍企業開放創新資源和套用場景,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場景套用創新中心,面向中小微企業開放科技設施平台、數據、技術驗證環境等。
第三節  創新人才引進培育工程
貫徹落實湖南省“芙蓉人才行動計畫”和“婁底人才行動計畫”等省市級人才計畫,培育產教融合聯盟,引進國內外一流大學或科研院所,加強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和培育,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標桿企業和雙創基地,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積極創建產教融合城市,強化全市科技創新人才支撐。
加強高端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圍繞鋼鐵新材、工程機械等重點產業創新發展需求,制定和發布緊缺急需高層次人才目錄,建立靶向引才、專家薦才機制,加大柔性引才工作力度,建立完善的柔性引才薦才激勵保障機制,引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和青年科技人才。充分發揮婁底籍院士專家學者作用,靈活聘請科研院所專家、大型企業技術專家和離退休老專家,提供技術及科技成果產業化服務。到2025年,力爭引進15名以上技術帶頭人或領軍人才。
強化本土科技人才培育力度。落實國家知識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動,強化政校企合作,用足用好婁底本地高校,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合作,支持在婁高校建設以需求為導向的特色套用型學科,探索設立“婁底市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聯合基金”,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加強創新型、套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大力布局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競賽集訓基地,推進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創新工作室建設。實施“湘才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培育壯大本地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為婁底市技術攻關提供人才保障。大力支持湖南(婁底)楚怡職教城建設,打造集政、產、學、研、用、創“六位一體”功能集約的產教融合平台,有序引導優質職業院校和骨幹企業、市域外知名企業、科研院所入駐,促進校企各類需求精準對接。
建立健全人才綜合服務體系。完善高層次人才認定、引進激勵機制,建立“政務服務+創業服務+生活服務”人才服務鏈,分層分類提供配偶就業、子女入學、安家購房補貼、創業扶持等服務,讓人才進得來、留得住。建立婁底市科技人才庫,完善科研機構和企業科技人員流動機制,健全雙向兼職的科技人才發展模式。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進一步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第四節  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工程
加快科技創新載體建設。推動婁底高新區創建國家高新區。依託龍頭骨幹企業和高校院所,以國家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重點實驗室、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華中分中心、眾創空間等載體為基礎,統籌各類創新平台的建設。建立市級創新平台,培育更多的先進制造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區塊鏈技術套用研發、農業機械、生態修復、中非經貿合作、鄉村振興等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等平台。力爭“十四五”期間,新增國家級創新平台6家,省級創新平台15家、市級創新平台30個以上。
加強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圍繞鋼鐵新材、工程機械、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先進陶瓷、現代文印等領域,支持龍頭骨幹企業聯合科研院所,布局建設一批以市場為導向的工業技術研究院、行業技術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重點支持創建為國家級、省級的新型研發機構。
加強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推進成立婁底市科技綜合管理服務雲平台,同時設立線下科技服務中心,涵蓋研發設計、信息服務、檢驗檢測、中試熟化、成果轉化、技術交易、金融服務、人才培訓等服務功能,鼓勵和引導科技服務中介機構入駐,大幅提升婁底市公共技術服務水平。
積極打造“雙創”示範基地。強化“雙創”政策措施,最佳化創業創新環境,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積極建設“雙創”示範基地。鼓勵龍頭企業、高職院校和科研院所等開放創新資源。支持婁底市現有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提質增效。促進平台經濟、共享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進一步發揮各類創新平台的載體孵育功能,組織開展好各類創新創業活動。
第五節  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工程
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台。深入實施湖南省“科技成果轉化計畫”,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步伐。積極對接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加快成立婁底分市場。推動在婁底高新區、婁底經開區等區域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支持市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在婁建立技術轉移中心、中試基地、產學研合作基地、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孵化器或創新院等各類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建設好冷水江經開區產學研合作基地、漣源市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等平台。
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暢通科技成果信息收集和共享渠道,加強重大套用場景示範組織設計,大力推進套用場景示範及落地,大力開展精準對接服務,促進更多成果在婁底落地轉化。及時滾動徵集和精準把握婁底市重要產業鏈共性技術需求、重點企業個性化技術需求、創新型企業融資需求“三張清單”,定期發布科技成果信息。加強國家和省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建設,培育壯大專業技術經紀人才隊伍。以長三角、廣深港澳科技走廊和長沙嶽麓山大學科技城為依託,探索構建“異地研發+婁底孵化生產”的科技創新成果合作新機制。支持科技銀行、保險、擔保、資產評估與交易等機構發展,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金融支撐。
第四章  打造全域協同創新新局面
堅持全域一體,優勢互補、融通創新,立足區域優勢和發展基礎,以建設“五好園區”為指引,形成以“一核”(即婁星漣源連片高質量發展核心區)為引領,“一廊”(即以婁底大道為中軸聯通各縣市區、各主要產業園區協調發展的先進制造業走廊、新型城鎮化走廊)高質量發展為支撐,多個專業園區等為重要支點的全域創新局面。
第一節  建設婁星漣源連片高質量發展核心區
整合優勢資源,重點發展以鋼鐵新材、工程機械為重點的先進制造業“雙引擎”產業和以商貿服務、網際網路、現代物流、健康養老、通航產業等為重點的高技術服務業,充分發揮婁底高新區、婁底經開區“兩大園區”經濟主戰場作用,全面融入長株潭都市圈,深化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打造創新要素集聚、重點產業技術創新活躍、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跨界融合的良好創新氛圍,持續帶動全市創新發展。
第二節  積極打造先進制造業走廊
以婁底大道為中軸聯通各縣市區、各主要產業園區,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現代物流、文化旅遊、數字經濟和總部經濟等先進制造業走廊和新型城鎮化走廊,不斷豐富科技創新發展內涵,促進各園區科技、人才、資本、產業深度融合,發揮各園區散點分布的科研院所、創新綜合體等創新要素的“多點”輻射帶動作用,著力建設冷水江經濟開發區、婁星工業集中區、雙峰高新區、新化高新區等多個專業園區,加強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加速各類創新要素、平台載體集聚,打造高新技術引領、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專業化特色園區創新發展格局。
第五章  全面融入開放發展新格局
落實中部崛起戰略,緊抓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建設等重大機遇,充分發揮婁底區位和產業優勢、全面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株潭自主創新示範區、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發展戰略,積極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格局,深化科技開放合作,推動婁底市建設高質量的內陸開放城市。
第一節  加強與長株潭等區域創新合作
全面融入長株潭都市圈。依託婁底區位交通優勢,全面融入長株潭都市圈,積極促進婁底高新區、婁底經開區和長沙經開區、長沙高新區、湘潭九華工業園和株洲高新區等對接協同,積極承接長株潭產業轉移及協作配套,探索以“共建飛地園區、周末工作站”等形式,支持婁底市重點企業與湖南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搭建產學研協作平台,共同組建婁底市產業研究院和產業協會,重點圍繞鋼鐵新材、工程機械、現代農機裝備、先進陶瓷材料等領域加強共性關鍵技術攻關,打造長株潭都市圈的拓展區、輻射區。
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揮婁底產業優勢,加快建設湘中南綠色發展示範區,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建設新興產業承接帶、科技產業配套基地和綠色產業示範基地,通過園區共建、產業轉移、協同創新、異地孵化、股份合作等方式,積極承接大灣區的產業資源和科研院所資源,吸引人才、資金、科技、信息等要素流入,支持婁底重點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設立離岸科創平台,組建離岸創新聯盟,大力發展“科創飛地”,不斷提升婁底對外科技創新合作水平。
強化與其他關聯地區科技合作。緊跟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潮流,依託婁底區位、資源、產業基礎等優勢,積極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創新發展重大項目建設與布局,完善區域協商合作機制,加強與長江經濟帶、西部城市群等高相關性區域之間的協同創新、技術轉移和產業配套合作,以區域協同創新積極助力婁底開放創新發展。
第二節  全面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
拓展國際科技合作渠道。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積極與東協、非洲等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打造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關鍵節點。搶抓東南亞、東北亞、非洲加速工業化進程的良好機遇,深化國際友城合作,推動婁底市鋼鐵新材、工程機械、現代農機裝備等優勢產業在全球布局,帶動上下游產業鏈“走出去”。支持婁底市重點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科技企業、研發機構、行業組織等開展技術研發項目對接與合作。實施“婁商返婁”行動,推動婁商產業回歸、總部回歸、資本回歸、人才回歸。
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平台建設。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路,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支持企業在海外設立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離岸創新創業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產學研合作聯盟、海外研發基地等平台,開展產學研國際合作。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參與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引進跨國公司在婁設立研發中心與海外分公司,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路。
第六章  促進科技惠民建設文明幸福婁底
第一節  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
(一)提升農業技術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科技引領支撐作用,聚焦糧油、畜禽、竹木花卉、果蔬茶菌、中藥材等五大特色農業領域,圍繞生物種業、農產品安全、全程機械化與綠色生產、動植物疫病防疫、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重點領域,開發推廣一批先進適用的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提升農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安全環境、清潔生產、生態儲運全覆蓋的食品安全技術體系,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二)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管理、經營管理、市場流通、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可視化、數據化技術開發及套用,加強無人機智慧型化集成與套用示範,加強數字農業智慧農業領域創新平台建設。支持“地理標誌”農產品等農業品牌培育壯大,做大做強永豐辣醬、新化紅茶、新化黃精等地理標誌產品。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能力,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和溯源體系。鼓勵發展農村電商、鄉村旅遊、農產品會展經濟、網路直播帶貨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三)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凝聚科技力量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高水平建設2-3個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和農業科技園區,孵化培育一批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一批帶動性強、特色鮮明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現代農業科技服務業,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加強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人才、農技推廣高素質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支持婁底本地高校建設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為婁底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支撐。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技術創新,突破農村改廁、污水垃圾治理等方面關鍵技術問題,加強新農村建設技術集成與示範,打造現代化美麗村鎮。
第二節  科技創新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積極推進新型信息化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5G、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北斗導航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以套用場景為切入點,構建婁底城市大腦套用體系,加快實施智慧園區、智慧公交、智慧醫院、智慧社區、智慧教育、數字鄉村等一系列智慧城市套用場景示範工程,系統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速構建與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數字政府治理體系。
第三節  強化民生科技創新與套用
圍繞改善人民生命健康和民生福祉的迫切需求,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強醫療衛生、智慧交通、健康養老、公共安全、社會管理、安全生產、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等領域技術研發和轉化套用,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健全婁底市支撐民生改善和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體系,更好滿足婁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保障
堅持和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貫徹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和決策部署。發揮各級黨委(黨組)領導核心作用,切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婁底科技創新治理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全面加強科技創新領域基層黨建工作。
建立健全科技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各分管市領導擔任各專項任務負責人的婁底市科技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科技局,建立健全重大科技工作推進機制及聯席會議制度。領導小組辦公室發揮日常協調作用,各有關部門依分管權責逐步推進,市政府督查室加強跟蹤督辦,推動各項主要任務以及相關重大科技項目儘快落地見效。
加強市縣(區)統籌協調協作。各市級牽頭部門加強與縣(區)的工作對接,進一步明確細化責任分工,確保指標細分至各部門、縣(區)。各分管部門結合實際做好與本規劃提出的戰略部署和重點工程的銜接,構建促進規劃實施的統籌協調機制,做好重大事項的研究和協調,各區縣和有關重點區域建立工作推進機制,重點推動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創新區域科技工作思路及舉措,加強平台和設施等重大項目招商引資,研究出台特色支持舉措。
第二節  深化機制體制改革
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改進科研項目組織管理方式,探索實施揭榜掛帥、賽馬爭先、懸賞激勵等制度,建立以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積極引進外部創新資源,攻克婁底產業發展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加快科技創新。針對婁底技術創新需求,通過“揭榜比拼”“技術難題招標”等形式面向社會公開徵集解決方案。建立健全科技項目庫和成果庫,加強項目中後期管理,完善科技項目監理機制,建立一套完善、規範的考核辦法,對項目實行全過程動態管理。
健全科技決策諮詢機制。完善科研機構和企業科技人員流動機制,健全雙向兼職的人才交流模式。針對科技人才服務、重大科技項目、重點產業創新發展專項等制定聯席會議制度,建立跨部門、跨領域的會商溝通機制。切實發揮科技創新專家諮詢委員會、科技專家庫等作用,提高科技管理決策水平。對相關公共數據進行分層分級管理,探索建立公開透明、可追溯的數據歸集、使用及銷毀機制,使公共數據更好地服務於科技決策諮詢活動。
健全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建立健全婁底市一體化智慧財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及配套制度。加強社會監督共治,最佳化協作銜接機制,推動形成智慧財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格局。引導各類創新主體在關鍵前沿領域加強自主智慧財產權創造和儲備。健全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在全社會形成以智慧財產權引領創新發展的良好氛圍。
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科技成果權益分配機制,強化尊重知識、尊重創新、充分體現智力勞動價值的分配導向,支持和鼓勵在婁高校院所探索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健全市場化、社會化科技成果評價制度,加快推進和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標準體系和評價規範。健全科技成果報告與登記制度,建立多方協調聯動機制。
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完善科研誠信管理相關制度,加強科研誠信教育培訓,建立實施科技計畫項目承擔單位科研誠信年度報告制度,推進科研失信信息匯交和聯合懲戒。切實壓實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基層單位的誠信建設主體責任。構建科技“大監督”格局、強化部門協同機制,推進科研誠信重大案件聯合調查、聯合獎懲和信息共享。加強對科技活動日常監督和全過程管理,建立可回溯的管理制度和風險防範機制,形成管理閉環。建立違規行為主動發現機制,提高科技監督主動發現能力。
第三節  強化創新政策支撐
持續完善創新政策體系。一是出台鼓勵跨部門、跨區域、跨領域協作政策,促進創新要素有序流動。出台鼓勵高校和企業、事業單位等建立交流機制等人才保障政策。二是完善有利於促進婁底創新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科技金融體系。三是完善創新激勵扶持政策。出台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專項扶持政策、新型研發機構認定及扶持政策、科技創新示範企業認定及扶持、促進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等政策檔案。
完善配套執行監測制度。一是組織開展科技政策清理,廣泛聽取社會各方的意見,及時廢止不利於創新驅動戰略實施的政策條款。二是建立創新政策調查和評價制度,按年度分解任務,制定行動計畫及權責清單,強化對政策執行情況的評估,定期對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跟蹤評價,確保已出台政策有效落實並不斷調整最佳化。三是探索由市委市政府牽頭研究設立常態化的月度通報、季度點評、半年觀摩、年度述職等促進科技創新監測的工作措施。
第四節  加大科技創新投入
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科研資源財政投入統籌力度,改革完善財政科技計畫形成機制和組織實施機制,更多支持企業承擔科研任務,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科技創新績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強化政府資金槓桿作用,切實加大市級科技專項資金投入,並向基礎研究、前沿科技研發和新技術推廣等方面予以傾斜。
提高科技金融支持能力。搭建科技金融服務平台,培育、發展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綜合運用引導基金、有償投入、股權投資、後補助、科貸補償等方式,引導商業銀行和各類社會資本向科技型企業集聚。支持發行科技型金融債和債務融資工具,完善科技型企業“投、貸、債、保”聯動機制。鼓勵引導各類金融機構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科技企業信用貸款等科技金融服務,鼓勵企業參加科技成果轉化險種,鼓勵金融機構提高中長期貸款比例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壯大天使投資、創業投資,鼓勵和支持高成長性、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到中小企業板、創業板、新三板和海外上市。
第五節  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積極完善創新創業服務。結合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建設婁底市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整合科技、信息、教育培訓等資源,實現創新創業政策、項目、比賽等信息集中發布。持續完善創新創業綜合服務體系,培育壯大一批科技服務機構,為創業者提供檢驗檢測、研發設計、小試中試、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等專業服務。推進科研院所、高職院校、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科研資源共享,打造一流創新環境。
大力弘揚創新創業文化。持續辦好婁底市創新創業大賽、科技活動周等各類雙創活動。最佳化創新創業創造生態,積極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積極倡導“敢為人先、敢冒風險、敢爭一流、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精神。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努力營造全社會崇尚發明創造、銳意創新創業、共同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良好氛圍。
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及套用。著力建立健全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機制,健全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擔機制,加大智慧財產權保險試點等創新,構建智慧財產權金融創新服務體系,加強重點領域智慧財產權專項執法及保護力度,加強商業秘密保護和風險防控,創新運營模式,探索建設一站式智慧財產權交易服務平台,培育一批具有示範效應的運營機構,促進專利技術轉化運用,提高智慧財產權運用水平,全面激發智慧財產權活力及作用。

解讀

一、《婁底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出台背景是什麼?
答:“十三五”時期,婁底市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面創新,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綜合創新能力在全省排名第五。“十四五”時期,是婁底深入貫徹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全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婁底,著力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的重要歷史階段,婁底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打造製造業“雙引擎”,建設現代產業強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塑造發展新優勢的機遇視窗不容錯過。
二、“十四五”時期婁底科技創新發展堅持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答:堅持五大基本原則:1.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2.堅持以人才為第一資源。3.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4.堅持以開放合作為抓手。5.堅持以科技惠民為目標。
三、“十四五”時期,婁底科技發展主要目標是什麼?
答:到2025年,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科技創新成為現代化新婁底建設的強大引擎。1.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大幅增加,市域綜合創新能力在全省同類市州排名靠前,努力把婁底打造成為科技創新賦能的全國資源型城市創新發展典範。2.科技對產業支撐力有力增強。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0%以上。3.創新平台建設成效顯著。規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的比例達到80%;培育20個省級及以上重點技術創新團隊。4.科技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形成激勵創新的政策環境和文化氛圍。5.科技惠民利民進入新階段。
四、“十四五”時期,婁底構建支撐先進制造業強市的技術體系建設布局是?
答:重點加強以下三方面布局:1.加強先進制造業“雙引擎”技術創新。鋼鐵新材,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推動婁底鋼鐵產業高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低碳化、服務化發展,努力將婁底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先進鋼鐵材料製造產業中心。工程機械,以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為目標,以工程機械整機、核心零部件和總成產品為牽引,積極發展精密鑄鍛件、傳動部件、制動部件等關鍵部件和能實現遠程定位、監測、診斷、管理等關鍵智慧型控制部件,將婁底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程機械及配套產業研發製造基地。2.加強優勢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創新。新能源與先進儲能產業,重點發展光伏、氫能等新能源和先進儲能技術。食品加工及生物醫藥,重點發展食品加工、現代中藥、動植物提取物、醫療器械、健康服務等領域核心技術。現代農機裝備,重點發展農用工程車、農村清潔車、播種機具、稻米加工成套設備、穀物烘乾機械、中小型收穫機械等丘陵農機裝備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重點發展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技術,力爭將婁底建設為全國一流的區塊鏈“鏈城”。先進陶瓷,重點發展5G用和新能源用電子陶瓷、特種陶瓷等陶瓷新材料技術,打造我國電子陶瓷製造高地。節能環保產業,結合婁底市鋼鐵、工程機械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需求,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重點發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技術等節能環保技術和裝備。裝配式建築,重點發展重鋼結構建築部件和混凝土結構部件等裝配式建築及建築新材料、裝配式建工機械等,著力提升婁底裝配式建築技術水平。3.加強現代服務業技術創新。重點發展科技服務、現代物流、現代金融、電子商務、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提升發展商貿服務、旅遊休閒、文化娛樂、教育培訓、健康養老、體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務業。
五、“十四五”時期,全面增強婁底科技創新能力的主要舉措是什麼?
答:主要是實施五大創新發展工程:1.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強軍民融合關鍵技術研究,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2.創新主體增量提質工程。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實施瞪羚企業培育計畫,發展壯大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壯大科技領軍型企業,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3.創新人才引進培育工程。加強高端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強化本土科技人才培育力度,建立健全人才綜合服務體系。4.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工程。加快科技創新載體建設,加強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加強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積極打造“雙創”示範基地。5.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工程。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
六、“十四五”時期,婁底加強開放協同創新的重點舉措是什麼?
答:主要通過強化兩方面工作。1.打造全域協同創新新局面。建設婁星漣源連片高質量發展核心區,打造先進制造業走廊,冷水江經濟開發區、婁星工業集中區、雙峰高新區、新化高新區等多個專業園區,多個專業園區等為重要支點的全域創新局面。2.全面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開放發展新格局。全面融入長株潭都市圈,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強化與其他關聯地區科技合作。拓展國際科技合作渠道,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平台建設,全面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
七、“十四五”時期,為推進文明幸福婁底建設,婁底科技將在哪些方面進行賦能?
答:主要在三個方面進行科技賦能:1.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提升農業技術創新能力,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凝聚人才、高校等科技力量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2.科技創新助力智慧城市建設。構建婁底城市大腦套用體系,加快實施智慧園區、智慧公交、智慧醫院、智慧社區、智慧教育、數字鄉村等一系列智慧城市套用場景示範工程,系統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速構建與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數字政府治理體系。3.強化民生科技創新與套用。加強醫療衛生、智慧交通、健康養老、公共安全、社會管理、安全生產、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等領域技術研發和轉化套用。
八、如何確保《婁底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規劃落實落地?
答:主要實施五個方面保障舉措:1.加強組織領導保障。2.深化體制機制改革。3.強化創新政策支撐。4.加大科技創新投入。5.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