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

2022年,《成都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正式印發,系統謀劃了成都科技創新未來五年的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
  • 發布時間:2022年
相關內容
《規劃》提出,突出“四個面向”戰略導向,以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目標,“十四五”期間,成都將最佳化空間、技術、平台三大布局,提升協同創新、成果轉化、城市治理三大能力,強化創新策源、創新人才、創新生態三大支撐,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創新策源地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城市,服務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形成服務戰略大後方建設的創新策源地。
《規劃》明確,到2025年,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初步建成,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基本形成,躋身國家創新型城市前列;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樞紐。
構建“1+4+N”創新空間布局
未來五年,成都將進一步最佳化協同創新空間布局。《規劃》提出,立足構建“1+4+N”創新空間布局,成都將聯動打造“成德眉資創新共同體、成渝地區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示範區、‘一帶一路’創新樞紐”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強化主幹帶動、乾支聯動、成渝互動,加快實現區域空間布局整體最佳化、功能體系整體完善、發展能級整體提升,構建區域聯動協作、優勢充分發揮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具體來說,構建“1+4+N”創新空間,“1”指“一核”,即成都科學城;“4”指“四區”,即新經濟活力區、生命科學創新區、成都未來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基地;“N”包括產業鏈主要承載地、協同發展地、科創空間、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和德陽、眉山、資陽高新區等成都都市圈範圍內的創新節點,形成“核心驅動、協同承載、全域聯動”的發展格局。同時,成都將構建成德眉資創新共同體、打造成渝地區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示範區、構建“一帶一路”創新樞紐,構建連結國際國內的創新高地。
“最佳化城市創新空間結構是提高城市創新效能的有效途徑。《規劃》首次提出的創新空間布局,就是要強化西部(成都)科學城創新極核引領、最佳化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承載、深入推進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布局和城市空間格局協同融合。”成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打造戰略科技力量,構築科技創新中心策源承載地
構築科技創新中心策源承載地,《規劃》提出,圍繞重大戰略領域方向,以城市新區為重點承載,成都將高水平建設西部(成都)科學城,高標準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高起點建設天府實驗室,高品質建設科創空間,整合全球頂尖創新資源,發揮在蓉高校院所、創新團隊重要作用,打造“從0到1”原始創新突破、“1到N”套用研究和產業發展一體貫通的全鏈條創新體系,以科技創新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最佳化高能級創新平檯布局,《規劃》提出,成都將把握全球創新資源要素加速向重大創新平台匯聚的重要趨勢,強化建設戰略科技、產業創新、功能服務三類創新平台,承擔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開展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工程化研究,保障創新資源要素高效流動、集聚轉化,著力形成分工明確、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創新平台體系。
布局戰略科技平台,成都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先進能源、空天技術等前沿領域,形成空間高度聚集、學科方向關聯、功能互相支撐的重大基礎設施集群,並以此為依託布局前沿學科交叉平台,加強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建設產業創新平台,成都將前瞻部署建設一批國家級產業技術創新平台,帶動高端創新資源集成攻關和重大創新產品孵化轉化;完善功能服務平台,成都將圍繞創業孵化、先進算力、技術轉移、中試共享等方面,加快平台建設。
科技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成都將聚焦重點產業建圈強鏈,突破“卡脖子”核心關鍵技術、研發製造標誌性整機產品和關鍵零部件,力爭在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的關鍵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為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提供重要支撐。
其中,布局面向未來產業的前沿技術,成都將在“無人區”中育新機,分層次分階段布局人工智慧、先進計算及數據服務、量子網際網路、6G、腦科學等前沿技術及未來產業;攻關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技術,包括新一代信息、醫藥健康、裝備製造、先進材料、先進能源、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等領域;發展現代服務業融合支撐技術,探索新興技術在金融安全、數字文創、物流服務、科技服務等重點領域協同創新和融合套用。
同時,《規劃》提出,提升科技賦能城市治理能力,成都將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圍繞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城市治理數位化水平提升、人民生命健康保障和鄉村振興等重點方向,穩步推進科技創新與城市運營管理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公共服務、社會運行和治理方式創新,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到2025年,以市場為導向的碳中和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成型,國家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和零碳經濟發展示範區基本建成。
科技創新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成都將構建碳中和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攻關重點碳源領域關鍵技術、布局綠色技術創新平台、加快綠色低碳技術套用示範;最佳化“智慧蓉城”建設科技服務,構建超大城市治理數字底座、構建工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構建城市物聯網基礎設施、構建應急救援技術體系;增強“健康成都”技術供給,推動重大疾病防治技術攻關、推動新興技術與健康養老服務融合創新;強化鄉村振興科技支撐,建設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激發創新主體的內生活力
構建良好創新生態要激發創新主體的內生活力。培育壯大多元創新主體,《規劃》提出,成都將以激發創新主體活力、最佳化科教資源配置、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著力點,加強多元化創新主體培育,推動產業協同和技術聯合攻關,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強化在蓉高校院所和創新型領軍企業重要作用,增強創新創造能力。
激發人才創造活力,《規劃》提出,成都將加快建設全國創新人才高地,建立國際化的科技人才發展模式,培育造就高水平人才隊伍、培育壯大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深化人才評價與激勵機制改革、提升各類人才服務保障水平,讓各類人才在蓉真正“名利雙收”。
提升成果創新轉化能力,《規劃》提出,成都將立足企業創新能動作用,以體制機制改革集聚蝶變勢能,以校院企地協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完善、科技套用場景構建為重點,加快推進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轉化為新競爭力,驅動產業鏈暢通、創新鏈貫通、價值鏈融通。
營造良好創新生態,《規劃》提出,成都將加速促進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充分發揮科技金融對科技創新活動的支撐作用,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強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夯實全國“雙創”品牌,為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