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和《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該《規劃》於2012年1月4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以滬府發〔2012〕1號印發。《規劃》分現狀與面臨的形勢,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發展目標,產業發展重點,專項工程,保障措施5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 檔案號:滬府發〔2012〕1號
  • 發布時間:二○一二年一月四日
  • 發布單位:上海市人民政府
政府通知,十二五規劃,產業現狀,現有基礎與條件,存在不足,形勢展望,中心思想,指導思想,發展原則,發展目標,發展重點,重點主導產業,培育兩大先導產業,專項工程,重點領域專項工程,綜合支撐專項工程,保障措施,培育企業主體,推進成果轉化,強化人才激勵,健全金融服務,完善管理機制,深化國際合作,

政府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滬府發〔2012〕1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現將《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一月四日

十二五規劃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和《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產業現狀

現有基礎與條件

“十一五”期間,上海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著力培育新興產業,為“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產業發展形成一定基礎。上海是我國“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國家微電子產業、軟體產業(出口)、生物產業和民用航天產業基地,也是高端裝備、民用航空等領域的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高技術產業自主智慧財產權擁有率近30%,2010年完成總產值6958億元,12年來年均增長率超過22%,約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4。
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湧現出高端矽基SOI材料、手機基帶晶片、高溫超導材料、7500噸全迴轉浮吊、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等一批自主創新成果。離子刻蝕機、先進封裝光刻機等高端裝備實現銷售,半導體清洗設備、捷運盾構等先進裝備走向國際市場。上海光源、蛋白質設施等一批國家重大科學設施落戶上海。
到2010年底,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獲批國家工程實驗室7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8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38家。
高新技術產業化加快推進。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若干意見》,設立了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專項資金,頒布了新能源、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最佳化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國際化水平顯著提高。到2010年底,上海累計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05家、投資性公司213家、外資研發機構319家。上海高技術產業出口交貨值年均增長30%,高技術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機構體系日趨完備。上海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已形成貨幣、證券、期貨、黃金以及股權轉讓等在內的國內最齊備的金融市場體系,以及涵蓋銀行、證券、保險、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等機構在內較完備的金融機構體系。目前,註冊在滬的證券公司14家,占全國13%;基金管理公司30家,占全國50%;創業投資機構238家,管理總資本占全國38%。上海還設立了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存在不足

企業主體的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國有企業創新動力不足,民營企業實力亟需增強;外資研發中心與自主創新體系的關聯度不高;特別是缺少具有創新活力、行業領先的龍頭企業。
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不高。產學研結合成效不顯著,科研優勢未能充分轉化為產業優勢;技術成果的發現、評估、篩選、轉移機制尚待完善;技術交易、科技信息服務等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發展較慢,市場化的創新成果產業化中介機構缺失。
人才激勵機制亟需完善。上海科研人員超過一半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由於職業自由度、社會尊重度等問題,不願向企業流動;國有企業科技人員的科技成果,未能更多地參與產業化收益的分配;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人才引進和培育的力度需進一步加大。
金融服務體系尚未形成有力支撐。上海投資初創期的天使基金缺乏,智慧財產權質押、科技擔保等發展較慢,金融優勢對於創新創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尚待加強。
部分領域管理體制改革滯後。行政審批、資質管理、價格管理等還不能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有利於新技術新產品進入市場的政策規定不健全。

形勢展望

從國際來看,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上海提高國際競爭力、掌握髮展主動權的迫切需要。當前,全球經濟與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科技發展正孕育著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各主要已開發國家和經濟體均選擇了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雲計算等不同的新興產業作為突破口,提出以復興製造業為核心的“再工業化”的戰略思路。這既增加了上海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競爭壓力,也有利於推動上海發揮較強的科技和人才優勢,在新一輪全球產業變革中贏得先機。
從國內來看,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上海服務國家戰略、率先構建新興產業體系的重大舉措。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決策。按照國家總體部署,上海必須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率先構建新興產業體系,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放在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突出位置,推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發展,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若干領域躋身世界前列做出積極貢獻。
從上海自身來看,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上海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必然選擇。上海是我國重要的國際港口城市和經濟中心城市,肩負著建設“四個中心”、推進“四個率先”的歷史使命。但資源環境的約束日益突顯,可用建設用地十分有限;水環境和大氣容量也十分有限,資源環境的約束對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出了更為迫切的需求。上海必須加快培育和發展知識密集度高、資源耗費量少、環境友好、綜合效益明顯、且具有較強成長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中心思想

“十二五”期間,圍繞“高端化、集約化、服務化,推動三二一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產業結構”的產業發展方針,上海要將戰略性新興產業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實現更快速的發展,加快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支撐的新型產業體系,不斷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準確把握國際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緊密圍繞上海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實現“四個率先”的發展目標,積極放大世博會對新科技成果套用的帶動效應。以增強自主發展能力為主線,以重大發展需求和技術突破為動力,以制度創新和政策環境最佳化為保障,以培育企業主體和實施專項工程為抓手,對接國家戰略,聚焦重點領域,努力打造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創新引擎,大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集聚、跨越發展,更好地服務上海經濟發展,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若干領域躋身世界前列做出貢獻。

發展原則

——市場主導。把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與政府的引導推動作用結合起來。市場需求是拉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根本力量,要面對國內外巨大市場需求,充分發揮產、學、研、用等各類主體的積極性。綜合運用規劃引導、財政補貼、價格調控、產業政策等手段,發揮政府的引導推動作用。
——企業主體。把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與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結合起來。企業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體力量,要加快推動各類產業科技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使企業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主體、研發主體和成果套用主體。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注重發揮中小企業的獨特作用,形成龍頭企業、骨幹企業和一大批中小企業融合發展的戰略性新興企業生態鏈。
——創新驅動。把提升自主發展能力與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結合起來。大力推進原始創新,加強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掌握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推動產業組織方式創新,不斷改革完善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強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走國際化發展道路,積極引導外資投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的薄弱環節。
——重點突破。把整體推進與實現重點方向的跨越發展結合起來。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主導產業,積極培育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兩大先導產業,聚焦發展極大規模積體電路、民用航空、雲計算、物聯網、下一代網路(網際網路、通信網、廣電網)、新型顯示、智慧型電網、新能源高端裝備、智慧型製造、新能源汽車與汽車電子、衛星導航、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電子商務與新型貿易現代化、新興產業技術創新、高技術服務業等重點領域。
——引領發展。把促進可持續發展與支撐當前發展結合起來。要把握科技和產業發展新方向,著眼長遠,對重大前沿性領域及早部署,增強持續發展能力。同時,立足當前,推進利用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和產品解決資源、環境、民生等瓶頸問題,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發展目標

到2015年,上海要成為我國綜合實力領先、在若干領域躋身世界前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上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引領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打造全方位、多層次、高效能的政府服務體系,形成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優良服務環境;初步形成創新要素活躍、創新能力突出、成果轉化迅速、產業特色鮮明的良好格局。
1.總量規模。“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實現翻一番,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明顯提高。到2015年,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左右。
2.結構水平。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製造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0%左右。進一步最佳化要素投入結構,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50%左右。
3.創新能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投入進一步提高,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2%以上。爭取新建3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新建10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新建10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建20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構建100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力爭構建10個重點產業技術標準創新聯盟。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保持國內領先,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獲取核心智慧財產權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4.企業主體。到2015年,培育10家產值超100億元、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龍頭企業,50家上市企業,1000家產值超1億元、具有創新活力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骨幹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機制靈活、技術領先、模式創新的中小企業得到蓬勃發展。
5.空間布局。初步形成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H(High-Technology)型走廊,主要包括嘉定、松江、奉賢、金山等沿邊產業帶,寶山、長興島、金橋、張江(核心園)、臨港等沿海產業帶,及閔行、漕河涇等中部產業軸;努力構築上海高技術服務業“中環”產業帶,主要包括張江(核心園)、金橋、五角場、大柏樹、市北工業區、天地軟體園、虹橋、漕河涇、徐匯濱江、漕河涇浦江園等,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創新能力強、集聚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
6.輻射能力。加強與國內外的密切合作,吸引各方力量和智慧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初步成為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創新中心和人才高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成果向長三角乃至全國的轉移、擴散和產業化更加活躍,實現與周邊區域的產業鏈互動和集群發展,發揮龍頭帶動和輻射示範作用。表1.“十二五”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指標類別序號指標名稱2015年總量規模1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15%左右結構水平3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製造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30%左右4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比重50%左右創新能力5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2%以上6新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3個7新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10個8新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9新建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0個10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00個企業主體11培育產值超100億元的龍頭企業10家12培育上市企業50家13培育產值超億元的骨幹企業1000家

發展重點

重點主導產業

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繼續堅持信息產業優先發展戰略,建設寬頻、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網路設施,加快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以提高信息產業自主發展能力為主線,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努力推進電子信息產業轉型發展。一是重點發展積體電路、通信和網路、新型顯示、汽車電子、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爭取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不斷提升產業規模和能級。二是依託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突破核心電子器件、高端晶片、基礎軟體、裝備、工藝、材料等制約瓶頸,努力提高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三是聚焦物聯網、雲計算、半導體照明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示範套用牽引,推進商業模式創新。四是加快實施12英寸晶片生產線、新型顯示生產線等重大項目,推動電子信息產業企業整合重組,培育一批龍頭骨幹企業。
專欄1: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發展路線圖
發展目標
到2015年,上海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經營收入力爭達到6000億元,成為國內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的產業高地。
重點領域
1.軟體產業
(1)基礎軟體: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辦公套件、語言處理軟體、虛擬化技術、海量數據存儲和挖掘、編程軟體和開發工具等
(2)行業套用軟體:面向工業、智慧型城管、科教、金融等的專業軟體(3)嵌入式軟體:嵌入式作業系統和中文環境、嵌入式資料庫、標準套用接口及軟體、面向各種電子設備和終端產品的嵌入式軟體等
(4)管理軟體:政務、財務、統計、企業管理和個人信息管理軟體等
(5)工具軟體:媒體製作軟體、輔助類軟體、協同設計與仿真軟體、檔案處理軟體等
(6)網際網路軟體:新一代搜尋引擎和瀏覽器、網路平台軟體、定位和地圖軟體、線上支付和信用認證軟體、網路通訊軟體等
(7)信息安全與測評軟體:安全協定、安全標準、安全認證、加密解密、病毒預防和查殺軟體等
2.信息服務業
(1)信息技術服務
(2)信息外包服務
(3)信息安全服務
(4)電子商務
(5)金融信息服務
(6)數字內容服務
(7)新一代網際網路服務
(8)電信增值服務
(9)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套用服務
重大平台建設
重點推進軟體測試平台、網路安全測試與認證平台、雲計算聯合實驗室、電子政務與公共服務雲平台等的建設。
空間布局
重點依託浦東、長寧、徐匯、普陀、楊浦、嘉定、閔行、閘北、寶山、虹口等軟體和信息服務業較發達的地區,推動產業做大做強。同時,積極培育有潛力的區域成為新的增長點。
專欄2:新一代信息技術製造產業發展路線圖
發展目標
到2015年,上海要保持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研發和製造基地地位,在技術和產業布局方面繼續發揮引領作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製造產值爭取達到3000億元。
重點領域
1.積體電路
(1)晶片設計:重點研製系統級晶片(SoC),在移動通信、汽車電子、數字音視頻、電源管理、新型顯示、信息安全、航空航天、綠色能源等套用領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點產品並實現產業化。(2)晶片製造:建成90~65~45~32納米能級的積體電路生產線,開發出適合各種積體電路產品加工的成套特色工藝模組並實現產業化,基本跟上國際主流工藝水平。
(3)設備材料:加快光刻機、介質刻蝕機、膜厚測量設備、清洗設備、封裝設備、拋光設備、矽基材料、超純試劑等產品的研製和產業化;積極引進國內外領軍團隊,拓展本市在設備材料領域的布局。
(4)封裝測試:大力發展圓片級封裝、系統級封裝、三維封裝等先進封裝技術及測試技術,特殊IGBT封裝技術,並形成規模封裝測試能力。
2.新型顯示
(1)平板顯示:重點研製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等產品並實現產業化,大力發展TFT、OLED、OTFT、LCOS等領域關鍵技術、工藝和材料,支持新型觸控面板、雷射顯示、三維顯示等套用技術開發及產業化,促進LCOS晶片、模組產業化進程。
(2)半導體照明:重點研製100lm/W以上功率型、高性能LED外延、晶片、器件,高效能LED背光源及照明系統等產品並實現產業化;大力支持MOCVD等關鍵設備研發及產業化。
3.通信和網路
(1)新一代移動通信:重點發展TD-SCDMA和TD-LTE技術,加快系統設備、終端關鍵晶片、多模融合終端、綜合測試儀表研發和產業化。
(2)下一代基礎網路:重點推動支持IPv6規範的光線路終端、光網路單元、高端路由器、電信級乙太網、網際網路關、多媒體子系統設備等產品的研製和產業化。建設3Tnet示範網並推進T比特光傳輸、光交換、路由及機頂盒等關鍵設備產業化。
(3)智慧型信息終端:重點支持增強型第三代及以上移動通信終端設備、非接觸式核心晶片、手機等產品的研製及產業化。
4.物聯網
(1)先進感測器:重點支持各類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感測器的設計、製造和封裝並實現產業化。
(2)核心控制晶片:重點支持MCU、協定晶片、微電源管理晶片、DSP、ADC、接口控制晶片和一體化晶片等研製及產業化。
(3)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重點支持WLAN、UWB、Zigbee、NFC、高頻RFID等核心技術,研製相關接口、接入網關設備,著力形成短距離無線通信模組化產品並產業化,並推動接口和設計的標準化工作。
(4)組網和協同處理:重點研究網路架構、網路與信息安全、節點間通信與組網、協同檢測與數據處理等技術,研究物聯網地址編碼技術,推動相關協定、技術標準的建立,並形成我國自主專利。
(5)系統集成和開放性平台:重點研究網路集成、多功能集成、軟硬體操作界面基礎、系統軟體、中間件軟體等技術,並形成若干自主產品。
(6)海量數據管理和挖掘:重點研究海量數據存儲、雲計算、模糊識別等智慧型技術,並形成若干自主產品。
5.汽車電子
重點支持柴油發動機控制系統等動力總成電子系統、自動變速電子控制模組及系統(AMT/DCT)、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車輛電子穩定控制系統等底盤電子模組及系統、基於匯流排技術的車載多媒體電子終端裝置及系統、車身控制系統、智慧型燈光控制系統、數字式儀表等車身電子模組及系統、汽車電子關鍵晶片及感測器等產品的研製及產業化。
重大平台建設
重點支持國家級積體電路研發中心與製造企業、設計企業、設備材料企業等的合作,與中科院合作建設上海物聯網中心,與工信部合作建設3G移動通信終端研發檢測公共服務平台,推進光源工程、超級計算中心、TFT-LCD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建設。
空間布局
聚焦發展以“一帶二區(浦東微電子產業帶、徐匯漕河涇和松江微電子產業集聚區)”為重點的國家微電子產業基地,以浦東金橋、張江和徐匯漕河涇等為重點的通信製造業集聚區,以及以浦東張江、閔行、松江等為重點的新型顯示產業基地。2.高端裝備製造產業
著力提升先進重大裝備自主設計、製造、總包能力,積極發展以數位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慧型製造裝備,加快發展清潔高效煤電裝備、燃氣輪機、軌道交通裝備、關鍵基礎件、檢測設備等裝備。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依託國家大型客機重大專項,重點發展乾支線飛機及發動機、航空電子等裝備,促進衛星及套用產業發展。
專欄3: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發展路線圖
發展目標
到2015年,上海要成為我國綜合實力領先的高端裝備研發和製造基地,產值爭取達到3000億元。
重點領域
1.民用航空
(1)飛機總體設計與製造
(2)動力系統研發與產業化
(3)航電系統研發與產業化
(4)飛控、環控、照明等其他機載系統研發與產業化
(5)機體部件研發與產業化
(6)航空裝配設備研發與產業化
(7)航空試驗驗證、航空租賃、維修改裝等航空服務業
2.衛星及套用
(1)衛星及運載火箭設計及製造
(2)衛星導航設備研發與產業化
(3)衛星通信設備研發與產業化
(4)衛星遙感設備設計與製造
3.軌道交通
(1)智慧型列車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2)城市軌道交通關鍵設備及零部件研發與產業化
(3)磁懸浮列車研發
(4)城市軌道交通試驗檢測服務
(5)軌道交通維修服務
4.海洋工程裝備
(1)海洋油氣勘探開發裝備研發及產業化
(2)高端船舶研發及產業化
(3)特種工程船舶研發及產業化
(4)關鍵系統和配套設備研發及產業化
(5)海水淡化設備研發及產業化
5.智慧型裝備
(1)大型火電機組及關鍵配套設備、輸配電設備研發與產業化
(2)智慧型化儀表及自動化控制系統研發與產業化
(3)高檔數控工具機及功能部件研發與產業化
(4)工業機器人、光電超精密加工等智慧型專用裝備研發與產業化
(5)高端工程機械及施工設備、自動化港口機械、大型冶金成套裝備等研發與產業化
重大平台建設
推進建設國家海底長期科學觀測系統、民航上海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國家民用航空器整機和發動機檢測技術基礎平台、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空間布局
重點發展臨港、閔行兩大裝備製造業基地,促進寶山、松江、奉賢、青浦、金山等高端裝備的特色化發展;努力建設長興島、外高橋、臨港、崇明為主的海洋工程裝備及配套產業基地;加快形成以張江民機研發中心、閔行商用航空發動機和航空電子系統研發基地、浦東機場南端總裝製造中心、臨港民用航空產業配套基地的上海民用航空製造業空間布局。
3.生物產業
面向國民健康生活重大需求,緊跟國際生命科學發展前沿,圍繞關鍵技術創新和產業化,重點聚焦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領域,實現跨越發展,加快扶持一批有潛力的重點企業做大做強,初步建成國內生物創新產品研發中心。一是充分發揮國家級科學設施和研發機構的支撐作用,積極對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加快突破抗體藥物、微創器械、有源數位化大型診療設備、生物育種等關鍵技術。二是大力發展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藥物、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新型製劑、化學藥物、現代中藥等創新藥物大品種,加快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產業化,積極推廣綠色農用生物產品。
專欄4:生物產業發展路線圖
發展目標
到2015年,上海要成為我國生物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確立生物醫藥產業的領先地位,生物產業產值爭取達到1200億元,服務外包收入達到300億元。
重點領域
1.生物醫藥
(1)生物製藥:促進抗體藥物、新型疫苗、重組蛋白藥物、血液製品、核酸藥物、生物晶片、多肽藥物等研發及產業化;發展基因治療、幹細胞及生物治療等。
(2)創新藥物及製劑:推進化學創新藥物、中藥藥物、重大非專利藥物、藥物新製劑、藥用新輔料等研發及產業化。
(3)醫療器械:推進醫學影像診斷與治療設備、電生理與智慧型康復設備、醫用植入介入器械、新型生物醫用材料、生物診斷試劑及儀器、醫療信息化及產品、新型急救監護與手術器械、組織工程產品等研發及產業化。
2.生物農業
(1)生物育種:推進農作物新品種培育與產業化、菌菇、畜禽、水產新品種培育與產業化、花卉新品種培育與產業化。
(2)農用生物製品:推進獸藥、動物疫苗、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等研發及產業化。
3.生物製造
重點發展微生態製劑、生物可降解材料、非糧食生物汽油、非糧食生物柴油、生物轉化、酶製劑與酶工程等領域。
4.生物服務
推進化學、生物和臨床研發(CRO)服務,中試加工與生產(CMO)服務產業發展。
重大平台建設
推進蛋白質科學研究設施、國家肝癌科學中心、抗體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建設;建設上海生物樣本庫、上海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實驗動物公共服務平台二期、生物醫藥創新產品中試孵化基地、現代農業技術創新服務基地等。
空間布局
重點發展六大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在浦東張江-周康、閔行和徐匯建設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外包和產業化基地,在奉賢、金山、青浦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化基地。同時大力建設崇明生態島等現代農業園區。
4.新能源產業
堅持以新能源示範套用帶動產業發展,重點聚焦風電、太陽能、核電、智慧型電網等領域,大力推進新能源高端裝備的研製和產業化,建設國家級新能源檢測和創新能力平台,著力提升新能源技術水平。一是加強核電安全技術研究,加快第三代核電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突破主泵、大型鑄鍛件、堆內構件和控制棒驅動機構等關鍵技術。二是提升風電技術裝備水平,增強大型風機整機和齒輪箱、主軸軸承、變流器等關鍵零部件自主發展能力。三是積極發展薄膜太陽能高端裝備和生產線建設,推進晶體矽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和轉化效率提高,加快太陽能光伏和光熱技術推廣套用。四是加快推進智慧型電網產業發展及示範套用。
專欄5:新能源產業發展路線圖
發展目標
到2015年,上海要成為我國新能源技術領先、套用率先、產業高端的主要基地,產值達到1200億元。
重點領域
1.核電產業
突破新一代核電技術,重點發展大型鑄鍛件、主泵、核電站數位化儀控系統,堆內構件和控制棒驅動機構、壓力容器和蒸汽發生器等關鍵設備和系統。
2.風電產業
重點發展大型海上風機和關鍵零部件,發展3兆瓦及以上風機整機和主軸軸承、偏航軸承、變槳軸承、齒輪箱、電控系統、變流器、葉片、發電機等關鍵部件的研製及生產。
3.太陽能產業
重點發展電漿氣相化學沉積設備(PECVD)等矽基薄膜太陽能電池關鍵設備及生產線、其他類型薄膜太陽能電池核心設備及中試線、高效晶體矽太陽能電池核心設備及生產線、太陽能光熱發電核心設備。
4.智慧型電網
推進智慧型電網示範套用,重點發展新能源接入系統、大容量儲能裝置、智慧型變電站、智慧型終端、高溫超導技術及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等研發及產業化。
重大平台建設
推進智慧型電網用戶端產品檢測服務平台、國家能源智慧型電網研發中心,爭取建立國家海上風電產品檢測平台、光伏產品檢測平台等。
空間布局
重點推進新能源產業在浦東、閔行、臨港、奉賢、松江等區域集聚發展。
5.新材料產業
進一步發揮龍頭企業的技術和規模優勢,培育具有創新活力的新興企業,面向制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新材料,抓緊推進重點技術攻關和產業化,努力提升附加值高、環境影響小、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新材料產品份額。一是加快推進高性能電子材料、膜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等先進功能材料產業化,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技術水平和產業化能力;二是積極發展高品質特殊鋼、高溫合金、高性能工程塑膠等先進結構材料;三是積極開發新型超大規格、特殊結構高性能複合材料一體化製備工藝,推進複合材料向高性能、低成本、環境友好的方向發展;四是結合新興需求,開展納米、超導、智慧型等基礎材料研製及其套用技術研究,並推進其產業化進程。
專欄6:新材料產業發展路線圖
發展目標
到2015年,上海要成為國內領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新材料研發及產業化基地,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1800億元以上,其中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600億元。
重點領域
1.先進功能材料
(1)新型金屬功能材料:高性能稀土材料、形狀記憶合金、超導材料、新型電子材料等。
(2)高分子功能材料: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纖維材料、新型光/電/磁材料等。
(3)無機非金屬功能材料:高性能半導體材料、新型功能陶瓷、人工晶體、新型碳材料、特種玻璃等。
2.先進結構材料
(1)先進金屬結構材料:高品質特殊鋼、高強輕合金、高溫合金等。
(2)高分子結構材料:特種工程塑膠及合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
(3)無機非金屬結構材料:高性能結構陶瓷等。
3.高性能複合材料
積極發展高性能樹脂基、金屬基、陶瓷基複合材料,積極開發新型高性能複合材料特別是超大規格、特殊結構複合材料結構件一體化製備工藝。
重大平台建設
推進納米技術及套用、輕合金精密成型、超細粉末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先進材料、金屬基複合材料、纖維材料改性、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等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加快建設形成民用航空複合材料研製能力。
空間布局
依託寶山、金山、浦東、青浦、閔行、奉賢、嘉定等區縣建設關鍵新材料研發和產業化能力,打造“O”字形關鍵新材料基地。

培育兩大先導產業

1.節能環保產業
立足國家節能減排戰略,強化政策、標準驅動機制和引領作用,突破能源高效利用、環境污染防治、循環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大力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新裝備和產品,發展節能環保服務業。一是發展高效節能電機及拖動系統、工業變頻設備、餘熱余壓利用設備等新技術和新產品,加強推廣套用。二是加大技術創新和集成套用力度,發展水污染防治、碳捕捉、煙氣除塵和脫硫脫硝、垃圾處理處置等技術和裝備。三是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發展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等。四是大力推廣契約能源管理,發展環境服務業,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到2015年,上海要成為節能環保重點產品研發優勢明顯、服務鏈條完善的地區,節能環保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推進節能環保產品和設備企業在閔行、寶山、松江、青浦、奉賢等區縣發展,節能環保服務業在浦東、閔行、徐匯、楊浦和虹口等區縣發展,重點聚焦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
2.新能源汽車產業
落實國家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和“十城千輛”公共用車試點任務,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汽車電子、檢測中心等國家級平台,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重點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等乘用車,電池電容等純電動客車,繼續開展燃料電池轎車技術研發,著力突破“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制定《上海市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助試點實施暫行辦法》,鼓勵私人購置新能源汽車,推進整車、電池租賃模式發展,加快新能源汽車在私人和公共領域的套用,帶動整車產業加速擴大規模,培育零部件龍頭企業。到2015年,上海要成為我國技術領先、產業集聚、套用初具規模的新能源汽車基地,新能源汽車實現產業化,產能達到20萬輛左右,形成500億元產值。重點推進嘉定新能源汽車生產及示範基地、浦東臨港新能源汽車生產和示範套用基地建設。加快建設上海電動汽車國際示範城市。

專項工程

實施一批重大專項工程,是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途徑。要以加速產業規模化發展為目標,圍繞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具有突破性引領帶動作用的重點領域,加大政府聚焦支持力度,通過科技攻關、套用示範和模式創新,力爭取得一批重大關鍵成果和核心智慧財產權、加快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努力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跨越。

重點領域專項工程

1.大規模積體電路專項工程
加快實施華力微電子“909”工程升級改造項目,早日形成3.5萬片生產能力,推動中芯國際12英寸生產線擴大產能,製造工藝水平提高到32納米。
繼續實施設計和整機聯動項目,提高SoC、MEMS等晶片設計能力,重點支持移動通信、數位電視等核心晶片設計。
依託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加強光刻機的攻關,擴大刻蝕機、高端矽基材料等產業化規模,支持清洗設備、檢測設備、封裝設備、超純試劑等形成產業化能力。
繼續建設國家積體電路研發中心,加快共性(特色)工藝技術開發、工藝IP庫建設,形成產學研合作開發、製造和設計互動的格局。進一步提升研發中心為國產設備、材料上線檢測和驗證的能力,發揮平台支撐作用。
2.民用航空專項工程
重點培育以國際民用航空市場為目標,支撐我國大型民機研發的專業化、國際化的民用航空製造業一級供應商企業。加快我國民用航空標準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大型客機國家重大專項標準化示範工程建設。
重點支持面向全球市場的民用飛機大型複合材料部件及其工藝與裝備、民用航空大型數字加工中心等技術前景廣闊、產業帶動性強的核心項目。
積極鼓勵國內外企業在上海地區投資發展航空發動機、航電系統、液壓系統、航空環控系統、客艙內飾系統,航空製造、測試、試驗等裝備的集成或零部件研發、設計與製造和相關產品服務與貿易。
3.雲計算專項工程
以建設國家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城市為契機,率先開展雲計算服務在重點行業的套用,全面豐富並實施“雲海計畫”,提升基礎設施能級,推動傳統電信運營商和其他第三方數據中心向雲計算基礎設施服務商轉型。
建設典型示範工程,整合信息中心和數據中心現有資源,推動雲計算套用,降低電子政務成本;鼓勵金融、文化、教育、醫療、交通等行業,運用雲計算技術提供面向公眾的各類雲服務;支持公共雲計算服務平台建設,探索基於雲計算服務的套用新模式。
鼓勵產學研合作,開展雲計算關鍵技術與套用軟體研發。
4.物聯網專項工程
按照上海有套用經驗、具有全國推廣價值、上海企業有實施能力的原則,在城市安全、智慧型安防、樓宇節能、醫療廢棄物、電子圍欄、食品藥品安全、生態環境、交通管理等領域實施物聯網套用示範工程。
強化物聯網關鍵環節技術攻關及產業化,主要包括微機電系統、感測器、組網技術、共性支撐技術等,建設上海物聯網中心。
加強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國際、國家物聯網相關標準制定。
5.下一代網路(網際網路、通信網、廣電網)專項工程
構建涵蓋系統設備、終端、業務平台和內容等關鍵環節,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下一代網路產業鏈。重點支持IPv6規範的G比特無源光網路(GPON)和乙太網無源光網路(EPON)的光線路終端(OLT)、光網路單元(ONU)等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重點支持基於分散式多核技術的IPv6高端路由器、電信級乙太網交換機、基於IPv4/IPv6萬兆高性能下一代網際網路關等關鍵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固定、移動融合的多媒體子系統(IMS)設備的產業化;推進基於IPv6的特色套用試驗;重點支持NGB的傳輸、交換、路由等核心設備研發及產業化。
重點支持TD-LTE多模融合晶片及終端、系統設備、無線終端測試儀器、網路監測及最佳化平台研發;推進時分雙工(TDD)與頻分雙工(FDD)、TD-LTE與無線區域網路(WLAN)等技術融合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推進“國家TD-LTE規模技術試驗網試點城市”建設。
重點支持移動互聯套用軟體開發,智慧型移動終端整體解決方案以及相關關鍵技術和產品開發。
6.新型顯示專項工程
著力提升LED產業研發水平,加強功率型器件工藝開發,構建外延片、晶片、裝備、材料、特殊封裝模組、終端產品等產業配套體系,建設上海半導體照明研發和測試平台。在全國率先推進100流明及以上功率型器件的量產及市場推廣,支持半導體照明專用設備(MOCVD)研發及套用。
著力提升TFT-LCD中小尺寸面板的行業競爭力,推動關鍵配套產業發展,支持平板顯示驅動IC、彩色濾光膜、玻璃基板等關鍵配套產品和材料的研發及產業化。
重點突破AM-OLED的TFT陣列工藝技術及OLED顯示屏全彩技術等關鍵技術,加快形成AM-OLED量產能力,帶動相關材料、設備等配套產業發展。
發展雷射顯示技術,重點突破套用於微投影、前投的雷射光機技術,支持新型半導體光源(E-Laser)、雷射器、光機、LCOS顯示晶片、菲涅爾屏、超短焦光學系統、自由曲面鏡等關鍵技術攻關,擴大光機等核心部件市場規模和產業化。
提升三維顯示核心晶片、內容、終端套用的市場競爭力,加強3D顯示示範套用推廣。
7.智慧型電網專項工程
重點發展新能源接入與控制、電力電子、大容量電力儲能、高溫超導、智慧型輸變電、智慧型用戶端等研發和產業化。
加強與國家電網在智慧型電網領域的合作,加快建設國家能源智慧型電網研發中心、國家智慧型電網用戶端產品(系統)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國家級技術研發平台。
8.新能源高端裝備專項工程
重點發展非晶微晶和多結矽薄膜、卷對卷薄膜電池、碲化鎘薄膜等太陽能電池核心生產設備,高端晶矽太陽能電池關鍵生產設備,晶矽太陽能電池材料製備設備,物理法太陽能級矽提純設備,HIT太陽能電池,太陽電池檢測設備、生產線質量控制設備等。
重點發展2兆瓦以上風電整機和發電機、葉片、齒輪箱、主軸、偏航/變漿軸承等風電關鍵零部件,大型風電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研發中心和檢測平台,大型風場綜合監控系統等。建設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研發中心。
重點發展第三代核電基於AP1000、CAP1400技術的核島主設備,常規島主設備及關鍵配套部件;核電用大型單元成套設備及精密機械類設備、核電關鍵泵閥;數位化核安全級保護系統及控制系統、核級儀控測試驗證系統(平台)、核級儀器儀表;核級金屬材料、特殊核用焊接材料、核級電纜。
9.智慧型製造專項工程
著力提升高端製造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成套發展能力,重點發展高端儀器儀表及自動化控制系統,高檔數控工具機與基礎製造裝備,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及服務機器人,光電超精密加工裝備,高端工程機械及施工設備,自動化港口機械等先進裝備研發及產業化,打造智慧型製造裝備產業集群。
10.新能源汽車與汽車電子專項工程
重點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和純電動汽車以及燃料電池汽車,著力突破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及其關鍵材料核心技術和產業化瓶頸,加快形成系統集成和本土化配套供應體系。建設國家級新能源汽車檢測中心以及動力系統、汽車電子等公共服務平台。
加快推進歐IV-V柴油發動機控制系統、汽車變速傳動電子控制系統(AMT/ DCT)、底盤電子一體化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車身電子、車聯網與車載電子向集成化、高端化方向發展,重點突破LED前照燈、遠程線上故障自診斷的中高端BCM發展;推進數位化、智慧型化、網路化組合儀表高端產品套用;支持多模導航、通信網路、網關集成、多媒體顯示等技術在車載信息終端融合套用。繼續加強汽車電子關鍵晶片、感測器及執行器的研發及產業化套用。
依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加強基於整車的網路體系構架、網路作業系統,以及套用軟體設計、仿真和測試開發工具的自主研發。推進關鍵性、共性化的嵌入式作業系統與嵌入式軟體平台開發。
11.衛星導航專項工程
重點支持衛星導航多系統(GNSS)兼容定位、通信輔助衛星定位(A-GNSS),導航與通信系統融合定位(GNSS+WiFi+藍牙)、組合導航定位(GNSS+MEMS+陀螺儀)等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重點支持北斗兼容其它GNSS的高精度定位測量接收機晶片、模組和終端產業化解決方案,GNSS(包括北斗)多模導航晶片產業化解決方案,多模導航與移動通信融合的SoC產業化解決方案,智慧型導航終端嵌入式軟體研發與產業化等解決方案。
重點支持面向企業和個人服務的綜合性開放式位置服務系統平台,以及衛星導航示範套用工程建設。
12.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專項工程
重點發展抗體藥物、疫苗、臨床診斷儀器與配套試劑、數位化醫療影像診治設備、微創介入與植入醫療器材、新型急救監護與手術器械、智慧型化康復治療與護理器材等創新產品。
重點攻關藥物靶點發現、基因篩選與重組、高水平蛋白表達、動物細胞大規模培養與製備、醫用信號源、醫用感測器、醫用微電子、醫用生物材料、醫療系統集成、醫療工程製造、數位訊號處理、醫用軟體信息等關鍵技術。
積極對接國家新藥創製重大專項和醫療器械產業提升工程,支持抗體藥物、組織工程、生物晶片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建設上海轉化醫學研究院及若干轉化醫學中心、上海臨床病理組織樣本庫。
13.電子商務與新型貿易現代化專項工程
結合建設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的有關工作,重點推進電子商務套用模式創新。支持發展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和專業服務平台,鼓勵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宗商品及資源交易平台、新型B2B電子契約談判簽約平台和電子單據服務平台,以及財經資訊等專業服務平台。
支持信息技術、節能技術等先進技術在商貿流通領域的示範套用,支持電子支付、物流、信用服務、安全認證等支撐體系建設與電子交易的集成創新,加強技術套用與商務模式創新的有機結合。

綜合支撐專項工程

14.新興產業技術創新專項工程
重點支持生命科學、信息、新材料、空天、海洋等基礎性、前沿性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力建設,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加強交叉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提高套用基礎研究水平。
結合國家重大專項的實施,重點突破極大規模積體電路製造裝備與成套工藝、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基礎軟體、信息網路安全、新能源、重大新藥創製等領域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
15.高技術服務業專項工程
加快建設國家高技術服務產業基地,推動國家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建設,大力推進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和國家級網路視聽產業基地建設。
鼓勵新技術套用和新模式創新,重點打造軟體研發、套用的高端信息外包服務鏈;移動終端互動娛樂、移動視頻、移動社交網路、移動支付等移動互聯套用服務鏈;網際網路運營、傳輸、管理、交易服務鏈;包括基因測序、抗體製備、藥物設計合成和篩選、藥理評價、臨床研究等的生物技術服務鏈;涵蓋網路文學、網路遊戲、數字動漫、數字印刷、數字發行、閱讀終端等的數字內容服務鏈;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質檢中心和第三方企事業單位為依託的研發設計和檢驗檢測服務鏈;政府積極引導、中介機構踴躍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智慧財產權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鏈。

保障措施

培育企業主體

增強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民營中小企業和留學生創業企業提供財稅支持和針對性、個性化服務。支持其積極爭取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國家、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任務。
強化國有企業創新導向。創新國有企業管理者績效激勵和考核模式,鼓勵國有企業增加對新技術研發和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投入,發揮國有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促進外資企業創新發展。鼓勵外資企業在滬建立研發機構,促進其與本土機構的技術合作與交流。
支持企業建立創新平台。依託骨幹企業,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系統集成,支持建設若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工程化平台。在有條件的企業,爭取設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鼓勵企業積極發展研發外包服務和專業技術服務。

推進成果轉化

推進產學研合作。著力解決產學研合作的權益分屬問題,構建一批由企業主導、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與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加強高校、科研機構成果轉化。建立健全高校、科研機構的產學研管理和服務體系,建立自主創新成果發布制度。支持有條件的高校、科研機構建立技術轉移機構和工程化技術集成創新平台。整合研究資源,開展戰略研究,制定並發布重大產業技術路線圖。
完善創新公共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智慧財產權服務、科技信息服務、商務諮詢、技術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立技術成果的發現、評估、篩選、轉移機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建設上海技術交易中心。

強化人才激勵

完善人才激勵制度。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政府獎勵力度。實施上海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積極爭取更多人才入選中央“千人計畫”。落實《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試行辦法》,健全國有及國有控股的院所轉制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分配機制,鼓勵科研機構和高校科技人員積極從事職務發明創造。鼓勵研發人員向企業流動,加強對企業科技人才的激勵。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學科建設,支持高校增加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急需專業和學位點。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制定鼓勵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政策,建立企校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促進創新型、套用型、複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教育培訓機構發展。加大力度吸引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優秀科技和管理人才來滬創新創業。

健全金融服務

最佳化創業投資環境。積極貫徹落實創業投資企業稅收優惠,最佳化完善風險救助、國資管理和櫃檯交易市場等配套政策,統籌推動本市創業投資發展。充分發揮上海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堅持支持早期創業投資的政策導向,重點組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早期創業投資基金,積極參與國家新興產業創投計畫,優先配套支持國家和本市聯合組建的創業投資基金。鼓勵民間投資人積極開展天使投資活動,重點支持民營中小創新型企業。在國家政策允許範圍內,鼓勵保險公司、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管理機構和其他機構投資者參與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揮資本市場力量。積極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鼓勵本市符合條件的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開展併購重組。推進場外證券交易市場的建設,滿足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創業企業的需求。大力發展債券市場,鼓勵中小民營企業等通過債券市場融資。
創新科技金融產品。積極推進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股權質押融資、產業鏈融資、信用互助、科技保險等金融產品創新。擴大科技擔保規模,進一步完善多層次的融資擔保體系,促進投保貸聯動。鼓勵發展小額貸款和併購貸款。

完善管理機制

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繼續加強財政投入,重點支持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項目,以及公共性、基礎性的創新能力平台建設。創新政府支持方式,形成規劃、政策、基地、創投基金、項目等多種手段相結合推進的體系。
完善稅收激勵政策。銜接國家有關稅收激勵政策,積極落實本市鼓勵創新、引導投資和消費的稅收支持政策。落實國家《進一步鼓勵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制訂本市實施規定。研究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的稅收優惠政策。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探索建立政府支持示範套用與促進產業發展的聯動機制,推動信息服務、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新技術、新產品的示範套用。加快推進“三網”融合相關領域的改革、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工作,積極配合國家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實施新能源配額制,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推進國家雲計算、高技術服務業、電子商務等試點。
加強統籌協調。將市高新技術產業化領導小組更名為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調整市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小組及其辦公室,建立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相關工作小組。建立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規劃、土地和環保工作機制,以及統計指標體系。加強各職能部門、區縣政府、開發區的統籌協調,最佳化區域布局、發揮比較優勢,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協調發展格局。強化區縣責任主體意識,重點區縣建立組織協調推進機制,設立配套支持資金,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建設。

深化國際合作

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鼓勵外資企業到上海設立研發機構,支持外商投資企業與內資企業、研究機構合作申請國家科技開發項目、創新能力建設項目等,申請設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重點支持引進具有市場潛力和潛在競爭優勢的先進技術、智慧財產權、關鍵零部件和設備。支持本地企業在境外開展聯合研發活動、設立研發機構,申請並爭取在全國率先建設國際標準化協作平台,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及申請國際專利。
大力支持企業跨國經營。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獲取國際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探索設立併購基金,支持企業通過併購實現擴張。支持企業到境外註冊商標,培育國際化品牌。加強企業和產品國際認證合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