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

《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是為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緊緊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濟南市輻射帶動作用,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為統領,以加快轉變特大城市發展方式、促進濟南市帶動周邊城鎮共同發展為方向,著力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分工協作、生態環境聯保共治、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城鄉區域融合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濟南都市圈,為壯大山東半島城市群、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制定的發展規劃。

2024年2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
  • 頒布時間:2024年2月
  • 發布單位山東省人民政府
  • 文號:魯政字〔2024〕34號
發布信息,內容全文,

發布信息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的通知
魯政字〔2024〕34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24年2月28日

內容全文

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
第一章 總體要求
濟南都市圈地處黃河下游、山東半島城市群中西部,是我國城鎮化戰略格局中沿海縱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承載區,在促進全國由南向北擴大開放、由東向西梯度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戰略作用突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濟南都市圈以濟南市為中心,與聯繫緊密的淄博市、泰安市、德州市、聊城市、濱州市共同組成。主要包括濟南市全域,淄博市張店區、淄川區、周村區、臨淄區,泰安市泰山區、岱嶽區、肥城市,臨邑縣、齊河縣、禹城市,聊城市茌平區、東阿縣,鄒平市,面積約2.23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810萬人。規劃期至2030年,展望至2035年。
第一節 總體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緊緊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濟南市輻射帶動作用,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為統領,以加快轉變特大城市發展方式、促進濟南市帶動周邊城鎮共同發展為方向,著力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分工協作、生態環境聯保共治、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城鄉區域融合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濟南都市圈,為壯大山東半島城市群、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第二節 發展思路
各揚所長,協調聯動。樹立“一盤棋”思想,提升中心城市發展能級,輻射帶動周邊城市接續發展,統籌城鄉區域規劃建設治理,增強同城化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構建協調聯動、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
創新驅動,數智賦能。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培育,協同推進源頭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構建一流創新創業生態,促進科技創新與動能轉換融通互動,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節約集約用地意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強生態環境協同監管和共同保護,構建綠色低碳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引領黃河流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改革牽引,開放合作。改善制度供給,加強模式創新,破除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促進各類資源要素有序流動、高效配置,高水平服務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國際國內市場高效貫通,實現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全方位開放。
人民至上,和諧共享。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增加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確保社會發展和諧穩定,更好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共建幸福活力生活圈。
第三節 發展目標
到2030年,都市圈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濟南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更加協調,同城化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區域綜合競爭實力明顯增強,基本建成空間結構清晰、城市功能互補、要素流動有序、交通往來順暢、環境和諧宜居、人民生活富足的現代化都市圈。都市圈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8%左右。便捷高效的快速網、四通八達的幹線網、覆蓋廣泛的基礎網初具規模,“通勤圈”聯通水平邁上新台階。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基本形成,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產業圈”高質量發展塑成新優勢。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治機制高效運行,協同監管體系基本建立,韌性城市建設不斷推進,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至10m3以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目標全部實現,重大災害事故聯防聯控機制不斷健全,“安全圈”協同聯動水平躍上新高度。教育托育、醫療衛生、健康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不斷提升,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以上,共同富裕紮實推進,公共文化產品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生活圈”人民生活品質實現新提升。
到2035年,都市圈同城化發展格局全面形成,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走在全國前列,在全球價值鏈和產業分工體系中的參與度和競爭力大幅躍升,高效基礎設施全域成網,門戶樞紐功能全面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生態環境更加優良,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區域帶動力和創新引領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第二章 最佳化都市圈發展格局
統籌黃河、泰山兩大生態系統,突出“山河交融、中心引領、軸帶支撐、全域協調”發展導向,嚴守“三區三線”管控要求,加快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構建核心引領、軸線展開、多點支撐的網路化都市圈發展格局。
第一節 強化濟南輻射帶動作用
最佳化濟南中心城區功能。著力提高中心城區創新功能、經濟功能、服務功能、社會功能、生態功能,推動區域經濟效益整體提升,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突出泉城風貌和歷史文化核心,抓好古城(明府城)、老商埠、洪家樓、上新街等片區保護提升。構建東西部新城區“兩翼齊飛”發展格局,按照“產業導入+公共設施建設+高品質社區建設+快速交通連結”思路,做強做優東部中央商務區、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心區、漢峪金谷片區,加快建設濟南東站—濟鋼片區、臨空經濟示範區、彩虹湖片區,全力推進中央活力區、濟南國際醫學中心建設。高水平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以維持沿黃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為前提,統籌推進南北兩岸重點功能片區規劃建設,促進南岸城區功能和人口向黃河北新城區疏解,實現兩岸互動、南北共興。補齊長清區、濟陽區、章丘區城市服務配套,全面融入濟南中心城區發展。加強萊蕪—鋼城省會城市副中心建設,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弱項,突出抓好山東重工綠色智造產業城等重點片區建設,建設黃河流域先進制造業中心和省會城市副中心主要承載區。發揮濟南戰略區位優勢,服務區域重要商品和資源要素流通,高標準建設濟南綜合型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
推動城市“瘦身健體”。強化城市空間開發管控,保護修復自然生態系統,統籌老城提升與新區開發,統籌硬體建設與城市管理,積極探索特大城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新路徑。合理控制開發強度、人口密度,積極破解“大城市病”,引導人口合理分布,推動由規模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加快非核心功能和設施有序疏解,適當疏解二環路以內老城區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和製造環節、一般性裝備製造基地、普通倉儲物流、專業市場等。加快推進城市更新,分步實施丁太魯新徐片區、濼口片區、宋劉片區、臘山工業園等存量片區改造。科學配置公共資源,引導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周邊輻射延伸,實現內涵、集約、綠色發展。統籌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完善城市安全常態化管控和應急管理體系,持續推進城市安全發展工作,做實做細“格線化”服務,加快創建更高水平、更具示範意義的全國文明城市。
提升城市品質魅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最佳化開敞空間布局,塑造特色魅力泉城風貌,提升人民幸福感。完善國際標準、覆蓋城鄉、便捷共享的高品質公共服務,建設全齡友好包容型城市。構建網路化綠地系統,最佳化城市綜合公園整體布局,建設綠色公園城市,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保護城市歷史文脈,嚴禁在城市更新中大拆大建、挖湖造景,嚴禁侵占風景名勝區內土地,嚴禁隨意拆除老建築、砍伐老樹。突出濟南“山泉湖河城”一體的城市特色,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休閒環境和本土特色鮮明的城市風貌。
第二節 推進濟淄、濟泰、沿黃軸線展開
濟淄發展軸。依託濟青通道,構建以濟淄科創製造走廊為主要載體的東西向發展軸,推進濟淄兩市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保、文化旅遊、公共服務、社會治理“六個同城化”建設,支持淄博市對接齊魯科創大走廊、智慧型製造走廊,推動科技創新套用與產業轉型升級深度融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命健康、先進材料等重點領域,打造研發—測試—產業化鏈條。向東聯動青島都市圈,一體構建濟青發展軸帶。向西聯動聊城市,協同打造沿黃“一字型”大通道、綠色生態走廊、產業合作平台。
濟泰發展軸。依託京滬通道,構建以濟泰生態文旅走廊為主要載體的南北向發展軸帶,深化濟南、泰安在基礎設施、產業生態、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同城化合作,協同推進泰山、黃河、大汶河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共同推進泰山、齊長城等重點文化遺產保護,守護好泰山“齊魯綠心”。向南聯動濟寧市,共同開發旅遊市場,合力打造“山水聖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旅遊帶。向北聯動德州市,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建設面向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門戶,推動齊河縣、禹城市、臨邑縣加快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聯動區。
沿黃髮展軸。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以黃河為紐帶,分區最佳化沿黃空間功能,構建功能多元、有機融合、協調聯動的沿黃髮展軸,增強沿黃地區要素集聚流通和經濟發展活力,實現黃河由地理阻隔向發展樞軸轉變。高標準規劃建設沿黃大通道,科學合理布置過河通道,連線左右岸、貫通上下游,合力打造沿黃達海設施聯通大通道、綠色生態大走廊、特色產業發展帶。深度挖掘黃河文化資源,推進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第三節 推動周邊城市與中心城市協同發展
增強戰略節點承載能力。推動淄博市主城四區(張店區、淄川區、周村區、臨淄區)提質增容,圍繞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全國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和歷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加速聚要素、增量級、提質量、強功能,提升新型工業化水平和齊文化影響力。立足泰安市(泰山區、岱嶽區、肥城市)發展基礎,聚力推動“泰山鋰谷”“泰山數谷”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加速建設“千萬千瓦級多元新型儲能基地”,高品質推動泰安中心城區形成“兩山相映、一河鑲嵌”發展格局,打造山水宜居典範城市和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
著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因地制宜補齊縣城短板弱項,提升縣城與中心城市互聯互通水平,推動城市教育、醫療、文化、養老托育等資源向縣城、農村地區全面覆蓋,建設成為與主城區通勤便捷、功能互補、產業配套的衛星城。加快培育發展小城鎮,發展一批資源加工、先進制造、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等專業強鎮,打造新型城鎮化建設新載體、城鄉融合發展新支點。
推進重點毗鄰區域協同發展。強化毗鄰縣(市、區)合作,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的發展新模式。加強規劃銜接,統籌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共享公共服務設施,強化社會協同治理,加強重大污染、安全事故等聯合管控與應急處置,打造一批區域融合發展戰略支點。支持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齊河縣、禹城市、臨邑縣,濟南市章丘區—鄒平市—淄博市周村區,平陰縣—東阿縣—肥城市,濟南南部山區—泰安市泰山區、岱嶽區等探索跨市域毗鄰縣(市、區)一體化發展路徑。
第三章 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
以智慧型化、網路化、現代化為導向,統籌推進綜合立體交通、能源保障、現代水網、市政公用設施、新型基礎設施等建設,加快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慧型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第一節 共建綜合立體交通網
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以濟南樞紐為核心,完善都市圈軌道交通網路布局,統籌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規劃建設,並做好與城市軌道交通銜接,構建一體化、多層次的都市圈內聯外通軌道交通運輸體系。在都市圈主要通勤方向上構建“環米字型”軌道交通主骨架,積極推進濟濱高鐵、濟棗高鐵、德商高鐵,有序推動市域(郊)鐵路發展,研究推動向有條件的縣域延伸。加快濟南城市軌道交通二期規劃項目建設和三期規劃項目前期工作,規劃建設濟南雲巴高新東區環線。
暢通都市圈公路網。完善濟南都市圈“二環一聯十六射”高速公路網,加快濟南都市圈環線和濟南繞城高速、濟廣高速、京台高速、青銀高速繁忙路段擴能改造等項目建設。實施普通幹線品質提升工程,統籌幹線公路與城市道路規劃建設,合理布局進出城道路網路,有序開展幹線公路過境段、進出城瓶頸路段升級改造。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實現戶戶硬化路;統籌農村公路與農村生活供水、污水管網建設,適宜路段以旅遊公路標準實施提升,促進交通與旅遊融合發展。打造便捷通暢的跨黃通道,加快建設G104京嵐線黃河大橋改擴建、齊魯黃河大橋等跨黃橋隧。著力提高公路服役能力和服務品質,統籌新改建和大中修項目庫動態管理,提升公路預防性養護實施力度。健全完善道路交通管理設施和安全設施,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推進濟南機場區域航空樞紐建設。加快實施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強化與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銜接,建立泰安、德州、淄博、濱州等市與濟南機場的快速通道,實現都市圈內一小時到達機場。新開、加密國內外直達航線,加快打造聯通全球、覆蓋全國的航線網路。統籌機場與周邊發展區域,實現空港樞紐與現代產業、現代生活、現代城市有機融合,建成港產城融合發展新標桿。有序推進通用機場建設布局,完善通用航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應急救援體系和低空監視服務網,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
打造海河聯運的黃金水道。抓好小清河數字(智慧)航道建設,建成小清河復航工程,打通濟南都市圈出海新通道,打造綠色高效的“黃金水道”。研究論證京杭運河—小清河聯通工程、徒駭河通航工程,增強內河航道通行能力,擴大通達範圍。適時開展黃河適宜段通航研究。加快建設小清河濟南港,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大力發展河海聯運和公鐵水多式聯運。
建設便捷高效運輸服務體系。加強都市圈公共運輸服務供給,實施都市圈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提升工程,構建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為主體的大容量快速低碳客運通道,研究利用既有鐵路的富餘能力開行市域(郊)列車。打造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的旅客聯程運輸體系,探索推進民航、鐵路、公路、軌道交通“聯程票”制和安檢互信,加快推進旅客聯程運輸“一票制”發展。推動都市圈內城市公共運輸服務同城化和優惠共享,完善跨城通勤交通服務網路。規範有序發展道路定製客運,加快推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提升城鄉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深入貫徹實施城市公共運輸優先發展戰略,深化國家交通都市建設,鼓勵引導綠色出行。提升機場中轉市場份額,增強中轉功能,推行航空行李直掛和跨航司便捷中轉,強化濟南遙牆機場樞紐競爭力。高標準建設濟南綜合型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聯合搭建都市圈商品交易市場、展貿對接會等商貿流通設施及平台。加快5G、人工智慧、大數據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提供全程電子化服務。
第二節 夯實綠色安全能源保障網
實施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能源開發利用“雙輪驅動”,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構建內外協同的煤炭供應鏈,建設煤炭儲備基地,積極參與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開發,大幅提高太陽能、風能、氫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最佳化都市圈電力主幹網架結構,強化電力調峰能力建設,完善城鎮輸配電網路,提高都市圈電網輸電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加強區域天然氣幹線管網互聯互通,規劃實施內聯外通相關工程,提升天然氣調峰儲配能力。強化與青島、煙臺等市沿海LNG接收站聯通,加快推進山東天然氣環網幹線和章丘—青州聯絡線輸氣管道等建設,實施跨區域天然氣管網和運營平台建設。因地制宜穩妥推進清潔取暖,加大民用、農業種植和養殖散煤替代力度,完善清潔取暖長效機制,防止散煤復燒。統籌區域工業低溫餘熱利用,依託電廠、大型工業企業開展遠距離供熱示範,淘汰管網覆蓋範圍內的燃煤鍋爐和散煤,推動肥城市、聊城市茌平區等依託豐富熱源實施外熱入濟項目,加快實施萊熱入泰等項目,推動濟南都市圈供熱一體化,打造北方地區跨區域能源合作典範。
第三節 打造高效集約現代水網
嚴格落實“四水四定”,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依託黃河、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幹線,統籌黃河水、長江水、淮河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等各類水源,銜接相關流域規劃,完善跨流域、跨縣區、多水源聯合調度的水資源保障體系。加強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完善再生水利用設施和再生水主幹管網建設,加強城鎮再生水利用,鼓勵農村地區就地消納利用再生水資源。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加強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推行契約節水管理。加強骨幹河道治理,積極開展水利工程病險隱患排查和安全鑑定。推進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實施防洪水利提升工程。搭建綜合數位化共享平台,健全防洪減災風險指揮體系,加強跨部門合作,建立跨區域信息共享機制,發揮整體防洪效能。提升城市內澇治理能力,提升都市圈氣象災害風險預警能力,紮實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統籌推進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構建具有“四預”(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數字孿生水利體系。
第四章 共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立足都市圈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條件,創新跨區域產業合作模式,引導產業合理化布局,著力構建有重點、分層次、韌性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第一節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發展壯大優勢產業集群。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共同組織實施產業鏈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工程,協同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萬億級、五千億級產業集群。紮實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輕量化鋁新材料產業集群等提質增效,爭創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先進制造業集群。實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畫,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力和競爭力。積極培育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生態化發展。
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兩鏈融合”,構建“技術—產品—場景—業態”的未來產業培育鏈路。在量子科技、未來網路、氫能與儲能、區塊鏈、元宇宙、空天信息、基因與細胞技術、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等領域布局技術研發和集成創新任務,構建引領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技術體系。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畫,共同制定未來產業政策體系,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孵化器、加速器等各類眾創空間。探索建設都市圈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加強前沿技術多路徑探索、交叉融合和顛覆性技術供給。加快建設濟南未來產業先導區,重點突破量子科技、區塊鏈、空天信息等前沿技術創新領域。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圍繞產業結構最佳化,推動產業從加工製造向研發設計、品牌行銷等環節延伸,引導企業加強研發投入、專利申請、商標品牌塑造和標準制定。圍繞企業轉型升級,鼓勵企業通過產能置換、指標交易、股權合作等方式兼併重組,引導產業轉型轉產、環保搬遷和梯度轉移。圍繞鋼鐵產業等區域典型傳統產業,推動鋼鐵企業加快實施升級改造,最佳化提升萊蕪—泰安內陸精品鋼基地,推動內陸非規劃基地鋼鐵產能應退盡退,支持退出產能企業轉型發展,打造內陸鋼鐵產業新舊動能轉換標桿。
第二節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加快推進5G網路建設,擴大5G建站規模。推進“千兆城市”“百兆鄉村”建設,行政村5G網路通達率達到99%以上。實施新型數據中心建設行動,支持濟南市打造低時延數據中心核心區,推動淄博市臨淄區、肥城市、禹城市、齊河縣、鄒平市、聊城市茌平區、東阿縣等建成一批面向垂直套用領域的數據中心,爭取布局建設2—3個工業大數據省級區域中心和行業中心。加快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布局新一代高性能計算設施和大數據處理平台,推動濟南國家E級超算中心融入國家分散式超算網際網路系統,建設邊緣計算節點資源池,構建“邊緣計算+智算+超算”多元協同、數智融合的算力體系。加快布局工業網際網路解析節點,構建物聯、數聯、智聯三位一體的新型城域物聯專網,推進智慧型感測、數字孿生、雲計算、車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發展、集成創新。打造無線寬頻都市圈,實現熱點區域和重點交通線路高速無線區域網路覆蓋。加快低軌通訊衛星系統組網套用,加強與地面通信骨幹網融合,探索套用新場景。
加快數字產業化發展。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發展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虛擬現實等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加快建設濟南國家人工智慧創新套用先導區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打造“人工智慧+”融合開放平台,重點突破人工智慧創新產品、核心軟硬體、融合性新興業態,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加快建設中國算谷,鞏固提升伺服器整機製造全球領先優勢,建設一批區塊鏈基礎平台型重大項目,推進區塊鏈深度融合套用。大力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支持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建立產業生態合作機制,聯合舉辦數字經濟項目推介活動,推動200個左右數字經濟項目落地。
推動產業數位化升級。實施數字賦能行動,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發展融合創新套用,實現生產數據貫通化、製造柔性化、產品個性化、管理智慧型化。發展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加快“星火·鏈網”超級節點(濟南)、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等重大項目建設套用,完善國家級、省級及邊緣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體系。加快推進濟南首批數位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綜合試點工作。布局一批數位化轉型促進中心,每年培育10家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套用創新示範企業、10家以上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積極創建國家智慧型製造先行區。實施數位技術套用場景打造計畫,創建“產業大腦+晨星工廠”新模式,培育世界級“燈塔工廠”後備軍。
推動重點領域智慧套用。依託濟南智慧城市建設,加快“城市大腦”最佳化提升工作,建成協同服務的都市圈城市大腦集群,合力建設智慧都市圈。深化智慧政務服務,進一步推進流程再造和“一次辦好”改革,最佳化“愛山東”APP功能,推動高頻民生服務事項全部“掌上辦”。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推動各級、各部門事項、流程、數據規範化和標準化。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決策長效機制,推動信息新技術在城市監測預警、城市安防、打擊犯罪等領域深度套用,開展大數據在社會態勢感知、綜合分析、預警預測、輔助決策等領域的示範套用。建設便民惠民智慧服務圈,最佳化線上線下融合社區生活服務。健全覆蓋公共數據和社會數據資源的同城化數據資源目錄體系,實現都市圈內數據目錄級聯對接、一體運營。
第三節 促進服務業高端化品質化發展
推動生產性服務業最佳化升級。發揮濟南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聯動淄博加快發展科創金融,支持泰安市建設金融商務區,推動金融服務綠色產業、文化產業、旅遊產業、健康產業等發展。支持濟南市加快建設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和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大力發展研究開發、技術轉移轉化、智慧財產權、檢驗檢測、創業孵化等科技服務業態。加快建設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和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積極爭創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最佳化物流園區、配送中心及物流通道布局,構建“通道+樞紐+網路”現代物流運行體系。統籌共享區域會展資源,聯合舉辦會展活動,打造具有區域形象力的會展品牌。
促進生活性服務業提質增效。構建都市圈高品質消費空間體系,積極打造泉城路、泰山天平湖、周村古商城、東阿阿膠城等智慧商圈和特色街區,推進老字號集聚區建設,積極培育首店、首發經濟發展。積極布局發展無人零售、智慧零售等新型零售業態,豐富假日經濟、夜間經濟產品,布局離境退稅店。推進完整社區建設,完善城市、街區、社區多層級、全覆蓋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網路,健全社區商業配套,構建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加快培育電商基地和特色產業帶。著力提升餐飲服務發展水平,加強餐飲油煙排放控制,實施魯菜傳承與創新工程,建設芙蓉街、寬厚里、齊盛里、黃河水街、泰安老街等美食地標。協同實施醫療服務提升工程,培育引進高品質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健康管理等服務業。以濟南市成功創建普惠托育試點城市為抓手,輻射帶動周邊區域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積極爭創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提質發展居民服務業,鼓勵定製消費、體驗消費等個性化、品質化和高端化定製服務,發展“網際網路+家政”等新業態新模式,拓展綠色消費、數字生活、文化旅遊、生態體驗等消費新場景。推廣發展時尚健身、室內冰雪、網路電競等新型城市體育產業,大力發展戶外運動產業,繁榮發展體育消費市場。
第四節 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
高水平打造現代農業高地。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壯大高效農業、農產品加工流通、鄉村新型服務等鄉村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推動濟南、泰安、聊城、濱州等市協同發展預製菜產業,建設預製菜產業基地。積極開發旅遊觀光、健康養生、生態教育等服務產品,大力發展精緻農業、體驗農業,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休閒旅遊產業鏈。深入推進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建設,加強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等載體建設,推進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數位化改造,支持淄博市開展國家數字農業農村改革試點。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建設一批重點網貨生產基地和產地直播基地。聚焦優勢區域、優勢單品,高標準打造一批區域特色品牌。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建立都市圈農產品保供同城合作機制,協同布局農產品應急加工、儲運、配送、供應網點全流程流通體系,增強農產品調控配送能力,打造1小時鮮活農產品流通圈。以保障糧食安全為底線,聯動實施“米袋子”“菜籃子”工程,推廣“減壟增地”“全域土地託管”模式,穩定糧食生產能力。加快種質資源鑑定利用和新品種培育研發推廣,推動省級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新建及改造提升,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
第五節 共築優質產業生態圈
加強產業分工協作。制定產業同城化發展引導目錄,強化區域產業政策對接,強化濟南周邊城市服務配套和產業承接能力,打造“濟南研發+周邊轉化”“終端產品+協作配套”格局。探索共同開發、利益共享的產業合作模式,建立產業轉移承接地間經濟指標分算機制,推行“雙向飛地”“異地孵化”等跨區域產業合作方式。
加強產業發展載體建設。分類培育一批5000億級、3000億級、1000億級產業發展平台,支持加快建設齊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持產業園區採取跨地區共建、共管、代管、託管等合作模式,協作開發建設運營。加快建設新型產業載體,積極引導工業生產企業上樓,布局建設“製造大廈”等,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加快產業社區建設,著力打造大型樓宇型產業社區、綠色建設產業社區、新材料產業社區等專業化產業社區。
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圍繞重點產業,依託頭部企業、相關企業、高校以及科研機構緊密協作,實現關鍵技術協同攻關、產業鏈供應鏈有效合作、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形成一批重點產業共同體。共建都市圈產業(鏈)合作機制,建立產業鏈協作需求清單,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協同發展。聯合實施產業集群配套型和關聯型企業招引工程,推動產業鏈核心環節本土化、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完善供應鏈清單制度和系統重要性企業資料庫,清單式管理高風險零部件和“卡脖子”技術,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第五章 協同提升科技創新水平
加強創新資源整合、交流、共享,構建開放型、網路型、融合型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增強創新資源集聚轉化能力,打造都市圈協同創新共同體。
第一節 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
增強濟南市在國家創新布局中的戰略位勢。加快建設齊魯科創大走廊,高標準建設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積極推進電磁彈射微重力實驗等大科學裝置建設,爭取建設國家人類遺傳資源山東創新中心、齊魯中科現代微生物技術研究院等,積極爭創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堅持“技術攻關+產業化套用”,推進實施高端晶片、人工智慧、北斗星動能、氫進萬家等科技示範工程,支持開展濟南至淄博高速公路幹線物流自動駕駛先導套用試點。開展量子科學、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等重大原創性研究。推動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承擔相關戰略任務,支持車路一體智慧型交通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創建隧道工程災變防控與智慧型建養等全國重點實驗室以及生物醫藥、人工智慧、超級計算、低空監測等領域省重點實驗室,謀劃建設黃河流域(濟南)水生生物監測實驗室等黃河戰略重點實驗室。
打造新型研發機構群。實施創新創業共同體培育計畫,推行靈活運營機制,高水平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實施省級以上創新平台提升計畫,培育建設國家雲計算裝備產業創新中心、綠色化工與功能材料省實驗室、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等。在量子信息、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種質創新、MEMS等領域,新創建一批省級平台基地,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形成多層次網路化創新體系。
第二節 推動區域協同創新
打造創新共同體。推動都市圈各市(區)有效利用“創新飛地”“研發總部”等方式,建立跨區域創新協作機制。實施齊魯科創大走廊東延工程,協同推進濟淄同城化科創大走廊先行區建設,促進淄博科學城、大學城、創新谷、科創中心等科創片區與齊魯科創大走廊高效連結,支持淄博市張店區加快推進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深化泰山智慧谷“科創中國”創新基地建設,強化與駐濟高校院所對接,支持泰安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支持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加快建設中科院空天動力研究中心、燃氣渦輪動力研究中心、射線類科學儀器研發平台等重大創新工程,承接北京創新功能外溢,爭取設立首都科研院所分支機構。
協同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突出濟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帶動作用,完善“1+6+N”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功能,加快建設黃河流域技術轉移中心。紮實推進濟南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建立完善覆蓋科技創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態鏈,輻射帶動都市圈實現金融、科技、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形成一批深化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和服務實體經濟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路徑。暢通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間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渠道,支持高校開展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專業化建設。建立健全技術經紀人制度、科技成果常態化路演制度。充分發揮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支持科研成果轉化。
第三節 營造卓越創新生態
深化創新體制改革。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實行科技攻關“揭榜掛帥制”、技術總師負責制、項目經費“包乾制”等科技研發制度。全面深化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使用權改革,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探索高校和科研院所職務科技成果國有資產管理新模式。積極推行創新技術、創新產品“首購首用”,對都市圈內企業為首台(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投保的產品綜合險給予保費補助。不斷完善推廣套用指導目錄,促進企業加快創新、提檔升級。健全科技成果分類評價體系,完善科技人員績效工資分配機制。建立改革舉措和支持政策異地同享制度。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編制發布主導產業、重大創新工程及重點項目所需的緊缺性創新人才需求目錄,協同引進領軍型、高層次、緊缺型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最佳化高層次人才安居、醫療、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政策配套服務。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機制,以雙向兼職、聯合聘用、技術入股、項目合作、退休返聘、“周末工程師”等形式,實現人才“為我所有”向“為我所用”轉變。高水平建設濟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推行一體化人才保障服務標準,多措並舉促進高校畢業生留到、回到本地就業。發揮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濟南基地和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作用,積極探索海外科技人才引進和服務管理機制,暢通海外人才引進渠道,建好僑夢苑·國際人才港、山東省留學人才之家等人才集聚載體,加快建設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支持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引才育才用才。
營造良好創新創業氛圍。建立完善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信貸產品體系,鼓勵多層次資本市場對科技型企業的直接融資,發揮政府創業引導基金的帶動作用。用好濟南市、淄博市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實行更加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法規制度,深入實施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持續完善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體系,打通都市圈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倡導科學精神、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聯合舉辦創新創業大賽、青年創新創業培訓等活動。
第六章 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
推動改革系統集成、高效協同、走深走實,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協同開放,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實現互利共贏。
第一節 促進要素市場化改革
加快人力資源市場一體化。創新和完善濟南都市圈人口服務和管理制度,堅決破除各類城鎮落戶隱性壁壘,促進人口有序流動、合理分布和社會融合。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聯合推進集政策諮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功能於一體的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建設。加快發展符合人才發展規律的高水平人力資源服務業,打造人力資源全鏈條管理服務體系。建立人力資源信息共享平台,創新人才自由流動、跨區互認、市場聯合評定等體制機制,支持濟南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發展,打造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服務業高地。聯合舉辦高層次人才專場招聘活動,暢通高層次人才職稱評審“直通車”。
探索推動土地市場一體化。最佳化土地管理和高效配置機制,創新土地供應模式,逐步建立區域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牢固樹立節約集約用地意識,嚴格控制增量,注重盤活存量。完善工業用地市場供應體系,推行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出讓等供應方式,積極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提高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利用水平。支持都市圈在新舊動能轉換和城市更新改造過程中,完善土地用途變更、整合、置換等政策,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按照“項目跟著規划走,要素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省市縣三級分級分類保障都市圈合理新增用地需求,對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工程、重大產業項目優先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堅持以補定占,根據補充耕地能力,統籌安排占用耕地項目建設時序。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和政策要求,在都市圈開展增減掛鈎節餘指標調劑。
建立統一的技術市場。探索建立都市圈統一高效的科技創新政策協同機制,暢通原始創新、概念驗證、孵化培育、轉化落地全流程全鏈條,協同促進科技成果加快產業化和資本化。加快清理和消除城市間因技術標準不統一形成的各種障礙。建立都市圈技術交易市場合作機制,構建多層次智慧財產權交易市場體系。鼓勵發展跨地區智慧財產權交易服務,支持金融機構開展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科技型中小企業履約保證保險等業務。
加快推動金融服務一體化。加強金融基礎設施、信息網路、服務平台一體化建設,鼓勵金融機構、金融集聚區在都市圈合理布局,加快推進金融信息、票據流通、信用體系一體化,降低跨行政區域金融交易成本。支持都市圈內符合條件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在滬深交易所主機板、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上市融資,在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搭建科創企業上市融資全方位服務平台。加強區域政策與財政、投資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強化金融監管合作和風險聯防聯控,有效防範和化解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第二節 共建高水平開放平台
高水平建設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推動貿易和投資領域人民幣跨境使用,開展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試點。推進國家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和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建設,擴大軟體開發、研發設計等服務外包市場規模,增強金融保險、智慧財產權、中醫藥等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和先行先試作用,大力推進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促進文化貿易產業集聚,更好地打造黃河文化出海通道。支持都市圈內有條件地區探索設立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鼓勵建設雙向“飛地”合作平台,建立與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濟南國際醫學中心等重點區域制度創新協同共享機制,協同開展制度創新和產業合作。
高水平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依託中國(山東)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最佳化完善濟南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台功能,形成“一點接入、一站服務、一平台匯總”的專業化服務支撐。推進中國(濟南)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積極發展“集貨集發+採購供貨+代采代發”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新模式,培育跨境電商本土品牌企業和品牌商品,建設海外倉、邊境倉,到2030年培育形成50家左右知名跨境電商平台和龍頭企業,打造20個跨境電商園區。
高水平建設國際化園區。推進濟南國際招商產業園建設,聚焦世界500強企業和產業鏈引擎項目,實施“標準地”招商,培育國際一流產業集聚區。推動濟南綜合保稅區、濟南章錦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建設發展好淄博綜合保稅區。支持淄博市打造魯中國際陸港,支持齊河打造一單制國際內陸港。積極推動高水平開放,支持海峽兩岸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合作區、中德(濟南)中小企業合作區、山東淄博經濟開發區國際合作產業園、山東周村經濟開發區中日國際合作產業園、中韓(肥城)綠色園區等平台載體加快建設。
第三節 合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營造良好發展氛圍。推進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開展準入壁壘排查清理,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推進“一網通辦”“一窗受理”改革,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打造一批主動提醒、靜默認證、免申即享、智慧型審批等服務場景,持續擴展電子營業執照套用領域。探索“展品變商品”“首店綠色通道”機制,提升審批時效性和便利性。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健全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加強涉外商事法律服務,建設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
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加快實施政務聯通互認工程,強化都市圈內的政務合作,推動各類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在都市圈內的異地同標準辦理,為民眾和企業提供觸手可及的“就近辦”政務服務。持續開展都市圈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支持濟南市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開發園區行政處罰權改革。實行政務服務事項辦理當場辦結、一次辦結、限時辦結,依法推行行政審批告知承諾制度,建立完善容缺受理制度,實行政務服務網上辦理、智慧型審批。健全都市圈內海關、商務、交通運輸、口岸物流等部門合作機制,推廣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服務套用,推進通關流程電子化,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建立濟南都市圈區域12345熱線聯動機制,高效推動企業和市民訴求“接訴即辦”。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堅持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建立健全清除隱性壁壘和排斥潛在競爭者行為長效機制,取消企業差別化待遇,加快取消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施工企業異地備案手續。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剛性約束,建立舉報處理和回應機制。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率先在信用信息互聯互享、跨區域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誠信文化共建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開發信用便企惠企場景。建立市場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統一監管標準,共同推進“網際網路+監管”。
第四節 協同推進區域開放合作
共建陸海聯動的開放新格局。強化與青島都市圈協同發展,打造濟青科創製造廊帶,促進黃河流域城市開放協作和陸海港口聯動,唱響新時代濟青“雙城記”。深化濟南市與臨沂市革命老區對口合作,重點打造產業、基礎設施、鄉村振興、文化旅遊4個合作升級版,通過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合作,推進兩地對口合作取得實效。支持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自由貿易試驗區與省級新區探索園區合作機制,發展“飛地經濟”,支持聊城市茌平區建設濟聊一體化的雙向門戶,支持淄博市臨淄區建設連結濟南、青島都市圈的關鍵節點。
強化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互動。發揮濟南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引領作用,支持泰安市建設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推動黃河流域交流互動。推動沿黃上下游城市間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溝通合作,探索建立沿黃合作機制,加強與鄭州、西安等城市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協同發展,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跨區域聯動,共同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推動黃河流域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跨區域聯動。支持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學習借鑑雄安新區經驗做法。
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建立健全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的長效機制,組織服務平台、骨幹企業抱團開拓重點市場,穩步提升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比重。加快推進中歐班列(齊魯號)創新發展,完善多式聯運服務,從運行效率、服務質量、創新能力、品牌文化等多方面豐富品牌內涵,建立健全中歐班列(齊魯號)合作機制,進一步做大做強中歐班列(齊魯號)。支持齊魯(高棉)經濟特區建設。按照市場原則、國際慣例穩步建設一批硬體基礎較好、輻射能力較強、網路布局完善的境外項目,帶動優質裝備等產品出口和技術合作。用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機遇,高水平參與建設面向日韓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
第七章 推進生態環境聯保共治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強生態保護與環境協同治理,夯實綠色發展生態本底,築牢黃河下游重要生態屏障,營造山清水秀現代化都市圈。
第一節 同保共育山水生態格局
共築生態安全空間格局。依託泰山和濟南南部山區主要生態控制區,串聯徂徠山等生態資源,構建魯中區域生態屏障。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強化黃河兩岸濕地群、灘地、防護林帶等多元生態空間功能,嵌入多元化生態功能節點,打造豐富多彩的生態景觀畫卷。加強重要水系生態廊道建設,構建大汶河、小清河、徒駭河及其支流沿河綜合防護林體系,著力打造沿河堤外“綠廊”。充分發揮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各類城市公園等生態資源優勢,擴大水源涵養林和動植物天然空間,系統織補森林、濕地、植被等生態空間。
推動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強黃河、海河及小清河流域主要支流源頭區、重點水源涵養區、沉沙池、各類自然保護地和生態脆弱地區的保護,積極推進重點河流湖泊生態環境修複試點,實施常態化涵養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強化湖長制,改善河湖水質和生態環境,加快推進雪野湖、玫瑰湖、白雲湖、文昌湖等水體生態修復。實施濟西、汶河等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進一步增強濕地生態功能。完善林長制,開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營造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增加森林植被,建立森林防火、生物災害監測治理聯防聯控機制,實施森林生態立體化保護體系建設工程,保障森林生態安全。採取農業復墾、生態復墾、產業復墾等模式,開展礦山地質生態修復。抓好採煤塌陷區綜合治理,統籌做好濟南市長清區、肥城市等地生態修復工程,提升區域生態環境治理效能。
嚴格生態保護紅線管控。深入落實“三區三線”“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將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域、生態環境極敏感脆弱區域等納入生態保護紅線,推動跨市域生態保護紅線有序銜接。將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及實施情況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結合全國國土空間規劃實時監測網路建設,定期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監測和保護成效評估工作。進一步完善都市圈生態環境準入管理制度體系,積極構建以正向引導為主線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探索和引領生態環境管理轉型。
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加大生物多樣性修復力度,維護典型生態系統的生態特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強化環境監督管理能力。保護珍稀瀕危物種,重點實施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植物的保護救護,完善野生動植物保護體系,強化對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的保護。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監測系統,提高保護監測能力。
第二節 加強環境污染聯防聯治
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提高清潔能源利用比例。最佳化產業結構,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加快退出重點行業落後產能,全面開展傳統產業集群升級改造,推動綠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污染防治措施的要求,完善區域大氣環境管理的政策體系,強化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
共同實施水環境保護行動。聯合保護黃河流域、海河流域等生態環境,開展水生態環境區域聯防聯控試點,聯合實施跨(共)界水體綜合整治工程,建立跨市界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統籌開展流域工業污染源治理、城鎮污水處理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強區域再生水利用,到2030年濟南市區再生水利用率達到55%以上,其他市區和縣城達到55%。系統開展水污染綜合治理,強化和規範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加快建設沿河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到2025年國控斷面基本消除劣Ⅴ類水質。
聯合開展固廢危廢處置。加強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深入推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重點城市建設。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促進生活源固廢減量化、資源化。推行工業綠色生產,積極開展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和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利用。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築套用,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引導建築行業部品部件生產企業在都市圈內合理布局,完善裝配式建築全產業鏈條發展。積極發展綠色農業,推動農業固體廢物循環利用。強化醫療廢物轉運處置。開展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合作,探索建立危險廢物跨區域轉移處置生態補償機制,提升固體廢物利用處置和環境風險監管防範能力,在危險廢物等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
建立污染聯防聯治機制。加大區域環境治理聯動,整合區域資源、環境、生態監測能力,健全跨界污染糾紛協調處理、環境監測設備及應急資源共享等機制,實現環境監管執法全覆蓋,共同打擊邊界環境違法行為。強化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和重大活動協同保障,加強重大項目環境風險評價與管理,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環境風險問題,聯合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措施。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聯合制定區域重點污染物控制目標。探索建立跨行政區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的協調機制。
第三節 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構建綠色生產方式。加快產業園區綠色化、循環化改造,深化低碳試點城市建設,推動以產業生態圈為引領的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前瞻布局綠色低碳產業,創新打造低碳交通、低碳建築等綠色產業套用場景,支持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開展綠色低碳發展試點,推進泰安國家級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加快建設德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綠色產業示範基地。開展節能減排共性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研發生產,共同組織實施重點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實現區域內煤炭等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發揮濟南市有利條件、加快打造濟南環保產業集聚區。探索生態友好型高質量發展新模式和特大城市生態環境治理新路徑,支持都市圈內城市開展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OD)試點工作,探索環境治理項目與經營開發項目組合開發模式。加強生活垃圾分類轉運網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路建設,支持毗鄰縣(市)共建共用垃圾分類處理設施。
推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導綠色生活理念,深入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鼓勵居民綠色出行,提高公共運輸出行分擔率,到2030年濟南、淄博、泰安等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的城市綠色出行比例不低於70%。積極打造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加快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車輛套用,推進城市貨運配送綠色化、集約化轉型。大力推廣運用環境標誌產品、有機產品等綠色產品,有效禁止或限制部分一次性塑膠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開展都市圈生態產品信息普查,摸清各類生態產品數量、質量等底數,製作生態產品目錄清單。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落實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政策,逐步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聯合制定工業、能源、交通、城鄉建設等領域碳達峰行動方案。支持都市圈開展碳普惠體系建設,利用碳普惠平台踐行低碳行為。支持濟南、泰安等有條件的市率先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支持聊城市茌平區推進碳捕集利用,實現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和再資源化。加強對公眾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減排行動的信息傳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第八章 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生活圈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注重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增加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讓人民民眾過上更加美好新生活。
第一節 推進公共衛生高效協同
最佳化區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依託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推進都市圈內率先實現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匯集、數據共享、創新套用和創新服務。加大醫學類省重點實驗室和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力度,加快建設濟南國際醫學中心,按規劃開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構建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深化專科聯盟建設,擴大優質醫療資源覆蓋範圍。堅持以基層為重點,強化醫療資源統籌,合理均衡布局,健全城鄉基層醫療衛生體系,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條件。開展都市圈重大傳染病聯防聯控、聯合監督執法、應急救援保障等公共衛生共建共享方面的合作,完善重大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健全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傳染病多渠道監測預警一體化服務平台。構建醫療保障綜合服務體系,建立“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將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落實異地就醫結算。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大齊魯中醫品牌建設,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聯合舉辦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提升百姓運動幸福指數。
第二節 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協調
推進教育協同發展,依託各市優質學前教育、中國小教育資源,聯合擴大優質教育供給,利用現有網際網路技術平台,鼓勵學校跨區域協作,深化校(園)長和教師交流合作機制。推進教育同城化發展,建立濟南都市圈教育合作機制。支持都市圈內高校強化建設,高水平籌辦空天信息類大學。加強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開展學術交流、跨校選課、同層次高校學分互認,共建院校科研實驗室、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支持高校跨地區共建共用科研平台和實訓基地。積極探索產教融合對接的新路徑新模式,重點支持建設一批引領改革、對接產業、支撐發展的職業院校和專業(群),高標準建設山東(濟南)智慧型仿真公共實習實訓基地,打造一批兼具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功能的市域產教聯合體。
第三節 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挖掘文化底蘊。加快推進大運河、黃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推進中華文明探源、“考古中國”海岱地區文明進程研究重大項目,重點推進焦家、城子崖、大辛莊、桐林、齊故城、大汶口等遺址考古和文物保護利用,推進大辛莊考古遺址公園創建,推動濟南都市圈大遺址保護納入國家記憶工程。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人才培育及梯隊建設,推進臨淄剪紙、萊蕪梆子、東阿阿膠、魚山梵唄、商河鼓子秧歌、淄博陶瓷琉璃、黑陶、蹴鞠、雜技、皮影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保護和活態傳承。
構建全域旅遊格局。高品質建設泉水文化旅遊標誌區,實施天下第一泉風景區連片擴容,加強濟南古城(明府城片區)保護利用,加快推進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遺。依託濟南、泰安等地文物資源,建設區域性和縣域文物主題游徑。建設泰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加強泰山石刻保護利用,推進大汶口考古遺址公園、泰山博物院建設。建設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實施齊長城文化公園、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等重點工程。共建“山水聖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旅遊帶、大運河(山東段)文化旅遊帶、黃河文化旅遊帶、齊長城文化旅遊帶、全國著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打響都市圈文化和旅遊品牌。共建文化旅遊推介平台,擴大天下第一泉風景區、泰山等5A級景區國際旅遊品牌影響力,支持周村古商城等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支持泰山天平湖、齊河黃河國際生態城等度假區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大力發展城市休閒,建設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舉辦泰山國際文化論壇、兩河(黃河、大運河)文化論壇、齊文化節、泰山國際登山節、濟南國際泉水節、冬至阿膠養生文化節等重大文化和旅遊會展節慶活動。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依託山東廣播電視台輔中心、山東手造展示體驗中心、濟南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淄博陶瓷文化創意園等,打造國內具有重要影響的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全面打通景區與高鐵、高速公路出口連線線,強化旅遊重點交通樞紐站點配套,開通跨域、跨景區觀光巴士專線。探索搭建都市圈融媒體傳播矩陣,提升都市圈文旅品牌宣傳水平。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規劃建設濟南市博物館新館、淄博市博物館新館、泰山博物院、齊河黃河文化博物館群等文化設施,推進美術館、圖書館和文化館(站、中心)聯動共享,實現城市閱讀一卡通、公共文化服務一網通、公共文化聯展一站通、公共文化培訓一體化、研學旅遊一體化發展。
第四節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加快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高水平推進國家級和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圍繞建立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移制度、建立科技成果入鄉轉化機制、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台、健全農民持續增收體制機制等試點領域先行先試、率先突破,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體制機制改革措施。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最佳化農村金融產品服務,加快投融資機制改革,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資金保障機制。推進教育資源合理配置,統籌城鄉學校建設,科學規劃、調整最佳化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完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格線化推進城市醫聯體,推動高水平醫療機構有序向新城區、鄉村擴容延伸,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整體效能。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最佳化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完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和綜合文化站(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促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推動供水、燃氣、污水處理和公共消防等市政公用設施向鄉村延伸。統籌產業、土地、文化等資源稟賦,兼顧社會倫理、環境友好等條件,積極穩妥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有序推動齊河縣等黃河灘區遷建。
第五節 健全城市安全防控體系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立覆蓋全體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立區域性重大災害事故聯防聯控機制,加強機場、捷運站、學校、醫院等重點場所治安防控,構建圈層聯防聯控網路,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高區域交界地區城市管理協作水平,探索建立重大工程項目選址協商機制,推動城市治理精細化、精準化。健全安全生產聯動長效機制,聯合開展安全生產檢查,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加強消防安全集中整治,重點整治違規用火用電、違規使用易燃可燃材料、違規住人、消防設施損壞、人員培訓不到位等。加強區域間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工作交流,著力推動區域間食品安全信息互通、風險會商研判、風險預警發布、風險交流合作等領域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區域合作機制。推進社區服務互聯互通,推動社區代辦政務服務全域通辦,鼓勵開展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志願服務等交流合作,打造一批具有都市圈特色的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品牌。
第九章 推進規劃實施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明確都市圈內各市職責,建立統一高效、協調順暢的工作推進機制,強化政策協同和要素保障,確保規劃主要目標和任務順利實現。
第一節 強化組織協調
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黨的領導貫穿濟南都市圈建設全過程,為實現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統籌指導,完善多層次常態化組織協調機制,為實現規劃目標任務提供有力的領導保障。
第二節 完善推進機制
在山東省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框架下,依託省會經濟圈聯席會議機制,統籌指導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實施。濟南市要切實發揮龍頭作用,牽頭制定交通、產業、公共服務等具體行動計畫和專項推進方案。濟南都市圈內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職責,激發各類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組織動員全社會力量落實本規劃。省發展改革委負責規劃實施跟蹤分析、動態監測和督促評價。省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支持濟南都市圈建設的政策措施。
第三節 擴大社會參與
完善企業、市民等社會主體信息溝通和參與機制,暢通公眾意見反饋渠道,凝聚全社會共識和力量,形成推動都市圈發展的強大合力。充分發揮新聞媒體、民眾社團等橋樑紐帶作用,做好規劃及相關配套政策解讀,加強宣傳引導。鼓勵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開展都市圈發展建設研究,為都市圈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
26.jp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