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

外國文學

外國文學是指除中國文學以外的世界各國文學。世界文學源遠流長,絢麗多姿。早在幾千年以前,在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就已經孕育出了人類最初的文學瑰寶。在而後的歲月里,東西方許多民族都出現過傑出的文學大師和眾多的名家名著。人們熱愛和珍視這些作家及其作品,是因為優秀的文學作品體現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顯示了人類成長的精神軌跡,並給世世代代的人們以審美的愉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外國文學
  • 外文名稱:Foreign Literature
  • 語言:漢語
  • 主辦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
  • 創刊時間:1980年
  • 出版周期:雙月
  • 國內刊號:11-1248/I
  • 國際刊號:1002-5529
  • 郵發代號:2-450
  • 出版地:北京市
  • 開本:16開
期刊簡介,外國文學歷史,回顧,研究成果,中國研究優勢,存在問題,“十五期間”,發展趨勢,重點領域和內容,相關圖書,

期刊簡介

收錄 是中文核心期刊、CSSCI源刊,以刊登世界各國不同流派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與重要學術研究成果為主,通過各種欄目向讀者介紹不同類型的新作、當代西方的新文論與前沿學術成果。
編委 張廣生王佐良曾任主編,張迪安、劉新民、李憲生、李德恩、孫成傲曾任副主編。現任主編為胡文仲,副主編為姜紅、馬海良
外國文學外國文學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外國文學歷史

回顧

九十年代的下半葉是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持續發展的重要時期。與“七五”、“八五”相比,“九五”期間,中國高校在外國文學這一研究領域推出的成果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方面都遠遠地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更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體現出了中國的研究人員正以我為主,不再跟在西方專家學者的後面,人云亦云,而是努力用一種獨特的視角來審視外國文學作品、剖析國外的文學思潮和流派。在許多方面,中國高校的外國文學研究正逐步與國際學術界接軌。
相關書籍相關書籍

研究成果

⒈ 對外國文學史的研究逐漸向縱深發展。“九五”期間,外國文學史繼續成為中國學者的研究重點,除了適應教學的需要外,留學回國的教師逐漸增多,並帶回了國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是造成文學史繼續成為研究熱點的主要原因。除了一批比較傳統的文學史如李賦寧主編的《歐洲文學史新編》和劉海平王守仁主編的《新編美國文學史》之外,“九五”期間還出版了一大批外國文學斷代史、國別斷代史、國別史和針對主要文學形式的發展的研究成果。如楊仁敬主編的《二十世紀美國文學史》、王佐良何其莘撰寫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史》、李明濱主編的《二十世紀歐美文學史》、黃源深撰寫的《澳大利亞文學史》、沈萼梅主編的《義大利當代文學史》、何其莘撰寫的《英國戲劇史》、瞿世鏡主編的《當代英國小說》、郭繼德撰寫的《加拿大英語戲劇史》、鄭克魯撰寫的《現代法國小說史》、陳世雄主編的《歐美戲劇史》等。吳元邁主編的“20世紀外國文學國別文學史叢書”,是按照國家和語種來分類、分別由各語種專家執筆的一套文學史叢書。北京外國語大學充分發揮其多語種的優勢,推出了一套“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文學研究叢書”,這是一套以普通讀者為對象,按國別劃分的文學史話,每冊篇幅並不很大,語言比較流暢,趣味性較強,有助於擴大外國文學在廣大讀者中的影響。2. 研究類的專著逐漸增多。除了對外國文學史的研究外,中國高校研究人員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國外的文學思潮、文學流派,以及國外的重點作家。由於“九五”期間正值世紀之交,因此,二十世紀外國文學流派和二十世紀西方的重點作家就成為首選的研究課題。比較有代表性的理論專著包括申丹的《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陸建德等主編的《現代主義之後:寫實與實驗》、李維屏的《英美意識流小說》、肖明翰的《福克納研究》、張劍的《艾略特與英國浪漫主義傳統》、蔣洪新的《走向<;四個四重奏> T. S. 艾略特的詩歌藝術研究》、郭天相主編的《俄羅斯詩學研究》、李德恩的《拉美文學流派嬗變與趨勢》、吳福恆等主編的《美國作家論》等。這些研究成果有很強的針對性,有些是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成果的作者都能在總結歸納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發現,真正實現了與西方學者在同一研究層次上的交流和對話。
外國文學外國文學
⒊ 對國外文學發展的趨勢日益敏感,介紹也更加及時。隨著中國高校教師出國進修機會的增多,越來越多的教師有機會接觸外國文學批評的第一手資料。受國外文壇活躍的學術氣氛的影響,我們的教師認為有必要及時地把國外文學批評的最新動態介紹給中國的讀者。“九五”期間,刊登在《外國文學》、《國外文學》、《外國文學評論》等專業文學刊物上的大批評介、譯介性的文章正是這些教師努力的結果。收集成冊的評介國外文學批評的代表作有王逢振主編的《20世紀西方文論研究》和盛寧的《人文困惑與反思:西方後現代主義思潮批評》。
⒋ 外國文學的研究已開始擺脫純文學的束縛。“九五”期間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有一批研究人員自覺地遵循文化的概念,努力擺脫舊時經院式純文學研究思路的束縛,開始研究文學與哲學、文學與宗教、文學與文化等跨學科的課題。這種將文學作品與孕育它的那個時代的人文文化結合起來研究的做法,使我們的研究人員開闊了思路,對作品的剖析也有了新的視角。王守仁的《性別·種族·文化托妮·莫里森與20世紀美國黑人文學》和何雲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俄羅斯文化》是這一嘗試有代表性的成果。
⒌ 對外國文學翻譯的研究已開始受到關注。外國文學的翻譯從實質上來講是一種比較研究,即對一種文化的語言揣摩和研究之後,用另一種文化的語言進行表達、闡述的再創造。中國的外國文學翻譯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九十年代以來,大批外國文學作品被譯成中文:當代作品被及時地介紹給中國讀者,不少經典作品被多位、甚至數十位譯者反覆“重譯”。雖然,外國文學的譯介工作發展很快,但是譯文的質量確實很令人擔憂。這裡既有翻譯的實踐問題,也存在理論方面的問題。翻譯批評是為了解決文學翻譯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而發展起來的新的學科分支,而南京大學許鈞則是這一領域的學科帶頭人。他的《翻譯思考錄》、《中國翻譯理論與實踐》(與王克非合作)等專著和論文是中國學者首次對翻譯批評系統論述的成果。
⒍ 高校外國文學教材初見規模。由於中國高校外國文學的研究與教學的緊密關係,教材建設始終受到高校外國文學研究人員的關注。九十年代初,外國文學教材建設的重點是編寫外國文學史和文學選讀本。“九五”期間教材建設出現了多元化的趨勢:沿用了多年的外國文學史教材面臨修訂的任務,以適應外國文學發展的趨勢;推出的一批外國文學史專著由於資料新、觀點新,更成為高校外國文學史課程的首選教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譯林出版社商務印書館等出版社購買在中國的重印權後出版的原文版外國文學名著更為外語院系的外國文學課提供了原文教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組織力量編寫了一套(共11種)原文的通用語種文學選集,現已推出西班牙、拉丁美洲、俄羅斯、韓國等四種,陸續要出版的還有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阿拉伯等。由於篇幅大(每冊近千頁)、涵蓋面廣(選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因此,非常適宜作為高校外語院系的文學課或閱讀課教材。這套文學選集叢書的出版填補了中國在外國文學教材方面最大的空白。

中國研究優勢

中國的外國文學研究人員除分散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外國文學研究所和上海等省市的社科院外,主要集中在高等學校――高校的外語院系、中文系和外國文學研究機構。中國高校的外國文學研究隊伍具有以下優勢:
⒈ 中國高校外國文學研究人員的數量之多是其他研究機構所不能比擬的,已成為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的主力軍。
⒉ 由於高校的教學必然涉及外國文學的各個領域,因此,高校的外國文學研究的涵蓋面非常廣,成果的覆蓋面也很廣。
⒊ 高校的科研基本上是服務於教學的,所以,高校外國文學研究人員選擇的課題更傾向於解決有實踐價值的問題。
⒋ 由於高校的研究隊伍相對穩定,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部分重點大學,特別是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南京大學等已形成了年齡、學歷結構合理的外國文學研究群體,其中的一批資深教授已成為全國外國文學領域的學科帶頭人,中青年學者已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研究方向。
⒌ 藉助於各級外國文學學術團體,高校外國文學研究人員之間的學術交流更直接也更頻繁,開始出現了資源共享、合作搞課題的好勢頭。

存在問題

⒈ 雖然“九五”期間文學史類的成果很多,但是由於缺乏巨觀調控的手段,課題重複很多,造成了較大的人力和財力的浪費。再加上大部分仍是個人項目,研究力量分散,缺乏如《中國通史》那樣的巨著。個別文學史類的成果有“著書不立說”之嫌,即以西方出版的文學史為藍本編譯而成。
⒉ 在研究方法和學風上還存在著浮躁情緒。對熱點課題、熱點作家,趨之若鶩,而難點問題、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的空白則無人問津,受到擱置和冷落。有些評論缺乏理論的深度,僅僅停留在對文學作品的解讀之上。
⒊ 對於國外外國文學研究最新動態的了解仍然滯後,許多介紹性文章仍為譯文,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對國外的文學理論往往缺乏具體、認真的分析鑑別,而是生搬硬套,盲目引用。
⒋ 外語院系的教師和中文系從事外國文學研究的教師之間缺乏交流和合作,他們仍分屬各自的學術團體,停留在各自的圈子裡,部分中文系的教師外語水平較低,無法閱讀外國文學的原文,只能依賴於外國文學作品和國外評論的中文譯本,常常受到譯文的誤導而曲解作品的涵義。

“十五期間”

發展趨勢

“十五”期間,外國文學研究的總體趨勢應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發展,但是,作為新千年的第一個五年,面臨著一些新的發展趨勢。
⒈ 對二十世紀外國文學發展的回顧和總結將是“十五”期間的首要任務。進入新世紀之後,外國文學研究將更加關注二十世紀文學進程的特點、思潮和流派,而時間上的這一距離也使我們有可能對剛剛過去的這一個世紀進行比較客觀的總結。
⒉ 加強對於外國文學理論的研究。理論研究一直是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的薄弱環節。近十幾年來,雖然國外的文學理論通過譯作和評介文章已被介紹給中國的讀者,但是,至今仍缺少系統的研究,更不用說做到為我所需,為我所用。這種局面亟待扭轉。
⒊ 加強外國文學研究中的自主性。譯介外國文學作品在中國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在這方面我們已有相當顯著的成就,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如何將對外國文學的研究與中國文化結合起來,推出一批具有獨立創見和中國特色的研究成果,將是我們今後的主要研究課題,其成果也是中國評論界、學術界對世界文壇做出的最大貢獻。
⒋ 擺脫傳統的經院式文學研究方法的束縛,提倡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的多元化。遵循文化的概念,研究文學與人、文學與語言、文學與哲學、文學與宗教、文學與文化等跨學科的課題。在研究方法上要兼顧傳統的研究方式和人類學、結構、符號、價值等新方法和新視角。
⒌ 避免重複勞動,加強外國文學研究領域薄弱環節的研究工作。如對非主流國家文學的研究、對古典文學的研究、對戲劇、詩歌的研究、對文學翻譯的研究等等,都亟待進一步加強。

重點領域和內容

加強外國文學學科建設
高校外國文學研究的主要特點就是科研為教學服務,為學科建設服務。雖然,外國文學史和外國文學選讀課已在大部分高校的外語院系和中文系開設多年,但是,許多高校的外國文學教學工作仍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因人設課的現象。因此,委託重點高校制定中國高校外語系和中文系的外國文學教學大綱、課程設定和外國文學研究生的培養方案就成了當務之急。同時,外國文學教師隊伍的培養也應作為一項委託的任務。由於教師隊伍的新老交替,以及幾年來報考外國文學研究生的生源欠佳,不少高校出現了外國文學教學後繼乏人的現象;在職教師也需要開拓視野,在理論上有所提高。教師進修可採用研討班的形式,以便在進修學習的同時,加強高校教師間的學術交流。
有關學科建設的研究項目包括:
⑴中國高校外國文學教材和課程設定的調查報告
⑵國外高校文學課和研究生培養方案的調查報告
⑶中國高校外語系和中文系外國文學教學大綱(*重點課題)
⑷外國文學基礎教材和配套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材料
⑸外國文學中譯本檢索資料庫
⑹外國文學研究分類檢索資料庫
重點研究二十世紀的外國文學
剛剛過去的二十世紀如果不是世界文學最輝煌的百年,也是世界文壇最活躍的時期。特別是因為我們都曾生活在其中,就對這一文學時期更倍感親切。由於間隔的時間尚短,而對文學流派的理解往往需要歷史的沉澱,才能做出全方位的評價。但是,對二十世紀有重要貢獻的作家和有重大影響的思潮進行比較系統的總結,應是“十五”期間的重要任務。當然,強調對二十世紀文學的研究並不意味著忽略文學傳統的影響,因為這種淵源關係是不可能割斷的。
二十世紀外國文學的研究項目包括
⑴二十世紀西方文學思潮研究(*)
⑵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研究(*)
⑷二十世紀下半葉各國文學研究
⑸二十世紀小說藝術研究(*)
⑹二十世紀戲劇藝術研究(*)
⑺二十世紀詩歌藝術研究(*)
⑻二十世紀俄羅斯文學的重新評價
⑼世界社會主義文學的歷史經驗研究
當代外國文學跟蹤研究
加強理論研究,拓寬研究領域
與中國外國文學界對國外重點作家的研究,特別是文學史的研究相比,對外國文學理論的研究一直是我們的弱項。“十五”期間,應加大在文學理論研究方面的投入,組織力量對二十世紀西方重要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思潮進行專題研究,搞懂幾個問題,使中國的研究人員在這方面真正實現與西方學者的對話與交流。
“八五”、“九五”期間,我們在文學史的研究方面已作了不少投入,也出現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十五”期間應減少這方面的投入,不支持重複性的課題。但是,對於非主流國家的文學史、斷代文學史、主要文學形式的發展史仍可選擇立項。除非我們對文學史的理論研究有重大突破,不應鼓勵重寫文學史,以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
拓寬外國文學的研究領域,首先要填補中國研究工作中的空白,加強薄弱環節。中國在早期文學、非主流國家文學、戲劇藝術研究、詩歌藝術研究等方面仍比較薄弱。另外,我們還應鼓勵研究人員將文學作品置於文化的框架中來研究,藉助宗教、哲學、歷史學、美學、心理學、社會學、語言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來分析和研究文學,增強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需進一步加強的研究項目包括:
⑴外國文學理論專題研究(*)
⑵重要文論家專題研究
⑶二十世紀文學批評史(*)
⑸外國文學史評論
⑹外國文學思想史(*)
⑺外國文學與中國學生的素質教育
⑻開發中國家文學專題研究
⑽歐洲中古文學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⑿戲劇藝術專題研究
⒀詩歌藝術專題研究
⒁小說藝術專題研究
⒂敘事視角研究
⒃宗教與文學
⒄哲學與文學
⒅經典作家專題研究
⒆影視文學研究
⒇西方主要國家中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學研究
加強中外文學比較研究和翻譯批評
外國文學引進中國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對外國文學在中國的翻譯的和接受進行研究應該是“十五”期間的一項重點課題。“八五”、“九五”期間,中國的比較文學研究發展很快,但是現有的研究成果仍不盡如人意。許多成果流於膚淺和牽強,對於兩種文化之間在文學上的互補、互證和互識沒有太大的促進作用。
有關比較研究和翻譯批評的項目:
⑴外國文學在中國的翻譯(*)
⑵外國文學翻譯與中國現當代文學
⑶二十世紀中國的外國文學研究
⑷文學翻譯與文化交流
⑸文學翻譯理論研究(*)
⑹文學翻譯批評研究(*)
⑺當代中外文學關係研究
⑻中外戲劇比較
⑼中外小說比較
⑽中外文化比較

相關圖書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基本資料
書 名: 外國文學
外國文學
作 者:胡文仲
出版時間:2010年02月
開本:16開
定價: 元
內容簡介
《外國文學(2008年第2期)(總第211期)》包括:小說、俄國後現代主義小說家索羅金創作論、路過、不歸路上的19號房、去19號房、詩歌、斯特內斯庫的明澈抒情或突圍和詩十一首。
圖書目錄
小說
俄國後現代主義小說家索羅金創作論
路過
不歸路上的19號房
去19號房
詩歌
斯特內斯庫的明澈抒情或突圍
詩十一首
評論
早期現代英國的札記式寫作
破解《抵達之謎》
奧古斯特·威爾遜與他的非洲中心美學
阿爾比劇作中的動物形象
論《荒原》的空間詩學內在特徵
福克納的印第安人故事
理論
薩義德的“世俗批評”
伽達默爾藝術作品存在方式的分析
《詩學》與《舞論》的戲劇理論比較
華裔美國作家、學者的姓名中文怎樣處理好
試論清教主義對早期美國戲劇發展的阻礙
書評
琳達·哈欽論文學作品的改編
別忘了音樂、蘇格拉底尼采式轉折下篇
美術
法國立體主義畫家萊熱
郊遊(封面)
……
人民出版社
基本資料
書名:外國文學
圖書編號:142335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定價:37.0
ISBN:701005567
作者:吳元邁
出版日期:2006-06-01
版次:1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五世紀前文學,六——十三世紀文學,十四——十六世紀文學,十七世紀文學,十八世紀文學,現實主義自然主義等。
圖書目錄
緒 論
第1編 五世紀前文學
概述
印 度
上古初民的詩歌總集
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迦梨陀娑及其《沙恭達羅》和《雲使
波斯:《阿維斯塔》
希伯來:《聖經·舊約》古希臘羅馬
荷馬史詩荷馬史詩
古希臘神話傳說
維吉爾及其史詩《埃涅阿斯紀
第2編 六——十三世紀文學
概述
亞洲
印 度
五卷書
日本
萬葉集》、《源氏物語
波斯
菲爾多西的《列王記
莫拉維的《瑪斯納維
薩迪的《薔薇園》
歐洲
法國《羅蘭之歌
德國《尼伯龍人之歌
西班牙《熙德之歌
俄羅斯《伊戈爾遠征記
法國騎士文學、德語騎士文學
市民文學
法國市民文學、德語市民文學
第3編 十四——十六世紀文學
概述
義大利
但丁及其《神曲》、薄伽丘及其《十日談》、
彼特拉克及其抒情詩歌
法國
拉伯雷及其《巨人傳》西班牙
塞萬提斯塞萬提斯
《塞萊斯蒂娜》、流浪漢小說塞萬提斯及其
葡萄牙
英國
莎士比亞及其劇作
第4編 十七世紀文學
概述
貢戈拉、克維多維加卡爾德隆德國巴羅克文學
莎士比亞莎士比亞
奧皮茨及其《德國詩論》
格里菲烏斯及其詩歌創作
英國聖經文學
班揚及其《天路歷程》、彌爾頓及其《失樂園》
概述
法國伏爾泰狄德羅盧梭
高乃依高乃依
英國
德國
義大利
第6編 十九世紀文學概述
拉辛拉辛
浪漫主義
英國
湖畔派”詩人、拜倫雪萊
法國
德國
波蘭密茨凱維奇
莫里哀莫里哀
美國
現實主義
法國
斯丹達爾、巴爾扎克、梅里美福樓拜英國
彌爾頓彌爾頓
俄國
德語國家
美國
安徒生挪威
笛福笛福
日本
法國
德國
霍普特曼美國
伏爾泰伏爾泰
日 本
第7編 二十世紀文學
概述
蘇聯
英國與愛爾蘭
德語國家
義大利
美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