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安徒生)

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

安徒生一般指本詞條

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麥19世紀童話作家,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安徒生的代表作有《小錫兵》《海的女兒》《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皇帝的新裝》等。

安徒生出生於歐登塞城一個貧窮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父親是鞋匠,母親是傭人。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從小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隻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鬥,終於在詩劇《阿爾芙索爾》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學。畢業後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安徒生文學生涯始於1822年的編寫劇本。進入大學後,創作日趨成熟。曾發表遊記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和詩劇。1833年出版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是他成人文學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話》已經被譯為150多種語言,在全球各地發行和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
  • 外文名:Hans Christian Andersen
  • 別名: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
  • 國籍:丹麥
  • 出生地:丹麥菲英島歐登塞市
  • 出生日期:1805年4月2日
  • 逝世日期:1875年8月4日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哥本哈根大學
  • 信仰:基督教
  • 主要成就:被譽為現代童話之父
  • 代表作品:《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海的女兒》等
人物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創作特點,主體思想,藝術特色,人物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經歷

1805年,漢斯·安徒生出生於丹麥歐登塞城一個鞋匠家庭。1811年,天空出現彗星,後來安徒生以這件事寫了童話《彗星》。
1814年,父親漢斯·安徒生去世。1816年,在一所慈善學校讀書,母親改嫁。1819年,前往哥本哈根尋找自己的理想,開始了個人奮鬥的生涯。
1822年,創作悲劇《維森堡大盜》和《阿芙索爾》,申請到皇家公費,進入教會學校讀書。
1826年,隨教會學校校長梅斯林一起遷往赫爾辛格。1827年,回到哥本哈根,發表詩作《傍晚》和《垂死的孩子》。
1828年,通過考試,被哥本哈根大學錄取。1829年,發表浪漫主義作品《阿瑪格島漫遊記》。
1830年,出版詩集,其中附有一篇童話《鬼》,後來改寫為《旅伴》。1831年,到德國旅行,並出版了旅行隨筆式詩集《幻想與速寫》和《旅行剪影》。
1832年,發表童話《跳蚤和教授》、《老約翰尼的故事》、《開門的鑰匙》、《跛子》等。1833年,到法國旅行,並與海涅相識。母親因病去世。
1835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即興詩人》,並出版了兩部童話集。1836年,出版長篇小說《奧·特》。
1837年,出版第三部長篇小說《只不過是個小提琴手》,出版第三部童話集,並將所出的三部童話匯集成總集。
1838年,到瑞典旅行。出版新一集童話的第一部。次年出版第二部。1840年,劇本《黑白混血兒》首演獲得巨大成功。發表童話《沒有畫的畫冊》和《惡毒樹》。
1841年,出版童話集《一位詩人的市場》,包括《錢豬》、《永恆的友誼》、《荷馬墓上的一朵玫瑰》等三篇童話。
1842年,出版新一集童話的第三部。1843年,與珍妮·林德相識。結識大作家大仲馬、雨果、巴爾扎克等人。
1845年,出版《新童話集》。1846年,出版自傳《我的一生的童話》,以後曾加以修訂再版。出版《新童話集》的第二集、第三集。
1846年,出版自傳《我的一生的童話》,以後曾加以修訂再版。出版《新童話集》的第二集、第三集。
1847年,到英國旅行,與狄更斯相識。出版童話第二總集的第一部。1848年,出版第二總集童話第二部。在英國與丹麥同時出版長篇小說《兩位男爵夫人》。
1849年,創作童話《亞麻》,發表童話劇《比珍珠和黃金更珍貴》。
1850年,創作童話劇《夢神》。1851年,出版《在瑞典》。1852年,開始以《故事集》新書名發表童話和故事。
1853年,出版第二部《故事集》,並補充增訂自傳《我的一生的童話》。1855年,出版有彼得森插圖的故事集。
1856年,出版增訂的由彼得森插圖的故事集,並增加了《光榮的荊棘路》、《猶太女子》等童話。
1857年,出版長篇小說《活下去還是不活》。聖誕節出版《新故事》第一集。
1858年,出版《新故事》第二集。1859年,出版《新故事》第三集。1861年,出版《新故事》第五集。
1862年,發表童話《古教堂的鐘》。1864年,丹麥與德國發生戰爭,丹麥戰敗,有一年多未出版童話集。
1865年,出版《新故事》第七集。1866年,出版《新故事》第八集。1867年,故鄉歐登塞舉行盛大集會.授予安徒生“榮譽市民”稱號。
1865年,出版《新故事》第七集。
1868年,發表童話故事《小小的綠東西》、《小鬼和太太》、《樹精》等,並寫成《童話的來源與系統》一文。
安徒生之墓,哥本哈根。安徒生之墓,哥本哈根。
1869年,發表《爛布片》、《創造》、《彗星》、《陽光的故事》等童話。1870年,發表《幸運可能就在一根棒上》、《曾祖父》、《幸運的貝爾》等童話。
1871—1873年,最後一批童話集出版。1875年,4月13日,丹麥國王為其舉行70歲壽辰慶祝會。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於朋友的鄉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圖冊來源

個人生活

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一生未結婚。他將自己畢生的時間都耗費在了童話上,他不願意去接觸外人,他十分自卑,認為自己不僅相貌醜,還窮。在臨終前不久,安徒生曾對一位年輕作家說:“我為自己的童話付出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無可估量的代價。為了童話,我拒絕了自己的幸福,並且錯過了這樣的一段時間,那時,儘管想像是怎樣有力、如何光輝,它還是應該讓位給現實的。”
1836年的安徒生畫像。1836年的安徒生畫像。
安徒生自己認為,他之所以屢次戀愛而不成功,一是因為相貌醜,二是因為窮。他多次在日記和書信中說過“由於我長得醜並且將永遠貧窮,誰也不會願意嫁給我”“如果我長得漂亮,或者有錢,又有一小間像樣的辦公室,那我就會結婚成家”等意思相同的話。有些安徒生研究者認為,除以上兩個原因之外,“他性格中根深蒂固的自卑感使他不可能與異性建立起戀愛關係,無論合法還是非法的”。
安徒生的自傳寫於27歲,書中提到的“對超過20歲的女孩總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厭惡感,和她們在一起,我真的會發抖”應該是他童年和少年時期的事。可是成年以後,他潛意識裡那個“一切成年女人的肉體的替代物——可怕的裸體瘋女人”的記憶仍然存在,並且成為他懼怕和任何女人進行肉體接觸的強大的無意識力量。這才是安徒生戀愛總也不成功的真正原因——在追求女人的同時,他又總是下意識地躲避女人。

主要作品

小說
即興詩人》(1835
奧·特》(1836
《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
兩位男爵夫人》(1848
《生乎?死乎》(1857
幸運的貝兒》(1870
劇本
《阿夫索爾》
1822
《聖尼古拉教堂鐘樓的愛情》(1829
《拉默穆爾的新娘》(1832
《烏鴉》(1832
《埃格納特的人魚》(1834
《離別與相逢》
1835
《司普洛峨的神》
1839
《黑白混血兒》
1840
《摩爾人的女兒》
1840
《幸福之花》
1844
《國王的夢想》
1844
《梨樹上的鳥兒》
1845
《小基爾斯滕》
1846
《科莫河邊的婚禮》(1848
《比珠寶還珍貴》(1850
《北歐的女神》
1850
《新房產》(1850
《睡魔》(1850
《海爾德摩爾》
1851
接骨木樹媽媽》(1851
《出身並非名門》(1863
《長橋》(1863
《西班牙客人》
1865
《初來者》
《羅斯基里達之夜》
遊記
《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1829
《瑞典紀行》(1851
《西班牙風光》(1863
《訪問葡萄牙》(1866
自傳
《小傳》(1832
《我一生真實的故事》(1847
我的童話人生》(1855
詩集
《詩集一》(1829
《詩集二》(1830
《幻想與現實》(1830
《一年的十二個月》(1832
童話
蝴蝶
區別
甲蟲/屎殼郎
幸福的家庭
樅樹/雲杉
香腸栓熬的湯/香腸簽子湯
識字課本
姑媽
房子
依卜和克里斯汀
夢神
園丁和他的貴族主人
書法家
茶壺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跑得飛快的東西
踩麵包的姑娘
雛菊/小菊花
安妮·莉絲貝特
孩子話
一串珍珠
墨水筆和墨水瓶
兩兄弟
搭郵車來的十二位
老爹做的事總是對的
普賽克
風磨
在幼兒室里
金寶貝
茶壺
謊報夏
姨媽
癩蛤蟆
教父的畫冊
樹精
好運氣在一根簽子裡
彗星
牛皮靴
蠟燭
最難令人相信的事
跳吧,舞吧,我的小寶寶
牙痛姨媽
最後的一天
亞麻
真可愛
鄰居們
戀人/情人
表格參考資料:

創作特點

主體思想

創作分期
安徒生的童話創作分早、中、晚三個時期。
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醜小鴨》《皇帝的新衣》。
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醜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鬱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冰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
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
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於作者出身貧寒,對於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讚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打了殘暴、貪婪、虛弱、愚蠢的反動統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醜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餘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醜態;《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他在最後一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著力塑造了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終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畫像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畫像
聖經原型
安徒生是西方文學史上第一位將童話當作嚴肅文學進行創作的作家。他憑著對西方傳統的深刻了解,用巧妙的藝術手法將大量聖經原型與隱喻遊刃有餘地運用於作品中,使得作品比傳統的童話更為厚重。另一方面,安徒生有著豐富的創造力,沒有進行僵硬的說教,也沒有照搬《聖經》的情節與邏輯關係,因此沒有成為教理的圖解,而是具有獨立價值的藝術品。這就使安徒生童話調和了文學中可能存在的“審美”與“道德”之間“非此即彼”的矛盾。安徒生是柔弱而善良的。他相信的是一位全然的“愛的上帝”。安徒生童話中更多的是來自《新約》而非《舊約》的原型。在作品中,一如在生活中,面對世間的苦難與不幸,安徒生沒有選擇仇恨、暴力和反抗,只是從他的情仰中汲取受與盼望,如同他的一首詩中所說,“你不懂世界上最激烈的鬥爭而只認識愛”。安徒生的童話中從無絕望的氣息;雖然常常是感傷的,卻是充滿盼望的感傷。這種盼望賦予他的作品超乎時空的慰藉力量。安徒生在他的自傳中所說,“無論對上帝還是對所有的人,我都充滿愛意!”並且他認為,自己的一生證明了“有一個可親可愛的上帝把—切引導得盡善盡美”。這委實在他的童話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宗教救贖
在童話故事《最後的一天》中,靈魂向人們說出了這樣的話語:“在我們的肉體和邪惡的天性裡面是不會有什麼好的東西存在的”。這個不好的東西就是“原罪”。在基督教的教義中,人天生就有罪,是因為人性中有著一些永遠無法克服的弱點和毛病,罪與生命同時誕生。如果人類忽視了人生來就有罪的事實,而放縱自己追求各種欲望,他們必將在罪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因而會受到更大的懲罰。如同《夢神》中,許多人因為自己丑惡的行為而不能入睡;《白雪皇后》中,魔鬼把製造的鏡子掉成無數的碎片落人到人的心裡和眼裡,人們從此變得不善良也不愉快了。因此,人類需要救贖。由於原罪不等於具體的罪惡,它是人類無法擺脫的命運,是人性中無法克服的弱點,單純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無法拯救自己,而需要信仰上帝來拯救。
所以,當安徒生把基督教的“仁慈、博愛、奉獻”等思想融入到童話世界中的時候,並沒忘記把基督教的原罪意識與靈魂的救贖思想傳達給孩子們。《紅鞋》中,那個可愛美麗的小姑娘不能抑制自己想穿紅鞋子的欲望,忘記了唱聖詩和念禱告;《一個故事》中所有房子的牆上都燃著火焰寫著的幾件大罪的名稱;《沼澤王的女兒》中的赫爾白天是美女而內心卻非常殘暴,夜晚是青蛙卻又溫柔慈善;《惡毒的王子》中的王子喜愛戰爭;《踩著麵包走的女孩》中的英格兒因為怕弄髒鞋子和衣服而在麵包上行走;《安妮·莉斯貝》中的母親貪獲虛榮到貴族家當乳母而拋棄自己的親生孩子等。通過這些人物,安徒生給孩子們講述了人性中無法克服的缺點:自私、虛榮、驕若、貪婪、邪惡、殘酷等。這就是人性中與生俱來的原罪,只有得到靈魂的救贖才能夠擁有孩子般的純潔,從而接近上帝而入天堂。於是,故事中的人物因為違背了上帝的神聖教誨而受到了懲罰,正如《聖經》中上帝的預言得到了驗證一樣:《惡毒的王子》中,王子被鑽進耳朵里的小蚊蟲弄得最後發了瘋;踩著麵包走的英格兒因為自己的傲慢和虛榮而陷入沼澤,與冰冷醜陋的瘌蛤蟆、火蛇、蒼蠅為伍;連《紅鞋》中的小姑娘也未能逃脫嚴厲的懲罰,那雙紅舞鞋鉗著她的腿,因而不停地跳舞,沒有辦法停下來,只好讓劊子手把穿著紅鞋的腳砍掉。安徒生之所以對故事中的主人公發出如此嚴厲的責難,就是要讓孩子們正視人性中罪惡的意念和醜惡的行徑,自省自戒,遠離邪惡,實現靈魂的救贖。

藝術特色

敘事視角
安徒生童話所獨創的兒童視角卻是在原有的全知敘事模式——即用成人作為敘事者——上所作的新突破。作者把成人敘事者假定為一個孩子,用孩子的說話方式創作作品中的語言,直白、自然,遵循孩子的思考方式和心理發展特點進行作品主題思想的創作,用一些生動但不離譜、神奇而不怪誕的故事情節講述一個個深刻的道理。達樣的作品在閱讀的過程中,既會感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場景,賦予鮮活的生命力,又不會覺得誇張,反而增加真實感。
他運用兒童視角敘事模式創造了“安徒生童話”這一文體的獨闢蹊徑,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對世界文學的發展進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隨著這種兒童視角敘事模式在文學界的肯定,大量的文學作品也打破傳統的全知敘事模式,試圖嘗試這種新生的創作手法。許多作家和理論家開始質疑和反思傳統的敘事方法,他們意識到過去那種全知全能、敘事者洞察一切、掌握全局的敘事模式已喪失其真實性和缺乏新鮮感,文章看起來很受束縛,沒有意外的收穫和生命的活力。
他的文筆詼諧而又柔和,靈動輕巧而又飽含濃重的憂傷和哀輓。他的許多技巧精緻而不矯飾、主題深刻而不刻板。他能讓文學傳統中那些浪漫、古老、深情和微弱的成份,與那些現代、飛速、冷漠和隨意的情緒發生聯繫和產生磁場,比如《姆指姑娘》和《老頭子做事總是對的》這樣的故事,就讓單純的心、朴索的想法、古老的生活原則在現代生活的氛圍里散發出撲面而來的、令人產生鄉愁的愉快和傷感。
情感
帶著微笑和溫柔的情感進行悲劇敘事是安徒生童話悲劇美的一個顯著特點。安徒生童話的題材很廣,在他眾多的童話中,悲劇性故事占有相當份量,從他創作中期的《海的女兒》到其晚期創作的《老約翰尼講的故事》,悲劇無所不在。這些作品以人對理想生活和美好受情的希翼的破滅,人的精神追求的失敗,美的心靈的被踐踏,還有善良的勞動者的被迫害或被奴役為結局。在這些作品中,美的、有價值的東西被毀滅了。然而在作者曆書寫的形形色色的悲劇人生中.我們卻感受到這位偉大的作家用美的顏色,為悲慘的人生,痛苦的心靈印上一層柔美,雋永而典雅的色彩。悲劇為之在安徒生的世界裡顯得不一般。無論是對為理想而獻身的小人魚《海的女兒》,對一生探求而由崇高的母愛而放棄孩子現實生命的母親《母親的故事》,抑成是對那些處於困境,嚮往追求美好生活,追求愛情但最終被黑暗社會所吞噬,被命運所不公的勞動者和忠於愛情之士(如《賣火柴的小姑娘》《柳樹下的夢》《沒有畫的畫冊》《第三夜》《她是一個廢物》《老約翰尼的故事》《依卜和小克里斯汀》),安徒生都寄託了自己對他們的同情、理解、摯愛、尊重和歌頌。這份情感在其作品中的表現是綿長。
正是有了作者傾注於作品中的這種特殊的情愫,當人們走進安徒生的悲劇世界,使很容易從其中看到令人心顫但又蕩漾詩意,柔和溫情的情景。那深愛兒子的母親(《母親的故事)》為了從死神手中搶回已是奄奄一息的兒子,甘心讓掛滿冰核的荊棘劃傷胸脯,流著眼淚唱出哀傷的歌而獻出了眼睛,甚至獻出了滿頭的黑髮。母親拚死的找尋是為了從死神手中奪回命若遊絲的兒子。然而當母親從死神那裡知曉死神將把她的兒子帶往幸福的天國,而母親則只能被送往地獄這一現實時,面對生與死兩種生命狀態的選擇,母親的選擇是將兒子留給死神。作品以母親貌似無情的選擇來表現最深足濃的母愛,可謂在無情處現真愛。
以天國的美好映射現實的黑暗。在這裡,母愛的偉大和母親無奈的選擇同樣敲響了現實社會的悲歌。作者正是以這一人間的悲劇性藝術圖景來寄寓他對母愛的歌頌,對母親行為的理解和對社會的批判。同樣,小人魚(《海的女兒》)為了追求人類永恆不滅的靈魂和人間愛情,寧可犧牲一切也要達到目的。這個海底尊貴海王女兒,當她與人類相遇時,她曾兩次救了王子的命。然其無私的行為最終並末被王子所知曉,她為之只能孤獨地默默地忍受深愛王子的情感煎熬,忍受所愛的人愛上別的公主的現實。她放棄三百年壽命,犧牲美妙的聲音,忍受無言受傷的精神折磨和每行一步都必須忍受如行於錐子和刀刃的肉體的痛苦。小人魚的付出其目的是為了贏得一一份人間的愛情和人類永恆不滅的靈魂,但她的放棄並沒有換得她迫求所想得到的一切。然而她卻無怨無悔,甘於選擇自身的消逝以證實自身追求的價值。這種源出於人物精神追求的堅強和韌性,全由人物那追尋理想的牢固的思想基礎所決定。因為小人魚深知理想的實現是要付出代價的,因而她追求的目標一經認準,就一定百不撓地堅持到底。作者將這一人物的犧牲精神和堅強意志置於悲劇性矛盾衝突之中,在小人魚對自身命運的選擇中表現出執著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悲劇人物的精神之美、追求之吳和理想之美在作者融著真情的美的敘事中產生了無盡的魅力。
愛情悲劇
安徒生在其童話世界中還講述了一些執著追求愛情的悲劇。在這類作品中,愛情的悲劇性結局同樣被美的情感所充盈。在現實的人生中,嚮往愛情且苦苦追求而不可得,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痛苦。這種痛苦於世俗的人生中,完全有可能轉化成種種“惡”的行徑,張揚出人性的負面行為。然而在安徒生的世界裡.它們已被俏悄懸擱或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人物善的行為、愛的執著、痴心和無私的奉獻。克努得(《柳樹下的夢》)在失戀的痛苦中一想到他的致愛約翰妮便有一種虔誠的感覺,而在這個苦盼愛情的失戀者的精神世界中,始終存活著他所愛戀的人,因而當他懷著少男少女時產生的美好情感面對被戀人遺忘的現實時,他的夢中出現的仍是兒時約翰妮的身影和昔日的美好時光。而這個夢境使他感到這是他“生命中最甜蜜的一個時刻”。善良的依卜(《依卜和小克里斯汀》)為了給自己所愛的人以幸福,寧可解除與戀人的婚約,甘願忍受情感上苦澀的煎熬。多年以後,這個曾經為了愛而犧牲愛的人又義不容辭地收留了他病死於破爛小屋的昔日戀人的遺孤,從此擔負起這個孤兒的父親和母親的職責。這裡,作者無疑是站在超越悲哀與歡樂的角度來觀照人間的悲劇,盡顯出作品主人公那能超然於一般情愛的那種偉大人格魅力,從而向讀者以上一份被淨化了的愛情,盡展出真愛的迷人和偉大。作品無不使讀者感受到在被淨化的愛情之上,主人公那金子般的心在被金錢污染過冷漠無比的社會中是那樣可貴,那樣令人讚佩。
安徒生世界中諸多悲劇性敘事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作者以不同題材的悲劇故事,盡顯人的美和善,盡顯著悲劇人物對希望、對生活、對愛情、對幸福的嚮往和追求。同時他更在發掘悲劇人物自身審美價值的同時,將悲劇人物崇高的生命內涵和人格品性放在人類精神境界的高層次上,因此,作者的審美傾向,作者對其筆下人物所傾注的讚美與同情所交織而成的那種應和看肯定與歌頌,融注著溫情和暖意的情愫。
死亡
死亡的詩意敘事是安徒生童話悲劇美的另一特色。死亡,這個人類最忌諱的字眼,它標誌著生命的盡頭。因而在與死亡相關的文學描述,一般與悲戚、眼淚、痛苦、悲壯、慘烈等心態有著不解之緣。安徒生之所以獨特,除卻他在世界兒童文學歷史發展中不可磨滅的貢獻乃至他在童話創作中的諸多個人化特色外,還在於他作品獨特。
安徒生這裡,作者把微笑與從容這種人間最有魅力的文學表情注入對死亡的描述之中,因而其作品中那些走完了人生歷程抑或經歷了人生悲劇的人,不論其年長和年少,當他們與人世告別的時候,不再流出痛苦的眼淚,而是或灑脫地將自身融於自然.或帶著微笑在幸福美好的夢幻中離開人間。如《祖母》一類作品,作者就將死亡處理得溫柔而優美。這篇寄寓著作者對自己祖母的深切懷念的作品,突現年老的祖母那份永遠的美麗,更寫她追念往日愛情的那種精神的美麗。在安徒生筆下,祖母雖然“臉上全是皺紋,頭上全是白髮,但服睛卻“明亮得像天上的兩顆星星,甚至比星星還要美麗”。她圾珍愛的是那朵夾在聖經中的玫瑰花,儘管它已經枯萎,但它是老祖母全部的精神寄託,因為它是那位祖母為之傾注了全部感情的美貌男子送給她的。年老的祖母只有對著它時,才露出最溫柔的微笑。作品寫的是死亡,然而作者卻以一種憂傷而又優雅的氣氛,用一層幻想的彩砂來罩住死去的祖母,因此,本是悲切的親人的死亡成為沒有痛苦的肉體的消逝,這種以暖色調筆力和詩化的幻象來展示死亡的文學呈現,使安徒生童話的悲劇作品有了更多的回味。

人物評價

“安徒生以孩童的眼光和詩人的手筆寫下了文學世界中的極品。”(中國作家周作人評)
“安徒生很孤獨,強烈的孤獨。”(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評)
“安徒生童話在全世界的發行量僅次於《聖經》,《聖經》發現的是神,而安徒生髮現的是人,神最終要歸結到人,而安徒生卻是直接從人到人。”(翻譯家林樺評)

後世紀念

國際安徒生獎
為紀念安徒生在童話領域的傑出貢獻,國際安徒生獎國際少年兒童讀物聯盟(IBBY)於1956年開始設立,每兩年一次,授予兒童圖書作家和插圖畫家,以此獎勵並感謝他們寫出了好書《我的童話人生》。這個獎項由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贊助,並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名字命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