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莉斯貝

《安妮·莉斯貝》 是著名作家安徒生童話選其中之一作品。

這個故事最初發表在1859年哥本哈根出版的《新的童話和故事集》第一卷第三輯。安徒生在他的手記中寫道:“在《安妮·莉斯貝》中,我想說明一切良好的願望都藏在人的心中,而且通過曲折的道路一定會發芽生長。在這裡,母親的愛在恐慌和顫抖的氣氛中也可以產生生命和力量。”一個母親為了虛榮,甘願到一個貴族家去當乳母而拋棄了自己的親生孩子,使孩子最後慘遭不幸。這樣的母親是不可原諒的。按照基督教的教義這是“罪過”,但安徒生引用上帝的“愛”,通過她本人的悔恨和思想鬥爭終於取得了“諒解”而獲得圓滿的結局:“安妮·莉斯貝的臉上,在太陽光中,露出一種和平和安靜的表情。她說她感到非常愉快。她現在重新獲得了靈魂。昨天晚上那個‘海鬼’——她的兒子——是和她一道。”這是安徒生善良和人道主義精神的體現。關於安妮·莉斯貝的內心鬥爭的描寫,很細緻,也是安徒生力圖“創新”的一個方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安妮·莉斯貝
  • 創作年代:1859年
  • 文學體裁:童話故事
  • 作者安徒生
作者簡介
安徒生1805年出生於丹麥一個鞋匠家庭,年輕時當過學徒,學過裁縫,也曾在濟貧學校上過學,1828年進哥本哈根大學學習。
安徒生寫過小說、劇本、遊記、詩歌,但他最大的才能表現在童話創作上。他的第一本童話故事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發表於1835年。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人閱讀著安徒生的《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白雪公主》、《醜小鴨》、《豌豆公主》等經典童話度過美好的童年。
安徒生一生共寫了160多篇童話故事,作品被翻譯成80多種語言。他的作品以奇妙的幻想,深邃的智慧,幽默的諷刺反映窮人的悲慘生活,諷刺統治者及其附庸的昏庸和阿諛醜態,嘲笑富人無知和嬌柔,歌頌真善美的理想和信念,百餘年來一直為世界各國的小孩和大人所喜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