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君健先生是中國第一位從丹麥文翻譯並系統全面地介紹安徒生童話的著名翻譯家,他因翻譯丹麥文版安徒生童話故事而享譽世界文壇。 在《安徒生童話》現有的上百種文字譯本中,葉譯本被丹麥專家評價為最好的:“只有中國的(葉君健)譯本把他(安徒生)當作一位偉大作家和詩人來介紹給讀者,保持了作者的詩情、幽默感和生動活潑的形象化語言,因而是水平最高的譯本。” 1988年,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隆重授予葉君健“丹麥國旗勳章”;當年,安徒生也因為童話創作成就而獲得“丹麥國旗勳章”——這開創了譯者與作者因同一部作品而獲得相同勳章的先例,葉老也因此成為全世界唯一一位因為翻譯安徒生童話而獲此殊榮的翻譯大家。 《安徒生童話全集(插圖典藏版共4冊著名翻譯家葉君健先生權威譯本)》收集安徒生童話故事一百六十餘篇。
基本介紹
- 書名:安徒生童話全集/世界最美經典童話故事
- 作者:安徒生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頁數:1279頁
- 開本:16
- 外文名:The Complete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Fairy Tales
- 譯者:葉君健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作者簡介
作者:(丹)安徒生 譯者:葉君健
安徒生全名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生於奧登賽城,丹麥作家、詩人,被尊為現代童話之父、世界童話創始人。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他的作品已經被譯為150多種語言在全球陸續發行出版。他最著名的童話故事有《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皇帝的新裝》《拇指姑娘》等。他的童話故事還激發了大量電影,舞台劇,芭蕾舞劇以及電影動畫的製作。
安徒生全名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生於奧登賽城,丹麥作家、詩人,被尊為現代童話之父、世界童話創始人。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他的作品已經被譯為150多種語言在全球陸續發行出版。他最著名的童話故事有《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皇帝的新裝》《拇指姑娘》等。他的童話故事還激發了大量電影,舞台劇,芭蕾舞劇以及電影動畫的製作。
圖書目錄
序
打火匣
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
豌豆上的公主
小意達的花兒
拇指姑娘
頑皮的孩子
旅伴
海的女兒
皇帝的新裝
幸運的套鞋
雛菊
堅定的錫兵
野天鵝
天國花園
飛箱
鸛鳥
銅豬
永恆的友情
荷馬墓上的一朵玫瑰
夢神
玫瑰花精
豬倌
蕎麥
安琪兒
夜鶯
戀人
醜小鴨
樅樹
白雪皇后
接骨木樹媽媽
織補針
鐘聲
祖母
妖山
紅鞋
跳高者
牧羊女和掃煙囪的人
丹麥人荷爾格
賣火柴的小女孩
城堡上的一幅畫
瓦爾都窗前的一瞥
老路燈
鄰居們
小杜克
影子
老房子
一滴水
幸福的家庭
母親的故事
襯衫領子
亞麻
鳳凰
一個故事
一本不說話的書
區別
老墓碑
世上最美麗的一朵玫瑰花
一年的故事
最後的一天
完全是真的
天鵝的窩
好心境
傷心事
各得其所
小鬼和小商人
一千年之內
柳樹下的夢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
天上落下來的一片葉子
她是一個廢物
最後的珠子
兩個姑娘
在遼遠的海極
錢豬
依卜和小克麗斯玎
笨漢漢斯
光榮的荊棘路
猶太女子
瓶頸
聰明人的寶石
香腸栓熬的湯
單身漢的睡帽
一點成績
老櫟樹的夢——一個聖誕節的童話
識字課本
沼澤王的女兒
賽跑者
鐘淵
惡毒的王子一一個傳說
一個貴族和他的女兒們
踩著麵包走的女孩
守塔人奧列
安妮·莉斯貝
孩子們的閒話
一串珍珠
筆和墨水壺
墓里的孩子
兩隻公雞
“美”
沙丘的故事
演木偶戲的人
兩兄弟
古教堂的鐘——為席勒紀念冊而作
乘郵車來的十二位旅客
甲蟲
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
雪人
在養鴨場裡
新世紀的女神
冰姑娘
蝴蝶
素琪
蝸牛和玫瑰樹
風車
茶壺
鬼火進城了
一枚銀毫
波爾格龍的主教和他的親族
在小寶寶的房間裡
金黃的寶貝
風暴把招牌換了
民歌的鳥兒
小小的綠東西
小鬼和太太
貝脫、比脫和比爾
藏著並不等於遺忘
看門人的兒子
遷居的日子
夏日痴
姑媽
癩蛤蟆
乾爸爸的畫冊
幸運可能就在一根棒上
彗星
一星期的日子
陽光的故事
曾祖父
燭
最難使人相信的事情
全家人講的話
舞吧,舞吧,我的玩偶
海蟒
園丁和主人
爛布片
兩個海島
誰是最幸運的
樹精
家禽麥格的一家
薊的遭遇
創造
跳蚤和教授
老約翰妮講的故事
開門的鑰匙
跛子
牙痛姑媽
老上帝還沒有滅亡
神方
寓言說這就是你呀
哇哇報
書法家
紙牌
幸運的貝兒
沒有畫的畫冊
請你去問牙買加的女人
窮女人和她的小金絲鳥
烏蘭紐斯
安徒生童話的翻譯——代後記
打火匣
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
豌豆上的公主
小意達的花兒
拇指姑娘
頑皮的孩子
旅伴
海的女兒
皇帝的新裝
幸運的套鞋
雛菊
堅定的錫兵
野天鵝
天國花園
飛箱
鸛鳥
銅豬
永恆的友情
荷馬墓上的一朵玫瑰
夢神
玫瑰花精
豬倌
蕎麥
安琪兒
夜鶯
戀人
醜小鴨
樅樹
白雪皇后
接骨木樹媽媽
織補針
鐘聲
祖母
妖山
紅鞋
跳高者
牧羊女和掃煙囪的人
丹麥人荷爾格
賣火柴的小女孩
城堡上的一幅畫
瓦爾都窗前的一瞥
老路燈
鄰居們
小杜克
影子
老房子
一滴水
幸福的家庭
母親的故事
襯衫領子
亞麻
鳳凰
一個故事
一本不說話的書
區別
老墓碑
世上最美麗的一朵玫瑰花
一年的故事
最後的一天
完全是真的
天鵝的窩
好心境
傷心事
各得其所
小鬼和小商人
一千年之內
柳樹下的夢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
天上落下來的一片葉子
她是一個廢物
最後的珠子
兩個姑娘
在遼遠的海極
錢豬
依卜和小克麗斯玎
笨漢漢斯
光榮的荊棘路
猶太女子
瓶頸
聰明人的寶石
香腸栓熬的湯
單身漢的睡帽
一點成績
老櫟樹的夢——一個聖誕節的童話
識字課本
沼澤王的女兒
賽跑者
鐘淵
惡毒的王子一一個傳說
一個貴族和他的女兒們
踩著麵包走的女孩
守塔人奧列
安妮·莉斯貝
孩子們的閒話
一串珍珠
筆和墨水壺
墓里的孩子
兩隻公雞
“美”
沙丘的故事
演木偶戲的人
兩兄弟
古教堂的鐘——為席勒紀念冊而作
乘郵車來的十二位旅客
甲蟲
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
雪人
在養鴨場裡
新世紀的女神
冰姑娘
蝴蝶
素琪
蝸牛和玫瑰樹
風車
茶壺
鬼火進城了
一枚銀毫
波爾格龍的主教和他的親族
在小寶寶的房間裡
金黃的寶貝
風暴把招牌換了
民歌的鳥兒
小小的綠東西
小鬼和太太
貝脫、比脫和比爾
藏著並不等於遺忘
看門人的兒子
遷居的日子
夏日痴
姑媽
癩蛤蟆
乾爸爸的畫冊
幸運可能就在一根棒上
彗星
一星期的日子
陽光的故事
曾祖父
燭
最難使人相信的事情
全家人講的話
舞吧,舞吧,我的玩偶
海蟒
園丁和主人
爛布片
兩個海島
誰是最幸運的
樹精
家禽麥格的一家
薊的遭遇
創造
跳蚤和教授
老約翰妮講的故事
開門的鑰匙
跛子
牙痛姑媽
老上帝還沒有滅亡
神方
寓言說這就是你呀
哇哇報
書法家
紙牌
幸運的貝兒
沒有畫的畫冊
請你去問牙買加的女人
窮女人和她的小金絲鳥
烏蘭紐斯
安徒生童話的翻譯——代後記
文摘
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
從前,有兩個人住在一個村子裡。他們的名字是一樣的——兩個人都叫克勞斯。不過一個人有四匹馬,另一個人只有一匹馬。為了要把他們兩人分得清楚,大家就把有四匹馬的那個叫大克勞斯,把只有一匹馬的那個叫小克勞斯。現在我們可以聽聽他們每人做了些什麼事情吧,因為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小克勞斯一星期中每天要替大克勞斯犁田,而且還要把自己僅有的一匹馬借給他使用。大克勞斯用自己的四匹馬來幫助他,可是每星期只幫助他一天,而且這還是在星期天。好呀!小克勞斯多么喜歡在那五匹馬的上空啪嗒啪嗒地響著鞭子啊!在這一天,它們就好像全都變成了他自己的財產。太陽露著笑臉,所有教堂尖塔上的鐘都敲出做禮拜的鐘聲。大家都穿起了最漂亮的衣服,胳膊底下夾著聖詩集,走到教堂里去聽牧師講道。他們都看到小克勞斯用五匹馬在犁田。他是那么高興,他把鞭子在這幾匹牲口的上空抽得啪嗒啪嗒地響個不停,同時喊著:“我所有的馬兒喲!使勁呀!”
“你可不能這么喊啦!”大克勞斯說,“因為只有一匹馬是你的呀。”
不過,去做禮拜的人在旁邊走過的時候,小克勞斯就忘記了他不應該說這樣的話。他又喊起來:“我所有的馬兒喲,使勁呀!”
“現在我得請求你不要喊這一套了,”大克勞斯說,“假如你再這樣說的話,我可要敲你這匹馬的腦袋,叫它當場倒下來死掉,那么它就徹底完蛋了。”
“我決不再說那句話。”小克勞斯說。
但是,當有人從旁邊走過、對他點點頭、道一聲日安的時候,他又高興起來,覺得自己有五匹牲口犁田,畢竟是了不起的事。所以他又“啪嗒啪嗒”地揮起鞭子來,喊著:“我所有的馬兒喲,使勁呀!”
“我可要在你的馬兒身上‘使勁’一下了。”大克勞斯說。於是他就拿起一個拴馬樁,在小克勞斯唯一的馬兒的頭上打了一下。這牲口立刻就倒下來,死了。
“哎,我現在連一匹馬兒也沒有了!”小克勞斯說,同時哭起來。
過了一會兒,他剝下馬兒的皮,把它放在風裡吹乾,然後把它裝進一個袋子,背在背上,到城裡去賣這張馬皮。
他得走上好長的一段路,而且還得經過一個很大的黑森林。這時天氣變得壞極了。他迷了路。他還沒有找到正確的路,天就要黑了。在夜幕降臨以前,要回家是太遠了,但是到城裡去也不近。
路旁有一個很大的農莊,窗戶的百葉窗已經放下來了,不過縫隙里還是有亮光透露出來。
“也許人家會讓我在這裡過一夜吧,”小克勞斯想。於是他就走過去,敲了一下門。
那農夫的妻子開了門,不過,她一聽到他這個請求,就叫他走開,並且說,她的丈夫不在家,她不能讓任何陌生人進來。
“那么我只有睡在露天裡了,”小克勞斯說。農夫的妻子就當著他的面把門關上了。
附近有一個大幹草堆,在草堆和屋子中間有一個平頂的小茅屋。
“我可以睡在那上面!”小克勞斯抬頭看見那屋頂的時候說。“這的確是一張很美妙的床。我想鸛鳥決不會飛下來啄我的腿的。”因為屋頂上就站著一隻活生生的鸛鳥——它的窩就在那上面。
P27-28
從前,有兩個人住在一個村子裡。他們的名字是一樣的——兩個人都叫克勞斯。不過一個人有四匹馬,另一個人只有一匹馬。為了要把他們兩人分得清楚,大家就把有四匹馬的那個叫大克勞斯,把只有一匹馬的那個叫小克勞斯。現在我們可以聽聽他們每人做了些什麼事情吧,因為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小克勞斯一星期中每天要替大克勞斯犁田,而且還要把自己僅有的一匹馬借給他使用。大克勞斯用自己的四匹馬來幫助他,可是每星期只幫助他一天,而且這還是在星期天。好呀!小克勞斯多么喜歡在那五匹馬的上空啪嗒啪嗒地響著鞭子啊!在這一天,它們就好像全都變成了他自己的財產。太陽露著笑臉,所有教堂尖塔上的鐘都敲出做禮拜的鐘聲。大家都穿起了最漂亮的衣服,胳膊底下夾著聖詩集,走到教堂里去聽牧師講道。他們都看到小克勞斯用五匹馬在犁田。他是那么高興,他把鞭子在這幾匹牲口的上空抽得啪嗒啪嗒地響個不停,同時喊著:“我所有的馬兒喲!使勁呀!”
“你可不能這么喊啦!”大克勞斯說,“因為只有一匹馬是你的呀。”
不過,去做禮拜的人在旁邊走過的時候,小克勞斯就忘記了他不應該說這樣的話。他又喊起來:“我所有的馬兒喲,使勁呀!”
“現在我得請求你不要喊這一套了,”大克勞斯說,“假如你再這樣說的話,我可要敲你這匹馬的腦袋,叫它當場倒下來死掉,那么它就徹底完蛋了。”
“我決不再說那句話。”小克勞斯說。
但是,當有人從旁邊走過、對他點點頭、道一聲日安的時候,他又高興起來,覺得自己有五匹牲口犁田,畢竟是了不起的事。所以他又“啪嗒啪嗒”地揮起鞭子來,喊著:“我所有的馬兒喲,使勁呀!”
“我可要在你的馬兒身上‘使勁’一下了。”大克勞斯說。於是他就拿起一個拴馬樁,在小克勞斯唯一的馬兒的頭上打了一下。這牲口立刻就倒下來,死了。
“哎,我現在連一匹馬兒也沒有了!”小克勞斯說,同時哭起來。
過了一會兒,他剝下馬兒的皮,把它放在風裡吹乾,然後把它裝進一個袋子,背在背上,到城裡去賣這張馬皮。
他得走上好長的一段路,而且還得經過一個很大的黑森林。這時天氣變得壞極了。他迷了路。他還沒有找到正確的路,天就要黑了。在夜幕降臨以前,要回家是太遠了,但是到城裡去也不近。
路旁有一個很大的農莊,窗戶的百葉窗已經放下來了,不過縫隙里還是有亮光透露出來。
“也許人家會讓我在這裡過一夜吧,”小克勞斯想。於是他就走過去,敲了一下門。
那農夫的妻子開了門,不過,她一聽到他這個請求,就叫他走開,並且說,她的丈夫不在家,她不能讓任何陌生人進來。
“那么我只有睡在露天裡了,”小克勞斯說。農夫的妻子就當著他的面把門關上了。
附近有一個大幹草堆,在草堆和屋子中間有一個平頂的小茅屋。
“我可以睡在那上面!”小克勞斯抬頭看見那屋頂的時候說。“這的確是一張很美妙的床。我想鸛鳥決不會飛下來啄我的腿的。”因為屋頂上就站著一隻活生生的鸛鳥——它的窩就在那上面。
P27-28
後記
《安徒生童話的翻譯》
我最初接觸到安徒生童話,是在20世紀30年代初學習英文的時候。那時學英文是用英國出版的課本,裡面選有安徒生的童話。我記得那時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野天鵝》,童話中的主人公艾麗莎,為了救助她幾位被巫婆皇后坑害了的哥哥所表現出的決心、毅力和勇氣,深深地感動了我。後來我在世界語中又讀到了更多的安徒生童話。原來世界語的創造者柴門霍夫,為了使他的語言成為文學語言,從而奠定它的牢固基礎,親自譯了許多世界名著,其中包括從德文轉譯的當時他所能蒐集到的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這篇故事,更觸動了我的心,我一直忘不了“小人魚”的生動形象和她在愛情上所遭到的悲慘結局。
抗戰期間,我生活倥傯,再也沒有機會、也沒有心情讀這些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我在英國戰時宣傳部工作,向英國人民宣傳中國的抗戰事跡,以配合英國準備開闢歐陸第二戰場的國內動員。大戰結束後我去劍橋大學英王學院研究西方文學,生活變得意外地安靜起來。在這情況下,我又不時翻閱起安徒生的童話來——特別是在夜間感到疲勞的時候。我一進入童話人物的生活和感情中去,我的感情也就立時活躍起來了。由此安徒生的國家和人民也引起了我的興趣。1946年以後,戰時一度消沉了的劍橋大學又變得生氣勃勃。許多服兵役的大學生又回到了學校,外國留學生和學者也不少。我在他們中間結識了一些北歐的知識分子,他們在寒暑假期間常常邀請我去他們的國家度假。從1947年開始,幾乎每個寒暑假我都去瑞典或丹麥,住在他們的家中。丹麥我去的次數最多,有兩個家庭幾乎把我看做是他們中的成員——1988年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授予我“丹麥國旗勳章”時,我又應丹麥文化部的邀請同老伴訪問了丹麥三個星期。
當年住在丹麥,自然要看每天的丹麥報紙。我得學丹麥文——為了同一目的我也學了瑞典文。逐漸我也通過丹麥文讀了一些安徒生的童話。我發現過去通過英文或法文所讀的那些童話,不少與原作大相逕庭。首先,那些譯者可能為了適應本國圖書市場的需要,常常在譯文中作些刪節或改寫,有的改寫對原作的損害——甚至歪曲——相當嚴重。至於原作中的濃厚詩情和幽默以及簡潔、樸素的文體,那些譯文幾乎完全沒有表達出來。很明顯,有些譯者只是把這些童話當作有趣的兒童故事,而未意識到這些作品是詩,是充滿了哲理、人道主義精神和愛的偉大的文學名著。於是我便感到手癢,想把這些作品根據我自己的理解,直接從丹麥文譯成中文,我在劍橋,空閒時候就開始做這件工作。
翻譯本身是一種語言的訓練,是對作品及其作者深入理解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痛苦,也有愉快。如何把一種語言轉化成為另一種語言,而又使原作的思想、感情、風格,甚至行文的節奏,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是一項極為艱苦的工作。但這項工作完成後,心情上總是無例外地感到一陣輕鬆,因為許多難點克服了。我當然沒有什麼翻譯計畫,只是在有空時把我最欣賞的作品譯出來。
在歐洲住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以後,特別是在那寧靜的大學城劍橋一口氣住了五年以後,我的視野、感覺、甚至心態,也就慢慢適應了那裡的氣氛——大概也不得不如此。回到國內以後,遍地都是人,城市不論大小,總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這使我聯想到,我們的下一代其數目自然也是龐大無比。這又使我聯想到我在西歐所見到的情景,那裡每逢聖誕節,所有的書店,不論大小,總要擺出許多豐富多彩的兒童讀物,供成年人選購,贈送給他們的兒童作為禮物。倫敦《泰晤士報》的文學增刊,每個季度還要出一期兒童讀物專號,評介新出的兒童書籍。那專號一般約有20萬字的篇幅,這也說明他們所出版的兒童讀物之多。兒童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未來,對他們的成長和培育的重視,應該說是天經地義的事。
但是在我們中間,情況卻不盡如此。我們當然也重視兒童,但往往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和“養兒防老,積穀防饑”。過去兒童發蒙不久,能認識幾個字,就得背誦《四書》、《五經》——我小時候在私塾所受的教育就是如此。至於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兒童文學”,即民間故事、神話、童話和科學幻想故事等,那時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東西,都在禁止之列。中國本來有很豐富的、由民間創造的兒童文學,但沒有出現像德國格林兄弟那樣的學者和像法國貝洛爾那樣的作家,把它們記載下來或再創造。我們的那些民間故事和童話,大都失傳了。
我們現在開始從新的角度重視對兒童的培養,有了專業的兒童書籍出版社和兒童文學作家,出版了大量兒童文學讀物,但數量和品種還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由於我們沒有太多厚實的兒童文學傳統和遺產,我們的作家也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提高自己的素養和借鑑外國優秀兒童文學的必要。由此我自然就想起了安徒生,他的童話是世界優秀的兒童文學遺產之一,我們沒有理由不向他借鑑。把他的全部童話移植過來,以豐富我們的兒童文學讀物、並為我們的兒童文學作家提供一份重要的參考,也成為必要。我就是這樣決定有計畫地把他的全部童話作品譯完,在我國分冊出版。
這些分冊很快就在少年兒童和成年人中得到廣泛的歡迎。許多兒童文學作家也認真研讀,並且鼓勵我不斷改進譯文質量。我開始意識到作為譯者的責任重大,在分冊出齊後,我決心把譯文從頭到尾仔細修訂,事實上等於是重譯,最後匯集成為全集,補進過去不曾發表過的新發現的篇章,並且在每篇作品的篇後加上簡潔的評註。
翻譯是一種“再創造”。既然如此,就不能只限於對原手稿、寫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的考據和推敲,從而在文字上“精確”地表現出原作字面上的意義,那只是把一種文字機械地移植到另一種文字的生硬過程——過去所謂的“直譯”大概就是如此吧。也許對數學論文和機械說明書人們可以這樣做,但即使這樣做,也還得具有嚴復所提出的翻譯三個標準中的兩個標準,即“信”和“達”。文學翻譯則還必須滿足第三個條件:“雅”。但這三個標準也還不過是“文字”的標準,我想還應該加一個“文學”的標準。安徒生是詩人、哲學家、民主主義者,他的童話作品,也像世界許多其他的名著一樣,也是詩、哲學和政治思想的結晶,雖然這些作品是“為講給孩子們聽”而寫的——其實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喜歡讀,特別是老年人,生活閱歷深,最能從中體會出“人生的真諦”。但對這種“真諦”的實質,並非人人都是“英雄所見略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會和理解。其所以“不同”,也就是各人的生活經歷、文化水準和政治及哲學素養的差異。我對安徒生童話的理解,就是我在各方面的“素養”的一種表現。我的譯文的所謂“風格”就為我的這種理解所制約,因此這裡面有很大的個人主觀成分。儘管我在翻譯時逐字逐句緊摳原意,但當我把它們轉變成為中文的“文章”時,我個人的“文字風格”就發生作用了。我所選擇的辭彙及通過它們我所希望產生的聯想和所掀起的感情衝動,就帶有很深的個人色彩——所謂“文如其人”,在這裡也露出了它的馬腳。但有一點認識我是堅持的,即安徒生的童話是詩,因此我希望我的譯文也能具有“詩”的效果——是否達到了這個願望,那當然只能由讀者去判斷了。
在安徒生以前,大多數作家所寫的童話基本上都是民間故事的複述,如上述的格林兄弟和貝洛爾就是這樣。安徒生早期有極少數的童話,也帶有民間故事的痕跡,如《打火匣》,但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品都是從實際生活中汲取素材,再注入他個人的想像和哲學觀點——也可以說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產物。這就大大地開拓了童話創作的領域,把這種創作提高到與其他文學創作同樣的深度和廣度,使童話也成為文學中的一個同樣重要的品種。
安徒生童話在世界上有各種文字的譯本,在有些文字中還出現了好幾種、甚至幾十種不同的譯本。基於前面說過的有關翻譯的一些因素,有的譯本站住了,流傳下來;有的譯本經過時間的考驗已經自動消亡。新的翻譯總在不斷地出現。但有些譯文,如果他們真的具有獨特的優點,也可以作為一定歷史時期或一個文學時代的成就而永垂不朽,成為世界文學名著。我的這種譯文當然也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將來也許會被時間所淘汰。不過在目前,根據哥本哈根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漢學家埃格羅教授在“丹麥、挪威、瑞典東方學會”出版的《東方世界》上所寫的有關我的中譯本的評論認為,這個譯本可以與美國讓·赫爾舒特的譯本並列,是“當今世界上的兩個最好的譯本”。正因為如此,丹麥的跨國公司寶隆洋行特從中文的全集中選出一本《安徒生童話選>於1979年出版(以後又陸續重版過),作為非賣品,贈給與該公司有聯繫的海外華文機構和讀者。安徒生博物館附屬的弗倫斯德出版社也與哥本哈根的漢斯·萊澤爾出版社從中譯文中選出一本《安徒生童話選>,聯合在丹麥出版。丹麥當然不會有多少讀者購買這樣一個中文選本,但作為文獻,安徒生博物館還是認為有必要在丹麥出版這樣一本書。這是一種重視嚴肅文學翻譯的友好姿態,也是對我作為一個譯者的鼓勵,當然我也認為這是我做完這項工作後所得的另一份獎賞。
葉君健
我最初接觸到安徒生童話,是在20世紀30年代初學習英文的時候。那時學英文是用英國出版的課本,裡面選有安徒生的童話。我記得那時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野天鵝》,童話中的主人公艾麗莎,為了救助她幾位被巫婆皇后坑害了的哥哥所表現出的決心、毅力和勇氣,深深地感動了我。後來我在世界語中又讀到了更多的安徒生童話。原來世界語的創造者柴門霍夫,為了使他的語言成為文學語言,從而奠定它的牢固基礎,親自譯了許多世界名著,其中包括從德文轉譯的當時他所能蒐集到的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這篇故事,更觸動了我的心,我一直忘不了“小人魚”的生動形象和她在愛情上所遭到的悲慘結局。
抗戰期間,我生活倥傯,再也沒有機會、也沒有心情讀這些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我在英國戰時宣傳部工作,向英國人民宣傳中國的抗戰事跡,以配合英國準備開闢歐陸第二戰場的國內動員。大戰結束後我去劍橋大學英王學院研究西方文學,生活變得意外地安靜起來。在這情況下,我又不時翻閱起安徒生的童話來——特別是在夜間感到疲勞的時候。我一進入童話人物的生活和感情中去,我的感情也就立時活躍起來了。由此安徒生的國家和人民也引起了我的興趣。1946年以後,戰時一度消沉了的劍橋大學又變得生氣勃勃。許多服兵役的大學生又回到了學校,外國留學生和學者也不少。我在他們中間結識了一些北歐的知識分子,他們在寒暑假期間常常邀請我去他們的國家度假。從1947年開始,幾乎每個寒暑假我都去瑞典或丹麥,住在他們的家中。丹麥我去的次數最多,有兩個家庭幾乎把我看做是他們中的成員——1988年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授予我“丹麥國旗勳章”時,我又應丹麥文化部的邀請同老伴訪問了丹麥三個星期。
當年住在丹麥,自然要看每天的丹麥報紙。我得學丹麥文——為了同一目的我也學了瑞典文。逐漸我也通過丹麥文讀了一些安徒生的童話。我發現過去通過英文或法文所讀的那些童話,不少與原作大相逕庭。首先,那些譯者可能為了適應本國圖書市場的需要,常常在譯文中作些刪節或改寫,有的改寫對原作的損害——甚至歪曲——相當嚴重。至於原作中的濃厚詩情和幽默以及簡潔、樸素的文體,那些譯文幾乎完全沒有表達出來。很明顯,有些譯者只是把這些童話當作有趣的兒童故事,而未意識到這些作品是詩,是充滿了哲理、人道主義精神和愛的偉大的文學名著。於是我便感到手癢,想把這些作品根據我自己的理解,直接從丹麥文譯成中文,我在劍橋,空閒時候就開始做這件工作。
翻譯本身是一種語言的訓練,是對作品及其作者深入理解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痛苦,也有愉快。如何把一種語言轉化成為另一種語言,而又使原作的思想、感情、風格,甚至行文的節奏,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是一項極為艱苦的工作。但這項工作完成後,心情上總是無例外地感到一陣輕鬆,因為許多難點克服了。我當然沒有什麼翻譯計畫,只是在有空時把我最欣賞的作品譯出來。
在歐洲住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以後,特別是在那寧靜的大學城劍橋一口氣住了五年以後,我的視野、感覺、甚至心態,也就慢慢適應了那裡的氣氛——大概也不得不如此。回到國內以後,遍地都是人,城市不論大小,總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這使我聯想到,我們的下一代其數目自然也是龐大無比。這又使我聯想到我在西歐所見到的情景,那裡每逢聖誕節,所有的書店,不論大小,總要擺出許多豐富多彩的兒童讀物,供成年人選購,贈送給他們的兒童作為禮物。倫敦《泰晤士報》的文學增刊,每個季度還要出一期兒童讀物專號,評介新出的兒童書籍。那專號一般約有20萬字的篇幅,這也說明他們所出版的兒童讀物之多。兒童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未來,對他們的成長和培育的重視,應該說是天經地義的事。
但是在我們中間,情況卻不盡如此。我們當然也重視兒童,但往往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和“養兒防老,積穀防饑”。過去兒童發蒙不久,能認識幾個字,就得背誦《四書》、《五經》——我小時候在私塾所受的教育就是如此。至於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兒童文學”,即民間故事、神話、童話和科學幻想故事等,那時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東西,都在禁止之列。中國本來有很豐富的、由民間創造的兒童文學,但沒有出現像德國格林兄弟那樣的學者和像法國貝洛爾那樣的作家,把它們記載下來或再創造。我們的那些民間故事和童話,大都失傳了。
我們現在開始從新的角度重視對兒童的培養,有了專業的兒童書籍出版社和兒童文學作家,出版了大量兒童文學讀物,但數量和品種還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由於我們沒有太多厚實的兒童文學傳統和遺產,我們的作家也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提高自己的素養和借鑑外國優秀兒童文學的必要。由此我自然就想起了安徒生,他的童話是世界優秀的兒童文學遺產之一,我們沒有理由不向他借鑑。把他的全部童話移植過來,以豐富我們的兒童文學讀物、並為我們的兒童文學作家提供一份重要的參考,也成為必要。我就是這樣決定有計畫地把他的全部童話作品譯完,在我國分冊出版。
這些分冊很快就在少年兒童和成年人中得到廣泛的歡迎。許多兒童文學作家也認真研讀,並且鼓勵我不斷改進譯文質量。我開始意識到作為譯者的責任重大,在分冊出齊後,我決心把譯文從頭到尾仔細修訂,事實上等於是重譯,最後匯集成為全集,補進過去不曾發表過的新發現的篇章,並且在每篇作品的篇後加上簡潔的評註。
翻譯是一種“再創造”。既然如此,就不能只限於對原手稿、寫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的考據和推敲,從而在文字上“精確”地表現出原作字面上的意義,那只是把一種文字機械地移植到另一種文字的生硬過程——過去所謂的“直譯”大概就是如此吧。也許對數學論文和機械說明書人們可以這樣做,但即使這樣做,也還得具有嚴復所提出的翻譯三個標準中的兩個標準,即“信”和“達”。文學翻譯則還必須滿足第三個條件:“雅”。但這三個標準也還不過是“文字”的標準,我想還應該加一個“文學”的標準。安徒生是詩人、哲學家、民主主義者,他的童話作品,也像世界許多其他的名著一樣,也是詩、哲學和政治思想的結晶,雖然這些作品是“為講給孩子們聽”而寫的——其實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喜歡讀,特別是老年人,生活閱歷深,最能從中體會出“人生的真諦”。但對這種“真諦”的實質,並非人人都是“英雄所見略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會和理解。其所以“不同”,也就是各人的生活經歷、文化水準和政治及哲學素養的差異。我對安徒生童話的理解,就是我在各方面的“素養”的一種表現。我的譯文的所謂“風格”就為我的這種理解所制約,因此這裡面有很大的個人主觀成分。儘管我在翻譯時逐字逐句緊摳原意,但當我把它們轉變成為中文的“文章”時,我個人的“文字風格”就發生作用了。我所選擇的辭彙及通過它們我所希望產生的聯想和所掀起的感情衝動,就帶有很深的個人色彩——所謂“文如其人”,在這裡也露出了它的馬腳。但有一點認識我是堅持的,即安徒生的童話是詩,因此我希望我的譯文也能具有“詩”的效果——是否達到了這個願望,那當然只能由讀者去判斷了。
在安徒生以前,大多數作家所寫的童話基本上都是民間故事的複述,如上述的格林兄弟和貝洛爾就是這樣。安徒生早期有極少數的童話,也帶有民間故事的痕跡,如《打火匣》,但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品都是從實際生活中汲取素材,再注入他個人的想像和哲學觀點——也可以說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產物。這就大大地開拓了童話創作的領域,把這種創作提高到與其他文學創作同樣的深度和廣度,使童話也成為文學中的一個同樣重要的品種。
安徒生童話在世界上有各種文字的譯本,在有些文字中還出現了好幾種、甚至幾十種不同的譯本。基於前面說過的有關翻譯的一些因素,有的譯本站住了,流傳下來;有的譯本經過時間的考驗已經自動消亡。新的翻譯總在不斷地出現。但有些譯文,如果他們真的具有獨特的優點,也可以作為一定歷史時期或一個文學時代的成就而永垂不朽,成為世界文學名著。我的這種譯文當然也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將來也許會被時間所淘汰。不過在目前,根據哥本哈根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漢學家埃格羅教授在“丹麥、挪威、瑞典東方學會”出版的《東方世界》上所寫的有關我的中譯本的評論認為,這個譯本可以與美國讓·赫爾舒特的譯本並列,是“當今世界上的兩個最好的譯本”。正因為如此,丹麥的跨國公司寶隆洋行特從中文的全集中選出一本《安徒生童話選>於1979年出版(以後又陸續重版過),作為非賣品,贈給與該公司有聯繫的海外華文機構和讀者。安徒生博物館附屬的弗倫斯德出版社也與哥本哈根的漢斯·萊澤爾出版社從中譯文中選出一本《安徒生童話選>,聯合在丹麥出版。丹麥當然不會有多少讀者購買這樣一個中文選本,但作為文獻,安徒生博物館還是認為有必要在丹麥出版這樣一本書。這是一種重視嚴肅文學翻譯的友好姿態,也是對我作為一個譯者的鼓勵,當然我也認為這是我做完這項工作後所得的另一份獎賞。
葉君健
序言
葉君健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是世界各國人民所熟知的童話作家。100多年來,從終年積雪的冰島到烈日炎炎的赤道,到處都流傳著他那美麗動人的童話。這些童話以各種民族的文字刊印發行,總冊數已經不可數計了。
童話,自人類在搖籃時候起就已經產生,通過奶奶、母親們的編織,在人類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他們精神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植根於人民中間,最初以口頭傳播的形式出現。在文字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的時候,一些有心的學者把散在民間的這類故事以民間文學的方式收集、加工成冊,使其成為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地生存下來。在這方面作出最大成績的人,恐怕首先得推法國的貝洛爾(1628—1703),接著便是德國的格林兄弟(1785—1863和1786—1859)。他們所收集的民間童話都成為世界名著。安徒生是繼他們之後的一位童話大師,但他又不同於他們。他不是童話的收集者,而是直接的創造者,因而更為重要。他開闢了世界兒童文學的新時代,使後來的兒童文學作家有廣泛的活動空間。現在,世界兒童文學在題材、創作方法和表現技巧等各個方面能夠如此豐富多彩,不能不說是始於安徒生在這方面的大膽創新。應該說,安徒生是現代兒童文學的奠基人。
安徒生把他用40年心血所精心編織的168篇童話故事,用一個丹麥字Eventyr加以概括。它的意義要比我們所理解的童話廣泛得多。它不僅包括“故事”,還涉及以“浪漫主義幻想”手法所寫的兒童“散文”、“散文詩”和以現實主義手法所寫的兒童“小說”。他寫的童話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甚至令人“著迷”。這是他的童話藝術的獨到之處。更為重要的是,他以童話反映了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及其社會生活,深厚地表達了平凡人的感情和意願。他滿腔熱情地歌頌人民的優良品質,同時又尖銳地揭露出社會中形形色色的醜惡,以此來襯托人民的心靈美,使讀者從感人的詩境和意境中發現真理,發現人類靈魂中最誠實、最美麗、最善良的東西,從而使人們的感情得到淨化與升華。從這一點上講,安徒生堪稱是一位偉大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但安徒生不只是一個童話作家。他是從寫成年人的文學作品開始的:他寫過詩、小說、劇本和遊記,其中也有不少的名篇。不過他對丹麥文學——從而也對世界文學貢獻最大的卻是童話。他這方面的作品,對世界兒童文學創作的發展所起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安徒生的童話創作,自1835年起到他逝世前兩年的1873年止,其間很少中斷過,發表了168篇作品,在世界的童話作家中,很少有人像他為小朋友們寫過這樣多的東西。他的童話作品受到了國內外廣大讀者的喜愛,這種成功主要是因為他的作品表現出一種民主主義精神和人道主義精神,這在當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因為它的對立面是封建主義的殘暴和新興資產階級的無情剝削,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表達出人民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安徒生在語言風格上具有高度的創造性,在作品的內容上又是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者。這兩種結合使他的作品在兒童文學中放出異彩,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
安徒生的童話創作大致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1835—1845)——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從1835到1845的10年間,他所寫的童話是專門給孩子們看的,所以他把這一時期的作品叫做“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
就在安徒生開始從事童話創作的第一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童話集。這是一本僅有61頁的小冊子,收入了《打火匣》 《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達的花兒》四篇童話。這部代表他早期作品的集子充滿了美麗的想像,其中不時洋溢著濃厚的詩情。因為它們是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所以內容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這之中,我們還可以明顯地看出他早年所聽到的關於《一千零一夜》中某些故事的痕跡。如《打火匣》與《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丁的神燈》的情節就有類似的地方。《打火匣》充滿了奇妙的幻想,通過一個普通士兵當上國王的故事,否定了君權神授的神話,宣傳了人人平等的民主主義思想。當時,丹麥是個半封建國家,故事中關於刑場造反的生動描寫,正反映了廣大人民對暴君的不滿。《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是一篇富於幻想的童話,但它卻反映了現實生活。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為了錢,為了財產,不惜互相暗害,甚至對老祖母也不留情。從曲折生動的故事中,讀者所領悟到的是社會中存在的人間的殘忍,反映了資本主義興起時期資產階級不擇手段追求金錢的特點。在這個小冊子的後面兩篇童話中,安徒生擺脫了民間故事的影子,推陳出新,創作了《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達的花兒》兩篇具有個人特色的童話,表達了他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與想像。這為他後來的童話創作開闢了一條新路。
《豌豆上的公主》是一篇具有諷刺意味的童話。難道“公主”的皮膚真的是那么嫩,連20床墊被下的一粒豌豆她都能感覺得出來?這裡面有虛偽和詐欺。僅憑這一粒豌豆的測驗,她居然就被證明是一位“真正的公主”,和王子結了婚,那顆豌豆還被放在博物館裡作為文物。某些統治者就是這等荒唐!但《小意達的花兒》卻是一篇詩意濃郁、富於幻想的童話。它細膩地描寫了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的豐富想像和美好意境。單這兩篇童話就已經展示出安徒生的才華,但卻遭到了當時一些文人的攻擊和譴責。連安徒生的幾位朋友也說他沒有寫童話的天才,要他以後放棄這方面的創作。有人甚至還攻擊這個集子:“不僅沒有趣味,還會產生不良影響……”而奉勸安徒生“切莫白白浪費時間”。安徒生說:“經這樣一說,我倒更要寫了。”安徒生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說:“我現在要開始寫給孩子們看的童話。你要知道,我要爭取下一代!”不久,他在另一封信中談到他堅持要為兒童創作的時候說:“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從這時起,他把全部精力和生命都貢獻給了這“未來的一代”。他對這“不朽的工作”非常勤奮,每年聖誕節他都要獻給小讀者一本童話集,作為禮物。聖誕節在歐洲是孩子們的節日,他選擇了這個節日出版他的童話,這不僅說明他對孩子們的感情,也表示出他認為童話創作是他畢生的嚴肅事業。
……
安徒生的視野是開闊的,憧憬是宏偉而遠大的。他個人一生所走過的道路是崎嶇不平的,充滿了“荊棘”,這影響到了他的作品——特別是他中年以後的作品,使它們染上了一種感傷的色彩。但從人類的巨觀上看他是高度樂觀的,充滿樂觀的、豪邁的——有時也夾雜一點悲壯的情緒。他那詩一般的作品如《光榮的荊棘路》、《沒有畫的畫冊》、《新世紀的女神》和《海蟒》等,都在這方面作了充分的說明。“歐洲的火車不久就要伸到亞洲閉關自守的文化中去——這兩種文化將要匯合起來!”這是安徒生在1861年發表的《新世紀的女神》中說的話,也就是距今近一個多世紀以前說的話。這話現在正在逐漸變為現實:安徒生甚至在那時就已經預見到我們當前的開放政策!
但我們的開放政策也是走過了一段相當漫長的“荊棘路”的。這條路也是光榮的,我們走在這條路上應該感到幸福。現在不妨從《光榮的荊棘路》中再引下一段,以說明安徒生的話對我們現在的中國人還是那么親切和接近:“人類啊,當靈魂懂得了它的使命以後,你能體會到在這清醒的片刻中所感到的幸福嗎?在這片刻中,你在光榮的荊棘路上所得到的一切創傷——即使是你自己所造成的——也會痊癒,恢復健康、力量和愉快……歷史拍著它強大的翅膀,飛過許多世界,同時在光榮的荊棘路的這個黑暗背景上,映出許多明朗的圖畫,來鼓起我們的勇氣,給予我們安慰,促進我們內心的平安。這條光榮的荊棘路,跟童話不同,並不在這個人世間走到一個輝煌和快樂的終點,但是它卻超越時代,走向永恆。”
這事實上是一首詩,一首激勵我們向上、向創造、向人類最高的境界前進的詩。安徒生自己知道他那么熱情為人類“未來的一代”寫童話的使命是什麼,他也知道正如他27歲時寫給他故鄉奧登塞鎮上的一位女友的信中所說的那樣,“在奧登塞這個名字下,將會出現這樣一行字:一個瘦高的丹麥詩人安徒生在這裡出生!”他將要成為一個詩人——一個寫童話的詩人。安徒生是一個一貫極為謙虛樸素的人。這句話絕不是表示他的狂妄自大,而是表示他已經從心底深處體驗到了他即將要開始寫童話的使命感——而這話也正是他在考慮寫童話的頭三年講的。這裡我想也附帶作一個自我表白:我最初被安徒生所吸引,也是因為我感覺到他的童話是詩,而我也是把它們當作詩來翻譯成中文的。
這個全集是根據安徒生的出生城市奧登塞的佛倫斯德特出版社與安徒生博物館合作出版的《安徒生童話和故事全集》(Eventyr og Historier)翻譯的。全集的主編是安徒生博物館的原館長斯汶·拉爾生(Svend Laesen)——現已退休。這個版本共有16冊,是迄今一個最權威的丹麥文版本。丹麥文字的拼法和寫法在本世紀進行了一些“現代化”的改革,但這個全集仍按照安徒生創作這些童話和故事創作時的手稿排版,綴字沒有“現代化”,為的是保存原樣。所以這個版本同時也是一個“學院派”的版本,可供安徒生研究者研究安徒生時參考。當然,這種文字學上的特點,在我的譯文中看不出來。
20世紀80年代我曾再度多次去哥本哈根,並多次訪問了那裡的丹麥皇家圖書館。在安徒生的一些手稿和信件中我發現了兩個小故事,迄今世界各國的“安徒生童話全集”都不曾收進去過。我現在把它們譯出來,加進這個新編的全集。因為它們過去沒有發表過,所以也就沒有發表年代。它們是:《窮女人和她的小金絲鳥》和《烏蘭紐斯》。
在每篇童話或故事後面,我寫了一點有關作品的寫作和出版的背景,以及我個人對有關作品的粗淺體會——說不上是解釋,只能說是“見仁見智”的理解。我引了有關作品的個別語句來作為我的“體會”的依據。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安徒生有關作品的特點及其創作意圖,同時也給兒童文學作家及兒童文學研究者提供一些參考。安徒生的童話雖然表面上是“為孩子們講的故事”,但實際上也都適合成年人和老年人閱讀。我的這些“體會”自然也可以為他們作參考。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是世界各國人民所熟知的童話作家。100多年來,從終年積雪的冰島到烈日炎炎的赤道,到處都流傳著他那美麗動人的童話。這些童話以各種民族的文字刊印發行,總冊數已經不可數計了。
童話,自人類在搖籃時候起就已經產生,通過奶奶、母親們的編織,在人類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他們精神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植根於人民中間,最初以口頭傳播的形式出現。在文字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的時候,一些有心的學者把散在民間的這類故事以民間文學的方式收集、加工成冊,使其成為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地生存下來。在這方面作出最大成績的人,恐怕首先得推法國的貝洛爾(1628—1703),接著便是德國的格林兄弟(1785—1863和1786—1859)。他們所收集的民間童話都成為世界名著。安徒生是繼他們之後的一位童話大師,但他又不同於他們。他不是童話的收集者,而是直接的創造者,因而更為重要。他開闢了世界兒童文學的新時代,使後來的兒童文學作家有廣泛的活動空間。現在,世界兒童文學在題材、創作方法和表現技巧等各個方面能夠如此豐富多彩,不能不說是始於安徒生在這方面的大膽創新。應該說,安徒生是現代兒童文學的奠基人。
安徒生把他用40年心血所精心編織的168篇童話故事,用一個丹麥字Eventyr加以概括。它的意義要比我們所理解的童話廣泛得多。它不僅包括“故事”,還涉及以“浪漫主義幻想”手法所寫的兒童“散文”、“散文詩”和以現實主義手法所寫的兒童“小說”。他寫的童話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甚至令人“著迷”。這是他的童話藝術的獨到之處。更為重要的是,他以童話反映了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及其社會生活,深厚地表達了平凡人的感情和意願。他滿腔熱情地歌頌人民的優良品質,同時又尖銳地揭露出社會中形形色色的醜惡,以此來襯托人民的心靈美,使讀者從感人的詩境和意境中發現真理,發現人類靈魂中最誠實、最美麗、最善良的東西,從而使人們的感情得到淨化與升華。從這一點上講,安徒生堪稱是一位偉大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但安徒生不只是一個童話作家。他是從寫成年人的文學作品開始的:他寫過詩、小說、劇本和遊記,其中也有不少的名篇。不過他對丹麥文學——從而也對世界文學貢獻最大的卻是童話。他這方面的作品,對世界兒童文學創作的發展所起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安徒生的童話創作,自1835年起到他逝世前兩年的1873年止,其間很少中斷過,發表了168篇作品,在世界的童話作家中,很少有人像他為小朋友們寫過這樣多的東西。他的童話作品受到了國內外廣大讀者的喜愛,這種成功主要是因為他的作品表現出一種民主主義精神和人道主義精神,這在當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因為它的對立面是封建主義的殘暴和新興資產階級的無情剝削,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表達出人民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安徒生在語言風格上具有高度的創造性,在作品的內容上又是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者。這兩種結合使他的作品在兒童文學中放出異彩,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
安徒生的童話創作大致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1835—1845)——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從1835到1845的10年間,他所寫的童話是專門給孩子們看的,所以他把這一時期的作品叫做“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
就在安徒生開始從事童話創作的第一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童話集。這是一本僅有61頁的小冊子,收入了《打火匣》 《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達的花兒》四篇童話。這部代表他早期作品的集子充滿了美麗的想像,其中不時洋溢著濃厚的詩情。因為它們是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所以內容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這之中,我們還可以明顯地看出他早年所聽到的關於《一千零一夜》中某些故事的痕跡。如《打火匣》與《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丁的神燈》的情節就有類似的地方。《打火匣》充滿了奇妙的幻想,通過一個普通士兵當上國王的故事,否定了君權神授的神話,宣傳了人人平等的民主主義思想。當時,丹麥是個半封建國家,故事中關於刑場造反的生動描寫,正反映了廣大人民對暴君的不滿。《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是一篇富於幻想的童話,但它卻反映了現實生活。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為了錢,為了財產,不惜互相暗害,甚至對老祖母也不留情。從曲折生動的故事中,讀者所領悟到的是社會中存在的人間的殘忍,反映了資本主義興起時期資產階級不擇手段追求金錢的特點。在這個小冊子的後面兩篇童話中,安徒生擺脫了民間故事的影子,推陳出新,創作了《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達的花兒》兩篇具有個人特色的童話,表達了他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與想像。這為他後來的童話創作開闢了一條新路。
《豌豆上的公主》是一篇具有諷刺意味的童話。難道“公主”的皮膚真的是那么嫩,連20床墊被下的一粒豌豆她都能感覺得出來?這裡面有虛偽和詐欺。僅憑這一粒豌豆的測驗,她居然就被證明是一位“真正的公主”,和王子結了婚,那顆豌豆還被放在博物館裡作為文物。某些統治者就是這等荒唐!但《小意達的花兒》卻是一篇詩意濃郁、富於幻想的童話。它細膩地描寫了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的豐富想像和美好意境。單這兩篇童話就已經展示出安徒生的才華,但卻遭到了當時一些文人的攻擊和譴責。連安徒生的幾位朋友也說他沒有寫童話的天才,要他以後放棄這方面的創作。有人甚至還攻擊這個集子:“不僅沒有趣味,還會產生不良影響……”而奉勸安徒生“切莫白白浪費時間”。安徒生說:“經這樣一說,我倒更要寫了。”安徒生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說:“我現在要開始寫給孩子們看的童話。你要知道,我要爭取下一代!”不久,他在另一封信中談到他堅持要為兒童創作的時候說:“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從這時起,他把全部精力和生命都貢獻給了這“未來的一代”。他對這“不朽的工作”非常勤奮,每年聖誕節他都要獻給小讀者一本童話集,作為禮物。聖誕節在歐洲是孩子們的節日,他選擇了這個節日出版他的童話,這不僅說明他對孩子們的感情,也表示出他認為童話創作是他畢生的嚴肅事業。
……
安徒生的視野是開闊的,憧憬是宏偉而遠大的。他個人一生所走過的道路是崎嶇不平的,充滿了“荊棘”,這影響到了他的作品——特別是他中年以後的作品,使它們染上了一種感傷的色彩。但從人類的巨觀上看他是高度樂觀的,充滿樂觀的、豪邁的——有時也夾雜一點悲壯的情緒。他那詩一般的作品如《光榮的荊棘路》、《沒有畫的畫冊》、《新世紀的女神》和《海蟒》等,都在這方面作了充分的說明。“歐洲的火車不久就要伸到亞洲閉關自守的文化中去——這兩種文化將要匯合起來!”這是安徒生在1861年發表的《新世紀的女神》中說的話,也就是距今近一個多世紀以前說的話。這話現在正在逐漸變為現實:安徒生甚至在那時就已經預見到我們當前的開放政策!
但我們的開放政策也是走過了一段相當漫長的“荊棘路”的。這條路也是光榮的,我們走在這條路上應該感到幸福。現在不妨從《光榮的荊棘路》中再引下一段,以說明安徒生的話對我們現在的中國人還是那么親切和接近:“人類啊,當靈魂懂得了它的使命以後,你能體會到在這清醒的片刻中所感到的幸福嗎?在這片刻中,你在光榮的荊棘路上所得到的一切創傷——即使是你自己所造成的——也會痊癒,恢復健康、力量和愉快……歷史拍著它強大的翅膀,飛過許多世界,同時在光榮的荊棘路的這個黑暗背景上,映出許多明朗的圖畫,來鼓起我們的勇氣,給予我們安慰,促進我們內心的平安。這條光榮的荊棘路,跟童話不同,並不在這個人世間走到一個輝煌和快樂的終點,但是它卻超越時代,走向永恆。”
這事實上是一首詩,一首激勵我們向上、向創造、向人類最高的境界前進的詩。安徒生自己知道他那么熱情為人類“未來的一代”寫童話的使命是什麼,他也知道正如他27歲時寫給他故鄉奧登塞鎮上的一位女友的信中所說的那樣,“在奧登塞這個名字下,將會出現這樣一行字:一個瘦高的丹麥詩人安徒生在這裡出生!”他將要成為一個詩人——一個寫童話的詩人。安徒生是一個一貫極為謙虛樸素的人。這句話絕不是表示他的狂妄自大,而是表示他已經從心底深處體驗到了他即將要開始寫童話的使命感——而這話也正是他在考慮寫童話的頭三年講的。這裡我想也附帶作一個自我表白:我最初被安徒生所吸引,也是因為我感覺到他的童話是詩,而我也是把它們當作詩來翻譯成中文的。
這個全集是根據安徒生的出生城市奧登塞的佛倫斯德特出版社與安徒生博物館合作出版的《安徒生童話和故事全集》(Eventyr og Historier)翻譯的。全集的主編是安徒生博物館的原館長斯汶·拉爾生(Svend Laesen)——現已退休。這個版本共有16冊,是迄今一個最權威的丹麥文版本。丹麥文字的拼法和寫法在本世紀進行了一些“現代化”的改革,但這個全集仍按照安徒生創作這些童話和故事創作時的手稿排版,綴字沒有“現代化”,為的是保存原樣。所以這個版本同時也是一個“學院派”的版本,可供安徒生研究者研究安徒生時參考。當然,這種文字學上的特點,在我的譯文中看不出來。
20世紀80年代我曾再度多次去哥本哈根,並多次訪問了那裡的丹麥皇家圖書館。在安徒生的一些手稿和信件中我發現了兩個小故事,迄今世界各國的“安徒生童話全集”都不曾收進去過。我現在把它們譯出來,加進這個新編的全集。因為它們過去沒有發表過,所以也就沒有發表年代。它們是:《窮女人和她的小金絲鳥》和《烏蘭紐斯》。
在每篇童話或故事後面,我寫了一點有關作品的寫作和出版的背景,以及我個人對有關作品的粗淺體會——說不上是解釋,只能說是“見仁見智”的理解。我引了有關作品的個別語句來作為我的“體會”的依據。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安徒生有關作品的特點及其創作意圖,同時也給兒童文學作家及兒童文學研究者提供一些參考。安徒生的童話雖然表面上是“為孩子們講的故事”,但實際上也都適合成年人和老年人閱讀。我的這些“體會”自然也可以為他們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