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上海市吳淞中學是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
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學校延續了1906年創建的
中國公學附設吳淞中學的辦學文脈,由著名教育家
袁希濤先生創建於1924年。學校辦學初衷:“與列強共競生存,以謀造救時之才”。以
舒新城先生為代表的學校教師在中國公學附設吳淞中學率先開展了“
道爾頓制”實驗。“道爾頓制”與傳統教育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廢除了年級制和由教師系統講授的
班級授課制,代之以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學。1928年,學校掛名“上海
市立吳淞中學”,1935年取得全市統考第一名,並一直保持滬上名校的業績。2007年7月,被批准為“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建國後,著名革命教育家
王一知同志、著名數學家
朱鳳豪先生曾任學校校長。吳淞中學校友中有很多優秀人才,如中國工程院
楊裕生院士,
王思敬院士,
王威琪院士等,以及其他在各行各業做出貢獻的傑出人士。
學校地處國門要塞長江
吳淞口,曾經兩遭淞滬抗戰,軍民頑強抗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素材。祖國情感融入師生血液之中,師生肩負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這是吳淞學子篤志好學、修身立業的持久
內驅力。
2015年,學校著手制定新一輪的五年發展規劃(2015-2020),提出了把吳淞中學建設成為“歷史底蘊深厚、
時代特徵鮮明、
辦學特色顯著”精品學校的辦學目標。學校不斷發展超越,形成了
“盡吾身之責,為民族之光”的辦學理念。學校秉承道爾頓制“自由·合作·計畫”的教育改革精神,構建了“新道爾頓
課程體系”、探索課程運作與
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建立了“道爾頓工坊”“觀瀾書院”等人文、科技類創新實驗室群,讓學生享受全面而個性發展的教育。
作為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國家級“
綠色學校”、中國可持續
發展教育(ESD)項目首批示範學校吳淞中學在
生態型基礎課程、拓展課程與研究課程,
必修課與
選修課,主題活動與社團活動,社會實踐與校園文化等方面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這些生態型課程形成了
學校特色,和諧地作用於學生的成長。學校
課程建設促進了學校管理的改革,促進教師了專業化發展,也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學校在實踐中打造優質
教育資源,創造能適應學生主動發展的精細化
教育模式,在同類學校中起到
示範效應。
吳淞中學開設了在上海市內有較大影響的研究型學習課程,在跨學科教學方面也做了探索。學校每年舉辦校
體育節、科技藝術文化節,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搭建舞台。吳淞中學高考質量始終穩定於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前列;被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錄取的學生年度占比在區內名列前茅。王詩濤、龐博等多名同學榮獲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和上海市“科技希望之星”的榮譽稱號。
所獲榮譽
學校師資
吳淞中學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光榮歷史的滬上名校。學校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建設起一支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隊伍。
全校一共125名在職教師。其中現任區級以上骨幹教師32人。
正高級教師1人,特級教師、
特級校長3人,高級教師47人,占36%;一級教師62人,占47%;二級教師10人,占7.58%。
“
十三五”期間,學校有12名教師被確定為
上海市名師基地後備人選,4名教師被區委、區政府授予“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或“區青年尖子”稱號,2名教師被授予“特級教師”稱號,7名教師獲得“區
首席教師”稱號,24名教師被授予“區學科帶頭人”稱號,25名教師被授予“區
教學能手”稱號。學校教師隊伍呈現出教學
業務素質過硬、專業發展意識強烈、
年齡結構趨於合理的特徵。
為應對教育綜合改革和特色發展,學校掀起了爭當“能同時承擔基礎型、拓展型、研究型課程的,並有著跨學科聯合教育、
三類課程融合教學等思想與實施行為的2.5教師”轉型風暴。讓教師們從“
國家課程的執行者”轉型為“
學校課程的建設者”、從“學科知識的傳授者”轉型為“素養提升的同行者”、從“學生學習的指揮者”轉型為“學生髮展的支持者”的轉型發展中成長自已,造福學生。
吳淞中學教師隊伍的
理論素養和
實踐智慧有了
整體性提升,教師出現了集群式發展。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上海市校長暑期大培訓,吳淞中學提供了典型案例並大會交流。道爾頓工坊團隊榮獲了2016年“上海市
工人先鋒號”的光榮稱號。一大批青年教師成長為學校,乃至市、區級骨幹,他們突破了自己的學科局限,以
跨界思維反哺本學科教學,成就了專業發展。《
中國教育報》2018年以《上海市吳淞中學以課程為中心促進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成為專家和吸引學生的“磁石”》、《上海吳淞中學:助中年教師突破發展瓶頸》多次作了
專題報導,報導了吳淞中學“2.5”教師的轉型發展,引起很大反響。
課程特色
吳淞中學秉持學生終身發展為本的理念,嚴格按照《上海市普通中國小課程方案》開齊、開足課程,校本化實施“基礎型課程”、“
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形成了與辦學理念相匹配的
“吳淞中學新道爾頓特色課程體系”和
“普修”“精修”“專修”的
課程實施模式,深入推進
“體育專項化·科技藝術個性化”特色課程建設,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經過近4年的實踐與探索,吳淞中學學校課程基本具備了完整性、豐富性和可選擇性等特徵,初步建立了基於實證的完善學校課程
計畫機制,能滿足全體學生6選3的選擇需求,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學校提出“讓每一位學生都要有一次科學研究的經歷”,“讓每一位學生都要掌握一項終身受益的
運動技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要能深入領略一門高雅藝術”的
校本課程建設目標,實踐、體驗類課程在校本課程中的比例占83%。
“七大”課程模組聚力核心素養
設定了語言與人文、數學與邏輯、科學與技術、藝術與創意、體育與健康、社會與文化、實踐與服務七個課程模組。
“三修”課程體系聚焦個性發展
以“基礎型”“拓展型”“研究型”三類功能性課程為
基本結構,按照要求和結合學校實際將七個課程模組的內容以“普修”“精修”“專修”三種實施方式加以落實,形成吳淞中學課程體系架構。
聚焦“提高高考科目的效益和
有效性”與“提高非高考科目的育人價值”兩個重要方面,提出了“語文、數學、英語學科要研究著學”、“等級考學科要帶著興趣學”、“合格考學科要基於標準學”和“非高考學科要為
未來學”的“四學”策略,指導課程實施,編制課程計畫。
以“基於實證”的完善課程建設
2016年9月開始,學校對高一全體學生進行了“專業潛質評估”,邁出了“基於實證”完善學校課程建設機制的第一步。通過科學的
測試指標,我們發現,吳淞中學2019屆學生同全市學生相比,比較內向,偏感知。我們認為,對學生的個性培養中,“揚特長”固然重要,“補空白”也
不容忽視。基於此,我們開展了基於三類課程三個系列的課程群建設,強調校本課程建設在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動手實踐能力、口頭表達水平、哲學思辨意識、
文化修養底蘊方面的作用。
2017年9 起,學校對“專業潛質評估”的數據指標做了進一步研究改進,還開發了吳淞中學“五維測試量表”。2018年9月,學校在新高一(2021屆),做了全樣本的指標評估測試,正依據數據
分析結果對學校的校本課程群建設作第三次修訂,調整課程群課目,最佳化已有課程,調整選課設定,並於2019年2月,推出了第三版的《吳淞中學課程群列表》,供學生
自主選擇。
明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要有一次科學研究的經歷”,“讓每一位學生都要掌握一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要能深入領略一門高雅藝術”的
課程目標,積累了“按需定製”課程典型案例。
①“體育專項化·科技藝術個性化”課程群建設
開設了科技類4個模組32門課程、藝術類4個模組20門課程,以及體育類8個課程供學生充分選擇。
②“體育專項化·科技藝術個性化”課程運作變革
實施了25人左右的跨班級或跨年級“體育專項化·科技藝術個性化”小班化走班制
教學組織形式。
④ “體育專項化·科技藝術個性化”課程師資開掘
課程開發與實施的主體是學校自己的教師,40多名教師直接參與。
學校建成了22間個性化實驗室群“道爾頓工坊”,26間人文類研究型課程基地“觀瀾書院”,寬正體育館11個活動場館。
研究性學習助推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依據“讓每一個學生都要有一次科學研究的經歷”的
研究性學習目標,做到研究性學習的“六有”保障,即“有目標、有課程、有師資、有課時、有資源、有分享”。
平台建設提升課程管理
開發了吳淞中學校本課程選課平台。
②“成長e站”助力課程管理
成長e站·雲鏡亭為學生
綜合素質評價、個人成長檔案記錄和自我心理激勵提供了有個性、有親和力的網際網路環境。在第三屆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展上受到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的肯定。
③“網上書院”助力課程學習
設計與構架了集
學習資源、課程學習、數據採集、評價分析、研討交流、
個別輔導、成果展示等於一體的“網上觀瀾書院”平台,助力課程學習與管理。
學校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同步配套了一系列規範課程建設與實施,激發教師投身
課程變革的制度,通過制度建設和激勵,逐步形成良好機制。有關課程建設與管理的制度有:《吳淞中學選課指南》、《吳淞中學拓展型研究型課程實施方案》、《吳淞中學校本課程申報與實施、管理方案》等。
合作發展
中法合作,教育革新
吳淞中學在教育模式上與時俱進,
合作創新。2015年,吳淞中學與
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簽訂ADIUT項目合作協定。根據學生高中階段學習成績與在校表現,經由校長舉薦,每年向法方院校推選多名優秀高三學生,考試通過者將有資格進入法國大學科技院校學習。ADIUT項目成立於2009年,由法國教育部長引入中國,是
法國政府大力支持的中法
教育合作項目,集合了法國40餘所大學科技學院,其中包括享譽世界的
斯特拉斯堡大學、
里爾大學、
格勒諾布爾大學、巴黎大學等。學生完成學業後取得的學士、碩士直至博士文憑均是法國教育部頒發的國家文憑。
互訪學習,開拓視野
為進一步擴大高中學生國際交流的規模和渠道,拓展高中學生的
國際視野。近年來,吳淞中學先後與
加拿大、德國、
荷蘭等國家中學建立了姐妹友好學校。在互訪學習的過程中,共同就
教學管理、學生個性發展、
文化傳遞、
教育信息化、語言學習、
體育活動、科技製作等方面進行探討。開拓了師生的國際視野、豐富了學生的人生閱歷、激發了學生的
學習興趣,增進了學校師生的相互了解,受到了當地政府的好評和學生、家長的認可。
學校先後接待了英國、
加拿大、
澳大利亞、
美國、
日本、韓國等國家和
澳門等地區的教育考察團來校考察,並與澳大利亞
棕櫚樹海濱區、可倫賓區中學和英國喬治·華盛中學、韓國
高陽中學、加拿大維多利亞高中建成了友好姐妹學校。吳淞中學每年引進外教,並組織學生去
歐美已開發國家學習,派遣骨幹教師赴國外友好姐妹學校進行
學術交流。學校還曾成功承辦“上海地區青少年英才中心
夏令營”暨“國際文化夏令營”、國際
橋聯主席達米亞尼和十多位國際一流橋牌大師參加的“世界橋牌大師走進校園”、美國加州中學生
合唱團與中國學生聯誼、寶山國際民間藝術節外國藝術家進校園等大型國際交流活動。
辦學思想
辦學理念
發掘學校深厚的
文化底蘊,結合學校的辦學使命和追求,把吳淞中學新時期的核心辦學理念概括為:
盡吾身之責,為民族之光。
“盡吾身之責”: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要秉承吳淞中學的堅苦卓絕的校訓教育,發揚吳淞中學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的辦學風格,以學校發展為己任,攻堅克難,不懼艱辛,形成一種“勇於擔當、敢於盡責”的教育氛圍,繼續深入推進教育改革,創新
教育方法,開展
教育實驗,探索
教育規律,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全面
協調發展。
“為民族之光”:繼承吳淞中學愛國教育的優良傳統,加強道德教育,以優秀校友“今日校園學子,明日國家棟樑”的求學精神為榜樣,志存高遠,刻苦學習,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為民族發展和祖國繁榮昌盛奉獻自己的力量。
發展定位
深入挖掘悠久的辦學傳統和歷任校長的辦學思想,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將學校打造成一所“歷史底蘊深厚、時代特徵鮮明、辦學特色顯著”的精品高中。
精品高中的內在要求:
一流的校園環境、先進的
管理文化。形成具有現代學校
管理制度特色的主動發展的
辦學模式,營造“堅苦卓絕、與時俱進、敢為人先、主動發展”的
學校文化,形成“讓優秀更優勢”的教職工
激勵機制和“綠色、環保、舒適、精緻”的校園環境,成為區域範圍內
學習型組織和文明單位的典範。
鮮明的教育特色。加強課程領導,突出科技和藝術教育特色,努力在科技教育的2-3個項目上達到國內知名,國際有一定影響;在橋牌、戲劇、動漫創作、民族
文化教育和合唱藝術教育領域達到上海市一流水平,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和
民族精神的可持續發展的探索者。
高質量的教師隊伍。通過靈活多樣的
校本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更新,以教師發展帶動學生的發展,學校成為
教師專業發展的基地。
培養目標
發揚“堅苦卓絕”校訓精神,以“盡吾身之責,為民族之光”為核心辦學理念,圍繞“更有德性,更加健康,更具智慧”的學生培養目標,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
科學素養、
人文精神和國際視野的現代社會公民。
更有德性——以
“讓每一位學生都要能深入領略一門高雅藝術”為目標進行藝術人文課程改革,以年度主題開展德育課程化探索,讓學生在人文涵養與社會實踐中增強
文化自信和責任
使命感,養成服務他人的意識與習慣,在德性修煉中立志報效國家,實現
人生價值。
更加健康——以
“讓每一個學生都要掌握一項終生受用的運動技能”為目標進行體育專項化課程改革。發揮寬正體育館、醫學電子創新實驗室、
心理健康實驗室的育人功能,讓學生了解自己,學習人體生理知識,會科學使用大腦,具有必要的
身體運動技能和強健的
身體素質,養成樂觀自信、善解人意、
情緒穩定、
耐挫力強的心理品質。
更具智慧——以
“讓每一位學生都要有一次科學研究的經歷”為目標進行科學探究課程改革,樹立敢於質疑、追求真理、積極進取、務實創新的
科學態度和實踐精神;拓寬視野,學會用國際化的眼光和胸
懷來觀察、分析問題,有成為
國際化人才的意識和追求。
示範輻射
近年來,學校發展贏得了顯著的社會聲譽,《
中國教育報》、《
上海教育》、“第一教育”等全國有影響力的教育界
主流媒體多次對吳淞中學推進課程改革進行專題報導。部分成果由《
教育史研究》、《中國教育報》、《
上海教育科研》《上海教育》、《
現代教學》等刊物發表。作為學校代表,學校多次在上海市教委
研究性學習新聞發布會、創新實驗室推進大會、國家教育部主辦的
教育裝備年會等重要會議上作主題發言。吳淞中學道爾頓工坊與觀瀾書院等特色創建聲名遠揚,近3年來,接待20多個省市3000多人參觀學習。2017年,學校被授予“中國教科院全國骨幹校長骨幹教師掛職研修基地校”,學校的實驗成果能夠在更廣的範圍內充分發揮示範、引領和輻射功能。
學校都單獨參加
上海教育博覽會。學校每年都舉行面向全市或全國的展示活動,如2015年全國問題化學習研討會,2016年全市道爾頓工坊展示會,2017年全國
網際網路大會,2018年,吳淞中學的改革成果被列為“改革開放40年·上海
課改30年典型案例”,召開了全市專場展示會。2018年9月1日,市教委主任
陸靖教授來校給學生上“開學第一課”,都產生了很強的示範效應。
2016年,學校與
市西中學,聯合上海電教館、上海交大等單位,發起舉行了“上海市首屆中學生創客體驗夏令營”,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有了良好開端,2017年、2018年又連續舉行了兩屆,並已擴展到市內十所著名高中。
2015年,學校成為區
航模聯合體主席單位,實施了國小到高中的航模選手培養。培養一名世界冠軍、一名世界亞軍,十多名國家
一級運動員,成為繼橋牌運動後又一項全國具有“霸主”地位的
體育項目。
2017年,吳淞中學組建了“吳淞中學教育集團”。“吳淞中學教育集團”涵蓋了區內從幼稚園到高中的16所學校,共1200餘名教師16000多學生。一年多來,學校充分利用吳淞中學特色課程優勢,致力於集團內學校之間骨幹教師柔性流動、特色教師聯合培養、特長學生貫通培育、
課程資源共創共享、
綜合評價過程監測等方面的合作,為區域
教育均衡發展和特色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以上這些,都體現了吳淞中學作為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的示範、引領、輻射和帶動作用。
學生髮展
學校緊緊圍繞“讓每一位學生都要有一次科學研究的經歷”,“讓每一位學生都要掌握一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要能深入領略一門高雅藝術”的目標,開展綜合素養培育。
第一,聚焦課程的多元化,注重學生的體驗性與動手實踐。以2020屆學生為例,年級共363名學生,100%參加學校開設的
拓展型課程,320名(占比88%)的學生參加學校開設的研究型課程,學生依據自我興趣填報課程,體驗體育、藝術、科學研究等多方面的帶來的學習樂趣,經歷經驗的積累助力學生的
全面發展。第二,引導學生融入社會,加強學生的適應性與
服務意識。第三,關注成果導向,以提升學生的
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吳淞中學2018屆高三學生總計上傳研究型
專題報告359人,上傳比例為100%。其中143名同學的研究型專題報告順利通過騎月網第三方專家認證,占總體報名參加認證人數的98%。第四,以
評價體系推動
學校管理和教師觀念轉型發展,學校、教師、學生形成一個三維立體的共同學習體。
作為學校課程改革及運作最佳化的直接受益者,學生們充分享受到了
學校順應教育改革,促進學生全面而有
個性發展的紅利。如上海市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學校從第30屆獲獎人數8個實現了到第33屆獲獎人數118個的大飛躍。近3年來,共有500多人次學生在上海市創新大賽、青少年發明比賽、市勞技比賽等各種比賽中獲獎。在高考評價改革也中體現出了較強的競爭力。吳淞中學2018屆學生通過全國名牌高校
自主招生初審的總人數為82人,居上海市排名第2。
學校校歌
江海之旁,城鎮之鄉, 黌宇峨峨,多士蹌蹌; 幾經變亂,終焉允臧, 永矢勿懈,為吾校之光!
江海之旁,城鎮之鄉, 東西文化,往來相將; 精勤敦篤,捨短取長, 鎔冶一爐,為學術之光!
江海之旁,城鎮之鄉, 報國男兒,千古流芳; 碧血猶存,仇恥敢忘? 努力奮鬥,為民族之光!
交通食宿
吳淞中學周邊交通十分便利,捷運3號線(
淞濱路站)和公交90、116、508、719、728、
寶山5路、寶山21路、
寶山25路等均可到達,並和
吳淞客運碼頭毗鄰。學校可提供部分學生寄宿。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