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信息
吉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印發《吉林省護理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吉衛醫發〔2023〕1號
各市(州)衛生健康委,梅河口市衛生健康局,長白山管委會衛生健康局:
為進一步加快我省護理事業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根據《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國衛醫發〔2022〕15號)、《吉林省衛生健康“十四五”規劃》(吉政辦發〔2022〕23號)等目標要求,我委制定了《吉林省護理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現印發給你們,請各地認真貫徹執行。
吉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3年1月11日
內容全文
吉林省護理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
一、護理事業發展規劃背景
(一)“十三五”期間護理事業發展情況
“十三五”期間,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決策部署,推進吉林省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增加護理服務供給,以提升護理質量、增強民眾獲得感為重點,完善護理管理機制,深化優質護理服務,拓展護理服務領域,全省護理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1.護理隊伍建設不斷強化。截至2020年底,全省註冊護士數由2015年的6.07萬人增加到9.53萬人,增長57%;每千人口註冊護士數從2.21提高到3.96,執業(助理)醫師與註冊護士比由1∶0.90增至1∶1.12,醫護比倒置問題得到扭轉。全省基層醫療機構註冊護士數2.17萬人,比2015年增長74.7%,全省護士隊伍學歷構成進一步最佳化,大專以上學歷護士占比從56.4%提升至69.9%,其中大學專科占比為44.6%,大學本科占比為24.9%,碩士及以上占比為0.4%。
2.護理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省二級及以上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覆蓋率為100%,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逐年提升,平均在98%以上。全省9個市(州)、梅河口市、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均成立市級護理質量控制中心,建立了16家縣級護理質量控制中心,逐步建成了省、市(州)、縣(市、區)三級護理質量控制網路,實現了護理質量規範化、同質化的目標。
3.科學護理管理成效顯著。“十三五”以來,我省的護士離職率不到1%。各級醫療機構建立了責權統一、精簡高效的護理管理架構,全省30%的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配置了護理院長或院長助理。各級醫療機構積極開展護士分層級管理,完善與護理服務的數量、質量、技術難度、患者滿意度相掛鈎的績效考核制度,使護士的收入分配、職稱晉升、獎勵評優等更加注重臨床護理實踐,護理管理者的工作積極性和管理素質得到了很大提升。
4.護理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展。“十三五”期間,護理服務領域向疾病預防、老年照護、協助康復、安寧療護等方向拓展。護理服務延伸到家庭和社區,初步形成專科護理為主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互補的護理服務新模式。積極助推醫養結合發展,加強全省老年護理隊伍建設,實施以老年綜合評估為核心的多學科整合管理模式,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專業、適宜、便捷的康養護理服務。
5.專科護理水平持續提高。“十三五”期間,我省共建立省級專科護士培訓基地8個,共開展15個專業的專科護士培訓,共培訓(省級)專科護士3028名。制定了《吉林省護理專科護士培訓基地評審標準》《吉林省專科護士規範化培訓教材》等指南性檔案,完善了專科護理工作制度和技術規範。
(二)“十四五”時期護理事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為指引,按照“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市場運作、行業管理”的原則,堅持信息化、智慧型化的迅速發展與健康服務的深度融合,創新護理服務模式,大力推進老年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滿足失能、失智老人護理服務需求,緩解老齡化社會的照護壓力。增加護理服務供給,促進優勢護理資源下沉,在強化基層服務基礎上,更好地滿足民眾健康需求。為最佳化護理服務流程、提升護理服務效率、改善護理服務體驗、實現科學護理管理創造有利條件。
二、“十四五”時期護理事業發展指導思想、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滿足民眾需求為根本目標,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持續加強護理隊伍建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不斷豐富護理服務內涵,穩步提升護理管理水平,不斷拓展護理服務領域,大力發展護理健康產業,促進護理工作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進一步推動全省護理事業向更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1.生命至上,服務大局。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護理工作服務於人民健康,把滿足人民民眾多樣化護理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逐步建立覆蓋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連續型護理服務體系。
2.提升能力,提高質量。把提高護理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作為核心任務,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有利於加強護士隊伍建設、提高護理服務資源配置效率的管理體制機制,推進護理服務模式創新,實現護理服務高質量發展。
3.補齊短板,增加供給。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加快補齊護理領域短板弱項,著力解決護理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增加兒科、老年、康復、社區、居家護理服務供給,進一步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提高護理服務的可及性。
4.深化改革,創新發展。順應護理事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聚焦人民民眾護理領域新期待,把握護理工作規律,創新護理服務模式,著力推動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加大護理領域改革創新力度,破除制約護理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持續增強護理髮展的動力。
三、主要發展目標
堅持以改善護理服務、豐富服務內涵、創新服務模式為導向,以推進醫療機構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服務模式、推進老年、慢性病、安寧療護的護理服務為抓手,不斷提升護理服務能力和專業水平,推動護理學科高質量發展。
到2025年,全省護理事業發展達到以下目標:
——護士隊伍的數量、素質、能力能夠滿足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和人民民眾健康需求。護理人力資源結構得到最佳化,培養一批臨床急需的護理專業型人才,院前救治及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顯著提升,護士執業環境得到有效改善,護理隊伍持續向好發展。
——優質護理服務進一步向縱深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延伸至基層醫療機構,責任制整體護理服務模式全面推行,護理專業內涵更加豐富,優質資源不斷擴容,促進區域均衡發展。
——護理管理科學化水平明顯提升。護士執業管理制度和醫院護理崗位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實施分層級管理,對護士人力配置、績效考核、崗位培訓和執業規則等進行科學管理,護士積極性得到進一步調動。加強護理信息化建設,通過大數據採集,逐步實現護理資源共享、服務領域拓展,提高護理服務效率和質量的同時減輕護士工作負荷,實現信息資源互聯互通。
——老年護理服務體系逐步健全。老年護理服務隊伍和機構建設大力加強,老年護理服務能力顯著提升,老年護理服務行為更加規範。社區和居家護理服務不斷發展,進一步促進醫養結合、安寧療護以及護理服務業發展,不斷滿足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
“十四五”護理事業發展主要指標(略)
四、重點任務
(一)完善護理服務體系,推動護理高質量發展
1.最佳化護理資源布局。結合疾病譜特點及醫療護理服務需求,健全覆蓋急性期診療、慢性期康復、穩定期照護、終末期關懷的護理服務體系。醫療機構結合功能定位按需分類提供專業、規範的護理服務。切實發揮大型醫院優質護理資源的引領帶動作用,依託當地綜合實力強、護理學科水平高的三級醫院,通過組建城市醫聯體、縣域醫共體、專科聯盟等形式,健全完善不同醫療機構之間定位明確、分工協作的護理服務體系。不同醫療機構結合功能定位按需分類提供專業、規範的護理服務。三級醫院主要提供疑難、急危重症患者護理,加強護理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二級醫院主要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護理;護理院、護理中心、康復醫療中心、安寧療護中心、基層醫療機構等主要提供老年護理、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等服務。鼓勵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為護理院、護理中心等,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的護理院(站)、護理中心、安寧療護中心等。
2.加強護理學科建設。以滿足臨床護理需求為導向,加強護理學科建設,以學科建設帶動護理人才培養和護理服務能力提升。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逐步建立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和繼續教育相互銜接的護理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高護理人才培養質量。結合民眾護理需求和護理學科發展,有針對性地開展老年、兒科、傳染病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訓。加強護理專業人文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強化臨床實踐教學環節,注重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護理實踐能力培養。加強師資隊伍和臨床實踐教學基地能力建設。進一步推進護理臨床教學與科研創新融合,提升護理人員科研思維與能力,推動創新科研成果向臨床轉化套用。著力構建基於循證基礎和臨床需求的護理規範和技術標準體系,形成護、教、研、管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學科整體發展態勢。
3.創新護理服務模式。結合分級診療要求和民眾實際需求,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創新發展多元化的護理服務,拓展護理服務外延。擴大“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覆蓋面,支持醫療機構藉助網際網路等多種手段深化專科服務、延續護理等,將機構內護理服務延伸至社區和居家,精準對接民眾護理服務需求,尤其是為出院患者、生命終末期患者或行動不便、高齡體弱、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便捷、專業的醫療護理服務。
4.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對照醫院高質量發展要求,持續擴大優質護理服務覆蓋面。繼續全面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服務模式和護士崗位管理模式,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理念,豐富護理專業內涵,護士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為民眾提供病情觀察、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康復促進、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心理護理、出院指導等一體化服務,體現護理人文關懷,增強民眾就醫獲得感。
(二)加強護士隊伍建設,提升護士整體素質
1.擴大護士隊伍數量。進一步擴大護士隊伍總量,到2025年,全省註冊護士總數不低於11萬,每千人口註冊護士數不低於4.20。根據深化醫改和我省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整體需求,採取有效措施增加護士隊伍數量,特別是從事老年護理、兒科護理、中醫護理、社區護理、傳染病護理(公共衛生)、安寧療護工作和基層醫療機構的護士數量。醫療機構根據功能定位、服務半徑、床位規模、臨床工作量等增加一線護士數量,科學合理配置護士人力,滿足臨床護理服務需求。
2.最佳化護理人力資源配置。醫療機構科學、精細調研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現狀,依據護理風險、工作量、技術難度等因素,建立臨床科室分類分級評估體系。結合不同科室分類分級情況,最佳化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在保障醫療護理質量、保證醫療安全的同時達到成本效益、工作效率平衡。
3.加強護士培養培訓。完善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的護士培訓制度。加強臨床護士“三基三嚴”培訓,不斷完善、更新授課內容,最佳化師資力量,堅持立足崗位、分層分類施策,切實提升護士基礎護理和責任制整體護理服務能力。加強新入職護士培訓,到2025年底,所有醫療機構新入職護士按國家有關要求比例參加新入職規範化培訓。結合民眾護理需求和護理學科發展,增加多學科、交叉學科的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老年、兒科、重症監護、傳染病、康復、急診急救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訓。探索護理管理人員培訓模式,創新護理管理思路和方法。依託省、市護理質量控制中心舉辦護士長、護理部主任階梯式培訓,啟動護理質量管理人員質量控制與改進專項培訓,以點帶面,促進全省護理管理能力提升。科學合理安排護士培訓,減少重複性、負擔性安排,緩解護士工學矛盾。
4.發展護理輔助人員隊伍。加強醫療護理員培訓和管理,探索建立護理員管理制度,增加護理服務業人力資源供給,落實醫療機構護理員培訓大綱。開展師資技能提升培訓,鼓勵醫療機構、院校、行業組織開展醫療護理員師資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提高教學水平,加快培養一體化教師隊伍,合理統籌醫療機構、院校、行業學會和職業培訓機構培訓資源,對師資和護理輔助人員分層次開展系統培訓,採取線上線下融合聯動,理論實踐相輔相成的培訓方式。重點支持和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脫貧等重點就業群體參加培訓,滿足市場需求。規範護理員服務行為,提高相關人員從業能力。
專欄1 護士服務能力培訓行動
公共衛生專業護士培訓。各地結合實際,加強對公共衛生專業護士的崗位培訓,為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或公共衛生應急回響做好準備,有針對性地開展崗位培訓,提升護理理念和管理辦法,加強護理在公共衛生應急處置方面的能力。
老年護理專業護士培訓。按照《老年護理專業護士培訓大綱(試行)》,加強對醫療機構特別是二級醫院、護理院(站)、護理中心以及基層醫療機構中正在或準備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護士開展培訓。到2025年,轄區內老年護理專業護士參加培訓比例不低於90%。其他緊缺護理專業護士培訓。各地結合實際,重點對兒科護理、重症監護、傳染病護理、康復護理、急診急救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開展崗位培訓,提升護理專科技術水平。預計到2025年,上述專業護士參加培訓比例均不低於90%。
新入職護士培訓。參照《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加強對醫療機構新進入護理崗位工作的護士開展培訓,提升獨立、規範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的能力。到2025年,所有三級綜合醫院健全新入職護士培訓機制,參加培訓人員比例不低於95%。二級及以上醫院結合實際開展新入職護士培訓,參加培訓人員比例不低於90%。
護理管理人員培訓。加強從事護理管理工作的人員崗位培訓,有針對性地分別對醫療機構護理管理人員、病區的護理管理人員開展崗位培訓,提升護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適應現代醫院管理要求。到2025年,轄區內護理管理人員參加培訓比例不低於90%。
(三)加強護士科學管理,激發護士內在潛能
1.創新護士崗位管理。推動醫療機構建立完善護理崗位管理制度,按照要求在護士崗位設定、收入分配、職稱評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對編制內外護士統籌考慮,實現護士從身份管理轉變為崗位管理。健全完善護士隊伍激勵機制,實施科學的護士評聘考核和績效考核,強化臨床導向,引導護士立足護理崗位,深耕臨床護理實踐,努力提高業務水平。績效考核結果與護士崗位聘用、績效分配、獎勵評優等掛鈎,向臨床一線護士和基層護士傾斜,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充分調動護士積極性。
2.保障護士合法權益。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護士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國家關於關心關愛醫護人員的要求,依法依規保障護士在工資待遇、社會保險、衛生防護等方面的合法權益。確保護士享受與其他醫務人員同等的執業晉升、教育培訓,改善護理工作條件,為護士提供必要的衛生防護和醫療保健條件,預防職業暴露,確保護士合法權益。
(四)拓展護理服務領域,補齊護理短板弱項
1.健全老年護理服務體系。增加醫療資源供給,擴充老年醫療護理服務資源,因地制宜合理增加提供老年護理服務的機構和床位數量。增加從事老年醫療護理服務的護士數量,探索發展醫療護理員執業隊伍,充實老年護理人力資源,強化人員培養培訓。規範老年護理人員服務行為,創新多元化老年護理服務模式,探索三級醫療機構老年標準化病房建設。同時大力發展社區和居家護理服務,推進老年護理區域聯動,不斷滿足居民健康服務需求,逐步形成覆蓋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護理服務體系。
專欄2 老年醫療護理提升行動
增加老年醫療護理資源。支持各地結合實際通過將部分有一定規模、床位利用率不高的二級醫院轉型擴建,或者鼓勵社會力量舉辦等方式增加護理院、護理中心、護理站等數量。“十四五”期間,各地提供老年醫療護理服務的機構和床位數量顯著增加,逐步滿足轄區內老年人特別是失能老年人的醫療護理需求。
開展老年醫療護理服務試點。按照《吉林省老年醫療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要求,試點地區率先在完善老年醫療護理服務體系、創新多元化服務模式、提高從業人員服務能力、健全價格支付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試,積累經驗。到2023年,試點經驗向全省推廣,以點帶面,帶動全省老年醫療護理服務快速發展。
提升從業人員服務能力。“十四五”期間,將老年護理專業護士作為緊缺護理人才加快培養培訓,實現醫療機構內老年護理專業護士全覆蓋培訓,提升為失能老年人提供護理服務的能力。按照《醫療護理員培訓大綱(試行)》,對擬從事或正在從事醫療護理員工作的人員加大培訓力度,初步形成一支由護士和護理員組成的老年護理服務隊伍,提升為老年患者提供生活照護的從業技能。
推動老年居家醫療護理髮展。推動各地按照加強老年人居家醫療服務工作要求,因地制宜擴大居家醫療護理服務供給。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通過“網際網路+護理服務”、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方式,積極為老年人特別是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護理服務。
2.提升基層護理服務能力。明晰基層護理職能定位,拓展基層護理服務範圍,精準對接基層護理服務需求,推動優質護理資源延伸,充分發揮基層護士在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開展基層醫療機構護士專業化培訓,加大社區專科護士培養力度,提升基層護理執業人員解決基層患者健康問題的綜合服務能力。支持有條件的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護理專科聯盟、專家聯合團隊,通過醫聯體、對口支援、遠程培訓等方式,切實發揮優質護理資源的幫扶帶動作用,通過下沉或輸出管理、培訓、技術等方式,切實幫助提高基層護理服務能力。加快基層護士隊伍建設,增加基層護士人力配置。採取“請進來、送出去”等方式加大基層護士培訓力度,切實提高其常見病、多發病護理,老年護理、康復護理等專業服務能力,促進基層護理與城市醫院護理同質化。
3.加快發展安寧療護。按照《安寧療護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試行)》,結合我省實際,鼓勵社會力量辦醫和醫療機構轉型,著力增加安寧療護中心和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床位數量。借鑑國內外的先進經驗,根據相關技術標準組織開展安寧療護培訓,不斷規範從業人員實踐行為,加快培養從事安寧療護的專業護理人員數量,不斷提高生命終末期患者安寧療護質量。
(五)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護理傳承和發展
1.持續提升中醫護理服務質量。規範中醫護理常規、方案、技術操作標準,開展中醫護理適宜技術規範化培訓,加強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護理中的規範操作,推進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同質化進程。運用中醫理論知識進行辨證施護,為患者提供整體的中醫特色護理,努力提高中醫護理技術水平和護理服務能力,持續提升中醫護理服務質量。
2.深入推廣中醫護理技術。發揮中醫護理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創新中醫護理服務模式,積極推動中醫護理門診的建設,拓展中醫護理服務範圍和能力,大力宣傳和推廣中醫護理適宜技術,促進中醫護理的觀念和技術深入社區、深入家庭、深入人心。
3.加強中醫護理人才培養。加強中醫護理人才培養,發展中醫護理教育和中醫治療專科護士培訓,通過系統化、規範化的中醫護理培訓,最佳化中醫護理人員的質構層次,形成適合中醫護理工作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
4.提高中醫護理科研創新能力。搭建中西醫結合護理科研創新平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開展具有中醫特色的護理研究,推動中醫護理髮展,切實提高中醫護理服務能力。
(六)提升護理信息化建設,發展智慧護理新業態
充分藉助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和移動網際網路等信息化技術,結合發展智慧醫院和“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等要求,著力加強護理信息化建設。利用信息化手段,創新護理服務模式,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護理服務。最佳化護理服務流程,提高臨床護理工作效率,降低護士不必要的工作負荷。建立基於問題和需求為導向,具備護士人力調配、崗位培訓、績效考核、質量改進、學科建設等功能的護理管理系統,逐步實現護理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精細化。
(七)加強護理交流與合作,促進多學科融合發展
加強與國際、國內護理領域的合作與交流。積極為優秀護理管理人員搭建國際交流學習平台,促進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與國際接軌;加強與國內其他地區的互動交流,學習和借鑑先進地區和機構在護理管理、護理技術、人才教育、護理研究等方面的先進理念和實踐經驗,提升綜合專業水平和管理能力;促進省內區域間的橫向交流,拓展地域互助模式、縮小地域機構差異。加強臨床多學科合作,在制定行業標準、技術規範、質量督導檢查及專業培訓等方面加強跨學科合作,突破專業局限性,助力多學科協作融合發展。加強院校合作,積極與有關高等學校就循證護理、專家共識制定等熱點問題開展多中心研究,推進教學、臨床、質量控制協同發展。充分利用多方資源,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協同促進護理事業的發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推進“十四五”時期全省護理事業高質量發展是推進“健康吉林”建設的重要舉措,各相關部門要完善部門機制,按照規劃內容,落實規劃工作。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切實將護理工作納入本地區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持續深化醫改總體規劃中,統籌安排部署,同步推動實施。各市(州)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加強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和資金支持,細化目標任務,實化落實舉措,紮實推進,確保各項規劃目標取得實效。
(二)加強監測評估
各市(州)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根據“十四五”時期護理事業發展規劃,針對規劃的主要目標和重點工作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監測評估方案,建立評估機制,動態監測和評估規劃的實施情況和工作進展,根據評估發現的問題,及時最佳化政策措施和實施方案,並予以解決。各市(州)衛生健康委、各醫療機構要開展規劃落實情況的年度評估、中期評估、終期評估,省衛生健康委將適時對各市(州)推動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調度,確保規劃目標任務順利實現。
(三)及時總結經驗
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按照本規劃要求,因地制宜貫徹落實,聚焦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調查研究,勇於先行先試。在推動實施過程中,注重總結經驗,分步推廣實施。積極推廣各地創新典型經驗,以點帶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護理事業發展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四)加強宣傳引導
充分發揮主流媒體作用,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際網路等形式,大力宣傳“十四五”時期護理事業發展和工作成效。積極宣傳典型經驗和工作成效,注重挖掘護士典型和優秀事跡,增強護士職業榮譽感和自豪感,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護理事業、推動護理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內容解讀
一、《規劃》的制定背景
“十三五”以來,全省護理隊伍不斷壯大,截至2020年底,全省註冊護士數由2015年的6.07萬人增加到9.53萬人,增長57%;每千人口註冊護士數從2.21提高到3.96,執業(助理)醫師與註冊護士比由1:0.90增至1:1.12,醫護比倒置問題得到扭轉。“十三五”期間,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決策部署,推進吉林省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增加護理服務供給,以提升護理質量、增強民眾獲得感為重點,完善護理管理機制,深化優質護理服務,拓展護理服務領域,全省護理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十四五”時期是我省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依據《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國衛醫發〔2022〕15號)《吉林省衛生健康“十四五”規劃》(吉政辦發〔2022〕23號)等檔案精神,在全面評估、深入調研和聽取各方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分析“十四五”時期我省護理事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編制《吉林省護理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
二、《規劃》的基本原則
一是生命至上,服務大局。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護理工作服務於人民健康。二是提升能力,提高質量。把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水平作為核心任務。三是補齊短板,增加供給。補短板強弱項,著力解決護理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四是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加大護理領域改革創新力度,持續增強護理髮展動力。
三、《規劃》的主要內容
一是完善護理服務體系,推動護理高質量發展。最佳化護理資源布局, 加強護理學科建設,創新護理服務模式,深化優質護理服務。二是加強護士隊伍建設,提升護士整體素質。擴大護士隊伍數量, 最佳化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加強護士培養培訓,發展護理輔助人員隊伍。三是加強護士科學管理,激發護士內在潛能。創新護士崗位管理,保障護士合法權益。四是拓展護理服務領域,補齊護理短板弱項。健全老年護理服務體系,提升基層護理服務能力,加快發展安寧療護。五是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護理傳承和發展。持續提升中醫護理服務質量,深入推廣中醫護理技術,加強中醫護理人才培養,提高中醫護理科研創新能力。六是提升護理信息化建設,發展智慧護理新業態。七是加強護理交流與合作,促進多學科融合發展。深入開展與國內兄弟省市、港澳台地區以及國際間護理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在護理管理、制度政策、人才培養、護理技術等方面加大交流合作的力度。
四、《規劃》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切實將護理工作納入本地區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持續深化醫改總體規劃中,統籌安排部署,同步推動實施。二是加強監測評估。各市州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制定完善本地區“十四五”時期護理事業發展監測評估方案,做好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和中期評估工作。三是及時總結經驗。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按照本規劃要求,因地制宜貫徹落實重點任務,深入調查研究,勇於先行先試。四是加強宣傳引導。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要充分發揮主流媒體作用,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際網路等形式,大力宣傳“十四五”時期護理事業發展和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