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縣殘疾人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為進一步推進“十四五”時期全縣殘疾人事業現代化進程,根據《“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國發〔2021〕10號),省、市殘疾人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和《德清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德政發〔2021〕9號),制定本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清縣殘疾人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 實施地區:德清縣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精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系統觀念方法和創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滿足殘疾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標,持續推進我縣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以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為主線,全力打造高質量助殘服務“九大體系”,確保全縣殘疾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共同富裕道路上“一個不掉隊”,為德清奮力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重要視窗”的“精品視窗”,爭當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排頭兵,率先打造“無差別城鄉”貢獻力量。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全面加強黨對殘疾人工作的領導,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的殘疾人工作領導體制,確保我縣殘疾人事業正確政治方向。鼓勵和引導各方面力量參與殘疾人事業發展,形成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推動的發展格局。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殘疾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築牢殘疾人民生保障網,解決好殘疾人的急難愁盼問題,努力縮小殘疾人與全縣社會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團結帶領殘疾人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3.堅持系統觀念方法。緊緊圍繞我縣爭創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先行樣板地的目標,立足“十三五”時期我縣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良好基礎,結合實際,對標一流,揚優勢、補短板、求突破,為各類殘疾人改善生活品質、提升生活質量提供更加優質均衡、精準有效的公共服務。
4.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堅持以創新引領殘疾人事業發展,全面深化改革,積極探索匹配殘疾人需求、具有德清辨識度的工作載體、方法和機制。落實“整體智治”工作要求,加快推進智慧助殘,以數位化改革驅動殘疾人服務和殘疾人工作機制轉型及流程最佳化,推動殘疾人事業治理現代化。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完善,為殘疾人提供更加穩定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殘疾人就業創業支持更加有效,幫助殘疾人通過生產勞動過上更加富裕更有尊嚴的生活。殘疾人康復、教育、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更加優質,殘疾人關愛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無障礙和便利化的環境更加友好,殘疾人的平等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殘疾人工作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我縣殘疾人事業現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到2035年,殘疾人共同富裕在全省率先取得實質性重大進展,殘疾人物質生活更為富足、精神生活更為富有、公共服務更為健全,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顯著縮小。平等包容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殘疾人充分享有平等參與、公平發展的權利。殘疾人事業治理現代化基本實現,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重要視窗”示範樣本的特殊風景線。
“十四五”時期殘疾人事業發展主要指標
序號
指標
屬性
2020年
2025年
1
殘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
預期性
——
與全省生產總值增長同步
2
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覆蓋率
約束性
99%
99%
3
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覆蓋率
約束性
99%
99%
4
殘疾人之家覆蓋率
約束性
92%
100%
5
殘疾人專業托養機構覆蓋率
約束性
80%
100%
6
規範化殘疾兒童康復機構覆蓋率
約束性
40%
>90%
7
殘疾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
預期性
99%
>99%
8
殘疾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
預期性
99%
>99%
9
殘疾人就業率
預期性
60%
≥65%
10
殘疾學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比例
約束性
81%
≥85%
11
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
約束性
95%
≥99%
12
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率
約束性
95%
≥99%
13
符合條件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率
約束性
90%
≥95%
14
殘疾人文體服務覆蓋率
預期性
90%
≥95%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殘疾人基本保障
1.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實依靠家庭供養殘疾人按單人戶納入低保政策,確保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應保盡保。完善困難殘疾人住房保障長效機制,落實城鎮殘疾人公共租賃住房和農村困難殘疾人戶危房改造補助,切實改善居住環境。進一步提高殘疾人醫療救助水平,推進醫療救助與醫療保險、大病保險互補銜接,有效減輕患病殘疾人家庭的醫療費用負擔。建立重度殘疾人和一戶多殘困難家庭救助機制,發揮“博愛助殘”等公益基金救助弱勢群體的保障效能。
2.加大社會保險補貼力度。落實持證殘疾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政府財政全額補貼政策,實施殘疾人意外傷害保險全覆蓋。積極推動殘疾人參加長期護理保險,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納入長期護理保險重點保障對象,逐步擴大殘疾人享受醫療保險補貼範圍。對靈活就業殘疾人參加職工基本養老(醫療)保險的,給予50%以上的補貼。鼓勵殘疾人和殘疾人服務機構參加商業保險。支持就業殘疾人參加失業保險,依法落實失業保險、失業補助等相關政策。
3.深化專項福利補貼制度。健全常態化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適時提高補貼標準、擴大補貼覆蓋範圍,完善生活自理能力等級評定辦法,探索建立面向所有需要長期照護殘疾人的護理補貼制度。健全殘疾人專項補貼監督管理機制,推進殘疾人基本保障、社會保險信息共享,確保政策補貼精準落實。進一步落實殘疾人駕駛機動車停放收費減免和免費乘坐縣內城鄉公共運輸工具優惠的政策。
4.提升托養庇護服務能力。強化政府主體責任,支持公益性殘疾人專業托養機構的發展,確保每個鎮(街道)建有規範化的“殘疾人之家”。突出強基賦能,提升殘疾人專業托養機構和“殘疾人之家”日間照料、輔助性就業、康復訓練等服務功能,建立“心手連心”殘疾人之家愛心助殘服務聯絡站,將“殘疾人之家·我的家”服務品牌打造成為共同富裕的標誌性事項。推動普惠型養老服務機構完善服務功能,接收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推進殘疾人庇護機構和養老機構資源共享,支持有條件的居家養老服務和幸福鄰里中心設立“殘疾人之家”。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殘疾人托養庇護機構,滿足殘疾人多樣化托養庇護服務需求。進一步健全以“居家照護”為基礎、鎮(街道)機構托養庇護為主體、縣全日制集中托養機構為依託的殘疾人托養庇護服務網路。完善托養機構的專項補貼政策。
5.加強應急管理中對殘疾人的保護和救助。在自然災害、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等各類應急預案編制和演練中應將殘疾人列為優先保護對象,充分考慮殘疾人的防護和避險需要。加強殘疾人集中場所和殘疾人服務機構應急服務能力建設。強化在突發公共事件對困難殘疾人的臨時救助。開展殘疾人應急科普宣傳和預防預警,引導殘疾人增強自救互救能力。
(二)提升殘疾人就業創業
1.完善就業創業政策保障。落實《浙江省殘疾人就業辦法》,健全殘疾人就業保護、支持和服務機制,更好保障殘疾人平等就業權。全面落實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制度和就業扶持政策。探索建立促進殘疾人就業崗位專項補貼政策。做好全國殘疾人按比例就業情況聯網認證“跨省通辦”工作。落實低保家庭殘疾人初次就業、再就業的漸退期政策,即3年內所獲得的就業收入可不計入家庭收入,3年後給予1年漸退期。
2.規範提升按比例就業。合理認定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形式,嚴格落實用人單位超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獎勵制度,拓展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渠道。落實按比例就業年審和公示制度,將未履行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責任的用人單位的失信行為記入信用記錄、納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落實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政策,每年至少安排1名殘疾人就業。探索精神、智力殘疾人按比例就業、輔助性就業激勵政策。
3.穩定鞏固集中就業。嚴格落實殘疾人集中就業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社會力量依法興辦的非營利性殘疾人集中就業機構創新發展,鼓勵更多企業通過集中安置吸納殘疾人就業。推進“殘疾人之家”等各類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發展,建立輔助性就業產品區域調配、優先採購等機制。扶持盲人保健按摩行業規範化、專業化、品牌化建設,鼓勵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定盲人醫療按摩崗位,盲人按摩機構穩定在7家以上。
4.扶持多種形式就業。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建立殘疾人靈活就業和居家就業認定機制,完善殘疾人創業幫扶政策,扶持殘疾人從事網路直播、居家電子商務客服等新型就業創業。推進電子商務、文創、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等助殘項目建設。加強就業困難殘疾人培訓和托底安置,扶持殘疾人及其家屬就業創業,實現零就業殘疾人家庭動態清零。扶持農村殘疾人就業,開發適合農村殘疾人的就業崗位,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殘疾人就業,探索農村殘疾人多形式就業幫扶措施,鼓勵並帶動農村殘疾人就業增收。
5.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制定完善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實施方案,支持用人單位開展殘疾人崗位技能培訓,加強與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等院校的合作力度,深化培訓基地建設,實施“以師帶徒、項目引領、專家定向”培訓機制,構建培訓、生產、加工、管理服務模式,確保有培訓需求的殘疾人免費得到培訓,培訓殘疾人1500人次以上。加強殘疾人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深化殘疾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統工藝技能培訓,扶持殘疾人技能(工藝)大師工作室建設。最佳化技能大賽等殘健融合的職業技能競賽模式,培育選拔更多殘疾人工匠和技能型人才。
6.最佳化就業服務和援助。將就業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且未就業的持證殘疾人納入就業困難人員,落實各項就業援助政策。依託公共就業服務平台、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服務專業組織和市場主體,健全覆蓋城鄉的殘疾人就業服務網路,定期舉辦殘疾人招聘會,為殘疾人提供職業訓練、職業介紹、崗位支持等全鏈條服務,為用人單位提供崗位開發、政策指導、僱主培訓、就業環境改造和勞動關係協調等服務。通過“一人一策”精準服務,提升高校殘疾人畢業生等群體就業質量,有就業意願的應屆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
(三)提升殘疾人康復服務
1.加強康復服務政策保障。在全面落實殘疾人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政策基礎上,調整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政策,確保保障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同步。加強醫療康復補貼項目支付管理,合理調整殘疾人康復服務醫保報銷比例。統籌醫療保險和其他救助資源,繼續實施和完善大病保險殘疾人再保險政策,切實減輕殘疾人醫療負擔。加大新發疑似殘疾人康復服務幫扶力度。落實精神殘疾人門診免費服用基本抗精神病藥物政策。
2.構建殘疾預防一體化工作機制。深入落實《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堅持重點防控與普遍預防相結合,落實相關部門管理職責,加強行業監管,建立健全新生兒疾病和未成年人殘疾篩查、診斷和康復服務的信息共享和聯動機制,持續加強早期診斷和早期康復。實施慢性病預防干預措施,減少慢性病致殘。廣泛宣傳殘疾預防健康知識,大力普及康復理念,增強全人群自我防護、自主康復主動意識,注重心理干預,促進心理健康,有效降低殘疾發生。
3.規範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服務與補貼制度。全面加強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規範化建設,建立健全定點準入、協定管理、動態退出機制。推動殘疾兒童康復定點機構自律自強,支持不同資質的各類康復定點機構加強合作,提高康復服務能力。最佳化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發展布局,支持兒童福利機構增加和完善康復功能。推進建設一批專業水平高、服務質量優、康復效果好的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服務機構。
4.提升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水平。深入落實《健康德清2030行動綱要》,進一步推進醫養康養服務網路建設。整合醫療衛生、庇護、養老等資源,推動殘疾人“康復之家”建設,推廣殘疾人自助、互助康復項目,推動適宜的康復設施和技術向基層延伸。做好全國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聯繫點工作,支持保障簽約服務團隊為殘疾人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健康管理等服務,持證殘疾人獲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保持在90%以上。將殘疾人康復服務知識納入家庭醫生規範化培訓內容。
5.最佳化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服務。根據殘疾人群體需求,推動康復輔助器具服務提質升級,調整完善輔助器具服務辦法和輔助器具適配目錄,實施更加精準的輔助器具實物配發和貨幣補貼制度。探索建立對輔助器具適配有特殊需求的重度、多重殘疾人救助機制。完善輔助器具適配服務網路,落實“輔具共享”站點建設全域覆蓋,最佳化輔具展示服務平台和輔具線上申領,加大科技助殘力度。殘疾人基本型輔具適配服務率達到99%以上,殘疾人滿意率保持在90%以上。
6.推進康復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全縣殘疾人康復服務保障能力,完善縣殘疾人康復中心功能建設,建好新安鎮衛生院住院樓康復病區,形成縣內“半小時康復服務圈”。鼓勵支持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建設,健全綜合醫院康復學科、康復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級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加強康復服務人才培養,推進鎮(街道)衛生院康復醫生培訓,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護人員康復服務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最佳化康復專業人才入職獎補等激勵方式,逐步建立一支數量合理、業務專精、素質優良的康復人才隊伍。
(四)提升殘疾人公共服務
1.發展殘疾人特殊教育事業。落實省、市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計畫,繼續對集中就讀、隨班就讀、送教上門實施特殊教育補助。積極推進醫(康)教結合、普特融合,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擴大輕度殘疾兒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規模,深化融合教育示範校、送教上門示範點建設,完善“特殊教育學校+衛星班”“特殊教育學校+康復”“兒童康復機構和兒童福利機構+教育”等模式。普及殘疾兒童學前教育,深化縣培康學校“兩頭”教育延伸,做好學校的遷建工作。鼓勵普通高中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學生,加強殘疾人高中階段職業教育,推進“校企合作”辦班模式,提高特教學生就業適應能力。為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支持服務。建立健全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蓋的助學政策保障體系,完善學前和義務教育階段困難殘疾人家庭子女的助學保障措施。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建立特殊教育師資培訓和完善殘疾人繼續教育補貼制度,培育融合教育名師名校長。
2.提升殘疾人公共文體服務。完善殘疾人文體服務體系和標準,打造殘疾人文體特色品牌,加大殘疾人文體示範點(基地)建設力度。廣泛開展殘疾人全民健身和文化活動,組織特殊藝術“五進”活動(機關、校園、企業、社區、農村文化禮堂)。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殘疾人文化事業發展,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和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農村文化禮堂等公共文化設施為殘疾人參與的文化活動提供指導和便利。完善縣級公共圖書館盲人閱覽室。設定無障礙電影放映點。推動農村困難和重度殘疾人家庭數位化電視、盲人收音設備實現全覆蓋。
3.加強殘疾人文體人才發掘培養。暢通殘疾人融入公共文體服務體系渠道,通過組織參加各類文體活動與比賽,發掘優秀殘疾人體育運動、文化藝術等方面人才。廣泛開展殘疾人文體人才提升培訓,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鼓勵殘疾人廣泛參與基層文化體育活動,促進殘疾人民眾性體育和競技體育均衡發展。組織好每年的殘疾人文化藝術周,舉辦全縣第五屆殘疾人藝術匯演,選送優秀作品(節目)參加省市比賽。組織舉辦縣十四屆運動會(殘疾人)部比賽,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殘疾人文化體育事業,培育殘疾人聲樂、舞蹈、書畫、文學、攝影、體育等人才。
(五)提升殘疾人權益保障
1.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政策法規。抓好殘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規有效實施。將殘疾人保障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宣傳納入“八五”普法,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加大全媒體普法宣傳力度。建立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協商工作機制,拓寬殘疾人和殘疾人組織民主參與、民主協商渠道,有效發揮殘疾人及其親友、殘疾人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作用,保障殘疾人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積極配合縣、鎮(街道)人大、政協開展執法檢查、視察、調研和協商活動。培訓殘疾人維權工作人員250人次以上。
2.加大殘疾人法律救助力度。推動形成家庭、社區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殘聯組織、殘疾人及其親友共同監督的殘疾人合法權益保障機制。加強殘疾人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工作力度,做到“應助盡助”。擴大殘疾人法律救助覆蓋面,拓展殘疾人法律救助領域和內容。充分發揮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機製作用,依託法律工作者等專業力量,為殘疾人提供及時有效的專業法律救助服務,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
3.完善殘疾人信訪辦理機制。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解決在當地。將殘疾人信訪接待工作納入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內容。暢通訴求反映渠道,充分發揮網路信訪平台等作用,落實信訪代辦制,努力實現殘疾人信訪“最多跑一地”。加大涉殘重大信訪案件協調督辦力度,嚴厲打擊侵害殘疾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六)提升無障礙環境建設
1.提升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深入落實《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和省實施辦法,結合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創建,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體系。推進交通設施、旅遊景區、文化場館、商圈、市場、公共體育場館、醫療機構等公共場所無障礙服務大提升。新打造6個省級無障礙社區。結合廁所革命加快推廣無障礙廁所,全面完成全縣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無障礙改造。公共停車場按規定設定無障礙機動車停車位。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規範標準化工作,建立健全縣無障礙環境建設指導促進與督導隊伍,支持檢察機關開展無障礙環境公益訴訟,提升無障礙設施建設管理水平。完成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300戶以上。
2.加快推進信息無障礙建設。將信息無障礙全面納入新型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建設和數位化改革,推動網路信息無障礙建設。加強信息無障礙技術、人工智慧無障礙產品等先進助殘科技產品的推廣套用。在公共服務行業推廣國家通用手語和通用盲文。推進縣“兩會”直播加配手語翻譯工作,提升縣電視手語新聞節目和殘疾人專題節目質量,提高電視節目、影視作品加配字幕和手語翻譯比例。
(七)提升社會化助殘服務
1.營造扶殘助殘濃厚社會氛圍。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精神和“平等、參與、共享”文明理念,大力傳播殘疾人自強奮鬥精神和全社會扶殘助殘風尚。開展“全國助殘日”“全國殘疾預防日”“國際殘疾人日”等主題宣傳活動,深入打造“最美殘疾人”“最美助殘人”“最美殘疾人家庭”“最美殘疾人工作者”等最美系列和“助殘先進”“自強模範”等系列評選宣傳品牌,組織開展殘疾人相親交友活動。壯大縣、鎮(街道)殘聯宣傳骨幹、網評員和“愛心記者”隊伍。
2.發揮社會力量和市場機製作用。鼓勵通過財政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加快社會助殘服務業發展,引導更多社會組織參與康復護理、教育就業、托養服務、居家照護、法律救助、文化體育、無障礙建設等助殘服務,滿足殘疾人多元化需求。健全助殘志願者招募註冊、服務登記、權益維護、表彰激勵等制度。推動助殘服務項目化運行。推進鎮(街道)建立助殘志願者聯絡站(點)。深入開展“陽光助殘”行動等助殘志願服務活動,註冊志願者達到1200人以上。推動“支部結對 黨員助殘”志願服務“殘疾人之家”行動開展,建立手語志願服務隊。聯動培育無障礙觀影志願服務隊伍不少於1支,無障礙觀影志願服務不少於12場次,惠及殘疾人不少於1200人次。
3.加強助殘社會組織培育管理。建立健全助殘社會組織孵化培育機制,培育助殘社會組織12個,加大重點領域和初創期助殘社會組織扶持力度,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公益助殘服務品牌,以點帶面拓展助殘領域的廣度和深度。完善政府購買殘疾人服務目錄,加大政府購買殘疾人服務力度。
(八)提升數位化服務管理
1.推進助殘服務疊代升級。加快助殘服務數位化改革,進一步完善提升“助殘服務碼”套用功能,實現助殘服務與其他公共服務全面融通融合。發揮“數據跑腿”作用最佳化辦事流程、簡化事項資料,推進助殘服務非依申請自動辦理。全面提升殘疾人工作者、殘疾人及其親屬的“網辦能力”,依託“浙里辦”APP助殘服務專區,推動助殘服務向“網上辦”“掌上辦”轉變。
2.最佳化殘疾人證智慧型化管理機制。推進殘疾人證辦理和殘疾人按比例就業情況聯網認證“跨省通辦”等工作,努力構建集全周期服務“一件事”、精準化服務“一張表”、綜合性服務“一個區”於一體的智慧助殘服務模式,打造“1+X”助殘服務機制升級版,確保惠殘事項覆蓋率達到100%、公共服務事項覆蓋率達到90%。推進殘疾人證與公共服務相關證照功能互通,實現智慧型化殘疾人證換髮工作全覆蓋。加快打造殘疾人電子證照套用場景,最佳化殘疾人辦事體驗。
3.深化數字殘聯建設。發揮智慧型化助殘的支撐推動作用,加快殘疾人事業數位化轉型,依託一體化智慧型化公共數據平台,完善提升縣級助殘數字平台功能,實現與省、市、縣相關部門的數據共享,加強數據信息安全管理,打造德清殘聯助殘服務移動門戶。完善殘疾人“一人一檔”,提升大數據服務殘疾人事業的信息化能力,建立更精準動態評估機制。完善提升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納入縣“浙里智慧·基本公共服務”平台,推動社會保障卡等載入殘疾人服務功能。
(九)提升殘疾人工作基層基礎
1.持續深化全縣殘聯繫統改革。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履行“代表、服務、管理”職能,增“三性”去“四化”,持續推進“清廉殘聯”建設,著力培育“唯實惟先、善作善成”的現代化殘聯繫統團隊文化,更好發揮殘聯組織作為黨委政府聯繫廣大殘疾人民眾的橋樑紐帶作用。認真履行政府賦予的殘疾人工作職能,推進殘聯組織重心下沉、服務前移,最佳化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文化體育、權益維護等助殘職能,提升殘聯繫統治理能力現代化。
2.加強基層殘疾人組織建設。推進各類功能區殘聯建設。實現村(社區)殘疾人協會全覆蓋,將殘疾人工作納入村民(社區居民)委員會承擔的工作事項清單及協助事項清單。根據村(社區)“格線”設立殘疾人小組,實現殘疾人管理和服務全覆蓋。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在殘疾人比較集中的企業、新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和新媒體組織建立殘協或殘疾人小組。鎮(街道)和有條件的村(社區)建立“愛心助殘服務聯絡站”,吸納愛心人士、殘疾人親友、鄉賢等參與。
3.完善殘疾人專門協會建設。健全完善縣殘疾人專門協會,推進孤獨症人士及親友協會建設。逐步實行協會法人登記制度,依法依章程設定專業委員會。積極推進鎮(街道)殘疾人專門協會建設。完善專門協會管理機制,加強隊伍建設,落實經費、場地、人員等保障措施,充分發揮專門協會的代表、服務、維權、監督作用。
4.強化殘疾人工作者隊伍建設。落實縣殘聯領導班子配備2名掛職副理事長、1名兼職副理事長要求,配備率達到100%。將殘疾人工作者隊伍建設納入幹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整體規劃。定期對殘在線上關幹部、基層殘疾人工作者隊伍進行教育培訓。全面實施《關於加強鎮(街道)、村(社區)殘疾人工作者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穩定最佳化配強鎮(街道)殘聯理事長,落實與工青婦等人民團體負責人同等待遇,配齊鎮(街道)殘疾人工作專職委員,根據工作需要配好村(社區)殘疾人工作專職委員。村(社區)殘疾人協會主席可由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擔任。按規定落實殘疾人工作專職委員的相應待遇。推進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托養庇護、文化體育、社會工作等專業隊伍建設。
三、組織實施
(一)完善體制機制。將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的主要指標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為政府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內容。各部門、各單位要強化責任分工,發揮政府在調節社會政策和配置公共資源方面的主導作用,共同抓好規劃的組織實施。
(二)加強經費保障。建立完善穩定的殘疾人事業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對殘疾人事業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資金監管機制,加強資金分配使用的風險管理,強化流程控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完善殘疾人事業金融、稅收等支持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慈善捐贈等資金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鼓勵將政府投資建設的服務設施無償或低價提供給殘疾人服務機構使用。
(三)加強監測評估。建立完善規劃指標評估體系,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督查、監測和跟蹤問效,強化對重大決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大額資金使用的評估監督,及時發現和解決規劃執行中的問題。縣政府殘工委對規劃實施情況實施中期評估和期末檢查評估,及時公開有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