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殘疾人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寧波市殘疾人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是浙江省寧波市人民政府於2021年12月27日印發的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波市殘疾人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 發布時間:2021年12月27日
  • 發布單位:浙江省寧波市人民政府
發文通知,規劃全文,

發文通知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屬駐甬各單位:
現將《寧波市殘疾人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寧波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7日

規劃全文

  • 寧波市殘疾人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為進一步改善殘疾人生活質量,提升殘疾人社會地位,實現殘疾人共同富裕,持續推動全市殘疾人工作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奮力開啟殘疾人事業現代化發展新征程,根據國家、省殘疾人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和《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總體要求,制定本規劃。本規劃的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精神,以促進我市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為主線,保障殘疾人平等權利,增進殘疾人民生福祉,增強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全面提高殘疾人事業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推進我市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全市殘疾人在現代化和共同富裕道路上“一個不掉隊”,為寧波加快打造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貢獻力量。
(二)總體目標
到2025年,推動實現“普惠與特惠”相結合的殘疾人基本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再提升、“穩定與靈活”雙促進的殘疾人就業創業體系建設再突破、“專業與精準”一體化的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再完善、“融合與共享”友好型的環境體系建設再深化、“智治與自建”兩手硬的殘疾人工作支撐體系建設再提速,確保我市殘疾人事業繼續走在全省前列。到2035年,殘疾人公共服務體系得到全面最佳化,殘疾人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殘疾人融合發展深度推進,殘疾人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實質性重大進展,基本實現殘疾人共建共享高水平現代化,基本實現殘疾人事業現代化。
寧波市殘疾人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時期殘疾人事業發展主要指標
主要任務及舉措
(一)推進現代化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1.完善殘疾人社會救助制度。強化困難殘疾人兜底保障,積極參與我市“大救助”體系建設,按照“應救盡救、應保盡保”的原則,精準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做到適時提標。推進符合條件因災因病致貧殘疾人納入社會救助保障體系,推進殘疾人急難型臨時救助。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殘疾人納入醫療救助對象,穩步提高保障救助水平。完善低保低邊家庭殘疾人、重度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貼以及醫療救助和支出型困難救助政策,解決殘疾人因病、因殘致貧問題。
2.最佳化殘疾人社會保險作用。健全基本社會保險主導、商業保險補充的殘疾人風險防禦體系,進一步推進殘疾人基本社會保險參保全覆蓋。落實就業人員社會保險制度,確保所有殘疾人應保盡保。完善殘疾人補充保險制度,適當提高殘疾人托養機構和輔助性(庇護性)就業機構參加綜合保險的補貼額度。鼓勵殘疾人和殘疾人服務機構參加商業保險,支持各類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適合殘疾人的意外傷害以及補充養老、補充醫療等商業保險產品、財產信託等服務。殘疾人意外傷害保險率達到95%以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殘疾人服務機構綜合保險參保率達到90%以上。
3.提升殘疾人社會福利水平。擴大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覆蓋面,健全常態化護理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適時提高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探索建立面向所有需要長期照護殘疾人的護理補貼制度。聚焦“一戶多殘”“以老養殘”“老殘一體”和“失獨老殘”等特殊殘疾人群的服務需求,提供“選單式”分類服務。提升針對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養護、文體、住房、出行、無障礙設施等方面福利水平,積極謀劃將殘疾人教育、就業、兜底保障等措施轉化為長效政策,逐步形成更高水平、更系統化的殘疾人福利供給體系。
4.提高殘疾人托養庇護質量。強化各地政府主體責任,大力推進殘疾人托養庇護機構與社會福利、養老機構設施共建,資源共享。進一步健全“以居家照護為基礎、鄉鎮(街道)機構托養庇護為主體、市縣寄宿制專業托養機構為依託”的殘疾人托養庇護網路,為符合條件殘疾人提供集中照護、日間照料、居家服務、鄰里照護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化照護服務,勞動年齡段有需求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機構托養照護服務比例達到90%以上。每個鎮(街道)和萬人以上的鄉建有規範化“殘疾人之家”,支持有條件的鄉鎮(街道)示範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設立“殘疾人之家”。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殘疾人托養庇護機構,滿足殘疾人多樣化托養庇護服務需求。完善殘疾人托養庇護服務標準,以標準化推動殘疾人托養庇護服務規範化、專業化、精細化。
5.加強突發公共事件中對殘疾人的保護和救助。推動各類公共衛生立法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將殘疾人列為優先保護對象,倡導各類應急預案編制和演練充分考慮殘疾人防護和避險特殊需要,持續加強殘疾人集中場所和殘疾人服務機構應急服務能力建設。積極開展殘疾人應急知識科普宣傳,引導殘疾人增強自救互救能力。
(二)推進現代化殘疾人就業創業體系建設
1.完善殘疾人就業創業政策保障。進一步健全殘疾人就業保護、就業支持和就業服務制度,更好保障殘疾人平等就業權益,推動實現殘疾人就業率超60%,有就業意願的應屆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率100%目標。進一步完善扶持殘疾人就業的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全面落實完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制度、更好促進殘疾人就業相關政策。促進殘疾人就業激勵政策與社會保障政策有效銜接,按照《寧波市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認定辦法》落實殘疾人就業核定政策,並對在冊的低保戶、低保邊緣戶人均收入分別超過低保標準、低邊標準但未超過其3倍的殘疾人給予1年的漸退期政策,鼓勵更多殘疾人就業。
2.規範提升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全面推行對企業超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獎勵制度。建立按比例就業年審和公示制度,將未履行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責任用人單位失信行為記入信用記錄,納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常態化機制,市政府殘工委各成員單位至少安排1名殘疾人就業,區縣(市)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殘疾人就業。
3.穩定鞏固殘疾人集中就業。全面落實殘疾人集中就業稅費減免、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加大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力度,支持非營利性殘疾人集中就業機構創新發展,鼓勵更多企業通過集中安置方式吸納殘疾人就業。以“殘疾人之家”品牌建設為抓手,推進各類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發展,建立輔助性就業產品區域調配機制。扶持盲人按摩行業發展,完善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能力評價體系,推動盲人保健按摩行業規範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
4.扶持殘疾人多種形式就業。鼓勵殘疾人自主創業、靈活就業,落實促進殘疾人多渠道就業創業政策。實施“電商添翼”“文創添彩”“非遺傳承”等項目和“創業孵化計畫”,制定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評定標準和星級評定辦法,整合現有殘疾人扶貧基地、來料加工基地、創業孵化基地。支持有條件的區縣(市)創辦殘疾人創業園,為殘疾人提供低成本、一站式、個性化服務。扶持殘疾人親屬就業創業,實現“零就業”殘疾人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扶持農村殘疾人就業,開發適合農村殘疾人的就業崗位,持續加大對殘疾人從事種養殖業的引導支持力度。
5.加強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建立殘疾人職業培訓機構、項目公示和培訓成效評價制度,加大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力度,鼓勵企業採取崗前培訓、技能提升培訓、轉崗培訓、師傅帶徒培訓等形式,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並按規定享受培訓補貼,組織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1萬人次以上。加強殘疾人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遴選發現—職業培訓—就業創業—跟蹤培育—選樹成材—師徒結對—評價榮譽—宣傳展示—輻射帶動”鏈式服務。深化殘疾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統工藝技能培訓,扶持一批殘疾人技能大師工作室,培育更多殘疾人工匠和技能型人才。最佳化寧波技能大賽等殘健融合的職業技能競賽模式,積極組織殘疾人參加國際國內職業技能競賽。
6.最佳化殘疾人就業幫扶服務。積極落實國家、省就業扶持政策,依託公共就業服務平台、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市場主體,健全覆蓋城鄉的殘疾人就業服務網路,為殘疾人和用人單位提供職業康復訓練和政策諮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培訓推薦、招聘服務、勞動關係協調等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建立殘疾人職業能力評估體系,建立殘疾人就業服務檔案,提升就業服務水平,提高殘疾人就業率和穩崗率。通過“一人一策”精準服務,提升高校殘疾人畢業生等重點人群就業質量。
(三)推進現代化殘疾人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1.加大康復保障力度。全面落實殘疾人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動康復服務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同步。加強醫療康復項目支付管理,切實保障殘疾人基本康復需求。調整部分醫療服務項目限定支付範圍,合理調整康復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統籌醫療保險和其他救助資源,開展新發疑似殘疾人康復服務。深化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加強康復服務需求信息的精準採集、科學評估、優質服務,精準康復服務率達到85%以上。鞏固拓展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建設成果,不斷滿足脊髓損傷等重度肢體殘疾人生活重建需求。加強精神疾病治療即時結報一站式服務,符合條件的精神殘疾人門診服用基本抗精神類藥物和住院補助實施全覆蓋。
2.強化殘疾預防工作。推進《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貫徹實施和“健康寧波”建設,進一步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殘疾預防工作機制。完善0—6歲新發疑似殘疾兒童信息監測工作制度,加強部門信息共享和協作,推動疑似殘疾兒童篩查、干預、康復一體化。開展殘疾預防主題教育活動和公益宣傳,大力普及康復理念,增強自我防護、自主康復意識,有效降低殘疾發生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堅持以社區和家庭為基礎,普遍預防和重點防控相結合,實現殘疾預防和康復覆蓋全體人群和全生命周期。
3.最佳化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完善殘疾兒童和少年康復服務及補貼制度,確保未滿18周歲殘疾少年兒童獲得康復服務與補貼比例達到100%。加強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規範化建設,建立健全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定點準入、協定管理、動態退出機制。推動殘疾兒童康復機構規範健康有序發展,加快建設一批公信力較強、專業水平高、服務質量優、康復效果好、環境安而美的兒童康復機構,區縣(市)機構覆蓋率達到100%。
4.深化康復輔器服務。積極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網際網路+”作用,依託輔助器具服務平台,精準實施康復輔助器具“實物配發+貨幣補貼+租賃”服務。推動高科技康復輔助器具套用,不斷滿足殘疾人個性化、多層次康復輔助器具需求。基本型輔助器具適配服務率達到99%以上,殘疾人滿意率保持在90%以上。
5.拓展社區康復內涵。依託基層綜合服務設施、殘疾人服務機構和其他社會資源,設定殘疾人康復活動場地,聯動開展康復“喘息”照料、工療娛療、心理服務諮詢及輔助器具使用指導等服務,社區康復協調員配備比例達到90%以上。加強交流協作,優先為殘疾人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健康管理和康復指導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殘疾人簽約服務率達到80%以上。不斷完善基層康復服務設施,就近就便開展醫療康復。探索推進“康養”一體服務網路建設。運用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技術,探索開展“線上+線下”居家康復服務。鼓勵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殘疾人居家康復護理、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精神障礙者社區康復等特色服務。
6.提升康復服務能力。加強以康復機構為骨幹、社區康復為基礎、家庭康復為依託的殘疾人三級康復服務體系建設,每年為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10萬人次以上。發揮公辦康復機構示範引領作用,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康復服務機構。推動寧波市康復醫院建設成為三級康復醫院,有效發揮全國康復研究華東中心康復示範基地作用。支持康復醫學科室建設,鼓勵開展中醫藥康復服務。加大康復人才隊伍建設力度,落實從事康復工作的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入職獎補等康復人才引進激勵機制。每年培訓康復專業人才100人次以上,全市各級康復機構新增康復醫療專業醫師和康復治療師等康復專業技術人員80名以上。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推進康復領域新專業的設定。在全科醫師和康復相關醫務人員的繼續教育課程中強化康復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中康復醫學培訓質量,提高康復醫療服務能力。鼓勵中高級技術職稱醫務人員到殘疾人康復機構開展多點執業、定期會診和服務指導。
7.發展殘疾人特殊教育事業。發展學前特殊教育,完善學前特殊教育體系建設,探索建立康教融合的學前特殊教育機構,積極為特殊嬰幼兒提供早期教育服務。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建立輕度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送教上門教育體系,持續推進隨班就讀教育資源建設,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積極發展中等以上職業教育,全面實施以職業教育為主的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著力提升特殊教育內涵質量,全面推進融合教育。繼續開展殘疾人學歷教育,加強殘疾人個性化培訓,挖掘和培養殘疾人職業技能人才。
8.加大殘疾人文體服務供給力度。打造城市文化體育品牌,積極拓展適合殘疾人參與的體育活動。均衡競技體育、康復體育、民眾體育發展,推動文化體育活動和社區康復深度融合。發揮現有文體基地(團隊)作用,創建省級殘疾人文創基地和體育訓練基地各2個。因地制宜開展“健身季”“冰雪運動季”活動,做大殘疾人健身體育,各地每年至少舉辦1次殘疾人單項體育比賽,集中開展1次適合殘疾人參與的體育健身活動,每4年舉辦一屆綜合性殘疾人運動會和特奧會。培養儲備60至100人左右的年輕優秀運動員隊伍,做強競技體育。著眼殘疾人對美好生活新需求,依託開展文化助殘“五個一”工程,為不同類別殘疾人分類提供文化服務。持續推進文化助殘品牌建設,創新文化活動方式,不斷擴大殘疾人民眾文化活動的覆蓋面和普及率。開展殘疾人藝術團巡演,組織特殊藝術“六進”活動,鄉鎮(街道)每年至少組織1場。培育縣級以上殘疾人聲樂、舞蹈、工藝美術、書畫、文學、攝影等協會會員100名以上。
9.健全基本公共文體服務設施。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文化中心(農村文化禮堂)開闢便於殘疾人參與的文化活動場所;市縣公共圖書館建立盲人閱覽區(室、角)並配備盲文圖書及有關閱讀設備。區縣(市)設立無障礙電影放映點。農村困難和重度殘疾人家庭數位化電視、手機(盲人收音設備)實現全覆蓋。繼續推動體育文化場館向殘疾人免費開放,進一步確保殘疾人優惠獲取公共文化體育服務資源。加快布局社區體育健身點,配置適合殘疾人的體育健身設施,各地公共文化體育活動吸納殘疾人參加,實現殘健融合發展。
(四)推進現代化殘疾人友好環境體系建設
1.提升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打造無障礙環境建設品牌,貫徹落實《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和省實施辦法,將無障礙設施建設納入美麗鄉村和未來社區建設、城鎮老舊住宅小區改造等,與公共建築、公共服務設施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打造75個省級無障礙社區。推進交通設施、旅遊景區、文化場館、商圈、市場、公共體育場館、醫療場所、城鄉公共廁所等公共場所無障礙服務提升。結合“廁所革命”加快推廣無障礙廁所,公共停車區按規定設立無障礙機動車停車位,全面完成市內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無障礙改造。組建無障礙環境建設指導促進與督導隊伍,制定實施殘疾人服務滿意度第三方評估評價制度,加強對無障礙設施建設的監督管理。積極組織無障礙環境建設知識培訓及社會體驗活動。
2.提高殘疾人無障礙生活品質。組織實施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4000戶以上,確保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全覆蓋。全面提升殘疾人居住品質,對居住環境亟待提升的殘疾人家庭實施“淨居亮居”工程。持續完善信息無障礙服務,市縣級電視手語新聞節目實現全覆蓋,推動政務服務平台和公共服務行業信息無障礙建設改造,推進市縣“兩會”直播加配手語解說或字幕。動員社會力量加強信息無障礙技術、人工智慧無障礙產品等先進助殘科技研發。加強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管理和服務。
3.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機制。拓寬殘疾人和殘疾人組織民主參與、民主協商渠道,保障殘疾人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積極參與支持各級人大、政協開展專項執法檢查、視察和調研。健全殘疾人享受法律援助機制,擴大殘疾人享受法律援助的事項範圍,培訓殘疾人維權工作人員2000人次以上。開展殘疾人普法宣傳,提升殘疾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加強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機構規範化建設,依託專業力量為殘疾人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救助服務。提升12385殘疾人服務熱線工作效率,建立完善殘疾人權益保障應急處置機制。暢通訴求反映渠道,充分發揮網路信訪平台等作用,進一步落實信訪代辦制,努力實現殘疾人信訪“最多跑一地”。建立落實0—6周歲殘疾兒童和成年重度殘疾人定期訪視制度。
4.營造扶殘助殘濃厚社會氛圍。開展“全國助殘日”“殘疾預防日”“國際殘疾人日”等主題宣傳活動,深化開展“最美殘疾人”“最美殘疾人家庭”等最美系列和“殘疾人事業好新聞”評選宣傳活動,廣泛傳播殘疾人自強奮鬥精神和全社會扶殘助殘風尚。常態化開展殘健人士聯誼活動。鞏固最佳化電視台手語新聞和電台殘疾人專題節目,壯大殘聯新聞發言人、宣傳骨幹和網評員隊伍。
5.發揮社會力量和市場機製作用。積極引導更多社會組織參與康復護理、教育就業、托養服務、居家照護、法律救助、文化體育、無障礙建設等助殘服務。推進區縣(市)和有條件的鄉鎮(街道)建立助殘志願者聯絡站(點),健全助殘志願者招募註冊、服務登記、權益維護、表彰激勵等制度,註冊志願者穩定在當地戶籍人口的1.5‰以上,培育助殘社會組織機構達到100個。市縣聯動培育無障礙觀影志願服務隊伍不少於11支,無障礙觀影志願服務不少於110場次,受益殘障人士不少於1萬人次。廣泛開展“百萬青年志願助殘行動”“志願助殘陽光行動”“鄰里相望”等助殘志願服務活動,建立健全助殘社會組織孵化培育機制,推進社會組織助殘服務標準化建設,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公益助殘服務品牌。完善政府購買殘疾人服務目錄,加大政府購買殘疾人服務力度,強化全過程績效管理。加強對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康復協會等社會公益組織的管理和指導,確保依法依規運行,更好發揮作用。
(五)推進現代化殘疾人工作支撐體系建設
1.推進助殘服務疊代升級。加快助殘服務數位化改革,實現助殘服務與其他公共服務全面融通融合。發揮“數據跑腿”作用,最佳化辦事流程,簡化事項資料,推進助殘服務非依申請自動辦理。依託“浙里辦”APP完善助殘服務專區,推動助殘服務向“網上辦”“掌上辦”轉變。
2.最佳化殘疾人證智慧型化管理機制。推進殘疾人證辦理和殘疾人按比例就業情況聯網認證“跨省通辦”等工作,努力構建集全周期服務“一件事”、精準化服務“一張表”、綜合性服務“一個區”於一體的智慧助殘服務模式,打造“1+X”助殘服務機制升級版,確保惠殘事項覆蓋率達到100%,公共服務事項覆蓋率達到90%。推進殘疾人證與公共服務相關證照功能互通,實現智慧型化殘疾人證換髮工作全覆蓋。加快打造殘疾人電子證照套用場景,最佳化殘疾人辦事體驗。
3.深化“數字殘聯”建設。發揮智慧型化助殘的支撐推動作用,加快殘疾人事業數位化轉型。深化全市殘聯繫統“一證一號一平台”(智慧型化殘疾人證、市殘聯微信公眾號、寧波市智慧殘聯大數據平台)建設,完善涵蓋各類助殘服務的數字殘聯體系。指導區縣(市)殘聯加強殘疾人證信息動態管理。加強數據共享和信息安全管理,完善殘疾人“一人一檔”,提升在殘疾人事業決策、管理、服務等方面的信息化能力,建立更精準的殘疾人事業動態評估機制。
4.夯實基層殘疾人組織基礎。結合功能區調整最佳化工作,加強各類功能區殘聯建設。推進村(社區)殘疾人協會全覆蓋,將殘疾人工作納入村(社區)工作職責事項清單。根據村(社區)“格線”設立殘疾人小組,實現殘疾人管理和服務全覆蓋。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在殘疾人比較集中的企業、新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和新媒體組織建立殘協或殘疾人小組。鄉鎮(街道)和有條件的村(社區)建立“愛心助殘服務聯絡站”,吸納愛心人士、殘疾人親友等參與。
5.完善殘疾人專門協會建設。加強殘疾人專門協會組織建設、制度建設、能力建設和誠信自律建設,實現專門協會覆蓋率100%,逐步實行協會法人登記制度,依法依章程設定專業委員會。積極推進孤獨症人士及親友協會建設,推進鄉鎮(街道)殘疾人專門協會建設,完善專門協會管理機制,落實經費、場地、人員等保障措施,充分發揮專門協會“代表、服務、維權、監督”作用。
6.強化殘疾人工作者隊伍建設。最佳化殘聯領導班子結構,選好配強班子成員,市縣兩級殘聯領導班子“2名掛職副理事長、1名兼職副理事長”配備率達到100%。市殘聯班子配備殘疾人領導成員,機關殘疾人幹部比例不低於15%。區縣(市)殘聯配備殘疾人幹部,選優配強鄉鎮(街道)殘聯理事長,與工青婦等人民團體負責人享受同等待遇。配齊鄉鎮(街道)殘疾人工作專職委員,落實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擔任殘協主席要求,配備村(社區)殘疾人工作聯絡員。推進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托養照護、文化體育、社會工作等專業隊伍建設,完善專業人才培養、評價、激勵機制。
組織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的殘疾人工作領導體制,把殘疾人工作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積極推動涉殘重點項目納入民生實事項目。落實各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年度重點任務分解和完成情況通報等制度,推動嚴格履行職責,協同發揮作用。積極創造條件,充分發揮同級殘聯主席團委員參事議事作用。
(二)增強保障力度。各地要建立落實穩定的殘疾人事業經費保障機制,推進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籌集和使用。各繳費單位要依法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積極支持殘疾人事業均衡發展。發揮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作用,資助實施殘疾人特殊困難服務項目。鼓勵社會資本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興辦公益性殘疾人服務機構,為殘疾人提供方便可及、價格合理的服務產品。
(三)加強監測督促。建立健全對規劃主要發展指標的檢查督促機制,強化做好重大政策和重點工作落實情況的跟蹤問效。依託大數據和第三方評估,在“十四五”期間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階段性自查評估,及時發現解決存在問題。建立殘疾人基本狀況動態監測機制,掌握殘疾人需求的變化情況,預判發展趨勢,在實施過程中為相關規劃、政策及指標的調整提供充分的決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