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期,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健康銅川”建設的關鍵期。為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深入推進“健康銅川”建設,滿足人民民眾高品質衛生健康服務需求,保障全市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實現城市發展與人民健康協調統一,根據《“健康陝西2030”規劃綱要》《陝西省“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銅川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
(一)“十三五”時期發展成效
“十三五”時期,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衛生健康系統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全面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衛生健康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健康銅川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人民民眾健康水平顯著提升。
2020年末,全市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5歲,較2015年增長1.8歲。與2015年末相比,全市嬰兒死亡率由4‰下降到3‰,孕產婦保持零死亡,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由8.9%提高到17.45%,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由2.55人提高到3.37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數由3.55人提高到5.3人,每萬人全科醫生數由1.07人提高到2.86人,每千人醫療機構床位數由6.17張增長到7.5張,21項規劃指標全面完成。
新冠肺炎疫情率先實現“三清零”。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第一時間建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指揮長的聯防聯控指揮部和“一辦九組”工作機制,在全省首創“1+8”疫情防控責任鏈,制定出台“防、管、控、治、保、導”等十一條措施,全力以赴抓好排查管控、醫療救治、物資保障等工作,將疫情有效控制在一戶一地一區,在全省率先實現確診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觸者“三個清零”,得到省委主要領導充分肯定。市衛健委榮獲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單位,孫魯英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及時補短板、強弱項,配備負壓救護車和疫情流調車、潔淨採樣車、病理標本車12台,配置醫用溫控門40個,購置中小型醫療設備80台件。完成6個新冠肺炎定點發熱門診標準化建設項目、4個定點醫院傳染病區規範化改造提升項目。建成核酸檢測實驗室12個,依託市人民醫院建成城市檢測基地,全市每日最大檢測量可達3萬人次。共投入5000萬元儲備醫療應急物資,可滿足45-60天滿負荷運轉需要。先後選派83人次參與援鄂、援京、援疆和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疫情防控工作。
健康銅川建設取得新突破。堅持規劃引領高精度布局、投入保障高速度建設、全民參與高廣度推進、中醫融入高強度助推、多輪驅動高力度保障,制定印發《推進健康陝西行動實施方案》,建成5862個健康細胞(健康示範機關41個,健康示範社區41個,健康示範村莊82個,健康示範企業17個,健康示範學校23個,健康示範醫院16個,健康示範家庭5600戶,健康示範食堂42個),全市基本形成五分鐘綠化圈、十分鐘健身圈、十五分鐘醫療圈,居民健康素養位居全省前列,“三減三健”成為自覺行動,人均預期壽命、慢病規範管理、經常健身人口顯著提高,健康銅川建設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省推進健康陝西行動暨健康細胞示範建設現場會在銅召開,推廣四個銅川夯基壘台、八類健康細胞建設立柱和健康環境、健康生活、健康服務、健康保障架梁、十七項健康行動織網的健康銅川建設經驗做法。
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邁上新水平。市人民醫院、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和北中醫孫思邈醫院創建成三級甲等醫院。陝西省職業病防治院在銅掛牌成立。市校合作共建西北大學銅川附屬醫院。市人民醫院新區二期項目、北中醫孫思邈醫院新建項目、耀州區人民醫院新建項目先後建成開診。市衛生計生綜合監督業務樓項目、市中心血站遷建項目、銅川五官醫院項目、錦繡園社區醫院項目、宜君縣人民醫院新建門診綜合樓項目建成投用。市婦幼保健院遷建項目主體完工,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新門診綜合樓項目開工建設。先後建成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五大中心”,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達到新規模。印發全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意見,編制完成銅川市康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和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中藥材種植髮展到20萬畝。陝西興盛德藥業發展成西北地區最大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方舟製藥二期、新豐禾製藥、千禾易道製藥、百年壽製藥項目建成投產,集吉晟沅生物提取項目試生產,天一秦昆製藥項目一期完工,陝西龍康鑫、海斯諾等企業建成13條生產線轉產生產防護用品。醫康創谷科技園開工建設,引進中醫藥健康企業11戶,中醫藥及關聯企業發展到40戶,產值達到50億元。
健康扶貧助力決勝脫貧攻堅戰取得新戰果。圍繞基本醫療有保障目標,貧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合格醫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全面實現,10326名患病貧困人口得到全面救治,1138名大病患者得到專項救治,9188名貧困慢病患者及大骨節病患者健康服務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因病致貧率由2016年的23%降低至14.6%,因病致貧返貧監測預警機制初步建立,健康扶貧工作得到九三學社中央調研組充分肯定。2021年,銅川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副主任、駐宜君縣哭泉村第一書記靳康鵬被中宣部、中組部授予“最美公務員”稱號。
公共衛生助力打贏創文保衛戰取得新戰績。銅川市連續八屆十六年蟬聯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病媒生物防制以一個A級三個B級高標準通過省級技術鑑定評估,國衛複審以781.7分較高分通過省級暗訪評估,醫療衛生系統以高分通過全國文明城市現場點位評估,宜君縣通過國家衛生縣城二輪複審,照金鎮、黃堡鎮、紅土鎮、彭鎮等7個鎮創建成國家衛生鎮,市中心血站創建成全國文明單位,市人民醫院創建成省級文明單位標兵,市疾控中心創建成省級文明單位,為銅川創建成全國文明城市貢獻了衛健力量。
中醫藥服務能力實現新提高。市校合作成立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和孫思邈研究院,耀州區孫思邈中醫院改擴建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孫思邈針灸醫院建成開診,新建村級孫思邈中醫堂60個,累計建成市縣鄉村孫思邈中醫堂128個,培訓中醫藥適宜人才2000餘人次。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北中醫孫思邈醫院研製開發中藥院內製劑5個,中醫藥在新冠肺炎預防、治療和康復中發揮了獨特作用。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宜君縣全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全面啟動。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全面開展。市級公立醫院院長年薪制和績效分配製度進一步完善,總會計師、總藥師制度建立運行。在全省率先推行第一村醫派駐制度,每萬名居民擁有註冊全科醫生2.86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得到提升。第一批國家醫養結合試點、第二批國家安寧療護試點和全國社會辦中醫試點穩步推進。市人民醫院新區二期項目榮獲全國醫院人文建築獎,綠色智慧醫院醫療物聯網套用項目榮獲全國醫院物聯網套用獎,走在全國前列。關注一老一小健康,家庭醫生簽約24萬人,簽約率30.59%,全市確定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省級試點機構3家,以鄉鎮為單位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均達到95%以上。積極承接職業健康職能,紮實開展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職業健康監管執法覆蓋率達到100%。
公立醫院黨建取得新成效。2018年全國公立醫院黨建工作推進座談會在照金召開,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領導體制全面建立,三級醫院和二級綜合醫院黨組織書記和院長分設。把支部建立在臨床科室,調整增設黨支部28個,基層黨支部設定不斷最佳化,建成四星級以上黨支部4個。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讓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1000餘名共產黨員遞交請戰書,300餘名醫護人員遞交入黨申請書,火線發展黨員12名,湧現出市人民醫院、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市疾控中心和陰媛媛、趙二艷、朱海龍、李灝等一大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典型。
醫療衛生行風建設取得新進步。紮實開展趙正永嚴重違紀違法案以案促改,圍繞6個聚焦深入查擺整改問題19個,圍繞“四個查一查”“四個專項工作”自查排查整改問題15個,認真召開年度專題民主生活會和脫貧攻堅巡視考核整改、以案促改專題民主生活會。深入推進掃黑除惡行業治亂專項行動,持續深化漠視侵害民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狠抓清廉醫院建設和更高水平平安醫院建設,黨風清正、醫風清朗、行風清新初見成效。
(二)主要矛盾和問題
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有短板弱項。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全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短板弱項,市級沒有專門傳染病防治醫院,綜合醫院傳染病區不規範,傳染病救治能力不強。市區縣疾控中心硬體不足、設備陳舊、手段滯後。全市沒有醫療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庫,應急物資短缺。
城鄉醫療資源配置不平衡。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市級三級醫院,絕大多數鄉鎮衛生院基礎建設薄弱,醫療技術人員水平不高,服務能力與民眾就醫需求有較大差距。
公立醫院發展不充分。醫院定位不清晰,錯位發展、服務互補的協同發展格局沒有形成。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不健全,醫療服務供給不能滿足民眾高水平多樣化的健康需求,綜合管理尚未實現全方位全過程精細化、規範化,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可持續發展後勁不足,學科帶頭人少、重點專科建設滯後、科研能力不強。
信息化建設支撐作用發揮不夠。資金投入和專業人員缺乏導致信息化對衛生健康服務支撐不足。基層醫療信息化建設滯後,各級醫療機構之間未全面建立互聯互通機制,個人健康信息難以共享互通,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服務無法實現精準化、信息化,不能滿足民眾全周期全流程衛生健康服務需求。
(三)機遇與挑戰
“十四五”時期,是銅川市推動資源型城市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是健康銅川建設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是實現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高品質服務、高效能治理的攻堅期,衛生健康事業將面臨重大發展機遇。
衛生健康事業優先發展戰略高度前所未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始終把人民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加深刻闡明了衛生健康事業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路徑明晰前所未有。“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著眼長遠、統籌布局四個銅川建設,將區域醫療中心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建設作為銅川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的重要內容,發展思路更加集成創新,發展方式更加系統協同,發展任務更加精準聯動,實現城市發展與人民健康高度協調統一。
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區域優勢前所未有。“一帶一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為銅川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環境。全國資源型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全國第一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等重大政策疊加效應加速釋放。銅川作為藥王孫思邈的誕生地,發展大健康事業和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區域優勢。
在面臨新機遇的同時,也存在嚴峻挑戰。一是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嚮往,對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提出更高要求。健康是民眾高品質生活的基礎保障,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民眾對健康服務需求正在加速增長,不僅要看的好病,還要看病舒心、服務體貼,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這就需要衛生健康系統加快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建立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
二是人口結構深度變化,對重點人群健康服務提出更高標準。“十四五”是人口發展轉型重要階段,人口結構將向深度老齡化邁進,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醫療健康需求將持續升溫。同時,人口老齡化也將帶來更多生育健康和嬰幼兒照護需求,婦女兒童、“一老一小”、慢病患者等重點人群迫切需要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衛生健康保障。
三是重大傳染病疫情風險,對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出更高要求。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重大傳染病潛在風險始終存在,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補短板,遵循預防為主,加快建立集監測預警、應急回響、疾病救治、物資保障於一體的公共衛生工作機制,構建反應迅速、設施完備、物資充足、檢測能力一流的公共衛生服務和應急管理體系。
因此,“十四五”時期風險與機遇同在,挑戰與發展共存,我們要圍繞醫療衛生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提升,不斷探索創新、深化改革,加快推進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保障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衛生健康工作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健康銅川建設戰略為統攬,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為主要方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屬性,以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應對各類不確定性因素,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三個導向,統籌兼顧。科學研判全市衛生健康發展特徵,以解決問題為指引、實現目標為方向、工作成效為標準,合理確定衛生健康發展目標,實現“三個導向”的有機統一。
健康優先,政策保障。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準確把握人民健康制度保障的核心要義。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
協作融合,整合提升。加強醫療、預防、保健、教學、科研機構分工協作,探索醫防融合、平急結合、平疫結合的體制機制。堅持城鄉均衡、區域發展,醫療機構錯位發展,促進醫療衛生服務同質化建設,增強衛生健康的公平性與可及性,確保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益性。
創新驅動,多元協同。堅持政府主導下的多元化辦醫導向,發揮市場調控作用鼓勵社會資本提供服務,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滿足民眾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健康需求。
(三)發展目標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健康銅川建設的關鍵期。堅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堅持預防為主,深入實施健康銅川行動,建設渭北區域醫療中心,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構建高質量醫療服務體系,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民眾健康服務。到2025年,建成國家健康城市,宜君縣建成國家健康縣城,50%鄉鎮建成國家健康鄉鎮,重點衛生健康指標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實現城市發展與人民健康和諧統一。
——人民民眾更加健康: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9.5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居全省前列,健康主要指標明顯提升。
——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強大:現代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更加健全,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回響、救治能力同步提升。
——健康服務供給更加多元:醫療服務、婦幼健康、職業健康、老齡健康、中醫藥、食品營養等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民眾多層次、差異化衛生健康服務需求得到基本滿足。
——健康產業更加壯大:養老、旅遊、網際網路、健身休閒、食品“五大領域”跨界融合發展,大健康產業集群基本形成規模。
——中醫藥傳承創新快速推進:中醫藥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藥王”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體系更加完善。
三、主要任務
(一)構建優質高效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實施公共衛生補短板項目。建成渭北傳染病醫院(銅川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渭北公共衛生醫療物資應急儲備中心、銅川市疾控應急指揮中心和實驗中心,實施市區縣綜合醫院發熱門診、傳染病病區標準化改造提升工程和區縣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形成設施完備、物資充足、反應迅速、檢測能力一流的疾病預防應急回響機制。
最佳化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在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試行公共衛生總師制度,在疾控機構設立公共衛生首席專家特設崗位。貫徹執行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標準,著力解決市縣兩級疾控中心業務用房面積普遍不達標問題,配備必要檢測檢驗儀器設備,提升檢驗檢測、流行病學調查、應急處置等能力。加強基層防控能力建設,織密織牢基層疾病控制第一道防線,推動各類企事業單位配備衛生員、學校配備校醫,形成跨部門、跨區域協作的疾病防控網路。落實“兩個允許”,推進公共衛生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一類保障和公益二類管理。
健全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立“市—縣—鄉—村”四級常態化應急管理體系,市級衛健行政部門設立專門的衛生應急管理機構,區縣衛健行政部門指定科室負責,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和各級疾控、衛生監督機構成立衛生應急管理科室,鄉鎮、社區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由專人負責。建立市縣鄉三級公共衛生應急指揮平台,完善全市衛生應急指揮調度信息系統。健全衛生應急預案體系,科學制定、動態調整衛生應急預案,定期開展實戰應急演練,強化預案的相互銜接,精準處置。健全多層次監測預警體系,構建以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發熱患者篩查、藥品零售機構發熱患者購藥登記、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檢測等為哨點的傳染病監測預警多點觸發機制,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早期預警鑑別能力。
加快衛生應急隊伍建設。組建市級傳染病、呼吸、重症醫學、院前急救等專業醫學救援隊伍,提高協同和聯合作戰能力。依託現有醫療衛生機構,利用現有專業人員,配合全省建立省-市-縣三級緊急醫學救援、突發急性傳染病控制、衛生監督衛生應急隊伍;建立中毒處置、心理救援隊伍;分級加強隊伍裝備建設。到2025年,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隊伍建設覆蓋率達到90%。
提高突發事件應急救治能力。建立創傷中心,聯合急救中心分別建立城市和縣域創傷救治網路,減少因嚴重創傷和多發傷致殘致死的患者人數,提高救治能力。建立胸痛中心,健全覆蓋全市的胸痛救治中心網路,完善並發布胸痛“急救地圖”,提高各醫院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縮短心梗患者發病就診時間,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殘致死率,提高胸痛救治能力。建立卒中中心,規範卒中診療,打造“1小時黃金時間救治圈”,降低致死致殘率。三級醫院常規開展溶栓和取栓技術,二級醫院常規開展溶栓技術。構建卒中分級診療模式,組建由卒中中心牽頭,急救中心、康復機構、基層機構共同參與的醫療聯合體,推進急救體系網路建設,實現救治工作上下貫通,開展卒中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健全衛生應急物資儲調系統。加強重大傳染病、重大安全生產事件等群體性傷亡事故所需藥品、疫苗、醫療衛生器械和設備儲備,確定儲備種類、數量和方式。按照統一規劃、分級儲備原則,建立醫療應急物資儲備機制,科學布局物資儲備庫,儲備物資至少滿足醫療機構45-60天運轉。建立醫療應急物資儲備調用信息系統,快速、精準補充調配應急物資。
創新醫防融合機制。全面打通醫防融合機制,實現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強化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職責。建立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責任清單和評估機制。各級醫療機構落實疾病預防控制職責,開展公共衛生相關工作,並將醫療機構履行公共衛生職責納入醫院等級評審指標體系與醫療機構年度績效考核。完善醫療機構公共衛生工作人員財政保障機制,建立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和公共衛生人員交叉能力培訓機制。將醫療衛生救治能力培訓納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急救中心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能力培訓範圍,制定相應考核制度。
(二)構建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搶抓省職防院在銅掛牌機遇,建設西北地區職業病防治中心。加強與西北大學和陝健醫集團合作,促進西北大學附屬銅川醫院、陝健醫銅川醫療中心內涵發展,建設渭北地區醫療中心。完成市婦幼保健院遷建項目,建設渭北地區婦幼健康中心。支持市人民醫院建設區域精準醫學中心(國家基因檢測基地),支持耀州區人民醫院、耀州區中醫醫院三級綜合醫院和三級中醫專科醫院創建,支持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創建二級醫院,支持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向社區醫院轉型,支持社會力量發展五官、腫瘤、醫美、康復等特色專科醫療機構。
提升縣級同質化服務能力。強化縣級醫院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進縣級醫院標準化、規範化建設,重點提升住院服務能力、遠程醫療服務能力和重大疾病診療能力。加強重點專科建設扶持,提高縣域疾病診療水平。制定吸引人才的特崗補助等政策,引導高層次人才到縣級醫院執業,為民眾就近就醫創造條件。全市縣級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基本創成三級醫院或達到三級醫院標準。
提升基層醫療衛生能力建設。貫徹“以基層為重點”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進一步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改造提升68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高359個村衛生室服務水平,村級孫思邈中醫堂實現全覆蓋,形成15分鐘醫療服務圈。加快推進縣鎮一體化、鎮村一體化改革,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培訓力度,加強鄉村醫生全員輪訓,紮實做好第一村醫派駐工作,鞏固基層服務能力提升長效機制。
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水平。加強全市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建設。促進醫療服務標準化、同質化,提高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和醫療質量管理水平,依法保障醫務人員基本權益,營造良好安全的執業、就醫和公共衛生服務環境,規範醫療衛生秩序和衛生行業發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衛生健康機構監管長效機制。
支持引導社會辦醫。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依法創辦醫療衛生機構,政府對社會辦醫區域總量和空間布局不作限制,充分釋放市場能量。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水平民營醫院向基層延伸、實現品牌化、集團化發展。支持社會力量創辦全科醫療、專科醫療、中醫藥、第三方醫技服務、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機構;支持社會辦醫機構與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療業務、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多種類型合作。支持社會辦醫加入醫聯體,完善醫聯體格線化布局。開展診所改革試點,簡化診所準入程式,完善診所基本標準,試點診所備案管理,鼓勵醫師全職或兼職創辦診所,開展診所備案管理試點工作。到2025年,社會辦醫院床位占醫院床位總數的比重達到26.5%以上。
(三)構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體系
探索建設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深化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合作,將北中醫孫思邈醫院、孫思邈研究院建成西北地區中醫藥研發治療康復中心。積極發揮中醫藥在預防治療常見病、疑難病、傳染病方面的獨特優勢,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診療方案。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普及套用,大力發展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持續鞏固市、區(縣)全國基層中醫藥先進單位創建成果,探索建立文化帶動、產業發展、經濟成長、城市轉型的中醫藥綜合改革銅川模式。
健全中醫藥管理服務體系。全面落實政府發展中醫藥的主體責任,健全市縣中醫藥管理體系,強化市縣中醫藥管理機構建設,設定或明確中醫藥管理機構並配備專門管理人員,充實管理力量,建立和完善有利於中醫藥發展的政策制度,確保各級中醫藥政策切實落實到基層,提升中醫藥管理水平。充分發揮中醫藥服務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和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實現中醫藥參與疾病預防、診療、康復全過程。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的中醫醫療服務網路。建成更加完善的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體系,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建立市級“治未病”中心,二級以上中醫醫院設立“治未病”科室,鼓勵基層醫療機構提供“治未病”服務。逐步實現每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都有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師或鄉村醫生;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達到100%,村衛生室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達到90%。
加快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啟動中醫醫院綜合能力“補短板”工程。到2025年,市級中醫醫院均能提供外、婦、兒等“短板”專科的住院服務,縣級中醫醫院達到“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所有縣級中醫院達到二級中醫院水平,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設立中醫科,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定標準化中醫科、中藥房,所有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基本服務。持續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縣級中醫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將中醫藥融入慢病監測和社區健康服務,針對高危人群開展中醫藥健康干預、健康管理。挖掘整理民間中醫特色診療、傳統中藥技術,推進成果轉化套用,大力培育一批技術成熟、信譽良好的中醫養生保健康復服務集團,形成社會辦中醫新模式。
(四)構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體系
深入推進健康銅川行動。持續以八類健康細胞立柱,以健康環境、健康生活、健康服務、健康保障架梁,織密居民素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中醫藥促進、慢病管理等十七項健康行動網,提升全市人民身心健康素質。實施國民營養計畫,開展“三減三健”行動,突出抓好中國小健康促進,強化肥胖、視力不良等兒童重點疾病篩查干預。加快實施婦幼健康促進、職業健康保護、老年健康促進等專項行動。完善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服務保障。繼續實施國家擴大免疫規劃,做好愛滋病、結核病、出血熱、布病等10種重點傳染病防控,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
完善生育和家庭發展政策。完善人口動態監測和預警機制,強化人口信息管理。進一步最佳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全面落實婚、產假和陪產假制度,為民眾生養子女創造有利條件,確保全市出生率保持穩定、人口規模、人口總量保持適度增長。構建有利於計畫生育家庭發展的支持體系,全面落實計畫生育獎勵優惠政策,兌現計畫生育獎勵扶助資金,落實計畫生育特殊家庭就醫綠色通道、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一對一聯繫人”三個全覆蓋。持續推進健康家庭示範建設,提高家庭成員自我保健能力和疾病防範能力。到2025年,以縣(區)為單位,健康家庭建設率達到40%左右;人口出生率穩定在4‰左右,總和生育率穩定在1.8左右。
提升婦幼、兒童健康保障水平。健全婦幼保健服務體系。實施生育服務保障工程,提升服務能力。做好優生優育全程服務,完善以技術服務為重點的計畫生育優質服務體系。完善市縣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症救治體系,市級建成高水平區域婦幼保健中心,加強縣級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轉診救治中心建設,全力保障母嬰安全服務能力。持續鞏固保障母嬰安全5項制度,逐步推行孕產婦死亡和新生兒死亡現場評審,堅決執行約談通報制度,做好愛滋病、梅毒、B肝母嬰傳播防治工作。抓好婦女健康促進項目實施。加強出生缺陷監測,實施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在完成免費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任務基礎上,統籌推進婚前、孕前優生服務。
推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全市嬰幼兒照護服務政策規範、服務標準、支持保障和監督管理體系基本健全,多元化、多樣化、覆蓋城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加強母嬰設施日常維護管理,提高使用率。到2025年,全市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均保持在95%左右,嬰幼兒早期發展知識普及率達到95%以上,嬰幼兒家長和看護人員接受科學育兒指導率達到95%以上。
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做好0-6歲兒童眼保健及視力檢查工作,重點抓好視力檔案規範管理與套用。幫扶農村地區在兒童保健專科建設、新生兒保健和高危兒篩查與管理、兒童生長發育監測、心理行為發育評估與指導、口腔保健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積極干預肥胖、近視等嚴重影響兒童生長發育的疾病因素。繼續實施兒童營養改善計畫。到2025年,確保完成90%以上的0-6歲兒童眼保健及視力檢查工作目標任務;兒童肥胖率上升態勢得到初步控制。
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加強健康學校建設,進一步營造青少年積極投身建設健康銅川的社會氛圍。建立青少年體育鍛鍊、睡眠、近視綜合防治行動監控機制。保證學校心理諮詢與干預的人員配置,通過健康教育等方式引導學生從小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到2025年,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達到25%以上;中小學生每天校內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青少年近視率明顯下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得到有效控制,青少年健康發展社會環境明顯改善。
最佳化老年人健康服務。建立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的綜合連續、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鼓勵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機構以多種形式開展合作。通過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養結合機構承接當地公共衛生、基本醫療和基本養老等服務。實施醫養結合人才培訓。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發展,引導和規範發展智慧型養老服務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推廣老年期常見疾病防治適宜技術,推進老年人心理關愛、安寧療護、醫養結合與失能老年人綜合評估指導項目。推進醫養結合試點,完善醫養結合政策,強化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銜接,推動醫養結合工作深入健康發展。開展老年友好環境建設,實施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加強老年人優待和維權工作。到2025年,基本建成規模適宜、功能互補、安全便捷的健康養老服務網路,護理型床位占養老服務機構總床位的25%以上;實現老年人相對集中區域和養老機構周邊的醫療機構全覆蓋,使醫療衛生資源基本滿足相應醫療保健需求。
鞏固健康扶貧成果。最佳化疾病分類救治措施。繼續做好脫貧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做到應治盡治。重點做好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嚴重精神障礙等4種慢性疾病患者的規範管理和健康服務。同時,做好腦血管病、冠心病、慢阻肺、重型慢性老年支氣管炎、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等6類慢性病和大骨節病、克山病、氟骨病等重症地方病患者簽約服務,做到應簽盡簽。完善住院先診療後付費政策。市域內公立醫療機構全面落實住院先診療後付費政策,享受對象調整為銅川市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易返貧致貧人口。積極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持續開展三級醫院對口幫扶工作。健全因病返貧致貧風險人群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機制,對縣鄉村三級基本醫療保障水平進行動態監測預警,補齊短板。
完善殘疾人醫療和康復服務。實施殘疾預防行動計畫,開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致殘因素預防和致殘疾病防控。進一步完善篩查、診斷、隨報、評估為一體的殘疾監測網路,建立殘疾報告制度。以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為重點,實施精準康復行動。加強殘疾人康復機構規範化建設,建設一批專業化骨幹康復機構、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和康復醫院;強化防盲治盲和防聾治聾工作;逐步將殘疾人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城鄉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完善貧困殘疾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貼政策。
(五)構建大健康產業全生態體系
推動康養產業全域布局。加快構築“兩區兩帶雙組團”康養產業格局(泛藥王山中醫藥康養產業區、“王益一印台”康復養老示範區;耀州文旅康養產業帶、“宜君一印台”旅居康養產業帶;西安北醫療服務產業南區、北區組團),建設康養幸福城市。突顯孫思邈中醫藥文化和藥王山地標、傳統中醫療法和中草藥資源,以泛藥王山區域為重點,以孫思邈整體醫學創新研究院為驅動,建設中醫藥產業科技集群和體驗集群,推動藥王康養小鎮、中草藥原生園區、藥王山健康旅遊園區發展,建設中醫藥產業示範基地、藥王文化休閒養生基地,打造孫思邈中醫藥文化展示視窗。發揮玉華宮區域生態優勢和文化元素,發展以健康養老、健康旅遊、休閒體驗為重點的旅居康養產業,建設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立足照金紅色文化和山地形態優勢,突出山地康養特色,高水平建設照金紅色文旅小鎮。加快康養社區和康養鄉村建設,建成銅川藥王國際康養小鎮、北中醫老年康養公寓等項目,布局一批高品質養老服務機構、頤養小鎮、康養民宿;提升孫思邈中醫堂建設水平,建設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中高端醫養綜合體和“醫聯體式”網際網路醫院,打造全國休閒康養中心。
推動生物醫藥全鏈布局。以品種產業化多元化為核心,引入生物醫藥領域科技創新資源,做強現代中藥,做最佳化學藥,做大生物藥,做精醫療器械,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突破發展。到2025年,總產值達到200億元。壯大中醫藥,打響“藥王”品牌,推動上下游產業體系建設,加大中藥經典名方開發及研製,做大中藥飲片、中成藥產業,做強方舟、興盛德、天一秦昆等醫藥企業;挖掘中醫藥特色優勢,加大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慢病創新藥研發及轉化;推動中醫藥與美容化妝品、食品、保健品等融合創新;拓展“非藥用部位”和中藥製藥等深加工產業化過程固液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提升發展綜合效益。發展化學藥,支持仿製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精神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等品牌化學創新藥,建成藥王山大健康產業園、市中醫藥產業園和宜君縣現代中醫藥產業園。拓展醫療器械,搶占醫療器械細分領域,推動注射器等醫用耗材增品類擴產量;促進中醫藥與現代康復技術相結合,研發殘疾人、老年人護理照料等領域康復輔具,推動製造針灸、推拿骨傷、外敷與熏蒸等中醫治療器具及綜合護理設備,布局高端醫療影像器械及導管、支架等產業,打造陝西醫療器械生產基地。
(六)構建衛生健康綜合保障支撐體系
加快補齊衛生健康人才短板。引進高層次和緊缺崗位衛生健康專業人才,探索採用聘用、坐診指導、短期兼職、項目委託、對口支援等柔性引才辦法,不受單位編制、專業技術崗位總量、結構比例、工資總額限制,通過特設崗位予以聘用。按照市-縣兩級分層確定急需緊缺專業目錄,按需引進人才。創新編制管理方式,設立醫療衛生系統人才編制周轉池,探索編製備案制。推進基層人才招聘工作,繼續實施縣及縣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定向招聘醫學類畢業生。擴大用人單位招聘自主權,對急需緊缺人才自主招聘。精準實施全科醫生特崗計畫,加強基層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完善人才評估發展機制,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重點向全科醫生傾斜。完善崗位設定管理,推行以實有在崗人員為基數核定醫療衛生單位人員崗位數,按照崗位結構比例合理設定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推行公開招聘和競聘上崗。到2025年,社區每萬名居民有5名全科醫生,專業技術崗位不低於總崗位數的80%。
加快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加快衛生健康信息化統籌布局,推動公共衛生、醫療、醫保、監管等各級各類機構互聯互通。推進市、縣兩級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設和套用系統建設,實施智醫助理、智慧雲醫院,雲上婦幼和急診急救、應急指揮、職業健康、食品安全、綜合監管等信息化項目,打通各級各類醫療、公共衛生機構的信息網路屏障,實現信息互通共享,業務高效協同,構建務實適用的“銅川健康雲”平台強化網路信息安全監管,保障網路信息安全。建成一批智慧醫院(中醫院),開展智慧型化套用,提供全生命周期、精準化的智慧醫療健康服務。
加強衛生健康法治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生物安全法》等衛生健康法律法規。加強傳染病防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等地方法規普法宣傳。推進國家強制性衛生標準的貫徹實施。強化全系統法治意識,加強法治機關建設,推動各級各類醫療衛生事業單位依法依規辦事。組織實施衛生健康系統“八五”普法,重點加強疫情防控、公共衛生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一網通辦”,持續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水平。
加強衛生健康監督能力建設。完善衛生健康監督執法體系建設,建立覆蓋市、縣、鎮、村四級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工作體制機制。加大衛生監督機構陣地、隊伍建設和經費、設備保障支持力度,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綜合監管網路。嚴格規範行政執法,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信息公示制度、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和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加強衛生健康監督信用體系建設,開展“信用+監管”試點,重點在醫療機構、公共場所和生產企業等領域建立依託信用等級的分級分類監管機制。積極推進“網際網路+監管”,套用信用監管、“雙隨機抽查”等措施提高醫療行業監管效率。加強監督人員培訓和培養,打造高素質的專業衛生監督人才隊伍。
(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推進醫聯體建設,最佳化醫聯體內部運行機制和分工協作機制,完善醫聯體激勵機制,調動牽頭醫院積極性。紮實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前沿陣地作用。推動宜君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國家試點,健全醫共體管理運行機制,推行緊密型醫共體醫保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探索打造集健康管理、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婦幼保健醫療康復、醫養結合、健康脫貧等為一體的健康共同體,拓展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建設內涵和外延,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推動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強化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與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功能,促進各類醫療保障互補銜接,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醫療需求保障水平。完善和規範居民大病保險、職工大額醫療費用補助、公務員醫療補助及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提高健康保障服務能力。到2025年,醫療保障制度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籌資運行、醫保支付、基金監管等重要機制和醫藥服務供給、醫保管理服務等關鍵領域改革任務。
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完善醫院內部運行管理機制,推進醫療質量安全、全面預算、內部控制、績效評價等重點制度建設,進一步提升醫院治理能力,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落實“兩個允許”,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動三醫聯動改革,最佳化醫療服務收支結構,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衛生健康職業精神,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醫院文化,堅持以人為本,強化患者需求導向,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建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文化,不斷提升競爭力和影響力。
加大藥品改革力度。降低虛高藥價,深化藥品采供改革,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建設。積極加入藥品耗材招采省際聯盟,進一步壓縮藥品耗材虛高價格。落實好國家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和 購銷“兩票制”,強化購銷票據查驗,鞏固藥品改革成效。推動高值醫用耗材改革,同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醫保報銷政策,落實財政補助政策,進一步健全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抓好總藥師制度建設。擴大總藥師制度試點範圍,落實二級及以上醫院總藥師制度,推動服務管理模式轉型,促進合理用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區縣政府要將強統籌協調,把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目標和指標納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年度計畫,科學制定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專項規劃,明確發展思路、工作目標和保障措施。各有關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協同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為全市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提供健康保障。
(二)完善多元投入。進一步明確政府對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中的投入保障責任,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財政狀況和健康指標相適應的投入機制,完善投入政策,重點加大對公共衛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醫療保險、中醫藥事業等投入力度,逐步降低居民個人醫療衛生支出比重,緩解個人就醫經濟負擔。
(三)營造良好環境。持續健全衛生健康政策體系,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推進依法行政,切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深入開展衛生健康宣傳教育和科學理念普及,增強社會對衛生健康工作的普遍認知,提高全民健康意識,保障規劃有效實施。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弘揚和踐行衛生健康職業精神,樹立行業良好形象,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四)加強監測評估。建立健全監測評估機制,加強對規劃實施的跟蹤分析和監測評估,實施規劃中期和終期評估,科學分析實施效果。落實各級主體責任,對重大項目執行情況進行重點監測監管,及時發現存在問題,研究解決對策,確保規劃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