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

辛集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

為深入貫徹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快推進辛集市養老服務發展,根據《辛集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辛集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
  • 發布單位:辛集市人民政府
一、規劃背景,(一)“十三五”時期的主要成就,(二)“十四五”及中長期的發展形勢,二、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二)基本原則,(三)發展目標,三、健全基本養老服務保障體系,(一)建立基本養老服務實施機制,(二)強化公辦養老機構保障作用,(三)加強特殊困難老年人保障,(四)健全長期照護服務保障制度,四、最佳化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體系,(一)完善居家養老支持政策,(二)拓展社區養老服務功能,(三)提升機構養老服務能力,(四)推進醫養康養融合發展,(五)促進農村養老服務提質升級,(六)發揮各類社會主體作用,五、打造多元化養老產業發展體系,(一)推動養老消費提質擴容,(二)統籌推進康養產業發展布局,(三)增加高品質老年用品供給,(四)培育智慧養老新興業態,(五)承接京津養老服務需求,六、完善全流程養老服務監管體系,(一)加強養老服務法治建設,(二)創新養老服務監管方式,(三)加強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四)加強風險監測預警防控,七、構建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一)弘揚敬老社會傳統美德,(二)最佳化老年人健康服務,(三)推動老年教育發展,(四)擴大老年人社會參與,(五)建設兼顧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會,(六)推進社會環境適老化改造,八、強化養老服務發展要素支撐,(一)強化用地保障,(二)強化用房保障,(三)強化資金保障,(四)強化人才培養,(五)強化數據套用,九、保障措施,(一)加強黨的領導,(二)強化統籌協調,(三)嚴格監測評估,解讀,一、出台背景,二、起草依據,三、主要內容,

一、規劃背景

(一)“十三五”時期的主要成就

老年福利制度不斷健全。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人養老服務補貼制度、高齡津貼制度全面建立,老年人獲得感明顯增強。建立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聯席會議制度,實施農村留守老人定期探訪制度。
養老服務供給能力明顯增強。養老服務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紮實推進,市民政事業服務中心第一敬老院新址投入使用。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站(點)3家,養老機構13家,總床位數1444張。
養老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持續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推動養老院在運營管理、生活服務、健康服務、安全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服務質量。積極推進養老機構星級評定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三星級養老機構2家,二星級養老機構2家,一星級養老機構6家。
醫養結合服務逐步深化。市第一醫院、第二醫院、中醫院和鄉鎮衛生院與就近養老機構建立醫療幫扶關係,全市13家養老機構與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室等醫療機構簽約率實現100%,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切實做好了健康管理。

(二)“十四五”及中長期的發展形勢

多重機遇疊加,為養老服務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一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有利條件。二是新時代新發展格局賦予養老服務業發展新契機。新生代老年人消費能力提高、消費意願增強,將為養老服務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需求驅動力。三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逐步深化。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逐步深入,為我市引進京津優質服務資源,激活養老服務市場活力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四是養老服務發展基礎支撐有力。我市在建設縣域經濟發展示範、推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大力推動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發展持續保持強勁勢頭,公共服務和民生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邊富邊老”的發展態勢不斷增強,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經濟基礎更加雄厚。
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對養老服務建設提出新挑戰。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65歲及以上人口112558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為18%,老齡人口比全國平均水平高4.49個百分點。老年人口規模不斷擴大,占總人口比重不斷攀升,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十四五”中後期開始,將迎來老年人口增長高峰,同時,高齡、失能老年人口數量也將增加,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更加突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面臨嚴峻挑戰。一是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設施使用率較低,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居家社區和農村養老服務發展滯後,社區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和農村互助幸福院作用發揮不充分。三是養老護理員隊伍不穩定、年齡偏大、專業化程度不高,人才培養、人才引進的激勵政策與機制還不健全。四是市場活力不夠,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的積極性有待提高,養老產業發展相對滯後。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市決策部署,圍繞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準確把握我市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和養老服務需求,完善基本養老服務,發展普惠養老服務,推進互助養老服務,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培育養老服務新業態,強化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形成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促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滿足老年人多層次養老服務需要,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持續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基本原則

統籌謀劃,均衡發展。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相結合,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總量與結構,速度與質量的關係,統籌推進城鄉養老服務發展,提升整體性、均衡性和協調性。
以人為本,順應趨勢。根據辛集市老年人口和京津冀養老協同發展需求,科學預測社會養老床位、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養老用地規模,加快建設順應老齡化趨勢、滿足多元化需求的養老服務體系,確保始終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兜好底線,廣泛普惠。強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線職能,促進養老服務資源均衡配置,確保基本養老服務保障到位。積極支持普惠性養老服務發展,為民眾提供方便可及,價格可負擔,質量有保障的養老服務和產品。
最佳化結構,提升質量。強化養老機構失能照護功能,擴大護理型床位占比,引導專業化服務進社區、進家庭。打造以照護為主業,輻射社區周邊、兼顧上門服務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構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路。推進養老服務標準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設。
社會參與,市場運行。深化“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支持各類社會主體積極參與,培育養老服務新業態,新模式,促進養老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基本服務與多樣化服務協同發展。
多方參與,共建共享。堅持政府、社會、家庭、個人共同參與、各盡其責,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打造共建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會。倡導老有所為,鼓勵老年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作用。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城區養老服務供給網路更加完善,“一刻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基本形成,助餐等日間照料服務覆蓋所有小區;農村“三級”養老服務網路全面建立,專業化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到2035年,保障補缺與提質增效建設相結合,形成健全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實現規模適度、布局合理、覆蓋城鄉、滿足多元需求的養老設施空間格局。養老服務產品日益豐富,要素支撐不斷增強,老年宜居、老年友好環境初步形成,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提升。
養老服務供給更加充分。覆蓋城鄉、普惠、均衡、優質的養老服務供給體系進一步完善,社區、家庭照護環境改善,兜底性養老服務保障不斷最佳化,普惠養老服務資源持續擴大,多層次養老服務規範發展。
服務業態創新發展。金融支持、教育培訓、文化旅遊、智慧型化產品和康養休閒等服務新業態多樣化發展,老年產品用品更加豐富,老年智慧型化產品和服務惠及更多老年人。
監管機制不斷健全。職責明確的政府、行業、社會養老服務綜合監管機制初步建立,政務信息公開機制基本建立,現代化、信息化和專業化監管能力不斷加強。
環境支持日益完善。老年友好型城市和社區建設全面推進,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老年人社會參與程度不斷提高,老年人在運用智慧型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得到有效解決,能夠更好地適應並融入智慧社會。
要素保障持續增強。行業營商環境逐步最佳化,市場規範和相關標準日益健全,規劃、土地、用房、財政、投資、融資、人才等支持政策更加有力,從業人員規模和能力不斷提升。
辛集市“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主要目標
指標
2025年目標值
屬性
1
養老服務床位總量(張)
≥3500
預期性
2
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建有率(%)
100
約束性
3
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
≥55
約束性
4
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區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
100
約束性
5
社區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
100
約束性
6
“特殊困難老人”月探訪率(%)
100
預期性
7
設立老年醫學科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占比(%)
≥60
預期性
8
職業院校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招生規模
明顯增長
預期性
9
每千名老人配備社會工作者人數(人)
≥1
預期性
10
老年大學、鄉鎮老年教學點
至少有1所老年大學、鄉鎮普遍建立老年教學點
約束性
2035年,全市養老服務床位達到5000張,護理型床位占比60%以上,充分滿足老年人標準化、專業化個性化服務需求。注重培養儲備養老服務人才,加強從業人員教育培訓,全市養老護理人員持證人數達到4000人以上,不斷提升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三、健全基本養老服務保障體系

(一)建立基本養老服務實施機制

建立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體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依據國家標準統一開展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評估結果作為發放老年人補貼、接受養老服務的重要依據。培育綜合評估機構,加強能力建設和規範管理。
健全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發布及動態調整制度。根據經濟發展情況和財政承受能力,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明確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準和支出責任,對健康、失能、經濟困難等不同老年人群體,分類提供養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復照護、社會救助等適宜服務,建立清單動態調整機制,逐步豐富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

(二)強化公辦養老機構保障作用

發揮公辦養老機構兜底保障作用。持續推進市民政事業服務中心第一、第二、第三敬老院養老設施改造提升,根據特困老年人規模確定公辦養老機構床位總量下限,在滿足有意願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需求前提下,重點為經濟困難的失能、殘疾、高齡老年人以及計畫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以下統稱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服務。不得興建超高標準、超規模的公辦養老機構。
提升長期照護服務水平。推進市民政事業服務中心第二敬老院等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改造升級為失能特困人員照護服務機構,增加護理型床位,配備專業化照護人員,開闢失能老年人照護單元,優先滿足市域內失能、部分失能特殊困難老年人集中照護需求。
專欄1 兜底性照護服務保障工程
市級照護型敬老院建設。以市民政事業服務中心第二敬老院為重點,改造升級護理型床位,配備專業化照護人員,有效保障特困人員集中照護需求。
公辦養老機構質量安全達標。加強公辦養老機構負責人和從業人員培養培訓,利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有資質的第三方和社會專業力量參與公辦養老機構運營管理,鼓勵公辦養老機構積極參與等級評定,提升規範化管理水平。到2025年,所有公辦養老機構評定等級達到一級(含)以上;80%以上公辦養老機構評定等級達到二級(含)以上。
公辦養老機構入住率提升。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更新老年人養老理念,改善公辦養老機構服務環境,最佳化養老服務供給結構,到2025年,公辦養老機構入住率明顯提升。
強化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設。針對公共衛生、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提升公辦養老機構應急保障能力,增設隔離功能,改造消防設施,配備必要的物資和設備,加強工作人員應急知識培訓,輻射帶動周邊養老機構完善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後恢復與重建等工作機制。

(三)加強特殊困難老年人保障

完善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制度。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將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納入相應社會救助範圍。完善80周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建立經濟困難高齡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和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加強與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長期護理保險等政策銜接。
加強特殊困難老年人服務保障。引導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養老機構優先接收特殊困難老年人、作出特殊貢獻的老年人。採取政府補貼等方式,支持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到2025年,支持500戶分散供養的特困、脫貧家庭中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完成居家適老化改造。
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定期探訪制度。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定期尋訪制度,督促家庭成員履行贍養扶養義務,支持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等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訪視與幫扶服務。通過電話、視頻、探訪等多種形式,對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心理慰藉等關愛服務。

(四)健全長期照護服務保障制度

按照國家、省統一部署,穩妥規範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起步,逐步將符合條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失能老年人納入保障範圍,重點解決失能人員基本護理保障需求。健全保障範圍、參保繳費、需求認定、等級評定、待遇支付、基金管理等標準體系和政策制度。探索建立穩定可持續的互助共濟、責任共擔的多渠道籌資機制。對符合規定的護理服務費用,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支付水平總體控制在70%左右。建立長期護理保險經辦服務體系,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豐富健康保險產品供給,鼓勵商業保險機構研發多樣化長期照護商業保險產品,提供個性化長期照護服務。

四、最佳化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體系

(一)完善居家養老支持政策

將家庭照護者培訓納入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範圍,支持養老服務機構等定期面向老年人及其子女親屬開設老年人護理、保健課程等培訓,鼓勵低齡老年人參加社會化照護培訓。

(二)拓展社區養老服務功能

最佳化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布局。按照“一社區一站(點)”標準,規劃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打造以照護為主業、輻射社區周邊、兼顧上門服務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完善供需銜接、資源統籌、全日托養、日間照料、上門服務等功能,支持與社區日間照料機構連鎖化運營,具備條件的開展失能老年人全日托養服務,構建定位精準、功能互補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到2025年,建城區至少建有1所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社區實現日間照料全覆蓋,基本形成“一刻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到2035年實現“五分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
建立助餐服務網路。依託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或社區閒置房屋等資源,打造標準化社區老年食堂或助餐服務點,創新各類助餐服務提供機制,因地制宜採取中央廚房、社區食堂、流動餐車等形式,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普惠性和可及性。支持農村養老服務機構、餐飲場所等增加老年助餐服務功能,補齊農村地區助餐服務短板。引導物流企業、外賣平台等市場主體參與助餐配送服務。推進供餐助餐服務機構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全覆蓋。
增強助浴助潔服務能力。支持社區助浴點、流動助浴車、入戶助浴等多種業態模式發展,培育專業化助浴服務機構。加強養老護理員助浴技能培訓,提高助浴服務水平。支持家政服務企業開發被褥清洗、收納整理、消毒除塵等適老保潔服務產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開展志願服務等方式,為特殊困難老年人等家庭提供助潔服務。引導物業服務企業將保潔服務範圍由公共區域向老年人家庭延伸。
提高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化水平。完善市養老服務平台,支持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信息服務平台,推動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其他生活服務提供商等與社區老年人需求精準對接,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用品代購、餐飲外賣、家政預約、代收代繳、輔助出行、掛號取藥、精神慰藉等“選單式”就近便捷服務,實現“子女網上下單,老人線下體驗服務”。
專欄2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助餐服務網路建設。引導設施基礎較好、服務需求較大的社區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的助餐服務,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實現供餐助餐全覆蓋;到2025年,所有社區日間照料機構具備助餐功能,服務基本覆蓋社區內所有居住小區。
助潔助浴服務機構建設。通過購買服務、分級分類獎補等扶持方式,鼓勵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助潔助浴服務,培育專業化助浴服務機構。到2025年,培育1個專業化助浴服務機構。
示範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培育。開展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站(點)綜合評價。到2025年,培育3個示範站(點)。

(三)提升機構養老服務能力

加強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實施普惠養老專項行動,支持新建護理型養老服務設施和照護服務能力改造提升項目。鼓勵企業爭取中央和省級預算內投資,建設方便可及、質量可靠、價格可接受的普惠型養老服務機構。支持社會力量建設專業化、規模化、醫養結合能力突出的養老機構,推進連鎖化、品牌化發展。
推進養老機構提質發展。鼓勵養老機構錯位發展、差異化經營,提高床位利用率。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建設失智老年人專業照護服務專區,強化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實行普通型養老服務床位和護理型床位差異化補助政策,增加護理型床位,到2025年,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55%。
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完善養老機構公建民營實施方案,推進市民政事業服務中心第三敬老院公建民營改革,引進優質企業或社會服務機構,創新運營管理方式,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

(四)推進醫養康養融合發展

豐富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支持醫療衛生機構依法依規開展養老服務,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在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服務站點,提供嵌入式醫療衛生服務。鼓勵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衛生機構,或與周邊醫療衛生機構及接續性醫療機構開展簽約合作。鼓勵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開辦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療機構、安寧療護中心等。鼓勵連鎖化運營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集中簽訂合作協定。鼓勵將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衛生機構納入醫聯體管理,根據服務老年人的特點,合理核定養老機構舉辦的醫療機構醫保限額。到2025年,養老服務機構普遍具備醫養結合服務能力。
提升基層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支持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增設以康復、護理為主的門診機構。支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村衛生室與農村互助幸福院統籌規劃、毗鄰建設,通過簽約合作等方式實現資源整合、服務銜接。推進居家老年人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建立簽約服務關係。
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質量。加強醫療衛生、養老服務信息管理系統數據套用,提升醫養結合信息化水平。發展面向居家、社區和機構的智慧醫養結合服務。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網際網路+護理服務”。實施醫養結合機構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推動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針對老年人特點分類完善居家、社區和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疫情防控措施。
專欄3 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
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能力提升。深化醫養結合服務,重點為失能、高齡、重病、生命終末期老年人,提供預防保健、健康管理、疾病診治、醫療護理、康復、安寧療護等服務。到2025年,市域內所有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培育醫養結合優質示範單位。鼓勵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組織醫養結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訓,提高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和水平。到2025年,培育1家醫養結合優質服務示範單位。

(五)促進農村養老服務提質升級

建設“三級”養老服務網路。打造市鄉村銜接互通、功能互補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體系。成立市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建設具備綜合功能的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依託幸福院、鄰里互助點等發展農村互助性養老。
突出養老服務指導中心中樞指導作用。拓展辛集市民政事業服務中心服務功能,成立市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發揮行業管理、技術指導、應急支援、培訓示範等作用。建設養老服務平台,完善線上點單線下提供服務功能,協助做好入網老年人數據分析、服務質量監管等工作。
強化鄉鎮綜合服務功能。推動第二敬老院(舊城鎮)、第三敬老院(位伯鎮)、熙雍老年公寓(天宮營鄉)、聖糖老年公寓(新壘頭鎮)率先轉型提升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增加綜合服務功能,將專業服務延伸至農村幸福院、鄰里互助點和居家老年人。到2025年,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有率達到60%,基本實現服務全覆蓋。
大力發展農村互助養老。以農村幸福院、鄰里互助點等為依託,構建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網路。改造提升農村幸福院,依託農村綜合服務站、村衛生室、便利店等公共服務設施和村民自有住宅設立鄰里互助點,明確專人負責或統籌使用公益崗位,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醫、助娛和心理慰藉等力所能及的服務。鼓勵專業服務機構託管運營農村互助養老設施。到2025年,農村互助性養老基本實現全覆蓋。
大力推動老年食堂建設。通過引導愛心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在農村建設老年食堂,用於保障農村特殊困難老年人、留守老人、獨居老人的用餐需求,解決農村老年人吃冷飯的問題。到2025年建設100家老年食堂。
專欄4 農村養老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三級”養老服務網路建設。建設以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為中樞、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為支撐、農村互助養老設施為基礎的“三級”養老服務網路。到2025年,市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充分發揮作用,60%以上鄉(鎮)建有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農村互助性養老基本實現全覆蓋。
農村互助幸福院提質增效。將規模較大、條件較好、具備老年人托養功能的農村互助幸福院逐步培育成小型養老機構或日間照料中心,向分散供養的特困老年人以及留守、獨居老年人提供助餐、助醫、助娛和心理慰藉等服務。

(六)發揮各類社會主體作用

綜合運用土地、融資、財稅、醫養結合、人才等支持政策,堅持市場化運作機制,引導社會各類主體提供普惠型服務,擴大供給,提高質量。完善市場原則下的普惠價格形成機制,綜合考慮企業建設運營成本、政策支持、老年人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普惠型養老服務項目受益範圍和支持標準,推動普惠型養老服務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確保養老機構、社區日間照料機構等能夠持續為老年人提供服務。

五、打造多元化養老產業發展體系

(一)推動養老消費提質擴容

培育老年消費市場。放寬養老服務市場準入,健全市場規範和相關標準,開展養老服務產品質量監測,全面建立開放、競爭、公平、有序的養老服務市場環境。制定養老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建立健全“好差評制度”,加強評價結果運用。加強涉老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嚴禁金融機構誤導老年人開展高風險投資。正確引導老年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激發老年人消費潛力。
加強老年人消費權益保護。健全養老產品和服務消費後評價體系,暢通老年消費者反饋渠道,營造安全、便利、誠信的消費環境。加強養老服務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依法保護相關專利、商標和商譽等合法權益。依法查處消費領域侵犯老年人權利的行為,打擊向老年人欺詐銷售各類產品和服務的違法行為。廣泛開展老年人識騙防騙宣傳教育活動,提升老年人抵禦欺詐銷售的意識和能力。加強養老服務欺老虐老行為監管。

(二)統籌推進康養產業發展布局

做強康養產業主體。結合區域發展實際和民眾需求,推動康養產業發展,在醫、養、康、文、體、旅等領域培育康養龍頭企業。探索發展集生活護理、醫療康復、休閒娛樂於一體的“一站式”智慧康養社區,滿足中高端老年群體的健康養老需求。
促進養老旅遊融合發展。引導國際皮革城等景點加強適老化建設和改造,鼓勵企業開發老年特色旅遊產品,拓展老年觀光旅遊、老年鄉村旅遊等新業態。支持社會力量建設旅居養老旅遊服務設施。

(三)增加高品質老年用品供給

加快老年用品研發套用,支持有資質的企業開發適合老年人需求的輔助產品、食品藥品、服裝服飾、無障礙科技產品等,豐富老年產品供給。推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在老年用品領域的深度套用,支持智慧型互動、智慧型操作、多機協作等關鍵技術研發,提升適老產品智慧型水平。加強宣傳推介,推動老年用品進產業園區、展會、商場、機構、社區和家庭。

(四)培育智慧養老新興業態

推進“網際網路+養老服務”,加快智慧平台建設,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多種技術和模式,推動養老領域供需信息對接,提升養老服務信息化水平。鼓勵網際網路養老服務企業利用大數據等手段,為居家社區老年人定製各類活動場景的健康監測系統,方便老年人居家出行、健康管理和應急處置。積極開展智慧健康養老試點示範,培育1家示範企業、3個示範基地,強化示範引領效應。
專欄5 養老產業重點工程
加大對養老服務、智慧養老等企業的扶持力度,培育養老龍頭企業和知名企業,推進養老服務產業融合發展。到2025年培育1家示範企業。

(五)承接京津養老服務需求

加強與京津養老項目對接,支持京津優質養老服務機構通過合作共建、整體搬遷等形式向辛集延伸布局,積極承接京津養老服務產業轉移。積極與推動京津冀養老服務供需資源有效對接,吸引京津社會資本向辛集養老服務領域流動,創新養老服務模式和養老產品,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和水平,發展特色康養產業。

六、完善全流程養老服務監管體系

(一)加強養老服務法治建設

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河北省老年人優待辦法》《河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依法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發揮《河北省養老服務條例》在保護當事人權益、維護市場秩序、規範契約管理、調處服務糾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實現養老服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發揮基層黨組織、基層民眾性組織、涉老社會組織的作用,建立養老服務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做好涉老矛盾糾紛預警、排查、化解。加強養老服務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老年人及其家屬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引導其自覺守法用法。鼓勵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基層法律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減免法律服務費用,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做好特殊困難老年人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二)創新養老服務監管方式

健全跨部門監管機制。強化部門協同配合,推動形成職責明確、分工協作、科學有效的跨部門綜合監管制度,推動各部門監管信息共享,實現違法線索互聯,監管標準互通,處理結果互認,推動聯合監管、聯合執法、聯合懲治。明確監管重點,全面加強對安全質量、從業人員、涉及資金、用地建設等方面的監管,加大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懲戒力度。健全“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抽查比例、抽查頻次和檢查對象被抽查機率,推行“網際網路+監管”。
加強信用管理。建立覆蓋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的全行業信用管理體系,對養老服務領域失信責任主體實施多部門跨區域聯合懲戒。建立養老服務機構備案信用承諾制度,備案申請人提交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開展服務活動的書面承諾並向社會公開,書面承諾履約情況記入信用記錄。壓實養老服務機構主體責任,主動防範消除建築、消防、食品、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安全風險和隱患,提高養老服務、安全管理、風險防控、糾紛解決的能力和水平。
強化運營秩序監管。指導養老服務機構最佳化內部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當事方協定約定規範服務行為,建立糾紛協商調解機制,規範服務糾紛處理程式,引導老年人及其代理人依法維權。嚴禁利用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和場地開展與養老服務無關的活動。依法打擊無證無照從事養老服務的行為,依法查處養老服務機構亂收費行為。完善退出機制,建立養老服務機構關停等特殊情況應急處置機制,指導退出的養老服務機構妥善做好老年人的服務協定解除、安置等工作。

(三)加強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

督促養老機構實施《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範》《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範》《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等國家標準和相關行業標準,在規劃建設、設施設備、運營管理、服務質量、衛生與健康、消防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推行標準化。支持養老服務行業組織和機構實施標準化管理,培育標準化養老服務機構。鼓勵養老機構參加等級評定。

(四)加強風險監測預警防控

指導督促養老機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消除安全隱患。制定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常態化應急演練機制,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加大養老詐欺重點防範和整治工作力度,做好政策宣傳和風險提示,對涉嫌犯罪的依法打擊。完善養老服務領域預付費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養老機構預收費資金監管機制。開展非法集資重點防範和專項整治,做好政策宣傳和風險提示,嚴防以虛假投資、高額返利、預付費等方式進行的非法集資。規範中高端機構養老發展,對建設、銷售以老年人為主要居住群體的住宅或居住小區,要堅持以服務為本的功能定位,落實信用承諾,強化日常監管,確保經營健康穩定可持續,嚴禁以養老之名“跑馬圈地”。

七、構建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一)弘揚敬老社會傳統美德

強化家庭贍養老年人主體責任,建立常態化指導監督機制,督促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將有能力贍養而拒不贍養老年人的違法行為納入個人社會信用記錄,防止欺老虐老棄老問題發生。弘揚敬老愛老助老社會風尚,加大“敬老文明號”“敬老愛老助老模範人物”宣傳力度,每年開展一次敬老月活動,培育和表彰孝親敬老先進典型,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社會氛圍。健全老年人權益保障機制,加強老齡法律法規普法宣傳教育。全面落實國家、省老年優待政策,完善老年人優待制度,不斷擴大優待項目和優待範圍,持續提升優待標準,更好地讓老年人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不斷提高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最佳化老年人健康服務

開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宣傳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強化“三減三健”意識,加強健康素養和生活方式指導。實施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健全老年人健康檔案,支持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為失能、慢性病、高齡、殘疾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居家醫療服務。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和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優勢。普及安寧療護理念,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設定安寧療護中心、病區或床位,補齊安寧療護短板。完善老年人心理健康與精神疾病早期預防及干預機制,鼓勵開展老年精神疾病醫院—社區協同診療管理服務。
新建和改擴建一批老年人公共文化活動場所或設施,支持老年文化團體和演出隊伍建設,搭建老年文化活動交流展示平台。鼓勵和支持電影院、劇場等經營性文娛場所增加面向老年人的優惠時段。加強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等配套運動場所和老年人體育健身設施的配套建設,開發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活動,推廣中國傳統保健體育運動,組織相關賽事和鍛鍊展示。建立健全老年人全民健身服務志願隊伍,開展老年人運動項目指導。鼓勵開發適合老年人的體育服裝、鍛鍊器材等產品及健身指導、競賽參與等服務。

(三)推動老年教育發展

鼓勵老年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傾斜,促進城鄉社區老年教育均等化。推進養教結合創新實踐,支持養老機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固定學習場所,配備教學設施設備,並充分發揮老年大學作用,通過開設課程、舉辦講座等形式,推動老年教育融入養老服務體系,豐富住養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發展“網際網路+老年教育”,鼓勵老年教育機構開展線上老年教育,提高老年教育可及性、便利性。

(四)擴大老年人社會參與

發展老年志願服務,探索建立時間銀行、愛心積分、志願服務綜合保險等激勵保障機制,引導老年人自覺參與社區治理和養老互助等活動,在平安維穩、文明實踐、文明創建、糾紛處理、垃圾分類、時政宣講、文藝活動等方面發揮餘熱。重視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建設老年人才信息庫和老年人才智庫,為有勞動意願的老年人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新創業指導服務,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依法保障老年人在勞動過程中的合法收入、安全和健康權益。鼓勵和引導老年人在城鄉社區建立基層老年協會等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活動,搭建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平台。
專欄6 基層老年協會規範化建設行動
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加強基層老年協會黨建工作,改善基層老年協會活動設施和條件,加強骨幹培訓和活動指導。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專業社會工作者、社會組織等對基層老年協會進行培育孵化,打造一批規範化、專業化基層老年協會。做好基層老年協會的登記(備案)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監管措施,加強規範管理。

(五)建設兼顧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會

醫療、社保、民政、金融、通信、郵政、信訪、出入境、生活繳費等高頻服務事項,應設定必要的線下辦事渠道並向基層延伸,公共服務場所應保留人工視窗和電話專線等傳統為老服務方式,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化服務。定期開展“拒收現金”專項治理。推動政務服務、社區服務等網際網路網站和移動網際網路套用適老化改造,最佳化界面互動、內容朗讀、操作提示、語音輔助等功能,鼓勵企業提供相關套用的“關懷模式”“長輩模式”。開展“智慧助老”行動,積極引導社區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志願者、服務機構等針對老年人智慧型技術運用等開展宣傳與培訓,引導老年人體驗新科技。將解決老年人運用智慧型技術困難相關工作納入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友好社區、老年宜居環境等建設中統籌推進,有效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
專欄7 智慧助老行動
加強智慧助老技術培訓。在全市城鄉社區普遍開展老年人運用智慧型技術培訓,鼓勵老年人家庭成員、為老社會組織加強對老年人的培訓,培育智慧助老志願服務團隊,為老年人運用智慧型技術提供培訓和服務。
加強智慧助老公益宣傳。營造全社會幫助老年人解決運用智慧型技術困難的良好氛圍。

(六)推進社會環境適老化改造

提升社區適老化水平。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重點對加強路面平整、出入口和通道無障礙改造、地面防滑處理、樓梯沿牆加裝扶手、樓層間安裝掛壁式休息椅等,鼓勵有條件的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等的適老化改造。推動將適老化標準融入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為農村老年人提供方便安全的出行和居家生活環境。
推動公共場所適老化改造。重點對銀行、商場、超市、醫院、圖書館、影劇院、公園等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領域的公共設施進行無障礙設計和改造,加強道路、交通設施、公共運輸工具等適老化改造,推動在公交站、火車站、汽車站等交通場所設定老年人等候專區和綠色通道,加強對公共建築坡道、電梯、扶手等設施的改造,改善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出行環境。

八、強化養老服務發展要素支撐

(一)強化用地保障

嚴格按照人均用地不少於0.1平方米的標準,分區分級規劃設定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保障養老服務設施用地。科學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計畫和供地計畫,明確養老服務設施用地規模、標準和布局,分階段供應規劃確定的養老服務設施用地,並落實到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畫,做到應保盡保。涉及新增建設用地的,在土地利用年度計畫中優先予以安排。落實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土地政策,以多種方式供應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民間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使用國有劃撥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二)強化用房保障

最佳化存量設施利用機制。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支持利用存量場所改建養老服務設施,進一步簡化和最佳化存量土地用途變更程式。利用存量商業服務用地開展養老服務的,允許按照適老化設計要求適當放寬戶均面積、租賃期限等土地和規劃要求。養老服務機構所使用的存量房屋在符合規劃且不改變用地主體的條件下適用過渡期政策,5年內繼續按原用途和權利類型使用土地。
開展城鎮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專項治理。按國家統一要求,全面清查2014年以來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區配套情況,2025年前全面完成整改,確保新建居住區與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結合老舊小區改造,通過補建、購置、置換、租賃、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補齊養老服務設施短板。

(三)強化資金保障

強化財政資金保障,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完善多渠道籌資機制。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力度,確保不低於55%的公益金用於支持發展養老服務。全面落實支持養老服務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養老服務機構用電、用水、用氣、用熱享受居民價格,不得以土地、房屋性質等為理由拒絕執行相關價格政策。

(四)強化人才培養

健全為老服務人才培養教育機制,鼓勵優質機構共建合辦養老服務實訓基地,探索有條件的養老機構發展成實習實訓點。健全培訓機制,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畫,加強養老從業人員崗前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大力培養為老年人服務的社會工作者隊伍。推進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符合條件的給予職業技能鑑定補貼。鼓勵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等從事養老服務業,引導其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按規定獲得補貼。完善養老護理員薪酬待遇和社會保險政策,強化工資收入分配的技能價值激勵導向,促進勞動報酬合理增長。舉辦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建立從業人員褒揚機制,開展養老護理員關愛、表揚活動。到2025年,實現養老院院長、養老護理人員培訓全覆蓋。
專欄8 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工程
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擴容。支持各類院校設定養老服務類專業,加大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力度。
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提質。加強養老服務領域職業教學資源建設,遴選一批優秀課程和教材,持續推動職業院校深化養老服務領域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積極穩妥推進“1+X”證書制度,推進老年照護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及考核工作。

(五)強化數據套用

依託國家、省人口基礎信息庫等,匯聚老年人社會保障、養老服務機構、養老從業人員等基本數據集,推進部門間涉老信息共建共享。按照國家、省統一安排,開展養老產業重要指標年度統計。鼓勵智庫和第三方力量加強老齡化趨勢預測和養老產業前景展望,發布年度報告,引導社會預期。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

加強黨對養老服務工作的領導,強化政府責任,建立健全規劃實施、組織、協調和督導機制,制定“整體解決方案”,把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盤考慮,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推動兜底性、普惠型、多樣化養老服務協調發展。
專欄9 養老服務“整體解決方案”
結合全市人口老齡化發展形勢、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風土人情等,制定實施養老服務“整體解決方案”,推動兜底性、普惠型、多樣化三種路徑協同發展,重點包括建立工作機制、明確發展目標、加強財力支撐、完善要素保障、創新支持政策、設計運行機制等內容,體現系統性、科學性、可持續性。

(二)強化統籌協調

發揮養老服務聯席會議作用,加強統籌協調,明確責任分工,推動規劃重點任務、重點項目的落實。強化資源統籌和政策協同,形成各負其責、密切聯動、統籌推進的工作格局。

(三)嚴格監測評估

市民政局會同市發展改革局、市衛生健康局等有關部門,建立規劃實施動態監測機制,按年度梳理指標完成情況,定期跟蹤重點任務實施進展,及時提出推進建議。搭建社會監督平台,探索建立由職能部門、駐地社區、專家學者、相關領域志願者、老年人及家屬等參與的第三方評估機制。定期開展綜合評估和專項評估。

解讀

一、出台背景

為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更好地應對辛集市老齡化發展趨勢,在全市範圍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養老服務體系,編制了《辛集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二、起草依據

根據《“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河北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辛集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檔案。

三、主要內容

《規劃》共9部分。第一部分,規劃背景。包括“十三五”成就、“十四五”形勢等2方面內容。第二部分,總體要求。包括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等3方面內容。第三部分,健全基本養老服務保障體系。包括建立基本機制、強化公辦保障、加強特殊保障、健全長期照護等4方面內容。第四部分,最佳化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體系。包括完善居家政策、拓展社區功能、提升機構能力、推進醫康養融合、促進農村提質升級、發揮各類社會主體作用等6方面內容。第五部分,打造多元化養老產業發展體系。包括推動消費擴容、統籌康養布局、增加用品供給、培育智慧業態、承接京津需求等5方面內容。第六部分,完善全流程養老服務監管體系。包括加強法治建設、創新監管方式、加強標準建設、加強風險監測等4方面內容。第七部分,構建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包括弘揚敬老美德、最佳化健康服務、推動老年教育、擴大社會參與、建設智慧社會、推進適老化改造等6方面內容。第八部分,強化養老服務發展要素支撐。包括強化用地保障、強化用房保障、強化資金保障、強化人才培養、強化數據套用等5方面內容。第九部分,保障措施。包括加強黨的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嚴格監測評估等3方面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