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氨西林(匹氨青黴素)

匹氨西林

匹氨青黴素一般指本詞條

匹氨西林屬於青黴素類化合物,化學名為(2S,5R,6R)-6 - [[(2R)-2-氨基-2-苯基乙醯基]氨基] -3,3-二甲基-7-氧代-4-硫雜-1-氮雜雙環[ 3.2.0]庚烷-2-羧酸叔丁酯。臨床上作為抗生素具有口服吸收後,毒副作用低,給藥方便等特點而被廣泛套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匹氨西林
  • 外文名:pivampicillin
  • 中文別名:氨苄青黴素吡呋酯;吡呋氨卡西林;
  • CAS號:33817-20-8
  • 分子式:C22H29N3O6S
  • 分子量:463.54700
化合物,基本性質,物化性質,合成路線,藥品簡介,藥理毒理,藥代動力學,適應症,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症,注意事項,婦女用藥,老年患者用藥,藥物相互作用,相關製劑類型,片劑製品,顆粒製劑,治療案例,副反應案例,說明書,專家點評,

化合物

基本性質

中文名稱:匹氨西林
中文別名:匹凡西林;氨苄青黴素吡呋酯;吡呋氨卡西林;吡呋青黴素;匹氨青黴素;匹凡西林
英文名稱:pivampicillin
英文別名:Pivampicillin;Pivaloyloxymethyl ampicillinate;Pivampicilline;Pondocillin;2,2-dimethylpropanoyloxymethyl (2S,5R,6R)-6-[[(2R)-2-amino-2-phenylacetyl]amino]-3,3-dimethyl-7-oxo-4-thia-1-azabicyclo[3.2.0]heptane-2-carboxylate;
CAS號:33817-20-8
分子式:C22H29N3O6S
分子量:463.54700
精確質量:463.17800
PSA:153.33000
LogP:2.35260

物化性質

密度:1.33g/cm
沸點:679ºC at 760mmHg
閃點:364.5ºC
折射率:1.604

合成路線

匹氨西林

藥品簡介

藥理毒理

匹氨西林耐酸,口服吸收完全,在體內為酯酶水解,釋放出氨苄西林而發揮作用。口服時血濃度較相同劑量的氨苄西林為高,抗菌作用也相應較強。該品為半合成青黴素類抗生素,對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肺炎桿菌、變形桿菌、腸桿菌屬、枸櫞酸桿菌、沙雷菌屬、不動桿菌屬以及對青黴素敏感的革蘭陽性球菌均有抑菌作用,大劑量有殺菌作用。對大腸埃希菌、腸桿菌屬、肺炎桿菌、枸櫞酸桿菌、沙雷菌屬以及不動桿菌屬等的抗菌活性強於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對吲哚陽性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的抗菌活性強於羧苄西林和磺苄西林;對革蘭陽性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與羧苄西林相似,而對糞鏈球菌的抗菌活性比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優越。對脆弱擬桿菌等大多數厭氧菌具有較好抗菌作用。該品體外試驗表明其對細菌所產生的(內醯胺酶不穩定。該品與匹氨西林、卡那黴素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聯合套用有顯著協同作用。

藥代動力學

成人靜脈注射該品1g、2g後15分鐘平均血藥濃度分別為53.4(g/ml、152(g/ml,1小時後分別為12.8(g/ml、47.8(g/ml,6小時後已無法測得血藥濃度,血消除半衰期分別為39分鐘、45分鐘,6小時後給藥量的42.5%、57.9%由尿中排泄。1小時內靜脈滴注2g,滴注結束時血藥濃度為86.5(g/ml,1小時後為28.3(g/ml,血消除半衰期為40分鐘。該品在膽汁中濃度極高,1小時內滴注2g,最高可達248~1070(g/ml,6小時後仍保持63.5~300(g/ml,膽汁排泄率為1.65%~7.0%。該品到達腦脊液的滲透率為17%~25%,蛋白結合率為42%,尿排泄率為50%~55%,膽汁消除率變化較大,從0.05%~25%(與患者肝功能有關)。其生物半衰期約為1小時,肌注約為1.5小時,小於7天的新生兒約為4.3小時。在新生兒靜滴100mg/kg後,血藥濃度的降低較緩慢,5小時後尚可檢出。在小兒腦膜炎病例中,腦脊液內藥物濃度最高可達23(g/ml。小兒膿胸,在靜脈滴注100mg/kg後,胸水中最高濃度達到6.3(g/ml,而且持續時間很長。妊娠婦女靜脈滴注1~2g,1~2小時後27%~34%轉移至臍帶血中,羊水中藥物濃度約為10(g/ml。

適應症

用於大腸埃希菌、腸桿菌屬、變形桿菌等革蘭陰性桿菌中敏感菌株所致的呼吸系統、泌尿系統消化系統、婦科和生殖器官等感染,如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腹膜炎、骨髓炎、皮膚及軟組織感染及眼、耳、鼻、喉科感染。

用法用量

1. 輕症感染,每天1.5~2g,分2~3次服;
2. 重症感染,每天3~4g,分3~4次服。
3. 兒童:每天40~80mg/kg,分4次服。

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主要有:食慾缺乏、噁心、嘔吐、腹瀉、肌注局部疼痛和皮疹,且多在給藥過程中發生,大多程度較輕,不影響繼續用藥,重者停藥後上述症狀迅速減輕或消失。少數病例可出現血清氨基轉移酶、鹼性磷酸酶升高及嗜酸性粒細胞一過性增多。中性粒細胞減少、低鉀血症等極為罕見。未見腎功能改變以及血液電解質紊亂等嚴重反應。

禁忌症

青黴素類抗生素過敏者禁用。
蕁麻疹蕁麻疹

注意事項

1、用藥前須做青黴素皮膚試驗,陽性者禁用。2、交叉過敏反應:對一種青黴素類抗生素過敏者可能對其他青黴素類抗生素也過敏。也可對青黴胺或頭孢菌素類過敏。
3、腎功能減退患者應適當降低用量。
4、下列情況應慎用:有哮喘濕疹枯草熱、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史者。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
5、對診斷的干擾:(1)用藥期間,以硫酸銅法進行尿糖測定時可出現假陽性,用葡萄糖酶法者則不受影響;(2)大劑量注射給藥可出現高鈉血症;(3)可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或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
6、套用大劑量時應定期檢測血清鈉

婦女用藥

該品可透過胎盤進入胎兒血循環,並有少量隨乳汁分泌,哺乳期婦女套用該品雖尚無發生嚴重問題的報告,但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套用仍須權衡利弊,因其套用後可使嬰兒致敏和引起腹瀉、皮疹、念球菌屬感染等。

老年患者用藥

老年患者腎功能減退,須調整劑量。

藥物相互作用

1、氯黴素、紅黴素、四環素類等抗生素和磺胺藥等抑菌劑可干擾該品的殺菌活性,不宜與該品合用,尤其是在治療腦膜炎或急需殺菌劑的嚴重感染時。
2、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藥可減少該品自腎臟排泄,因此與該品合用時使其血藥濃度增高,排泄時間延長,毒性也可能增加。
3、該品與重金屬,特別是銅、鋅和呈配伍禁忌,因後者可破壞其氧化噻唑環。由鋅化合物製造的橡皮管或瓶塞也可影響其活力。也可為氧化劑、還原劑或羥基化合物滅活。
4、該品靜脈輸液加入頭孢噻吩、林可黴素、四環素、萬古黴素、琥乙紅黴素、兩性黴素B、去甲腎上腺素、間羥胺、苯妥英鈉、鹽酸羥嗪、丙氯拉嗪、異丙嗪、維生素B族、維生素C等後將出現混濁。
5、避免與酸鹼性較強的藥物配伍,pH4.5以下會有沉澱發生,pH4.0以下及pH8.0以上效價下降較快。
6、該品可加強華法林的作用。
7、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合用有協同作用,但混合後,兩者的抗菌活性明顯減弱,因此兩藥不能置同一容器內給藥。

相關製劑類型

片劑製品

性狀白色或類白色片。
該品口服後,經腸內酯酶水解成舒巴坦及氨苄西林,氨苄西林為該品中的殺菌成份,作用於細胞活性繁殖階段,通過對細胞壁粘肽生物合成的抑制,而起殺菌作用。舒巴坦其本身對細菌抑制作用弱,是一種競爭性不可逆的β-內醯胺酶抑制劑,它與β-內醯胺類抗生素聯合套用後,能獲得良好的協同作用。該品對多種革蘭陽性與革蘭陰性細菌有效。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黴素與一些耐甲氧西林菌株)、肺炎球菌、糞鏈球菌以及其他鏈球菌屬等陽性菌,陰性菌包括大腸桿菌、流感嗜血桿菌、布蘭漢氏卡他菌、埃希桿菌、克霉伯氏桿菌、奇異變形桿菌等;厭氧菌包括脆弱桿菌。
藥代動力學
該品口服後,在腸壁經腸內酯酶水解成舒巴坦及氨苄西林,其克分子比為1:1,其生物利用度相當於等量的舒巴坦,氨苄西林靜脈注射劑的80%,飯後服用不影響其吸收,服用該品後,氨苄西林的最高血清濃度約相當於等量口服氨苄西林的二倍。舒巴坦、氨苄西林在正常人體內的半衰期(t1/2),分別約為0.75小時、1小時,氨苄西林、舒巴坦有50%~75%以原藥形式經尿液排泄,年老和腎功能不全者,半衰期(t1/2)延長。
適應症
該品適用於治療敏感細菌引起的下列感染:1.上呼吸道感染:鼻竇炎、中耳炎、扁桃體炎等。2.下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3.泌尿道感染及腎盂腎炎。4.皮膚、軟組織感染。5.淋病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包括老年人)及體重大於或等於30公斤的兒童常用量每次375~750mg,每天服用2次;兒童:體重小於30公斤者,每日按體重50mg/kg,分2次服用。無論成人或兒童,療程一般為5~14天,必要時可延長,任何由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感染,療程最少10天、以防止急性風濕熱腎小球腎炎之發生。治療淋病時,可用該品單劑2.25g(6片)口服,加服1g丙磺舒,以延長氨苄西林及舒巴坦血清濃度,疑有梅毒螺旋體合併感染時,在該品使用前應接受暗視野檢查,並最少在四個月內,每月接受血清試驗一次。不良反應
一般為輕度至中度反應,繼續用藥時,自然消失,預期偶然發生與服用氨苄西林有關的不良反應,偶見:1.消化道反應,如腹瀉、稀便、噁心、腹痛、痙攣、上腹痛及嘔吐。
2.皮疹、瘙癢。3.其它:如瞌睡、鎮靜、疲勞、不適及頭痛等。
禁忌症
對青黴素類藥物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
1.首次使用青黴素類藥物的患者,應首先進行青黴素皮試,對於陽性反應者禁用該品。
2.套用該品前,應首先確定患者是否對青黴素過敏,過敏者禁用。
3.對頭孢菌素類藥物過敏者慎用。
大腸埃希菌
4.用藥期間若有過敏反應產生,則應停藥,並採取相應措施。
5.該品長期套用時,應定期檢查肝、腎、造血系統功能。
婦女用藥
由於尚未有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使用的安全性資料,因此,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慎用。

顆粒製劑

藥理毒理
該品口服後,經腸內酯酶水解成舒巴坦及氨苄西林。舒巴坦和氨苄西林同時存在時,不僅保護氨苄西林免受β內醯胺酶的水解破壞,而且還擴大了氨苄西林的抗菌譜,對葡萄球菌產酶株、不動桿菌屬和脆弱擬桿菌等細菌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該品對包括產黴菌株在內的葡萄球菌、鏈球菌屬、肺炎球菌、腸球菌屬、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奇異變形桿菌、普通變形桿菌、淋病奈瑟菌、梭桿菌屬、消化球菌屬、消化鏈球菌屬及包括脆弱擬桿菌在內的擬桿菌屬均具抗菌活性。氨苄西林為青黴素類抗生素,作用於細胞活性繁殖階段,通過對細胞壁粘肽生物合成的抑制,而起殺菌作用。舒巴坦本身抑菌作用較弱,是一種競爭性、不可逆的β內醯胺酶抑制藥,與β內醯胺類抗生素聯合套用後,能獲得良好的協同作用。藥代動力學
該品口服後,在腸壁經腸內酯酶水解成舒巴坦及氨苄西林,克分子比為1:1。生物利用度相當於等量的舒巴坦、氨苄西林靜脈注射劑的80%,飯後服用不影響其吸收。服用該品後,氨苄西林的血藥峰濃度(Cmax)約相當於口服等量氨苄西林的2倍。舒巴坦、氨苄西林在正常人的血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別約為0.75小時和1小時;蛋白結合率分布約為38%和28%;兩者在組織體液中分布良好,均可通過有炎症的腦脊髓膜。氨苄西林、舒巴坦有50%~75%以原形經尿液排泄。適應症
剝脫性皮炎剝脫性皮炎
該品適用於敏感菌引起的:1.上呼吸道感染:鼻竇炎、中耳炎、扁桃體炎等。2.下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3.泌尿系統感染。4.皮膚軟組織感染。5.淋病。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包括老年人)及體重≥30kg的兒童一次0.375~0.750g,一日2次。體重<30公斤的小兒按體重一日50mg/kg,分2次服用。療程一般均為5~14日,必要時可延長。由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感染,療程至少10日,以防止急性風濕熱或腎小球腎炎的發生。治療非特異性淋病時,可頓服2.25g,加服1g丙磺舒,以延長氨苄西林和舒巴坦的血藥濃度的維持時間。
不良反應
1.過敏反應:斑丘疹、蕁麻疹、皮膚瘙癢、偶可發生剝脫性皮炎及嚴重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等。2.消化道反應:腹瀉、稀便、噁心、腹痛、痙攣、上腹痛及嘔吐等。
造血系統-脾臟造血系統-脾臟
3.思睡、鎮靜、疲勞,不適及頭痛等。
4.貧血、血小板減少、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血液系統異常。
5.肝功能異常:如血清氨基轉移酶和血清膽紅素增高。
6.偶見間質性腎炎
7.二重感染:長期或大量套用該品可致耐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陰性桿菌或白念珠菌感染。
禁忌症
1.青黴素皮試陽性反應者、對該品及其他青黴素類藥物過敏者禁用。
2、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巨細胞病毒感染、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禁用。
注意事項
造血系統-脾臟
1.患者每次開始服用該品前,必須先進行青黴素皮試。2.對頭孢菌素類藥物過敏者及有哮喘、濕疹、枯草熱、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史者慎用。
3.該品與其他青黴素類藥物之間有交叉過敏性。若有過敏反應產生,則應立即停用該品,並採取相應措施。
4.腎功能減退者應根據血漿肌酐清除率調整劑量或給藥間期。
5.對懷疑為伴梅毒損害之淋病患者,在使用該品前應進行暗視野檢查,並至少在4個月內,每月接受血清試驗一次。
6.長期或大劑量服用該品者,應定期檢查肝、腎、造血系統功能和檢測血清鉀或鈉。
7.對實驗室檢查指標的干擾:(1)硫酸銅法尿糖試驗可呈假陽性,但葡萄糖酶試驗法不受影響;(2)可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或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測定值升高。
婦女用藥
1、該品可透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但在人類尚缺乏足夠的對照研究,因此孕婦一般避免使用,僅在有明確指征時套用該品。
2、該品可分泌入母乳中,可能使嬰兒致敏並引起腹瀉、皮疹、念球菌屬感染等,故哺乳期婦女慎用或用藥期間暫停哺乳。
老年患者用藥
老年患者應根據腎功能情況調整用藥劑量或用藥間期。
藥物相互作用
1.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藥可減少該品在腎小管的排泄,因而使該品的血藥濃度升高,血消除半衰期(t1/2β)延長,毒性也可能增加。2.該品與別嘌醇合用時,皮疹發生率顯著增高,故應避免合用。
皮疹皮疹
3.該品不宜與雙硫侖等乙醛脫氫酶抑制藥合用。
4.該品與氯黴素合用於細菌性腦膜炎時,遠期後遺症的發生率較兩者單用時高。
5.該品可刺激雌激素代謝或減少其腸肝循環,因此可降低口服避孕藥的效果。
6.氯黴素、紅黴素、四環素類等抗生素和磺胺藥等抑菌藥可干擾該品的殺菌活性,因此不宜與該品合用,尤其在治療腦膜炎或急需殺菌藥的嚴重感染時。
7.該品可加強華法林的作用。

治療案例

匹氨西林治療急性呼吸道感染196例
目的:觀察匹氨西林療效。方法:選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38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196例,給予匹氨西林注射液4.5~12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療程7~14d;對照組190例,用頭孢拉定注射液6~12g/d,稀釋後靜脈滴注。用藥前均作皮試。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2.80%,對照組81.05%,兩組總有效率、細菌清除率經t檢驗,P均<0.05。結論:匹氨西林治療急性呼吸道感染療效高、耐受性佳,價格便宜,副作用小。
匹氨西林是由β-內醯胺酶抑制劑舒巴坦鈉與氨苄青黴素2∶1複合而成的廣譜抑酶殺菌劑。對氨苄西林耐藥菌引起的感染有良效。我院近兩年使用匹氨西林治療急性呼吸道細菌性感染,取得了良好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材料與方法
病例選擇急性呼吸道細菌感染患者386例,均為住院病人,經臨床X線胸片、細菌學檢查確診。隨機分為匹氨西林治療組(A)和頭孢拉定對照組(B),A組196例,男108例,女88例,年齡16~84歲,平均(44±2.78)歲。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95例,肺炎46例,急性支氣管炎23例,支氣管哮喘並感染11例,支氣管擴張並感染14例,肺囊腫並感染7例。B組190例,男113例,女77例,年齡14~83歲,平均(42±3.1)歲,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92例,肺炎39例,急性支氣管炎21例,支氣管哮喘並感染15例,支氣管擴張並感染17例,肺囊腫並感染6例。方法所有病例治療前後進行血、尿常規、肝腎功能,X線胸片檢查和痰培養,細菌作紙片藥敏實驗。觀察臨床症狀體徵,記錄體溫及不良反應。A組選用深圳海濱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匹氨西林注射液4.5~12g/d,加入5%葡萄糖鹽水或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bid,療程7~14天,平均8.9天。對照組用頭孢拉定注射劑6~12g/d,稀釋後靜脈滴注。全部患者用藥前均先作青黴素皮試
急性支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
療效評定
標準治癒:感染症狀消失,胸部X線檢查炎症性病變完全吸收,痰菌轉陰,體溫及肺部呼吸音正常,白細胞及中性細胞降至正常。顯效:感染症狀基本消失,胸部X線檢查炎症性病變明顯吸收,痰菌好轉。好轉:感染症狀減輕,痰菌轉陰或陽性。無效:病情無改變或加重。以治癒及顯效為有效,據此計算有效率。
結果
臨床療效A組病例治癒141例(71.90%),顯效41例(20.90%),好轉8例(4.08%),無效6例(3.06%)。總有效率92.80%(182/196)。B組治癒89例(46.80%),顯效65(34.21%)例,好轉21例(11.05%),無效15例(7.89%),總有效率為81.05%(154/190)。
細菌清除情況A組196例病人痰中分離出病原菌162株,其中G+球菌49株,G-桿菌113株,藥敏測定對匹氨西林高度敏感112株,中度敏感31株,輕度敏感14株,耐藥5株。治療後清除菌株144株,細菌清除率為88.80%。除綠膿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鏈球菌各3例,大腸桿菌、陰溝腸桿菌、表皮葡萄球菌各1例。金黃色葡萄球菌4例,變形桿菌2例,總計18例8種菌株未被清除外,其餘全部轉陰。B組共檢測出病原菌138株,對頭孢拉定敏感者92株,中度敏感者10株,輕度敏感者16株,耐藥20株,敏感率為66.60%。兩組細菌清除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不良反應A組196例中出現皮疹4例,經服抗組胺藥治療後消失。胃腸道反應5例,但不影響治療,兩者合計4.60%。未見與此藥有關的肝腎功能損害。B組出現胃腸道反應6例,皮疹3例,兩者合計4.73%。
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討論
廣譜青黴素氨苄西林在20年前廣泛套用於臨床,治療流感菌等G-菌所致的常見感染具有良好療效。近10多年來,隨著呼吸道病原菌的變遷,尤其是產β-內醯胺酶菌株的增多,氨苄西林可為酶水解失去活性,院內感染機會增加,其耐藥性迅猛增長。匹氨西林是一種新型β-內醯胺酶抑制劑,對G+和G-菌具有廣譜、高效抗菌活性,可抑制β-內醯胺酶對青黴素頭孢菌素類的破壞,與氨苄西林聯合套用可使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奈瑟球菌、大腸桿菌、克雷伯桿菌、部分變形桿菌及擬桿菌等微生物對氨苄西林的最低抑菌濃度下降而增效,並可使產酶菌株對氨苄西林敏感。本研究用於G-及G+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細菌性感染196例,有效率為92.80%,療效滿意。對照組190例,有效率為81.03%,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細菌清除率分別為88.80%和66.60%。套用中未發現血、尿常規變化,亦未見肝、腎功能變化。這與國內報導相一致,與國內報導該藥同進口的優立新相比的療效和安全性相仿。提示匹氨西林6.0~7.5g/d靜脈滴注治療中、重度呼吸道感染有效率高,耐受性佳,且價格便宜。對呼吸道急性感染的治療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抗生素,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青黴素青黴素

副反應案例

肌內注射匹氨西林致過敏性休克一例
男性,24歲。因咽痛、高熱3天就診。查體:體溫39℃,急性熱病容,雙側扁桃體Ⅲ度腫大,表面有膿性分泌物。實驗室檢查:白細胞14.0×109/L,中性粒細胞0.84,淋巴細胞0.16。診斷: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有青黴素過敏史,故用匹氨西林8萬單位,肌內注射,1日2次。當首次注射完後行至注射室門口突然倒地,意識不清,血壓8/5kPa,心率120次/分。立即給予腎上腺素1mg、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地塞米松20mg靜脈滴注,同時氧氣吸入。經搶救30分鐘後,意識恢復,血壓12/8kPa,心率90次/分。診斷為匹氨西林速髮型過敏性休克、經治療後痊癒。
討論近年來,匹氨西林在臨床中的套用日漸廣泛,對其不良反應不斷有新的認識,過去更多地注意其對第八對腦神經和腎臟的損害,以及引起神經肌肉接頭的阻斷。但近一時期使用本藥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也有報導。
過敏反應有多種表現形式,大致分為速髮型和遲髮型兩種,本例屬於速髮型過敏反應,即IgE抗體參與的低分子量物質引起的過敏反應。此類反應一般為接觸過敏物質後幾分鐘內發生,首先造成嗜鹼粒細胞和肥大細胞脫顆粒,並釋放介質,還涉及某些非免疫學化學介質的釋放,可引起皮膚、呼吸道、循環、消化道和血液系統的過敏反應。
反應的嚴重程度從自限性的窘迫狀態、全身蕁麻疹,到過敏性休克乃致猝死。能引起速髮型過敏反應的主要物質有:①異體蛋白類,如生物毒液、花粉、食物、血液製品和疫苗。②低分子物質,如抗生素類中的青黴素、頭孢黴素、四環素類、二性黴素B、呋喃妥英類、氨基糖苷類和麻醉藥物(如利多卡因普魯卡因)。③多糖類,多存在於細菌和各種生物體液中及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匹氨西林屬於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另外應提醒醫務工作者,某些激素(屬異體蛋白)如胰島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垂體後葉素、甲狀旁腺激素,酶類(青黴素酶、胰蛋白酶),維生素類(如維生素B1、葉酸)也可發生過敏反應。還有肝素、右旋糖酐類、碘造影劑發生速髮型過敏反應也較常見。過敏反應的發生機制是反覆接觸抗原後,體內產生IgE抗體,附著在嗜鹼粒細胞和肥大細胞表面,一旦和抗原結合,則引起一系列生化反應,激活並分泌各種生化物質,如組胺、花生四烯酸代謝物,並激活血小板、嗜酸細胞的某些因子。造成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血小板凝聚和脫粒,激發反應部位的炎症細胞,從而產生過敏的各種表現。
胰島素胰島素
在使用匹氨西林的過程中,要重視過敏反應問題。首先應詳細詢問有無匹氨西林及其他藥物過敏史,有多種藥物過敏者,應慎重套用。並做好處理過敏反應的準備

說明書

【別名】 匹氨西林 ,匹氨青黴素
【外文名】Pivampicillin
【成分】 氨苄西林酯
【藥理作用】 本品在體內水解生成氨苄西林
【適應症】 臨床套用範圍與氨苄青黴素同。適用於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傷寒、
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肝膿腫等。
【用量用法】
口服:成人:輕症感染1日1.5~2g,分2~3次服,重症感染可按每日3~4g,分為3~4次
服。兒童1日量為每千克體重40~80mg,分為4次給予。
【注意事項】
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腹部不適、腹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瀉與藥疹,別病人有轉氨酶升高,停藥
可恢復。本品味苦,有特異嗅,宜將整個膠囊吞服,不宜咬碎。不宜與氫氧化鋁製劑同服,以免減效。
本品在飯後服用,可減輕消化道反應。用藥應作皮試。
【規格】 片劑(膠囊):每片(膠囊)0.25g。
【中文品名】匹氨西林
【藥效類別】抗生素>青黴素類
【通用藥名】PIVAMPICILLIN
【別 名】吡呋氨苄西林, 氨苄青黴素吡呋酸甲酯
4-Thia-1-azabicyclo[3.2.0]heptane-2-carboxylic acid, 6-[[(2R)-aminophenylacetyl]amino]-3,3
-dimethyl-7-oxo-, (2,2-dimethyl-1-oxopropoxy)methyl ester, [2S,5R,6R)]-
【CA登記號】[33817-20-8]
【分 子 式】C22H29N3O6S
【性 狀】為白色粉末,易溶於醇、氯仿,不溶於石油醚,mp 155~156℃。
【用 途】
本品為半合成青黴素,口服吸收良好,在體內分解釋放游離氨苄西林而起抗菌作用,故抗菌譜與應
用範圍均同氨苄西林,但便於口服,且吸收良好,血中濃度高。

專家點評

臨床用於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統呼吸系統、皮膚與軟組織感染的療效滿意。治療傷寒、菌血症化膿性腦膜炎和肝膿腫的有效率可達6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