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簡介,基本信息,物化性質,安全信息,生產方法,用途,鑑別,藥物說明,藥理作用,藥代動力學,適應症,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藥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項,中毒,鹽酸製品,口服溶液,片劑製品,案例資料,副反應案例,化膿性中耳炎案例,肋軟骨炎臨床分析,靜滴致死一例,
化合物簡介
基本信息
中文別名:6,8-二脫氧-6-(1-甲基-4-丙基-L-2-吡咯烷甲醯氨基)-1-硫代-D-赤式-alpha-D-半乳辛吡喃糖苷;林肯黴素;潔黴素
英文別名:Lincomycin (USAN/INN); Lincomycin ;(2S,4R)-N-[(1R,2R)-2-hydroxy-1-[(2R,3R,4S,5R,6R)-3,4,5-trihydroxy-6-methylsulfanyloxan-2-yl]propyl]-1-methyl-4-propylpyrrolidine-2-carboxamide; Lincomycin,(2S-cis)-Isomer; C18H34N2O6S;
CAS號:154-21-2
分子式:C18H35ClN2O6S
分子量:442.99800
精確質量:442.19000
PSA:147.79000
LogP:0.27380
物化性質
外觀與性狀:白色結晶固體本;有微臭或特殊臭;味苦。本品在水或甲醇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
密度:1.29 g/cm3
熔點:148-150ºC
沸點:646.8ºC at 760 mmHg
閃點:345ºC
安全信息
海關編碼:2941904000
生產方法
鏈黴菌(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變異株發酵產生。
用途
作為抗生素,主要用於治療雞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和耐青黴素G的金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引起的感染。也能促進雞肉的生長。
鑑別
(1) 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的圖譜一致。 (2) 取本品與林可黴素對照品,分別加流動相製成每1ml 中約含2mg 的溶液, 照含量測定項下的高效液相色譜條件進行試驗,供試品主峰的保留時間應與對照品主峰 的保留時間一致。 (3) 本品的水溶液顯氯化物的鑑別反應。
藥物說明
藥理作用
林可黴素作用於敏感菌核糖體的50S亞基,阻止肽鏈的延長,從而抑制細菌細胞的蛋白質合成。林可黴素一般系抑菌劑,但在高濃度下,對高度敏感細菌也具有殺菌作用。
藥代動力學
口服可自胃腸道吸收,不為胃酸滅活,空腹口服僅20~30%被吸收,進食後服用則吸收更少。吸收後除腦脊液外,廣泛及迅速分布於各體液和組織中,高濃度見於
腎、膽汁和尿液。注射給藥後在眼中可達有效濃度。可迅速經胎盤進入胎兒循環,在胎血中的濃度可達母血藥濃度的25%。蛋白結合率為77~82%。林可黴素主要在肝中代謝,某些代謝物具有抗菌活性,兒童的代謝率較成人為高。T1/2為4~5.4小時。腎功能減退時,T1/2為10~13小時;肝功能減退時,T1/2則為9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時間,口服為2~4小時,肌注0.5小時,靜注後即刻。可經腎、膽道和腸道排泄,口服後40%以原形隨糞便排出,也可分泌入乳汁中。林可黴素不為血或腹膜透析所清除,術後無需加用。
適應症
本品用於骨髓炎治療,口服適用於: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及厭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女性生殖道及盆腔感染和厭氧菌所致的腹腔感染等。林可黴素注射液除上述指征外,尚可用於鏈球菌和葡萄球菌所致的敗血症、骨和關節感染、慢性骨和關節感染的外科輔助治療、葡萄球菌所致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等。林可黴素滲入腦脊液的濃度不能到達有效水平,不適用於腦膜炎的治療。
用法用量
1、口服成人每日1.5~2g(按林可黴素計,以下同),分3~4次服;小兒每日
按體重30~60mg/kg,分3~4次服;嬰兒小於4周者不宜服用。
2、肌內注射成人一般為每8一12小時0.6g;小兒每日按體重15—30mg/kg,分次注射。
3、靜脈滴注成人一次0.6g,溶於100~200ml輸液內,滴注1~2小時,每8~12小時一次。小兒每日按體重10~20mg/kg,分2~3次給藥。
4、其他:
1、為防止急性風濕熱的發生,用本類藥物治療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時的療程,至少為10日。
2、處理林可黴素或克林黴素所致的偽膜性腸炎,輕症單獨停藥可望有效,中等至重症患者需補充水、電解質和蛋白質。如經上述處理無效,則應給萬古黴素口服,每6小時125~500mg,療程5~10日。復發時可給第二療程萬古黴素。甲硝唑口服或桿菌肽口服也有效;甲硝唑250~500mg,一日3次,桿菌肽2.5萬單位,一日4次。
3、不同菌株對林可黴素的敏感性可有相當差異,故藥敏試驗有重要意義。
不良反應
常見的不良反應有:1、腹或胃絞痛、疼痛、嚴重氣脹;2、嚴重腹瀉(水樣或血樣);3、發熱;4、噁心、嘔吐;5、異常口渴;6、異常疲乏或軟弱;7、顯著體重減輕(偽膜性腸炎)。
大劑量林可黴素靜注時可引起血壓下降、心電圖變化等,
偶可引起心跳、呼吸停止。靜脈給藥可引起血栓性靜脈炎。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腹瀉.。可引起二重感染,偽膜性結腸炎及光敏反應。可致皮疹,哮喘,耳鳴,眩暈,過敏性休克。亦有血象改變的報導。偶爾出現手腳麻木。
心血管系統
大劑量本品快速靜注時可引起血壓下降、心電圖變化,有潮紅及發熱感,偶也可致心跳呼吸停止。1例用200mg發生噁心、嘔吐、低血壓、呼吸困難及心電圖改變約20分鐘。因此較大劑量靜脈給藥時宜稀釋後靜滴,每2g量至少以250ml液體稀釋,每小時輸液速度不宜超過100ml。靜脈用藥時可引致血栓性靜脈炎。
消化系統
本品易導致膽紅素升高,口服或注射給藥均可發生胃腸道反應,一般反應輕微,可表現為納差、噁心、嘔吐、胃部不適和腹瀉;腹瀉可為一過性,也可病程遷延,多於用藥後3~10天內發生。腹瀉的產生可由藥物直接刺激所致,也可能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國外報告,口服本品後約20~50%的病例發生腹瀉。腹瀉多屬輕度,但亦有表現為嚴重的偽膜性腸炎者。現已知本病的發生與本品套用後腸道內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的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有關,年老及腹部手術患者較易發生。除對症治療外,萬古黴素或滅滴靈口服
,均有良效。套用本藥治療時罕見有肝功能異常者,僅見於大劑量(大約4g/天)用3周以上者。另一組靜注本品3.6g/天,氨基轉移酶及膽紅素升高,肝活檢伴有相應的病理改變。
造血系統
對造血系統毒性不大,偶可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嗜酸粒細胞增多,血小板減少等。一般反應輕微,為一過性,部份病人繼續用藥血象也可恢復。本品偶可引起過敏反應,表現為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血清病,也可引起日光過敏。偶有剝脫性皮炎產生。
禁忌
1、患者對一種林可黴素過敏時有可能對其他林可黴素類也過敏。
2、林可黴素經胎盤後可在胎兒肝中濃縮,雖人類套用時尚無發生問題的報告,但孕婦套用時仍需考慮其利弊。
3、林可黴素可排入乳汁中,哺乳期婦女應考慮利弊。
4、下列情況應慎用:
胃腸疾病或有既往史者,特別如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性腸
炎或抗生素伴隨腸炎(林可黴素可引起偽膜性腸炎);肝功能減退;腎功能嚴重減退。除重度減退外,腎功能減退患者的林可黴素用量一般無需減少。患者有嚴重腎功能減退和(或)嚴重肝功能減退,伴嚴重代謝異常,採用高劑量時需作血清藥物濃度監測。1月以下嬰兒禁用。
藥物相互作用
1、與吸入性麻醉藥同用,神經肌肉阻斷現象可有加強,導致骨骼肌軟弱和呼吸抑制或麻痹(呼吸暫停),在手術中或術後同用也應注意。以抗膽鹼酯酶藥物或鈣鹽治療可望有效。
2、與抗蠕動止瀉藥、含白陶土止瀉藥同用,林可黴素類在療程中,甚至在療程後數周有引起伴嚴重水樣腹瀉的偽膜性腸炎可能。因可使結腸內毒素延遲排出,從而導致腹瀉延長和加劇,故抗蠕動止瀉藥不宜同用。含白陶土止瀉藥和林可黴素類同時口服,後者的吸收將顯著減少,故兩者不宜同時服用,須間隔一定時間(至少2小時)。
3、林可黴素類具神經肌肉阻斷作用,與抗肌無力藥合用時將導
致後者對骨骼肌的效果減弱。為控制重症肌無力的症狀,在合用的療程中抗肌無力藥的劑量應予調整。
4、氯黴素或紅黴素在靶位上均可置換林可黴素類,或阻抑後者與細菌核糖體50S亞基的結合,故林可黴素類不宜與氯黴素或紅黴素合用。
5、阿片類鎮痛藥,林可黴素類的呼吸抑制作用與阿片類的中樞呼吸抑制作用可因累加現象而有導致呼吸抑制延長或引起呼吸麻痹(呼吸暫停)的可能,故必須對病員進行密切觀察或監護。
6、林可黴素與新生黴素、卡那黴素在同瓶靜滴時有配伍禁忌。在試管內見到本品與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拮抗。本品也可能影響青黴素及頭孢菌素的殺菌作用。
注意事項
1.可引起消化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舌炎、肛門瘙癢等。長期使用可致偽膜性腸炎,此由於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滋生引起,其先驅症狀為腹瀉。遇此症狀應立即停藥,必要時可用萬古黴素治療。
2.尚可導致過敏反應,如皮疹、蕁麻疹、多形性紅斑以及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
3.可致轉氨酶升高、黃疸等。肝功能不全者慎用。長期套用定期檢查血象和肝功能。
4.不可直接靜脈推注,進藥速度過快可致心搏暫停和低血壓。靜脈給藥時,每0.6~1g本品需用100ml以上輸液稀釋,滴注時間不少於1小時。
5.尚有耳鳴、眩暈等不良反應。
6.孕婦及哺乳婦女慎用。
7.對1月齡以下的新生嬰兒禁用。
中毒
林可黴素(潔黴素)主要作用於厭氧菌和革蘭陽性球菌。口服吸收差,肌注或靜脈滴注給藥,血漿蛋白結合率77%~82%,半衰期4~5.4h。膽汁和糞便中濃度高,易致腸道菌群紊亂。肝、腎功能減退時,半衰期延長。成人常用量0.6~1.8g,分3~4次口服;或1.2~2.4g/d,分次肌肉注射或稀釋後靜脈滴注。
臨床表現
1.口服以胃腸道反應多見,但較輕微。可有噁心、嘔吐、腹瀉、肛門瘙癢等,甚者發生假膜性腸炎。偶有中性粒細胞減少、嗜酸粒細胞增多、血小板減少發生。
2.大劑量靜脈注射可致血壓下降、心電圖改變。可因神經一肌肉接頭傳導阻滯而致心跳、呼吸停止。靜脈給藥可致靜脈炎。口服大劑量(4g/d),用藥3周以上,罕見肝功能異常發生。
3.過敏反應有皮疹、蕁麻疹,也可發生光敏性皮炎,偶有發生剝脫性皮疹。
治療
林可黴素中毒的治療要點為:
1.林可黴素過量無特效解毒藥,也不為透析療法清除,以對症、支持治療為主。
2.發生過敏反應時立即停藥,並予以相應治療。
3.發生假膜性腸炎時,輕者停藥可望恢復;中、重度者須補充水、電解質和蛋白質,必要時給萬古黴素口服,125~500mg,每6h 1次,療程5~10d;甲硝唑250~500mg,3/d口服也有效。
鹽酸製品
藥理作用
本品對金葡菌(包括產酶菌株)、表葡菌、A組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和草綠色鏈球菌均有較強抗菌活性。多數白喉桿菌、破傷風桿菌、產氣英膜菌等亦對本品敏感。腸球菌大多對本品耐藥。
動力學
空腹口服後,吸收量僅有20%~35%,血藥峰濃度約2~4h到達,劑量增加,血藥濃度並不成比例地增加,食物影響其吸收。肌注後血藥峰濃度在1~2h到達。組織和體液分布好,骨組織中藥物濃度較高,胸腹水、唾液、痰液等藥物濃度可達一定水平。膽汁中濃度亦很高,在腦膜炎症時,腦脊液中藥物濃度難達治療水平。本品可透過胎盤進入胎兒循環。本品主要在肝內代謝,經膽汁排泄,少部分經腎臟排泄,半衰期約4~5h。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半衰期延長。
適應症
臨床主要用於敏感金葡菌等革蘭陽性球菌和厭氧菌所致呼吸道感染、骨髓炎、關節及皮膚軟組織感染、膽道感染、菌血症等。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1~2g/d,分3~4次服用兒童,每日每千克體重30~50mg,分3~4次服用。肌注或靜脈滴注人2~1、8g/d。分2~3次給予;兒童,每日每千克體重10~20mg,分2~3次給藥。
不良反應
1、本品常見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如厭食、噁心、嘔吐、腹瀉等。 2、本品易致抗生素相關偽膜性腸炎(AAPMC),出現水瀉、腹部疼痛、發熱和白細胞增多等症,結腸鏡檢查可見結腸和直腸黏膜上有斑片樣損害(偽膜)。若系難辨梭菌引起,除停藥、支持治療外,應及時口服萬古黴素或去甲萬古黴素、桿菌肽、甲硝唑,或同服考來烯胺(cholestyramine)等離子交換樹脂,但不宜同服止瀉藥。3、偶可引起皮疹、瘙癢、藥物熱等過敏反應,過敏者禁用。還可引起眩暈、耳鳴等症。
4、可發生一過性轉氨酶短暫升高、嗜酸細胞增多。
口服溶液
英文名LincomycinHydrochlorideOralSolution,西醫藥物。
藥理作用
1、藥理本品屬林可黴素類抗生素。抗菌譜與紅黴素相似但較窄。對革蘭陽性菌如葡萄球菌屬(包括耐青黴素株)、鏈球菌屬、白喉桿菌、炭疽桿菌等有較高抗菌活性。對革蘭陰性厭氧菌也有良好抗菌活性,擬桿菌屬包括脆弱擬桿菌、梭桿菌屬、消化球菌、消化鏈球菌、產氣莢膜桿菌等大多對本品高度敏感。革蘭陰性需氧菌包括流感嗜血桿菌、奈瑟菌屬及支原體屬均對本品耐藥。本品與青黴素、氯黴素、頭孢菌素類和四環素類之間無交叉耐藥,與大環內酯類有部分交叉耐藥,與林可黴素有完全交叉耐藥性。本品的作用機制是與細菌核糖體50S亞基結合,阻止肽鏈的延長,從而抑制細菌細胞的蛋白質合成。本品系抑菌藥,但在高濃度時,對某些細菌也具有殺菌作用。
2、毒理:本品的半數致死量(LD50):小鼠靜脈注射為214mg/kg,口服為4000mg/kg;大鼠口服為4000mg/kg。本品為紅棕色透明液體,味甜。
動力學
本品經胎盤進入胎兒循環
本品口服後在胃腸道迅速吸收,不被胃酸破壞。空腹口服本品,僅20%~30%被吸收,進食後服用則吸收更少。口服本品0.5g,2~4小時內達血藥峰濃度(Cmax),對多數革蘭陽性菌可維持最低抑菌濃度(MIC)達6~8小時。吸收為除腦脊液外,廣泛及迅速頒於各體液和組織
中,包括骨組織。可迅速經胎盤進入胎兒循環,在胎兒血中的濃度右達母體血藥濃度的約25%。蛋白結合率為77%~82%。本品主要在肝中代謝,部分代謝物具抗菌活性。小兒的代謝率較成人為高。血消除半衰期(t1/2()為4~6小時,腎功能減退時,t1/2(可延長至10~20小時;肝功能減退時,t1/2(延長至9小時。本品經膽道、腎和腸道排泄,口服後約40%以原形隨糞便排出,9%~30%以原形自尿中排出。本品可分泌入乳汁中。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不能清除本品。
適應症
本品適用於葡萄球菌屬、化膿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及厭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女性生殖道和盆腔感染及腹腔感染等。有套用青黴素指征的患者,如患者對青黴素過敏或不宜用青黴素者,本品可用作替代藥物。
用法用量
口服。宜空腹服用。成人一次1.5~2g,分3~4次服用。4周及4周以上小兒按體重一日30~60mg/kg,分3~4次服用。
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常見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嚴重者有腹絞痛、腹部壓痛、嚴重腹瀉(水樣或膿血樣),伴發熱、異常口渴和疲乏(假膜性腸炎)。腹瀉、腸炎和假膜性腸炎可發生在用藥初期,也可發生在停藥後數周。
2、血液系統:偶可發生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和血小板減少等;罕見再生障礙性貧血。
3、過敏反應:可見皮疹、瘙癢等,偶見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和血清病反應等,罕見剝脫性皮炎、大皰性皮炎、多形性紅斑和Steven-Johnson綜合徵。
4、肝、腎功能異常,如血清氨基轉移酶升高、黃疸等。5.其他:耳
鳴、眩暈、念珠菌感染等。
禁忌對本品和林可黴素類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1、下列情況應慎用:
胃腸道疾病或有既往史者,特別如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性腸炎或抗生素相關腸炎(本品可引起偽膜性腸炎)。肝功能減退。腎功能嚴重減退。有哮喘或其他過敏史者。
2、對本品過敏時有可能對其他克林黴素類也過敏。
3、對實驗室檢查指標的干擾:服藥後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可有增高。
4、用藥期間需密切注意大便次數,如出現排便次數增多,應注意假膜性腸炎的可能,需及時停藥並作適當處理。輕症患者停藥後即可能恢復;中等至重症患者需補充水、電解質和蛋白質。如經上述處理無效,則應口服甲硝唑250~500mg,一日3次。如復發,可再次口服甲硝唑,仍無效時可改用萬古黴素(或者去甲萬古黴素)口服,一次125~500mg,每6小時1次,療程5~10日。
5、為防止急性風濕熱的發生,用本品治療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時,療程至少為10日。
6、本品偶爾會導致不敏感微生物的過度繁殖或引起二重感染,一旦發生二重感染,需採取相應措施。
7、療程長者,需定期檢測肝、腎功能和血常規。
8、嚴重腎功能減退和(或)嚴重肝功能減退,伴嚴重代謝異常者,採用高劑量時需進行血藥濃度監測。
9、本品不能透過血-腦脊液屏障,故不能用於腦膜炎。
10、不同細菌對本品的敏感性可有相當大的差異,故藥敏試驗有重要意義。出生4周以內的嬰兒禁用本品。其他小兒服用本品時應注意觀察重要器官的功能。1.本品吸收入血後,可迅速經胎盤進入胎兒循環,在胎兒血中的濃度可達母體血藥濃度的約25%,並可在胎兒肝中濃縮,故孕婦禁和。2.本品可分泌至母乳中,故哺乳期婦女慎用,使用本品時暫停哺乳。患有嚴重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易發生腹瀉或假膜性腸炎等不良反應,用藥時需密切觀察。
藥物相互作用
1、本品可增強吸入性麻醉藥的神經肌肉阻斷現象,導致骨骼肌軟弱和呼吸抑制或麻痹(呼吸暫停),在手術中或術後合用時應注意。以抗膽鹼酯酶藥物或鈣鹽治療可望有效。
2、本品與抗蠕動止瀉藥、含白陶土止瀉藥合用,在療程中甚至在療程後數周有引起伴嚴重水樣腹瀉的假膜性腸炎可能。因可使結腸內毒素延遲排出,從而導致腹瀉延長和加劇,故本品不宜與抗蠕動止瀉藥合用。與含白陶土止瀉藥合用時,本品的吸收將顯著減少,故兩者不宜同時服用,需間隔一定時間(至少2小時)。
3、本品具神經肌肉阻斷作用,可增強神經肌肉阻斷藥的作用,兩者應避免合用。本品與抗肌無力藥合用時將導致後者對骨骼肌的效果減弱,為控制重症肌無力的症狀,在合用時
抗肌無力藥的劑量應予調整。紅黴素氯黴素可在靶位上替換本品
4、氯黴素或紅黴素在靶位上均可置換本品,或阻抑本品與細菌核糖體50S亞基的結合,體外試驗顯示本品與紅黴素具拮抗作用,故本品不宜與氯黴素或紅黴素合用。
5、與阿片類鎮痛藥合用時,本品的呼吸抑制作用與阿片類的中樞呼吸抑制作用可因相加而有導致呼吸抑制延長或引起呼吸麻痹(呼吸暫停)的可能,故必須對病人進行密切觀察或監護。
片劑製品
英文名LincomycinHydrochlorideTablets,西醫藥物。
藥理作用
本品對常見的需氧革蘭陽性菌有較高抗菌活性,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黴素G者)、表皮葡萄球菌、β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和肺炎鏈球菌等。對厭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包括破傷風桿菌、白喉棒狀桿菌和產氣莢膜桿菌等。對腸球菌、腦膜炎雙球菌、淋病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桿菌等革蘭陰性菌以及真菌無活性。本品與青黴素、氯黴素、頭孢菌素類和四環素類之間無交叉耐藥,與大環內酯類有部分交叉耐藥。本品作用於敏感菌核糖體的50S亞基,阻止肽鏈的延長,從而抑制細菌細胞的蛋白質合成,一般系抑菌劑,但在高濃度時,對某些細菌也具有殺菌作用。本品的半數致死量(LD50)小鼠靜注為214mg/kg,口服為4000mg/kg;大鼠口服為4000mg/kg。本品為白色片或糖衣片;除去包衣後顯白色。
動力學
口服不為胃酸滅活,可自胃腸道吸收,空腹口服僅20%~30%被吸收,進食後服用則吸收更少。成人空腹或進食後服0.5g,分別在2小時和4小時達血藥峰濃度(Cmax)2
.6mg/L和1.0mg/L,12小時後在血清中仍有微量。吸收後除腦脊液外,廣泛及迅速分布於各體液和組織中,包括骨組織。可迅速經胎盤進入胎兒循環,在胎血中的濃度可達母血藥濃度的25%。蛋白結合率為77%~82%。本品在肝臟代謝,部分代謝物具抗菌活性。兒童的代謝率較成人為高。血消除半衰期(T1/2a)為4~6小時,肝、腎功能減退時,T1/2a可延長至10~20小時。本品可經膽道、腎和腸道排泄,口服後40%以原形隨糞便排出,9%~13%以原形自尿中排出。也可分泌入乳汁中。血透及腹透不能清除林可黴素。
適應症
本品適用於敏感葡萄球菌屬、鏈球菌屬、肺炎鏈球菌及厭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女性生殖道感染和盆腔感染及腹腔感染等,後兩種病種可根據情況單用本品或與其他抗菌藥聯合套用。此外有套用青黴素指征的患者,如患者對青黴素過敏或不宜用青黴素者本品可用作替代藥物。
用法用量
成人,一日1.5~2g,分3~4次口服;小兒每日按體重30~60mg/kg,分3~4次口服,嬰兒小於4周者不宜服用。本品宜空腹服用。
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者有腹絞痛、腹部壓痛、嚴重腹瀉(水樣或膿血樣),伴發熱、異常口渴和疲乏(假膜性腸炎);腹瀉、腸炎和假膜性腸炎可發生在用藥初期,也可發生在停藥後數周。
2、血液系統:偶可發生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低、中性粒細胞缺乏和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罕見。
3、過敏反應:可見皮疹、瘙癢等,偶見蕁麻疹、血管
神經性水腫和血清病反應等,罕有表皮脫落、大皰性皮炎、多形紅斑和S-J綜合徵的報導。
4、偶有口服本品引起黃疸的報導。
禁忌對林可黴素和克林黴素有過敏史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項
1、對本品過敏時有可能對克林黴素類也過敏。
2、對診斷的干擾:服藥後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可有增高。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慎用。
3、下列情況應慎用:
腸道疾病或有既往史者,特別如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性腸炎或抗生素雙關腸炎(本品可引起偽膜性腸炎)。肝功能減退。腎功能嚴重減退。用藥期間需密切注意大便次數,如出現排便次數增多,應注意假膜性腸炎的可能,需及時停藥並作適當處理。為防止急性風濕熱的發生,用本類藥物治療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時的療程,至少為10日。處理本品所致的假膜性腸炎,輕症患者停藥後可能恢復,中等至重症患者需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如經上述處理病情無明顯好轉者,則應口服甲硝唑250~500mg,一日3次。如復發時可再用甲硝唑口服仍可有效,仍無效時可改用萬古黴素(或者去甲萬古黴素)口服,成人每日0.5~2.0g,分3~4次服用。偶爾會導致不敏感微生物的過度繁殖或引起二生感染,一旦發生二重感染,需採取相應措施。既往有哮喘或其他過敏史者慎用。療程長者,需定期檢測肝、腎功能和血常規。小於1個月的嬰兒不宜套用。本品經胎盤後可在胎兒肝中濃縮,雖人類套用時尚無發生問題的報告,但在孕婦中套用需充分權衡利弊。
4、本品可分泌至母乳中,哺乳期婦女也應慎用,如果必須套用時應暫停哺乳。患有嚴重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易發生腹瀉或假膜性腸炎等不良反應,用藥時需密切觀察。
過量處理
藥物過量時主要是對症療法和支持療法,如洗胃、用催吐藥及補液等。
相互作用
1、可增強吸入性麻醉藥的神經肌肉阻斷現象,導致骨骼肌軟弱和呼吸抑制或麻痹(呼吸暫停),在手術中或術後合用時應注意。以抗膽鹼酯酶藥物或鈣鹽治療可望有效。
2、與抗蠕動止瀉藥、含白陶土止瀉藥合用,本品在療程中甚至在療程後數周有引起伴嚴重水樣腹瀉的偽膜性腸炎可能。因可使結腸內毒素延遲排出,從而導致腹瀉延長和加劇,故抗蠕動止瀉藥不宜合用。本品與含白陶土止瀉藥合用時,前者的吸收將顯著減少,故兩者不宜同時服用,需間隔一定時間(至少2小時)。
3、本品具神經肌肉阻斷作用,與抗肌無力藥合用時將導致後者對骨骼肌的效果減弱。為控制重症肌無力的症狀,在合用時抗肌無力藥的劑量應予調整。
4、氯黴素或紅黴素在靶位上均可置換本品,或阻抑後者與細菌核糖體50S亞基的結合,體外試驗顯示本品與紅黴素具拮抗作用,故本品不宜與氯黴素或紅黴素合用。
5、與阿片類鎮痛藥合用,本品的呼吸抑制作用與阿片類的中樞呼吸抑制作用可因累加現象而有導致呼吸抑制延長或引起呼吸麻痹(呼吸暫停)的可能,故必須對病人進行密切觀察或監護。
6、本品可增強神經肌肉阻斷藥的作用,兩者應避免合用。
案例資料
副反應案例
林可黴素又稱潔黴素,能抑制細菌的蛋白質合成,對大多數革蘭氏
陽性菌和某些厭氧菌有抗菌作用。由於其價格低廉,又不需做皮試,故在臨床套用廣泛,特別是中小、基層醫院已作為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隨著臨床套用範圍的擴大以及人們對藥物不良反應重視程度提高,近年來有關林可黴素的不良反應報導日漸增多,應予注意。
1、胃腸道反應口服或注射給藥均可發生胃腸道反應,可表現為納差、噁心、嘔吐、胃部不適、胃炎、舌炎、肛門瘙癢和腹瀉。腹瀉多於用藥後3-10天內發生。
2、肝臟損害據報導,大劑量用藥可引起轉氨酶升高,膽紅素升高伴有肝臟的病理改變。因此,肝功能不全者應慎用。
3、過敏反應表現為藥物疹、皮炎、黏膜潰瘍、血管神經性水腫、血清病以及日光過敏等。有時還可引起過敏性哮喘、嗜酸粒細胞增多、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甚至有引起過敏性休克的報導。
4、心血管反應大劑量快速靜脈注射可引起血壓下降、心電圖改變、潮紅及發熱感等,甚至可致心跳驟停。因此,本品不可直接靜脈推注,宜稀釋後靜脈點滴。且滴速要慢。
5、其它據報導,林可黴素還可致口周麻木、耳鳴、眩暈等表現。由於林可黴素能進入胎兒循環,孕婦及哺乳婦女慎用。新生兒禁用。
化膿性中耳炎案例
一般資料
患者均為單純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共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最大70歲,最小1歲。中耳流出液均為膿性或黏液膿性。
方法與結果
治療方法用20ml一次性無菌注射器,抽取林可黴素注射液1ml(0.6g/2ml),再抽0.9%氯化鈉注射液或滅菌注射用水9ml,使其成為3%林可黴素溶液。滴耳,3~4次/日,連續用藥3~7天。
療效標準治癒:經治療後中耳無膿性或黏液性物自鼓膜穿孔流出,外耳道乾燥;顯效:中耳流出膿液比治療前明顯減少,但不乾耳;無效:治療前後流出的膿液無明顯減少。
結果治癒39例(78%),顯效11例(22%)。總有效率100%。
討論
林可黴素注射液對多數革蘭陽性菌和大多數厭氧菌有效。而本病的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多見,符合林可黴素的抗菌範圍。筆者用3%林可黴素溶液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效果滿意,價格低廉,適於基層、邊遠地區套用。
肋軟骨炎臨床分析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本組49例,男7例,女42例,年齡20~30歲33例,30歲以上16例,病程30天5例。
治療方法林可黴素2.4g加入0.9%生理鹽水250ml,1次/日靜點,7天為1療程。
治療結果治癒:治療後局部疼痛消失39例(79.6%);好轉:治療後局部疼痛減輕8例(16.3%);無效:治療後無明顯變化2例(4.1%)。
典型病例
患者,女,33歲,患肋軟骨炎2個月,左側第二、三肋軟骨明顯增粗、隆起,表面光滑。經口服止痛藥,局部普魯卡因封閉、熱敷等方法治療後,症狀可暫時緩解,但很快復發,並逐漸加重,穿衣時即可引起局部疼痛,嚴重影響休息。入院後按上述方法治療3天后,症狀即明顯緩解,用藥1周后症狀消失,增粗肋軟骨明顯恢復,停藥後未再復發。
專家討論
肋軟骨炎以肋軟骨單發或多發性增粗、隆起伴有明顯疼痛和壓痛為特點,第2~4肋軟骨發病較多,好發於青年(67.3%),女性偏多(85.7%)。目前,病因尚不明確,部分病人有流行感冒骨髓炎。
靜滴致死一例
病例資料
男,36歲。因包皮腫脹不能上翻2天,於1998年4月11日到本院門診就診,診斷為包皮炎。既往有磺胺過敏史。予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林可黴素1.2g及地塞米松10mg靜脈滴注。當滴入約100ml時,病人出現短暫的寒戰現象,當時未予重視,繼續滴注,共45分鐘滴完。當滴注完畢病人準備起床離開之際,突然跌倒在地,繼而抽搐,心跳呼吸相繼停止,即行胸外心臟按壓、氣管插管人工輔助呼吸,靜脈注射腎上腺素、地塞米松等,共搶救4小時,心跳呼吸未恢復。
專家討論
鹽酸林可黴素為臨床上套用較為廣泛的抗生素,其副作用以胃腸道反應為主,少數可出現一過性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臨床上曾有大劑量快速靜脈滴注引起血壓下降的報導。《新編藥物學》(第14版)規定,林可黴素靜脈給藥時,每0.6~1.0g需用100ml以上液體稀釋,滴注時間不得少於1小時。本例於45分鐘內滴完,其死因是否與滴注速度偏快有關,值得商討。另外,林可黴素與地塞米松混合滴注是否合理,亦值得進一步探討。病人在套用本藥過程中有寒戰、抽搐現象,再結合有其他藥物過敏史,筆者認為,其死因很可能為林可黴素引起的過敏性休克。因此,臨床上對有藥物過敏史的病人使用林可黴素前,最好先作過敏試驗,注意滴速,並密切觀察,避免類似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