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球腎炎

腎小球腎炎又稱腎炎綜合徵(簡稱腎炎),是常見的腎臟病,指由於各種不同原因,發生於雙側腎臟腎小球的,臨床表現為一組症候群的疾病。腎小球腎炎共同的表現為(可不同時出現):水腫、蛋白尿、血尿、高血壓,尿量減少或無尿,腎功能正常或下降。

基本介紹

  • 別稱:腎炎綜合徵
  • 英文名稱:glomerulonephritis
  • 就診科室:腎內科
  • 常見病因: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感染、免疫、代謝、腫瘤等有關
  • 常見症狀:水腫、蛋白尿、血尿、高血壓、尿量減少或無尿
病因,分類,臨床表現,檢查,治療,

病因

腎小球腎炎實際上是一組疾病,病因各有不同,部分病因尚不清楚,一般來說可能和遺傳、感染、免疫、代謝、腫瘤等因素等有關。

分類

1.病因分類
可分為繼發性和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繼發性腎小球腎炎是由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血管炎等)引起,是全身性疾病的腎臟受累及。原發性腎小球腎炎是在除外繼發性腎小球腎炎後,考慮原發於腎臟的腎炎。
2.臨床分類
可分為:急性、慢性和急進性腎炎綜合徵、隱匿性腎炎(無症狀血尿和/或蛋白尿)。一般所稱腎小球腎炎如不加說明常指原發性慢性腎炎。
(1)急性腎炎綜合徵常表現為急性發作的血尿、蛋白尿、水腫和高血壓,可伴有腎功能下降。可見於各種腎小球疾病:常見如急性感染後腎炎,典型的急性腎炎為急性鏈球菌感染後腎炎,此外其他細菌和病原微生物菌如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真菌、寄生蟲等都可導致;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發病時或病程中的某個階段;繼發於全身系統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和過敏性紫癜、血管炎等。
(2)慢性腎炎綜合徵可見於任何年齡,尤以青壯年男性青年發病率高。是以蛋白尿、血尿、水腫、高血壓為臨床表現的疾病。此病常見,但是症狀和腎病進展存在個體差異性,表現多樣化。總的來說,病情遷延,病變緩慢進展,後期可發展為腎功能不全,患者可出現貧血,血壓升高等,腎功能進一步惡化出現慢性腎衰竭。腎穿刺活檢腎臟病理類型是決定腎功能進展快慢的重要因素。
(3)急進性腎炎綜合徵在血尿、蛋白尿、水腫和高血壓基礎上短期內出現了尿量減少或者無尿,腎功能急劇下降。病情危重,且預後差,一般要求及時腎活檢儘早診治。
(4)隱匿性腎炎缺乏泌尿系統局部症狀,也無全身症狀,一般在常規體檢或因其他疾病篩查時發現血尿(和/或蛋白尿),不合併水腫、高血壓等。
3.病理分類
依據腎穿刺活檢,慢性腎炎病理可以分為①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②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③膜性腎病;④系膜毛細血管腎小球腎炎;⑤硬化性腎炎。急進性腎炎病理改變特徵為腎小球內新月體形成,又稱為新月體性腎炎。除大多數急性鏈球菌感染後腎炎經治療可恢復和緩解,其他以急性腎炎綜合徵為表現的腎小球腎炎在治療方案上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對於不符合典型急性腎炎的腎小球腎炎應及時進行腎活檢明確診斷。

臨床表現

1.水腫 
可出現眼瞼、顏面、下肢、會陰部和生殖器水腫。輕者僅有體重增加(隱性水腫),重者可全身腫脹,甚至出現胸腔和腹腔積液。
2.蛋白尿
腎小球腎炎時血液內不能夠從腎臟濾出的某些蛋白濾過至尿液內,出現蛋白尿。主要表現為尿中泡沫增多,且長久不消失。
3.管型尿
尿中既有蛋白質又有管型時,提示腎小球的病變。
4.高血壓 
腎臟通過排出水和鈉鹽,影響血管內循環血容量;同時產生腎素,產生縮血管作用,參與調節血壓。腎小球腎炎時腎臟排水和鈉鹽能力下降,腎素產生增多,出現高血壓。
5.貧血
腎臟可產生促紅細胞生成素,腎病進展,腎功能受損害後,此種激素產生減少,出現貧血。
6.腎功能不全和尿毒症 
是腎小球病變逐漸進展,並發展到終末期的漸進性過程,但並不是所有腎小球腎炎患者都有的表現。

檢查

1.尿液
通過尿常規可用於初步觀察尿蛋白、潛血、白細胞、管型、細菌、酸鹼度和比重等。尿相差顯微鏡觀察紅細胞的形態,用於觀察血尿是否來源於腎臟。24小時尿蛋白定量有助於判斷蛋白尿的多少。
2.血液
一般包括血常規,血生化,肌酐清除率;其他包括感染、腫瘤和免疫方面有助於輔助診斷的各項檢驗。
3.影像學
泌尿系B超觀察腎臟大小有助於判斷腎病的進程;胸片和超聲學方面檢查有助於發現胸水和腹水等。
4.腎穿刺活檢
為有創傷的檢查,但是對於腎小球腎炎的診治和預後判斷均十分重要。

治療

1.基本原則
針對病理類型和病因治療,防止和延緩腎臟病進展,改善臨床症狀,防治併發症。
2.治療方案
(1)非藥物治療在醫生指導下,適當休息運動,調整飲食蛋白質、鈉鹽和鉀鹽等攝入量,注意監測血壓、體重和尿量等。
(2)藥物治療常用如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醯胺、霉酚酸酯、他克莫司、環孢素A、中藥雷公藤多甙),其他包括控制血壓藥物、利尿劑及抗血小板聚集藥、抗凝藥、降脂藥、蟲草製劑等保腎排毒藥。上述藥物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並根據化驗指標變化動態調整儘量避免或減少可能出現的藥物副作用。
(3)避免加重腎損害的因素感染、低血容量(休克)、脫水(嘔吐或腹瀉、高熱)、勞累、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失調、妊娠及用可能導致腎損害藥物(如解熱鎮痛藥、造影劑、含馬兜鈴酸中藥、某些抗生素等),均可能加重腎臟病變,應儘量避免或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4)透析治療必要時由醫生根據病情判斷進行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