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的年代,依史料記載,一般認為是漢明帝時期,“漢明感夢,初傳其道”的說法最為有名,證據更充分,三國以來即被流傳。鄭學川、龔自珍、魏源、譚嗣同、楊文會及梁啓超、章太炎、丁福保、蔣維喬等佛教學者,都對當時的佛教...
中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八大宗性、相、台、賢、禪、淨...
藏傳“佛教”,屬於神學宗教,俗稱喇嘛教。在中國西藏、四川、雲南、甘肅、青海、新疆、內蒙流傳,並傳入錫金、不丹、尼泊爾、蒙古人民共和國、俄羅斯的布里亞特共和國等地。教派起源 藏傳佛教始於7世紀中葉,是在松贊乾布迎娶尺尊公主和...
小乘佛教也叫做“小乘教”,"小乘教法",略稱“小乘”(Hinayana ,音讀“希那衍那”),是對三乘佛法中之:“聲聞乘”和“緣覺乘”的統稱。裡面的“乘”是梵文yana(音讀“衍那”)的意譯,指運載工具,比喻佛法濟渡眾生,像舟,...
佛教經典:統稱;藏經,俗稱;佛經,也叫《大藏經》,一般由經、律、論三部分組成。“ 經”是指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條,“論”是佛陀的弟子們在學習佛經後所得的心得。簡...
西藏佛教主要是藏傳密教五大派:寧瑪派即舊教,又稱紅教,以蓮花生為初祖。噶當派為仲敦巴所創,後併入格魯派。噶舉派俗稱白教,為馬爾巴所創,富密教色彩,最著名人物是苦行僧米拉日巴尊者。薩迦派俗稱花教,教主采家族世襲制,為氏族教團...
佛家十宗是對佛教傳入中國後本土化過程中對教義,經典及儀軌的不同解釋定義而形成的十個大型宗派。漢傳佛教發展到隋唐時期,佛教已進入鼎盛時期,主要宗派也於此時形成,並得以發展壯大。 漢傳十宗的說法大致起源於清末楊仁山居士整理日僧...
大乘佛教指能將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馬車來比喻度眾生的工具,大乘的相應梵語是“Mahayana”,是大的車乘之意。在佛教聲聞,緣覺,菩薩的三乘教法中,菩薩乘(或佛乘)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亦稱“大乘教”,略稱“大乘”,梵文...
印度佛教(Indian Buddhism),流傳於南亞次大陸的佛教,19世紀後才稍有復興。簡介 印度佛教(Indian Buddhism)當時各國之間相互征伐,雅利安人等外來的部族和土著民族矛盾重重,階級矛盾十分尖銳。近代出土的阿育王石刻文等中,也處處顯示出...
藏傳佛教四大教派指創建於西元8世紀晚期的寧瑪派(俗稱“紅教”)、公元11世紀中葉發展起來的薩迦派(俗稱“花教”)、創建於11世紀的噶舉派(俗稱:“白教”)以及創建於11世紀的格魯派(俗稱:“黃教”)。寧瑪派 寧瑪派(rnying-ma-ba)...
南傳佛教,又稱上座部“佛教”。盛行於東南亞的泰國。歷史源流 傳教歷史 公元前三世紀,第九弘法使團把佛教正式傳入斯里蘭卡。但巴利語系的“佛教徒”自稱為上座部,不承認大乘是佛說。11~12世紀時,寮國尚有大乘佛教。由於高棉人的影響...
原始佛教(佛陀正覺後至佛滅當年「第一次結集」;B.C.432~387)根本佛教(「第一次結集」至佛滅後百年「第二次結集」;B.C.387~287)初期部派佛教(佛滅後100年至佛滅後150年;B.C.261~237)中期部派佛教(佛滅後150年...
中國佛教史是指中國佛教發展的歷史。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大約在兩漢之際,佛教開始傳入漢地(約在公元紀元前後)。據文獻記載,佛像可能與此同時傳入。中國佛教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佛教傳入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漢地年代,學術界已有定論。據《...
《楞嚴經》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楞嚴經包括:序分、三番破識、十番顯見、剖妄出真、會通四科、圓彰七大、審除...
全稱佛陀。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如實知見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覺之大聖者。佛的基本意義 佛(梵文:बुद्ध;IAST:Buddha),佛教術語,全稱“佛陀”,是福慧兩足尊,也就是福德和智慧修行圓滿者。一切眾生經過...
佛教禮儀,是指佛教的禮節和威儀,按照地域劃分有三類:漢傳佛教禮儀、南傳佛教禮儀和藏傳佛教禮儀。詞義 佛教禮儀,是對信仰佛教的人們的以一種約定俗成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律己敬人的過程,佛教禮儀更是佛教的禮節和威儀,讓人們有根...
日本學術界所創用的學術用語。指近代學術界的新式佛教研究而言。其特色是以十九世紀初的西歐古典學為基礎,從文獻學出發,用客觀的科學方法,去探討與佛教有關的各個學術領域(如教理、歷史與藝術等等)。據本教的《古象雄大藏經》記載...
中國佛教五大菩薩法門,是中國佛教五個菩薩法門的合稱,包括彌勒菩薩等等。簡介 初入門:以「彌勒菩薩」為代表 「彌勒菩薩」的塑像是中國傳統寺廟一入山門,第一眼見到的菩薩,代表初學佛的資格與條件。笑口常開、大肚能容的彌勒菩薩要...
佛教節日是佛教的節日統稱,讀音為fó jiào jié rì,是關於佛教的節日。佛教有很多節日,佛菩薩出生、出家、成道、涅槃都在各自的仰者中形成節日,歷經傳承,孕育出許多佛教節日。節日目的 在這些節日裡,向自己心中崇拜的偶像敬獻供品...
緣起(梵文、巴利文:Nidāna)也稱十二緣起支(梵文:pratītya-samutpāda-aṅga,巴利文:paṭicca-samuppāda-aṅga),佛教重要基礎理論之一。它是釋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證得到的真理,其指:從“無明”到“老死”這一過程的...
佛教稱謂大致分為身份性稱謂、禮節性稱謂;其中又可分為書面稱謂和通俗稱謂,前者用於文書、信函之中,後者用於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之中。中國人素重禮儀,在稱謂方面亦十分講究。而佛教的稱謂多屬中印合璧,不僅特殊,而且頗具神秘色彩。隨...
佛教傳入東南亞,最早的地區應在下緬甸之卑謬或泰國中部之佛統。古代東南亞佛教,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彼此興廢交替,早期以大乘為主,現以上座部為主。西元七世紀末至十三世紀,蘇門答臘島是重要的佛教中心,信仰大乘佛教與密教,並向爪哇島...
佛教是世界性宗教之一,距今兩千五百多年,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部落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東漢明帝時正式傳入我國。佛教中有眾多佛菩薩,以及諸天、金剛、羅漢等。為便於大家了解佛教,整理出《神佛總譜之佛菩薩名錄》,...
秘密大乘佛教(梵文:;वज्रयानVajrayāna藏文:རྡོ་རྗེ་ཐེག་པ་,威利:rdo rje theg pa;蒙古語:Очирт хөлгөн),是大乘佛教的一個支派,四世紀時出現在...
佛學:是對佛教經典與佛陀學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於佛教經典的整理與注釋上。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
南朝佛教,包括從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到陳後主禎明二年(588)中國南北分裂時期,在南方以京師建康(今南京)為中心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佛教,期間佛教昌盛。南朝各代寺院、尼僧之數甚多。據傳,宋代有寺院一千九百十三所,...
律宗,中國佛教宗派之一,發源地是陝西西安淨業寺。因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實際創始人為唐代道宣。復因道宣住終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稱。律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也稱四分律宗。戒法是佛所判定的...
佛教術語 展開11個同名詞條 阿彌陀佛(梵語Amitābha),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大乘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立大願,建立西方淨土,廣渡無邊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為大乘佛教所廣為崇敬和弘揚。大乘佛經主要如《無量壽...
十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塗飾、不歌舞及旁聽、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不蓄金銀財寶。佛教十戒 不殺生 禁止殺人,也不能傷害畜生、蟲蟻等。不但戒直接殺害,而且也戒殺因和殺緣,如賣獵槍的人則是間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