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法派,緬甸上座部佛教派別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善法派
- 釋義:緬甸上座部佛教派別
其前身是全纏派,得名於菩陀波耶國王(1782—1819在位)召開的善法法師會議。在明頓王時期(1853—1878)又稱永派、阿雲派、大眾派、甘派。在蒂波王時期(1878—1885)與瑞琴派分裂而正式形成。至今一直是緬甸最大的佛教派別。特彆強調積德行善和業報的教義。最高權力機構是善法法師會議。戒律較寬,可穿絲綢的或不是用碎布拼成的僧衣;化緣來的食物給窮人、狗和鳥吃,只吃自己煮的東西;可以接受信徒布施的錢財。
善法派,緬甸上座部佛教派別之一。
善法派,緬甸上座部佛教派別之一。其前身是全纏派,得名於菩陀波耶國王(1782—1819在位)召開的善法法師會議。在明頓王時期(1853—1878)又稱永派、阿雲派、大眾派、甘派。在蒂波王時期(1878—1885)與瑞琴派...
佛教術語,(Shwegyin)緬甸上座部佛教派別。又譯作瑞景派。於施泊王( Thibaw, 1878~1885 在位)時期與善法派分裂而獨立。西元一八五九年由瑞琴法師(原名吳扎伽拉,1822~1893)得敏東王(Mindon)之支持,創建於瑞琴地區。總部設於...
須將僧衣披覆兩肩,故有此稱。十九世紀初,偏袒派(巴Ekam!sikanika^ya )與全纏派對立,菩陀波耶王(Bodawpaya, 1782~1819 在位)取締偏袒派,而確立全纏派之統治地位,並召開善法法師會議,後演變成為善法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