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分布
產生
官方定位
民族列表
漢語名稱 | 拉丁寫法 | 官方分類 | 人口 | 現狀 |
---|---|---|---|---|
Aynu/Abdallar | 歸為維吾爾族 | 約10000人 | ||
歸為維吾爾族 | 約1300人 | |||
歸為回族 | 約500人 | 分布在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自己獨特的風俗,使用托茂語(一種混合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辭彙的蒙古語)。 | ||
約5000人 | ||||
康家人 | 歸為回族 | 約500-600人 | ||
歸為布朗族 | 約1000人 | 有自己的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曼咪人的住房、服飾、宗教信仰、節日與傣族差不多,但民族被劃分成布朗族,現在曼咪人希望能成為一獨立民族。 | ||
歸為布朗族 | 共338戶1656人 | 昆格人的習俗和一般布朗族不同,獨特的節日有龍列節、龍恩節。龍列節即打鐵節,時間在陽曆二月,過節時要殺牛、燒篝火、祭祖。 | ||
Bajia | 歸為傣族 | 約1500人 | ||
Akha | 歸為哈尼族 | 約6000人 | ||
歸為傣族 | 52戶233人 | 老品人自稱“老品”,也稱“卡品”。老品人保留有自己的語言,如吃飯為“唐扎”,房屋為“擁”,能講流利的傣語。老品人住房為漢式平房。信仰獨特的原始宗教,有廟宇、無神像,每年全寨要舉行一次祭山神活動。 | ||
歸為拉祜族 | 約4000人 | |||
Bisu | 6000人 | 畢蘇人是亞洲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泰國、緬甸和寮國交界一帶。人口近1萬,其中在中國境內有5000餘人,屬中國未識別民族。在中國的畢蘇人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勐海和西盟地區,常與其他民族混雜而居。他們操畢蘇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彝語群。很多畢蘇人都是雙語或多種語言的使用者。 | ||
歸為仫佬族 | 約3萬人 | |||
未識別民族,身份證一般填漢族 | 計32戶,170人 | 自稱菜族人,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山區一帶。統計的有32戶,170人,通用漢語。 | ||
未識別民族 | 約4萬 | |||
約50多萬 | 中國西南地區的族群,民族問題含糊。 | |||
Deng | 未識別民族 | 大約2000人 | ||
誒人 | 歸為壯族 | 5000人 | ||
標族人 | 歸為漢族 | 約8萬人 | ||
茶洞人 | 大部份歸為漢族,有一部份歸為壯族 | 約2萬人 | ||
歸為漢族 | 約6萬人 | |||
Gejia | 未識別民族 | 約6萬人 | 中國貴州的一個少數民族族群,居住在貴州省黃平縣,他們沒有文字,卻擁有自己的語言、服飾和生活習慣。自稱是上古傳說中的射日英雄羿的後代,是一個有待識別的民族。 | |
Dongjia | 歸為畲族 | 約5萬人 | 雖在1996年部分人劃成畲族,但是民族問題仍未明,他們仍積極請求政府承認為獨立民族。 | |
Xijia | 歸為苗族 | 3000人 | 主要分布在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帶。現有750戶左右。至今他們還保留自己的語言、宗教和節日,以及生活習俗,西家仍保持著西家服飾的工藝和裝飾品,服飾主要以刺繡為主。女性衣服以藍色為主,加上頭巾。 | |
繞家人 | 歸為瑤族 | 約1萬人 | 主要分布在貴州省麻江、都勻兩縣。 | |
布努人 | 歸為瑤族 | 約40萬人 | ||
歸為怒族 | 約500人 | 阿儂人的生活方式、語言(阿儂語)混合了怒族和獨龍族,並自成一格。 | ||
包瑙人 | 歸為瑤族 | 約3萬人 | 包瑙人說的包瑙話不屬於瑤語支。 | |
Gelu | 歸為藏族 | 約12萬人 | 說嘉絨語,分布在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的馬爾康、黑水、理縣、汶川、金川、小金等縣,雅安地區的寶興縣,甘孜州的丹巴縣。使用嘉絨語的人口約11.69萬人。 | |
kuiqang | 歸為藏族 | 約6千人 | ||
茂人 | Mao | 歸為藏族 | 8000人 | |
歸為藏族 | 約1萬人 | |||
白馬人(氐族人) | 歸為藏族 | 約1萬人 | ||
歸為藏族 | 約2萬人 | |||
歸為藏族 | 約6千人 | |||
爾龔人 | 歸為藏族 | 約4萬人 | ||
卻域人 | 歸為藏族 | 約2萬人 | ||
Khmu | 歸為布朗族 | 約44萬人 | 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省、寮國、越南和泰國。屬蒙古人種南亞類型。使用克木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人口約44萬(1978年)。“克木”意為“人”、“人民”,克木人有克木、克比之分。克木內部又分為"克木泐"(西雙版納土著)、克木老(寮國遷入)、克木交(越南遷入)三個群體。相傳歷史上也曾建立過王國,但最終被傣族征服而淪為奴隸。 | |
Kucong | 歸為拉祜族 | 約4萬人 | ||
Laji | 歸為彝族 | 約2千人 | ||
Macanese | 歸為葡萄牙後裔居民(《澳門基本法》第42條) | 約4千人 | ||
Mang | 歸為布朗族 | 680人 | 分布在雲南省金平縣居住最後一個中國原始部落,一直是一個鮮為人知而帶有神秘色彩的族群,迄今還不過百戶人家,人口僅五百餘人,居住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金平縣。 | |
Mosuo | 雲南歸納為納西族,四川歸納為蒙古族 | 4萬人 | ||
Pubiao | 歸為彝族 | 300 | 普標人是指雲南文山州麻栗坡縣境內土著民族。他們自稱“給標”,史稱“窩泥”,其祖先來自雲南文山州富寧縣普梅(普陽)一帶。越南政府把普標人劃分成單獨的民族;普標語屬侗台語系仡央語族。 | |
撣族人 | Shan | 部分人被歸納為布依族或壯族,也有人被歸納為未識別民族。 | ||
被歸納為景頗族 | 約8萬人 | 使用載瓦語,緬甸政府把載瓦族劃分成單獨的民族,和景頗族做為區隔。 | ||
Sherpa | 未確定族系 | 2000人 | ||
Tuvan | 歸為蒙古族 | |||
Buryat | 歸為蒙古族 | 主要居住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附近。布里亞特人定為蒙古族。雖然他們認同自己是蒙古人,但是他們的文化與一般蒙古文化極為不同。 | ||
Utsul | 歸為回族 | 4958人 | 主要居住在海南省三亞市附近,原為東南亞穆斯林;語言為回輝話,屬於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 | |
盧人 | 歸為滿族,部分被歸納為未識別民族 | 約8000餘人 | 分布在黔西、金沙、大方三縣交界處。 | |
Yiren | 大部份仍申報為漢族,一些歸為仡佬族一支,也有人被歸納為未識別民族 | 330人 | 生活在赤水河兩岸川黔交界地帶、四川省敘永縣赤水鎮、古藺縣納盤溝和貴州省畢節縣普宜和陰底一帶的古老人群。 | |
土生猶太人 | Youtai/Jewish | 有部份被劃為回族,有部份被劃為未識別民族 | ||
Zhelaizhai | 歸為漢族 | 400餘人 | ||
Albazinian | 歸為滿族,一小部分改為俄羅斯族 | 500餘人 | ||
富裕柯爾克孜人(哈卡斯人) | Wuyur Girgis | 歸為柯爾克孜族 | 約1500人 | |
Waxiang | 歸為苗族、漢族、土家族 | 約40萬餘人 | ||
Chuanqing | 未識別民族 | 67萬人 | 居住在貴州省畢節、安順、六盤水市三地市十多個縣,主要在織金、納雍2縣。 | |
Yakutia | 2600人 | 使用雅庫特語,屬於突厥語族的北支,他們的語言有很多來自南方突厥語的字眼,與其他民族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