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黃興(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黃興(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漢族,原名,後改名克強,一字廑午,慶午、競武,曾用名李有慶、張守正、岡本、今村長藏。湖南省長沙府善化高塘鄉(今長沙縣黃興鎮涼塘)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的創建者之一,孫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

黃興是辛亥革命時期的先驅和領袖,以字克強聞名當時,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並稱。1916年10月31日,黃興病故於上海。1917年移柩長沙,同年4月15日,受民國元老尊以國葬湖南長沙嶽麓山。著作有《黃克強先生全集》、《黃興集》、《黃興未刊電稿》及《黃克強先生書翰墨績》刊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興
  • 外文名:Huang Xing
  • 別名:原名軫,字克強,號慶午、競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高塘鄉
  • 出生日期:1874年10月25日
  • 逝世日期:1916年10月31日
  • 職業:革命家
  • 畢業院校:武漢兩湖書院、東京弘文學院
  • 主要成就:領導黃花崗起義
    成立華興會
    成立中國同盟會
  • 代表作品:《黃克強先生全集》《黃興集》《黃興未刊電稿》
人物生平,早年求學,投筆從戎,愈挫愈勇,民國初建,討袁失敗,中年病逝,主要成就,組建會黨,領導起義,人物評價,總體評價,名人評價,個人作品,黃興詩作,其他作品,軼事典故,革命愛情,爭論國旗,黃興與孫文,維護和諧,親屬成員,父親,妻子,子女,後世紀念,墓址,故居,藝術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學

同治十三年(1874年)10月25日,黃興在長沙市郊的一個地主家庭誕生,父親黃筱村是晚清秀才。黃興幼年時思想受湖南的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的影響很深。光緒十九年(1893年),黃興入長沙城南書院讀書。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考中秀才。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黃興由長沙湘水校經堂新生,被保送到武昌兩湖書院深造。兩湖書院在當時是一所比較新式的學堂,課程除經史文學外,還有天文地理算學測量化學博物學以及兵操等新學科。黃興在校期間,“篤志向學,而於地理一科及體操尤為精勤”。他還於“課程餘閒,悉購西洋革命史及盧梭民約論》諸書,朝夕盥誦”,初步接觸到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學說。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畢業於武漢兩湖書院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春,湖廣總督張之洞從兩湖、經心、江漢三書院選派學生30多人,赴日本東京宏文學院速成師範科留學。黃興這位兩湖書院的優秀畢業生,成為這批留學生中唯一的湘籍學生。是年五月(1902年6月),黃興抵東京。黃興到日本後,很快就被留學生界蓬勃興起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潮所吸引。同年12月,他與楊篤生樊錐蔡鍔等創辦了《遊學譯編》雜誌,以翻譯為主,介紹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和革命歷史,宣傳民主革命和民族獨立。黃興為擴大影響,在年底又與蔡鍔、張孝準、楊篤生等發起組織“湖南編譯社”,大量從事譯述,介紹西方資產階級科學文化。黃興還支持湖北留學生創辦了《湖北學生界》,揭露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陰謀,宣傳“排滿”的民族主義。他還領導宏文學院的湘籍學生組成“土曜會”,鼓勵挺身殺敵,“從事用兵,以破壞現狀為出路”。
早年時期的黃興早年時期的黃興
黃興民主革命思想的產生,與孫中山宋教仁等人有很大的不同。孫中山是從小接受西方教育,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啟迪,最終逐漸從改良走上革命道路;宋教仁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由漳江書院進入新式的武昌文普通學堂後,逐漸走向革命道路的。而黃興走的是一條秀才造反的曲折道路,同很多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一樣,他的思想也經歷從改良到革命的過程。黃興出生於湖南長沙一個名門望族,宗族中世代都有出仕為官者。到了清朝,黃興的遠祖傳下遺訓:永不出仕清朝。但大多數成員仍是飽學鴻儒。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黃興早年曾系統地接受過傳統儒家教育。到1896年,黃興在城南書院求學期間更是順利通過縣、府、院試,考中秀才。但黃興本人對功名並不熱心,當時,黃興去應考秀才前,他的親友要置酒預賀,黃興當即表示,讀書是要求真學問的,而應試僅僅是因為母命不可違。這一時期的黃興,雖然有強烈的愛國情懷,也對科舉制度不滿,但總的來說還是一個比較傳統的知識分子。他喜好軍事,課餘曾請日本軍官講授軍事課程,每天清晨必練習騎馬、射擊,為日後領導武裝起義準備了條件。

投筆從戎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為抗議沙皇俄國侵占中國東北,黃興與同學二百餘人組織拒俄義勇隊(後改為學生軍軍國民教育會)。他在拒俄運動中看清了清廷的腐朽與反動,憤慨地指出:“中國大局,破壞已達極點。今而後惟有實行革命,始可救危亡於萬一耳。”同年回國。黃興回國後,先到上海,與當時《蘇報》的主筆章士釗會晤,並結識了滬、寧等地一些人士。同年11月4日,黃興以過30歲生日為名,邀陳天華張繼劉揆一宋教仁章士釗等人秘密集會,商定創立華興會,眾人公舉黃興為會長。為避免清廷的注意,對外用“華興公司”的名義,業務是“興辦礦業”。隨後聯絡會黨,儀定於次年秋乘慈禧過70歲生日時在長沙起義。事泄,黃興逃亡日本。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黃興在日本結識孫中山,大力支持孫籌組革命組織同盟會,成為會中僅次於孫的領袖,隨後即將主要精力放在發展革命分子、組織武裝起義。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成立,在選舉總理時,黃興提議:“公推孫中山先生為本黨總理,不必經過選舉手續。”提議獲得一致通過。黃興還提議把《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作為同盟會機關報(後改稱《民報》),得到與會者贊同。黃興被選為庶務(相當於協理),成為同盟會中僅次於孫中山的重要領袖。黃興在與孫中山共建同盟會上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說,同盟會是以孫中山、黃興為軸心建立起來的。同盟會的成立,加強了革命力量的團結和統一,使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此後,他以主要精力從事武裝起義,親自掌握留日陸軍學生的入會工作,並從中選拔一些堅定分子組成一個嚴密的團體“丈夫團”,為進行武裝鬥爭準備力量。同年冬,黃興化名張守正,潛回國內,至廣西桂林巡防營統領郭人漳軍中進行策反,發展官佐多人參加同盟會。因郭人漳猶豫不定,黃興於次年秋返回日本。即派劉道一蔡紹南等回國,運動軍隊、會黨,策划起義。臨行前,“告以今之倡義,為國民革命,而非古代之英雄革命。望時以民族主義、國民主義多方指導為宜”。指出革命之目的決不是單純推翻清朝,而是要建立民國,爭取民權。這裡所說的“國民主義”,即孫中山的民權主義。劉道一抵長沙後,邀集革命同志數十人秘密開會,傳達黃興的意見。會後,劉道一留在長沙掌握全局,蔡紹南等則往萍鄉一帶聯絡會黨。12月4日,萍瀏醴起義爆發,起義者在頒發的檄文中,第一次打出了“中華民國”的旗號。起義雖然失敗,但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領導欽州、廉州、上思起義時的黃興領導欽州、廉州、上思起義時的黃興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黃興至河內,先後參與或指揮了欽州、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欽州、廉州、上思起義雲南河口起義,都遭失敗。

愈挫愈勇

宣統元年(1909年)秋,受孫中山委派,到香港成立同盟會南方支部,策劃廣州新軍起義。宣統二年(1910年)11月13日,黃興赴檳榔嶼,出席孫中山召開的秘密會議,決定組織廣州起義。宣統三年(1911年)1月18日,黃興返抵香港,主持廣州起義籌備工作。商定成立統籌部,黃興任部長,趙聲為副部長。4月23日,黃興致絕筆書於孫中山及南洋同志說:“本日馳赴陣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書此以當絕筆。”是日晚,由香港乘輪船潛入廣州,設起義指揮部于越華街小東營五號。由於幾經周折,起義一再改期,原來的部署被打亂,遂將進攻計畫由原定十路改為四路。他自己擔任進攻兩廣總督衙門的指揮工作。4月27日下午五時三十分,廣州起義爆發,黃興率領林覺民方聲洞等敢死隊100餘人攻打總督衙門,其餘三路未見行動。攻入總督衙門後,發現總督張鳴岐已逃跑,遂放火燒了總督衙門。起義軍撤出時,遭到巡防營的堵擊,許多革命黨人犧牲,黃興右手二指被擊斷。但他忍住劇痛,用斷指的第二節扳槍機繼續射擊。眼見清軍漸漸合圍,黃興遂下令分三路突圍,自己帶領一路奮勇衝殺,且戰且走。在突圍中,隊伍散亂,只剩下黃興一人。他改裝逃到暗設於廣州河南的革命機關女同志徐宗漢處,由她護送至香港就醫。廣州起義失敗。後收殮殉難者,得屍體七十二具,合葬在黃花崗,世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次起義雖然又失敗了,但在全國起了極大的革命激勵作用。黃興是這次起義的總指揮,他勇敢無畏,身先士卒,在國內和旅居國外的華僑中,贏得了崇高的聲望。
武昌起義中的黃興武昌起義中的黃興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黃興在香港養傷,曾一度灰心,想冒險去暗殺李準等清朝官吏,為死難烈士報仇,被譚人鳳等人勸阻。7月31日,譚人鳳、宋教仁陳其美等在上海成立同盟會中部總會,鑒於南方起義一再失敗,主張將革命重心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在中部地區發動起義。黃興支持他們的計畫,並構想“以武昌為中樞,湘、粵為後勁,寧、皖、陝、蜀亦同時回響以牽制之,大事不難一舉而定也”。這個預計,為後來革命實踐證明基本是正確的。他還應允湖北革命黨人的邀請,準備赴武漢主持起義大計,但未及動身,武昌已爆發起義。
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黃興於28日趕到武漢,作為革命軍戰時總司令,率民軍在漢陽前線與清軍奮戰二十餘日。黃興由上海到漢口,湖北軍政府在武昌閱馬場為黃興舉行隆重的登壇拜將儀式。就任戰時總司令,親赴前線指揮保衛漢陽、反攻漢口的戰鬥。在陽夏之役中,與清軍激戰相持一月,備極艱辛,功績卓著,為各省獨立贏得了寶貴時間。漢陽失陷後,黃興辭職赴滬,策劃北伐,籌組中央臨時政府。在武昌起義中黃興督戰武漢,為保衛革命勝利作了重大貢獻。

民國初建

宣統三年(1911年)12月1日,黃興由武昌返抵上海。次日,江浙聯軍即攻下南京。在上海的各省代表舉行會議,決定臨時政府暫設南京,公舉黃興為大元帥,負責組織臨時政府。因黎元洪反對,於是各省代表會改舉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並代大元帥職權。12月23日,黃興獲悉孫中山即將歸國,遂推辭赴南京組織臨時政府,並向眾人解釋:“孫先生是同盟會的總理,他未回國時我可以代表同盟會;現在他已在回國途中,我若不等他到滬,搶先一步到南京就職,將使他感到不快,並使黨內同志發生猜疑。太平天國起初節節勝利,發展很快,但因幾個領袖互爭權利,終至失敗。我們要引以為戒。”25日,孫中山抵達上海,黃興和陳其美等人前往迎接。
民國元年(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黃興任陸軍總長袁世凱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重新組閣。南方各省和許多團體紛紛致電袁世凱,要求留任黃興為陸軍總長。但袁世凱不願放鬆對軍隊的控制,命其親信段祺瑞任此職,另任黃興為無實權的參謀總長。黃興辭不就任。袁世凱隨後任命黃興為南京留守府留守,辦理政府機關的結束事項和接收管理駐南京的軍隊。6月30日,參加同盟會上海支部夏季常會,發表政見,說民國成立已半年,而一切未能就緒,“其原因在於政黨未能成立”,強調要貫徹三民主義,特別是民生主義。8月,同盟會等組織改組為國民黨,任理事。袁世凱為了麻痹和籠絡革命黨人,於當月邀請孫中山和黃興到北京會談。黃興繼孫中山之後,於9月11日到北京,袁世凱給予隆重接待。黃興一時受袁世凱的蒙蔽,對袁深表信任,聲稱“袁公確是英雄,民國第一流人物”。12月,接受袁世凱委任之川漢鐵路督辦職務,不久又辭。
黃興與孫中山黃興與孫中山
民國元年(1912年)8月,他在《鐵道雜誌序》中寫道:“今者共和成立,欲蘇民困,厚國力,捨實業末由。”主張“先以鐵道為救亡之策,急起直追,以步先進諸國後塵,則實業庶幾興勃也乎!”由於政局的動盪和變化,黃興發展實業和教育的主張大都未能實現。這使他對實業、教育與政治的關係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他曾說:“興以為吾國人今後當各存責任心,有責任心,則純以國家為前提,而私見自泯。且所謂責任者,其途甚寬,除政治方面外,尤以實業為發展國力之母。”

討袁失敗

民國二年(1913年)3月,袁世凱派人暗殺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孫中山主張立即興師討袁,黃興以南方各省內部不統一,軍隊力薄,對討袁缺乏信心,主張法律解決。7月,孫中山興師討袁,二次革命爆發。14日,黃興由上海至南京,強迫江蘇都督程德全宣布獨立,黃興被推為江蘇討袁軍總司令
討袁戰爭開始後,南京方面,由於一部分軍隊被袁氏用金錢收買,發生內變;作為基本隊伍的第八師又因撥出兩個團,僅剩2000人左右;其他部隊大都未經訓練,戰鬥力薄弱。7月22日,徐州失守。25日,江西湖口被袁軍占領,李烈鈞敗退。上海討袁軍久攻製造局不下。而南京討袁軍的後方湖南軍械庫又被袁世凱的奸細縱火焚毀,餉械不支,聲援斷絕。黃興見大勢已去,只得於29日乘日本煤輪離開南京,流亡日本。隨後,安徽方面也因內部意見不一,而自行瓦解,柏文蔚出走。福建湖南四川又相繼宣布取消獨立。“二次革命”以失敗而告終。孫中山、黃興與國民黨許多骨幹分子再次流亡日本。國內參加討袁失敗的國民黨人也陸續來到東京。孫中山總結“二次革命”失敗的原因,認為宋教仁案發生後,即應興師討袁,但黨人多不聽從他的指揮,坐失良機,致使袁世凱得到了“大借款”,可以從容布置,因此對黃興頗多責難。對於“二次革命”失敗的主要原因,黃興認為:“乃正義為金錢權力一時所摧毀,非真正之失敗。試翻中外之歷史,推天演之公例,未有正義不伸者。最後之勝利,終歸之吾黨。”
民國三年(1914年)6月,孫中山在日本將國民黨改組為中華革命黨,要求黨員入黨時按指印,宣誓服從孫中山的命令。黃興同孫中山組黨意見不合,拒絕加入。民國三年(1914年)7月抵達美國。秋,黃興還發起抵制袁世凱向美國政府借款的運動,對於美國政府中止與袁世凱的代表接洽借款條件,產生了一定影響。他還在美國展開籌款工作,在給國內友人的信中寫道:“關於此間籌款等事,弟能力所及者,當盡力為之,冀為公等之助。華僑籌款已經發起,當囑其隨集隨匯。”

中年病逝

民國四年(1915年),袁世凱稱帝,9月底,蔡鍔派專人送封密信給黃興,信中談及國內形勢及袁世凱陰謀稱帝的種種活動,並提出他自己準備秘密出走和在西南發難的計畫,徵求黃興的意見。黃興接信後,立即命兒子黃一歐和秘書石陶鈞先後離美回國,參加討袁護國運動。在黃興所派的石陶鈞、張孝準等協助下,蔡鍔從天津經日本、上海、香港秘密到達昆明,組織和領導了雲南護國戰爭。為了擴大討袁戰線,黃興於雲南起義前夕,寫信給不甘附逆的社會名流,如張謇湯壽潛唐紹儀等,以及可爭取的地方將領,如廣西的陸榮廷,動員他們反對袁世凱稱帝。
黃興黃興
民國五年(1916年)1月,黃興電促柏文蔚等在南洋籌款接濟雲南護國軍;又密令劉揆一、居正等聯合北方同志,“圖謀直、魯革命,以回響南方”。護國戰爭進展順利,袁軍潰不成軍,貴州廣西、廣東、浙江、陝西等先後宣布獨立。此後,黃興多方奔走,並不斷為此事與孫中山電商。至5月底,日方允借500萬日元。袁世凱死後回國。
民國五年(1916年)7月,黃興回到上海,同孫中山恢復了往日的親密關係。由於長期為革命事業而奔波,積勞成疾。10月10日,黃興因胃出血入院,10月31日,最終因食道與胃靜脈屈張破裂出血(肝門靜脈高壓所致;根據其死前多次大量吐血以及肝腫大所推測,為肝硬化常見之併發症)在上海去世,時年僅42歲。孫中山親自主持治喪活動。次年4月15日國葬黃興於長沙嶽麓山雲麓峰下小月亮坪。

主要成就

組建會黨

  • 組建華興會
黃興所領導的華興會存在的時間雖不長,但其影響卻十分深遠。華興會是中國內地建立的第一個地域性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推動了內地其他革命團體的建立,為全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 中國同盟會
光緒三十一年六月(1905年)7月30日,孫中山和黃興派人分頭邀請各省傾向革命的留學生,到東京舉行建立統一革命團體的籌備會。與會者包括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以及留日學生中其他團體的部分成員和日本人宮崎寅藏內田良平、末永節,總計70餘人。會上,確定新成立團體的名稱為“中國同盟會”,以孫中山提議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宗旨。黃興在會上發表演說,慷慨陳述革命大義,並被推舉為同盟會章程的起草人之一。8月20日,同盟會正式成立大會在東京舉行,到會者約百餘人。黃興首先在會上宣讀章程草案30條,經大會討論修改後通過。章程規定以東京為同盟會本部所在地,本部機構遵循三權分立原則,在總理之下設執行、評議、司法三部。在選舉總理時,黃興提議:“公推孫中山先生為本黨總理,不必經過選舉手續。”

領導起義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夏,黃興赴越南河內,與孫中山商議策劃兩廣起義。黃興冒險去欽州,策動郭人漳起義。起義軍作戰失利,退入兩廣交界的十萬大山,黃興出走越南河內。同年12月2日,黃興派同盟會員黃明堂率領廣西遊勇進攻鎮南關鎮南關起義爆發後,黃興和孫中山從河內前往指揮。起義軍跟清軍激戰幾晝夜後,終以彈藥缺乏,援軍未到,不能堅守,只得自動放棄,退入越南境內。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3月27日,黃興率退入十萬大山的會黨部眾和越南華僑等200餘人,組成“中華國民軍南軍”,發動了著名的欽廉上思起義。轉戰於欽州、廉州上思一帶40多天,大小數十戰,先後擊敗清軍1萬餘,聲威大振。四月初,因勢單力孤,彈盡援絕,黃興等不得不退返越南。適值雲南河口起義爆發,孫中山即電委黃興為雲南國民軍總司令,節制河口起義諸軍。黃興不顧鞍馬勞頓,迅即前往河口前線督師。到河口後,因起義軍內部指揮不靈,調度不動,便決定重回河內,徵集舊部組織基本隊伍,然後再赴前線。在返回河內途中,被法警截留,遣送出境。河口革命軍失去統帥,起義又歸於失敗。
宣統二年(1910年)1月,黃興應同盟會南方支部的邀請,赴香港主持策劃廣州新軍起義。2月12日,倪映典等率新軍千餘人在廣州城郊起義。清軍出城鎮壓,倪映典中彈犧牲,起義失敗。孫中山、黃興並不因歷次起義失敗而灰心,決定“集各省革命黨之精英,與彼虜為最後之一搏”。
宣統三年(1911年)4月23日,黃興致絕筆書對孫中山及南洋同志說:“本日馳赴陣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書此以當絕筆。”4月27日,廣州起義爆發,最後失敗,但在全國起了極大的革命激勵作用。

人物評價

總體評價

一般認為,孫中山是思想家、先行者,黃興是實幹家。許多重要的革命活動由黃興所發動並親自參與。他出生入死多回,最終積勞成疾而中年逝世,是推翻清朝統治、開創民國的元勛。革命時雖然與孫中山有所分歧,但並未奪權而是甘心居次席,鼎力相助之。由於他的派系人馬在北伐後備受忽略,其生前的重大貢獻、理念和計畫也長期被擱置。直到1990年代,海峽兩岸才開始重新重視黃興的功業。黃興的一生與整個辛亥革命相始終,他以策動和領導武裝起義著稱於世。眾所周知,黃興青少年時代並未上過專門的軍事學校。赴日留學,他就讀於宏文學院速成師範科,擬“學成回國後充任學堂的師資”。然而,黃興沒有終身從事教育,而是與軍事結下了不解之緣:華興會預謀在長沙發難,他自任總指揮;武昌起義爆發,他被推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戰時總司令;南京臨時政府組成,他做了陸軍總長;及至臨時政府取消,還擔任過南京留守。這自然是由於嚴重的民族危機使然。黃興在擔任上述職務過程中,打過不少仗,如何看待他在軍事上的成就,如何認識他打過的敗仗,則是正確評價黃興的關鍵。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戰役雖然失敗了,但仍有著積極的意義。
黃興畫像黃興畫像
首先,它打擊了敵人,加速了統治集團內部的分化和瓦解。萍瀏醴起義爆發,曾引起清廷朝野上下的極大震驚,清政府集中湘、鄂、贛、蘇四省兵力才將這次起義鎮壓下去後,他們仍擔心中國南方和長江流域“伏匪”“蠢動”,“再起風潮”,“北京官員仍為之戰慄不已。”防城起義發生,兩廣總督張人駿上奏清廷說:革命軍“攻陷防城,戕官焚署,凶焰日張,剿辦愈難措手。”雲南河口起義發生,雲貴總督錫良驚呼:“匪之來,防不勝防,匪之過,剿無可剿,勢成束手,禍已噬臍。”這一次又一次起義使統治者如坐針氈,窮於應付。

名人評價

  • 袁世凱在親信面前曾自信地評比孫中山、黃興:“孫氏志氣高尚,見解亦超卓,但非實行家,徒居發起人之列而已。黃氏性質直,果於行事,然不免膽小識短,易受小人之欺”。
  • 蔡鍔輓聯:“以勇健開國,而寧靜持身,貫徹實行,是能創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驚起揮淚,難為臥病九州人。”
  • 章太炎輓聯:“無公乃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
  • 馮自由:“世稱孫、黃為開國二傑,克強誠當之無愧矣。”
  • 胡漢民:“黃興是個標準的‘湖南騾子’。更隱藏‘老子不信邪’的脾氣,其雄健不可一世,處世接物則虛衷縝密,轉為流輩所弗逮。先生使人,事無大小,輒日慢慢細細。傳聞耳熟是語,以為即先生生賓士己之格言。”
  • 李書城:“克強總是個最平實的人,做事有功不居,光明磊落,作戰身先士卒,愛護袍澤,做人推誠務實,容忍謙恭,受謗不言詮,受害不怨尤,不道人之短,不說己之長。”
  • 章士釗:“吾持以論交之武器,在‘無爭’二字,然持此以御克強,則頓失憑依,手無寸鐵。何以言之?我以無爭往,而彼之無爭尤先於我,大於我……天下最易交之友,莫如黃克強!”
  • 後人評價他的詩詞:“蒼涼不讓陸渭南,雄健不讓辛稼軒”;評價他的書法說:“筆力雄健遒勁,氣魄宏大。”

個人作品

黃興詩作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同挽劉道一,黃興《挽道一弟作》詩云:“英雄無命哭劉郎,慘澹中原俠骨香。我未吞胡恢漢業,君先懸首看吳荒。啾啾赤子天何意,獵獵黃旗日有光。眼底人才思國士,萬方多難立蒼茫。”據文獻記載,劉道一天資聰慧,風流倜儻,精通日語、英語。作為湖南同鄉,黃興對他格外器重,期以“將來外交絕好人物”。待噩耗傳至日本,黃興與其胞兄劉揆一相抱痛哭,乃揮毫潑墨,詩以誌哀。此篇直與孫中山的同題輓詩爭輝,堪為近代革命詩史上的雙璧。
“破碎神州幾劫灰,群雄角逐不勝哀。何當一假雲中守,擬絕天驕牧馬來。”太息家國不幸,呼喚救國雄才。這首絕句作於宣統元年(1909年)初夏,三年後書於絹幅,贈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方聲洞的遺孀王穎。“雲中守”指西漢雲中郡(今內蒙托克托東北)守、抗擊匈奴的名將魏尚。末句猶言“驅除韃虜”。
《回湘感懷》:“卅九年知四十非,大風歌好不如歸。驚人事業隨流水,愛我園林想落暉。入夜魚龍都寂寂,故山猿鶴正依依。蒼茫獨立無端感,時有清風振我衣。”民國元年(1912年)4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北遷,黃興任南京留守,6月辭職,10月25日從上海乘艦返回湖南,適逢三十九歲(虛歲)生日,大江夜航,感而有賦。其時辛亥革命已經完成,雖是袁氏當權,但共和體制畢竟已經建立,黃興遂有功成身退、歸隱家山之志。抵長沙後,受到家鄉數萬人歡迎。學生集體高歌:“晾秋時節黃花黃,大好英雄返故鄉。一手締造共和國,洞庭衡岳生榮光。”
二次革命失敗,孫、黃再度流亡日本。民國三年(1914年),孫中山組建中華革命黨,而黃興因意見不合,離開日本轉往美國,途中作《太平洋舟中詩》:“口吞三峽水,足蹈萬方雲。茫茫天地闊,何處著吾身?”人生的蒼涼感和對國運的憂患感躍然紙上。其前兩句系襲用《清稗類鈔》所錄前清一位落魄者的題壁詩,大抵是借他人卮酒,澆自家塊壘。原詩為:“不信乾坤大,超然世莫群。口吞三峽水,腳踏萬方雲。”

其他作品

《黃克強先生全集》《黃興集》《黃興未刊電稿》及《黃克強先生書翰墨績》刊行。

軼事典故

革命愛情

黃興一生有過兩次婚姻。19歲那年,經父母說合,與廖淡如(1873—1939)結婚。後於辛亥革命前期,與辛亥革命女傑徐宗漢結婚。徐宗漢,本名佩瑩,廣東香山縣(今中山縣)人,1907年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從此開始了革命生涯。1908年,黃興回廣州開展革命活動,親自領導了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並受傷,在戰鬥中被流彈打斷了兩個指頭,徐宗漢親自為他包紮傷口,並為黃興改裝,掩護他到香港治傷。當醫生給黃興動手術時,黃興身邊無一親人,徐宗漢就假稱是黃興的夫人,在手術證件上籤字。黃興出院後,二人便正式結為夫婦,開始了新的戰鬥生涯。

爭論國旗

1906年,在討論中華民國國旗時,孫中山主張青天白日旗。黃興主張用井字旗,認為青天白日旗旗的形式不美,並認為與日本太陽旗相近,有日本並華之嫌。雙方爭執不下,孫中山堅持己見,黃興力爭不得,甚至大怒,誓言要脫離同盟會籍。章太炎劉揆一則從中調解,暫時擱置議案。這是辛亥革命以前孫、黃最大的一次分歧。1927年,率領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的蔣中正,在南京組織國民政府時,依孫中山生前遺願,把國旗更改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黃興與孫文

孫中山與黃興為建立中華民國的兩位最高元勛,常常以“孫黃”並稱。清末的重要革命團體和革命活動,多為兩人所謀劃組織。1905年,孫中山所建立的興中會與黃興所建立的華興會等團體,在日本東京合併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在同盟會成立會上,黃興提議:“公推孫中山先生為本會總理,不必經選舉手續”,孫中山被推為總理。
1907年,光復會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以潮州起義失敗為由,要求罷免孫中山的總理職務,另舉黃興擔任,黃興推辭。最終光復會退出中國同盟會。1909年秋天,陶成章等起草《孫文罪狀》,再次對孫中山發難,要求改選同盟會總理。黃興極力進行抵制。黃興在給孫中山的信中,表達了“陶等雖悍,弟當以身力拒之”的態度。
在辛亥革命以前的幾次“倒孫”風波中,黃興素以“成事不必在我”的信念,堅定地拒絕名利的誘惑,其大公無私和忍讓顧全的態度,贏得了多數民國元老乃至於後世人的敬重。往後,孫黃在1914年時,針對討袁的方式時再次有分歧,孫中山認為應該武裝反抗,而黃興認為應該尋求司法,走和平路線。孫中山把這次失敗原因歸結於黨員不聽話,特別是黃興不聽話,要另組秘密的中華革命黨,以服從他為第一要旨。最後黃興並未加入孫中山當年7月所成立的中華革命黨,而離開日本前往美國。在舊金山時他接到一些擁護者的來信,希望他另行組黨。黃興回曰:“領袖惟有孫中山,其他不知也!”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時,黃興回到中國,並且在江蘇回響孫中山,發動起義。1916年10月31日,黃興積勞成疾而逝世。孫中山聞訊後悲痛欲絕,第二天即發函海內外哀告黃興逝世的訊息。過去訃告多由死者親屬發布,而黃興逝世的訃告則由孫中山單獨署名發布。

維護和諧

眾所周知,以黃興為首的兩湖志士一直是維護孫中山領袖地位的。是黃興,在同盟會正式成立大會上首先提議“孫中山先生為本黨總理不必經過選舉手續”;也是黃興,在章太炎、陶成章等人迭次掀起倒孫風潮的危難時刻,“弛函勸顧大局”,拒絕受任同盟會總理;還是黃興,在武昌起義後,謝絕革命黨人的推舉,遲遲不肯赴南京就任,翹首以待孫中山,使孫回國後順利當選為臨時大總統;又是黃興,在孫中山籌組中華革命黨時,不少人勸他另外組黨,並擁戴他為領袖,但他毅然決然地加以拒絕。黃興就是這樣一如既往地捍衛孫中山領袖地位的。當然,在孫、黃之間也有過三次較大的爭論,而且,一次比一次激烈,如果不是黃興克制自己,作出讓步,竭盡全力地維護孫中山領袖地位,那么,後果是不堪構想的。
關於籌組中華革命黨之爭,實質上是在二次革命失敗後發展黨務的不同方法之爭。黃興不同意孫中山另組中華革命黨,更不同意黨員“服從黨魁一人”、“在誓約上用中指按上指印,以起矢忠”,將黨員按入黨時間區分等級的搞法。當時支持黃興這種想法的“不肯附和”者,所在多有,張繼、鄧澤如、李烈鈞、譚人鳳、柏文蔚、胡漢民等人都不同程度地表示過反對。在嚴峻的現實面前,儘管黃興苦口婆心地加以規勸,但並沒有使孫中山改變態度,他無可奈何,只得接受孫中山勸他“靜養兩年”、“此後彼此可不談公事”的意見,被迫遠適歐美,繼續從事反袁鬥爭。後來,陳其美“大肆攻擊”黃興,但他除進行必要的解釋之外,採取十分忍讓的態度,“聽其所為”。黃興的離日,曾在革命黨人內部引起過強烈的反響,日本朋友萱野長知、宮崎寅藏等人還專為發起“召還黃興運動”,表達了他們對這位革命者無比崇敬的感情。

親屬成員

父親

  • 父親:黃筱村,字翰翔,又名炳昆,晚清秀才。

妻子

  • 第一任妻子:廖淡如
  • 第二任妻子:徐宗漢

子女

  • 長子:黃一歐,與廖淡如生,國同盟會會員。
  • 次子:黃一中,與廖淡如生,曾任國民政府鐵道部參事、內務部統計司司長。
  • 五子:黃一寰,與廖淡如生,後改名黃乃,為遺腹子,日本問題專家,拼音盲文體系創建人,被譽為“中國盲文之父”。
  • 長女:黃振華,與廖淡如生,立法委員。
  • 次女:黃文華,與廖淡如生,生於日本,馬來西亞共產黨的創建人之一,丈夫:黃文山。
  • 三女:黃德華,與廖淡如生,丈夫薛君度,歷史學家,史丹福大學政治系教授,以辛亥革命研究見長。
  • 三子:黃一美,與徐宗漢生,其妻張瑛,張繼之長女。
  • 四子:黃一球,與徐宗漢生,其妻程博德,程潛之女。

後世紀念

墓址

黃興墓位於嶽麓山雲麓峰以北小月亮坪上方,墓坐西向東,由三層近百級石砌台階步入墓地。麓山寺後,有石級直達。墓坐西向東,由三層近百級石砌台階步入墓地。墓矗立塔形碑柱,為一整塊四棱形乳白色岩石琢成,高約10米,氣勢雄偉,正面嵌銅製墓碑,上鐫“黃公克強之墓”,墓表四周以石基柱圍護欄桿,前有拜台、石凳,地面鋪以花崗岩,整個墓表占地1186.24平方米,是嶽麓山最大陵墓之一。墓的右下方,有黃興墓廬,已加修葺,大廳陳列黃興生平事跡,供遊人瞻仰。院落依山臨池。院內有歇山琉璃頂樓房一棟,陳列黃興生平事跡圖片。
嶽麓山黃興墓嶽麓山黃興墓

故居

黃興故居位於湖南省長沙縣高塘鄉楊坨村(今黃興鎮)涼塘。故居建於1864年,占地2.05畝,原為兩進兩橫,左右披廈廂房32間的四合大院,現尚存12間。修葺後的故居,陳列有黃興故居簡介,黃興生平事跡介紹以及故居示意圖等。並恢復陳列了黃興和父親黃筱村先生及母親羅夫人生前居室的原貌和什物擺設。1981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0月對外開放。黃興故居為一所泥磚青瓦平房的民居建築。1981年維修。占地面積約4300平方米。有房屋共12間,包括上堂屋左右正房和下堂屋左右正房及廂房、橫屋過堂。磚木結構,坐西朝東。正門有廖承志題書“黃興故居”門額。門額上端彩繪文房四寶、梅蘭竹菊吉祥圖案,兩端有楹聯一副:“蒙慶受福,長樂永康”。上下堂屋之間辟有天井,正廳前有六扇方格木門為屏,後有退屋,雙坡屋頂,前棟屋脊正中塑福祿壽三星像。故居前臨水塘,後接田壠,左右為鄰居,院內多植橘樹。
黃興故居黃興故居

藝術形象

出品年份影視劇演員類型
2011年
電影
2011年
2011年
2001年
孫中山
電視劇
2003年
2011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