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黃興傳
- 頁數:482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作 者:石彥陶,石勝文 著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5-1
版 次:1
頁 數:482
字 數:421000
印刷時間:2004-5-1
開 本: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
I S B N:9787010038902
內容簡介
辛亥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重要領袖,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之一,當時人們把他和孫中山並稱,號為“孫黃”。
黃興字克強,原名軫,字廑午,1874年生於湖南善化(今長沙)。他自幼接受了“夷夏之辨”的傳統思想,特別是受明末湖南大儒王船山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很深。1898年,黃興入武昌兩湖書院讀書時,同情維新運動,贊成變法主張。兩湖書院畢業後,於1902年春被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學習。他到日本後不久,即和楊篤生等創辦了《遊學譯編》,並組織“湖南編輯社”,介紹西方資產階級文化科學。1903年4月,留日學生掀起拒俄運動,黃興積極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同年5月,黃興在弘文學院畢業後,回到上海。途經武昌時,黃興返回母校兩湖書院發表演說,武昌知府兼院長梁鼎芬奉命將黃興驅逐出境。黃興將隨身攜帶的4,000餘冊《革命軍》和《猛回頭》分發給軍學各界,然後登輪返湘。
黃興到明德學堂任教後,暗中積極進行革命活動。11月4日,黃興30歲生日,劉揆一、章士釗、宋教仁、周震鱗、胡瑛、張繼等友人,辦了兩桌酒席為他祝壽。在這次宴會上,他們發起組織反清革命團體華興會,黃興被推舉為會長。
黃興等認為會黨是武裝起義的重要力量,決定從聯絡會黨入手,準備起義。因此,在華興會外,另立一“同仇會”,專門聯絡會黨。1904年春初,黃興由劉揆一陪同,與當時湖南著名的哥老會首領馬福益會晤。三人互傾肝膽,共商起義大計,決定於該年夏曆十月十日西太后70歲生日時,在長沙武裝起義;常德、衡山等五路同時舉事,黃興被推為主帥,劉揆一、馬福益任正副總指揮。接著,他為長沙起義進行了多方面的準備,派楊篤生、宋教仁、陳天華等分赴上海、武昌、江西,聯絡革命黨人和新軍、巡防營策應起義,黃興在長沙總持一切。為籌集起義經費,他出賣了在長沙東鄉涼塘的祖遺田產三百石。
10月下旬,起義事機不慎泄漏,華興會機關多處被破壞,長沙府縣衙門搜捕革命黨,並懸賞緝捕黃興和劉揆一、宋教仁等人。黃興化裝離開長沙,經漢口轉至上海,後到日本。
1905年,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以及留日學生中其他團體的一些成員,在東京召開了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黃興被總理指定為執行部庶務(相當於協理)。這樣,黃興就成為同盟會內僅次於孫中山的重要領袖。
1907年3月,孫中山被日本政府勒令出境,到安南(今越南)河內設立機關,策動兩廣的革命工作。黃興於同年夏赴河內,與孫中山共謀在南方起義。9月,他們在廣西發動欽州、防州起義,12月發動了鎮南關(今友誼關)起義。兩次起義先後失敗。1908年3月,黃興由安南再次進入廣西,率領200餘人,轉戰欽、廉、上思一帶,與清兵2萬餘人相周旋,為時月余,歷經數十戰,大破清兵,因而威名大著。後以彈盡援絕,不得不退回河內。
1910年春廣州新軍起義失敗後,黃興和孫中山、趙聲11月13日在南洋檳榔嶼集會。鑒於過去幾次分散的起義都遭失敗,決定募集巨款,集中全黨人力,在廣州組織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1911年1月,黃興與趙聲在香港成立領導起義的總機關統籌部,他被推舉為部長。4月23日,黃興由香港乘輪潛入廣州,在兩廣總督署附近的越華街小東營五號設立起義總指揮部。
4月27日(陰曆三月二十九日)晨,黃興向黨人寫了絕命書,表示他效命疆場,視死如歸的革命決心。當日午後5時半,廣州起義發動。黃興帶領方聲洞、林覺民、朱執信等敢死隊百餘人,急攻總督署。攻入後堂,發現總督張鳴歧已逃跑。返出東轅門時,與水師提督李準調來的衛隊遭遇,展開激戰。許多革命黨人犧牲,黃興亦受傷。他仍指揮隊伍奮勇殺敵,且戰且走。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逃到廣州河南女同志徐宗漢家,由她護送至香港就醫。
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政府起用袁世凱調集重兵猛攻漢口。黃興於10月28日到漢口,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戰時總司令。他率領民軍在漢口、漢陽與清軍堅苦奮戰20餘日,雖然戰事失利,但贏得了時間,各省先後乘機回響武昌舉事,使清廷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黃興被任命為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長。
黃興作為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家,也有軟弱妥協的一面。他把封建買辦反動勢力的代表人物袁世凱,看成是拿破崙、華盛頓。因此,當袁世凱為攫取國家權力,挾清室以製革命黨時,他贊成妥協讓步,認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贊助共和,即可舉袁為總統。袁世凱當上臨時大總統後,破壞共和制度,並策劃了暗殺宋教仁案。孫中山和黃興發動了反袁的“二次革命”,但很快失敗,黃興再一次流亡日本。1916年袁世凱敗亡後回國,10月31日在上海病逝。
目錄
第一章 天生“此英豪”
第二章 “朝讀書,暮讀書”
第三章 “一去渡滄海”
第四章 “投筆方為大丈夫”
第五章 “結義憑杯酒”
第六章 “萬里馳驅一鞭”
第七章 “澒洞鯨波起海東”
第八章 “經文緯”,虎穴折衝
第九章 “我未吞胡興漢業”
第十章 “革命為黨眾生死問題,而非個人名位問題”
第十一章 “不道珠江行役苦,只憂博浪錐(錘)以人鑄”
第十二章 “滄海橫流漫幾州”
第十三章 “妖云爾漫嶺南天”
第十四章 “春雲湛碧血,”“秋雨溫黃花”
第十五章 “能爭漢上為先著”
第十六章 “此復神州第一功”
第十七章 “吳楚英豪戈指日”
第十八章 “共興到”:“由儒者出總師乾”
第十九章 “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
第二十章 “一筆勾尺,四千年帝王歷史”:“創造共和”
第二十一章 南天一柱:“立德、立功、立言”
第二十二章 “十萬貔貅馳聘地,哪堪立馬幽燕”
第二十三章 “建設共和新事業”
第二十四章 “居然想學袁公路”·“何日重生此霸才”
第二十五章 “大勇無如悔過,”何必萁豆相煎
第二十六章 “跨海屠神鯨”
第二十七章 “百折不回,十七次鐵血精神”
第二十八章 “何人戲取華陽劍,真割乖龍左耳來”
第二十九章 “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