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文化

高郵文化

高郵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和2242年建城史、2220年建縣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史稱江左名區、廣陵首邑,為帝堯故里、堯文化的發祥地,是江淮文明、郵文化的重要區域。早在7000年前,我們的先民們就在這裡刀耕火種,繁衍生息。代表江淮地區東部史前龍虬文化的龍虬莊遺址,表明七千多年前境內便有人類的璀璨文明。

高郵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被中國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民歌之鄉”稱號。通過文化部複查,繼續保持全國文化先進縣榮譽稱號。徐平羽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

高郵文化現有世界遺產1處,文物保護單位9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盂城驛龍虬莊遺址高郵當鋪高郵明清運河故道鎮國寺塔平津堰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0處。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9項,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項,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2項,高郵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2項。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使高郵成為世界遺產城市(高郵是大運河沿線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遺存的城市,在大運河沿線58處遺產點中,高郵有3處。2015年7月高郵菱塘清真寺列入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的遺產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郵文化
  • 外文名:Gaoyou culture
  • 所屬地區江蘇省高郵
  • 文物保護單位:96處
  • 非遺文化遺產:59項
文化分類,世界遺產,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街區,非文遺產名錄,高郵文化概況,文藝創作,民眾文化活動,文化人物,地圖信息,

文化分類

高郵有獨特的龍虬文化高郵文化、郵文化、古文化、水文化漢文化、堯文化。

世界遺產

高郵境內世界遺產2處:京杭大運河(高郵段)、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遺產點菱塘清真寺申報世界遺產中)

文物保護單位

全面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全市共調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54處,複查文物點49處,新發現文物點205處,登記合併普查文物點26處,普查文物的數量和質量居揚州縣(市)之首。重新公布高郵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3處

歷史文化街區

高郵同時擁有南門大街北門大街、城中歷史街區三大歷史文化街區,這在全國尚不多見,屬於城市中重要的歷史廊道,高郵擁有如此完整的古城文脈和格局令人驚嘆。

非文遺產名錄

高郵歷史悠久,文藝底蘊深厚,擁有一批具有濃郁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成立了高郵市非遺保護中心,指導全市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申報、保護等工作。公布了《高郵市非遺保護名錄》,出版了《高郵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成果彙編》。成立了高郵民歌(里下河民歌)傳習所。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郵民歌先後多次應邀參加上海世博會中國農民藝術節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秦郵董糖製作技藝、界首茶乾製作技藝、卸甲肩擔木偶戲、送親奶奶、臨澤高蹺高郵鹹鴨蛋製作技藝、菱塘回回習俗等7個
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卸甲民謠、高郵八景的傳說、神居山傳說、臨澤獅盤犼舞等8個

高郵文化概況

高郵的文化事業蓬勃發展、蒸蒸日上,古文化、郵文化、水文化等,文化脈系遺存豐富。曾先後榮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化先進市、中國民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全國集郵之鄉、全國集郵文化先進城市、首批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少兒二胡之鄉、江蘇省詩詞之鄉等稱號。
高郵歷史悠久,文化昌盛,自秦王蠃政築高台置郵亭而得名,迄今已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2200多年的建城史。留下了史前文化的龍虬文化,春秋晚期吳王夫差修築的古邗溝,西漢時期的天山漢墓,唐鎮國寺塔、宋文游台、明盂城驛、清當鋪、王氏紀念館、運河驛道、南門大街等文物保護單位96處(其中:國家級6處,省級10處)

文藝創作

文藝創作成績喜人,每年高郵文藝工作者在省級以上發表出版展演各類文藝作品達500多篇(幅、首)。大型歷史揚劇《淮海悲歌》獲第八屆全國戲劇文化獎“劇本獎”銀獎;大型古裝揚劇《生死迷賬》、《馬前潑水》獲省揚劇節八項大獎;揚劇《愛在天地間》、器樂合奏《高郵暢想曲》獲得揚州市五個一工程獎;《高郵之歌》榮獲省五個一工程獎;有2人三次入選中國最高書法獎——蘭亭獎。

民眾文化活動

民眾文化活動呈現新亮點。承辦中國郵文化節、雙黃鴨蛋節等重大節慶活動。舉辦藝術節、讀書節、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活動和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民眾歌詠大會等民眾文化活動。以“珠湖之波”賽歌會、“周末大舞台”、“秦郵文化講壇”等品牌文化活動,帶動城鄉文化活動的廣泛開展。指導全市業餘文化團隊開展各種文藝活動。文化活動有特色、有創新、民眾參與性強。
節慶文化活動影響深遠,民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以高郵“郵”文化的歷史底蘊,成功舉辦7屆中國郵文化節;以秦郵“雙黃鴨蛋”地方特色,成功舉辦11屆中國雙黃鴨蛋節;以“珠湖之波”賽歌會、新年音樂會、周末大舞台、千人廣場舞蹈大賽為代表的一系列品牌群文活動的開展,調動了民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實現了文化事業的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各類民間業餘文化團體蓬勃興起,我市登記並正常開展活動的業餘文藝團隊有160支,人數達萬人。

文化人物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培育了宋代詞人秦少游、清代訓詁學家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現代古生物學家孫雲鑄和當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等眾多人傑
類別人物
文學界
軍政界
影視界
體壇(奧運)健將
科學界
孫雲鑄夏書章喬登江王繩祖趙鴻基、孫志戎、孫恩麟
教育界
革命烈士
葛耀山、張廷仁
其他
秦觀,字太虛,又字少游,漢族,高郵人,稱蘇門四學士,別號邗溝居士、淮海居士,世稱淮海先生。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著名《鵲橋仙》。
汪曾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徐平羽,原名王元健,又名白丁,曾任南京市教育局局長,上海市文化局局長,文化部副部長;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孫覺,字莘老,曾任蘇州、揚州等地知州、任直集賢院,再為秘書省少監,諫議大夫,吏部侍郎,御史中丞。
汪廣洋,字朝宗,漢族,江蘇高郵人,元末進士。明初著名詩人。官至左丞相(明朝開國時)、右丞相。
王磐,稱為南曲之冠。明代散曲作家、畫家,亦通醫學。
王永吉,字修之,號鐵山,明朝大臣。明天啟間進士,官至薊遼總督。
王念孫,字懷祖,王引之之父。乾隆四十年(1775年)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陝西道御史、吏科給事中、山東運河道、直隸永定河道。王念孫平生篤守經訓,個性正直,好古精審,剖析入微,為世人所重,譽為一代宗師
賈國維,字奠坤,一字千仞,號毅安。殿試中探花。康熙南巡,隨帝入都。“內廷供奉,上書房行走”。
王引之,字伯申,號曼卿,是王念孫長子,清代著名學者。
王安國,字書城,號春圃,王念孫之父。雍正二年以殿試一甲二名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廣東學政,左都御史兼領廣東巡撫、禮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
孫雲鑄,字鐵仙,是我國古生物學奠基人、著名的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孫雲鑄是中國地質學會的創始人之一,並被選為國際古生物協會副主席。
姜恩柱,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原主任。
秦怡,祖籍江蘇高郵,中國著名電影、話劇、電視劇女演員、藝術家。獲得金雞百花終生成就獎。
夏書章,行政學家,中國當代行政學的主要奠基人,中國MPA之父。獲美國公共行政學會第一次在亞洲頒發“國際公共管理傑出貢獻獎“。
喬登江, 兩彈功臣、著名核物理學家、核技術套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登雲,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白求恩獎章。
秦華孫,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助理、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

地圖信息

地址:海潮東路18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