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居山

神居山

神居山位於高郵市高郵湖西新區送橋鎮天山片區(原天山鎮)境內,被稱為淮南眾山之母”、“淮南第一山”。是蘇皖兩省四縣(市)結合部,因境內1200萬年前爆發的火山熔岩形成,是一處典型的火山溶岩丘陵地區,據考證為我國古代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堯出生地。是著名的古“秦郵八景”之一,廣陵王劉胥安息之地(代表古代最高禮儀的葬禮黃腸題湊)。曾有釋道潛胡儼秦觀鄭板橋等名家興會詠作詩詞百首之多。此外,傳說中東晉宰相謝安南齊亘公先後在神居山上修煉丹藥,他們所用過的仙人井、仙人棋、排牙石被採石采沒了;是宋代楊門女將穆桂英的出生地,山腳下至今還有穆桂英的遛山溝、栓馬樁、操兵壩、上馬台等遺存。神山出一帶,東晉時曾經是著名的淝水之戰古戰場一部分。天山漢墓古悟空寺是神居山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

2013年12月19日,總投資38億元神居山項目開工儀式在原送橋鎮舉行。市委書記韓方宣布項目開工。市領導方桂林金春林張秋紅徐永寶錢富強蘇州科賽集團董事長江喜科等出席開工儀式。由蘇州科賽集團投資興建,按照一軸、兩核、兩翼、三區的規劃整體打造文化旅遊度假區。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目前,工程已停止建設,項目成為爛尾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神居山
  • 地理位置高郵市送橋鎮境內
  • 氣候類型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8平方公里
  • 景點級別:AAA級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揚州天山漢墓古悟空寺
  • 美譽淮南眾山之母、淮南第一山
  • 海拔:99米
  • 本質:本是座火山,在1200萬年前新生代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江蘇省高郵市
基本概況,旅遊開發,文化歷史,風景名勝,漢墓,三教合和,古悟空寺,地理位置,

基本概況

神居山將打造四大品牌產品,即名帝、名寺、名湖、名村
  • 名帝:堯帝文化休閒遊賞;
  • 名寺:古悟空寺宗教朝覲;
  • 名湖:明鏡湖養生休閒度假;
  • 名村:天山智慧新農村示範。
未來,將呈現煙波爽境神居處,天下精緻第一山。建設有機農業產業示範園、綠野民俗美食街矮人王國童話園強弓兵團運動樂園情侶休閒樂園大型嬉水樂園、巡守大典文化節牧馬人農莊、華堯酒莊、擊壤之歌農耕園等。
神居山本是座火山,約在 1200 萬年前的新生代,火山大爆發,岩漿迸射,火光照天,灰燼四飛。圓圓的火山口至今依稀可辨。山石的石質為玄武岩,色深有孔,當地人叫做“麻石”,在高郵一帶是一種較好的建築材料。
神居山
神居山位於高郵市送橋鎮境內,秋高氣爽之時登臨神居山,向北可遠眺高郵湖,向東則可看見高郵鎮國寺塔;“神山爽氣”是著名的古秦郵八景之一。被稱為“淮南眾山之母”、“淮南第一山”。神居山是里下河地區唯一的一座山。南齊桓公到山上建修道,煉丹種藥,終究丹成仙去,"神居山"由此得名,山頂有一座悟空寺。據考證,神居山還是中國古代五帝之一的堯帝的出生地。漢廣陵王劉胥亦厚葬於此,其黃腸題湊葬制規模為迄今發現的古墓葬之最。已發掘的1號和2號漢墓已移址揚州,建成漢墓博物館,而3號墓仍深埋山中,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天山鎮地處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西側,高郵湖南側,屬高郵市。穿境而過的揚菱公路、郵儀公路聯結了同三高速、滬寧高速、揚天高速,天山與北京、上海、山東等大中城市的經濟交流與合作。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漢文化歷史資源,為開發利用神居山旅遊資源,建成風景旅遊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旅遊開發

蘇州科賽集團旅遊投資
目前,工程已停止建設,項目成為爛尾工程。
神居山項目由蘇州科賽集團投資興建,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總投38億元,將以文化之城、旅遊之城、生態之城和民生之城為建設目標,打造集休閒、娛樂、購物、餐飲、影視製作等於一體的文化休閒綜合體。該項目對高郵市旅遊發展格局、拉動經濟成長、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為區鎮加速跨越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旅遊資源
高郵市天山鎮境內的神居山,集帝堯文化、漢文化、宗教文化和休閒度假文化“四位一體”,是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2005年4月,開發商對神居山旅遊資源進行了挖掘、開發。截至目前,建成了景點山門、帝堯原生像、竹海度假村22幢休閒小木屋等基礎設施,對景區進行了綠化、美化
高郵神居山:簽下38億生態旅遊大單
【項目簡介】項目位於高郵市天山鎮,總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總投資38億人民幣
蘇州科賽公司董事長江喜科告訴記者,公司另一個項目,桂林平樂南洲新區項目及桂林動漫戲曲文化產業園項目正在建設中。對比揚州與桂林,江喜科認為,“揚州旅遊有厚度,但缺少寬度。而桂林則是有長度,卻欠厚度。”
所謂厚度指的是文化,而長度旅遊線路,寬度是旅遊產品。因此,“在桂林打造的是文化項目,而揚州建設的是大旅遊產品。”
總投資38億元,簽約項目中投資最大的手筆,其中神居山文化旅遊度假區為22億元人民幣,項目建設周期約為5年,按照“一軸、兩核、兩翼、三區”的規劃整體打造文化旅遊度假區。
“我們定位是生態旅遊,目前正在調研中,預計三個月後拿出初步規劃。”江喜科說。
神居山距離揚州城區和高郵城區均為30分鐘車程,是與鄉村旅遊互動的好項目。鑒於該項目投資體量大,發展前景好,符合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要求,也策應揚州、高郵關於做大、做強旅遊產業的舉措,建議切實加快神居山旅遊項目建設,打造我市旅遊開發新亮點。
神居山
已確立“漢文化旅遊發展戰略”,計畫投入6億元,通過6—8年實施,在“萬山之母”神居山範圍內,基本建成以神居山為主體的漢文化旅遊、休閒、觀光基地。一期工程農業生態園和農家樂項目5000萬元民資已落實,並已全面啟動。 地處天山鎮境內的神居山,古為淮南“萬山之母”,不僅漢廣陵王厚葬於此,相傳帝堯亦出生於此,使神居山成為遠近聞名的一方風水寶地,為神居山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滲透出一股厚重的文化氣息,古高郵八景之“神山爽氣”即指此處景觀。
神居山
天山鎮黨委副書記馬文寶介紹,規劃建設中的神居山旅遊項目,分四大區域分步建設,主要包括農家樂游購娛區域、高效農業種養觀光區域、健身欣賞互動區域和遊船水上遊覽線。另外,在區域內將建帝堯廣場,建88級台階,豎99米高帝堯銅像,恢復古悟空寺,使高郵八景之“神山爽氣”景觀得以再現。同時,建有攀岩、跳水等適合現代人休閒理念的娛樂項目。整個項目建成後,神居山將成為我市乃至華東地區集祭祀、旅遊、度假為一體的漢文化基地。

文化歷史

神山出名器,神居山所出,多為國之重器。自唐堯以後,如果說秦始皇在神居山趕山填海,留下山峁的故事只是美麗的傳說,那么,在1979年發掘於神居山的一號西漢墓葬,因保存最完好而轟動海內外,《新華日報》、《人民日報》曾作了專門報導。神山出一帶,東晉時曾經是著名的淝水之戰古戰場一部分。戰後由於受權貴排擠,名將謝安出鎮廣陵,政治上失意使他從此隱居神居山,苦練丹藥。“更踏蒿蕪向丹片,荒岡曾有謝公游。”到了宋代,山頂重修唐代建築悟空寺99間,寺旁兩棵漢代古銀杏枝虬葉茂。黃廷堅、秦少游蘇東坡等宋代名士都曾登臨山巔,他們遙望甓湖帆影,靜聆幽谷清音,吟詩唱和,留下不少詠山佳篇。山下喬莊則是宋代楊門女將穆桂英的出生地,山腳下至今還有穆桂英的遛山溝、栓馬樁、操兵壩、上馬台等遺存。到了明代,山下人煙深處,竟出了一個風雲人物吳三桂,明時鎮守山海關,清時立為藩王,權傾朝野,降清反清。在山下吳氏家族,至今還懸掛他戴盔甲,著戎裝,佩寶劍的彩色畫像,在當地也流傳著很多少年吳三桂的故事。
神居山

風景名勝

漢墓

天山漢墓在1979年發掘於神居山的一號西漢墓葬,其木梓面積比湖南馬王堆漢墓大18倍,代表古代最高禮儀的葬禮“黃腸題湊”,並出土金縷玉衣殘片。初步考證墓主人系西漢廣陵王劉胥夫婦同塋異穴合葬墓。漢墓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玉器、銅器、漆器、陶器、木傭、車等器物。出土的隨葬品中的漆器、木雕製作非常精美,特別是漆塌、木履和成套的浴具為漢代考古少見。該墓1982年被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至今已出土四座西漢石坑木槨墓,其中一、二號漢墓均採用漢代最高葬制—“黃腸題湊”,兩座墓的主人分別是第一代廣陵王劉胥及王后,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一號漢墓全國同類型墓葬中規模最大,結構完整。陵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豐富的文字,黃腸題湊結構細密,儼如方城,生動地反映了當地當時的經濟、建築、工藝和生活水平。為研究漢代廣陵國的喪葬禮儀、職官制度、木作工藝、書法藝術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出土的一、二號漢墓均為豎穴岩坑木槨墓。一號墓上有周長200米、高3米的封土墩。墓坑是人工開鑿的岩石坑,坑口南北長28米,東西長23米,深18米,墓道60米。開鑿墓坑、墓道的岩石近2萬立方米,填土、封土為2.5萬立方米,其工程之浩大、耗力之多,實為罕見。墓葬的主體建築——木槨結構,是由等級較高的金絲楠木壘成的“黃腸題湊”。整座墓葬建築面積為221平米,用木材545立方米,儼然是一座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結構精美、造型莊重、純木結構的地下宮殿。兩座墓雖曾被盜,仍出土了近千件玉器、銀器、銅器、鐵器、漆器、陶器、木俑、戲俑、絲綢、車等。
墓的主人
漢武帝之子劉胥的墓。劉胥曾受封廣陵,為第一代廣陵王武帝對他一直防範,而武帝死後,他祈禱神靈,對昭帝昌邑王、宣帝“祝詛”,事敗被迫自縊。天山漢墓可能是他的墳冢,原在高郵天山。天山,又名土山,神居山,海拔44米,周長6華里,1979年春,採石工人開山時發現了山中古墓葬,一號墓墓坑深18米,東西寬23米,南北長28米,墓道長60米,墓頂封土5米有餘,墓室填土約兩萬方。棺木南北長16.65米,東西寬14.28米,以珍貴楠木製成,折合木材545.56立方米,以結構複雜,規模龐大,穩重壯觀,構件比例協調嚴謹而為世人矚目。墓雖在高郵,但廣陵王當年的廣陵城就在蜀崗之上,至今保留夯土城牆,實際上如今安葬蜀崗是尊重歷史,也是讓這位王侯榮歸故里。

三教合和

宗教文化是神居山的重要人文內涵,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似乎都散發著濃郁的宗教氣息;更令人驚嘆的是,儒釋道三教共存共榮的和諧景象,在這裡歷時已久,早成為神居山宗教文化的一大特色
西漢武帝以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國之正統,占據漢文化的主流。在神居山漢墓中,尤其是廣陵王劉胥的“黃腸題湊”墓槨和建寺守陵舉措,將儒教的禮、孝文化體現得淋漓盡致。追根溯源,神居山作為堯帝早期活動中心,堯帝以德治天下,也正體現了儒家尚“仁”的治國理念;因此,孔子把帝堯推為“道德聖王”,也就不難理解了;那么帝堯文化本身,也算是儒教文化的體現了道教的煉丹成仙,給神居山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據《輿地廣記》這本書中記載,公元265年至420年間的晉朝,東晉宰相謝安在遭人排擠後,曾在這裡煉丹求仙;宋朝的志書也載有公元479年至502年間,南齊有位叫亘公的也曾在這個山上結庵修道,煉丹種藥;他大約煉了九次,一年多以後,仙丹練成,靈丹下咽,三天就得道成了仙。他製藥煉丹的石臼、石井以及消遣的圍棋棋盤,已經保存下來,至今還在神居山上。石井周圍有五市尺,深約一丈,還有一個石頭塘,池水清澈見底,雖遇大旱之年,裡面的水也不枯竭。由於亘公的得道成仙,人們就把土山叫做“神居山”了。清朝名士顧宗泰在《神山爽氣》一詩中,滿懷讚嘆地描寫了神居山的神仙神韻,“清氣朝來一何爽,神居之山足眺賞。層巒豈必蒿華高,境幽盡許捫蘿上。青瑤古局說飛仙,丹成跨鶴升九天。何事楸枰遺片石,仙人一首也爭先。”神居山因仙成名,吸引著無數的文人雅士“尋仙不辭苦”,往往醉立山巔,對酒當歌,詠詩作賦,不斷積澱著神居山的底蘊。如南宋淮南夫子陳造在《九日等神居留題》中寫道:“行行十刻冒風沙,驟喜深堂放馬撾。旅報陰雲漏紅日,共追佳節把黃花。多煩沽酒留元亮,莫漫移文調孟嘉。未竟笑談人已醉,檐棲片月欲翻鴉。”明清之交的著名文士李瀅在《神居山》中寫道:“神居景物接秦郵,此日登臨到上頭。氣霽高空雙塔露,水涵湖渚片帆收。西來牧豎吹殘角,南去飛鶩啄玉鉤。更踏蒿萊問丹井,荒岡曾有謝公游。”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歌詩,為神居山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靈魂。
神居山
神居山
古悟空寺是神居山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神居山乃至淮左地區的佛教文化中心。悟空寺始建於西漢末年,當時是廣陵王劉胥後人,為幫助守護廣陵王陵墓而建。到北宋時期,悟空寺擴建規模達到頂峰,據說廟堂達九十九間半之多;即使到了清代,雖然多次焚毀,依然還有30餘間傲然屹立;抗日戰爭期間,被炮火摧毀了一部分;文革中,紅衛兵們“破四舊”,一把火燒了三天三夜,古悟空寺所剩無幾。如今,古悟空寺僅剩大雄寶殿、天王殿等數間廟堂,但是由於其悠久的歷史和傳奇的身世,依然吸引著方圓數百里信眾,每逢佳節,爭相禮拜。尤其是每年春天,燒香拜佛者不約而至,整個神居山人聲鼎沸;若趕上佛誕或廟會,更是摩肩接踵、絡繹不絕。所幸的是,古悟空寺的恢復工作已經開始,新的大雄寶殿即將竣工,而且建成後將是蘇北第一大殿,可以為更多的信眾提供方便。

古悟空寺

古悟空寺是神居山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位於蘇皖兩省高郵、儀征、天長三市交界處,坐落於高郵市天山鎮境內。
神居山一帶是中華民族始祖帝堯出生的地方。因堯母慶都生於此,長於此,故神居山被稱為淮南眾山之母”,每年三月初三廟會香火旺盛,淮南一帶香客上山磕頭跪拜,絡繹不絕。原名土山,因《山海經》把帝堯作為神來演繹,故名神居山。劉姓是中國最有影響的著名大姓之一,因劉姓最古老的一支源出於帝堯,故漢高祖劉邦自稱是帝堯的後代,西漢廣陵王劉胥死後不葬在揚州附近而要葬在神居山。因帝堯發明了圍棋,故神居山上有仙人棋等遺蹟。此外,東晉宰相謝安、南齊亘公都曾上山修道煉丹,留下了石井、石臼排牙石等許多遺蹟。
神居山
神居山的山頂有座古悟空寺,計 99 間,是宋代重建的,那始建的年代肯定就更早了。寺旁有兩棵銀杏樹,樹圍粗可十多人抱,老於新枝,樹葉婆娑,所結白果無心,其味尤佳,這給神居山又添增了幾分“神”味了。
悟空寺始建於梁武帝天監年間,重建於北宋初期,鼎盛時有房屋99間。寺旁有兩棵銀杏樹,樹圍粗可數人抱,根深數丈,枝葉婆娑,所結無心白果,其味尤佳。每年八月間,天高雲淡,登臨山巔,極目東眺,湖水泱泱,鎮國寺塔、淨土寺塔的層級清晰可數。故清代九省疆吏、三朝閣老、一代名儒阮元為悟空寺撰聯:
峭壁貫東南,石棋匝地,銀杏參天,望盂城雙塔懸空古寺,好修佛果
長湖繞西北,松泉飛瀑,藥臼含雲,看甓社一帆穩渡名山,定有仙居。悟空寺到清代末年還剩30餘間禪房,其後一毀於抗日戰爭期間兵燹,再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人禍。兩棵銀杏樹,迄今只剩一棵,且岌岌乎殆哉。今逢改革開放,政通人和,為全面落實黨的宗教政策,特組織悟空寺修繕委員會,協助寂誠法師修繕古寺。
神居山上還產一種排牙石。宋代樂史撰的《太平寰字記》中記載:排牙石,在高郵之神居山,石齒如排牙,人數之,自始至終,其數必增,自終而始,其增愈甚,竟無能知其數之的者。 排牙石的傳說,給神居山增加了幾分“神”采。
每年八月間,天高雲淡,秋風颯颯,登臨山巔,舒適宜人。憑東眺望,湖水泱泱,秋陽燦爛,金波崎麗:極目遠視,鎮國寺塔的層級清晰可數,高大的建築物歷歷可辨。此也是高郵八景之一,名喚“神山爽氣”。遇著好天氣,文人雅士常常三兩結伴,攜美酒,摘香藥,燒紫蟹,渡高郵湖,上神居仙,飲酒賦詩,相互唱和,好不倜儻風流。神居山又因此而增添了幾分“神”韻的了。
一座山有兩座大雄寶殿,而且同在一處平崗上,此前我沒有見過。舊的大雄寶殿在西,規模形制小,所供大佛,妙相莊嚴;新大雄寶殿在東,建築立面頗大,從山腳往上,沿台階拾級而上,更見其雄闊之勢,內供素佛,佛面如初,雖然早已開光,但因整個建築尚未竣工,大佛身上尚未漆彩泥金,便臨時披一幅大紅綢布作袈裟,接客群生朝拜。我先在兩殿之間空地陳列寶鼎焚香禱祝,而後到兩座寶殿行注目禮。滿殿佛香真是多,四周里涌過來,一層層堆疊上去,抱緊了所有大佛的佛腳,鐘磬悠揚聲中,佛樂唱徹十方天地。

地理位置

神居山位於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送橋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