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
創刊
1937年,國共開始第二次合作。
中國共產黨與
國民黨當局商定,在南京公開發行中共黨報《新華日報》。但是因為頑固派阻撓及日軍逼近,報社被迫遷至武漢成忠街53號。延至1938年1月11日,《新華日報》正式在
武漢創刊。正式創刊後,報社遷至漢口大陸里。發行部則設大陸里臨街的平房內(原建築已改建)。該報在武漢期間,屬中國共產黨長江局領導。
發行
1938年1月11日,在漢口正式創刊出版發行《新華日報》,同時在廣州設立分館,同年10月分別在25日、21日從漢口和廣州遷入重慶和桂林。該報系
中共中央長江局的機關報,報社社長潘梓年。總編輯華崗,經理徐邁進。發刊詞宣稱:“本報願將自己變成一切願意抗日的黨派、團體、個人的喉舌”。
17日,報社營業部曾被國民黨暴徒搗毀。
10月25日,武漢失守後,報社遷重慶繼續出版,這是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的唯一機關報。《新華日報》陸續在山西、重慶、廣州、西安等地設立分館,在
黃陂、
宜昌、
鄭州、
洛陽、
許昌、
南昌、
潼關等地設立代銷處。
1938年8月1日遷至漢口府東五路(現前進五路)150號辦公(新華日報社舊址位於漢口民意一路大陸里4-9號)。當時報社領導機構為董事會,由陳紹禹(王明)、秦邦憲(博古)、
吳玉章、董必武、
凱豐、
鄧穎超6人組成,陳紹禹為董事長;潘梓年任社長,華崗任總編輯,
熊瑾玎任總經理。
報刊發展
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新華日報》在武漢出版最後一期。同日,同一期號、不同內容的《新華日報》在重慶出版。歷任總編輯有華崗(華西園)、
吳克堅、
章漢夫等。
1938年12月19日,《新華日報》華北分館宣告成立,何雲任分館管理委員會主任(社長)兼總編輯。21日,何雲在《新華日報》華北版發刊詞中明確指出:“《新華日報》華北分館任務有三:一是立足華北,堅持敵後抗戰,鼓勵、推動全國團結抗戰及進步;二是創造、鞏固和擴大華北抗日根據地;三是團結華北文化戰士,開展敵後文化運動與敵苦鬥到底。”這是全國各大報在敵後發行地方版的創舉,在中國新聞史上具有非凡意義。
1939年元旦,《新華日報》華北版創刊號終於在戰火中誕生了。當徹夜未眠守在印刷房中的何雲看到第一張報紙印出來時,激動不已,十分欣慰。他決心用自己的全部心血乃至生命來哺育它,使它茁壯成長,成為華北地區強有力的新聞輿論陣地。
1939年元旦,《新華日報》華北版在山西沁縣創刊,為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報。
1940年1月6日,因
社論被國民黨當局強令刪去﹐《新華日報》被迫“
開天窗” 。
天窗
中共重慶《新華日報》社論欄第一次打開“天窗”。此前,國民政府先後頒布了《修正新聞檢查標準》、《修正戰時新聞禁載標準》、《戰時新聞違懲罰辦法》等法令,規定所有報紙於出版付印前,其內容都必須經新聞檢查機關審查、通過。是日,《新華日報》原擬刊登社論《論冬季出擊的勝利》,但稿件在送審時被以“系軍事論文”為藉口扣留;《新華日報》決定改登另一篇社論《起來,撲滅漢奸!》。然而,這篇社論又未通過審查。為了抵制國民黨當局的刁難,《新華日報》毅然採用開“天窗”的鬥爭手段以示抗議。今日的《新華日報》在原社論的位置僅刊印了八個大字:“抗日第一!勝利第一!”旁註兩行小字,對“開天窗”緣由予以說明:“本日兩次社論:一、論冬季出擊的勝利(代論);二、起來,撲滅漢奸!均奉令免登尚望讀者原諒是幸!”
周恩來題詩
1941年1月18日,《新華日報》登載
周恩來的題詩:“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詩上首赫然入目地寫著另九個狂草大字:“為江南死國難者誌哀。”17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言人在重慶就“皖南事變”發表談話,宣稱:此次事件,完全為整頓軍紀,懲處叛變。周恩來得知上述訊息後,恕斥何應欽:“你們的行動,使親者痛,仇者快。你們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何應欽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當晚,周指示新華日報社拒刊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通令”和“發言人談話”,堅持照常出報,並部署了應付各種可能情況的對策。當日清晨,載有周恩來題詞的《新華日報》到達讀者手中,並出現在重慶大街小巷的閱報牆上。報紙銷量從平時的1000份猛增到5000份。
1943年10月1日,改為太行版,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機關報。
1945年9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決定在上海設總館,在南京、重慶設分館。其中,重慶分館改為四川省委機關報。後因國民黨當局阻撓,上海﹑南京兩版的出版計畫未能實現。重慶分版先後由
傅鐘、
張友漁任社長,
熊復任總編輯,
於剛任經理。抗日戰爭時期﹐還出版過《新華日報》華北版﹐為中共北方局機關報﹔後改為太行版﹐為中共太行分局機關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出版過《新華日報》華中版﹐為中共華中分局機關報。
1945年12月9日,《新華日報》在江蘇
淮陰創辦,為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機關報。
抗爭年代
1945年9月1日、重慶《新華日報》發表文章《為筆的解放而鬥爭》,提出給人民以新聞出版與言論自由、廢除新聞檢查。這一主張立即得到重慶等地報刊的回響。
首先是重慶的十大雜誌發起了"拒檢"運動,其中,包括保守的《
東方雜誌》和《
新中華》半月刊,也聯合出版增刊,自動實行原稿不送審查。拒檢運動得到了成都、昆明等地新聞出版界的熱烈回響。
1945年9月10日,成都的22家通訊社、報紙、雜誌拒絕國民政府檢查原稿。15日,重慶20家雜誌也拒絕國民政府檢查原稿。同時,各大學出版的刊物、壁根也拒絕送學校訓導處審查。
1946年5月以後,改為中共四川省機關報。負責人為
傅鐘、
張友漁、
熊復等。該報的宣傳在
國統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946年12月26日停刊。
重慶《新華日報》在
周恩來直接領導下,一直出版,至1947年2月28日被國民黨勒令停刊。至此,《新華日報》在國民黨統治區共出版9年1個月又18天,在國民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占領了輿論制高點,被人民民眾譽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燈塔”,成為中國共產黨推進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有力工具和溝通外部世界的一個重要視窗。
毛澤東高度讚揚《新華日報》,稱其為八路軍、新四軍以外的“另一方面軍”。
1948年元旦,《新華日報》華中版發行,為中共中央華中工委機關報。
1949年8月停刊。
1949年12月10日,《新華日報》在重慶出版,為中共中央西南局機關報,到1954年8月30日停刊。
1949年4月30日,《新華日報》在南京創辦,為中共南京市委機關報。
1952年11月1日,改為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
宣傳內容
《新華日報》針對國民黨統治區的實際情況﹐正確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努力把
馬列主義的真理傳播到人民民眾中去。宣傳的內容﹐在抗日戰爭時期﹐主要是﹕宣傳全面抗戰和持久戰的路線﹔反對片面抗戰和投降倒退。宣傳中國共產黨實行民主政治﹑建立聯合政府的主張﹔反對國民黨當局的獨裁專制和特務統治。在國際問題上﹐支持蘇聯以及英美等國的反法西斯戰爭。抗日戰爭勝利後﹐宣傳的主要內容是﹕宣傳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反對內戰的方針。揭露並反對國民黨獨裁的反動政策﹐反對美國的侵略陰謀。支持國民黨統治區人民的愛國民主運動。這些真實﹑正確的宣傳報導﹐教育了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民眾﹐贏得了廣泛的同情和支持。
宣傳方針
周恩來作為當時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和《新華日報》董事長,長期直接領導《新華日報》。他還親主筆政,為《新華日報》撰寫108篇總計24萬字的稿件。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自參與《新華日報》的辦報實踐,有力地指導和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
《新華日報》始終面向人民民眾的實際生活,提出“為人民講話,讓人民自己講話,講人民自己的話”的宣傳方針﹔開闢“讀者園地”“青年生活”“婦女之路”等專欄,反映勞動民眾和下層公教人員的悲慘境遇和他們反抗壓迫的正義鬥爭。
在發展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愛國民主統一戰線方面,《新華日報》也做了大量工作。用大量版面,為
民主黨派和各界知名人士提供一個比較自由的講壇。
馮玉祥將軍和
郭沫若、
茅盾、
柳亞子、
沈鈞儒、
黃炎培、
鄧初民、
陶行知、
張西曼、
胡厥文、
胡子昂等學者、教授和社會活動家,經常為此報撰稿。
馬寅初曾在“友聲”專欄發表文章,痛斥國民黨的腐敗,呼籲“建立一個真正民主的國家”。它的副刊是進步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團結了一大批優秀的文學藝術和文化工作者。它的國際報導也很有特色。1942年底﹐根據周恩來的指示,開設了“國際述評”專欄,由
喬冠華主筆。這個專欄的文章以資料翔實、分析透徹、富於哲理和文采而受到讀者歡迎,經常為外國通訊社所轉載。
1942年中國共產黨整風期間,《新華日報》按照“增強黨性,反映民眾”的方針,在廣泛徵求讀者意見的基礎上,於同年9月實行改版。從此進入成熟發展的階段,並加強了辦報思想的建設。1947年1月,在創刊9周年的時候,發表編輯部文章《檢討與勉勵》,全面闡述“人民的報紙”的思想,豐富了民主革命時期中國無產階級新聞理論的內容。
解放後
南京復刊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周恩來在北京招待將赴滬、寧工作的新聞文化界人士時宣布:中央決定在原國民黨首都出版《新華日報》。4月30日,《新華日報》在南京復刊,成為中共南京市委機關報,
石西民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中央人民政務委員會決定將南京市(當時為直轄市)、
蘇北及
蘇南兩行政區合併成立江蘇省。11月1日,《新華日報》、《蘇北日報》和《蘇南日報》合併出版,《新華日報》這一具有光榮傳統的黨報改為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現報頭為毛澤東1964年7月29日所題。毛澤東還曾於1949年9月、1953年2月23日兩次為《新華日報》寫過報頭。1999年,
江澤民、
李鵬、
李瑞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又為《新華日報》在南京復刊50周年報慶題字。
另外,1949年12月10日在重慶創刊的《新華日報》﹐是
中共中央西南局機關報﹐出版至1954年8月31日因西南大行政區撤銷停刊。
報業集團
2001年9月28日,經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江蘇省委、省政府同意,
新華日報報業集團(Xinhua Daily Press Group)正式掛牌成立。2002年7月11日,成立江蘇新華日報報業集團有限公司。2011年,在新華日報報業集團成立10周年之際,經省委、省政府批准,更名為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當前,集團擁有14份報紙7份刊物和一個網路群、1個移動手機媒體及10多家經營性公司。具體包括《新華日報》、《
揚子晚報》、《
大學生村官報》、《
南京晨報》、《
江蘇經濟報》、《
江蘇法制報》、《
江南時報》、《揚子經濟時報》、《
揚子體育報》、《
崑山日報》、《
靖江日報》、《
海門日報》、《
東台日報》、《
宿遷日報》等14份報紙,《
民眾》、《
傳媒觀察》、《
黨的生活》、《精品健康》、《
培訓》、《文史閱讀》、《幸福老年》等7份刊物,
中國江蘇網(含
新華報業網、
揚子晚報網)和移動手機媒體《
江蘇手機報》,獨資和控股的江蘇新華傳媒投資實業公司、江蘇新華傳媒信息發展公司、江蘇新華傳媒時代江南公司、江蘇華匯新聞實業公司、江蘇華新出版物發行公司、集團印務總公司、江蘇新華柏印務公司、蘇州新東印務公司、淮安新華印務公司、江蘇九九遞送公司、江蘇新華房地產開發公司等10多家經營公司和單位。
新世紀以來的發展
有著73年光榮歷史的《新華日報》廣告經營收入連續多年位列全國省級黨報前三甲;居全國晚報都市報發行量之首的《揚子晚報》獲得了中國標桿品牌、亞洲品牌500強等諸多殊榮。
中央組織部委託創辦的《大學生村官報》2011年4月正式創刊向全國發行,李源潮同志專門撰寫發刊詞並提出辦報指導思想;省委黨刊《民眾》劃歸集團後全面改版煥然一新,努力體現了好讀、管用的要求;《黨的生活》辦出特色,成為中組部確定的全國4本重要核心黨刊之一。
集團控股重組的江蘇最大的入口網站中國江蘇網,全新改版後全球排名從3萬位左右上升到5000位左右,被中央外宣辦評為全國10家優秀網站之一。中國江蘇手機報覆蓋全球75個國家,國內用戶達240萬,獲得“中國新聞出版最高獎”等殊榮。
集團規劃13萬平米、預計投資10億元新的新聞傳媒中心建築群在南京河西新城CBD正在抓緊建設中,將在2014年投入使用。集團中央信息廚房正抓緊建設,為集團各類介質媒體提供統一的共享信息數據平台。集團傳媒文化產業園蘇州園區和南京園區建設正有序推進。集團還參股了江蘇紫金財產保險公司和江蘇文化產業發展基金,與省廣電集團合作建設石湫影視基地。
所獲榮譽
2019年3月21日,《新華日報》獲得由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與中國平安聯合發起的“村暖花開·鄉村扶貧扶志典型人物”評選活動“全國黨媒優秀扶貧報導”獎項。
領導信息
新華日報社社長、黨委書記,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
雙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