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香港大學站(粵拼:hoenggongdaaihokzaam;英文:HKU Station系
香港 一個鐵路車站,喺香港島石塘咀,屬港鐵港島線同
南港島線 西段。喺早期設計,位置唔同,初名卑路乍站(beilouzaazam,
Belcher Station )、後名屈地站(watdeizam,
Whitty Station ),都系用附近馬路來起名。如今座落香港大學以北山腳。個站可步行往來石塘咀同
香港大學 一帶。二零零九年八月十號動工,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廿八號啟用。
車站設計 香港大學站 的設計打破了半山地區沒有港鐵站的慣例,車站在山體下方建造,並透過多組升降機連線位於半山的香港大學本部校園及地底的香港大學站。車站位於香港大學的出入囗以磚紅色為外牆主色,選色與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外牆匹配,外牆也設有
香港大學校徽 ,同時也設有逾70米高的升降機組和有蓋天橋與香港大學的有蓋行人通道系統無縫對接,使乘客及
師生 出入時不用日曬雨淋,也不再經過轉折的路徑才到達校園,方便出入;而車站大堂及
月台 以青檸綠色為主色,與香港大學所用的綠色互相匹配,也象徵此站所處的位置充滿綠化。同時,車站顏色具
環保 意義。
香港大學站 車站樓層 FB
-
A2(香港大學本部校園上層出口)、C1出口(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出口)
L2
黃克競樓
A1出口(連線薄扶林道及香港大學本部校園下層出口)
LB
行人天橋
A1出口行人天橋(橫跨薄扶林道)
G
A1、C1出口
地面
B、C2出口(屈地街/山道/卑路乍街)
BL1
-
不對外開放(只限C1出口)
REF
防火層
避火區(只限A及C1出口)
C
大堂
客務中心、車站商店、洗手間
出入口通道
連線各出入口、避火處(只限A及C1出口)
P1
車站設施 香港大學站 內提供7間商店供乘客
購物 或進食,包括兩間7-11便利店、
759阿信屋 、點點綠、
美心西餅 及銀行櫃員機等服務。車站亦自助服務設施、以至男、女、及傷殘洗手間。另外,大堂近B出入口設有1部“e分鐘著數”機,供乘客購買網上服務及享用港鐵友禮會的會員優惠。
出入口
A1出入口
A2出入口
C2出入口
出入口升降機
站內唯一的自動行人道(來往C2出入口)
香港大學站設有6個出入口,設行人隧道及12部高速升降機連線薄扶林道、香港大學黃克競樓及山道,來往半山及山腳只需四分鐘,比之前使用扶手電梯快兩倍,方便該區居民出入。各出入口如下:
車站月台 香港大學站 由於
南港島線 、
西港島線 的工程不是同步進行,兩線的月台將會分階段興建。根據捷運公司在2006年8月發表的修訂建議方案,香港大學站在西港島線啟用時會設定一層
島式月台 ,供
港島線 列車使用。至於南港島線西段落成後的設計,則暫時未有相關資料。
在此之前,根據捷運公司在2005年9月發表的西港島線的初步設計方案,香港大學站在西港島線啟用時,將會由上下兩個
側式月台 構成,港島線的路軌會先置在車站月台的北面(月台設計已經是計算了南港島線的轉車流量);當南港島線興建時,才把
南港島線 西段的
路軌 加建在
月台 的南面,成為兩層的島式月台設計,使車站成為諸如北角站的順方向跨月台轉車站:往堅尼地城方向的港島線乘客只要走到對面月台便可
換乘 至南港島線西段的列車,反之,
南港島線 西段的乘客到達此站時亦可步行到對面月台換乘港島線往柴灣方向的列車。至於來往堅尼地城站的乘客如欲在此站轉車,則需行經連線上下月台的電動扶梯前往適當的月台。然而,由於南港島線西段的興建時間尚未明朗,因此捷運公司在2006年8月發表的修訂建議方案中,不再考慮預留位置讓南港島線西段可以跨月台轉車的設計,以求使興建
西港島線 的成本略為下降。
鄰接車站 服務地區 香港大學站 鄰近設有
香港大學 、多所
中國小 及
石塘咀 住宅區,因此本站的服務對象均為學生及居住在石塘咀的居民。在平日周一至周五,會有很多學生利用車站出入閘。另外,
石塘咀 的居民每天亦會利用本站進出。因此,每天有不少
乘客 進出車站。
短期優惠 4間7-11便利店位置如下﹕
西營盤德輔道西125 號大興大廈地下 E 號鋪位
車站歷史 香港大學站 於
1970年 的《集體運輸計畫總報告書》出現。香港大學站作為港島線的車站,應該在1980年代與港島線一起興建。但是當時捷運公司(即現時的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 )以
上環站 以西的路段客量不足和存在技術困難為由,而未有展開工程。
根據2005年6月的建議,香港大學站將會是
港島線 延伸段(即
西港島線 )和
南港島線 的轉線站,而不是在較早前的建議中,一個
南區 鐵路支線(當時也被稱為西港島線,即現時南港島線西段的前身)的車站。
此車站由
金門 西松 聯營負責興建,結構工程已於2013年10月31日完成,整體工程於2014年6月30日竣工,並已於2014年12月28日投入服務。
港鐵在12月13及14日(星期六、日)開放
堅尼地城站 和
香港大學站 予公眾參觀,由中西區區議會派發入場券。12月13日有逾二千名西區居民參觀本站。
一九六七年最初設計,個站系
港島線 一部份,想起喺
卑路乍街 ,即系
山市街 同
荷蘭街 一段,所以叫卑路乍站。站喺正卑路乍街南面樓底,所以山市街同
李寶龍路 之間嘅樓,都打算拆咗重建。而站早就預咗搭客無咁多。一九七一年設計,決定東移去
屈地街 一帶,所以改名做屈地站。站位於嘉安街、屈地街同
山道 之間,一段德輔道西嘅地底,而附近商住大廈創業中心同埋商業大廈
太平洋廣場 ,均預留位出入口同大堂。一九八六年通車港島線,屈地站有預留位置,但一直都無起個站,皆因人口少,技術繁,唔合經濟。
直到廿一世紀初,先至重提舊事,但路線經已不同,偏向山邊。大型私人屋苑
寶翠園 重建,車站西南移至寶翠園一帶。到咗設計二零零六年方案,捷運公司打算遷就香港大學同
半山區 ,將車站移到山道同
薄扶林道 之間,山坡底。站由
金門 西松 聯營負責興建,契約要埋其他兩西港島線車站,工程項目編號為WIL704。二零零五年六月建議,站系
港島線 延伸段,即
西港島線 同
南港島線 轉車站,而非早前建議,系
南區 鐵路支線一站。當時支線亦稱西港島線,即現時南港島線西段嘅前身。
命名爭議 西港島線三站中,車站名最冇共識。因為方案由原本
屈地街 ,移近山,地近私人屋苑
寶翠園 ,而初名作
寶翠站 。後尾喺
香港大學 話因香港大學耐過寶翠園好多),捷運當局喺2003年改名大學站。
不過有當地居民反對,認為站系服務社區,而唔系大學,更加唔滿意捷運方面,喺未諮詢居民情況下就擅做決定,建議改為
石塘咀站 ,石塘咀即站在地,合符貫名準則。另一方面,呢三名,就系三區議會選區名,代表區議員,亦僵持不下。喺
兩鐵合併 前,官方依然叫
大學站 。
兩鐵合併,如果唔改名,
港鐵 就會有兩大學站。因此,有傳
東鐵線 大學站 ,復名馬料水站,噉樣令
香港中文大學 學生不滿,喺網上論壇同香港大學嘅學生激辯。但港鐵指,西港島線大學站唔屬正式名,重話重新改名先至會反映出呢個區嘅特色。直到2009年,西港島線動工,港鐵暫名
香港大學站 ,但英文名為「
Hong Kong University 」,但正式名,仍有待決定。
之後按二零一二年一月十二號嘅港鐵檔案話中文名可能改為港大站 ,而英文名唔變。有關訊息,喺檔案之外,未受港鐵網站確認。一月廿六號,港鐵公司指有關站名,系「手民之誤」,重未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