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春(香港大學教授)

趙國春(香港大學教授)

1985年和1988年分別在原長春地質學院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 碩士畢業後留原長春地質學院任教。1992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95年獲香港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優秀研究獎;1996年赴澳大利亞科廷理工大學(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攻讀博士學位,2000年在澳大利亞科廷理工大學獲博士學位。2000至今在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任教,現為香港大學教授。主要學術成果包括在中國華北發現兩條19.5-18.5億年前的喜馬拉雅型大陸碰撞帶;首次提出全球規模的20-18億年大陸碰撞事件導致Columbia(Nuna)超大陸的形成等。1998年以來,在國際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他人引用8500餘次; 2004年獲得中國國家自然基金海外傑出青年基金; 目前擔任國際刊物《Precambrian Research》主編,《 Gondwana Research》和《Geoscience Frontiers》副主編,《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中國科學-D緝》、《科學通報-地學》《岩石學報》、《岩石礦物學雜誌》等刊物編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國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香港大學教授
  • 畢業院校:長春地質學院
  • 性別:男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趙國春,1985年和1988年分別在原長春地質學院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碩士畢業後留原長春地質學院任教。1992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95年獲香港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優秀研究獎;2000年在西澳Curtin大學獲博士學位。2000至今在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任教, 現為香港大學教授。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趙國春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趙國春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領域:前寒武紀地質學、變質岩石學、大地構造學、超大陸重建。

主要貢獻

(1) 首次提出地球上廣泛分布的21-18 億年碰撞型造山帶記錄了一次全球性碰撞事件,並導致了全球陸塊之間的相互拼合而形成一個統一的早-中元古代超大陸 (Columbia or Nuna).
(2) 在華北發現兩條早元古代(18.5-19.5 億年)陸-陸碰撞造山帶,並提出華北克拉通基底是由若干微陸塊在早元古代相互拼合而成.
1998年以來在國際SCI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並被他人在SCI雜誌上引用6500餘次。2004年獲得國家自然基金海外傑出青年基金(海外和港澳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現任《Precambrian Research》主編,《Gondwana Research》、《Geoscience Frontier》副主編,《中國科學-D輯》、《科學通報-地學》和《岩石學報》、《礦物岩石學雜質》等刊物編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