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佛教

韓國佛教

據《三國史記》卷十八等載,高句麗小獸林王二年(公元372年佛教東傳朝鮮半島

基本介紹

介紹,公元時期,高句麗佛教,百濟佛教,新羅佛教,高麗佛教,近代,歷史記載,朝鮮半島,諸宗之中,公元935年,蒙古入侵,融貫匯通,

介紹

公元時期

公元4世紀,佛教中國向東傳入朝鮮半島,時值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鼎足而立的時期。到了7世紀中葉,新羅聯合唐朝,滅了高、百兩國,統一朝鮮半島佛教逐漸脫離中國傳承,樹立韓國佛教獨特的教義14世紀末,新羅王朝被高麗王朝(918至1392年)所取代;佛教在王室護持之下,400多年間,由興起走向興盛,通過潛移默化本土化轉變逐步形成具有韓國特色的宗教

高句麗佛教

據《三國史記》所載,高句麗小獸林王二年(372年),中國前秦國君苻堅順道法師及使者來經書、佛像;小獸林王四年,秦僧阿道亦前來弘揚佛法翌年,王為二僧建肖門寺和伊弗蘭寺,這是韓國佛寺建築的開端,佛教由此正式傳入韓國。至枕流王元年(384年),佛教由東晉的梵僧摩羅難陀傳入百濟;而新羅則直到公元417年以後,佛教才由高句麗僧人傳入。佛教傳入前,朝鮮半島人民崇拜鬼神,信奉巫教,因此佛教初傳時期亦被視同民間信仰一般,以王室貴族為中心,進而形成護國祈福國家信仰。
高句麗因國土與中國東北接壤,又時值中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因此,佛教的發展受中國北朝影響較大。帝王多信佛,更有不少高僧東渡日本弘法,其中惠慈法師被日本聖德太子禮請為師;爾後慧灌則任僧正之職,並為日本三論宗始祖,佛教因此廣為傳揚。直到榮留王七年(625年),王遣使入唐傳入道教後,佛教的發展才受到抑制。當時道教雖興,高句麗卻也走上滅國之路(675年)。

百濟佛教

百濟佛教受中國南朝影響較大,諸王篤信佛教,阿莘王聖王(又稱聖明王)、威德王法王武王等,都是著名護法仁王。至6世紀初,高僧輩出,其中以謙益盛弘律宗,推為百濟律宗之鼻祖,最為有名。百濟佛教對隔海相望日本也有深遠影響,聖王二十四年(546年)致贈佛像、經書等與日本,是為佛教傳入日本之開端;此後至日本弘法的百濟僧侶劇增,主要以弘傳三論和成實二宗為主。

新羅佛教

朝鮮半島三國中,佛教雖最晚傳入新羅,但發展卻最為興盛。及至真興王年間(540~575年在位),佛教的發展已是如日中天。新羅在統一朝鮮半島前,高僧圓光慈藏都曾前來中國參學,回國後不僅大弘佛法,且極受朝廷重視,奉旨輔佐國政。新羅統一朝鮮後,佛教受中國唐朝的影響,大乘各宗傳入,元曉義湘大師弘傳華嚴圓測、太賢大師宣揚法相,因此,華嚴、法相兩宗最為盛行。另外宗派也日漸弘傳,禪宗在新羅後期至高麗初年已發展為九派之多。概言之,新羅佛教因受到王室的大力推崇,寺院遍布,碩德輩出,著作豐富,確為後繼的高麗佛教奠定了發展的基礎。
初期
佛教受到民間信仰的抵抗——通過527年異次頓的犧牲方才獲得合法地位。
中後期
新羅成為佛教王國——允許出家、興建佛教寺院、實行僧官制度、派遣留學僧
眾多新羅國王擁有自己的法號 :法興王法空)、真興王法雲
元曉 :佛教的大眾化、 佛教的統一
慧超 :往五天竺國傳
彌陀思想的流行 :以念佛可以極樂往生——佛教的大眾化

高麗佛教

高麗的創國者太祖,是有名的佛教護法仁王,他深信高麗的建國是憑仗佛力之故,因此大力保護佛教,訂定信佛事佛的訓要。至此,信佛護教、祈求國泰民安便成為高麗王室的一大傳統。其中,為了攘敵救國而雕印的《高麗《大藏經》》最具歷史意義。高麗時代常遇外敵入侵的困境,因此常以建寺、舉行法會等各種佛事為國祈福消災,這是“ 祈福禳災,鎮護邦國”的國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另外,對僧尼統理政策,除承繼新羅時期的僧官制度外,還仿照進士科舉制度遴選優秀僧侶授予僧階。
高麗佛教發展大致上可分為兩個時期:
前期:高祖肅宗時期(918至1105年)。此時中國佛教仍繼續傳入朝鮮,同時深入普及於社會,華嚴、法相、禪宗法脈持續,國師大覺義天回國後,創立天台宗
中後期:自睿宗即位後形成的民族佛教。主要是指智訥所創的曹溪宗禪法,本宗成立後,廣為高麗百姓所接受,不僅超越禪門九山,後來由中國再傳入的臨濟禪,也用曹溪宗的名義弘揚,成為本土化的大宗派。綿延至今,在韓國佛教中,仍最具代表性。
高麗時期的佛教的地位——國教
高麗佛教的“韓國特色”在於它不再僅僅是來世的宗教,同時也是今生的宗教
天台宗曹溪宗 :試圖實現教宗禪宗的結合
《大藏經》 :藉助佛力克服外侵 (契丹蒙古
高麗佛教的發展極為輝煌,直到末年儒學興起,逐漸形成一股排佛的思潮,為李朝的崇儒排佛埋下了伏筆
公元1392年,李朝太祖推翻了高麗,建立了朝鮮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李朝(1392~1910年)。李朝初年仍延續高麗時代以佛教治國的傳統。然而當孔聖人的虔誠崇拜者——太宗登基後,韓國佛教的發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太宗登基伊始便確立了“崇儒排佛”的基本國策。故自太宗至顯宗(1401~1674年)兩百多年間,朝廷屢次頒行毀寺滅佛、迫僧還俗、禁止僧侶進城等種種限制性措施,使得本已興盛一時的佛教日益式微

近代

中英鴉片戰爭之後,朝鮮受到西方列強與日本的入侵,李朝對佛教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首先,解除對佛教的種種限制禁令,並設立相關的管理機構以掌理僧政。在韓國佛教復興的同時,其教義及形式也逐漸發生變化。受到日本佛教影響,僧侶可以結婚和帶髮修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朝鮮半島分裂成南北兩個國家。韓國的佛教仍相當盛行,仍以曹溪宗信徒最廣、影響力最大。50年代,新興的宗派不斷出現,以圓佛教發展最為迅猛。目前佛教界開辦有綜合大學等教育機構,同時也致力於慈善事業的發展。1975年,韓國當局在佛教徒的極力請願下,將農曆四月初八(即“佛誕節”)定為國家法定假日,可見佛教在韓國的地位已今非昔比

歷史記載

朝鮮半島

佛教東傳朝鮮半島,據三國史記卷十八等載,高句麗小獸林王二年( 372年),中國前秦國君苻堅遣使者及僧侶順道齎來佛像、經論;又二年,秦僧阿道來朝。翌年為二僧建肖門寺及伊弗蘭寺,是為韓國有佛寺之始。又十年(384年),印度沙門摩羅難陀至百濟弘法,新羅則直到528年才有佛教傳入。
佛教初傳朝鮮半島時,與當時半島上原有之習俗相融合,目的僅在祈福,此為初傳時之相容時期。至6世紀初,名師輩出,如百濟僧謙益求法印度,攜回梵本阿毗曇藏及五部律,譯出律部72卷,是為百濟律宗之祖;時曇旭、惠仁等並著律疏36卷,皆奉藏於台耀殿。高句麗僧惠慈於推古天皇三年(595年)東渡日本,後與百濟僧惠聰同至飛鳥法興寺,並同為聖德太子之師;惠聰後被推許為佛教棟樑。
於高句麗、百濟、新羅等三國之中,以新羅佛教最盛,遠赴中印求法者最多,高僧亦輩出如雲。其中,圓光南朝陳時來中國遊學,精通涅盤、成實、攝論等學。元曉來唐未果,曾注釋佛經81部,闡揚一乘圓教義湘亦來唐參謁中國華嚴宗二祖智儼,回國後大力弘揚華嚴宗。又慈藏曾與弟子僧實等十餘人來唐,歸國後攜回《大藏經》一部及諸幡幢、花蓋等,王曾命於芬皇寺大乘論,其思想以律學華嚴為主,曾建通度寺戒壇大和寺塔。圓測於15歲來唐,曾參學各處高僧講筵,專學唯識學,曾蒙唐太宗頒賜度牒。惠通弘傳密法,為真言宗鼻祖。至新羅統一時期(668~935年),韓國佛教已漸脫離中國影響,更具韓國特色。

諸宗之中

諸宗之中,以禪宗傳入最晚,卻後來居上。最早將禪宗傳入韓國者為法朗及其門人信行(704~779年,又名神行),信行所傳者為中國北宗神秀法脈。信行之後,有道義者,曾來唐參謁智藏,並嗣其法,歸國(821年)後,欲興南宗禪法未果,遂於雪岳山隱居,後由再傳弟子普照大興其宗風。道義之同門洪陟,於智異山創建實相寺,大興禪法,是為朝鮮佛教‘禪門九山’之濫觴
禪門九山無不源於中國曹溪六祖惠能,然與中國禪宗五派(臨濟曹洞、溈仰、雲門法眼)並無關連。九山者,實相山派、迦智山派、闍崛山派、桐里山派、聖住山派、師子山派、曦陽山派、鳳林山派須彌山派。此外,淨土信仰亦頗盛行。

公元935年

公元935年,新羅為高麗所滅,佛教亦出現另一嶄新面貌。
於高麗時代(935~1392年),教宗與禪宗盛行,尤以禪宗,繼新羅末期之教勢而盛於高麗時代;華嚴宗與法相宗亦各形成其宗派,而持續教脈。自大覺國師義天以後,創立天台宗,給予教禪兩宗影響甚巨。高麗時代之佛教,正值外敵入侵與國家混亂之難局,欲以佛德神力共度時艱,因而有多種法會法席道場設齋等佛事活動,此乃‘祈福禳災,鎮護邦國’之國家思想的形成。據《東國通鑑》等載,太祖即位(918年)時,即設八關會燃燈會;翌年將都城遷往開城,興建宮殿之時,於京內創建法王慈雲、王輪、內帝釋、舍那、天禪、新興、文殊圓通地藏等十寺。光宗(950~976年 在位)於城南大報恩寺太祖追福。並設僧階,定國師王師之制;時毗盧遮那懺悔法、無遮水陸會、齋僧等佛事頻繁。顯宗(1010~1031 在位)時,為攘斥契丹之兵,而發願雕刻《大藏經》,此即高麗藏之初雕版。

蒙古入侵

高宗(1214~1259年在位)時,蒙古大軍入侵,藏於符仁寺之初雕版全部毀於戰火。至公元1251年,經過多年努力,再雕版《大藏經》終告完成,總計6529卷81258版,收藏於江華城西門外《大藏經》板堂,後移至海印寺收藏至今。

融貫匯通

高麗時代高僧輩出,如早期之道詵、廣學、大緣、法印、利嚴、慶甫、利讓、璨幽、允多等,其中,利嚴為太祖之師,璨幽曾來唐,依投子山大同修學,並得其心印,歸國後,曾受太祖、惠宗、定宗、光宗等四代帝王皈依,光宗特賜‘證真大師’之號,並封為國師。此外,如智宗、道峰等,均曾來宋參學,受永明延壽之心印,歸國後,活躍一時。舉揚華嚴學之均如,頗受光宗崇信,嘗致力於南嶽智異山北嶽浮石寺等兩派華嚴學之融會貫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