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通度寺
- 地理位置:韓國
- 從屬:鷲棲山
- 始建:韓國善德女王末年
建築描述,佛寶宗剎,鷲棲山,佛法僧三寶,真身舍利,布局,含義,典藏佛物,重要作用,建造結構,分布,木製,
建築描述
佛寶宗剎
通度寺位於鷲棲山南部,由於法堂內供奉著菩薩的真身舍利,因而沒有再安放佛像,這也是通度寺聞名的
原因。通度寺名字的意思是通達佛法,建於新羅善德女王十五年(西元646年)。公元638年,韓國僧人慈藏律師赴唐留學,在五台山修行,感得文殊菩薩授佛陀頂骨舍利,歸國(643年)後,慈藏律師在通度寺特築金剛戒壇,安奉佛舍利。通度寺亦因此而得“佛寶宗剎”之美名。於善德女王末年(646年)創建了此寺
鷲棲山
通度寺是韓國三大名剎之一,位於蔥鬱的林中,有大小建築70餘處,文物豐富,風景十分優美。該寺地處慶州到釜山的途中,建於公元646年,由從唐朝攜回佛祖舍利子的慈藏法師所創建。曾於壬辰倭亂時期焚毀,後於1601年及1641年重建。因為供奉佛祖舍利子的緣故,雖然沒有佛像,然而在梵鐘閣內卻有形形色色的弘鼓、雲版、木魚、梵鐘等。此外,還有裝飾精巧的大雄殿、不二門及保存了1300年的石造浮雕等共35座建築物。
佛法僧三寶
此外還有19處地方寶物及794件地方文化遺產,可謂是一處博物館。大雄殿沒有供奉佛像,但其後的金剛台階上卻供奉著封存的釋伽牟尼的真身舍利。通度寺之命名,或說此山之氣象通西域、印度,或說因慈藏設戒壇通受度牒,或說為通方度人,具‘通達萬法,濟度一切眾生’之悲願,故稱通度寺。後高麗光宗十六年(965),王親至此寺,禮拜佛袈裟,營造皇華閣、金堂、甘露堂、明月房等。辛王三年(1377)四月、五月,海寇二次來犯,寺僧持月松護奉佛舍利逃奔至京城,太后命暫安奉於松林寺。朝鮮宣祖二十五年(1591),日軍來犯,堂舍燒毀。三十六年,松雲惟政之門人敬岑、泰然、道淳等重修舍利塔,還置舍利。肅宗三十年(1704),性能重建舍利塔及塔碑。其後景宗、英宗、正宗、憲宗、哲宗、李太王等時代,陸續增建各堂舍,寺門繁榮。通度寺是安置佛爺的真身舍利和袈裟的佛寶寺剎,海印寺是珍藏著佛爺教導的八萬大藏經的法寶寺剎,松廣寺是普照國師以來排出了十六名國師,因此以僧寶寺剎為有名.換句話說,佛教的重點佛,法,僧三寶根據各寺剎的性格特彆強調某一部分而表現。
真身舍利
通度寺名字的意思是通達佛法,濟度眾生。通度寺經過多次戰爭和入侵,至今已1300年,但據說其法燈從未滅過。寺內有35座建19築及法塔等,周圍有14座庵院。大雄殿被指定為第290號國寶,殿內沒有供奉佛像。此外還有處地方寶物及794件地方文化遺產,可謂是一處博物館。大雄殿沒有供奉佛像,但其後的金剛台階上卻供奉著封存的釋伽牟尼的真身舍利。
布局
寺境周廣四里,分寺六十五座,並設有專門講院、學院、高等禪院、養老院等。主要之寺寶有:金字法華
經、三藏西行路程記、金剛杵、青銅香爐、甘露瓶、舊印刷木版十一寺因供奉佛舍利,被稱為佛寶寺部帙等。通度寺與海印寺、松廣寺齊名,並稱韓國佛寺之三寶。通度;海印寺因藏八萬塊大藏經木刻版,被稱為法寶寺;松廣寺因僧眾最多,為禪宗之修行道場,被稱為僧寶寺。通度寺所在的鷲棲山自然景觀分外美麗,從寺院的入口到一柱門有一排數百年的合抱松樹,寺院內有法鼓、鐘、夕照、蓮池,寺後面還有瀑布、岩石等,都是景致絕佳,因而被稱為通度寺八景。
含義
通度寺的含義主要有三:一者,通度寺所在的山形和印度的靈鷲山相似;二者,所有想成為法師的都必須通過金剛戒壇才可以具足;三者,會通所有真理濟度眾生,故名通度寺。通度寺自建金剛戒壇以來,韓國曹溪宗的僧尼都必須在通度寺金剛戒壇受戒。通度寺仍然是韓國僧尼受戒的主要戒壇之一。
典藏佛物
唐朝的慈藏律師持釋伽如來的真身舍利而來,於善德女王末年(646年)創建了此寺。舍利是指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佛,圓寂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2500年前釋迦牟尼涅盤,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佛祖的這些遺留物被信眾視為聖物,爭相供奉。
舍利子印度語叫做馱都,也叫設利羅,譯成中文叫靈骨、身骨、遺身。是一個人往生,經過火葬後所留下的結晶體。不過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頭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有成蓮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薩狀;它的顏色有白、黑、綠、紅的,也有各種顏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鑽石一般。
經上說,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像佛陀涅盤後,所燒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當時有八個國王爭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們將佛的舍利帶回自己的國家,且興建寶塔,以讓百姓瞻仰、禮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後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國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虛、章嘉等大師們,他們都留下相當數量的舍利。釋迦牟尼佛金色血舍利據有關佛教文獻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去世火化後,信徒們在他的骨灰中發現了許許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堅硬如鋼的圓形硬物,這就是舍利,俗稱舍利子,歷來被視為佛門珍寶。由於法堂內供奉著菩薩的真身舍利,因而沒有再安放佛像,這也是通度寺聞名的原因。
重要作用
通度寺作為宗教文化的載體,它不僅是出家僧眾的生活和修持的場所,同時還肩負著社會責任。寺廟園林向廣大遊客展示珍貴的宗教的文物、藝術寶藏,成為了天然的藝術陳列館;寺廟園林中宗教的教化及安撫作用,使其又成為香客的“心理診所”,讓身臨其境的人們感受到佛門的社會功能,成為人慈悲、智慧與清淨美好,進一步領悟生命的真諦,得到心靈的淨化;寺廟園林在非常時期往往又擔當了慈善、救濟的們的安全島、避風港;寺廟園林又是韓國文化的一個重鎮,在對外交往中又充當著重要的角色。並且佛教主張眾生平等、生命輪迴,強調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不殺生的佛教思想是分不開的與現代社會所提倡的人人平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觀念相吻合,寺廟園林不僅美化了環境,並且保護了自然景觀資源,具有現代城市綠地的生態功能。
通度寺位於海拔為1050米,夾著洛東江和東海而矗立的靈鷲山南邊山腳下。靈鷲山原來是佛爺在世時摩伽陀國王舍城東邊的耆闍崛山。原來這座山以釋迦牟尼佛爺說教法華經而有名的地方,因為住著很多神仙和鷹而被稱為靈鷲山.據傳說,新羅傳播佛教以前已經有七處伽藍處,五台山和金剛山是文殊菩薩和法起菩薩居住的地方,這就說明韓國是與佛教有很深關係的土地。靈鷲山通度寺里的殿閣和塔,石燈,與這些協調的自然,從中使佛教開花的偉大的高僧們。
這些都與佛緣相關。因這座山的形狀與直接傳授佛教的印度靈鷲山串通,因此叫通度寺.另外,希望成為僧侶的人都必須在侍奉佛爺的真身舍利的金剛戒壇接受戒,因此叫通度寺。這是表明寺剎的根本精神。通度寺作為戒律的中心地,所有僧侶在此地接受戒才能進入山門。包含會通所有真理濟度中生的意思,因此叫通度寺。這是大乘佛教的理想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的含義用通度這個凝結的語言來表現的卓越的發祥。菩薩不在於祈求自己覺悟。為了覺悟向真理世界前進的同時,還得有一顆與受苦的中生一起的大悲的心。
建造結構
韓國最早的佛教寺廟建築布局與印度佛寺基本相似,以塔藏舍利為中心,四周圍以僧房。佛寺隨佛教傳入中國,並結合中國古建築特色,演變成殿堂與塔藏並重,塔藏在前,殿堂在後的格局。曾風靡一時的塔藏建築被請出寺廟或變成寺廟主殿前或後的一小部分,逐漸形成了以佛祖殿堂為中心的布局。此後,韓國寺廟“伽藍七堂”制建築布局遍布全國各地,按常規“伽藍七堂”是指七種不同用途的建築物,而佛教各派對其解釋略有不同,一般認為是:山門、佛殿、講堂、方丈、食堂、浴室、東司(廁所)。劉敦楨先生在《北平智化寺如來殿調查記》中則認為“伽藍七堂”大致是指山門、天王殿、鐘樓、鼓樓、東配殿、西配殿和大殿七座單體建築。總體來講寺廟建築的布局特徵首先是院落式布局,其次是沿中軸線遞進的對稱式格局。但事實上寺廟的形式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子,其布局是隨佛教的演變和地域的不同而變化。而通度寺則是依照這一原則建造的。
分布
通度寺寺廟園林的總體組群一般包括宗教活動部分、生活供應部分、前導部分和園林遊覽部分。布局形式由外到內基本為香道-影壁或牌樓-山門-前殿-後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等。這種軸線布局形式多按照風水方位布置,意在體現社會倫理秩序,這樣不僅滿足了寺廟功能的要求,而且使佛教儀式、活動更加的肅靜、威嚴,烘託了宗教氛圍。而這條軸線成為寺廟布局中最重要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