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僧
- 僧伽人數:四人以上
- 今義:和尚
- 意譯:和合眾
起源
經論解釋
漢字
基本信息
姓氏

原意“僧”是梵語“僧伽”的簡稱,意譯為“和合眾”, 即指信奉佛陀教義,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亦指奉行“六和敬”,“和合共住”的僧團。 它的字義就是“大眾...
僧字,出家為僧後取的別名。...... 明王思任《廬山雜詠·文殊寺》詩:“佛號 文殊 ,僧字 海空 。”詞條標籤: 語言, 字詞 圖集 僧字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
僧祇sēng qí ㄙㄥㄑㄧˊ,指梵語阿僧祇的省稱。...... 僧祇 sēng qí ㄙㄥㄑㄧˊ,指梵語阿僧祇的省稱。中文名 僧祇 拼音 sēng qí 注音 ㄙㄥㄑㄧ...
一行(683年~727年),佛僧法號名。本名張遂,魏州昌樂(今河南省南樂)人,中國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佛學家,主持修編新曆、最主要的成就是編制《大衍曆》。他在...
僧祗 梵語asam!khya 之音譯。為印度數目之一,無量數或極大數之意。 又作阿僧伽、阿僧企耶、阿僧、僧只。意譯不可算計,或無量數、無央數。 據稱一阿僧只...
以上的文字說明兩點:一、僧服的顏色不許用上色或純色:二、所有新衣必須有一處點上另一種顏色,以破壞衣色的整齊而免除貪著,這叫作“壞色”或“點淨”。...
僧格林沁(1811年7月24日—1865年6月12日),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著名愛國將領,晚清名將,蒙古科爾沁旗(今屬內蒙古)人,貴族出身,善騎射,被清廷稱為“國之柱石”...
日本首次設定僧官是在推古天皇時代,也就是公元七世紀初,此後經過歷代天皇的任命逐漸體系化。...
僧祐(445—518) 齊梁時代的一位律學大師,南朝僧人,佛教史學家也是古代傑出的佛教文史學家。他原籍是彭城下邳(今徐州專區邳縣),生於江南建業(今南京),一說生於...
掃地僧;是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倏然而出,倏然又隱的神秘人物,,是一位呆在少林寺負責打掃藏經閣的僧人,具有大智慧。見證了少林派發生的事跡,僅在小說第四十...
僧稠,昌黎人,俗姓孫。先在巨鹿景明寺出家,拜治實為師,後到少林寺拜跋陀為師。僧稠少時體質較弱,後發憤習武,練得拳捷驍勇,體輕身靈。他理解極快,學佛成績卓著...
僧正sēng zhèng,漢語詞語,釋義為僧官名。...... 僧官名。 十六國 後秦 始立,統管 秦 地僧尼。 南朝 歷代亦設。 唐 以後於州立僧正管理地方僧尼事務。...
《別山僧》是詩人李白的七言排律,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74卷第31首。此詩寫李白對水西山風景深深留戀,對山僧的閒適生活懷有嚮往之情,表現了山僧清絕超拔的...
《酒僧》是李雨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於2017年3月8日發行的EP專輯《鯉語》中。《酒僧》的靈感來源於游本昌主演的老版《濟公》。...
《定僧》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描寫了詩人在人生不如意時的泰然處之,體現了詩人樂觀的生活態度。...
在一般僧俗眼裡,道濟的言行出格,被認為不是正常的人。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狀,說道濟違犯禪門戒規,應責打並逐出山門。誰知,方丈慧遠一邊口宣:“法律之設原...
王僧辯(?—555年),字君才,太原郡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南朝梁名將,右衛將軍王神念次子。出身烏丸王氏,初為湘東王蕭繹中兵參軍,後任平南將軍、左衛將軍等職。...
在後秦弘始四年(402),鳩摩羅什譯,僧睿作序。由於其時鳩摩羅什初至,方言未嫻,故文義欠正。弘始六年,鳩摩羅什重譯,僧肇作序。為今之流通本。僧肇《百論序》說...
癩頭僧與跛道士是一個貫穿全文,在紅樓夢中現實與虛紀之間穿針引線的人物。可是他們出場有點鬱悶。除了第一回帶寶玉下凡碰到甄士隱和第二十五回魘魔法姊弟逢五鬼,...
僧官制度,是封建社會朝廷任命僧官管理佛教僧尼事務的制度。始於後秦,以後歷代因之。所設立的僧官有僧正、僧主和僧錄等。僧正的職責是“自正正人,克敷政令”...
乙僧,于闐國(今新疆和田)人。尉遲乙僧,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唐代初期。...... 乙僧,于闐國(今新疆和田)人。尉遲乙僧,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唐代初期。...
《長清僧》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該短篇小說主要講述了一個看似荒謬的故事,一個老僧死後,竟在一個紈絝子弟身上還魂。兩者的身份對比,有很強烈的...
“僧”是梵語“僧伽”的簡稱,意譯為“和合眾”, 即指信奉佛陀教義,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僧道即僧侶和道士,主要是為施主起課、抽籤,進行命理推測等。...
佛法僧,即佛教三寶。三寶是佛教的教法和證法的核心。簡單地說,三寶指佛寶、法寶、僧寶。佛寶,指圓證佛道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泛指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
沙僧,又叫沙和尚、沙悟淨,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在書中也稱黃婆,土母、刀圭,五行屬土,俗稱沙和尚、沙僧。原為天宮玉皇大帝的捲簾大將,因為失手不小心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