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 齎
jīㄐㄧ
◎同“齎”。
English
◎take in both hands and offer to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祖稽切《集韻》《韻會》《正韻》牋西切,𠀤音䪠。持也,付也,裝也,遺也,送也,持遺人也,行道所用也。《儀禮·聘禮》又齎皮馬。《注》齎,猶付也。《莊子·列御𡨥》吾以萬物為齎送。俗作齎,非。
又嘆聲。《易·萃卦》齎咨涕洟。《釋文》王肅云:將啼反。徐讀將池反。
又《廣韻》卽夷切《集韻》《韻會》《正韻》津私切,𠀤音咨。義同。
又與資同。《周禮·天官·外府》共其財用之幣齎。
又《掌皮》歲終,則會其財齎。《注》予人以物曰齎。今時詔書,或曰齎計吏。《疏》漢時考使謂之計吏,有詔賜與之則曰齎。
說文解字
【卷六】【貝部】齎
持遺也。從貝齊聲。祖雞切
單字義
1.懷抱著,帶著:~恨。~持(拿著)。~志而沒(mò)(志未遂而死去)。
2.把東西送給別人:~發(資助)。~賞。~盜糧(把糧食送給盜賊,喻幫助敵人做壞事)。
3.旅行的人攜帶衣食等物:“行者~,居者送”。
詞義
常用詞:齎送:
(1)贈送。《商君書·墾令》:“農逸則良田不荒,商勞則去來賫送之禮,無通於百縣。” 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秋社》:“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賷送。”《說唐》第十一回:“並指出今奉唐節度差遣賷送禮物,趕正月十五日,到長安楊越公府中賀壽。”
(2)持送;遣送。《漢書·匈奴傳上》:“而漢俗屯戍從軍當發者,其親豈不自奪溫厚肥美,齎送飲食行者乎?”明
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袁可立報劉愛塔事疏》:“天啟三年七月,登萊巡撫
袁可立報:三年二月內,復州總兵劉興祚即劉愛塔欲反正內應,使金應魁齎送密稟,求登撫(袁可立)免死加銜牌票,登撫(袁可立)以因間用間計給與之。”《水滸傳》第一一二回:“次日,中軍從耿二參謀賫送賞賜到丹徒縣,宋江祗受,給賜眾將。” 蔡東藩 《兩晉通俗演義》第六四回:“即遣從事中郎韓博,賷送盟文,直達江南,約為聲援。”
陳夔龍《夢蕉亭雜記》卷二:“題紙發出,率同提調監試兩道暨任差官吏、文武員弁約百餘人,賫送此項題紙到至公堂。”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屍變》:“宰與之牒,齎送以歸。”曹亞伯《武昌起義·諭湖北各府州縣政務及自治公所電》:“準該自治公所具稟詳敘情由,速同偽印賷送來轅。”
(3)殉葬品。《莊子·列禦寇》:“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