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炸機(航空兵實施空中突擊的主要飛機)

轟炸機(航空兵實施空中突擊的主要飛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轟炸機是軍用飛機之一,除了投常規炸彈外,它還能投擲核彈核巡航飛彈或發射空對地飛彈。轟炸機可以分為戰術轟炸機、戰役轟炸機和戰略轟炸機三種類型。戰術轟炸機一般能裝載炸彈3~5噸,戰役轟炸機能裝載炸彈5~10噸,戰略轟炸機能裝載炸彈10~30噸。現在世界上比較先進的轟炸機有俄羅斯的圖-160戰略轟炸機,美國的B-2隱形戰略轟炸機。如果說航空母艦是海軍的代表,那么轟炸機則是空軍特點的代名詞。轟炸機是"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轟炸機具有突擊力強、航程遠、載彈量大、機動性高等特點,是航空兵實施空中突擊的主要飛機。武器系統包括各種炸彈、航彈、空對地飛彈空艦飛彈巡航飛彈深水炸彈等。火控系統可以保證轟炸機具有全天候轟炸能力和很高的命中精度。轟炸機的電子設備包括自動駕駛儀地形跟蹤雷達、領航設備、電子干擾系統和全向警戒雷達等,用以保障其遠程飛行和低空突防。現代轟炸機還裝有受油設備,可進行空中加油。轟炸機按起飛重量、載彈量和航程的不同大致分為戰術、戰役、戰略轟炸機三類。戰術轟炸機載彈不大於5噸航程在3000千米以下,最大起飛重量不超過二十多噸,已被戰鬥轟炸機和攻擊機全面替代。戰略轟炸機可載彈10~30噸,航程8000至12000~13000公里左右,最大起飛重量超過100噸,也稱遠程轟炸機。而戰役轟炸機則介於上述兩者之間,在役型號不多,由於現代攻擊機已達到相當高的戰鬥性能,完全有取代戰役轟炸機的可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轟炸機
  • 外文名:bomber
  • 著名轟炸機B-1、圖-95M、圖-160、B-2
  • 一般發動機:渦噴/渦扇發動機
  • 套用領域戰爭
  • 發展方向:隱身
分類方法,按武器,按航程,按載彈量,按作戰任務,分類補充,發展歷史,誕生,發展,現代,所遇阻礙,各國型號,二戰時的戰略轟炸機,二戰後的戰略轟炸機,二戰時的戰術轟炸機,二戰後的戰術轟炸機,現代轟炸機,未來發展,發展方向,綜述,無人轟炸機,全球快速打擊,戰機簡介,美國型號,B-2,B-3,B-21,B-25,B-29,B-52,

分類方法

按武器

轟炸機可分為核轟炸機、巡航飛彈載機和常規轟炸機。

按航程

可分為近程、中程、遠程轟炸機。不過多遠算“遠程”。在不同時期的定義不同。早期的轟炸機,作戰半徑只有150千米左右;二戰期間,航程在3 000千米以上的,被認為是遠程轟炸機了。例如蘇聯的TB3為3 225千米,英國的“蘭開斯特”MKⅡ其航程為3 620千米,美國的B-24“解放者”為3 380千米,B-17“空中堡壘”為3 200千米,B-29“超級堡壘”甚至達到5 200千米。它們的作戰半徑一般是航程的30%~40%,視不同掛彈量和作戰飛行方式而異。至於80年代以後的遠程轟炸機如美國的B-1、B2,原蘇聯的圖-95M、圖160,它們的航程都有12000~13000公里左右,如果還允許(或有條件)巨型加油機空中加油那就無法說了。限制航程的因素還有機內滑油容量、氧氣總供應時間或人的承受能力等方面。機內油航程不超過8000千米的轟炸機已不能說是遠程轟炸機。而8000千米距離的物理概念是什麼呢。從北京到莫斯科是 8000千米,到倫敦的空中直線距離是8193千米,到美國舊金山是9495千米。普遍認為3000千米以下近程,3000-8000左右千米中程、8000至1.0萬公里左右以上遠程。

按載彈量

以重量來區分大致可分為戰術轟炸機戰役轟炸機戰略轟炸機,但實際這三種轟炸機的區分並沒有一定的標準。
戰術轟炸機
  • 發動機一具或兩具,掛彈重不超過1公噸(或2000),採用接近戰鬥機的結構設計,有些戰術轟炸機也能充當戰鬥機使用,多半為戰鬥轟炸機。
戰役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
  • 發動機兩具或兩具以上,掛彈重至少2公噸(或4000),採用接近運輸機的大型結構設計,有些戰略轟炸機也能充當運輸機使用,多半為戰略轟炸機
戰術轟炸機
是指體型較小的轟炸機,用於戰術轟炸,攻擊武裝部隊、輜重。在二次大戰結束後,戰鬥機和攻擊機的體積和載彈量逐漸增大,空中加油技術也日臻成熟,戰術轟炸機日益喪失其技術上的優勢,因此逐漸被戰鬥機和攻擊機所取代。戰術轟炸機在世界各國逐漸停止研製。從50年代中期起,各國已不再研製戰術轟炸機,而被殲擊轟炸機取代。
戰略轟炸機
一般是指用來執行戰略轟炸的中、遠程轟炸機。它是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當量核武器的主要運載工具之一。它既能帶核彈,也能帶常規炸彈;既可以近距離投放核炸彈,又可遠距離發射巡航飛彈,既可做戰略進攻武器使用,在必要時也遂行戰術轟炸任務,支援陸、海軍作戰。
此外,隨著轟炸機的特徵不斷增多,還可分為隱身於非隱身、超音速與亞音速、高超音速和非高超音速、可變後掠翼與非可變後掠翼等。
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後,俄軍事戰略思想發生了重大變化:在未來的戰爭,空中力量已從輔助支援地位上升為空中打擊的主攻手段。在戰爭開始時,初始打擊至關重要,它將對後期軍事行動的成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實施強大的初始打擊,可以使對手癱瘓,使其難以恢復元氣。但由於經濟原因,俄羅斯不可能在短期建立起打贏這種現代戰爭所需的全部常規力量,因此俄羅斯已明確表示:不管是常規打擊還是核報復,轟炸機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武器裝備作戰平台。
俯衝轟炸機
俯衝轟炸的概念是轟炸機以與地面超過45度夾角的方式,由高空往下飛行,在到達某一個高度之後將炸彈投擲出去,這種轟炸方式能夠有效提高炸彈命中率。美國是第一個發展與採用俯衝轟炸機的國家,這個概念稍後流傳到德國,成就了二戰最有名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不過美國在二戰期間陸軍航空兵只有象徵性的使用少量改自P-51戰鬥機的A-36及改自SB2C的A-25,只有海軍大量使用俯衝轟炸機。
二戰之後,由於噴射機的速度高出不少,大角度的俯衝並不合適而且危險性高,因此專職的俯衝轟炸機成為歷史名詞。
魚雷轟炸機
魚雷是攻擊水面船艦的重要武器,許多國家海軍都有專門攜帶魚雷的轟炸機擔任此類任務。有些國家也嘗試改裝現有的作戰飛機來攜帶魚雷,然而在作戰效果上未必與專門設計的機種相近。魚雷轟炸機的任務危險性很高,在投擲魚雷之前需要於低空維持固定高度,航向與速率飛行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讓魚雷轟炸機成為相當明顯且容易瞄準攻擊的目標。中途島戰役時有12架美國海軍道格拉斯TBD破壞者魚雷轟炸機在沒有戰鬥機護航下,迅速的被日本機隊的零式戰鬥機擊落,僅有一人生還獲救。
二次大戰末期,美國海軍的格魯曼TBF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幾乎都轉為攜帶炸彈的任務。戰爭結束之後,魚雷對付水面船艦的重要地位逐漸轉手給反艦飛彈,潛艇取而代之為魚雷的主要攻擊對象,因此魚雷轟炸機也逐漸轉型為反潛機,而不再以專門設計的機型出現。
水平轟炸機其實是相對於俯衝轟炸機的描述法,絕大多數的轟炸機都是以水平或者是淺角度俯衝的方式轟炸。當俯衝轟炸機消失之後,這種分類也就不需要繼續存在。

發展歷史

誕生

飛機作為軍用是從偵察開始的,空中偵察的作用是無可置疑的,在偵察飛行中順便甩幾顆手榴彈或迫擊炮彈就成了“轟炸機”的開端。
在飛機用於軍事後不久,人們就開始用飛機轟炸地面目標的試驗。1911年10月,義大利和土耳其為爭奪北非利比亞的殖民利益而爆發戰爭。11月1日,義大利的加福蒂中尉駕一架 “朗派樂 ─道比”單翼機向土耳其軍隊投擲了4枚重約2公斤的榴彈,雖然戰果甚微,但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空中轟炸。
這期轟炸任務都是由經過改裝的偵察機來進行的。炸彈或炮彈垂直懸掛在駕駛艙兩側,待接近目標時,飛行員用手將炸彈取下向目標投去,其命中精度可想而知。1913年2月25日,俄國人伊格爾·西科爾斯基設計的世界上第一架專用轟炸機首飛成功。這架命名為 “伊里亞·穆羅梅茨”的轟炸機裝有8挺對地機槍,最多可載彈800公斤,機身內有炸彈艙,並首次採用電動投彈器、轟炸瞄準具、駕駛和領航儀表。

發展

1914年12月,俄國用 “伊里亞·穆羅梅茨”組建了世界第一支戰略轟炸機部隊。於1915年2月15日首次空襲波蘭境內德軍目標。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轟炸機得到迅速發展和廣泛使用。當時轟炸機的時速不到200公里,載彈量1噸左右,多為雙翼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轟炸機又有新發展,裝有4台發動機的戰略轟炸機是轟炸機發展到新水平的標誌,載彈量可達8─9噸,航程為2600─7000公里,其中尤以美國的B-29最為超群顯赫,它不僅是投向廣島、長崎兩顆核子彈的載機,投下大批燃燒彈,造成著名的東京大火,十幾萬日本平民傷亡也是B-29的“赫赫戰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使用“齊柏林”式飛艇分別對比利時、波蘭華沙、法國巴黎和英國實施了轟炸,由此拉開了戰略轟炸的序幕。轟炸機從此逐步走上了空中戰場舞台。儘管誰都認為飛機比飛艇更適宜於進行轟炸,但在當時,關於使用飛艇還是使用飛機進行轟炸這個問題,各國認識是不一致的。由於各國認識上的不一致,因此,在研製轟炸機方面,有的早,有的晚,有的進展快,有的進展慢。俄國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就已經認識到了飛機終將取代飛艇。因此,俄國在研製轟炸機方面,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俄國人率先開始研製轟炸機,並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中期(1915年)已出現了專門研製的轟炸機,它就是前蘇聯的一種戰略四發轟炸機,稱“伊利亞·穆羅梅茨”Ⅱ型,由波羅的海鐵路工廠研製。該機起飛重量4 590千克,可載炸彈520千克,乘員7名,每台發動機功率110千瓦(150馬力)。另一種是義大利的“卡普羅尼Ca32”型三發轟炸機,由卡普羅尼航空工程公司研製,起飛重量3 300千克,可載炸彈850千克,乘員4名,每台發動機功率73.5千瓦(100馬力)。但真正開始用飛機專門轟炸特定目標的是德國人,1917年德國對倫敦和英格蘭南部的持續轟炸,特別是夜間轟炸,開創了一個殘酷殺傷平民百姓的先例,並引起英國後來的報復。從此也就有了“戰略轟炸機”的稱謂。
二戰前夕,遠程轟炸機受到重視的程度在各國是不同的。英國一貫重視遠程轟炸機的研製,因此先後有“哈利法克斯”(Halifax)、“蘭開斯特”(Lancaster)等優秀機型參戰。美國在二戰開始時軍用飛機性能落後,由於有強大的工業和技術基礎,後期才大量出現一流的作戰飛機。美國遠程轟炸機最有名的是B-17B-24B-25B-29B29轟炸機是曾轟炸日本廣島、長崎的美軍轟炸機)。德國的He系列:He-177A-3、He-177A-4、He-177A-5、He-177A-7、He-177B、He-177B-0、He-117B-5、He-117B-7。蘇聯對遠程轟炸機的作用則有不同看法,加上工業基礎的關係,優先發展戰鬥機是適合國情的。1932~1937年生產的TB-3型共裝備818架。1949年的別-8四發轟炸機,起飛重量32噸,載彈2噸,航程4700千米,則只生產了79架。德國一貫只重視戰術轟炸機,特別“迷信”俯衝轟炸機,在批生產的轟炸機系列中根本沒有遠程轟炸機的位置,也不支持研製。所以當征服大部分歐洲後,需要從空中攻擊英國和空襲蘇聯時,特別是需要轟炸已搬遷到烏拉爾山區的蘇聯軍工廠時才發現沒有可用的武器,而這時已經晚了。二戰時,德國量產且堪用的戰略轟炸機僅有He 177一款。日本也有類似情況,但不是不想研製而是受技術力量和財力所限。1943年開始發展的G8N1型“連山”四發轟炸機,大小、性能和布局都與B17相似,航程為3950千米,載彈2~3噸,到投降時只試製了4架,並且尚未全部試飛。

現代

自現代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問世以來的50多年裡,其發展已經經歷了三個明顯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上世紀60、70年代服役的蘇聯米亞-4、英國三V轟炸機(“勝利”、“火神”、“勇士”)、美國B-47B-52等。這一時期,主要是以噴氣動力轟炸機取代螺旋槳動力轟炸機,首先解決的是發動機問題。由於前蘇聯噴氣發動機技術尚不過關,米亞-4轟炸機航程達不到設計要求,因此很快退役改成空中加油機,其戰略轟炸任務主要還是由螺旋槳動力的圖-95來擔任。特別指出的是,圖-95雖為螺旋槳動力,但其速度與同時代噴氣轟炸機速度相差無幾。圖-95能使用到今天,跟其NK-12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成功有很大關係。超音速無疑在戰略戰術使用上比亞音速具有更多的優點,可以使轟炸機快速抵達目標、依靠速度可以降低被攔截和攻擊的幾率,突防能力也大大增強。由於噴氣式發動機發展很快,飛機設計也突破了一些技術瓶頸。在亞音速轟炸機出現不久,蘇美兩國就開始研製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但這一時期出現的超音速轟炸機都只是曇花一現,究其原因,主要是超音速設計的戰略轟炸機無法解決速度和航程的矛盾:要達到超音速就無法滿足航程的要求,要達到航程的要求就無法超音速。美國B-58就存在這個問題,為此不得不在機腹部攜帶一個超大型油箱,限制了戰術使用能力。
第二階段是上世紀80年代。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由於採用了變後掠翼設計,解決了速度與航程的矛盾,這一階段的代表是蘇聯圖-160(北約稱其為“海盜旗式”轟炸機)、圖-22M和美國B-1B(槍騎兵)等。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的出現使得戰略轟炸機的突防能力大大增強,打擊能力也相應提高,但成本高昂,加之當前形勢,這些轟炸機未能得到充分發展。
第三階段是上世紀末期隱身戰略轟炸機的出現。上世紀80年代,美國空軍的ATF和海軍的ATA項目首次將隱身概念運用到了作戰飛機的設計中。隱身或稱低可探測性可以使作戰飛機減少被發現和被攻擊的幾率,可以達成戰略戰役上的突然性,生存能力顯著提高。隱身技術的出現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技術領域,改變了戰鬥機、攻擊機和轟炸機的作戰方式,使作戰飛機進入全新時代。隱身戰略轟炸機只有美國B-2一種,據稱其雷達反射截面積(RCS)只有0.3平方米,而B-52的RCS值達到100平方米。
現代高亞音速轟炸機多採用大展弦比的後掠翼,以保證飛機有較高的巡航速度和升阻比。上單翼布局形式可使機翼僅從機身上部穿過,這樣,在飛機重心附近的機身內可以用來放置炸彈。炸彈艙的底部有可在空中開啟的艙門。由於炸彈布置在重心附近,空中投彈以後,重心不會有很大變化,便於保持飛機的平衡。噴氣轟炸機載油量大,除機翼內放置部分燃油外,機身內炸彈艙的前後也對稱地布置有許多油箱。
飛機上裝有完善的通信導航設備、轟炸瞄準裝置電子干擾設備等,以保證飛機準確飛抵預定目標區域,完成轟炸任務。通常飛機上除正、副駕駛員外,還有轟炸領航員、報務員、射擊員等。為抵禦敵方戰鬥機的攻擊,50年代以前設計的轟炸機上普遍裝有旋轉炮塔。60年代以後,由於空空飛彈的發展,炮塔自衛已失去意義。現代轟炸機多靠改善低空突防性能、採用隱身技術來提高自衛能力。

所遇阻礙

60年代以後,各種制導武器日益完善,目標的空防能力大為提高,所以戰術轟炸的任務更多地由戰鬥轟炸機來完成。自衛能力差的戰術轟炸機已不再發展。隨著戰鬥轟炸機航程和載彈能力的提高,甚至戰役轟炸機的任務也可由它來完成。自從出現中、遠程飛彈後,戰略打擊力量的重點已轉移到飛彈上來,戰略轟炸機的地位明顯下降。70年代以後,只有蘇美兩國尚在繼續研製遠程超音速轟炸機,如美國的B-1和蘇聯的圖-22M,都是變後掠翼飛機,裝有先進的自動導航系統、地形跟蹤系統和電子對抗設備,攻擊武器以空對地飛彈和巡航飛彈為主,能在複雜氣象和地形條件下隱蔽地進行超低空突防,對目標進行遠距離攻擊。遠程超音速轟炸機易於分散隱蔽,不易受敵方核飛彈摧毀,同時使用靈活,便於打擊機動目標,已成為彈道飛彈的重要補充打擊力量。

各國型號

二戰時的戰略轟炸機

  • TB-3
  • Pe-8
  • 蘭開斯特
  • 史特林
  • 哈里法克斯
  • He 177
  • Fw 200
美國

二戰後的戰略轟炸機

二戰時的戰術轟炸機

  • 威靈頓
  • 蚊式
  • 布倫亨
  • Beaufort
  • Beaufighter
  • 賊鷗
  • 管鼻鸌
  • 大鵬
  • DB-7
  • 劍魚式魚雷轟炸機
  • 青花魚式魚雷轟炸機
  • 梭魚式魚雷轟炸機
  • Hampden
  • Do 17
  • Do 217
  • He 111
  • Ju 87
  • Ju 88
  • Z.1007
  • 一式陸攻
  • 飛龍
  • Ki-49
  • 流星
  • G3M

二戰後的戰術轟炸機

  • 坎培拉

現代轟炸機

  • LRS-B(既B-21轟炸機全稱Long Range Strike Bomber,中文:遠程打擊轟炸機,用於取代美軍現役的B-52轟炸機和B-1轟炸機)
  • NGB(既B-3轟炸機全稱Next-Generation Bomber,中文:下一代轟炸機,用於取代美軍現役的B-2轟炸機)
  • SR-91
  • SR-72
  • XS-1
  • 圖-22M3M(現代化升級版,從原型機圖-22M3升級而成)
  • 圖-95MSM(現代化升級版,預計將持續服役至2040年)
  • 圖-160M2 (現代化升級版,轟炸機性能是原型機2.5倍)
  • 蘇-34轟炸機(蘇-34是真真正正的模糊了戰役轟炸機與戰略轟炸機界限的飛機,憑藉12000升到15000升的內部載油量,加上至多9000升的副油箱燃油它的航程能達到四千公里,理論上可以加n次油。曾經有飛行員滯空8小時的記錄。這這能力就讓其擁有了戰略轟炸機的打擊半徑)
  • PAK-DA(俄軍計畫在2025-30年服役新型轟炸機,俄羅斯PAK-DA隱身戰略轟炸機將取代圖-95轟炸機圖-160轟炸機
  • Yu-71
  • 伊爾-76高超音速飛行器
  • 轟5,中國第一架輕型戰術轟炸機,中國國營偉建機器廠(現航空工業哈飛)以蘇聯伊爾-28轟炸機為原型機參照設計生產的第一種亞聲速輕型噴氣式戰術轟炸機。
  • 轟6,是中國西安飛機廠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引進自蘇聯圖波列夫圖-16轟炸機的基礎上自行研製生產的中型雙發噴氣式戰略轟炸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服役時間最長的機種之一,並仍在繼續改進生產之中,短期內還將繼續服役下去。
  • 轟20,中國新一代轟炸機,待公布。
  • 圖-22M3(逆火),印度政府於2006年採購三架圖-22M3型轟炸機。
  • 圖-142M3,前蘇聯圖95轟炸機的海軍衍生型號,可改裝成圖-95MS。
  • 蘇-30MKI
  • 米格-27
戰略轟炸機是一個國家“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世界上僅有3個國家擁有戰略航空兵:俄羅斯、美國和中國。

未來發展

冷戰結束之後,兩大強權與附屬勢力的對抗不復存在,轟炸機擔任核子武力投射的地位出現很大的變化。當彈道飛彈出現的時候曾經一度威脅到轟炸機的需求與地位,在巡航飛彈成熟之後,美國與俄國的戰略轟炸機基本上也成為飛彈的投射載具,傳統的核子炸彈並不適用,也成為比過去更具象徵性的威嚇力量。
俄美兩國對於下一代的戰略轟炸機尚未有明顯的計畫,英國與法國則放棄相關的發展。其他國家也沒有跟進的跡象。加上空中加油技術與遠程空載飛彈的普遍化,大型且昂貴的戰略轟炸機將會逐漸被中小型的機種與飛彈加以取代。
專門的戰術轟炸機也逐漸被多用途的戰鬥機或者是新一代攻擊機配合精確導引武器替代。冷戰之後的空中打擊非常強調降低非戰鬥人員與物資的損毀,各國紛紛發展精確度更高,但是減小彈頭重量的新型炸彈,使得外型較小的飛機的轟炸效率比過去中大型轟炸機使用無導引炸彈高出很多。
降低轟炸機的可偵測性,也就是減少轟炸機散發的各種電磁訊號是設計的主流,限於各國擁有的技術,生產工藝能力以及可運用的成本,實際上能夠達到的效果會有很大的不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高速飛行能力將不再是強調的設計重點,除了高速下機體摩擦會散發大量的紅外線訊號以外,材料與製造的問題也會限制這方面的需求。
無人機取代有人轟炸機將會是未來發展的另一個趨勢,除了降低操作成本,減少人員傷亡以外,機體得以縮小並且提高運動能力,同時也有助於減少被偵測的距離與機率。只是純粹自動化的無人轟炸機還需要不少時間才會到達系統成熟的階段。

發展方向

綜述

有三種途徑:第一讓轟炸機飛的更高更快——高超聲速武器 /空天轟炸機發射平台的作戰特點可以簡要歸納為 “三高一遠一增強 ”, 即: 高飛 行 速 度 (1 500 m/s ~4 000 m /s ) 、 高 續航飛 行高度( 20 k m~ 50 k m ) 、高突防能力( 很 難 攔 截 ) 、 遠 航 ( 射 ) 程( 1 000 k m~ 15 000 k m ) 、 可以利用動能增強摧毀力 。因而它既是一種效能很高的實戰武器, 也是一種高技術威懾武器 。
第二隱身路線,讓對手難以發現和鎖定,類似B2;
最後就是聯合防區外發射武器(“既聯合防區外發射武器”JSOW-ER飛彈)路線,在還沒有進入對方的防空圈範圍時,就能完成攻擊和脫離,這個選項可以和以上兩個選項中的任意一個組合,如美國:AGM—129隱身巡航飛彈(轟炸機專用)、SLAM-ER、JASSM-ER、SMACM、AGM-154、AGM-158隱身巡航飛彈(第五代戰鬥機通用)、新型遠程隱身反艦飛彈(LRASM,第五代戰鬥機通用)、SDB精確制導隱身小直徑炸彈(第五代戰鬥機通用)、B61-12型鑽地核炸彈(第五代戰鬥機通用);挪威、美國:JSM隱身巡航飛彈(NSM隱身反艦飛彈改型,第五代戰鬥機通用);德國、韓國:金牛座隱身巡航飛彈(第五代戰鬥機通用);德國、土耳其:SOM隱身巡航飛彈(第五代戰鬥機通用);英國、法國、義大利:風暴陰影巡航飛彈(第五代戰鬥機通用);蘇/俄:M25“流星”高超音速隱身戰略巡航飛彈、Kh-101隱身巡航飛彈(轟炸機專用)、KH59MK2隱身巡航飛彈(第五代戰鬥機通用)。
儘管美國已掌握最先進的轟炸機技術,但仍斥巨資研製新型轟炸機。新型轟炸機將繼續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製。儘管此屬高度機密,但媒體仍能從該公司申請的專利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1.塗層,絕大多數隱形塗層都包含有一種雷達吸波材料,它們一般是懸浮在塗料內的某種形式的鐵。但是,這樣會導致塗層很重,從而降低燃料效率;也需要不斷對表面進行重新塗層;另外,它們也無法吸收所有的雷達頻率。1999年創建於美國加州矽谷聖荷西的聖諾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粒子科學公司,該公司已經研製出了一種更輕便且更耐用的塗層,其使用名為空心微珠的中空的陶瓷球製成。因為這種陶瓷球能完全蓋住吸收不同波長雷達的碳、銀或其他材料,因此,這種塗層能被定製到具有欺騙性的特定雷達系統上。
2.進氣道,B2擁有吸入空氣的通風孔,通風孔的硬邊線會反射雷達,在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申請了專利的一項設計中,新轟炸機將擁有四個小的通風孔而不是兩個大的通風孔。通風孔更小會使機翼埋藏更深,從而減少雷達回波的可能性。
3.武器艙,新一代轟炸機將很可能只擁有一個武器艙,而B2隱形轟炸機則擁有兩個武器艙。新一代轟炸機仍能攜帶傳統的由全球定位系統(GPS)提供導航的“聯合制導攻擊武器”(JDAM,一種全天候、自動尋敵的常規炸彈)、核彈頭甚至新的3萬磅重的巨型鑽地炸彈。擁有一個武器艙也將降低製造成本,在預算越來越緊縮的情況下,這也是轟炸機的設計師們需要重點考慮的一個問題。
4.鴨翼在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一個設計中,工程師們將一個鴨翼放在飛機的“鼻子”上,當飛機起飛和飛行時,鴨翼會為飛機提供額外的推力,使更小的轟炸機能攜帶更重的武器裝備。

無人轟炸機

美軍第七艦隊司令布斯科克日前透露,研製中的美軍X-47B型“海基”無人駕駛轟炸機將成為該艦隊的“撒手鐧”。今年2月,這種無人機首飛成功。五角大樓稱,該型最終實現在航空母艦上起降,並將有效提高美軍航空兵的戰鬥力。
X-47B不僅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無需人工干預、完全由電腦操縱的“無尾翼、噴氣式無人駕駛飛機”,也是第一架能夠從航空母艦上起飛並自行回落的隱形轟炸機,被稱為未來航母上的隱形殺手。
X-47B型“海基”無人駕駛轟炸機其他一些無人機不同,能夠從航母上起飛。航母是一個浮動的海上國土,以航母為前進基地,可以從任何靠近衝突地帶的地域起飛,這就大大縮短了反應半徑,把握住攻擊的時機。
X-47B飛行性能較高,作戰半徑長,可以在航母上自動起降,並有自主空中加油能力,再加上卓越的隱身性能,同美軍各類現役戰機相比,X-47B滯空時間更長,其800海里的作戰半徑,既可以使航母戰鬥群處於更安全的位置,也可以更深入內陸執行打擊任務。另外,X-47B最大的優勢在於隱身突防,它擁有非常優異的雷達和紅外低可探測性,保證其能夠突破敵方防空圈,為後續有人駕駛作戰飛機打開通路。

全球快速打擊

高技術條件下,空戰已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樣式。而在所有空戰飛機中,戰略轟炸機作戰威力最大。美軍欲在未來戰爭中獨霸天空,對號稱“空戰之神”的戰略轟炸機的發展構想,就是能夠隨時實現全球隱形化打擊。
其中,高超音速轟炸機能在1小時之內橫越大西洋,數小時之內轟炸世界任何地點。隨著美國X-51A"乘波者"高超音速無人機試驗成功,美國加快了組建一體化防禦系統的腳步,這種將"快速全球打擊"與航天和反導技術相結合的防禦,可瓦解別國核武器,使其失去威懾效能。
據報導,美國飛機研製專家正精心設計一種能以5倍音速飛行的高超音速隱形戰略轟炸機B-3轟炸機,在2030年左右替代時下的B-2隱形轟炸機,獨霸新世紀的天空。設計中的B-3隱形戰略轟炸機的作戰能力將不同凡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驚人的高超音速遠程飛行能力,可在1小時之內轟炸世界任何地點;力求最佳的隱形效果;強大的攻擊能力,其載彈量將達到或超過B-52的水平,因此它將成為轟炸機中的“大哥大”。
此外,“乘波者”的推力系統可以在兩種模式下運行。低速條件下,使用有氧燃料;高速條件下,使用無氧燃料。切換技術成熟之後,航空與航天能力將實現無縫對接。屆時,再加上高速飛行時材料耐熱技術上的突破,空天飛機將不再是夢想。它不但可以在大氣層內外自由飛行,而且可以重複使用。除了美軍,目前俄羅斯法國澳大利亞等國也不斷展開類似的試驗。他們看重的正是其誘人前景。這一次,“乘波者”抓住了屬於它的最後機會。但是人類探索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步伐才剛剛開始。

戰機簡介

圖-95與圖-160和圖22M是俄羅斯目前的主力轟炸機種,2007年1月,俄羅斯空軍總司令B.米哈伊洛夫指出,在全球遏制任務中,起主導作用的是裝備有航空打擊綜合體圖-95MS和圖-160戰略轟炸機和圖-22M3遠程轟炸機的遠程航空兵。俄羅斯空軍目前裝備的圖-95MS戰略轟炸機是高度經濟的亞音速飛機,能夠進行洲際飛行,能夠攜載遠程核巡航飛彈,配備有智慧型導航和信息保障系統。經過現代化改造,未來圖-95MS的戰鬥力將會得到提升;圖-160戰略轟炸機是圖-95MS軍事技術理念的未來發展模式。圖-160具有獨一無二的亞聲速、超聲速和低空飛行能力,在核戰爭中遂行各種打擊任務時,表現更靈活,適應性和作戰穩定性更強。圖-160將來現代化改造的重點是發展使用常規武器完成打擊任務時的作戰性能,其中包括使用高精武器;世界上尚無同類產品的圖-22M3遠程轟炸機,是在遏制出現戰爭威脅和大規模地區衝突的理念框架內研製的。圖-22M3遠程轟炸機高水平的飛行和技術性能使其能夠在各種飛行狀態下對地面和水面目標實施攻擊。對圖-22M3未來的現代化改造首先是更新機載系統,在空-面制導炸彈和飛彈的基礎上補充裝備高精武器。他們共同組成了全球除美國外之外的唯一戰略空軍部隊,俄戰略空軍。公開資料顯示,圖22M3(北約代號“逆火”C型)是一種超音速、可變機翼的遠程戰略轟炸機,該機具有核打擊、常規攻擊以及反艦能力,良好的低空突防性能,使其生存能力大大高於前蘇聯以往的轟炸機。實際上圖-22M3的速度性能已處於現代轟炸機的先進水平,與圖-160和FB-111相差無幾。由於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又採用可變機翼設計,圖22M3轟炸機至今仍是俄軍轟炸機部隊的主力機型之一。圖22M3超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可以攻擊除葡萄牙和挪威以外的所有歐洲國家,如果經空中加油,還可以從前蘇聯經北極基地起飛,攻擊美國本土目標後,飛回國內基地。它也是目前世界上列入裝備的轟炸機中飛行速度最快的。作為圖22轟炸機家族的最新改進版,圖22M3有著其他飛機不具備的巨大優勢,即使圖22轟炸機已經在蘇聯解體後停止生產,但作為當今世界戰力最強悍戰略轟炸機之一,該機也有著無可比擬的巨大威懾力。
當前,俄羅斯空軍總共服役有160架左右的圖22M3轟炸機,也是現在唯一一個服役該機的國家,該機機長42.46米,機高11.08米,最大翼展34.30米,燃油重量54噸,最大武器掛載24噸,最大起飛總重126噸,最大平飛速度2.3馬赫,實用升限18000米,作戰半徑2410公里以上,實用航程7000公里以上,最大航程12,000公里左右,圖22M3改裝了推力更大的NK-321(即“海盜旗”所裝的)發動機,加力推力可達到2226千牛,1具GSh-23L型23毫米機尾遙控機炮,機翼和機腹下可掛載3枚 Kh-22空對地飛彈,機身武器艙內有旋轉發射架,可掛六枚RKV-500B(AS-16)短距攻擊飛彈,也可掛載各型精確制導炸彈,如69枚FAB-250炸彈或8枚FAB-1500炸彈。
僅從相關數據上可以看出,圖22M3轟炸機作戰性能一點不比圖95和圖160差多少,而且得益於其裝備的兩台單台推力達2226千牛的NK-321渦扇發動機和優良的氣動外形,該機具有超音速突防攻擊作戰能力,作為一款專業的海上反艦作戰平台,圖22M3是美國海軍航母艦隊最忌憚的武器之一,因此,1982年在維也納舉行的美蘇最高級會談中,美國堅持讓蘇聯裁減圖22M系列轟炸機的發展計畫,只是最後蘇聯堅持該機是中程轟炸機,才得以保留繼續發展,今天,俄羅斯空軍動用這種平台轟炸IS極端組織,雖然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感覺,但從其戰場表現來看,圖22M3轟炸機威力猶存。圖-22M3既可以進行戰略核轟炸,又可以進行戰術轟炸--尤其是攜帶大威力反艦飛彈,遠距離快速奔襲,攻擊美國航空母艦編隊。圖22M3轟炸機是對美國國家安全起到威脅的戰略大殺器,因為,圖22M3轟炸機部署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會對美國的戰略空間是一種巨大的威懾。因此圖-22M曾經是美蘇之間裁軍談判的主要焦點之一,目前圖-22M3是俄羅斯戰略轟炸及反艦艇作戰核心組成部分之一。
俄羅斯空軍發言人弗拉基米爾·德里克早在1月31日就宣布了計畫升級30架圖-22M3的訊息。據介紹,圖-22M3轟炸機升級到M3M標準後,將裝備強大武器系統和先進的配套裝備,座艙將更符合人機工程學原理。據稱,俄羅斯空軍至少擁有141架圖-22M3轟炸機,主要部署在俄南部邊境靠近中亞、黑海的地區,執行巡邏任務。升級改造後,圖-22M系列轟炸機不僅能更好地執行日常巡邏任務,還可能被賦予新的作戰使命,其在俄空軍戰略航空兵中的地位也將因此得到鞏固。
報導稱,俄羅斯空軍將在2020年之前把30架現役圖-22M3“逆火”轟炸機升級到M3M型的標準。與此同時,俄羅斯還會升級圖-160和圖-95MC兩種戰略轟炸機。
遠程轟炸機被認為是一種最靈活的核打擊手段,因為它們不僅能打擊多種目標,還能在升空後改變打擊目標。不過,與冷戰時期不同,如今的俄軍越來越看重轟炸機部隊的常規打擊能力。當然,轟炸機只是平台,執行核打擊任務還是常規作戰任務主要看配套武器的選擇 。
事實上,俄軍轟炸機配套武器很是多樣化。報導稱,Kh-55型巡航飛彈是上世紀80年代設計的圖-160和圖-95MC轟炸機標配武器,其配有1枚核彈頭,射程遠達2500公里,圓誤差機率不到20米,可摧毀防護等級很高的目標。Kh-65是Kh-55型飛彈的常規衍生型號,換裝了1枚400公斤級高爆彈頭,主要用於核打擊以外的作戰任務。更為先進的Kh-101型飛彈也配備常規彈頭,由於其圓誤差機率僅為10米,也被稱為“高精度飛彈”。據稱,Kh-101型飛彈的測試工作已經完成,並已少量裝備部隊,但改進工作仍在繼續。最近的種種跡象表明,戰略轟炸機部隊越來越受俄空軍重視,而各種先進的配套飛彈無疑將令其如虎添翼。
遠程轟炸機曾是前蘇聯對付美國航母的主力裝備之一,如今的俄軍自然也繼承了老傳統。報導稱,俄軍遠程轟炸機通常被用作摧毀潛在對手的海基平台,“首要目標就是美國航母”。報導認為,俄軍轟炸機聚焦美國航母是很自然的事情,這些能搭載30到50架艦載機的航母經常在俄羅斯海疆附近游弋,因此“一旦爆發衝突,(摧毀美國航母)就是最為重要的任務”。而俄軍現役轟炸機中,圖-22M3無疑是對美國航母威懾能力最強的一種裝備。
早在上世紀60年代,蘇聯就研發出Kh-22型飛彈,作為圖-22M3型轟炸機的遠程反艦利器。目前,俄羅斯正在這種飛彈的基礎上研發更先進的Kh-32型反艦飛彈。據稱,Kh-32型反艦飛彈個頭更小,但射程卻是基礎型號的兩倍左右,有望在2020年服役。改進現役轟炸機、全力研發配套的新式武器等一系列動作表明,俄軍仍看重轟炸機部隊的作用。有專家指出,隨著升級工作的逐步推進、新式飛彈的逐步成熟,俄軍“以空制海”的能力也將逐步完善,耀武揚威的美國航母以後可能不得不有所收斂了。印度亦裝備了此飛機。
據美國《下一代大未來》網站2016年10月22日報導俄羅斯下一代戰略轟炸機PAK DA將在2021年首飛、2023年開始交付,武器載重預計可達30噸,航程可達6740海里(近12500千米)。該機採用的部分技術將來自現有的飛機。例如當前其動力裝置是圖-160轟炸機所配裝的NK-321的非加力型;雷達等某些航電設備將基於俄為第五代戰鬥機PAK FA研製的產品。俄還宣稱PAK DA項目已取得足夠的進展,據信已開始一架原型機的製造工作。此外,俄方還曾宣稱在2040年之後可能發展出無人駕駛戰略轟炸機。俄方還曾在2013年8月30日披露PAK DA將是亞聲速的,可配裝各種先進的精確制導武器,其中包括高超聲速武器。俄目前正在發展高超聲速飛彈,但在當前只達到可以飛行僅僅幾秒鐘的程度。
《空天防務觀察》評論:從我們長期關注得到的判斷來看,對俄PAK DA有關情況,有兩點值得注意。
第一,俄宣布的PAK DA時間節點安排一直緊“掐”美軍下一代遠程轟炸機B-21的節點。無論是完成戰技指標制定、轉入實驗設計(工程研製),還是計畫的原型機首飛、列裝時間都相距很近(差距不超過2年),而且總是跟隨美國的進展宣布,反映出俄對戰略轟炸機博弈作用的重視和對美方情報的準確掌控,因此,若今後俄宣布的某個PAK DA節點,而美方並未公開B-21的類似節點,或許可以此反推B-21該節點的位置。
第二點,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結合分析,PAK DA與B-21或將有較大區別。從本篇動向提供的武器載重和航程數據,結合美俄現役轟炸機的數據和需求差異,我們分析認為:PAK DA將是最大起飛重量不低於180噸的重型遠程轟炸機,文中提及的30噸武器載重很可能是指內埋武器載重。相比之下,B-21預計將比PAK DA小很多,內埋武器載彈量和作戰半徑也明顯要小。具體會否如此,讓我們拭目以待。

美國型號

B-2

2014年6月22日,美國空軍日前發布了B-2隱形戰略轟炸機在空中加油的罕見照片。
照片由美軍高級飛行員格里菲斯於6月11日拍攝,拍攝地點位於英國Cornish海岸上空。
B-2隱形轟炸機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種的隱身戰略轟炸機,於1997年正式服役。
由於其作戰航程長,美國很少在本土之外部署該轟炸機。不過,美國空軍在英國費爾福德空軍基地部署了兩架,分析人士稱是為了加強英美兩國之間的同盟關係。
轟炸機(航空兵實施空中突擊的主要飛機)
B-2轟炸機

B-3

B-3轟炸機是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2009年9月16日出席馬里蘭州美國空軍協會年會時透露的、為加強美軍的空中遠程打擊能力而宣稱支持美國空軍研發的新式遠程(戰略)轟炸機。負責研製B-3隱形轟炸機的美國退役將軍透露:B-3隱形轟炸機裝備的武器將不是普通的炸彈或者飛彈,而是定向能武器--專門用於攻擊敵方雷達或者飛彈發射架的微波武器或雷射武器,它將執行遠程突襲敵方空防嚴密的目標、偷襲敵方生化武器基地以及攔截射向美國空軍基地或者本土的敵方來襲巡航飛彈等任務。
《中國時報》報導,美國高層對研發B-3的意向始終搖擺不定,蓋茨在空軍協會年會中,指出中國在網路、反衛星作戰、海防、空防、甚至是飛彈製造上,都有大幅投資,美國必須加快腳步,鞏固其在太平洋的戰略地位。
雖然對於這款新型轟炸機型號蓋茨諱莫如深,但輿論普遍認為它應該叫"B-3"。而按照美國空軍的計畫,新型轟炸機將在2018年生產出原型機,經過綜合測試後儘快列裝,B-3將因此成為2040年後美國空軍的"戰略堡壘。
轟炸機(航空兵實施空中突擊的主要飛機)
B-3轟炸機

B-21

B-21(英文:B-21)或(英文舊稱:Long Range Strike Bomber,LRS-B;中文:遠程打擊轟炸機)是美國空軍研發中的遠程轟炸機[2],用於取代美軍現役的B-52B-1[3]。與美國另一個轟炸機項目–“下一代轟炸機”(Next-Generation Bomber,NGB)相比,LRS-B更注重造價方面。作為21世紀轟炸機,B-21相較B-2體量小,主要表現在載彈量上。據美國媒體報導,未來B-21的載彈量不會高於現役B-2的正常載彈量18噸、極限載彈量23噸。雖然B-21載彈量少了,體量小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打擊能力變弱。為此,諾-格公司的研發人員想了一招:在保持隱身能力的前提下,減少武器搭載量,同時使用專為隱身飛機開發的小型大威力彈藥SDB2小直徑炸彈
轟炸機(航空兵實施空中突擊的主要飛機)
B-21轟炸機
據悉,該炸彈呈小型、輕量化,採用先進的抗干擾全球定位系統加慣性導航系統進行制導,射程約65公里,可進行精確空對地攻擊,命中精度達到1.2米,毀傷力相當於傳統910公斤炸彈,適用於美國空軍所有轟炸機。如果轟炸機掛載這種炸彈,不僅可以掛載相當過去4倍的炸彈數量,而且還能從更遠的距離外發射。按照《福布斯》雜誌網站的說法,美國空軍曾經做過模擬推演,24架B-21可在一天之內打擊1000個獨立的固定目標,打擊效果完全可以媲美B-2。
當地時間2022年12月2日,美國空軍首次公開展示B-21“突襲者”隱身戰略轟炸機,揭幕儀式在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姆代爾的工廠舉行。
轟炸機(航空兵實施空中突擊的主要飛機)
B-21轟炸機(圖自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視頻賬號直播截圖)

B-25

型號:B-25J
製造商:北美公司
發動機:2發,萊特R-2600活塞發動機,每發1700馬力
航程:1350英里(2173 公里)
巡航速度:230英里(370公里)/小時
最大速度:272英里(438公里)/小時
升限:25000英尺(7619米)
總重: 28460磅
長度:16.13米
翼展:20.6米
載彈 :3000磅+18挺0.5英寸機槍
長度: 52.1英尺(16.13米)
翼展:67.7英尺(20.6米)
乘員5人:飛行員、副駕駛、投彈員兼領航員、通訊員兼機槍手、機槍手。
在美國強大的戰爭機器下,停產前各型B-25共生產了9800餘架,這一數量超過任何美國的雙發飛機。截至2003年,9800多架B-25中,在美國聯邦航空局註冊的僅有75架。
2001年5月12日,來自美國各地的12架B-25進行了一次編隊飛行。 幾位當年空襲東京行動的倖存者就在飛機上。知情人士表示,這次編隊飛行是1969年16架B-25飛機編隊飛行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轟炸機(航空兵實施空中突擊的主要飛機)
B-25轟炸機

B-2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種轟炸機已經超出了作為飛機的一般含義。它不僅被視為打敗敵人的戰略性進攻武器,而且帶出了許多戰役和保級數僅低於“曼哈頓工程”的作戰計畫,目的只有一個:在他的作戰半徑修建機場和基地。 這就是美國波音公司的B-29“超級空中堡壘”(Superportress)。
1943年6月初,當實驗型的b 29轟炸機剛剛定型,美國陸軍航空兵已迫不及待的減少58戰略轟炸連隊超前進入了熟悉訓練階段,利用跨越青藏高原的航線為b29大量提供物資。當時中國抗日後方的成都機場,專門改建了跑道,成為b29在亞洲的第一個起飛基地。
1944年初,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勝利,航空兵為了配合戰局的發展,決定用B29直接攻擊日本本土,以加快日本帝國滅亡。同年6月15日,68架b29從印度起飛,在中國落地加油後,這直飛日本九州地區,轟炸了日本八幡鐵廠,實現了自杜立特b25空襲東京之後,美軍首次對日本的戰略進攻。同年10月,對日本空襲再次升級,迫使日本調來更多的戰鬥機進行防禦。11月24日起,轟炸範圍已擴展到長崎、佐世保乃至中國的瀋陽、鞍山等地。但是由於這一時期b29掛炸彈過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轟炸效果。
1945年,為了給瀕臨滅絕的日本大本營最後一擊,8月6日和9日,第20航空隊509混成聯隊393中隊兩架綽號為“伊諾拉·蓋依”和“博克之車”的b29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歷史上第一顆和第二顆核子彈——小男孩和胖子,為太平洋戰場畫下了的句號。僅在戰爭最後一年,b29以極小的損失向日本投下了177000噸炸彈,實現了跨州級攻擊的夢想,為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設計:1940年1月,美國陸軍航空隊為應付未來大規模戰爭只需要,向航空工業發出了巨型轟炸機的招標,波音公司的b32和b29有幸進入發展階段,b29可以在同溫層飛行,擁有完善的生命維護系統,總重為當時大型轟炸機的兩倍,使一個令人生畏的龐然大物超級武器。
影響:b29在當時創下了世界之最,航程6000公里,能在萬米高空巡航,最大速度600公里/小時,b29研製是對當時航空技術的重大挑戰,它是首架全部依靠遙控自衛武器並套用火控系統和全增壓的生產型轟炸機,他是整個二戰中最傑出的轟炸機,很好的完成了“讓戰火在帝國的領土上完成”,加速了日本帝國的滅亡。
不足:沒有機動性、發動機可靠性欠佳。
數據:翼展, 43.1米. 機長, 30.2米. 機高, 4.98米,最大飛行速度:574公里/小時,實用升限,10241米,主要機載武器:12挺50機槍,1門20毫米航炮,普通炸彈,燃燒彈,核彈,最大載彈量9000公斤。
轟炸機(航空兵實施空中突擊的主要飛機)
B-29轟炸機

B-52

B-52轟炸機是美國空軍服役時間最長的亞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主要用於執行遠程常規轟炸和核轟炸任務。1948年10月開始設計,1952年第一架原型機首飛,1955年6月生產型B-52B開始裝備部隊,先後發展了A、B、C、D、E、F、G和H等8型。B-52於1962年10月停產,共生產744架。現在B-52和B-1B、B-2轟炸機一起共同組成美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部隊。
翼展:56.39米
機長:49.05米
機高:12.40米
乘員:6人
最大飛行速度:M0.95/1014公里/小時(高度11000米)
最大允許錶速:741公里/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909公里/小時(高度 11000米)
低空突防速度:652—676公里/小時
機翼面積:371.60平方米
最大爬升率:17米/秒
空重:84000公斤
實用升限:13250米
作戰半徑:7400公里
轉場航程:16100公里
續航時間:19小時
最大載油量:125200公斤
最大載彈量:27200公斤
最大翼載荷:616公斤/
最大使用過載:2.8g
起飛滑跑距離:2900米
著陸滑跑距離:1615米
動力裝置:8台TF33-P-3渦扇發動機,單台推力75.6千牛(7718公斤),推重比42.6牛/公斤
主要設備:AN/ABS-9A火控系統,遠距通信、導航設備,電子干擾設備,雷達告警系統等
武器裝備:彈艙和翼下可掛20枚AGM-69A空地飛彈,或掛常規炸彈或核彈等。1門20毫米 M-61六管機炮。
轟炸機(航空兵實施空中突擊的主要飛機)
B-52轟炸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