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式轟炸機,1940年在日本海軍航空技術工廠研製成功,廠方編號D4Y。它是艦載俯衝式轟炸機,飛行速度超過500公里/小時的,飛行速度快,控制靈敏,具有戰鬥機的飛行性能等優點。
D4Y型飛機的外形剛毅, 比例勻稱,具有極好的性能。它的許多設計概念來自德聞的He 118型 機,1938年,日本為了得到該型飛機的生產權曾與德國進行談判。它的設計目的是作為航空母艦艦載快速攻擊 轟炸機,動力系統是從德估戴姆勒-奔 馳公司引進的DB 600G型發動機。該機 型於1940年進行首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彗星式轟炸機
- 國家:日本
- 首飛時間:1940年11月
- 別稱:DY4型轟炸機
發展沿革,技術特點,性能數據,服役歷程,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1937年日本海軍為了應付以後的戰爭,拚命追求兵器的先進程度,提出了一個研製難度極大的俯衝轟炸機設計構想,希望能研製出一種飛行速度超過500公里/小時的艦載俯衝轟炸機,這個飛行速度比當時的戰鬥機速度還快,日本海軍希望這種俯衝轟炸機裝備部隊後,仍擁有不亞於當時戰鬥機的飛行速度,可以輕易的避開對方的空中攔截攻擊敵艦。
1940年在海軍航空技術工廠的努力下這種艦載俯衝轟炸機的原型機果真給造了出來,廠方編號D4Y,為了追求高速,減小飛機的迎風面阻力,D4Y使用1台愛知公司生產的液冷發動機,這種被稱做[熱田]的海軍航空液冷發動機與川崎公司為陸軍生產的HA40發動機一樣,同為德國DB601發動機的翻版,D4Y在試飛中表現出了飛行速度快,控制靈敏,具有戰鬥機的飛行性能等優點,海軍認為D4Y完全符合要求,於是下令D4Y投產,海軍並給予D4Y俯衝轟炸機一個叫彗星的名稱。
D4Y型轟炸機在位於名古屋的工廠開始生產,首批660架於1942年春季的晚些時候製造完成。在中途島海戰中,“蒼龍”號航空母艦被擊沉,損失了第一架現役的D4Y型轟炸機。該型機在服役時被盟軍稱為“彗星”,其中的許多架在執行俯衝轟炸任務中損毀。
技術特點
11型(D4Y1):安裝[熱田]21型(標稱1010馬力)發動機的初期型
12型(D4Y2):安裝[熱田]32型(標稱1340馬力)發動機,風擋形狀與瞄準器做了改變
12甲型(D4Y2A):後部旋迴機槍更換為13MM機槍
12戌型(D4Y2-S):安裝20MM傾斜機炮的夜間戰鬥機型試驗機
21型(D4Y1改):11型機體做了可以配合彈射器使用的修改,航空母艦用艦載機型
22型(D4Y2改):12型機體做了可以配合彈射器使用的修改,航空母艦用艦載機型
22甲型(D4Y2A改):12甲型機體做了可以配合彈射器使用的修改,航空母艦用艦載機型
性能數據
乘員:2名
翼面積:23.60m2
自重:2440kg
最大重量:3650kg
最大航速:580km/h(高度5250m)
續航距離:1463~3604km
上升限度:10700m
服役歷程
1944年7月,第1、第2和第3航空中隊的170多架橫須賀D4Y型飛機參加了菲律賓海戰。這些飛機的主要任務是阻止美國軍隊占領馬里亞納群島,但它們的命運同在這場戰鬥中的其他大多數飛機一樣悲慘。它們儘管具有與戰鬥機相提並論的作戰性能,但自身薄弱的防護能力使其成為戰鬥中的弱者,遭到美國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戰鬥機的攔截阻擊,損失慘重。
1944年,D4Y2型飛機問世,發動機採用的是基於德國DB601型發動機技術的愛知公司的Atsuta32型發動機,輸出功率1044千瓦。不過,為了確保高性能,該機型的機組人員防護設備和油箱防護技術被忽略了。武器裝備方面唯一的改進是在機艙後部加裝了一挺13毫米口徑可轉動機槍,用以取代原來的7.92毫米口徑機槍。這一機型在菲律賓海海戰中遭受了嚴重損失。
1944年,日本本土遭到美國重型轟炸機直接而毀滅性的攻擊,由於D4Y2型飛機配備有可對空射擊的20毫米機炮,被用來執行夜戰任務。
由於Alsuta(DB601型)發動機本身的可靠性存在問題,D4Y3型飛機採用了更為可靠的Kinsei62型徑向發動機,1945年生產的D4Y4型飛機也採用了這種發動機。D4Y4型機是一種單座自殺式俯衝轟炸機,攜帶一枚800千克炸彈,半嵌在機艙下方。該型飛機共生產了2033架。
彗星進入海軍服役以後,開始數量有限,是作為艦載偵察機使用,利用高速為海軍航空艦隊偵察敵情,首次參戰是在中途島海戰,當時彗星部署在蒼龍號航空母艦上執行偵察任務,雖然彗星發現了美軍艦隊,但是發報機卻出了問題,無法及時通報,結果日軍4艘航空母艦在這次海戰中被擊沉,損失了大批對日軍以及戰局致關重要的熟練飛行員,為以後戰局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
中途島海戰以後,日軍因無法迅速培養出大批熟練飛行員,為了彌補中途島海戰中的飛行員損失,只得把草草訓練的新手飛行員推上戰場,因此日軍開戰初期擁有的空戰優勢開始下降,對日軍來說戰局開始惡化,而這彗星因為著艦速度高,訓練不佳的新手飛行員著艦時很容易出事故,簡直成了日軍的航母新飛行員殺手,日軍新組建的航空艦隊叫苦連天,只得把彗星做為岸基轟炸機使用,航母則繼續使用老式的99式艦爆,而當日軍的0戰無敵神話被美軍的F6F地獄貓打破以後,99式艦爆由於飛行速度較慢,很難躲避美軍戰鬥機的攔截,在戰鬥中損失嚴重,更加擴大了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的損失,到馬里亞納海戰時期,日軍艦載俯衝轟炸機部隊已經找不出幾個有經驗的飛行員了,而馬里亞納海戰以後,日軍航母艦隊簡直到了只剩空航母的地步,只得把部署在陸地上的彗星飛行部隊招集到航母上,結果彗星在航母上接二連三的出事故,幾乎每天都有新手駕駛著彗星摔在航母甲板上,不過這個現象最終導致了神風特攻隊的誕生,因為戰局惡化,日軍大批飛行員都是草草訓練的新手,如果駕駛著老式但速度慢容易駕駛的飛機,雖然會在遭遇到對方攔截時被大量擊落,但突破攔截的好歹還能讓魚雷炸彈命中幾個,而駕駛著高速的彗星雖然被敵人攔截擊落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根本無法命中目標只會把炸彈扔在海里,不但如此,由於訓練事故激增,彗星飛行員天天都有人降落時失事摔死在自己的航母上,比天山艦攻和0戰摔的要多的多。這使得整個航空艦隊的飛行員異常的寒心,紛紛議論與其這樣摔死在自己的航母上,還不如摔死在敵人的航母上,而且如果帶著炸彈摔在敵人的航母上,敵艦也將會同歸於盡,於是在菲律賓海戰中,海軍航空兵率先組建了神風特攻隊,發動了令人震驚的自殺攻擊,此後日軍其他的海軍航空兵與陸軍航空兵部隊有樣學樣,紛紛投入到了自殺攻擊中去,最後搞的舉世皆驚。
彗星艦爆整個服役期間很少有用炸彈命中敵艦的戰例,主要戰果恐怕都是靠自殺攻擊取得,彗星作為自殺攻擊機是很有威力的,通常攜帶炸彈從6000米高度進入,在這個高度美軍飛機攔截高速飛行的日機比較困難,然後對準目標進行俯衝撞擊,彗星攜帶的炸彈比0戰帶的要大,撞中目標以後破壞效果要比0戰撞擊造成的損害更大。
部分彗星在戰爭後期改裝了氣冷發動機,航母降落安全性能得到了改善,不過這種修改出現的太晚了,那時日軍已經沒有什麼航母了,所以沒改幾架。彗星除了俯衝轟炸型以外,彗星也有岸基夜間截擊型,數量也不大。
總體評價
1940年11月試飛的D4Y俯衝轟炸機,是環繞著得到製造許可證的DB601發動機來設計,以使它在航程和速度上都能與“零”式戰鬥機相匹配。當這種被盟軍稱為“彗星”的飛機投入到中途島海戰中時,一開始使用就發現了發動機有問題,所以在隨後的機型中改用了星形發動機。在訓練良好的機組人員手中,“彗星”式轟炸機確實是一種很有效的作戰飛機,它還可以用作夜間殲擊機。實際上,它的速度可與“零”式相比,但當到1943年日本大多數航空母艦被擊沉後,從陸地上基地起飛的行動缺少了龐大的護航機群。
雖然這種飛機的炸彈機載量不大,但俯衝式轟炸機的投彈準確率是它的主要優點。另外,D4Y在作陡直俯衝時具有極好的穩定性,使得飛行員能準確地對準要攻擊的目標。即使如此,數量越來越多的盟軍殲擊機使“彗星”在大多數情況下失去攻擊效力。當D4Y4單座機帶上800千克炸彈成為自殺式“神風”機時,這種轟炸機成為令人畏懼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