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

西非

西非(West Africa或Western Africa)是指非洲西部地區。西非通常是指非洲大陸南北分界線和向西凸起部分的大片地區,為地理、人種和文化過渡地帶。

非洲大陸南大西洋海岸線在這一地區呈東西走向的部分曾以象牙海岸、黃金海岸而聞名。奴隸貿易在這裡被人操縱,現在絕大多數非洲裔美國人就是當時從“西非”販運到美國的奴隸的後代。“西非”大西洋沿岸地區大部分為熱帶地區和熱帶雨林,以前人們沿這條海岸線穿行這一地區。

東至查德湖,西瀕大西洋,南瀕幾內亞灣,北為撒哈拉沙漠。西非通常包括西撒哈拉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加納多哥貝寧尼日奈及利亞等16個國家和1個地區。

基本介紹

地理環境,河流,港口,海灣,湖泊,貨幣聯盟,宗旨,外匯管制,銀行系統,法郎匯率,法郎區,經濟共同體,

地理環境

西非通常是指非洲大陸南北分界線和向西凸起部分的大片地區,為地理、人種和文化過渡地帶。“西非”大西洋沿岸地區大部分為熱帶地區熱帶雨林,以前人們沿這條海岸線穿行這一地區。
西非
西非面積638萬平方千米,占非洲五分之一。人口2.225億(1991),約占全非總人口三分之一,多為蘇丹語系黑人,次為阿拉伯人。自北向南有撒哈拉沙漠、蘇丹草原、上幾內亞高原。全境地勢低平,一般海拔200-500米;南部為富塔賈隆和包奇高原,東北為賈多阿伊爾高原;沿海有平原。
氣候和植被有明顯的緯度地帶性;北部熱帶沙漠氣候,中部熱帶草原氣候,南部熱帶雨林氣候。內地與西部乾熱,沿海多雨。富鋁土、金剛石石油鈾礦等。農產品有油棕蜀黍可可、棕櫚仁、花生咖啡橡膠等。其中可可、花生等占有世界重要地位。經濟以農礦業為主,發展水平在非洲居中。半荒漠帶經濟以畜牧業為主。

河流

尼日河
尼日河是西非最大的河流,也是非洲第三大河。它發源於幾內亞佛塔扎隆高原海拔910米的深山叢林裡,源頭距大西洋僅250公里,卻蜿蜒曲折地流經4197公里,滋潤著西非2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幹流統經幾內亞、馬里、尼日、貝寧和奈及利亞王國,最後注入大西洋幾內亞灣。它的小系支流還遍及象牙海岸布吉納法索查德喀麥隆等國。
尼日河地圖尼日河地圖
“尼日”這個名字是從法語一詞音譯而來的。關於尼日這個名稱的含義有多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認為是“河流”的意思;另一種認為是“黑色”的意思,即“黑人地區的河流”。但尼日河源遠流長,兩岸又居著多種民族,這些民族出於對尼日河的熱愛和讚美,又都用自己民族的語言,對尼日河賦予了各種美妙動聽的名稱。如在尼日和奈及利亞境內,豪薩族人把尼日河稱之為“庫阿拉”河。在豪薩族,“庫阿拉”意為“巨大的河流”。又例如幾內亞和馬里人稱之為“朱莉芭”。“芭”是河的意思,而“朱莉”則有兩層意思:即“偉大的血液”和“偉大的歌手”。前一種含義為尼日河猶如一道防衛的屏障橫躺在撒哈拉大沙漠的面前,恰似一條跳動的大動脈為遼闊133的西非乾旱平原帶來了寶貴的水源;後一種含義是尼日河千里奔放,好像一位引吭高吟的歌手,向人們訴說那悲壯的過去,歌頌充滿希望的未來。
尼日河從河源至馬里的庫利科羅一段長800公里,為上游。在河源地段,激流飛瀑,滾滾而落,岸畔高山密林,古木參天,藤蔓繞枝,雲遮霧障,莽莽蒼蒼,景色十分絢麗,嫵媚姿容,簡直讓人美不勝收。同時又給人一種神秘莫測之感。據說,時至今日,這個地方還是一塊人跡罕至的地方。
尼日河上游在幾內亞境內接納了兩條重要支流。一條是發源於馬森塔的米洛河,另一條支流是發源於達博拉附近的廷基索河。前一條支流在年丹科羅匯入尼日河,後一條在錫吉里附近匯入尼日河。上游地段,兩岸的居民大部分是漁民,他們靠捕魚為生。由於長年累月生活在尼日河上,同風浪搏鬥,跟各種魚打交道,練就一身過硬的捕魚本領。每逢漁業豐收,漁民們還要以村為單位在一起舉行公共魚宴,家家現場做魚味烹調比賽,然後相互品嘗,看誰家做的魚味道最鮮美。男女老少,邊吃邊談,有說有笑,年輕人還要即興跳起節奏歡快的舞蹈,場面熱烈隆重。
馬里的首都巴馬科位於尼日河上游,市區背靠庫魯巴山,面向尼日河,是重要的農畜產品交易中心,牲畜、棉花、花生的貿易甚盛。巴馬科已成為馬里最大的工業中心,發展了機車修理、食品加工和輕紡工業,還以金銀加工、象牙雕刻、彩飾和皮革製品而聞名西非。在巴馬科以南150公里的散卡臘尼河上,修建了塞林格電站,年平均發電1.810億度。強大的電力,加速了巴馬科工業的發展。
尼日河從庫利科羅至尼亞美為中游,全長約2000公里。河道的形狀呈大弧形,跟中國黃河河套相似。
古時候,塞古以北的地方非常乾旱。後來有一條大蛇,從西南邊爬過來,把頭伸向塞古北方。它呼風喚雨,澆灌著大地。於是人們來到這裡,在那耕耘、插種,創造著財富。可是,一天大蛇得罪了國王,憤怒的國王把蛇頭砍傷了,蛇向東北方向逃去。從此,塞古以北地區,又乾旱了,荒蕪了。這個神話反映了尼日河中遊河道變遷的情況。
由於地殼的變化,在塞古以北40公里的馬卡拉附近,形成了大約100萬公頃的內陸三角洲,由於常年乾旱,逐漸乾涸荒蕪了,因此被稱為“死三角洲”。尼日河從馬卡拉向東北,經過馬里中部的重鎮莫普蒂,到北方直達古城廷巴克圖附近,在尼日河河套兩岸360萬公頃的廣大地區,河流縱橫,大小湖泊星羅棋布,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馬里主要農牧區,被稱為“活三角”。每年雨季,河水泛濫,三角洲地區成了天然蓄水庫,數百公里之遙全成一片汪洋。每年旱季水退之後,青草繁生,是優良牧場。每年河水泛濫之前,三角洲的幾百萬隻牛群要渡河北上,水退之後又渡河南下,那萬牛齊鳴結隊渡河的景象,實為壯觀。
西非
尼日河自尼亞美以下,在流經尼日與貝寧交界處之後進入奈及利亞,這一段為下游。它匯入了最大之流貝努埃河。它全長1000多公里,除乾季外均可通航。貝努埃河中下游地區是奈及利亞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同時,又是傳統的產鹽地。
尼日河在奧尼查以南,就進入了尼日河三角洲。三角洲和附近的大陸架上蘊藏著豐富的石油,使奈及利亞成為非洲產油最多的國家,而且,也是世界主要出口石油的國家。
尼日河兩岸,很早以前就是可可、咖啡、香蕉、花生等農作物的盛產區,加上河中多魚產,素有“西非魚米之鄉”的稱號。
尼日河從容不迫地流過西非的心臟地區,為西非人民哺育了中世紀馬里、貝寧等黑人王國,創造了燦爛豐富的古代文化和物質文明,像一位無私的母親一樣為兩岸的千百萬人民提供了生活的資源,被西非人民譽為“偉大的母親河流”。
塞內加爾河
非洲西部河流。發源於西非富塔賈隆高原,流經幾內亞、馬里、塞內加爾、茅利塔尼亞等國,其中昂比代迪附近開始有800多千米為茅利塔尼亞和塞內加爾的界河,最後於聖路易港注入大西洋。長1430千米。流域面積35.5萬平方千米。河口流量780立方米/秒。上源巴科伊河和巴芬河於馬里的巴富拉貝匯合後始稱塞內加爾河。上游流經多雨高原地區,河水流量大,多急流和瀑布,較著名的有圭納瀑布和費盧瀑布等;下游流經少雨草原地區 ,河水流量小,兩岸支流少,河床比降緩 ,河曲發育 ;河口段因沿岸漂流和貿易風影響,形成向南傾斜的寬達400米的大沙嘴,成為航運的障礙。河中魚產豐富。沿岸多阿拉伯樹膠。
塞內加爾河地圖塞內加爾河地圖
沃爾特河
沃爾特河全長1600公里,流域面積近38.85萬平方公里,流經上沃爾特、象牙海岸和加納等三個國家。沃爾特河的三條支流,即黑沃爾特河、白沃爾特河和紅沃爾特河,分別發源於上沃爾特河的西部、北部和中部。黑沃爾特河最長,人們通常以它為沃爾特河的主源。它發源於博博—烏鳥拉索以西幾公里處的孔山丘陵。它開始流向東北,忽兒急轉南下,成為加納與上沃爾特和象牙海岸的一段邊界,從加納西部邊境的恩泰雷索折向東流經沃爾特盆地。它主要流經地勢平坦的薩瓦納草原,河水平緩,河底鋪滿濃重的綠色水草,河水呈墨綠色,故稱黑沃爾特河。
沃爾特河地圖沃爾特河地圖
白沃爾特河的源頭在提託附近,首先流經上沃爾特中部,在加納上部區的甘巴加陡崖與紅沃爾特河合流,然後在姆帕哈附近與沃爾特河主流匯合。由於白沃爾特河流或地形多變,地質比較複雜,激流險灘密布,白浪翻滾,波光粼粼,白沃爾特河的名稱即由此而來。紅沃爾行河主要在上沃爾特境內的高原地帶,因河床主要是紅色砂岩,河水紅黃而得名。
沃爾特河在加納境內長達1100公里,流域面積15.8萬平方公里,約占全流域面積的40.67%,占加納總面積的66.23%。因此,加納一向重視開發利用沃爾特河的水利資源
加納位於大西洋幾內亞灣中部,沃爾特河貫穿全國。高大的棕櫚樹在河兩岸中搖曳,濃密的椰子林發出“沙沙”的響聲。這一切構成了加納共和國那美麗動人的風光。加納是西非第一個建立的黑人國家。這個國家歷史悠久,文化古老,特別是那裡的非洲風土人情,更是獨具特色。
1981年初,出現了一條轟動世界的新聞:加納黃金總蘊藏量超過20億盎司,接近南非;如果按年產270萬盎司計算,可連續開採740年。加納盛產黃金,加納人淘金的歷史已有數千年,過去曾被稱為“黃金海岸”。
今天,在加納人的生活中,處處都和黃金有聯繫。到加納的人只要稍加注意,就會發現很多人脖頸上掛著金項鍊,頭上或手上戴著金首飾;一些家庭牆壁上掛著金絲織成的裝飾品,日常生活用品諸如菸具、茶壺、飯碗等許多是用金鑄成或鑲金的。大街上的手工藝品商店裡,用黃金製作的人物、鳥獸等各種工藝品,作工精細,栩栩如生,琳琅滿目,花樣極多。
在加納還有可以同黃金媲美的東西,這就是可可,加納人稱之為“綠色的金子”。
加納種植可可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舉世聞名的“可可之鄉”。漫遊在加納,那大大小小的可可種植園鱗次櫛比,綿延數百公里。走進可可種植園,只見可可樹高達3米多,闊葉多枝,排列整齊。可可成熟季節,沉甸甸的可可豆莢,綴滿枝頭,長22~25厘米,呈圓錘形,有的金黃,有的嫩紫,十分好看。加納全國可可種植面積約400萬英畝(160萬公頃),年產可可約30萬噸。半個多世紀以來,加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在加納,有1/3的人是直接每三塊中就有一塊是用加納出產的可可製作的。
在加納人的心目中,“凳子”是最神聖的財產,被視為珍貴的“國寶”。加納人素有喜愛凳子的傳統,流傳著許多關於凳子的傳說故事。在加納第二大城市庫馬西的宮殿里,有一保存了數百年之久的金光閃閃的凳子。傳說這隻凳子是上帝送給古代加納阿散蒂王國的締造者奧賽·屠土的,如同中國古代傳國玉璽一樣,是至高無上的王權標誌。每隔若干年,要把小金凳向公眾展出一次。每次展出,身著節日盛裝的人們便簇擁著金凳子,舉行一次聲勢浩大的遊行。
在加納,凳子對於不同階層的人,有著不同的意義。對於酋長,凳子是崇高權力的象徵。酋長即位,稱為“獲得金凳子”;酋長被廢黜,叫做“失去金凳子”;酋長的財富,叫做“凳子財富”;為繼承酋長的位置而發生的鬥爭,也叫做“凳子之爭”。酋長常常指著凳子對他的臣民們說:“我的寶座就是你們的命根子,要是被奪去,你們就要滅亡。”歷史上,金凳子鼓舞加納人團結一致,共同保衛自己的財富。
幾十年來,沃爾特河的面貌發生了十分可喜的變化,加納人民正在利用和開發沃爾特河,發展著自己的民族經濟
甘比亞河
甘比亞河是西非的較大河流,發源於幾內亞富塔賈隆高原,在凱杜古附近流入塞內加爾境內,之後向西北方向曲折前進約320km到達甘比亞邊境,最後蜿蜒向西注入大西洋。全長1120km,流域面積7.7萬km2,在古隆布的平均流量為300m3/s。河道彎曲,多島嶼和瀑布,中游多沼澤,下游臨近海口處河床變寬,達20km,河口以上350km河段可通航。除在右岸有幾條間歇性支流以外,只有一條永久性支流庫倫圖(Koulountou)河,從幾內亞向北在甘比亞邊境匯入。
甘比亞河地圖甘比亞河地圖
甘比亞河水能資源並不豐富,流量呈季節性變化。1978年,甘比亞和塞內加爾兩國成立甘比亞河流域開發組織,此後,幾內亞和幾內亞比索兩國也加入了該組織。主要負責在塞內加爾的克克瑞蒂(Kekriti)建一座綜合利用水庫,在甘比亞建一座防潮閘,在幾內亞境內建一座壩。克克瑞蒂壩建成後可供給塞內加爾東部的灌溉用水,並控制防潮閘上游的水位和提供工業電力等。甘比亞的防潮閘在旱季阻擋鹽水上溯,並儲存淡水以供灌溉,建成之後可擴大耕種面積2.4萬hm2。
甘比亞河東西橫貫甘比亞,在其境內長達472km,水深谷寬,水流湍急,是甘比亞國內交通運輸的主要通道。

港口

阿比讓(Abidjan)是西非最富裕的國家——象牙海岸(原象牙海岸)原來的首都,它是象牙海岸最大的城市,也是西非洲著名的良港。
象牙海岸是一個農業國。農產品以咖啡和可可為主,咖啡的產量占非洲第一位,僅次於巴西和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三位。可可的產量自1974年超過奈及利亞後,居世界第二位。阿比讓的人口占全國人口五分之一強。它不僅是象牙海岸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鄰近國家貨物的轉運港。
阿比讓位於5°18’0”N,4°34’0”W,象牙海岸埃布里耶瀉湖東端,船舶由弗里迪運河入港,運河水深13.5米。港口東距特馬港264海里,拉各勒港473海里,西距蒙羅維亞港480海里,距達喀爾港1196海里,港口目前年吞吐能力已超過千萬噸,特別是貨櫃吞吐,居西非第一位。輸出咖啡、可可、香蕉、木材礦產品等;進口石油,糧食、百貨、機械等。
港區主要碼頭泊位有26個,岸線長約6085m,最大水深為12.5m。分布在市區西沿,自北向南有:香蕉裝卸碼頭,長350米,2個泊位,水深7米;北碼頭長775米,5個泊位,水深10米;西碼頭長1525米,10個泊位,水深10米;南碼頭長1145米,6個泊位,水深11.5米;貨櫃,滾裝船碼頭長1000米,5個泊位。水深11.5-12.5米。還有礦石,石油等專用碼頭,位於運河東北岸,碼頭上有鐵路連線。全港計有30多個海洋泊位,是西非港口規模最大的港口之一,在北部邦科灣西岸的半島南端和東端擴建10個雜貨和若干貨櫃泊位。大船錨地水深達30m。
阿比讓航道阿比讓航道
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門吊、重吊、鏟車浮吊、叉車、拖船及滾裝設施等,其中浮吊的最大起重能力達150噸,還有直徑為100~609.6mm的輸油管供裝卸使用。離岸in mile處有海上油泊,最大可泊7.5萬載重噸的油船。港區貨櫃堆場達6萬m。本港轉口區倉儲設施面積達60萬m。

海灣

幾內亞灣
非洲西部海岸外的大西洋海灣。西起賴比瑞亞的帕爾馬斯角、東至加彭的洛佩斯角。沿岸國家有賴比瑞亞、象牙海岸、加納、多哥、貝寧、奈及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以及島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有沃爾特、尼日、薩納加和奧果韋等河流入。尼日河三角洲東西兩側分別稱邦尼灣和貝寧灣。邦尼灣及其以南分布著一列由比奧科島、普林西比島、聖多美島等組成的火山島弧。大陸架平均寬不足40公里,最寬處160公里。其西部急劇下降到深4000米的幾內亞海盆,最深處達6363米。地處赤道帶,氣候濕熱,盛行西南季風,無強風暴。幾內亞暖流自西而東流經海灣北部,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洋流)自東向西流經海灣南部。水溫25~26℃,含鹽量34~35‰,近岸因多雨和大河注入,減為30‰。海水混濁,含鹽度低,不利珊瑚礁發育,動植物區系較貧乏。海岸地勢低平,多淺灘、潟湖和紅樹林,缺少天然良港。尼日河三角洲外緣寬及 160米的範圍內為世界紅樹林分布最廣的地區之一。沃爾特河以西為堆積海岸,以東為下沉海岸,大陸坡陡峻。塞內加爾和加納沿海,漁產較豐,主產沙丁魚、鮪魚、鯡魚等。
幾內亞灣地圖幾內亞灣地圖
大陸架上富藏石油,奈及利亞近海最為集中,已大規模開發,其次是加彭、剛果、安哥拉等國近海。古代腓尼基、羅馬人商船隊曾航行於此。15世紀歐洲殖民者入侵後,成為西非—美洲間的貿易通道,沿岸是掠奪胡椒、黃金、象牙及販運奴隸的重要基地,遂之不同地段被稱為“奴隸海岸”、“黃金海岸”、“象牙海岸”和“胡椒海岸”。沿岸主要港口有阿比讓、阿克拉、洛美、波多諾伏、拉各斯、杜阿拉和利伯維爾等。

湖泊

查德湖(Chad,Lake) 非洲第四大湖。內陸淡水湖。位於非洲中北部 ,查德、喀麥隆、尼日和奈及利亞4國交界處,查德盆地中央。由大陸局部凹陷而成,為第四紀古查德海的殘餘。湖面積隨季節變化,雨季時可達2.2萬平方千米,旱季時可縮小一半以上。湖面海拔281米。東部深,西部淺,平均深度1.5米,最大深度12米。水位年變幅0.6~0.9米。
查德湖查德湖
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千米。水源主要補給者為沙里河,占總補給量的2/3;其次有科馬杜古約貝河、恩加達首都恩賈梅納鳥瞰河、姆布利河和富爾貝韋爾河等注入。湖東部被水道隔成許多島嶼,較大的有庫里島、布都馬島等。湖濱多沼澤,長蘆葦。湖中水產資源豐富,產河豚、鯰、虎形魚等。沿岸多鳥類。沿湖為重要灌溉農業區。由於氣候持續乾旱,蒸發強烈,湖面正不斷縮小。

貨幣聯盟

西非貨幣聯盟(Union Monétaire Ouest Africaine, UMOA),最初建立於1962年5月12日,當時由非洲西部的塞內加爾、尼日爾、貝寧、象牙海岸、布吉納法索、馬里、茅利塔尼亞等7個成員國組成。1963年11月,多哥加入了該聯盟。西非貨幣聯盟成員國原系法國的領地或殖民地,是法郎區的一部分,這些國家在獨立前後的一段時期,使用的貨幣為 “法屬非洲法郎”,1962年11月1日,西非貨幣聯盟成立了“西非國家中央銀行”,作為成員國共同的中央銀行,總行設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在各成員國設有代理機構,總行負責制定貨幣政策,管理外匯儲備,發行共同的貨幣“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供各成員國使用。 西非貨幣聯盟現為西非經濟貨幣聯盟(1994年1月10日成立)。

宗旨

西非貨幣聯盟的根本宗旨是建立穩定的、有助於成員國經濟發展的貨幣和金融環境。它的基本職能有以下四項:
第一,創建統一貨幣,即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f CFA--le franc de la Communauté Financière Africaine ),俗稱“西非法郎”或“西非郎”。
第二,建立共同中央銀行,負責發行貨幣,即西非國家中央銀行(BCEAO--Banque Centrale des Etats de l’Afrique de l’0uest)。
第三,建立統一的監督機構,即銀行委員會。
第四,建立、執行共同的銀行政策。

外匯管制

1、西非貨幣聯盟的規則規定,成員國之間無論是經常項目還是資本項目的資金流動不受限制,但聯盟以外的任何資金轉移必須事先審批。
2、無論是當地居民還是外國居民,要設立外匯賬戶必須報經西非國家中央銀行同意,由駐在國財政部頒發批准檔案。
3、外匯進入外商在多哥的銀行賬戶,不能提現,必須按當時官方匯價賣給銀行。

銀行系統

聯盟擁有統一貨幣西非法郎(FCFA)和共同的中央銀行,即西非中央銀行(BCEAO)。
按現行的《西非貨幣聯盟銀行條例》的規定,聯盟銀行系統包括兩類金融機構:銀行和專門金融機構。保險公司、退休金管理機構、證券經紀人等不屬於上述兩類機構。西非中央銀行、國際金融機構、外國在區內的有關援助與合作的公共管理機構,以及郵政部門等也不在《條例》規定的聯盟銀行系統範圍內。
金融共同體法郎
非洲法郎區包括西非經貨聯盟的8個成員國(貝寧、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幾內亞比索、馬里、尼日、塞內加爾及多哥)與中非經貨共同體的6個成員國(喀麥隆、中非、剛果、加彭、赤道幾內亞與查德)以及葛摩。西非經貨聯盟的統一貨幣稱為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簡稱為西非法郎(FCFA)。
法國銀行和西非有關各國銀行是西非法郎的共同發行部門。西非法郎是法國和西非8國之間金融、經濟合作的重要工具。1960年新的法國法郎開始流通使用,一個新法郎兌換50個西非法郎,直到1994年1日12日西非法郎貶值時。
為保證西非法郎的價值穩定和與法國法郎的可兌換性,法國財政部為其開設了專門賬戶。這樣法國財政部就起到了聯邦銀行的作用。法國對西非法郎的發行嚴格保護。1994年西非經濟貨幣聯盟成立,西非國家中央銀行和西非開發銀行成為該聯盟的有自主權的專門金融機構。
西非法郎和法國法郎的歷史和法國弁棄法郎而使用歐元的現狀,使得西非法郎和法國法郎的100:1的固定比價也演變成為西非法郎和歐元的656:1的固定比價了。一盎司黃金價格約為219876.32西非法郎;1歐元兌換656西非法郎;1美元兌換548.32西非法郎;1瑞士法郎兌挨426.99西非法郎(上面所說金價及歐元、美元、瑞士法郎與西非法郎的比價僅供參考,以當日銀行牌價為準)。由於美元大幅度貶值,美元對歐元,美元對西非法郎的匯率比價下跌己成定局。

法郎匯率

西非法郎和歐元的匯率,是西非法郎兌換歐元時的比價或者反過來說也是歐元兌換西非法郎時的比價。匯率分固定匯率、浮動匯率、自由定價等三種。這三種形式,那種為好各有說法。在歐盟各國貨幣未統一之前,法國法郎和西非法郎的匯率是固定的,即一個法國法郎兌換100個西非法郎是不變的。歐盟各成員國統一貨幣共同使用歐元後,歐元和西非法郎的匯率仍保持固定不變,即一個歐元兌換656西非法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布雷頓森林協定確認了貨幣的金本位標準。各國貨幣的發行以本國的黃金儲備量為根據,對匯率的裁定也以金價為準。

法郎區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區是根據一系列經濟和金融協定建立的,法國曾通過這些協定對它的殖民地實施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法屬殖民地都把它們自己的貨幣以平價牢牢與法國法郎掛鈎。戰後,貨幣體制大為簡化,太平洋地區殖民地的貨幣合併為一種單一貨幣,稱為法屬太平洋殖民地法郎(CFP),其餘所有國家(絕大部分在非洲)的貨幣合併為法屬非洲殖民地法郎。這兩種貨幣都能以固定的平價自由兌換成法國法郎。各參加國的中央銀行在法國財政部設立了“業務賬戶”,把它們的大部分外匯存入該賬戶。如有必要,可對此賬戶進行透支,這些規定保證了貨幣的可兌換性。這一體制允許資本在該法郎區流動,並通過制定共同的貿易和金融政策,鼓勵擴大國際貿易。這些原則至今仍通行於法屬非洲殖民地法郎區。
法屬非洲殖民地法郎區最引入注目的特點是40多年來與法國法郎的匯率一直沒有變動。戰後立即出現了一些早期的不穩定因素,那時的匯率被確定為0.5法屬非洲殖民地法郎兌換1法國法郎。1968年,法國實行了貨幣改革,發行了新法郎,規定每100舊法郎兌換1新法郎;而法屬非洲殖民地法郎的價值則保持不變,因此,匯率變成50法屬非洲殖民地法郎兌換1新法郎,並一直保持到1992年。
然而,在過去幾年中發生了一些重要的制度變化,反映了世界這個地區經歷的政治和經濟動盪。首先,成員國的數量有所變化。在頭30年中,幾個國家——主要是與別國不相鄰的國家(如馬達加斯加和吉布地)脫離了該法郎區,建立了獨立的貨幣或採用法國法郎。然而到80年代,成員國數量有所回升,這是因為馬里在脫離 22年後於1984年重新加入,赤道幾內亞也在1985年成為該法郎區第一個與法國沒有殖民聯繫(甚至沒有密切的經濟聯繫)的成員國。自那以後,該區橫跨中、西非赤道地區的13個成員國形成了一個連成一片的集團。(第14個與法國法郎掛鈎的國家是葛摩,它自己有獨立的貨幣,以與法屬非洲殖民地法郎相同的比價與法國法郎固定在一起;此外,法屬玻里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也使用法屬太平洋殖民地法郎,但與法國法郎的比價各不相同。)
第二個重要變化是這一體制越來越不依靠法國。各成員國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相繼取得獨立,重要的“非洲化”改革也於1974年完成。這些改革加強了各成員國對中央銀行的控制,同時保留了由法國任命的中央銀行總裁的參與權。作為對這些變化的反映,法屬非洲殖民地法郎的殖民地貨幣概念被廢止。今天,有兩種不相干的貨幣人們都稱之為CFA法郎,但其全稱已發生變化。西非的7個成員國——貝寧、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馬里、尼日、塞內加爾和多哥——使用的貨幣稱之為“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它們已成立了一個地區性組織——西非貨幣聯盟,並授權一個共同的中央銀行——西非國家中央銀行——指導貨幣政策。中非6 個成員國——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赤道幾內亞和加彭——使用的貨幣稱之為“中非金融合作法郎”,並建立了它們自己的中央銀行——中部非洲國家銀行。
隨著這些政治和制度的變化,經濟多樣化的程度日益增加。從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該法郎區與法國的國際貿易額占國際貿易總額的比例從近50%降到大約30%,但與其他歐洲國家的貿易填補了大部分空白。在上述20年裡,該地區出口中的食品和農業原料的份額,從75%降到不足50%,石油和其他礦產品填補了上述空白。9種不同的產品構成了13個國家的主要出口商品。有7個國家的礦產品是最大宗的出口商品,5個國家的農業原料(棉花和木材)是最大宗的出口商品。在80年代中期,只有兩個國家主要出口食品:象牙海岸出口可可,塞內加爾出口魚。由於經濟狀況不同,人均產值變得十分懸殊,生產棉花的查德,每年不足200美元,而石油豐富的加彭每年則超過3000美元。
在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區,有三項基本機制控制貨幣的增長。第一,業務賬戶透支要收取利息(按信貸平衡支付利息)。第二,業務賬戶平衡低於規定目標時,要求有關中央銀行採取限制信貸膨脹的政策。限制措施要著重提高與中央銀行進行票據再貼現的費用,並限制流入其他再貼現機構。強調再貼現既反映了國內金融市場的有限發育,也反映了銀行儲備必要條件的缺乏。為了實施限制信貸的規定,各中央銀行業務賬戶的盈餘從理論上講是在成員國之間分配的,餘額歸銀行自己。第三,中央銀行對各國公共部門的信貸,最高不得超過前一年財政收入的20%。這些規定雖未嚴格確定國內信貸總額增長的最高限額,但卻是一項有力的金融紀律措施。

經濟共同體

1975年5月28日,在奈及利亞和多哥元首的倡議下,15個西非國家和政府的代表在奈及利亞的拉各斯召開首腦會議,簽訂了《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條約》,正式成立了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 -- ECOWAS),簡稱西共體。該組織是非洲最大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其成員國總面積達511萬平方公里,超過非洲總面積的六分之一,人口近2.3億,約為非洲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有15個成員國:貝寧、布吉納法索、多哥、維德角、甘比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加納、象牙海岸、賴比瑞亞、馬里、尼日、奈及利亞、獅子山和塞內加爾。
西共體以促進成員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與合作為宗旨,最終目標是實現西非地區經濟一體化。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會議是西共體最高權力機構,每年召開一次,必要時可召開特別首腦會議。執行主席由各成員國輪流擔任,任期一年。西共體還設有部長理事會、執行秘書處、6個技術和專門委員會、法院和議會等。執行秘書處設在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
西共體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協調成員國經濟發展,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西共體在2001年12月舉行的首腦會議上,決定對西共體合作、補償和發展基金進行全面改革,放開基金參股成分,擴大融資渠道,強化吸收國際遊資的能力。會議還決定在原基金的基礎上組建西共體投資與發展銀行。2003年2月,西共體投資與發展銀行宣布成立,總部設在多哥首都洛美
為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西共體2003年12月召開的第27屆首腦會議號召成員國加快自身發展,力爭到2008年建立西共體關稅同盟,並宣布將啟動甘比亞等5國組成的第二貨幣區,為2007年發行西非地區單一貨幣做準備。
為加快西非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從2004年1月起,西共體開始實行統一護照。各成員國公民持統一護照將不需事先獲得簽證便可前往西共體任何國家旅行、工作和定居,完全實現了成員國間人員的自由流動。這一舉措使得西非地區成為非洲大陸唯一公民可自由流動的地區。
西共體為維護本地區和平與安全作出了不懈努力。西共體先後參加了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等國的維和行動,並積極參與斡旋以緩解地區衝突。為更好地維護西非地區安全與穩定,2005年7月,西共體宣布將在未來5年內組建一支由6500名各國軍人組成的西非多國維和干預部隊,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局勢。
2006年6月,西共體第30屆首腦峰會通過了西共體機構改革一攬子方案。根據通過的改革方案,從2007年1月起,西共體執行秘書處將由9人組成的委員會取代。委員會主席來自加納,副主席來自布吉納法索,7名委員分別來自奈及利亞、多哥、塞內加爾、獅子山、馬里、尼日和象牙海岸。會議還通過了新的西共體議會組成辦法,屆時議員將通過普選直接產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