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馬利共和國)

馬里(馬利共和國)

馬利共和國(République du Mali),簡稱馬里,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家,向北與阿爾及利亞、向東與尼日、向南與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向西南與幾內亞、向西與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接壤,是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它的北部邊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大多數人集中在南部,塞內加爾河源於這裡。馬里國家面積的2%是農用地,同時80%的勞動力在農業工作。

曾是加納帝國馬里帝國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1895年淪為法國殖民地,稱法屬蘇丹。1904年併入法屬西非洲。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自治共和國,定名蘇丹共和國。1959年與塞內加爾結成馬里聯邦。1960年9月22日獨立為共和國。1979年成立第二共和國,1992年成立第三共和國。

馬里是世界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根據聯合國《2010年人類發展報告》統計,馬里在全球169個國家綜合發展排名中列160位。農牧漁業是馬里經濟發展的主要潛力。農牧漁業占GDP的1/3,占就業人口的80%。馬里工業基本空白。除製糖、棉花和紡織、啤酒和飲料、磚瓦等個別企業外,馬里幾乎沒有像樣的產業。

2012年3月,馬里發生軍人騷亂,起因是不滿撫恤政策,總統政權被終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利共和國 
  • 英文名稱:The Republic of Mali 
  • 簡稱:馬里
  • 所屬洲:非洲
  • 首都巴馬科 
  • 主要城市卡伊庫里克羅、錫加索塞古等
  • 國慶日:1960年9月22日 
  • 國歌:《為了非洲也為你,馬里》
  • 國家代碼:MLI
  • 官方語言法語 
  • 貨幣西非法郎 
  • 時區:UTC+0
  • 政治體制:議會制共和制
  • 國家領袖:總統:易卜拉欣·凱塔;總理:布布·西塞
  • 人口數量:1869萬(2017年)
  • 人口密度:14.7人/平方公里(2016年) 
  • 主要民族班巴拉人、頗爾人、塞努福人、薩拉考列人
  • 主要宗教伊斯蘭教拜物教
  • 國土面積:124萬平方公里
  • 水域率:1.6%
  • GDP總計:156億美元(2017年,國際匯率)
  • 人均GDP:781美元(2016年,國際匯率)
  • 國際電話區號:+223
  • 國際域名縮寫:.ml
  • 道路通行:靠右駕駛
  • 人類發展指數:0.344(低,2013年)
  • 中央銀行西非國家中央銀行
  • 最大城市巴馬科
  • 國家格言:一個民族,一個目標,一種信仰
  • 最大行政區:通布圖區
  • 主要學府:桑科爾大學
歷史沿革,自然環境,區域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行政區劃,區劃,首都,國家象徵,國名,國旗,國徽,國歌,人口民族,政治,政體,政局,憲法,議會,政府,司法,政黨,政要,經濟,概況,工業,農牧漁業,服務業,旅遊業,財政金融,對外貿易,外國援助,文化,語言,宗教,節日,風俗,軍事,國防,軍力,軍費,交通,概況,鐵路,公路,水運,空運,社會,民生,教育,醫療,通訊,媒體,外交,外交政策,外交關係,旅遊,景點,美食,

歷史沿革

馬里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曾是加納帝國馬里帝國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馬里原來是加納南部尼日河上游康加巴(今巴馬科南部)地區的一個小國,居民主要是馬林凱人(黑人曼丁哥族的一支),信仰伊斯蘭教
馬里馬里
11世紀以前,曾隸屬於加納。加納衰落後,索索人一度強盛,馬里又被索索人征服。
13世紀,馬里強盛起來。
1235年,馬里王子松迪亞塔在人民的支持下,打敗索索人,隨後征服加納,建都於尼亞尼(康加巴附近),是為馬里王國。松迪亞塔注意發展生產,砍伐森林,擴大耕地,種植穀物和棉花,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所發展。馬里的糧食自給,棉織品行銷國外,黃金大量運往北非。生產發展,經濟繁榮,馬里國家日益強大起來。
1895年淪為法國殖民地,稱為“法屬蘇丹”。
1904年併入“法屬西非”。
1956年稱為“法蘭西聯邦”的“半自治共和國”,1958年稱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國內為蘇丹共和國。
2012年3月22日,馬里首都部分軍人發動政變,杜爾政府被推翻。經西共體多輪調節,4月馬里成立過渡政府,國民議會會長特拉奧雷任過渡期總統。8月,馬里成立民族團結政府。12月11日,特拉奧雷總統任命迪安戈·西索科為新總理,重組政府。
2013年1月底,馬里國民議會通過了過渡期路線圖,明確了恢復國家統一和舉行大選兩項過渡期主要任務。3月,馬里成立對話與和解委員會,成員33名,任期2年,旨在通過對話尋求馬里各民族間的和解。
2014年4月21日,馬里政府改組,誒穆薩·馬拉任總理。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馬里地處西非中部,東鄰尼日、布吉納法索,西與塞內加爾、茅利塔尼亞毗鄰,南鄰幾內亞、象牙海岸,北與阿爾及利亞接壤。國土面積124.1萬平方公里。
區域位置區域位置

地形地貌

馬里全境主要由塞內加爾河上游盆地、尼日河中游和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組成。沙漠主要在北部,面積30多萬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平坦,多為海拔300米的平原和台地,中部為大平原,西部和西南部海拔約為500~800米之間。

氣候特徵

馬里為熱帶氣候,由北向南分為熱帶沙漠、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3種氣候區域。全年分為熱季(3月至5月)、雨季(6月至10月)和涼季(11月至次年2月)。熱季酷熱乾燥,最高氣溫可達50℃;雨季多陣發性狂風暴雨,全年雨量基本集中於雨季;涼季最低氣溫也不低於14℃。全國平均降雨量為50~1300mm,由北向南漸進遞增。

自然資源

截止2014年9月已探明的主要礦藏資源及其儲量:黃金900噸,鐵13.6億噸,鋁礬土12億噸,硅藻土6500萬噸,岩鹽5300萬噸,磷酸鹽1180萬噸。森林面積110萬公頃,覆蓋率不到1%。水力資源豐富。有3個水電站,12個火力發電站,1個太陽能站。

行政區劃

區劃

馬里劃分為11個大區和49個省,703個市鎮,11600個村莊。11個大區具體如下:
巴馬科(BAMAKO);卡伊(KAYES);庫里克羅(KOULIKORO);錫加索(SIKASSO);塞古(SEGOU);莫普提(MOPTI);通布圖(TOMBOUCTOU);加奧(GAO) ;基達爾(KIDAL);(SAN);傑內(DJENNE)。
馬里行政區劃馬里行政區劃

首都

巴馬科(Bamako)為馬里首都,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市總人口280萬(2016年);4月氣溫最高,平均為34~39℃,1月氣溫最低,平均為16~33℃。

國家象徵

國名

馬利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Mali;法語:La République du Mali),簡稱馬里。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家,北與阿爾及利亞、東與尼日、南與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西南與幾內亞共和國、西與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接壤,是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它的北部邊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大多數人集中在南部,塞內加爾河源於這裡。馬里過去也被稱為法屬蘇丹,它的名字來源於馬里帝國

國旗

馬里國旗是一面由綠、黃、紅三條直線組成的三色旗,長與寬的比例為3:2。1961年3月1日,被採用為國旗,以取代馬里聯邦旗幟中間的黑色人形圖案。

國徽

馬里國徽呈圓形。圓面為藍色,中間是馬里著名建築傑內大清真寺,其上為一隻展翅的和平鴿,下方是光芒四射的太陽和兩張引箭待發的弓。圓周上方為法文寫的“馬利共和國”;下方用法文寫著格言“一個民族、一個目標、一個信念”。
馬里國徽馬里國徽

國歌

歌詞大意:當你號召我們,馬里,起來保護你,我們為了你的命運,一齊團結緊。一個民族、一個目標、一個信仰,為了團結的非洲,不管敵人在內部,或從外部入侵,我們站在堡壘上,不能堅守,就以身殉。為阿非利加,為馬里,我們高舉自由旗。為阿非利加,為馬里,團結戰鬥到勝利,啊馬里,從今天到明天,希望的花朵開遍大地,人人信心百倍,鼓足勇氣。

人口民族

1869萬(2017年)。全國有23個民族,主要有班巴拉(占全國人口的34%)、頗爾(11%)、塞努福(9%)和薩拉考列族(8%)等。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官方語言為法語,通用班巴拉語(1972年形成文字)。8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18%信奉傳統拜物教,2%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政治

政體

馬里實行多黨民主制,總統由民選產生。2013年7月28日,馬里正式開始總統選舉。同年8月15日,馬里官方宣布候選人易卜拉欣·凱塔贏得第二輪選舉,稱為馬里新任總統,隨後成立新政府。
2019年4月22日,馬里總統凱塔簽署的總統令,任命布布·西塞為馬里新總理。

政局

2012年3月22日,馬首都部分軍人發動政變,杜爾政府被推翻。馬國內主要政黨和國際社會一致譴責政變,要求軍人立即恢復憲政、還政於民。經西共體多輪調解,馬4月下旬成立過渡政府,5月下旬正式進入為期一年的過渡期,國民議會議長特拉奧雷任過渡期總統。8月,馬成立民族團結政府。10月,非盟宣布恢復馬里成員國資格。12月11日,特拉奧雷總統任命迪安戈·西索科(Diango Cissoko)為新總理,重組政府。同時,馬面臨嚴峻的北方分裂危機。年初,馬北方圖阿雷格族分裂武裝發動叛亂,並於4月6日成立“阿扎瓦德獨立國”。“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等恐怖和極端勢力也藉機在馬北方擴充勢力,控制了馬北方三大區。2013年1月,馬里北方反叛武裝南下,向馬政府軍控制地區發動進攻。應馬過渡政府要求,法國和一些非洲國家出兵協助馬政府軍平叛。馬北方主要城市已收復,清剿行動仍在北部山區繼續進行。1月底,馬國民議會通過了過渡期路線圖,明確了恢復國家統一和舉行大選兩項過渡期主要任務。2月14日,馬領土管理、地方分權和領土整治部長庫利巴利宣布馬將於7月舉行大選。3月,馬成立對話與和解委員會,任期2年,成員33名,旨在通過對話尋求馬里各民族間的和解。
2012年12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2085號決議,決定授權向馬派遣為期一年的“非洲領導的駐馬里國際支持特派團(AFISMA)”(以下簡稱“非馬團”)。非馬團部署在馬的兵力約6000人。
2014年7月,馬里各方達成談判進程路線圖,2015年5月15日,馬里政府在巴馬科與北部部分武裝組織代表簽署和平協定,但北部主要反政府武裝組織“阿扎瓦德協調運動”的3個主要分支未出席簽字儀式。
2015年6月20日,馬里北部主要反政府武裝組織“阿扎瓦德協調運動”在首都巴馬科簽署《和平與和解協定》。在馬里總統凱塔和聯合國秘書長馬里問題特別代表哈姆迪的見證下,“阿扎瓦德協調運動”代表在和平協定上籤字。此舉意味著馬里和平協定的簽署最終完成。

憲法

現行憲法於1992年1月經全民公決通過。1999年1月經全民公決通過憲法修正案。憲法規定: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總統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總統是國家元首,擁有任免總理和部長、頒布法令、組織公民投票、解散議會、宣布緊急狀態等重要行政權力;國民議會享有立法和監督權;政府是由總統直轄的最高行政機構,向國民議會負責;司法獨立;公民享有思想、宗教、信仰、言論、結社、勞動、休息、私人財產不受侵犯、自由經營和社會救助等權利。

議會

馬里議會實行一院制,即國民議會。議員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主要機構由執行局、專門委員會和議會黨團組成。本屆國民議會(第4屆)於2007年7月選舉產生,共有147名議員,其中非洲團結正義黨51席、共和民主聯盟34席、獨立議員15席、馬里聯盟黨11席、復興愛國運動黨團8席、全國民主創議大會黨團7席、非洲民主獨立團結黨4席,民族復興黨4席,其他8個黨派共獲13席。議長迪翁昆達·特拉奧雷(非洲團結正義黨主席),2007年9月3日當選。2012年4月特拉奧雷出任馬過渡期總統後,由國民議會第一副議長尤努西·杜爾(Younoussi Touré,共和民主聯盟主席)代行議長職務。馬里原擬於2012年7月舉行新一屆議會選舉。“3.22”軍事政變發生後,議會選舉被推遲。

政府

本屆政府成立於2018年9月,總理蘇梅盧·布貝耶·馬伊加(Soumeylou Boubèye MAIGA)。其他32名現任內閣成員分別為:司法和掌璽部長蒂耶納·庫利巴利(Tiéna COULIBALY),國防和退伍軍人部長蒂耶莫科·桑加雷(Tiémoko SANGARE),國土管理和地方分權部長穆罕默德·阿格·埃拉夫(Mohamed Ag ERLAF),安全和公民保護部長薩利夫·特拉奧雷少將(Général de brigade Salif TRAORE),經濟和財政部長布布·西塞(Boubou CISSE),外交和國際合作部長卡米莎·卡馬拉(Kamissa CAMARA,女),互助和人道主義行動部長哈馬杜·科納特(Hamadou KONATE),社會融合、和平與民族和解部長拉西內·布瓦雷(Lssine BOUARE),基礎設施和裝備部長特拉奧蕾·賽娜布·迪奧普(Traoré Seynabou DIOP,女),農業部長南戈·登貝萊(Nango DEMBELE),數字經濟和新聞部長阿魯納·莫迪博·杜爾(Arouna Modibo TOURE),國民教育部長阿比努·泰梅(Abinou TEME),創新和科研部長阿塞圖富內·薩瑪克·米甘(Assétou Founé Samaké MIGAN,女),畜牧業和漁業部長卡內·羅基婭·馬吉拉加(Kane Rokia MAGUIRAGA,女),環境、清潔和可持續發展部長凱塔·艾達·姆博(KEITA Aïda M’Bo,女),交通部長蘇馬納·莫里·庫利巴利(Soumana Mory COULIBALY),計畫與國土整治部長阿達馬·蒂耶莫科·迪亞拉(Adama Tiémoko DIARRA),文化部長恩迪亞耶·拉馬圖拉耶·迪亞洛(N’DIAYE Ramatoulaye DIALLO,女),手工業和旅遊業部長尼娜·瓦萊·因塔盧(Nina Walett INTALLOU,女),勞動和公職部長迪婭拉·雷基·塔拉(DIARRA Raki TALLA,女),能源和水利部長桑布·瓦格(Sambou WAGUE),青年、就業和公民建設部長阿馬杜·科伊塔(Amadou KOITA),衛生和公共醫療部長桑巴·奧斯曼·索烏(Samba Ousmane SOW),貿易和競爭部長哈桑·阿格·艾哈邁德·穆薩(Alhassane AG AHMED MOUSSA),工業發展與投資促進部長穆拉耶·艾哈邁德·布巴卡爾(Moulaye Ahmed BOUBACAR),行政改革和公共生活透明化部長薩菲婭·博利(Safia BOLY,女),婦女、兒童和家庭促進部長迪亞基特·艾莎塔·特拉奧雷(Diakité Aïssata TRAORE),住房和城市一體化部長穆罕默德·穆斯塔法·西迪貝(Mohamed Moustapha SIDIBE),僑務和非洲一體化部長亞雅·桑加雷(Yaya SANGARE),宗教事務和信仰部長蒂埃諾·阿馬杜·奧馬爾·阿斯·迪亞洛(Thierno Amadou Omar Hass DIALLO),礦業和石油部長勒郎塔·哈娃·芭芭·巴(LELENTA Hawa Baba BA,女),體育部長讓·克洛德·西迪貝(Jean Claud SIDIBE)。

司法

由最高法院、憲法法院、行政法院、抗訴法院、重罪法庭、一審法院等機構組成。最高法院系終審法院,下設司法院和行政財務院。一審法院為初審法院,同級的還有巴馬科地區法院、商業法院、治安法院和勞動法院等。最高法院院長迪婭洛·凱塔·卡延塔奧(Diallo Kaïta Kayentao,女),2006年7月20日就職;總檢察長馬馬杜·布瓦雷(Mahamadou Boiré),2009年8月12日就職。

政黨

1991年3月開始實行多黨制,同年7月召開的全國會議制定並通過了《政黨法》。2005年8月,國民議會對《政黨法》進行了修改,對政黨的組建和運作等作出新的規定。現有104個政黨。主要有:
(1)非洲團結正義黨(Alliance pour la Démocratie au Mali-Parti Africain pour la Solidarité et la Justice):馬里第一大黨。前身為馬里民主聯盟,1991年5月成立。宗旨是建立民主、繁榮、獨立的新馬里和法制、自由、公正、進步的社會,鞏固和擴大民主,推動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合理分配收入。“自由、勞動、團結”為該黨箴言。組織機構有基層委員會、分支部、支部和聯合會。下設婦女、青年等民眾組織。1992年,該黨在議會選舉中獲絕對多數席位,成為執政黨。2001年,原黨主席易卜拉欣· 布巴卡爾·凱塔(Ibrahim Boubacar Kéita)退黨,該黨出現較大分裂,力量受到削弱。2002年,該黨在議會選舉中失去絕對多數地位。2003年,該黨再次出現分裂,原黨第三副主席蘇馬伊拉·西塞(Soumaïla Cissé)及其追隨者退黨。2007年,該黨聯合其他42個政黨組成“民主進步同盟”,支持杜爾總統連任,並在議會選舉中獲51席,再次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代主席易卜拉希馬·恩迪亞耶(Ibrahima N'diaye),總書記馬里芒蒂亞·迪亞拉(Marimantia Diarra)。
(2)共和民主聯盟(Union malienne pour la République et la Démocratie):正式成立於2003年6月。系由原非洲團結正義黨第三副主席蘇馬伊拉·西塞及其追隨者脫離非洲團結正義黨後創立,最初旨在支持西塞角逐2002年總統選舉。該黨領導層多出身馬里紡織發展公司,屬於原非洲團結正義黨中的“棉派”。主張建立自由、平等、公正和團結的社會,保障人民自由、民主權利,實現國家的全面發展和繁榮。2007年,該黨與非洲團結正義黨結盟,支持杜爾總統連任,並在議會選舉中獲34席,成為議會第二大黨。黨主席為國民議會第一副議長、代議長尤努西·杜爾(Younoussi Touré),總書記薩利庫·薩諾戈(Salikou Sanogo)。2010年12月,馬民主和復興黨(PDR)併入共和民主聯盟。
(3)馬里聯盟黨(Le Rassemblement pour le Mali):主要反對黨。系由部分原非洲團結正義黨成員於2001年6月成立。宗旨是在多黨共和體制下實行社會民主,實現國家團結,全體公民最廣泛地參與政治協商和國家管理,相互尊重,共同發展,建立自由、正義、團結、民主的社會。主張實行市場經濟,國家對私營經濟加以規範,強調社會發展應以人為本。該黨成員成分廣泛,來自社會各階層。國內及海外均建有黨部。國內黨部下設分黨部(市鎮一級),全國每一個村莊都至少建立了一個基層委員會,黨組織在全國的覆蓋率超過90%。黨的領導機構為全國政治局,共53名成員。在2007年議會選舉中僅獲11席。黨主席易卜拉欣·布巴卡爾·凱塔。總書記博卡里·特雷塔(Bokari Tréta)。
其他政黨還有復興愛國運動、全國民主創議大會黨、民族復興黨、非洲民主獨立團結黨、蘇丹聯盟-非洲民主聯盟、馬里民主黨、復興公約黨等。

政要

總統易卜拉欣·布巴卡爾·凱塔,1945年生。曾留學塞內加爾和法國,獲政治學和國際關係學碩士學位。1992年至1994年,先後任總統外交顧問、馬里駐象牙海岸兼加彭、布吉納法索和尼日大使、外長。1994年至2000年任總理。2002年至2007年任國民議會議長。2013年8月當選總統,9月就職。2018年8月再次勝選,9月宣誓就職。1994年當選非洲團結與正義黨主席,2000年10月辭職。2001年6月創建馬里聯盟黨並任黨主席。

經濟

概況

系最不已開發國家。經濟以農牧業為主,糧食不能自給,系非洲主要產棉國和產金國。近年馬里政府重點發展農業,加強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石油勘探和礦產開發。為增加稅收、擴大就業,政府積極招商引資,興建水泥、汽車組裝、食品加工、製糖等一批新興企業,還大力推動礦產、油氣資源開發。目前馬國民經濟逐步恢復,但尚未達到危機前水平。2016年,馬里競爭力指數在全球138個經濟體中排名第125名,營商便利指數在全球186個經濟體排名第141名。2017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西非國家中央銀行大樓西非國家中央銀行大樓
國內生產總值(GDP):156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93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5.3%。
貨幣名稱: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Franc de la Communauté financière d’Afrique),簡稱非洲法郎(FCFA)。
匯率:1歐元≈655非洲法郎。
通貨膨脹率:1%。
(來源:2017年第四季度經濟季評)

工業

工業薄弱。2015年,馬工業年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7.8%。2016年馬全國工業企業800家,絕大多數為私營企業,主要部門有食品加工、出版印刷、紡織、建築材料等。55%的企業位於首都巴馬科,18%位於塞古。50人以下的企業占85%,200人以上的企業僅占4%

農牧漁業

農業和畜牧業是馬經濟支柱。2015年,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7.8%。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68%。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40%。全國可耕地面積3000萬公頃,已耕地面積350萬公頃。主要經濟作物有:小米、玉米、稻穀、花生、棉花等。馬是非洲主要產棉國,馬每年棉花對國民經濟貢獻達850至1230億非郎,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棉花產業從業人口約330萬,但棉花加工能力有限,加工率僅為3%。2016年糧食產量880萬噸,其中大米產量270萬噸,玉米產量280萬噸;棉花產量65萬噸,居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之首。
畜產品是馬在黃金、棉花之後第三大出口產品。畜牧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8%左右,2016年有牛1100多萬頭、羊3600多萬隻。
漁業是馬國民經濟重要部門。馬全國約有7萬漁民,50萬漁業從業人員。2015年全國產魚量為8.5萬噸。

服務業

服務業主要由交通、通訊、商業和行政等部門構成。2015年服務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6.6%。

旅遊業

旅遊資源豐富,但交通不便。傑內古城、通布圖古城、多貢遺蹟和加奧阿斯基亞王陵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主要旅遊城市有首都巴馬科、古城通布圖和水城莫普提,最佳旅遊季節為11月至次年1月。全國有109家旅行社、244家旅館飯店、3492間客房。2007年接待外國遊客25萬人次,創匯1.75億美元。近年來,馬旅遊業受北方安全形勢影響嚴重下滑。通布圖古城遭到伊斯蘭極端份子破壞,16座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陵墓中有14座被毀,2012年6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瀕危世界遺產名錄”。2014年3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修復被毀陵墓。
占內大清真寺占內大清真寺

財政金融

近幾年來國家財政預算收支情況如下(單位:億非洲法郎):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預測數據)
收入
11372
12151
14811
15624
17897
19489
支出
12924
14199
16223
19196
20450
22613
赤字
3412
3623
3488
5243
3394
4269

對外貿易

實行貿易自由化政策,政府通過發放進出口意向書對貿易進行巨觀管理。現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係。2017年對外貿易額估計為71.4億美元,其中進口39.8億美元,出口31.6億美元。主要出口黃金、棉花等;進口石油、食品和機械設備等。

外國援助

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統計,馬政府2012年獲得官方發展援助10.01億美元(貨幣單位下同),其中雙邊援助占73%。主要捐助方為:美國3.11億, 國際開發協會1.14億,歐盟1.13億,加拿大1.05億,法國0.79億,荷蘭0.53億,非洲發展基金0.51億,德國0.46億,瑞典0.31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0.27億。2013年1月29日,由非盟、聯合國和西共體共同發起的馬里問題捐助方會議在亞的斯亞貝巴召開,為馬軍和“非馬團”募集到約4.5億美元的援助。5月15日,歐盟、法國與馬里一道在布魯塞爾舉辦了支持馬里發展高級別國際捐助方會議,為馬里募集到約32.5億歐元捐款。截至2014年5月,70%承諾已通過協定形式確認。2013年5月,馬里過渡政府與世界銀行簽署協定,世界銀行將向馬里3個項目提供總價值為660億非郎的資助。馬里政府、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歐盟和比利時簽署協定,各國將通過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成立的一攬子基金為馬政府組織大選提供資金,總額達1500萬歐元,比利時將向該基金提供150萬歐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向馬提供1510萬美元援助,幫助馬滿足緊急財政需求。7月,法國向馬提供1500萬歐元和140億非郎援助,分別用於預算支持和重建馬北方地區基礎設施。9月,世界銀行向馬提供5000萬美元貸款,用於支持馬經濟發展。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向馬提供300億非郎貸款。11月,世界銀行決定向馬提供8000萬美元貸款,用於巴馬科城市飲用水供給項目。2014年5月,日本宣布將向馬提供4000萬美元用於加強薩赫勒地區安全。2015年10月的馬里國際發展會議上,國際合作夥伴承諾2015至2017年間向馬提供約42.4億美元援助。2016年1至7月,馬共獲得各種形式援助1800億非郎。2018年3月,美國與馬簽訂協定,將出資286億西郎支持馬發展健康、教育事業和改善政府治理。同月,世界銀行與馬簽署1.128億美元貸款和援助協定,以支持薩赫勒地區農業灌溉項目、尼日河環境治理和馬畜牧業發展。

文化

語言

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官方語言為法語,通用班巴拉語(1972年形成文字)。

宗教

馬里全國8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18%信奉傳統拜物教,2%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
傑內清真寺傑內清真寺

節日

獨立日:9月22日(1968年)。

風俗

馬里人注重禮貌,講究禮節,為人憨厚。當地居民見到外國客人,總是主動地打招呼,握手致予問候,詢問對方是否有需要提供幫助的地方,使那些初次踏上這個國家土地的外國人切身感受到馬里人彬彬有禮,熱情樸實。馬里的班巴拉族人遇見相互熟悉的朋友,立即將自己的右手放在胸前,一邊行走一邊問候,從身體問到工作,從個人間到家庭,對方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兒等近況如何,幾乎都要問一遍,有時雙方背對著背地已經走出去很遠的距離,甚至連對方問候的話音已經聽不見了,嘴裡仍然在不停地說著,這是非洲的一種非常奇特的見面問候方式。多貢族雖然是馬里的一個少數民族,但擁有悠久的歷史,自古形成的本民族所固有的一些傳統禮儀迄今仍然保持著:晚輩遇見長輩要高舉握拳的右手行舉手禮;男士遇見女土主動為其讓道;相互熟悉的人見面要手拉手地長時間問候,對方的身體是否健康、家庭生活是否幸福、地里的莊稼長勢如何等等,詳詳細細地問候一遍;遇有過路的陌生人討水喝,主人會熱情迎進家門,沏上一壺茶,端上一盤水果,送上一些點心,奉如上賓般地招待,客人越是隨意,吃喝得越多,主人越是顯得高興,如果客人出於害怕給主人添麻煩的考慮,謝絕主人的招待,反而會引起主人的不高興,甚至可能生氣。
馬里人樂善好施,助人為樂是他們的一種傳統的美德。客人臨時來訪,若是正巧趕上主人家吃飯,主人會熱情地邀請客人入座,一道進餐,並臨時製作幾樣可口的佳肴端上桌。此時,客人不管是否吃過飯,均不得拒絕主人的好意,否則會引起主人不高興。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遇上無處投宿的過路人,即使是素不相識者,主人聞訊後都會熱情地邀請到家中,慷慨招待,安排食宿,奉若上賓。當地人是絕對不會以家庭人口多、居室狹小等理由將過路人拒之門外的,有的人家還會再三挽留過路人多住些日子再走。過路人告別時,主人家會熱情送家門外一段路程,如果主人發現過路人已經囊中羞澀,還會捐贈一些錢財。這些做法,在世界上許多地方,是人們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而在馬里人看來,當他人有困難時給予幫助,自己遇到困難時才有可能得到他人的幫助。

軍事

國防

獨立後,馬里政府召回在法國外籍軍團中的該國青年,並以此為基礎組建了馬里武裝部隊。1961年1月20日馬要求法撤走駐軍,後將這一天定為建軍節。實行義務兵、志願兵和契約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義務兵役期為2年。總統是全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

軍力

陸軍 6900人,空軍400人,海軍50人,憲兵1800人,警察1000人,共和國衛隊2000人,民兵3000人。總統是全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馬里軍隊曾參加聯合國在安哥拉、海地、賴比瑞亞和獅子山的維和行動。現任軍隊總參謀長為穆薩·凱塔,2017年6月就職。

軍費

2002年軍費開支為350.094億非郎,占國家預算的6.06%。

交通

概況

馬里系內陸國家,國內運輸主要靠公路。進出口物資需經鄰國港口轉運。連線鄰國的兩條國際公路幹線經巴馬科通往科納克里和阿比讓,截止2014年總長分別為1110公里和1115公里。象牙海岸危機爆發後,經巴馬科洛美公路運輸的貨物迅速增加。僅有一條連線庫利科羅、巴馬科和達喀爾的國際窄軌鐵路,巴馬科至達喀爾鐵路總長1250公里。

鐵路

截止2014年9月,全國鐵路總長728公里,主要路段為長647公里由巴馬科—塞內加爾達喀爾的國際窄軌鐵路,鐵路年久失修,84%的路段服役超過40年。該鐵路由加拿大和法國公司控股的TRANSRAIL公司管理和運營。

公路

截止2014年9月,全國公路總里程為5.47萬公里。,由於馬里是一個內陸國家,內外交通十分不便,基礎設施也不甚理想,貨物進出港嚴重依賴擁有出海口的國家,受制於人不說,運費十分昂貴。全國有各級各類公路約50000公里,其中瀝青路2678公里,土路1593公里,鄉村道路6990公里和季節性土路39035公里。
馬里城市內交通工具主要是機車,計程車和各種類型、車況極差的麵包車,城市間交通靠長途汽車。

水運

截止2014年9月全國內河航線總長12700公里;馬里航運公司負責內河航運的經營和管理,擁有各種船隻27艘。

空運

截止2014年9月馬里全國有大小機場近30個,其中巴馬科、加奧、莫普提、錫加索和通布圖機場為國際機場。位於首都巴馬科的塞努國際機場1975年建成,跑道長2700米,寬45米,可供大型客機起降,承擔著馬里與其它國家航空運輸的主要任務。年起降飛機7000架次左右,運送旅客33萬餘人,貨物2500餘噸。
有巴馬科至巴黎、達喀爾、班吉、瓦加杜古、阿比讓、科納克里、洛美、尼亞美、阿克力、亞的斯亞貝巴、卡薩布蘭卡、拉巴特等地的國際航線。法國、象牙海岸、喀麥隆、阿爾及利亞、布吉納法索、衣索比亞、摩洛哥、幾內亞、茅利塔尼亞等國的航空公司均有班機在巴馬科起降。

社會

民生

馬里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國度,經濟貧困,生活質量低下,54%的馬里人是文盲,約只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有乾淨的水源,平均期望壽命只有45歲。

教育

馬里素有“西非文化搖籃”之稱,但長期的殖民統治使其教育事業發展受到影響。沿用法國教育體制。由基礎、中等和職業技術以及高等教育三部分組成。2012年,教育預算占國家預算的18.2%,國小入學率為71%,成年文盲率為76%。2015年5月,世界銀行向馬提供200億西非法郎,旨在幫助馬政府推進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馬高校競爭力。

醫療

自1968年中國向馬里派出第一支醫療隊40年來,中國政府通過浙江省未間斷地向馬里派出了20批次、674名醫務工作者,累計救治病人300萬人次,開展各類手術12萬多台。來自中國的“白衣天使”救死扶傷,實施國際主義義務,在為馬里人民的健康、福祉辛勤工作的同時,也為中馬兩國關係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有31名醫務人員分別在卡地、錫加索、馬爾卡拉3所醫院工作。人民生活
馬里獵人馬里獵人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1年馬里全國醫療衛生總支出占GDP的6.8%,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醫療健康支出85美元。2006~2013年間,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1人、護理和助產人員5人,2006~2012年間,平均每萬人擁有醫院床位1張。

通訊

馬里通訊基礎設施和市場發展水平極其低下,發展速度極為緩慢。全國現有固定電話用戶約8萬戶,占有率僅為0.06%;行動電話起步較晚,但相對而言發展比較快,現有用戶約70萬戶(預計2005年底可達到100萬戶),占有率為8.3%(2003年僅為2.25%)。基礎設施方面,全國現有3條光傳輸骨幹網(頻寬2.5Gbps):2條馬里首都巴馬科至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和茅利塔尼亞首都努瓦克肖特(全長1000公里);1條巴馬科至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讓和布吉納法索(600公里),以及10個地面衛星接收站。

媒體

全國發行報刊共47種,主要有:《發展報》,綜合性官方日報,發行量約1萬份;《回聲報》,非洲團結正義黨的周刊。另外還有《獨立人報》、《晨報》、《巴馬科晚報》和《共和國人報》等。
馬里新聞和廣告社為官方通訊社,創建於1961年。每周發行1期《新聞周刊》,刊登國內外新聞。有近百名記者。
馬里廣播電台是官方電台,始建於1957年,播音覆蓋面占全國人口的80%以上。用法語、班巴拉語、頗爾語和桑海語等9種語言對內廣播;用法語、英語和阿拉伯語對外廣播。每天播音累計115小時。另外還有200餘家私營電台。
馬里電視台是唯一官方電視台,創建於1984年,全國建有59個轉播站。每天播放12個小時的節目。
馬里出版印刷社原為馬唯一國營出版社,始建於1972年,日常業務以出版小說、兒童讀物和學校課本為主,現已私有化。

外交

外交政策

奉行獨立、和平、睦鄰友好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願與一切愛好和平、正義和進步的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主張尊重國家主權,不干涉別國內政,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和地區衝突;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努力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推動非洲團結、一體化進程和地區合作。強調外交為經濟發展服務,努力尋求國際援助。馬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之一,主張維護不結盟運動,使之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呼籲建立國際新秩序,主張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債權國和債務國共同分擔責任,尋求解決債務問題的有效辦法。積極參加中、西非地區維和行動,譴責一些非洲國家動輒軍事政變的做法。承認巴勒斯坦國並建立了外交關係,支持巴以和平協定。

外交關係

同中國的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馬利共和國於1960年10月25日建交。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發展順利。
建交以來,中國為馬里援建了紡織廠、糖廠、皮革廠、製藥廠、體育場、會議大廈、醫院、巴馬科第三大橋等項目。
中馬互利合作始於1983年,以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為主要方式。工程承包項目以房建、路橋、打井和農田整治為主。
1961年2月,中馬簽訂貨物交換和支付協定。1978年10月,兩國簽訂貿易協定。2012年雙邊貿易額為6.2億美元,同比增長39%;其中中方出口2.9億美元,同比下降2.5%;進口3.3億美元,同比增長121.7%。中方主要出口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茶葉,進口棉花、芝麻等農產品。
中馬兩國政府先後於1963年、1981年和2004年三次簽訂文化合作協定。兩國文化藝術團組多次互訪。2008年11月,馬里文化部長莫克塔爾訪華,雙方簽署了《中馬文化合作協定2009-2011年執行計畫》。2009年10月,中國藝術團赴馬里訪問演出。2010年10月,中國安徽省藝術團赴馬演出。2010年11月,新華社巴馬科分社在巴馬科揭牌。
中國於1965年開始向馬派遣教員,並向馬提供獎學金名額。2008年5月,中方在馬里阿斯基亞中學設立孔子課堂。
中國已開放馬里為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遊目的地國。2009年1月,兩國旅遊主管部門簽署了《關於中國旅遊團隊赴馬里旅遊實施方案的諒解備忘錄》。
1968年2月至2014年9月,中國共向馬派遣醫療隊共22批,累計737人次。有31名醫務人員在中方援建的“馬里醫院”工作。
同法國的關係
法國是馬原宗主國。1960年11月3日,兩國關係正常化。雙方保持著傳統的特殊關係。目前,法國在馬僑民約5000人,馬里在法僑民約10萬人。近年來,兩國高層互訪頻繁。2007年6月,法國外長庫什內出席杜爾總統連任就職儀式。10月,杜爾總統赴法出席歐非合作夥伴論壇,並會見了法國總統薩科齊。2010年5月,杜爾總統赴尼斯出席法非峰會。7月,杜爾總統應邀參加法國慶閱兵儀式。 2012年1月馬北方爆發武裝叛亂後,法合作部長德蘭古、外長朱佩於2月先後赴馬,同杜爾總統商討如何解決北方危機。“3.22”政變後,法強烈譴責政變,呼籲政變軍人儘快交權,恢復憲法秩序。6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迪亞拉訪法。2013年1月起,法軍應馬過渡政府要求協助馬政府軍打擊北方叛亂武裝、收復北方被占領土。2 月,法國總統奧朗德訪馬。法國外交部發展事務部長級代表康芬訪馬,宣布恢復與馬里的合作。同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法。3月,法國防部長勒德里昂和法國民議會議長克洛德·巴爾托洛內分別訪馬。4月,法國防部長勒德里昂訪馬。法國發展署與馬政府簽署協定,法將出資13億非郎用於修復莫普提、加奧、通布圖的供水、供電系統,256億非郎用於建造卡巴拉自來水站。5月,馬過渡期總統特拉奧雷訪法,法國外長法比尤斯訪馬。6月,法國向馬里國防部提供價值超過20億非郎的軍事物資。7月,馬過渡期總統特拉奧雷赴法國出席法國國慶日閱兵典禮。9月,法國總統奧朗德出席馬新當選總統凱塔就職儀式。凱塔總統自就職以來訪法10餘次,雙方其他級別往來也較頻繁。2017年1月,以“和平與安全”為主題的第27屆法非峰會在馬里首都巴馬科召開,法國總統奧朗德及30多個非洲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法重申將繼續保持在馬軍事存在。5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到訪馬北部城市加奧,慰問法“沙丘”行動部隊。7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出席在巴馬科舉行的薩赫勒五國與法國領導人特別峰會。12月,法國防部長帕爾利訪馬。2018年6月,馬里總理馬伊加訪法。
同美國的關係
兩國於1960年9月29日建交。馬是美國“千年挑戰賬戶”援助對象國,兩國於2007年9月正式啟動有關合作項目。近年兩國關係發展較快。2008年2月,杜爾總統對美國進行工作訪問。2012年“3.22”政變後,美對政變強烈譴責,呼籲政變軍人儘快交權,恢復馬憲法秩序。5月,美國負責非洲事務的副國務卿卡爾松訪馬。6月,美國提供1000萬美元緊急救助款用於救助馬里難民。 8月,美國國際發展署民主、衝突和人道援助辦公室負責人南希訪馬,宣布美國將撥款6800萬美元用於馬人道主義援助,歐巴馬總統還將向馬里提供1000萬美元的專項援助。2013年4月,美國共和黨參議員、前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及民主黨參議員懷特豪斯訪馬。7月,美國負責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唐納德訪馬。2014年8月,馬總統凱塔赴美出席美國與非洲領導人峰會。兩國軍事合作逐漸增多。2007年至2009年,美國連續3年在馬里舉行聯合軍事演習,馬周邊國家參與。2011年4月,美軍非洲司令部新任司令卡特·哈姆將軍訪馬。10月,美向馬提供了價值9000萬美元的軍用物資用於支持馬里加強反恐行動。2012年2月,兩國再次在馬舉行聯合軍事演習。2015年12月,美國與馬里簽署“安全治理協定”,擬撥款6500萬美元幫助包括馬里在內的非洲6國建設專業化軍事部隊。2016年,美國助理國務卿香農、副國務卿休厄爾先後訪馬。12月,美國非洲司令部司令瓦爾德豪澤訪馬。2017年5月,馬總統凱塔赴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出席美國—伊斯蘭國家安全峰會。
同日本的關係
兩國於1960年10月4日建交。2008年3月,日本駐馬里使館開館。5月,杜爾總統出席在日本橫濱舉行的第四屆非洲發展東京國際會議。2011年6月,馬過渡期總統特拉奧雷赴日本出席第五屆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2014年3月,日本政府重啟對馬官方援助。2015年3月,日宣布出資22.5億西非法郎支持馬國家警察學校重建工作。4月,日宣布將在2016至2017學年向馬高中畢業生及大學生提供赴日留學獎學金名額。2017年7月,日本宣布提供157萬美元幫助馬加強邊境管理能力。8月,第八屆日本—馬里混委會在巴馬科召開。
同鄰國的關係
同幾內亞關係長期穩定,高層互訪頻繁。2002年9月,馬將幾科納克里港開闢為第三個出海口。2006年2月,杜爾總統訪幾。2007年11月,幾總理庫亞特訪馬。2008年10月,杜爾總統出席幾獨立50周年慶典。2009年2月,杜爾總統赴幾齣席悼念孔戴總統逝世有關活動並會見幾軍政權領導人卡馬拉。2010年2月,幾代總統科納特訪馬。7月,杜爾總統對幾進行工作訪問。9月,幾代總統科納特出席馬獨立50周年慶典。12月,杜爾赴科納克里出席幾內亞新當選總統孔戴的就職儀式。2012年3月,幾總理福法納訪馬。2013年1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幾。
同阿爾及利亞的關係
阿爾及利亞在調解馬里北部圖阿雷格族武裝分裂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2007年10月,兩國在巴馬科召開合作混委會,就加強反恐、經貿、科技、文化等方面合作進行了討論。11月,杜爾總統對阿進行國事訪問。2008年1月,杜爾總統會見阿前總統貝拉。5月,馬外長瓦內作為杜爾總統特使訪阿。2011年4月,馬外長馬伊加作為杜爾總統特使訪阿。5月,馬阿兩國簽署協定,阿將提供1000萬美元援助,用於支持馬北部地區發展。2011年10月,杜爾總統訪阿,與布特弗利卡總統舉行會談。2012年6月,過渡政府總理迪亞拉訪阿。2011年3月馬爆發危機以來,阿向馬提供了3000噸糧食和45噸食品,用於救助北方難民。2013年1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阿。
同塞內加爾、象牙海岸的關係
同塞內加爾、象牙海岸有著傳統經濟、貿易關係。達喀爾港和阿比讓港是馬主要出海口。2007年4月,杜爾總統出席塞總統瓦德就職儀式。6月,塞總理薩勒出席杜爾總統連任就職儀式。2008年3月,杜爾總統出席在達喀爾舉行的第十一次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4月,塞總統瓦德過境訪問馬里。2009年6月,杜爾總統與瓦德總統在巴馬科共同主持撒哈拉綠色長城計畫會議。2010年3月,塞總統瓦德訪馬,與杜爾總統共同出席法雷梅大橋奠基儀式。4月,杜爾總統出席塞內加爾獨立50周年慶典。2011年4月,杜爾總統訪塞。5月,塞外長尼昂訪馬。2012年5月,塞內加爾總統薩勒訪問法國時會見在巴黎治療的馬過渡期總統特拉奧雷,就馬里局勢交換看法。5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迪亞拉訪問塞內加爾。12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塞。
2007年6月,象牙海岸總理索羅出席杜爾總統連任就職儀式。7月,杜爾總統出席在科布瓦凱市舉行的“和平之火”解武焚槍儀式。2008年1月,杜爾與科總統巴博共同出席兩國電網聯網工程開工儀式。7月,科總理索羅訪馬。2011年8月,馬外長馬伊加訪科。10月,科總統瓦塔拉對馬進行友好工作訪問。2012年5月,象牙海岸非洲一體化部長庫利巴利在巴黎拜會馬總統特拉奧雷,就馬局勢交換看法。9月,象牙海岸國防部長保羅·科菲·科菲和非洲一體化部長阿利·庫利巴利訪馬,協商西共體向馬派兵問題。12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科。2013年2月,馬過渡期總統特拉奧雷赴科政治首都亞穆蘇克羅出席西共體第42屆首腦會議。
同模里西斯的關係
同茅利塔尼亞存在邊界糾紛,但未影響雙邊友好交往。2005年1月,毛塔總統塔亞訪馬。2006年2月,杜爾總統訪毛塔,會見毛塔軍事委員會主席瓦爾。2007年4月,杜爾總統出席毛塔總統阿卜杜拉希就職儀式。6月,毛塔總統阿卜杜拉希出席杜爾總統連任就職儀式。2008年8月,毛塔政變後曾派“國務委員會”委員訪馬尋求支持。2009年8月,杜爾總統出席毛塔新任總統阿齊茲就職典禮。2010年9月,毛塔總統阿齊茲出席馬獨立50周年慶典。2011年5月,馬外長馬伊加訪毛塔。6月,兩國軍方開會討論應對基地組織馬格里布分支在兩國邊境地區的活動。2012年6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迪亞拉訪毛塔。2013年1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毛塔。3月,馬過渡期總統特拉奧雷訪毛塔。
同布吉納法索的關係
同布吉納法索有1100公里的共同邊界,曾於1974年和1985年兩次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1986年12月,兩國政府接受海牙國際法庭的最終裁決,關係修復,並於同年互設使館。2006年3月,兩國邊境部隊指揮官和地方政府長官會晤共同磋商邊境安全問題。3月,布國防部長博利訪馬,雙方簽署了兩國軍事技術合作協定。2007年1月,杜爾總統出席在布舉行的第31屆西共體首腦會議和西非經貨聯盟第11屆首腦會議。6月,布總統孔波雷出席杜爾總統連任就職儀式。2010年3月,杜爾總統對布進行工作訪問。9月,布總統孔波雷出席馬里獨立50周年慶典。2011年4月,馬外長馬伊加作為杜爾總統特使訪布。8月,布外長巴索萊訪馬。9月,馬里-布吉納法索大混委會第9屆會議後續委員會會議在馬里首都巴馬科召開。2012年5月,西共體馬里危機調解人、布吉納法索外長巴索萊在巴黎拜會馬過渡期總統特拉奧雷。5月,過渡政府總理迪亞拉訪布,會見孔波雷總統。6月,過渡政府總理迪亞拉訪布。12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布。

旅遊

景點

傑內古城、通布圖古城、多貢遺蹟和加奧阿斯基亞王陵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主要旅遊城市有首都巴馬科、古城通布圖和水城莫普提,最佳旅遊季節為11月至次年1月。

美食

在馬里最著名的菜餚就是“沙烤全駝”。這種菜的製作要經過一段複雜的過程。他們先將宰殺的全駝割去雙峰,去除內臟並洗淨,再將事先烤好的一隻全羊放入駝腹、而洗淨的羊腹內再裝一隻烤好的全雞,洗淨的雞膛內再裝一隻煮熟的雞蛋,然後封駝腹,不放任何調料,把全駝放入用乾柴燒灼了的烤坑內,在駝身上埋一層薄沙,上面架好乾柴烘烤,約兩小時左右即可啟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