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古井貢酒釀造技藝)

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古井貢酒釀造技藝)

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古井貢酒釀造技藝),安徽省亳州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21年5月24日,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古井貢酒釀造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遺產編號是Ⅷ-14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古井貢酒釀造技藝)
  • 批准時間:2021年5月24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安徽省亳州市
  • 遺產編號:Ⅷ-144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古井貢酒釀造技藝)發軔於兩漢,孕育於唐宋,成型於明清,鼎盛於當代。東漢建安年間(公元196),曹操將家鄉亳州產的“九醞春酒”及其釀造方法“九醞酒法”進獻於漢獻帝劉協(《齊民要術·卷七》)。“九醞酒法”是古井貢酒釀造技藝最早的工藝源頭。
唐宋時期,減店(今古井鎮)所產“減酒”聞名一時,其時,民間流傳“渦河鱖魚黃河鯉,胡芹減酒宴佳賓”民諺。以曹植、晏殊、歐陽修為代表的歷史名人也在這裡留下無數飲酒抒懷的詩篇。據《宋會要輯稿》記載,該地區釀酒業發達,宋代酒課在10萬貫以上。
明清時期,是古井貢酒釀造技藝成型時期。據《亳州市志》記載,明萬曆年間,“減店”有酒坊40餘家。閣老沈鯉把減酒進獻萬曆皇帝。釀造“減酒”的代表,首推懷氏“公興槽坊”。
1958年,“公興槽坊”改為減店公社酒廠,原公興槽坊師傅皇鳳勤、喬楚荊等繼續在職傳承。
1959年初,國家撥款10萬元擴建,並將減店酒廠改為省營亳縣古井酒廠。10月16日,安徽省輕工業廳下發通知,經省領導研究決定將減酒命名為“古井貢酒”。“古井貢酒”由此得名。

傳承保護

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古井貢酒釀造技藝)項目保護單位安徽古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評估合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