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
姓氏源流
①出自羋姓,以封邑為氏
史載,上古時代,帝顓頊的後裔
陸終娶鬼方氏女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
季連,賜姓羋。季連的後裔鬻能做過周文王的老師,後來
周成王姬誦封
鬻熊的曾孫
熊繹在荊州山(今湖北荊州),立國為荊,定都
丹陽(今湖北
秭歸),後遷都子郢(今湖北
江陵),改國號為楚。春秋時期,
楚莊王羋旅(熊侶)的曾孫尹戌,在
楚平王熊棄疾執政時期(公元前528-前516年)任沈縣令尹(今安徽臨泉),又稱
沈尹戌,後出任楚國左司馬。
楚昭王羋軫(熊壬)十八年(公元前498年),沈尹戌在率軍與
吳國軍隊作戰時英勇戰死,楚昭王遂封沈尹戌的兒子沈諸梁於葉邑(今河南葉縣舊城),史稱
葉公。葉公曾大力平定白雲勝叛亂以助
楚惠王復位,為楚國立下大功,被分封到南陽(今河南南陽、湖北
襄樊一帶),賜爵為公,世人尊為葉公。葉公之後,以封邑為氏。據《
風俗通義》及《
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等資料所載,在葉地治水開田,頗具治績。因平定白公之亂,故稱葉公。其後裔以邑為氏,葉邑成為葉氏祖地,葉公成為葉氏始祖。
②出自許姓
漈頭《葉氏族譜》:
唐宣宗大中乙亥九年秋(855年),許延一、許延二兄弟攜家人、童僕七十餘口,由河南
汝寧府光州固始縣新安村
白馬渡向福建遷徙,次年四月落腳於福建政和東湖。政和漈頭遂成為許裔葉氏祖地,其後裔多分布於政和鄰近地區。
③出自中國古姓
中國古姓中有“葉陽氏”、“葉大夫氏”,按照兩字姓、三字姓轉為單字姓的規律,葉陽氏、葉大夫氏後來也改為葉氏。
⑤出自其他少數民族
● 出自漢朝時期古
葉調國,屬於以國名漢化為氏。葉調古國故地在印度尼西亞
爪哇島或者蘇門答臘島,東漢永建六年曾經遣使中國,建立友好關係,葉調國來中國的移民多以葉為姓,傳名竹帛。
●據《姓氏考略》所載,中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
日南郡(今越南境內)蠻有以葉為姓者。如東漢末年時
董卓部下都尉
葉雄(即
華雄)即是南方少數民族的後裔。
●滿族
納喇氏、葉赫勒氏、德昂族亥氏,台灣土著、彝、蒙、土家、錫伯、保全、回、苗等民族均有葉姓。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黑龍江志稿·人物誌》記載:蒙古族葉古祿特氏,亦稱葉魯特氏、亦魯特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
烏蘭察布盟、
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Yegulut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葉氏、尹氏。
蒙古族葉赫氏,源出河名,後蒙古達酋長星根
達爾漢滅扈倫納喇部,兼併其民眾,遷徙其於葉赫河岸成為
葉赫部,以部為氏,世居葉赫(今吉林
梨樹)。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YeheHala,漢義“盔頂”。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葉氏。
蒙古族葉克忠氏,屬於蒙古新巴爾虎姓氏,世居巴爾古(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東)。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Yekejong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葉氏。
蒙古族葉氏的正確讀音作yè(ㄧㄝˋ)。
●源於滿族
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八旗通志·烈女傳》、《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滿族的社會組織》等記載:
滿族費仰古氏,亦稱佛尼音布氏,滿語為FeiyanguHala,世居地待考,所冠漢姓即為葉氏。
滿族赫葉哷氏,亦稱何雅禮氏,荷葉爾氏,滿語為HeyereHala,世居瀋陽。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葉氏、赫氏、賀氏、何氏等。
滿族尼赫理氏,亦稱尼柯特氏,滿語為NiheriHala,世居
烏蘇里(今
烏蘇里江流域)等地,人口非常少。所冠漢姓即為葉氏。
滿族
顏扎氏,亦稱燕札氏、顏查氏、閻拉扎氏、顏之哈拉氏、庫雅拉彥札氏,滿語為YanjaHala,滿族最古老的姓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顏盞”,以姓為氏,世居雅
蘭西楞(今俄羅斯濱海地區蘇城東南一帶)、葉赫(今吉林梨樹)、
哈達(今遼寧
西豐小清河流域)、
長白山區等地,後多冠漢姓為顏(民姓)氏、閻(官姓)氏、張氏等。後來的清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妃子顏扎氏,是顏扎·布顏之女,生有皇子
愛新覺羅·葉布舒,其庶之支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首字諧音漢字為姓氏者,稱葉氏,世代相傳至今。
滿族葉穆氏,滿語為YemuHala,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業速布部,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
赫爾蘇城(今吉林
伊通西北六十五公里處)、尼馬察(今黑龍江省
穆稜縣東
興凱湖彼岸俄羅斯
烏蘇里斯克一帶)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葉氏、穆氏。
滿族葉赫勒氏,亦稱葉何里氏,滿語為YeheleHala,漢義“磁”,世居呀哈(今遼寧西豐
小清河流域)、葉赫(今吉林梨樹)、
寧古塔(今黑龍江
寧安)等地。後多冠漢姓為葉氏、
慈氏等。
滿族葉庫哩氏,滿語為YekuriHala,世居虎爾哈(今黑龍江
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所冠漢姓即為葉氏。
滿族葉墨勒氏,滿語為Yemole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後多冠漢姓為葉氏。
滿族葉氏的正確讀音作yè(ㄧㄝˋ)。
●源於赫哲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赫哲族祿葉哷氏,亦稱努
葉勒氏、陸如火氏,
依蘭三姓之一,以部為姓,世居黑龍江沿岸、三姓(今黑龍江依蘭)、虎爾哈(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
松花江流域、奇納林赫哲部(今黑龍江
同江秦得利)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RuyereHala。
清朝中葉以後,赫哲族、滿族祿葉哷氏多冠漢姓為葉氏、陸氏、蘆氏等,葉氏正確讀音作yè(ㄧㄝˋ)。
●源於彝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彝族是中國西南地區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及
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彝族支系繁多,多數自稱“諾蘇”、“納蘇”、“聶蘇”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彝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民族名稱為彝族。
彝族同胞有自己的姓氏,在文獻《
巍山彝族姓氏分布調查》中顯示,雲南巍山彝族的八萬三千七百七十一人中,共有一百四十九個姓氏,其中就有葉氏,據傳是葉丹氏的族支,取漢姓為氏,世代相傳至今。
葉丹氏世為四川
涼山彝族沽基家族的頭人,歷史悠久,但總人口不是很多。葉丹氏家族的著名人物有近代革命史中記載的
小葉丹,他與劉伯承元帥歃血為盟之事,被彝族同胞傳為佳話。
●源於德昂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德昂族葉氏,源出德昂族海氏部落。
德昂族同胞普遍通傣語、漢語、景頗語,沒有本民族文字,許多人均能用漢文或傣文。德昂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
德昂族是中國西南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源於古代的濮人,與哀牢有密切的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一度統稱為
崩龍族,1985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稱為德昂族。進入二十世紀以後,德昂族人多改採用漢姓,據文獻《德昂族社會歷史調查》一書中稱,雲南省潞西縣三台山德昂族民族鄉
邦外村,有海氏改漢姓為葉氏者。
● 源於
百越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中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中有南郡蠻,世居南郡(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實際上是古代西南蠻夷族,源出春秋、戰國時期的古百越民族,其中多有取漢姓為葉氏者,世代稱葉氏,正確讀音作yè(ㄧㄝˋ)。三國時期孫吳國著名將領葉雄,即是南郡蠻的後裔。
●中國土家族、保全族、回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葉氏族人分布。
遷徙分布
遷徙
● 秦國時期。葉公去世後,經歷戰國時代,秦國滅楚之際,其後裔為避免
滅族之禍,其中一支或者數支改沈為葉,尊沈諸梁為始祖,輾轉遷居於河北
河間、陝西雍州、江蘇
下邳。據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南陽堂《葉氏族譜》記載,自葉公起,葉氏族人多代出河南。
● 東漢時期。葉氏族人的南遷始自東漢末年,始遷祖葉望,字世賢,
雁門太守,漢末時為
光祿大夫,靈帝時棄官歸隱,人稱“樓舟先生”。。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的南陽堂《葉氏族譜》、安徽
歙縣《新州葉氏家乘》、浙江
松陽《卯峰廣遠葉氏宗譜》均視
葉望為葉氏南遷之始祖。
葉望之後裔不斷向外發展,分別遷到了浙江、安徽等地。浙江松陽《卯峰廣遠葉氏宗譜》及《玉岩葉氏宗譜》中都說葉望四世傳至琚,仕
錢塘令(今浙江杭州),愛民如子,號之曰“葉父”,後安家錢塘,成為當地望族。琚次子葉儉,字
亞父,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為括蒼太守,授
折衝將軍,宦居括蒼(今
浙江麗水)。葉儉之後世居松陽
卯山之右。
● 晉朝時期。晉
永嘉之亂期間,皇室內訌,由爭權演變為
八王之亂,戰火遍及中原。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
劉淵乘機起兵反晉,其族弟
劉曜攻入洛陽,西晉滅亡。晉室遺族倉皇南逃,最後在
建康(今江蘇南京)重建政權,史稱東晉。在永嘉之亂中,中原
士族紛紛南奔,並有大量百姓逃難過江,先後有近百萬人之多,在這次南遷浪潮中,中原葉氏族人當有不少移居到了福建、江西等地。
西晉末年,由於各少數民族問鼎中原,流徙到陝西、河北的葉姓後裔一部分向南遷徙,一部分重返中原,此時形成了以“南陽葉氏”為代表的望族。
● 唐宋時期。唐宋是葉姓遷徙最頻繁時期,有避唐末之亂的,有在宋朝為官隨宋室南渡的,其中從河南葉縣遷居
固始、光山的一支對葉姓以後的流徙有很大的影響。
宋末遷往福建的葉昂、葉洙、
葉霆成為安柄、佛嶺、
蓮溪葉姓的始祖。世居下邳的葉姓,此時也大量遷居浙江括州、寧波一帶。唐宋時期,也是葉姓名人輩出的時期,葉姓成為江南的著姓。
葉氏族人的大舉南遷在唐朝有兩次,第一次在唐朝初期。
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福建泉漳之間,蠻獠嘯亂,朝廷派以
陳政為
朝議大夫、嶺南行軍總參,率府兵三千六百名,戰將一百二十三名入閩征討,其中眾多葉氏士卒,戰後在福建各地定居繁衍,史稱“五十八姓入閩”。第二次在唐朝末期。唐朝末年,天下大亂,
光州固始
王潮、
王審知兄弟率眾起義,舉兵南下,
中州地區的葉氏兵眾跟隨二王南下,在福建轉戰八年,王氏兄弟在福建建立“
八閩王國”,葉氏將士也在福建各地定居開族。
宋朝末期是中原葉氏南遷的又一高潮。北宋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舉南侵,戰禍遍及幾乎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造成慘重破壞:“幾千里無復雞犬,井皆積屍,莫可飲”,“菽粟梨棗,亦無人采刈”;“民多流亡,土多曠閒,遺黎惴惴,何求不獲”。靖康二年春,北宋滅亡。五月,康王
趙構建立南宋政權,後定都
臨安。靖康之難後,直至南宋滅亡,
宋金對峙,戰亂不斷,大批北方人民為避戰亂,被迫不斷向南遷徙,持續近一個半世紀,其中不乏中原葉氏族人。
根據《葉氏族譜》記載,唐宋南遷的葉氏族人中,主要來自河南,來自河南的葉氏分別遷居到了福建、江蘇、浙江、廣東、四川等地。
福建仙遊《古瀨葉氏族譜》中說:“始祖葉湛,世居雍州,五季之亂,舉族流徙莫定;至宋,卜居
光州固始,若祖有葉炎會者,隨宋南渡,卜家仙遊之古瀨。”《佛嶺葉氏譜序》中稱:“吾稽葉氏,居雍州,徙居光州囪始縣。”《思實公重修族譜序》中也說:“吾祖河南固始人也。”《明元公譜序》中謂:“吾宗自光州入閩。”
江蘇
吳縣《紀革葉氏支譜》中稱:始遷祖葉壽三,宋室建炎南渡,自汴遷東洞庭紀革。
浙江
淳安、遂安、
開化《葉氏宗譜》中記載:一世祖為
葉翥,先世為河南人,因官遷居歙之黃墩。歷五世曰豪,不滿
王安石新法,避地遂安承鳳,後名
葉村。
四川成都蓉城《葉氏宗族全譜》中記載:是族先世
汴梁人,有大經者,南宋末官閩,時兵戈四起,南北道梗,遂流寓梅州程鄉縣。
● 明清時期。隨著西方工業文明的興起,明清時期沿海一帶的有志之士,紛紛到海外發展。明朝過海去台灣的人為數不少,到清代去台灣的開創基業的更多。可以說江蘇、浙江、江西、廣東的葉姓客家人,沒有那個分支不出海發展,居港、澳、台各地的葉氏都是其後裔。葉姓在台灣人口有20餘萬,在各大姓中排名第20位。特別是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最多,美、加、澳、日等國也出現了葉姓的賢達與精英。旅居馬來西亞的
葉亞來,其後裔在
馬來群島成為大族。
分布
● 廣西昭平葉氏。
葉夢蕃,字郁,生於北宋年間,祖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縣,宋徽宗、欽宗年間登科探花,曾任山西學政,三年政滿,業績顯赫,後定居南雄保昌縣,為南雄始祖。清乾隆五十三年,葉夢蕃之22世孫振開、振倫和振玉三胞兄偕子侄9人,自廣東揭陽(今揭西)河婆約湖田上壩塘肚寨首遷樟木林。
● 浙江葉氏。
餘姚的葉氏就是南宋大臣
葉夢得的後裔由湖州遷入的。但其中有一支是北宋大臣
葉祖洽的後裔,是由福建遷入浙江
奉化,再入餘姚的。
松江葉氏是在元朝由杭州遷入的。淳安葉氏為南宋大臣
葉義問的後裔,由
壽昌遷入。
金華葉氏是在明初由松陽遷入的。
東陽象山葉氏是從松陽遷入的。東陽
龍溪葉氏是淳安縣遷入的。
浦江葉氏是在明朝從金華遷入的。
鎮海葉氏是在明朝由
慈谿遷入的。
龍游葉氏,始祖葉玖,南宋時自新安遷龍游八石,清順治間(公元1644~1661年)始遷祖善貴再遷邑之鏸
北湖都山里。
浙江的葉氏也有向省外發展的,如烏裎的葉氏就遷徙到了無錫、安徽、江蘇等地。
● 廣東葉氏。廣東葉氏遵葉大經為始祖。自從葉大經定居梅州之後,不斷地向本省境內的其他地區以及周圍的江西、福建等省,乃至四川遷徙。部分葉氏在唐朝時期逃避戰爭遷居到湛江廉江一帶,湛江廉江東涌村為最大的葉氏村莊。廣東葉氏另外一支來自福建,為宋朝宰相
葉頤後裔。
台山葉氏稱葉頤居南海大圃而不歸閩,遂為廣東葉氏之始祖。廣州市永漢北路(今廣州北京北路)曾有“清介書院”,就是葉頤後人為紀念葉頤而修建的。其後裔主要分布在南海、
新會、花縣、
鶴山、
番禺、惠陽、東莞、龍崗、
陸豐、海豐等地。
● 安徽葉氏。安徽歙縣《新州葉氏家乘》:葉望五世孫碩,遷
新安歙縣。
休寧陪郭《葉氏世譜》稱其始遷祖葉尚或,南唐時自湖州苕溪遷休寧陪郭。太平(今安徽
當塗)、歙縣葉氏為
葉夢得後裔。
桐城葉氏是自
婺源(今江西婺源)輾轉遷入的。
黟縣葉氏遷自
祁門(今屬安徽)。
● 江蘇葉氏。江蘇無錫葉氏為
葉清臣後裔,自浙江遷入。揚州、鎮江葉氏為葉夢得後裔,是由安徽
徽州遷揚州,再遷鎮江的。
武進、
江陰葉氏為
葉頤後裔,自福建遷入。
宜春葉氏是從江西萍鄉遷入的。泰州葉氏由蘇州遷入,居於泰興老葉,後又遷出一支至興化市張郭鎮。宿遷葉姓是江蘇蘇州遷入。
● 湖南葉氏。葉大經之後,有遷至湖南的長沙、
寧化、
善化、益陽等地的。瀏陽葉氏有的是從江西遷入的。
平江葉氏是自
蒲圻(今湖北
嘉魚)遷入的。寧鄉、
湘潭、瀏陽葉氏多是由長沙遷入的。
● 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凌雲葉氏。凌雲葉氏發源地福建省泉州南安市
眉山鄉高田村。自葉迅遷居南安繁衍至今,後裔輻射海內外有十幾個國家,據統計至今已發展約五十多萬人。
● 台灣葉氏。明末清初之際渡海入台的葉氏族人,經過二三百年的繁衍,已在台灣發展成為龐大的家族。據台灣文獻委員會的調查統計,葉氏為台灣的二十大姓之一,約有30餘萬人。1953-1954年間,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對台北、
基隆、台中、台南、高雄五市,
陽明山一特別區,及台北、
宜蘭、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彰化、台南、屏東、
花蓮、澎湖十一縣所作的調查表明,除桃園、雲林、台東、高雄四縣外,全省828804戶居民中,有葉氏19013戶。占戶數的1.32%,居全省737個姓氏的第二十位。
● 海外葉氏。據《
高麗史》、《高麗史節要》等史書記載,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有葉德寵等人前往高麗從事貿易活動,並有葉氏族人在高麗定居下來,如
葉盛,生卒年不詳,通曉音律,後定居高麗,將宋音樂傳至高麗。葉氏族人大批移居海外是在明清之際。如福建南安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社壇葉氏族譜》中就載有族人一百三十八名前往東南亞的吉隆坡、
檳榔嶼、呂宋等地謀生;福建
德化縣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國寶葉氏族譜》中記載有四十六人移居東南亞;福建晉江民國年間《東石世美葉氏家譜》中記有十六人前往東南亞。
葉氏族人僑居海外大部在南洋,新加坡、菲律賓、
馬來亞、印尼、泰國、
高棉、緬甸、越南等地都有葉氏族人定居。到目前為止,除大陸、台灣以外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日本、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葉氏族人的足跡。
2013年,葉姓經歷了數千年的繁衍,此時已是足跡遍天下了。尤以福建、台灣、廣東、江蘇、江西等地人數最多,分布最密集。海外則依然以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最多,葉姓華人,已經遍布全球很多地方。
姓氏文化
郡望堂號
郡望
南陽郡、下邳郡、越嵩郡、遼東郡
堂號
下邳堂:以望立堂,亦稱睢寧堂、邳州堂。
梅州堂:以望立堂,亦稱興寧堂、嘉應堂、梅山堂。
遼東堂:以望立堂,亦稱扶餘堂、襄平堂、遼陽堂、凌東堂。
越嵩堂:以望立堂,亦稱嵩郡堂、嵩州堂、建昌堂、羅羅斯堂、行都堂、寧遠堂、寧府堂、涼山堂。
南陽堂:以望立堂。葉氏得姓於葉邑,而葉邑在古代秦、漢時期屬南陽郡,葉氏為南陽望族,故以南陽為堂號。
崇信堂:宋朝時有翰林學士葉夢得,在朝廷南渡的時候,任江東安撫使,領兵分據江津,使金兵不得渡江。南宋朝廷升他為觀文殿學士,調他擔任福建安撫使。他打敗金兵五十多次,官至崇信軍節度使。
另外還有敦睦堂、點易堂、續古堂、繼美堂、百忍堂、天敘堂、永思堂、享裕堂、天秩堂、青枝堂、濟美堂、崇本堂、雙留堂、國望堂、序秩堂等。
字輩排行
省份 | 地區 | 排行 |
廣西 | 昭平樟木林 | 始基貴鳥山,鎮守葉聯天,正自宗紀定,裔興家萬年,燕翼貽謀遠,贊承亦世賢,高明常眷佑,博厚永生全。 |
安徽 | 金寨 安慶太湖縣彌陀鎮
| 三清堯舜禹,文茂庭良天,道德自高崇,允宜萬善宗,祖章徵士法,家學紀時同,宏志期當太,承隆日正中,敬修純佑命,錫美永來從 發秀方生雅,時逢開泰運
|
| | 陽春布德澤萬象盡皆新祥瑞均文汝時景永伯應鳳自兆禎毓芳秀承紹先忠良傅奕工天必賜其昌 泰陽鹹受啟君賢際會新時樂書田德孟以本尚文勝茂積良有餘慶紹先奇芳原光萬世惟天祿賜齊
|
新編字派 | 仁義傅家政謙恭耀祖聲榮華時應懋守正福長春 |
湖北 | 十堰 | 大應蓉蓬如玉君相光明正直克輔家邦智仁勇義信德昭彰慍恭敦厚道法賢良安全定治勛烈顯揚詩書增輝蘭桂騰芳文林學士國祚棟樑
|
| 中永勝興單正春方維其啟大光先世文明應發祥良材綿國祚偉烈煥朝綱率祖謀猷遠承宗德澤長連科登甲第歷代播書香福自前人造萬年卜吉昌 |
(不詳) | 文明兆瑞繼世永昌天星順正朝庭安邦光宗耀祖發傳定章 |
| 正大光明遠文章道德長本端忠永茂自立世炎方儀龍仁生顯國興振家邦廣信招宏達思戌啟元昌 |
武漢 | 一本周宗德澤恆芳自天之佑萬世維昌聰敏英傑與祖爭光經倫治國禮義興邦繼文紹武輝映南陽 |
隨州 | 天亮意志枝啟,正宗元尚文方;定成全忠家品,永傳世代明揚。 |
河南 | 固始 | 體道微孝廣照先宗陽花彩耀 |
江蘇 | 江南 | 天亮意志枝啟,正忠元尚文方;定成全宗家品,永傳世代明揚。 |
四川 | 成都 | 仰湖逢春文奎陛藻樹東慶樳啟祜 |
資中 | 開秉元正大廷永有其光志道崇先緒守經繼時芳 |
江津 | 亦昌文宗似思賢源本良祖德恩洪志富貴慶春長 |
瀘縣 | 榮海添本永孟廷文明世之啟尚宗清凝祚興修譜萬年顯光緒雨後顏 |
隆昌、雅安、大足、銅梁 | 維廷芳文大清忠美德倫全奕世同永振家聲名上達熙朝錫爵普尊崇 |
開縣 | 青龍景相道德全 |
浙江 | | 宏仲祖始伯孫汝名士承光尚道良立國明天啟定元同萃嘉祥會計升懋德丕顯榮賢哲可昌學修來曉鵬偉康勝建寧逢錦浩永強豐正欣恆博旭俊盛 |
台州 | 君子以明呈由式國 |
福建 | | 顯克文子於君卿甫叔懋孝悌式光乃祖燕貽孫謀永昭迪古相國訓典奕世彌遵忠炳日月德垂後昆金玉華胄閥閱明倫鳳毛濟美福祿長存商諸苗裔宜紹前勛 |
安徽 | | 昌宗耀祖德和順道清龍 |
廣東 | | 宏運振興雍恭和順 |
江蘇 | | 誠以舒志,敬慎爾常,廣德立經,作人懷有之良,振興中華,澤潤滿堂,倫理道義,世代安幫 |
| 碩德緬先哲宏謨發遠枝禎祥開南國傳烈紹西岐孝悌繩其祖 |
江西 | 遂川沙溪黃溪 | 廷紹為嘉錫、文采煥聖銘、洪材登仕鼎、良相照瑞京,松柏承先哲、昌盛立祥龍、星暉明宙宇、以達慶芳馨 |
(根據各地《葉氏族譜》整理)
家譜文獻
葉氏族譜的編修始於何時,已無從查考。從
梅州《葉氏宗譜·源流》載該族53世祖望,
蔡邕曾為之作序,應該
漢代就開始編撰家譜。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政治、社會、婚姻等方面注重出身門第,強調血緣關係的尊卑,修譜之風興起,不但官方專設譜局編修各姓族譜,而且民間也廣修家譜,此時的葉氏家譜當不在少數宋元明清各代,私修家譜風行,民間撰修有大量家譜,但保存下來的族譜多為清以後的,《中國家譜目錄》收錄現存全國各地圖書、檔案部門的一百八十種葉氏家譜和《上海圖書館藏家譜提要》收錄的九十二種葉氏族譜中,清朝以前編修的僅有八部,其餘均為清朝和民國時期所編修。
祠堂對聯
①四言通用聯
南陽望族;東粵名家。
此聯為廣東省粵東地區(潮汕、梅州地區)宗祠“南陽堂”堂聯。
書成海錄;賦就雲官。
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崇安人
葉廷珪,字嗣宗,宋政和年間進士,官德興知縣、太常寺丞,後因與秦檜不和,以左朝議大夫任泉州知州。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長洲人葉清臣,字道卿,好學而善作文,宋天聖年間入試時,作《雲瑞紀官賦》,名列第二。歷官兩浙轉運副使、翰林學士、權三司使等。
水心司業;法善追魂。
上聯典指南宋朝時期的哲學家
葉適,字正則,學者稱水心先生,永嘉人,永嘉學派的代表。淳熙年間進士,歷官太學正、司業、博士、寶文閣待制、吏部侍郎。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括蒼人葉法善,字道元,世代為道士,高宗時被召入京,又歷中宗朝,睿宗時拜鴻臚卿,封越國公。
二孤得偶;雙溺全忠。
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葉杲卿於桂州執法,武化令夫婦俱死,遺二女,葉杲卿憐其孤,娶為二子婦。下聯典指明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入京,兵部主事葉汝璜與妻王氏赴水同死。
石榴應兆;累葉傳芳。
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
葉祖洽,熙寧初與同郡上官均分別中第一、二名進士,應“郡庠石榴,先結雙實”之言。下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葉致遠為直學士,王安石贈詩中有“冠蓋傳累葉”之句。
清平似水;介節如山。
上聯典指清朝時期的葉直,字古愚,浙江石門人,為官清而平,善畫山水。下聯典指南宋朝時期的葉顒,字子昂,仙遊人,紹興年間進士,歷任知州、尚書郎、右司諫、吏部侍郎、尚書,官至參知政事(宰相)。
②五言通用聯
冠裳累葉第;科甲榴花香。
此聯為葉氏宗祠“南陽堂”堂聯。上聯典指北宋
葉濤,字致遠,宋朝處州龍泉人,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1077年登進士乙科,後以龍圖閣侍制提舉崇禧觀,任直學士時王荊公贈詩中有“蓋傳累葉”之句。下聯典指北宋·葉祖洽,邵武人,宋熙寧初年進士,時郡庠(學府)一石榴樹未到時令,先結二實,人謂吉祥。榜發祖洽為第一,同郡上官均列第二,遂應“郡庠石榴,先結二實”之兆。
基開楚葉縣;業肇粵梅州。
此聯為廣東惠陽南陽世居正大門對聯。
東魯家風遠;南陽世澤長。
此聯為葉氏宗祠“南陽堂”堂聯。
月光生碧海;素色滿瑤池。
此聯為唐朝貞元年間的進士、詩人葉季良《賦得月照冰池》詩聯句。
事為名教用;理以精神通。
此聯為清朝時期的金石家葉東卿書贈聯。
③六言通用聯
建陽狀元府第;水心博士人家。
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狀元葉齊,字思可,建陽人。下聯典指南宋朝時期的哲學家、文學家葉適。
④七言通用聯
家藏萬捲雲樵錄;綿綺四時暢春園。
上聯典指清朝時期的校勘家葉雲樵。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畫家葉洮,有《暢春園》等傳世。
水心文集中原論;金石小箋半繭園。
上聯典指南宋朝時期的哲學家、文學家葉適。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詩人葉奕苞,隱居不仕,建“半繭園”,著有《金石小箋》等。
石林派衍家聲遠;武水瀾回氣象新。
南屏村葉氏祠堂聯。
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此聯為毛澤東贈葉劍英聯。
⑤八言以上通用聯:
婺邑肇家聲,芹香桂馥;潛山綿世澤,水遠山高。
此聯為葉劍波撰安徽省廬江縣玉皇廟葉氏宗祠聯。聯中“婺邑”,即指婺源、潛川,均為地名。
介節如山,顯冠裳於累葉;清平似水,兆科甲於榴花。
上聯典指
葉顒(前句)、葉濤(後句)。下聯典指葉直(前句)、葉祖洽(後句)。
著述成一家,共仰泰山北斗;生死無二志,足征赤膽忠心。
上聯典指南宋朝時期的哲學家、文學家葉適事典。下聯典指宋朝鹹淳中期參知政事葉夢鼎的事典。
樂敘先人之業績,山水齊頌;群倫後代慶興隆,天地和鳴。
安徽省祁門縣箬坑鄉馬山村(舊稱石林村)宗祠聯。馬山村葉氏宗祠的始祖為宋朝戶部尚書葉椿秀,據說他為躲避戰亂,由歙縣黃墩遷至祁門沙堤,椿秀公長子斌遷石林。
支派啟五房,丕顯丕象共仰,光前裕後;大宗開四世,教忠教孝同祈,輔國興家。
此聯為廣東省肇慶地區葉氏宗祠聯。聯語寫出了這一支葉氏的發展、繁衍過程。
受姓始南陽,溯瓜瓞之綿長,繼往開來,屈指二千餘載;宦遊違北皖,望松楸而悵惘,封丘表墓,關懷四十三年。
此聯為安徽省安慶地區葉氏宗祠聯。上聯典出葉氏的起源、郡望及悠久的歷史。下聯典指本支葉氏的情況及作者的感想。
門楣匾額
瀨水傳芳、凌雲衍派、楚尹遺風、沈根流芳。
(源自受姓始祖沈尹戌之子
沈諸梁,官至楚國令尹,屢建殊勛,名聞列國,楚惠王贊其“大有功於楚”、“楚尹遺風”即頌其偉績風範。)
歷史遺存
葉氏支祠
建於清初的葉氏宗祠,南屏村位於黟縣縣城西南四公里處。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占地達兩千平方米,歇山重檐,端莊典雅。祠堂內有“欽定翰林”、“御賜翰林”、“欽點知縣”等匾額。祠堂門前照壁矗立,門樓高大,一人多高的大時古,雕刻的十分精緻。兩根四十厘米見方的石柱,托著碩厚的額坊和曲梁,真夠氣派。大門內,由八十六根碩大的木柱,支撐著數百根大大小小的梁枋。柱上掛著這副對聯,橫枋上懸有“貢元”、“進士”和“松筠操節”、“津逮後生”等功名與褒獎類匾額。此祠堂為安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問政處遺址
在河南省葉縣,是葉公向孔子問政的遺址。公元前489年,孔子在陳國講學,葉公聽說後,以楚昭王的名義派人至陳請孔子游楚。年已63歲的孔子,經過蔡地來到葉邑。葉公非常高興請教孔子:怎樣才能把國家政事治理好?孔子答曰:“近者悅,遠者來。”
孔子曬書台遺址
《葉縣誌》載:“溺車灣在縣東四十里,相傳孔子溺車於此,舊有廟,今廢。基址猶存。”“曬書台在縣北十里,相傳孔子曬書於此,舊有廟,後廢。”
葉公墓陵園
楚葉邑位於今河南葉縣鎮,葉姓即源於此。
葉氏家廟
葉氏家廟,由
凌雲葉氏始祖葉迅於北宋雍熙四年(987年)始建,歷代修葺,保持清代中葉風貌。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880平方米。兩進懸山式屋頂,燕尾形屋脊,廳堂面闊五間,進深八柱,15檁帶前廊,抬梁式木構架。2009年11月,公布福建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範圍東至孝子祠巷溝,西至路邊擋土牆,北至臥牛山下擋土牆,南至埕前村路。
人口數據
葉姓是現代中華諸姓氏中人口發展較快的姓氏族群。在北宋出現的《百家姓》所收錄504個姓氏中,葉姓排在第257位,至1987年葉姓已位居中華100個大姓的第49位,500餘萬人。在600多萬葉姓人口中,絕大多數居住在長江以南的浙江、廣東、福建、江西、廣西、貴州、四川、重慶、雲南、上海、台灣及江蘇南部、安徽南部。2007年4月,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中國全國戶籍人口的一項統計分析顯示,葉姓人口位列全國46位。2008年,葉姓人口位列全國為第42位。2010年,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總人口位列中國第49位。
北宋時期的兩浙路是當時葉姓人口第一的行政區域,占全國34萬葉姓人口的34%,九百多年後的今天,當年的兩浙路:浙江、蘇南、皖南、贛東北、閩東、閩北及上海市、聚居了151萬葉姓人口,占全國葉姓人口的24%。在浙閩贛三省毗鄰的麗水(16萬)、溫州(20萬)、台州(14萬)、衢州(6萬)、上饒(12.3萬)、寧德(8.86萬)、南平(11.5萬)等七市葉姓人口達88.6萬,占全國葉姓人口的14%,為中華葉姓人口最密集的居住區域。
當代,中國長江以南的廣東、浙江、福建、江西四省葉姓人口占全國632萬(含台灣27萬)葉姓總人口的48.2%,而南方的湖北(35.5萬)、江蘇(25.5萬)、安徽(37.1萬)、廣西(23.4萬)、四川(38.8萬)、重慶(13.4萬)、貴州(12.1萬)、雲南(11.9萬)、上海(8.35萬)、台灣(27萬)、海南(5.57萬)等十一個省市區又集中了37.8%的葉姓人口,因此在中國南方各省市區聚居了葉姓人的86%,可以看出葉姓是現代典型的南方姓氏。
南方葉姓人口主要省份有:廣東全省葉姓人口117萬,其中萬人以上的縣市區有38個,葉姓人口占廣東省百家姓氏的第12位,絕對數列全國各省市葉姓人口之首。在廣東葉姓人口最多的市是東莞,有91000多人;陸河和龍川縣有5萬多,3萬以上的還有和平縣(4.2萬)、紫金縣(3.3萬)、南雄市(3.2萬)。葉姓人口最多的地級市是河源市有17萬1。
浙江全省葉姓人口91萬,占全省戶籍人口4600萬的2%左右,百家姓中排第6位,葉姓人口與戶籍人口之比列各省市區第一位,全省有35個縣市區葉姓人口超萬人。其中樂清(3.9萬)、溫嶺(3.7萬)、青田(3.5萬)、永嘉(3.1萬)、松陽(3.05萬)等五個縣市超過3萬人。葉姓人口最多的地級市是溫州市有20餘萬。麗水市葉姓人口16萬多,占全市戶籍人口的6.67%,為浙江省11個市葉姓人口比例之最。所轄九個縣市區中有八個排在當地百家姓的前10位。排第1位的有松陽(3.05萬)、龍泉(2.5萬),第二位的有青田(3.5萬)、雲和(8000)、進入前3位的有慶元(1.5萬)、景寧(1.2萬),前8位的有蓮都(1.9萬)、遂昌(1萬)。其中松陽縣葉姓人口占該縣23萬人口的13%,不到8個就有1個姓葉的,人稱“無葉不成村”。
福建葉姓人口有55萬,在該省百家姓中排第12位。有17個縣市區葉姓人口超過萬人,其中平和縣(4萬)、南安市(3.8萬)、同安區(3.3萬)、壽寧縣(3萬)都超過3萬人。葉姓人口最多的地級市是閩北的南平市有115000餘人。
江西葉姓人口有41萬多,在該省百家姓中排第27位,葉姓人口上萬的有12個縣市區。贛東北的上饒市在各地級市中居首位有123000多人。
姓氏名望
綜述
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繁衍,到宋朝葉氏已成為大姓望族。史籍《宋史》中立傳的葉氏人物有十二人,而《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收錄的宋朝葉氏人物有四十七人。從這些名人的籍貫看,《宋史》中立傳的名人全部為
江南人,其中浙江籍三人,福建籍三人,江蘇籍一人。《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收錄的四十七名宋朝葉氏人物中,除兩名籍貫不詳,一名為河南人外,其餘四十四人全是江南人,其中浙江籍二十人,福建籍十九人,僅兩省就占八成以上,其餘為安徽、江蘇、江西等省人,由此可見此時的葉氏已鼎盛於江南了。
.明清時期葉氏已成為中國的大姓之一,《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收錄有明清葉氏人物一百十七人,以浙江、江蘇、廣東等地為多,其中浙江45人、江蘇19人、上海16人、安徽7人、廣東6人、福建6人、湖北6人、江西3人、河南和山東各1人。
姓名 | 朝代 | 生卒年 | 籍貫 | 備註 |
| 唐朝 | 616年~720年 | 括州括蒼縣(今浙江省麗水市) | 道教天師、官吏 |
| 北宋 | 1000年~1049年 | 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 | 大臣、詩人 |
| 宋朝 | ?~? | 江南 | 畫家 |
| 北宋 | 1046年~1117年 | | 狀元 |
| 北宋末南宋初 | 1077年~1148年 | 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 | 詩人、藏書家、文學家 |
| 南宋 | 1097年~1126年 | 仙遊縣(今福建省莆田市) | 武狀元 |
| 南宋 | 1100年~1167年 | 仙遊縣(今福建省莆田市) | 宰相 |
| 南宋 | 1114年~1175年 | 婺州金華(今浙江省金華市) | 宰相 |
| 南宋 | 1150年~1223年 | 永嘉(今浙江省溫州市) | 思想家、文學家、政論家 |
| 南宋 | ?~? | 龍泉縣(今浙江省麗水市) | 文學家、詩人 |
| 南宋 | 1200年~1279年 | 寧海(今浙江省寧波市) | 丞相 |
| 宋末元初 | 1242年~1292年 | 富陽慶護里(今浙江省富陽縣) | 官吏、詩人 |
| 明朝 | 1307年~1389年 | 海縣紆岸(今浙江省台州市) | 名儒 |
| 元末明初 | 1314年~1362年 | 浙江省麗水市高溪村 | 大臣、浙東四先生 |
| 元末明初 | 1327年~1390年 | 龍泉縣(今浙江省麗水市) | 哲學家、醫家、詩人 |
| 明朝 | 1420年 ~1474年 | 江蘇省崑山市 | 藏書家 |
| 明朝 | 1531年~1597年 | | |
| 明朝 | 1566年~1641年 | 浙江餘姚(今浙江省寧波市) | 戲曲家 |
| 明朝 | 1558年~1629年 | 無錫(今江蘇省無錫市) | 官吏、東林八君子 |
| 明朝 | 1559年~1627年 | 福建省福清市 | 政治家、藏書家、書法家、詩人 |
| 明末 | 1589年~1648年 | 吳江(今江蘇省蘇州市) | 文學家 |
| 明末 | 1593年~1641年 | | |
| 明末 | 1610年~1632年 | 吳江(今江蘇省蘇州市) | 詩人 |
| 明末 | 1613年~1657年 | 吳江(今江蘇省蘇州市) | 戲劇家 |
| 明末 | 1616年~1632年 | 吳江(今江蘇省蘇州市) | 詩人 |
| 明末清初 | 1627年~1703年 | 吳江(今江蘇省蘇州市) | 詩論家 |
| 清朝 | 1666年~1745年 | 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 | 名醫、溫病學家 |
| 清朝 | ?~? | 廣東省嘉應州(今梅州市) | |
| 清朝 | 1755年~1824年 | 湖北省武漢市 | 葉開泰藥號第五代傳人、藏書家 |
| 清朝 | 1779年~1863年 | 湖北省武漢市 | 葉開泰藥第六代傳人、清學者、藏書家 |
| 清朝 | 1811年~1859年 | 湖北省武漢市 | 清學者、藏書家 |
| 太平天國 | ?~1861年 | 廣西 | 太平天國將領 |
| 馬來西亞 | 1837年~1885年 | 廣東省惠州市 | 吉隆坡甲必丹 |
| 清朝 | ?~? | 華亭(今上海市松江) | |
| 清末 | ?~? | | |
| 清末 | 1848年~1880年 | 廣東省東莞市 | 海軍愛國將領 |
| 中華民國 | 1849年~1917年 | 浙江省紹興市 | |
| 清末 | 1852年~1905年 | 福建省福州市 | 靖遠艦艦長、北洋海軍高級將領 |
| 清末 | ?~? | 福建侯官(今福州市) | 海軍將領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881年~1968年 | 廣東省廣州市 | 書畫藝術家 |
| 中華民國 | 1860年~1937年 | 福建省廈門市 | 民族實業家、民國藏書家 |
| 中華民國 | 1866年~1948年 | 安徽省黃山市 | |
| 中華民國 | 1887年~1946年 | 江蘇省蘇州市 | 詩人、政治家、活動家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888年~1973年 | 浙江省溫州市 | 葉氏太極拳創始人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893年~1972年 | 廣東省南海縣 | 武術家、詠春拳宗師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894年~1988年 | 江蘇省蘇州市 | 作家、教育家、文學家、社會活動家 |
| 中華民國 | 1896年~1946年 | | 軍事家,革命家,詩人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897年~1986年 | | 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09年~2017年 | 江蘇省無錫市 | 農業經濟學家、生態經濟學家、教育家 |
| 中華民國 | 1910年~1939年 | 湖南省益陽市 | 劇作家、小說家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11年~1966年 | 安徽歙縣(安徽省黃山市) | 文藝理論家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12年~2010年 | 江蘇省淮安市 | 原中共北京市顧問委員會副主任 |
| 中國 | 1912年—2001年 | 浙江省杭州市 | 特務 |
| 中華民國 | 1914年~1938年 | 河南省新縣 | 革命烈士,一百位英雄模範之一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14年~1999年 | 福建省南安市 | 軍事家、政治家、教育家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14年~1977年 | 湖北省羅田縣 | 中國工農紅軍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16年~2003年 | 湖南省瀏陽市 | 毛澤東秘書,革命家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17年~1993年 | 廣東省梅州市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18年~2006年 | 江蘇省蘇州市 | 作家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18年~1998年 | 河南省信陽市 | 副司令員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24年~? | 北京 | 詩詞家,教授,文學家,作家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24年~? | 廣東省南海縣 | 葉問長子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24年~? | 廣東省梅州市 | 全國政協副主席、政協黨組副書記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24年~2018年 | 北京 | 古陶瓷學者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26年~1992年 | 江蘇省蘇州市 | 作家、編劇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27年~2017年 | 廣東省惠州市 | 葉挺將軍長子,解放軍中將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31年~2003年 | 廣東省惠州市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35年~2015年 | 廣東省惠州市 | 新中國第一批地空飛彈研製專家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35年~? | 廣東省惠州市 | 歌唱家、藝術家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35年~2017年 | 四川省德陽市 | 雕塑家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38年~2016年 | 廣東省梅州市 | 軍人、董事長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39年~? | 廣東省惠州市 | 葉挺將軍第七子,商人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0年~? | 廣東省東莞市 | 英國華人首富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0年~2015年 | 廣東省梅州市 | 商人,董事長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2年~? | 廣東省惠州市 | 葉挺將軍第八子,商人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3年~? | 廣東省梅州市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4年~? | 香港 | 歌手、演員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7年~? | 香港 | 演員、歌手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8年~? | 香港 | 歌手 |
| 中國 | 1948年~? | 台灣省嘉義市 | 歌手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8年~? | 黑龍江哈爾濱 | 詩人,《詩刊》主編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8年~? | 北京 | 企業家、記者、外交官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51年~? | 廣東省梅州市 | 商人,董事長,胡潤億萬富豪榜人物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52年~? | 廣東省梅州市 | 紅頂商人 |
| 中國 | 1955年~? | 台灣省花蓮縣 | 歌手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56年~2003年 | 廣東省湛江市 | 護士長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57年~? | 江蘇省蘇州市 | 作家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57年~? | 北京 | 導演、編劇、演員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58年~? | 廣東省惠州市 | 葉挺將軍之孫,著名導演 |
| 中國 | 1959年~? | 台灣省台中縣 | 歌手,主持人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61年~? | 江蘇省溧陽市 | 詩人,主編,文學家 |
| 中國 | 1961年~? | 台灣省台北市 | 歌手、演員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62年~? | 廣東省陸河縣 | 商人,董事長,胡潤億萬富豪榜人物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63年~? | 廣東省台山市 | 音樂人、歌手、鼓手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63年~? | 廣東省廣州市 | 演員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66年~? | 香港 | 演員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67年~? | 廣東省化州市 | 演員、歌手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73年~? | 香港 | 演員、歌手、主持人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73年~? | 浙江省杭州市 | 財經評論家、財經專欄作家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74年~? | 香港 | 歌手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74年~? | 北京 | 歌手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78年~? | | 主持人,播音員,製片人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80年~? | 香港 | 歌手、演員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80年~? | 浙江省杭州市 | 演員、出品人、製片人、編劇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84年~? | 浙江省衢州市 | 演員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84年~? | 福建省南平市 | 歌手、演員、主持人 |
研究考證
《
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風俗通:楚瀋尹戌。
《
新唐書》: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於沈,汝南平輿沈亭。
《
風俗通義·姓氏篇》:沈尹戌生諸梁,字子高,食采於葉,因氏焉。
梅州《葉氏家譜·
蔡邕序》:沈諸梁公,生於春秋,超邁等夷,嘗慕孔子之道,而不得親炙者,由子路之援引也,及為令尹司馬於楚有功,封於葉,固以為姓,而為國之棟,故董仲舒於建元二年壬寅四月,作葉氏世爵賦,稱其代不乏人……東漢靈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歲在己卯十一月議郎紹進爵光祿勛蔡邕伯喈頓首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