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昭王(羋軫)

楚昭王(春秋楚國君主熊壬)

羋軫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楚昭王(約前523年―前489年),羋姓,熊氏,名壬,又名軫(珍),楚平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前516年,楚平王去世,不滿十歲的太子壬繼位,是為楚昭王。楚昭王是楚國的一位中興之主。

基本介紹

  • 本名:熊壬
  • 別稱:楚昭王
  • 所處時代:東周(楚國)
  • 民族族群:華夏族
  • 出生時間:約前523年
  • 主要成就:楚國中興之主
  • 在位時間:前516年―前489年
人物生平,繼位,在位,去世,人物評價,親屬成員,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繼位

公元前前527年(楚平王二年),楚平王派大夫費無忌秦國去為太子建迎娶新婦。新婦很漂亮,接來,還沒到京城,費無忌就先回京城,對楚平王說:“這個秦國女子太漂亮了,您可自己娶她,再替太子另找一個。”楚平王聽了他的話,最終自己娶了這位秦國女子,生下兒子珍,另給太子建娶親。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十三年),楚平王去世。將軍子常說:“太子珍年小,況且他的母親就是前太子建應當娶的。想立令尹子西為王。”子西是楚平王的庶弟,有仁義。子西說:“國家有一定的法則,改立君主就有禍亂,再說改立的話就要招致殺戮。”於是仍立太子珍,是為楚昭王。
公元前515年(楚昭王元年),楚國百姓不喜歡費無忌,因為他中傷太子建而使太子建逃亡,又殺害伍奢父子和郤宛。郤宛的同宗伯氏的兒子伯嚭伍子胥都逃往吳國,吳國軍隊屢次侵略楚國,楚國百姓非常怨恨費無忌。楚國令尹子常殺了費無忌以取悅楚國百姓,楚國百姓這才高興。

在位

公元前514年(楚昭王二年),吳王僚趁楚平王駕崩,楚國國內局勢動盪之機,派兵攻打楚國。派弟弟公子掩余和公子燭庸率軍包圍楚國的六邑、潛邑(今安徽霍山東北)二邑。吳軍後路被楚軍切斷,進退兩難。時遇吳國發生宮廷政變,公子掩余逃奔徐國,公子燭庸奔鐘吾(今江蘇宿遷)。
公元前512年(楚昭王四年),吳王闔閭要求徐國引渡公子掩余,要求鐘吾引渡公子燭庸,二公子無奈,向楚國請求避難。楚昭王令監馬尹大公迎接二公子,把他們安置在養邑(今河南沈丘縣),為二公子築城,並以城父胡邑割田,擴大二公子的封邑。吳王闔閭因徐國和鐘吾縱容二公子逃奔楚國,一舉攻滅了二國。接著命伍子胥行人,詢問攻打楚國計策,伍子胥建議三分吳軍,輪流騷擾楚國。不久,伍子胥就受命執政,位同上卿。吳王闔閭與伍子胥、孫武伯嚭率軍攻打楚國,奪取楚國的舒邑,誅殺公子掩余和公子燭庸。吳王闔閭詢問諸將可否攻入楚國的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孫武說:“民眾疲勞,不能攻打郢都,要等待時機。”吳王闔閭聽從他的建議。
公元前511年(楚昭王五年),吳又侵擾楚國,攻伐到夷,並向潛、六進逼。楚沈尹戌帥師救潛,吳師便歸。接著,吳師又圍攻楚的弦,左司馬戍、右司馬稽帥師救弦,到達豫章,吳師又歸。(另:《史記》中寫的是攻占潛、六。)公元前509年(楚昭王七年)(或前508年),吳王要舒鳩氏欺騙楚人說:“楚若以師臨吳,吳畏楚之威勢,可代楚伐桐。”吳王又向舒鳩氏說明,這樣做是為了使楚對吳消除顧忌。果然,這一年秋天,楚國派子常、囊瓦攻打吳國,吳軍在豫章大敗楚軍,接著又攻克巢,活捉楚守巢大夫公子繁。
公元前506年(楚昭王十年)春天,晉、齊、魯、宋、蔡、衛、陳、鄭、許、曹、苔、邾、頓、胡、滕、薛、杞、小邾共18國在召陵會盟,商議伐楚。吳軍乘舟溯淮水而上,然後舍舟而行,通過漢東之隘道,直向楚都進逼。楚國聞吳師來犯,也發兵渡過漢水,在小別山至大別山與吳進行了三戰,楚師皆不利。接著,吳、楚二軍相峙於柏舉。闔廬之弟夫概先以其部下五千人擊楚子常之卒,楚師亂,吳大軍出而追擊,一直追到清發水(今水,在湖北安陸縣)。在楚師一半已渡過河水時夫概出擊,楚師沒有斗心,又大敗而逃。楚師在路上飢餓難忍,準備炊事而食。吳軍奮力撲擊,楚師棄食奔逃。吳軍在雍再一次擊敗楚師。在孫武、伍員的直接指揮下,經過五次大戰,只用了十幾天工夫,就攻入了楚都郢。
柏舉之戰後,昭王一家連同其妹季攜隨從棄都避難。昭王渡過漢水,一天晚上,正露宿時,遇到強盜。強盜用戈擊昭王,王孫由於撲在昭王身上,昭王無恙,王孫由於則因肩部重傷而昏迷不醒。在黑暗和慌亂中,昭王一行逃往鄖國。鄖公為辛,其弟有懷和巢,斗懷要殺死昭王,想要為其父報仇,被斗辛斷然阻止。辛和巢護送昭王一行逃到了隨國。
楚大夫申包胥跑到秦國求援,對秦哀公說:“吳國像大野豬、大長蟲(長蛇),要把上國一個一個吞滅。敝國滅亡了,貴國也將不得安寧。貴國何不出兵?出了兵,至少可以分到一些土地和民眾。以後敝國如果永劫不復,也將是貴國的土地和民眾。貴國如果有意保存敝國,敝國將世世代代服事貴國。”秦哀公聽了尚不為所動,答稱要商量商量。申包胥不肯告退,也不肯進食,哭了7天7夜之久,秦哀公終於答應出兵了。
昭王長庶兄子西建樹王旗,安定人心,招集散兵,組織抗戰。至公元前505年,這場戰爭把另外幾個國家也或深或淺地牽址進去了。周天子見楚國為吳師所破,自顧不暇,派刺客到楚國,殺死了王子朝。蔡國因負責吳師的補給而缺糧,向魯國求助,魯國送了些粟給蔡國。越王允常見吳師主力久出不歸,乘隙襲擾吳國。秦師500乘,以子蒲、子虎為帥,出武關,過申縣,敗夫概王於沂邑。與此同時,散而復聚的楚師敗吳師于軍祥(今湖北隨州市西南)。秦師縱橫於方城內外,楚師出沒於漢水南北,楚人則支援秦師和楚師而阻擾吳師,吳師窮於應付。是年秋,楚秦合兵擊滅為虎作倀的唐國。闔閭見前方大勢已去,後方大患日亟,當即命全軍撤回吳國。
吳師退走之後,昭王回到郢都,時為10月。歷時10月余的大戰終於結束了。在這場大戰中,受禍最慘的是郢都的國人,郢都經吳師蹂躪,殘破不堪。公元前504年四月十五日,吳國的太子終累打敗楚國的水軍,俘虜了潘子臣、小惟子和七個大夫。楚國大為恐懼,害怕滅亡。子期又帶著陸軍在繁揚被戰敗。令尹子西高興地說:“現在可以治理了。”從這時開始把郢都遷到鄀地,改革政治,來安定楚國。遷都後新都仍稱之為郢,以示不忘其舊。 從昭王十一年冬起作為首都的郢,稱為“載郢”。
公元前496年二月,楚國滅亡了頓國。前495年二月,楚國滅亡胡國,俘虜了鬍子豹。前494年春天,楚昭王聯合陳、隨、許發兵包圍蔡國國都。離城一里建築堡壘,寬一丈,高二丈。役夫屯駐九晝夜,和子西的預定計畫一樣。蔡國人把男女奴隸分別排列捆綁作為禮物出降。楚昭王讓蔡國遷移到長江、汝水之間就回去了。前491年夏季,楚國攻下夷虎,開始策劃向北方擴張。

去世

楚昭王二十七年(前489)的春天,吳國攻打陳國,楚昭王救助陳國,駐軍在城父。十月,昭王病倒在軍中。天空有紅色雲霞象鳥一樣,圍繞太陽飛翔。昭王向周太史詢問吉凶,太史說:“這對楚王有害,可是能夠把災禍移到將相身上。”將相聽到這句話,就請求向神禱告,自己代替昭王,昭王說:“將相如同我的手足,今天把災禍移到手足上,難道能夠免除我的病嗎?”昭王不同意。占卜病因,認為是黃河在作祟。大夫們請求祭禱河神。昭王說:“自從我們先王受封后,遙祭的大川不過是長江、漢水,黃河神我們不曾得罪過。”昭王沒有答應大夫們的請求。
臨終之際,楚昭王要子西繼為王,子西堅辭不受;要子期為王,子期的態度一如子西。昭王又要子閭(公子啟)繼為王,子閭也堅持不受,昭王連說了5次,子閭連辭了5次。子閭見事態如此,為了安慰昭王,假意受命,七月,昭王死,子閭與子西、子期議決,封鎖訊息,阻絕路口,秘密派精幹的使者回郢都,迎昭王子熊章到城父,立之為王。惠王即立,楚師才回國。隨後下葬昭王。

人物評價

孔子:“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也,宜哉!《夏書》曰:‘惟彼陶唐,帥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亂其紀綱,乃滅而亡。’又曰:‘允出茲在茲。’由己率常,可矣。”
班固:“楚昭王遭闔廬之禍,國滅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反矣!何患無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賢也!’相與從之。或奔走赴秦,號哭請救,秦人為之出兵。二國併力,遂走吳師,昭王返國,所謂善敗不亡者也。”
諸葛亮:“若楚昭遭禍,奔求救, 卒能返國,可謂善敗者不亡矣。”
李筌:“楚昭王遭闔閭之禍,國滅出亡,父兄相與奔秦請救,秦人出兵,楚王反國,所謂善敗者不亡也。”
司馬貞:“昭困奔亡,懷迫囚虜。”

親屬成員

父親:熊棄疾,即楚平王
母親:秦國女子
兄弟:太子建、公子申、公子結、公子閭等
妻妾:越姬越王勾踐之女,生楚惠王)、貞姜(齊國國君之女)
兒子:熊章,即楚惠王
後裔:昭固(望山橋一號楚墓墓主)、昭坨(包山大冢墓主)等。

史籍記載

史記·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左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