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河南省羅山縣)

羅山(河南省羅山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羅山
  • 外文名稱:LuoShan
  • 別名:寶城
  • 行政區類別:市轄縣
  • 所屬地區中國華中
  • 下轄地區城關龍山、楠桿、高店等
  • 政府駐地:新區行政路
  • 電話區號:0376
  • 郵政區碼:464200
  • 地理位置:中國中部
  • 面積:2077平方公里
  • 人口:74.6萬人
  • 方言中原官話信蚌片/江淮官話黃孝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
  • 著名景點:何家沖、靈山寺、董寨國家鳥類自然保護區、九里落雁湖、御碑亭
  • 機場:無
  • 火車站羅山站
  • 車牌代碼:豫S
  • 羅山特產信陽毛尖板栗
  • 羅山名人費禕黎世序張軫尚鉞
  • 古代用名:鄳縣、高安縣
羅山榮譽,羅山概況,行政區劃,羅山行政區劃的歷史變革,行政區劃,歷史沿革,羅山革命鬥爭史簡介,《羅山協定》簽定舊址,地方網站,羅山旅遊,靈山,董寨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龍池,交通條件,羅山資源概況,動 物,植 物,礦 物,土 地,水,人才、勞動力資源,羅山名人,羅山大腸湯,

羅山榮譽

國家級生態示範縣、體育工作先進縣、特殊教育先進縣、計畫生育先進縣、全國林業生產先進縣、“兩基”教育先進縣
羅山

羅山概況

羅山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大別山北麓,淮河南岸。總面積20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5萬畝,縣現行行政區劃:10鄉9鎮、272個行政村、26個居委會、5035個村(居)民小組,710239人。在這塊土地上生活著72萬勤勞智慧勇敢的人民,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匯集著經濟社會發展的獨特優勢。
羅山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漢代(公元前1世紀)始置縣制,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定名羅山。境內有許多名勝古蹟,旅遊資源豐富。位於縣城西南60公里處有千年古剎靈山寺,寺院始建於北魏,距今有1500餘年歷史,寺門有明太祖朱元璋題寫的“聖壽禪寺”匾額,現在的寺門匾額為全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親筆所寫。靈山寺在印度、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有較大影響。以靈山市為中心的靈山省級風景名勝區分四大景、72洞、108景點。遠望靈山,奇峰秀麗、層巒疊嶂;金頂朝宇,俯視豫鄂,萬頃千堤;登山攬勝,雲海松濤,煙霞晃亮,令人心曠神怡,是遊覽避暑的勝地。景區與全國著名的“雲中公園”雞公山相距20公里,交通便利。聞名中外的商周墓地--莽張天湖後李文化遺址,是江淮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小殷墟”之稱。目的出土的白酒,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為世界之最,於1990年載入《吉尼斯世界大全》。羅山縣還是著名的革命紀念地,鐵鋪鄉何家沖是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李先念、賀龍、王震、程子華、徐海東、劉華清、郭述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留下了戰鬥的足跡。
春秋時期為申國地,高店鄉所在地還可能是江國故城。漢代改稱鄳縣,北齊改為高安縣。隋朝開皇十六年(596年)改稱羅山縣。由於縣南10里有小羅山(又名龍山),縣南百里又有大羅山,所以縣名改為羅山,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羅山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大別山北麓,淮河南岸,面積2077平方公里,它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隋開皇十六年始置縣。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先後哺育了三國名相費禕、治水名臣黎世序、歷史學家尚鉞、起義將軍張軫等七十多位歷史名人。1979年,在莽張天湖挖掘出來的商周古羅國遺址,轟動海內外,舉世驚嘆!羅氏華人紛紛前來尋根問祖歸宗正源,隨墓地出土的白酒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為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酒,於1990年載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與羅山山之佳作,水之精品交相輝映,勾勒出一輻絢麗多彩的羅山山水畫卷。靈山、龍池、何家沖、石山湖等便是這畫卷中最璀璨奪目、鬼斧神工的經典。

行政區劃

羅山行政區劃的歷史變革

【位 置】
羅山縣位於河南省南部,大別山北麓,淮河南岸,介於東經114o10,至114o42,北緯31o44,至32o19,之間,南與湖北大悟、河南新縣接壤,東以竹竿河為界與光山縣為鄰,北隔淮河與息縣、正陽相望,西與信陽縣毗連。縣城西距信陽市45公里,北距省人民政府所在地鄭州市373公里。信葉公路(信陽至葉集)橫穿羅山東西,羅淮(羅山至淮濱)、羅宣(羅山至宣化店)公路縱貫縣境南北,“十”字形的公路網路溝通豫南同皖西、鄂東北的廣大區域。縣境東西寬41公里,南北長63公里,面積2065平方公里。
【建 置】
西周 未置縣,區域屬中國
春秋、戰國未置縣,區域屬楚國
秦 未置縣,區域屬衡山郡。
漢 置 黽阝縣,屬江夏郡。
三國、晉 同漢制。
南北朝宋孝建三年(456年)分黽阝 縣地增置寶城縣,同屬義陽郡。南齊改寶城縣為保城縣,與黽阝 縣均屬北義陽郡。梁武帝時合黽阝 縣、保城縣置汝南郡。北魏分置保城縣、黽阝 縣、東隨縣。保城縣、黽阝 縣屬齊安郡。北齊合三縣置高安縣,屬齊安郡。
隋 開皇三年(583年)高安縣併入鐘山縣。開皇九年(589年)將北魏時的東隨縣地從鐘山縣分出,置禮山縣,屬義陽郡。開皇十六年又分鐘山縣地置羅山縣(因縣治西南4公里處有小羅山—今名小龍山,故名),屬義陽郡。大業末年(618年)禮山縣廢。
唐 武德四年(612年)於縣境置南羅州,領羅山縣。武德八年(625年)南羅州廢,羅山縣屬申州
五代 同唐制。
宋 開寶九年(976年)羅山縣廢。雍熙三年(986年)復置羅山縣,屬信陽軍
元 至元二十年(1283年)徙信陽州治於羅山縣城,縣治遷往西南,稱羅山新縣。屬汝寧府信陽州。
洪武元年(1368年)縣治復舊,仍稱羅山縣,屬信陽州。洪武七年(1374年),改屬汝寧府。成化十年(1475年)復屬信陽州。
清 羅山屬汝寧府。
中華民國 2年(1913年)廢府、州,羅山縣屬豫南道。16年(1927年)廢道,直屬河南省。17年(1928年)河南省劃為14個行政區,羅山屬第七(信陽)行政區。21年(1932年)劃屬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區
22年(1933年)1月1日,撥縣境南部的宣化店、姚家畈、豐家店、唐店、王家店、彭城店、新府、毛家集一片(569.55平方公里)歸新置的湖北省禮山縣(今大悟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3月解放,屬潢川專區。1952年11月,潢川專區與信陽專區合併,羅山屬信陽專區。
【區劃】明 天順五年(1461年),全縣有15個裡,弘治前後,劃分6個鄉(遵化、履信、鹹寧、崎嶇、引遠、崇寧),下轄22個裡。嘉靖時期,安莊、遺愛2個裡廢。萬曆前,里改名為保。
清 乾隆時期,劃為45個約(三南約、三北約、兩約、牛南約、牛北約、新約、蔡約、土約、槐約、獨西約、雙約、包約、定約、曾約、陳約、九約、萬約、姚約、青約、班約、石約、南約、子約、張約、城約、金約、桂約、龍約、北東約、北西約、高約、西里約、朱約、沙上約、沙下約、勝約、莽約、老約、榆南約、榆北約、桿約、淮東約、淮西約、團約)。宣統三年(1911年)劃為6個區(為選舉投票而劃),區下轄48個約。第一區轄三南約、三北約、兩約、牛南約、牛北約、新約、淮東約、淮西約、雙約;第二區轄張約、桿約、高約、團約、榆南約、榆北約、西里約、金約;第三區轄龍約、桂約、包約、班東約、班西約、陳約、萬約;第四區轄朱約、南約、上石約、下石約、曾約、城約、九約、北東約、北西約;第五區轄子約、槐約、土約、莽約、獨東約、獨西約、蔡東約、蔡西約;第六區轄勝約、姚約、沙上約、沙下約、老約、定約、青約。後將第四區的九約分為上九約、下九約,第六區的青約分為青南約、青北約、其中青北約劃屬第三區。
中華民國 21年(1932年)實行保甲制,全縣改劃為5個區:第一區城關、第二區楠桿、第三區澀港、第四區周黨、第五區莽張。區下轄50個聯保(原約改名),490個保,4,744個甲。25年(1936年)改劃為3個區;第一區城關轄21個聯保,下轄136個保,1396個甲;第二區莽張轄13個聯保(莽張、北東約、北西約、南約、包約、龍約、土約、蔡東約、蔡西約、獨西約、槐約、子約、城約),下轄155個保,1519個甲;第三區潘新鎮轄17個聯保,下轄212個保,2065個甲。30年(1941年)撤消區、聯保,改劃為12個鄉(鎮):潘新(鎮)、靈城、明月、吉光、定遠、費公、竹河、瀛湖、子路、溮河、城關(鎮)、金楠,下轄159個保,1855個甲。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夏,全縣劃為7個區:城關區、楠桿區、竹河區、莽張區、澀港區、彭新區、周黨區。區下轄67個鄉。
1950年8月,城關區改為城關鎮,下轄3個街。從周黨、彭新兩區中各劃出一部分增設定遠區。
1951年,全縣改為10個區:城關區、河口區、竹竿區、莽張區、周黨區、定遠區、彭新區、澀港區、楠桿區、子路區,區下轄196個鄉(鎮)。1952年,竹竿區改為廟仙區。同年,將原196個鄉(街)合併為186個鄉(街):城關轄街2個,河口區轄鄉20個,竹竿區轄鄉20個,莽張區轄鄉20個,周黨區轄鄉20個,定遠區轄鄉20個,彭新區轄鄉20個,澀港區轄鄉21個,子路區轄鄉18個,楠桿區轄鄉24個。1953年3月,全縣合併為175個鄉(街)。1955年5月,撤銷廟仙區,恢復竹竿區。之後,又將竹竿、城關區的全部和楠桿區的護林、閻樓2鄉合併設城郊區。年底撤銷河口、子路區,其地劃歸莽張、楠桿、城郊等區。
1956年2月,區下建立中心鄉(鎮)35個,下轄77個小鄉。
1957年3月,撤銷中心鄉,全縣劃為68個鄉:城郊區轄鄉10個,莽張區轄鄉10個,周黨區轄鄉10個,定遠區轄鄉9個,彭新區轄鄉10個,澀港區轄鄉10個,楠桿區轄鄉9個。
1958年3月,撤銷區,全縣劃為:城關鎮、城郊、東鋪、河口、竹鋪、莽張、子路、仙橋、南李店、周黨、潘新、龍鎮、定遠、春秋、雞籠、彭新、倒座、九里、鐵鋪、澀港、朱堂、青山、雙橋、楠桿、北李店、高店,25個鄉下轄247個高級社
1958年8月,撤銷鄉、鎮建制,全縣建立7個公社:城郊、莽張、周黨、定遠、彭新、澀港、楠桿。9月合併為一個公社,前7個公社改為分社。1959年3月,縣公社撤銷,前分社改為公社,並從城郊公社中增劃竹竿公社,共8個公社,下轄185個大隊。1960年2月,從城郊公社增劃城關公社,大隊也進行了調整。全縣共9個公社,下轄158個大隊。其後,部分公社所轄大隊又有所調整。
1961年8月,全縣設9個區:竹竿區、東鋪區、莽張區、周黨區、定遠區、彭新區、澀港區、楠桿區、城關區。下轄37個公社(鎮),374個大隊。1961年10月,撤銷竹竿、城關區,原城關區所轄龍山、十里塘公社與竹竿區合併設城郊區,城關鎮為縣直轄
1962年5月,撤銷區,全縣劃為16個公社:城郊公社、東鋪公社、城關鎮、竹竿公社、莽張公社、周黨公社、潘新公社、定遠公社、雞籠山公社、彭新公社、鐵鋪公社、澀港公社、青山公社、子路公社、楠桿公社、高店公社。1963年3月,將鐵鋪公社併入彭新公社,雞籠山公社併入定遠公社。大隊也進行了調整。全縣共14個公社(鎮),下轄236個大隊。此後,各公社在不同時期分別對所轄大隊進行過調整。1975年3月,從彭新公社劃出6個大隊置鐵鋪公社;從定遠公社劃出12個大隊置山店公社;從莽張公社劃出6個大隊,城郊公社劃出7個大隊置廟仙公社;從東鋪公社劃出6個大隊,楠桿公社劃出2個大隊置尤店公社。1980年以後,部分公社對所轄大隊進行過部分調整。
1983年7月,改公社為鄉、大隊為村,村在原大隊的基礎上有所調整。
1987年2月,周黨鄉撤鄉建鎮;1991年11月,從原澀港鄉分離出朱堂鄉;1994年4月,竹竿鄉撤鄉建鎮;1995年2月,楠桿鄉撤鄉建鎮;1996年3月,澀港鄉撤鄉建鎮;1996年5月,子路鄉撤鄉建鎮;1996年12月,青山鄉撤鄉建鎮;2000年8月,彭新鄉撤鄉建鎮;2000年11月,潘新鄉撤鄉建鎮;2004年10月,澀港鎮改名為靈山鎮
2005年,全縣分為19個鄉鎮,下轄286個村,其中有9個鎮:城關鎮、竹竿鎮、楠桿鎮、青山鎮、子路鎮、周黨鎮、彭新鎮、靈山鎮、潘新鎮。有10個鄉:東卜鄉、尤店鄉、高店鄉、朱堂鄉、鐵卜鄉、山店鄉、定遠鄉、廟仙鄉、莽張鄉、龍山鄉。

行政區劃

羅山縣現行行政區劃:10鄉9鎮、272個行政村、26個居委會、5035個村(居)民小組,710239人。

歷史沿革

羅山革命鬥爭史簡介

羅山是塊紅色的土地,早在“五四”運動時期,一批在外地求學的青年學生在“五四”浪潮的推動下回到羅山,於1920年成立了“羅山青年學社”,傳播民主思想和馬克思主義。
羅山是豫南最早建立黨組織的縣區之一。早在1925年就成立了黨支部——中共東峰庵支部。1927年3月26日的朱堂店農民暴動,是豫南地區在共產黨領導下最早的農民暴動之一。
1928年3月,中共羅山縣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在羅山黨組織的領導下,於1929年9月17日羅山南部的宣化店一帶進行了著名的“羅南暴動”。在羅山南部地區形成了以宣化店為中心的一塊新革命根據地。隨後,周黨店桂店人民也在黨組織的領導下舉行了暴動,建立了區農會和130餘人的赤衛隊。1930年10月17日,紅一軍攻克羅山縣城。在紅軍的支持下,羅山南部各區、鄉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並先後組織發動了莽張王鄉等10餘起農民暴動。11月下旬,在宣化店建立了羅山蘇維埃政府。直至今日,“羅山縣蘇維埃政府”的牌子仍掛在湖北省大悟縣的宣化店。
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撤後,重建的紅二十五軍繼續堅持鄂豫皖根據地的鬥爭。1934年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奉命從羅山縣鐵卜的何家衝出發,開始了長征。
抗日戰爭初期,1938年9月,羅山的革命組織配合國民黨胡宗南、孫連仲部隊與日軍進行了著名的“龍山戰役”。此役在以縣城為中心的羅山境內打了20多天,雙方參戰部隊近20萬。戰鬥十分慘烈。1939年春縣城收復時,縣長梅治朝奉胡宗南之命為“龍山戰役”陣亡將士建立了忠烈祠紀念塔,蔣介石和衛立煌為紀念碑題了詞。此二碑至今還保存在縣文博館內。
羅山淪陷後,羅山人民堅持敵後抗日戰爭。李先念率新四軍獨立游擊大隊於1938年春節前夕來到靈山寺,在該寺的大雄寶殿主持召開了著名的“靈山會議”。此會議使大別山區的敵後游擊戰鬥進入了發展階段。1945年底,共產黨中原部隊5萬人被國民黨30萬軍隊團團包圍在鄂豫邊境。為緩解中原地區的軍事衝突,軍事調處執行部派第九執行小組國、共、美三方代表於1936年1月22日來到羅山縣城,與國民黨地方駐軍軍長及中共中原軍區代表王震等於1月23日在縣城福音堂舉行談判,簽訂了《羅山協定》。《羅山協定》的簽訂,雖然最終未能阻止國民黨發動內戰,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給中原部隊在軍事上緩衝的機會,經濟困難得到了某種程度的緩解。
1947年8月,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區,羅山各級黨組織迅速恢復和發展起來。縣區、鄉民主政府也相繼建立,各級游擊隊配合劉鄧大軍到處擺開了消滅敵人的戰場。1949年3月15日,羅山解放。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羅山人民為中國革命做出了突出貢獻,有2萬多人為革命犧牲了生命。這是一塊浸透烈士鮮血的紅色土地。

《羅山協定》簽定舊址

《羅山協定》簽定舊址位於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縣城,從312國道可直達,距信陽市40公里,原為“福音禮拜堂”,始建於清宣統元年(1909),屬西式建築,磚木結構。1946年初,國民黨背信棄約,破壞國共兩黨《停戰協定》,不斷進攻中原解放區。經中共多次抗議和要求,北平軍事調停處執行部派第九執行小組在羅山縣城與中共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震會見,雙方就中原戰事和給養問題進行談判。執行小組於1月22日下午由國民黨駐信陽六十六軍軍長宋瑞珂陪同赴羅山,王震偕秘書和翻譯各一名同時到達。23日上午10時會議在禮拜堂舉行,在執行小組的調處下雙方達成諒解,下午5時簽訂了《羅山協定》。《羅山協定》的簽訂,解決了中原部隊當時的運輸給養問題,為我中原解放軍贏得了全面部署反擊國民黨的寶貴時間,從而使我黨在政治上、軍事上獲得了主動。1986年,《羅山協定》談判舊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王震同志為舊址題詞,現保存完好,已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方網站

1、羅山熱線 2、羅山網  3、羅山縣人民政府網  4、羅山人論壇 5、中國區縣聯盟羅山網 6、大河論壇宜居信陽論壇
羅山網羅山網
羅山(河南省羅山縣)
網際網路發展
1、2005年,羅山人大志租用空間創辦“羅山人論壇”。 羅山人論壇採用ctb文本論壇,註冊會員達2萬人,日線上1000人,成為羅山網際網路歷史上第一個本地論壇社區。   
2、2008年,由中共羅山縣委宣傳部主管的地方網站——羅山政府網成立。   
3、2009年,羅山網創建。羅山網在保留原羅山人論壇會員的基礎上,並設立門戶、羅山社區、羅山家園等版塊。主要面向羅山生活、消費、娛樂與電子商務服務。
4、2011年,新的羅山論壇成立,由羅山人網名楓葉租用伺服器創辦,新的羅山論壇主要以關注羅山,服務生活,親民百姓,風韻江南等四大主題來服務羅山人民!

羅山旅遊

靈山

策馬豫楚雄關古道,周覽形勝,但見神奇靈山,千岩競秀,萬壑爭流,銀河飛瀑,凌空而降,飄如雪、斷如霧、綴如珠、掛如帛,靈氣似隱似現。近前若天兵天將,遠看似白衣觀音飄然仙臨。至此,又可登高攬勝,拾級而上,賞靈岫陰雲,拜金頂廟宇,雲裡霧裡,仿若天上宮闕,人間之仙都;四野雲海松濤,煙霞擁懷,清風洗面,令人心曠神怡。此時,或放歌、或賦詩,若把酒臨風,其嘻洋洋者矣!驅車九里落雁湖,山懷柔情,水懷蜜意,水雲長惜別、山水總相依;至若晴日,微風吹拂,湖光礫金,落日歸舟,紅霞滿天;雨日山色空朦,煙霧茫茫,風吹過驚濤拍岸,青山與綠島共沉浮,宛如一幅水墨丹青。落雁湖,謎一樣的湖!正是逐煙波於四時,賞彩霞於朝暮的好景致、好去處。其山水之美、之精、之妙,與千年九里雄關出美女的傳說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好一副千古絕對“河南南 湖北北 雄關九里”,至今無人能對。為一睹落雁風華絕代的美色,讓萬千才子魂牽夢繞或江郎才盡。到靈山,不可不入蓮塘,“蓮塘鄉情總入夢,桃花園裡會陶公”;此時此刻,懷良辰以願往,臨清流而賦詩,你一定會由然產生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的感概:“靈山美景觀不盡,好將描入畫圖來”!
天下名山僧占多,靈山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輩出,名播海外,靈山是傳說中的仙山,因其“山脈走向,峰巒氣勢酷似釋迦牟尼成佛的印度天竺靈鷲山”和“有求必應,每雲必雨,驗之信然”而成為佛教名山。
靈山是我國著名的佛教聖地,佛教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內涵博大精深。靈山舊有“七寺三庵”,其中靈山寺建於北魏孝文帝延興四年,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千百年來,靈山寺以“廟門東開、僧尼同寺、帶髮修行”在佛教界獨樹一幟,被譽為“靈山三奇”。唐明皇之女建寧公主曾在此出家為尼。宋、明兩朝開國皇帝都曾御駕靈山,其中明太祖朱元璋三上靈山,敕封靈山為“皇山”、靈山寺為“國廟”、住持僧陳大用為“金碧峰禪師”,御賜半副鑾駕、金瓜、斧鉞,親筆御題“聖壽禪寺”匾額。清康熙51年,靈山寺住持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學,成為印度佛教界一代宗師。1962年,印度總理尼赫魯專程拜謁杲英墓。靈山寺現代高僧釋無煩,1996年圓寂火化遺體時出現700多粒舍利子和七彩舍利花,這在中國近百年歷史上僅是第二例,轟動海內外。

董寨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

與靈山緊緊相連的鳥類樂園—董寨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是全國僅有的兩家鳥類自然保護區之一,棲息著233種鳥類,44種爬行動物,200種昆蟲,96種蝶類。在這裡,你將會忽兒見蝶飛燕舞,雄鷹翱翔雲天;忽兒又見翠鳥、夜鶯、百靈穿林歡歌,那長尾巴的松鼠正趴在樹幹上左顧而右盼,多么歡快、祥和的世 界!靈山,正因其山秀、寺古、水美、石奇、洞幽、林密、鳥多等豐富的生態資源而先後贏得了國家級鳥類保護區、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風景名勝區的桂冠。

龍池

“萬峰迷向背,如送復如迎”。龍池,羅山山水中的又一傑作,因其秀美、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而被譽為羅山的“九寨溝”。它位於羅山南部,與靈山隔山相望、靈氣相接、又地脈相連。龍池,莫要說生態完好、風光旖旎、溝深林密、古木參天;一年四季鳥語花香、懸泉飛瀑、溪流潺潺;又常有珍禽異畜出沒,讓遊人扼腕驚奇,不捨離去;更有千道觀,神奇龍潭,讓人深不可測,百思展轉。而那神秘的龍池八景:葫蘆石聽、獨檜參天、飛泉插筆、仙岩晚照、茶茗聯園、雪浪東潮、泉嶺橫煙、龍潭浮石,已聞名於世千百年,讓去過或神往之人,話不盡傳說,道不盡天機奇緣。
飲靈山聖泉水,品靈山八姐茶,嘗一嘗羅山大腸湯,啃一塊靈山地鍋巴,小酌幾杯八姐紅酒,去石山湖去垂釣,到九里落雁湖去尋夢、蕩舟,撩一撩茶妹子會情郎的山歌,聽一段羅山皮影戲正宗的喊唱,享受這純純的楚風豫韻,陶醉在這釅釅的羅山風情之中,定教你忘卻煩惱,樂不思蜀。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來吧,朋友們,羅山大地正敞開芳香的胸懷,真誠地等待你的投入和擁抱,羅山美麗的山水,正期待你放飛生命的翅膀,在這夢境一般的天堂里飛翔!

交通條件

羅山縣交通條件優越,京珠高速、滬陝高速、寧西鐵路、G312、S339等連線東南西北。

羅山資源概況

動 物

本縣動物群具有華北、華中兩個區系的特點。有哺乳動類60種,鳥類169種,爬行類35種,兩棲類23種,共有各種陸棲脊椎動物287種,占全省總種數的近3/4。
境內的動物南北之間也存在著差異。屬於華北動物區的中北部,占全縣總面積近2/3。動物種類卻相對貧乏;屬於華中動物區的南部山區,水熱資源豐富,森林植被繁茂,兩棲類、爬行類和鳥類動物較多,動物區系中的南方型占優勢。
哺乳類 有獾、狐、黃鼠狼、刺蝟、狼、豹、野豬、鼠類、野兔、蝙蝠等。
鳥類 有麻雀、大山雀、秧雞、斑鳩、烏鴉、燕子、黃鸝、伯勞、雲雀、三趾鴞、八哥、春鴿、水雉、白頭翁、畫眉、準鵯、耳鴞、山板鳥、小翠鳥、黑卷尾、鷹、野雞、野鴨、喜鵲、貓頭鷹、杜鵑、喙木鳥、鷺鷥、黃鶯、大雁(過境)等。
爬行類 有七寸蛇、紅花蛇、水蛇、蝮蛇、龜、鱉、蜥蜴、壁虎、石龍子、蜈蚣、蚰蜒、蝸牛、蛙類、蟾蜍等。
魚類 有鱅魚、鰱魚、青魚、草魚、鯽魚、鯉魚、鱔魚、泥鰍、及蝦、蟹、蚌、螺等水生動物。
昆蟲類 有蜜蜂、蠶、蜻蜓、青蛉、瓢蟲、蜘蛛、蟬、螳螂、蠍子、蚯蚓、蟋蟀等。
珍稀瀕危動物 東方白鸛、金雕、大鴇、赤頸鷿虎 鳥 、白琵鷺、白冠長尾雉、小鴉鵑、白尾鷂、金錢豹、大靈貓、虎紋蛙、拉步甲。

植 物

羅山屬針葉闊葉混交林區。適宜於過渡帶濕潤地區的植物群落繁多,僅高等植物就有143科(1,400多種),占全省同類總科數的71.9%。由於南北地形和氣候存在差異,植物種類分布也有差別。
南部低山區 屬以常綠葉闊林為主的草、灌叢植被區。海拔800米以上的山頂具有暖溫帶植被特點,只有少量櫟類林和雜木、灌木林及草叢植被。海拔80米以下具有亞熱帶植被特徵,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及雜灌。1957年以前的有57萬畝茂密的森林,後遭破壞,原林被毀殆盡,現在人工改造和栽培的次生林49.8萬畝,森林覆蓋率為49.8%。用材林以馬尾松、楓楊、櫟類較多,約占分布樹種的60%。其次是刺杉、檜柏、側柏、毛栗、江南榿木等,以及引進的濕地松、黃山松、火炬松、水杉、柳杉等。經濟林木有茶葉、油茶、油桐、烏桕、板栗、竹類、桃、李、杏、櫻桃、銀杏、野漆樹、杜仲、獼猴桃等。小喬木和灌木有杜鵑花、山楂、女貞、薔薇、木槿、山胡椒、枸杞、木瓜、合歡、黃荊條、胡枝子、連翹、青木香等。藤木草本植物有白茅草、黃背草、羊鬍子、狗牙根、竹葉草、淮草、魚腥草、桔梗、百合、車前子、節節草、水芹、土茯苓、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葛藤、馬鞭草、天門冬、貝母、半夏、五味子、貓爪草、半邊蓮、蒿類、三七、天麻、七葉一枝花、冬蟲夏草、當歸、丹參、杜仲、辛荑等。
中南部丘陵區 屬以馬尾松、杉木林和松櫟混交林為主的黃背、白茅、狗牙根植被區。1957年以前有林面積21萬畝,後毀林開荒,減少了62.5%。現有林地7.89萬畝,林木覆蓋率為20.5%,天然林極少,多是人工栽培的用材林、薪炭林、經濟林。用材林以松、杉、櫟、楊、柳、椿、楝較多,泡桐、法桐、側柏、楸樹、刺槐、國槐和竹類較次。經濟林有山楂、烏桕、油桐、板栗、柿子、桃、李、杏、蘋果、葡萄、石榴、櫻桃等。草本植物有蒲公英、白洋草、稗子,馬齒莧、節節草、水芹、車前子、蒿類、黃背草、雞眼草、星星草、田邊菊、牛毛氈、白茅草、狗牙草、野菊花、羊鬍子草、牛筋草等。
中北部壟崗區 林種與中南部丘陵區相同。1958年前有林面積20萬畝,林木覆蓋率為46%,層次結構較好。目前除保留有70年代栽植的林木外,成林面積很少,現有林木(包括田旁投影)6.32萬畝,林木覆蓋率為7.79%。用材林以泡桐、楊、柳、椿、楝、槐較多,另有少量馬尾松、艾薔、水芹、蒲公英、車前子、馬唐、雞眼草、稗子、牛毛氈、竹葉草、白茅草、黃背草、狗牙草、羊鬍子、香附、茅草、履草、牛筋草、星星草等。
沿河平原區 屬以種植業為主的濕生、半濕生植物植被區。多為路、渠、河、村邊人工栽植的散生用材林,和少量的荒灘果木林及農林間作,林木覆蓋率為14.4%。用材林以泡桐、楊、柳為主,其次是椿、楝、槐、竹類,還有少量的松、杉、柏等。經濟林木以桑、梨、桃為主,兼有少量的柿、棗、板栗等。草本植物有狗牙根、馬唐、荷草、白茅草、雞眼草、半夏、車前子、蒲公英、艾薔、薄荷、黃背草、茅草、履草等。沿河窪地有生長旺盛的濕生半濕生植物,如游草、荷草、葦草、燈心草、牛毛氈、蓼、狗牙根、淮草、牛筋草等。
天然植物中,中華獼猴桃營養為果中之冠,桔梗、杜仲、天麻、七葉一枝花、辛荑、三七、丹參、冬蟲夏草為名貴中藥材,但杜仲、辛荑、天麻、七葉一枝花等瀕於滅絕。珍瀕危植物:香果樹、山白樹、杜仲、獨花蘭、天竺桂、楠木、狹葉瓶爾小草、八角蓮、明黨參、天麻。

礦 物

已探明的礦產有20種,其中黑色金屬有鈦磁鐵、磁鐵、金紅石、有色金屬有鉛鋅、白鎢、銅、鉬、銻、貴重金屬有金、銀、非金屬有珍珠岩、膨潤土、沸石、瓷石、螢石、大理石、鉀長石、硫磺、石棉、煤等,礦產地共有56處,一些非金屬礦產如珍珠岩、膨潤土、螢石等地質條件好,儲量大,品位高,有可觀的儲量,已成為優質礦種;有的金屬礦如鉬銀等,尚未充分開採,屬潛在優勢礦種。

土 地

眀隆慶六年(1572年),官、民田地及塘堰728,777畝,分天、地、人三等:天田252,060畝;地田211,096畝;人田256,621畝。
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熟地224,852畝,順治十六年(1659年),熟地增至248,955畝,康熙三十年(1691年),熟地增至319,282畝,雍正十三年(1735年),熟地增至619,106畝。
民國20年(1931年),耕地617,760畝。21年(1932年)前,土地總面積為400多萬畝,是年後為3,145,680畝。32年(1943年),耕地1,437,750畝,林地400,500畝,池沼地376,125畝,荒地760,500畝,雜地187,125畝,35年(1946年),耕地1,149,000畝,占總面積的41%。1950年耕地951,001畝,1957年增至1,138,910畝,1985年減至851,644畝。
目前,可耕地面積有所減少,林業用地城鎮建房有所增加。綠色植被率大大提高。總土地面積207268.35公頃,(包括耕地、林地、水域用地等等)其中國土地19496.9公頃,集體土地187771.45公頃。耕地面積89962公頃,其中灌溉水田70705.49公頃,望天田1732.98公頃,旱地15733.92公頃,菜地1789.61公頃。園地面積2003.84公頃,其中水果園1073.61公頃,茶園916.59公頃,桑園及其他園地13.64公頃。林地面積54244.61公頃,其中林地48621.18公頃,灌木林地169.93公頃,蔬林地1591.88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829.15公頃,適林地22.64公頃。牧草地面積1036.09公頃,其中苗圃10.13公頃,天然草地1036.09公頃。城鎮農村居民點工礦用地15907.47公頃,其中城市的建制鎮用地404.95公頃,農村居民點用地13988.63公頃,工礦與特殊用地1513.89公頃。交通用地2504.61公頃,其中公路占460。17公頃,農村道路占2044。44公頃。水域用地25192.18公頃。未利用土地16147.55公頃,其中荒草地5546.64公頃,田埂占8428.28公頃。

淮河、溮河、竹竿河、小潢河從羅山穿境而過,年平均水總量為34.62億立方米。全縣水資源總量為28.09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總量穩定在10.87億立方米。羅山共有各類水庫140座,塘、堰、壩36046處,總蓄水量近5.6立方米。其中石山口大型水庫可保證全縣工業、農業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根據多年氣象資料分析,羅山年均降水量為1149.7mm,總水量為14.24億m3,其中豐水年降水量為1388.6mm,總水量為17.25億m3。一般夏季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羅山入境、過境水也比較豐富,年均過(入)境地表水總量17.22億m3,可作為本縣水資源?約為9.67億m3。全縣淺層地下水資源總量為0.9776億m3,可開採量為0.6440億m3,經檢測,地下水水源礦化度167-319mg/l。總硬度40-250mg/l,基本水質一般。符合二級飲用水標準,適宜於人畜飲用,農業灌溉和工業用水。

人才、勞動力資源

羅山有著強大的人才資源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羅山教育是大別山下的一枝奇葩,豫南大地上的一顆璀燦的明珠,自古江淮多才子。羅山歷年的高考上線率、錄取率在河南省名列前茅。羅山的職業技術教育發達,在比較完善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和陣地。全縣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占成年人口的比例為18.7%,接受職業技術教育的高素質的勞動力資源,全縣農村富餘勞動力達到25.5萬人,縣委、縣政府採取引導、培訓、服務等辦法,促進勞動力素質的不斷提高。

羅山名人

台胞---徐立德 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尚鉞 愛國起義將領---張軫 羅山農民運動的骨幹---桂乾生 中共羅山縣委第一任書記---陳孤零 清代治河名臣---黎世序 三國蜀相---費 禕 元末明初大將---李思齊 清末雲貴總督---丁振鐸 林學家---萬晉 化學家---鄭汝驪

羅山大腸湯

羅山大腸湯,是羅山當地的傳統名吃,很受當地人的喜愛,主要是豬大腸、豬血、水豆腐配以調料、辣椒燉製而成,加以荊芥或小蒜苗,湯色乳白、味道香醇,口感肥厚,也可以另配千張、豆皮、黃豆芽,一瓶啤酒或一碗米飯,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據記載,元末明初,羅山縣城南關有一戶李姓人家以替當地大戶屠宰牲畜謀生,每次活計完畢,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豬雜碎剩下,看著扔掉很可惜,李姓人家便將這些豬下水等洗乾淨,過一下水再放些鹽巴、姜、蒜等佐料,一塊熬著吃。天長日久,李姓一家廚房裡總時不時飄出香味,鄰里四舍見了便問他們,總說家裡沒糧吃,為何總有如此的香味?每次四鄰的孩子聞到後便會聚集在李家門口,讒得直吞口水,這時李姓人家便盛上一勺半碗勻給孩子們嘗嘗。再後來為了養家餬口,李家索性在自家門口搭起涼蓬,做起了大腸湯的買賣,年復一年,在元末明初那種動盪不安、食不果腹的歲月,別人家的孩子都是面黃肌瘦,李氏的三個兒子卻長得非常結實,乾起活來,個個都是一把好手。
這一年,朱元璋與江南王陳友諒在鄱陽湖一戰兵敗,隻身往北潛逃。羅山縣尹李思齊接到密報後親自帶領衙役前往義陽(今信陽),準備在九里關設下埋伏,以期來個翁中捉鱉。時值秋末,秋老虎依然肆意狂虐,李思齊帶領衙役們從縣衙出發一路小跑,行至南關已是正午時分,衙役們個個飢腸轆轆。恰在這時,一股誘人的香味隨著陣陣微風撲面而來,勾起了衙役們強烈的食慾。眾衙役被這香味吸引,放慢了腳步四下張望,前方不遠處一幅斗大的“李氏大腸湯”店旗迎風招展,眾衙役便上前將李氏大腸湯館圍了起來。李思齊驅馬前行,待回頭一看不見後邊人影,便打馬迴轉,只見眾衙役圍在灶台跟前,氣的大聲呵斥,手中的馬鞭不停的向他們抽去,眾衙役被打的個個眥牙咧嘴,卻不停地哀求:“老爺,讓我們吃一碗再走吧,這香味太誘人了。”也許是從未見過這美味,也許是大腸湯的獨特香味太誘人,李思齊突然感覺自己也實在太餓了。便突發慈悲的嚷道:“弟兄們,吃好了給我加油跑,抓住朱元璋重重有賞,掌柜的,每人來碗大腸湯。”李氏麻利的給每位衙役盛了碗大腸湯,衙役們狼吞虎咽,吃完一碗又一碗,直至湯水不剩,這才開始上路。李思齊原以為吃飽喝足後跑起來有勁,誰知這幫衙役卻因吃得過飽,走起路來一個比一個慢,他真後悔不該讓這幫小子吃什麼大腸湯。等李思齊趕到九里關,已錯過了設伏的時機。這時的朱元璋早已逃往靈山寺躲藏了起來,無影無蹤。後來李思齊回想此事,頗有感嘆地說:朱元璋也是命不該絕天照應,大腸湯救了他一命。再後來,李思齊投降了朱元璋,被授為江西行省左丞。明洪武三年昇平章政事,於該年的農曆三月初一隨朱元璋前往靈山寺降香還願的那天路過羅山縣城並在此午餐,席間山珍海味並未讓朱元璋胃口大開。一旁頗有心計的李思齊悄悄的溜了出去,過了一會兒,膳房那邊飄來一股誘人的香味,朱皇帝頓時為之一振,來了興致,忙問什麼香味如此誘人?李思齊連忙吩咐上湯,指著大腸湯介紹道:“陛下,此乃羅山有名的李氏大腸湯,具有益胃寬腸通便養顏之功效,說起來,就是這大腸湯,也算是對陛下您有救駕之恩……”於是,李思齊便將當年的情形和盤托出。朱元璋連嘗幾口讚美道:“美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食。”吃得興起,頒上玉旨,將李氏一家帶回應天府,專供皇宮御宴大腸湯,御賜“一品美食大腸香湯”的匾額。至此,羅山大腸湯便成為宮廷一道御菜,名揚豫南,風靡大江南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