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禕(三國時期蜀漢名臣)

費禕(三國時期蜀漢名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費禕(?-253年2月),字文偉,江夏(今河南信陽市羅山縣人)人,三國時蜀漢名臣,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深得諸葛亮器重,屢次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刁難,而費禕據理以答,辭義兼備,始終不為所屈。孫權非常驚異於他的才能,加以禮遇。

北伐時為中護軍,又轉為司馬。當時魏延楊儀不和,經常爭論,費禕常為二人諫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官至大將軍,封成鄉侯。費禕主政時,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費禕性格謙恭真誠,頗為廉潔,家無餘財。後為魏降將郭循(一作郭脩)行刺身死。葬於今廣元市昭化古城城西。

基本介紹

  • 本名:費禕
  • 字號:字文偉
  • 所處時代:漢末三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江夏(今湖北孝昌縣)
  • 去世時間:253
  • 主要成就:休養生息,增強蜀漢國力
  • 官職:大將軍
  • 爵位:成鄉候
  • 諡號:敬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功勳卓著,居中調解,志慮忠純,擊退曹爽,安邦定國,遇刺身亡,人物評價,家庭成員,後世紀念,費禕墓,費禕亭,黃鶴樓,史料記載,藝術形象,文學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費禕少時喪父,跟隨族父費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正是益州牧劉璋之母。劉璋遣使迎接費伯仁,費伯仁便帶著費禕遊學入蜀。後來劉備平定蜀中,費禕便留在益州,並與汝南人許叔龍、南郡人董允齊名。其時許靖喪子,董允與費禕正要一起出席葬禮。董允向其父董和請求車駕,董和便遣一乘鹿車給二人。董允見此,面有難色,費禕卻從容走前先上鹿車。及至喪所時,諸葛亮及國中諸貴人均已齊集,車乘也很華麗,董允神色猶未泰,而費禕卻晏然自若。駕車人回來後,董和問及備細,知其如此,於是向兒子道:“我常常以為你跟文偉(費禕字)之間的優劣未可分別,但從今以後,我對這個問題不再有疑惑了。”
費禕塑像費禕塑像

功勳卓著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立太子時,費禕與董允俱為太子舍人,遷庶子。
建興元年(223年),劉禪繼位後,以費禕為皇宮侍從。
建興三年(225年),丞相諸葛亮征討南中凱旋時,朝中眾官數十里設道迎逢,這些官員的年齡、官位多在費禕之上,而諸葛亮卻特請費禕同坐一車,於是眾人對費禕莫不刮目相看。諸葛亮以剛從南歸之由,命費禕為昭信校尉,出使東吳重申盟好。在招待宴上,孫權為人滑稽,向費禕嘲啁無方,而諸葛恪、羊茞等吳臣以才博果辯,也紛紛論難,辭鋒不絕,而費禕以順暢的言辭及篤信的義理,據理以作答辯,終不為所屈。《費禕別傳》載道:孫權與眾吳臣別酌好酒以灌費禕,視其已醉,然後問以國事,並論及當世之務,辭鋒問難累重而至。費禕便辭以酒醉,退而撰想其所問之事,然後事事條答,最終並無所失誤。
孫權曾大醉問費禕道:“楊儀、魏延,皆為牧豎小人。二人雖常有鳴吠之益於時務,但既已任之,其勢必不得為輕,若一朝無諸葛亮,二人必為禍亂矣。你們這樣胡塗,不知防慮於此,如何為將來打算呢?”費禕愕然不能即答。其時襄陽人董恢以宣信中郎副費禕使吳,於是看著費禕說:“可速指楊儀、魏延之不協純起於私忿而已,二人並無黥布、韓信等難御之心。如今正要掃除強賊,混一國內,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若果舍此不任,輒爾防其後患,那不就等於害怕風波而廢其舟楫嗎?這並非長計。”孫權方才大笑而樂。對於費禕使吳時的應對,《吳書》亦有相關記載:費禕使吳,於廷上受接見,東吳公卿待臣皆在坐。酒酣時,費禕與諸葛恪相對嘲難,言及吳、蜀。費禕問道:“蜀字云何?”諸葛恪便道:“有水者濁,無水者蜀。橫目苟身,蟲入其腹。”費禕復問:“吳字云何?”諸葛恪道:“無口者天,有口者吳,下臨滄海,天子帝都。”
費禕與諸葛亮費禕與諸葛亮
孫權曾設宴招待蜀使費禕,先逆令群臣:“蜀使來時,伏食勿起。”不久費禕來到,孫權停食迎之,然而群下卻自不起。費禕嘲之道:“有鳳凰飛來了,麒麟懂得吐哺停食,奈何驢騾無知,只是伏食如故。”諸葛恪便答:“我們種植梧桐,本欲等待鳳凰,現下一些甚么燕雀,竟也自稱來翔?我們何不彈而射之,讓它返回故鄉!”費禕停食餅,索筆而作一篇麥賦,諸葛恪亦請筆作磨賦,互相稱善。
孫權對費禕甚表器重,向費禕道:“先生是天下之淑德,將來必成為蜀朝的股肱重臣,恐怕不能常來東吳了。”費禕別傳載:孫權以手中常所執寶刀贈予費禕,費禕答道:“臣不才,何堪當明公之任命?然而刀是用以討不庭、禁暴亂之物,但願大王可以勉建功業,同扶漢室,如此則臣雖暗弱,也不負這次東顧貴國之行。”費禕回國後,遷為侍中。

居中調解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北伐漢中,請費禕為參軍。以奉使稱旨,常出使東吳
敬侯祠敬侯祠
建興八年(230年),費禕轉為中護軍,後又為司馬。當時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互相憎惡對方,每次並坐皆爭論,魏延常舉刀刃指向楊儀作威嚇,楊儀則泣涕橫集。費禕常介入二人坐間,為他們諫喻分別,以釋其意,因此諸葛亮在世之時,可以各盡魏延、楊儀之所用者,全賴費禕從中匡救之力。
建興十二年(234年)秋天,諸葛亮在五丈原病故,密與費禕、長史楊儀、護軍姜維等安排身歿之後退軍的節度,令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魏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亮死後,軍中秘不發喪,楊儀便使費禕往揣魏延之意。魏延道:“丞相雖亡,我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都入葬,我自當率領諸軍擊賊,豈何以一人之死而廢天下之事呢?而且我魏延是甚么人,會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嗎!”便與費禕共作行留部分,令費禕與他手書連名,告下諸將。費禕知其不妙,便訛道:“我當為君回去勸解楊長史,長史是文吏,甚少管知軍事,他必不違命。”於是出門馳馬而去,魏延尋悔,但已追之不及了。
建興十二年至建興十三年(235–236年),費禕為後軍師。初時,楊儀為先主劉備的尚書,而蔣琬為尚書郎,後來雖然俱為丞相參軍長史,然而楊儀每次從行,都身當軍中的勞事劇務,又自以年宦先於琬,才能亦逾於琬,於是怨憤形於聲色,叱吒之音發於五內。當時人們畏其言語不節制,莫敢相從,惟有後軍師費禕前往加以慰省。楊儀常對費禕訴恨,前後云云數遍,又向費禕道:“往者丞相亡沒之際,我若舉軍以降魏,處世會當落得如此境地嗎!這實在令人追悔不可復及。”費禕乃密表其言於上。十三年,楊儀被廢為庶民,徙漢嘉郡。楊儀至徙所,又上書誹謗,辭指激切,朝廷於下郡收押楊儀。結果楊儀自殺,其妻子還蜀。

志慮忠純

不久,費禕代蔣琬為尚書令。費禕別傳曰:於時舉國 多事,公務煩猥,而費禕識悟過人,每次省讀書記,舉目稍視,已能究知其意旨,其速度數倍於人,而且過目不忘。費禕常於早上聽知政事,其間接納賓客,飲食嬉戲,加之博弈,每每能夠盡賓客之歡,而不廢自身大事。後來董允代費禕為尚書令,欲效法費禕之所行,但在旬日之中,事情多所愆滯。董允不得不嘆道:“人的才力竟可相去若此之遠,此實非我之所能及啊!我聽事終日,卻猶覺沒有餘暇可處。”
費禕費禕
延熙四年(241年)十月,費禕至漢中與蔣琬諮論事計,至年末才回朝。
延熙六年(243年)十月,大司馬蔣琬自漢中返回涪。十一月,費禕遷大將軍,錄尚書事。

擊退曹爽

延熙七年(244年)閏月,魏大將軍曹爽、征西將軍夏侯玄等兵向漢中,鎮北大將軍王平拒守興勢之圍。費禕便留鎮南大將軍馬忠於成都,平尚書事,自己則督諸軍往興勢赴救,率眾御魏。光祿大夫來敏至費住所禕許別,求共對圍棋。其時軍中籌備嚴駕,紛紛營營,而費禕與來敏留意對戲,面無厭倦之色。來敏便道:“我只是聊觀試君而已!君信可人,必能對付賊者。”費禕至興勢,果然立退敵軍,封成鄉侯。秋九月,還成都。
三國志12費禕三國志12費禕
後來司馬懿之誅曹爽,費禕曾設《甲乙論》評其是非。

安邦定國

後蔣琬固讓州職,費禕復領益州刺史。禕當國功名,可比蔣琬。據《費禕別傳》記載:“禕雅性謙素,家不積財。兒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從車騎,無異凡人。”
延熙八年(245年)十二月,大將軍費禕至漢中,行圍守。
費禕在昭化開府治事費禕在昭化開府治事
延熙九年(246年)六月,費禕還成都。秋大赦,大司農孟光於眾中責大將軍費禕曰:“所為大赦,乃偏枯之物,不是明世所宜設有。除非衰弊窮極,必不得已,然後才可權量而行赦。如今主上仁賢,百僚稱職,有何旦夕之危,倒懸之急,而要數施非常之恩,以讓奸宄之惡受惠呢?又鷹隼(兇猛之禽)始其毀正之擊,而朝中更原宥有罪之人,上犯天時,下違人理。老夫駑朽無用,不達治體,但卻認為謂此法難以經久,豈是萬民具瞻,所望於明德之政呢!”費禕聞言,但顧謝而已。
延熙十一年(248年)五月,費禕出屯漢中。自蔣琬至費禕領事以來,雖然自身在外,但朝中一應慶賞刑威,皆遙先諮琬、禕落斷,然後乃行,其推任如此。費禕任內,亦器重董允、杜瓊陳祗等人。
費禕輔政其間,姜維自以通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計畫引西北諸羌、胡以為羽翼,並指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之。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費禕向姜維說:“我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何況是我等呢!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業等待有能者去繼承,不要以為希冀僥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果不如其志,悔之無及。”
延熙十四年(251年)夏天,費禕還成都,成都有望氣者(觀雲氣測吉凶之人)指都邑無宰相位,因此入冬後費禕復北屯於漢壽。
延熙十五年(252年),劉禪命費禕開府。

遇刺身亡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正月朔日,蜀漢舉行歲首大會,魏降人郭修亦在坐。其時費禕歡飲沉醉,不及戒備,結果為郭循親手持刃所害身死,追謚曰敬侯。憮戎將軍張嶷,初見費禕恣性泛愛,過於寵信新附,張嶷曾致書戒之道:“昔日岑彭(東漢初名將)率師,來歙(東漢初名臣)杖節,然皆見害於刺客,如今明將軍位尊權重,應宜鑒知前事,稍為警惕。”然而費禕終為郭循所害。費禕死後,其子費承嗣,為黃門侍郎。次子費恭,尚公主為妻(禕別傳曰:恭為尚書郎,顯名當世,早卒)。費禕長女配太子劉璿為妃。
費禕被刺殺費禕被刺殺

人物評價

孫權:君天下淑德,必當股肱蜀朝。
敬侯祠“志慮忠純”碑亭敬侯祠“志慮忠純”碑亭
禕別傳》:禕雅性謙素,家不積財。兒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從車騎, 無異凡人。
諸葛亮:此皆(當中有費禕)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陳壽:費禕寬濟而博愛,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然猶未盡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也。
裴松之:①費為相,克遵畫一,未嘗徇功妄動,有所虧喪,外卻駱谷之師,內保寧緝之實,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何以過於此哉!今譏其未盡而不著其事,故使覽者不知所謂也。②劉禪凡下之主,費禕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無關於興喪。
常璩:禕當國功名略與蔣琬比,而任業相繼,雖典戎於外,慶賞刑威,鹹咨於己。承諸葛之成規,因循不革,故能邦家和壹。自禕歿後,閹宦秉權。
虞喜:昔魏人伐蜀,蜀人御之,精嚴垂髮,六軍雲擾,士馬擐甲,羽檄交馳,費禕時為元帥,荷國任重,而與來敏圍棋,意無厭倦。敏臨別謂禕:“君必能辦賊者也。”言其明略內定,貌無憂色,況長寧以為君子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且蜀為蕞爾之國,而方向大敵,所規所圖,唯守與戰,何可矜己有餘,晏然無戚?斯乃性之寬簡,不防細微,卒為降人郭修所害,豈非兆見於彼而禍成於此哉?
司馬光:禕雅性謙素,當國功名,略與琬比。
章如愚:至於三國,各自據其土而成鼎峙之勢,亦諸人之力也。故在魏,則荀攸、賈詡之算無遺策,郭嘉、劉曄之才策謀畧,管寧之淵雅高尚,毛玠之典選清正;在吳,則周瑜、魯肅之儔入為腹心,出為股肱,甘寧、凌統之徒奮其威,黃蓋、蔣欽之屬宣其力;在蜀,則諸葛孔明之長於治國,費禕、董允之志慮忠純,向寵之性行均淑,皆一時之人傑也。
程公許:蜀將如關、張、龐統,吳將如周瑜、魯肅,志長命短,天下重惜之。而馬超、黃忠、趙雲、費禕、呂蒙、程普、步騭、甘寧輩皆智勇絕倫,足以當一面。
方孝孺:夫昭烈至仁厚,孔明之忠順,固可以為君臣師表;而蔣琬、費禕、董允之治國,關、張、趙、馬之用兵,與夫諸葛氏之有瞻、尚,關氏之有彝,張氏、趙氏之有遵及廣,推其所由來,昭烈、孔明之事,蓋有出乎區區功業之外、成敗之表者。
葛芝:雖大臣如費禕董允,名將如趙雲關張之屬類,多奉仰成規,未聞有捐而不與之意。

家庭成員

  • 子女
長子:費承,嗣侯,為黃門侍郎。
次子:費恭,尚公主,費禕別傳則稱“恭為尚書郎,顯名當世,早卒”。
長女:太子劉璿妃。

後世紀念

費禕墓

費禕死後,後主劉禪根據他對漢室所建的功勳,謚贈“成鄉敬侯”,並為其舉行國葬;將其安葬於漢壽城西門外社稷壇南邊。並勒石豎碑鐫刻:“漢尚書令費公敬侯之墓”。經千年風雨泯蝕,其碑字跡斑駁。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縣令吳光耀又重立一碑,其字由其十一歲長女吳正敬書寫。碑文字跡浸潤童女的娟秀,一派聰慧之氣。是不可多得的石刻珍品。
費禕墓費禕墓
費公逝後的許多年間,昭化的父老鄉親為其整修墓冢,造祠:立坊,以表敬念之情。雍正十三年(1735年),果親王入蜀時,為費公特書“深謀卓識”四個大字,並勒立碑立於敬侯祠前。這所有的一切均被“文革”掃蕩一空。唯有孤碑殘墓尚存。
費禕墓僅存土半堆,高約3米,墓碑二塊,一題“漢尚書令費公敬侯墓”,一題“蜀漢大將軍錄尚書事成鄉敬侯費禕之墓”。旁立“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石碑。老百姓還親切的稱他為費大將軍。

費禕亭

1993年春依費禕跨鶴憩於黃鶴樓的傳說而建。亭位於公園北區,在黃鶴樓東北約70米、白雲閣以西214米處的山北坡上,離呂仙洞門前約8米。 人們巧妙地把費柿與黃鶴樓聯繫起來,自唐始,有人在黃鶴樓旁建有費禕洞、費公祠,稱乃費禕升仙后棲息之所。唐人李宗孟《費公祠》一詩曰:“空遺費仙跡,江山余萬愁。”不過,也有一些考據家引經據典,力主費禕登仙之說不可信。
費禕亭費禕亭
費禕駕鶴之傳說,可能因為《述異記》仙人駕鶴故事轉化而來。文中的仙人荀瓌字叔偉,而費禕字文偉,在習慣以表字相稱的年代,人們對“荀叔偉”十分陌生,而對“費文偉”卻比較熟悉,加上費禕的名氣較大,又是江夏人,於是以訛傳訛,漸將兩個人名混同起來。
1993年重建的費禕亭位於呂仙洞前,坐北朝南。

黃鶴樓

在古鄂州城(今武漢市)的西南角,有一座樓叫黃鶴樓。《圖經》上說:“費禕成仙,曾經騎著黃鶴返回在這裡休息,於是就用“黃鶴”命名這座樓。

史料記載

《三國志·卷四十四·蜀書十四·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費禕的生平與正史大體相同,性格寬和,劉備平定益州時,在蜀為文官。劉備死後,諸葛亮輔劉禪當國,重用費禕及蔣琬等。南征孟獲時,諸葛亮以費禕為長史隨軍。後來興師北伐中原,諸葛亮撰《出師表》,稱費禕等“皆良實,志慮忠純”。北伐期間,費禕常為使節,往來漢中成都,又常替魏延、楊儀弭息糾紛。諸葛亮死時,將國事付與蔣琬、費禕;其時魏延不服諸葛遺命,費禕以其反情告楊儀,並回奏後主,方證是非。後楊儀又不服待遇,口出不臣亂言,亦賴費禕密狀其詞,以正國法。後來姜維執意北伐,費禕以內治無人、國實不殷阻其事,然皆不為所聽。

影視形象

1994年《三國演義》:李弘飾演費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