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二十五軍長征
- 時間:1934年
- 來源:中國長征
- 性質:長征軍隊
歷史經過,詳細過程,出師,借道,點評,功績和代價,奇蹟,
歷史經過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11月至1935年9月,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退出鄂豫皖蘇區,經鄂豫陝向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1934年11月11日,中國共產黨鄂豫皖省委員會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指示,決定由省委立即率紅25軍向平漢鐵路(北京至漢口)以西轉移,建立新的蘇區;留部分武裝組成紅軍第28軍,繼續堅持鄂豫皖地區游擊戰爭。
紅25軍原屬紅四方面軍建制。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蘇區向川陝邊轉移後,中共鄂豫皖省委將留在蘇區的部隊重建紅25軍。蔣介石集中重兵對鄂豫皖蘇區進行連續“清鄉”“清剿”和“圍剿”,紅25軍進行了艱苦的鬥爭。
鄂豫皖省委於11月11日召開常委會,討論紅25軍實行戰略轉移的問題。決定紅25軍向平漢鐵路以西的桐柏山區和伏牛山區轉移。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共2900餘人,由河南省羅山縣何家沖出發,向平漢鐵路以西轉移,開始長征。1935年5月,經過蔡玉窯、文公嶺、荊紫關、袁家溝口等戰鬥,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兩次“圍剿”,建立了鄂豫陝蘇區,部隊發展到3700餘人。
1935年8月3日,紅25軍進入甘肅,攻占兩當縣城。隨即北上,11日北渡渭河,進占秦安,威逼靜寧,切斷了西(安)蘭(州)公路交通。17日攻占隆德,爾後翻越六盤山,向東挺進。21日,在涇川縣的四坡村與攔截之國民黨軍1個團激戰,將其全殲。戰鬥中,政治委員吳煥先犧牲。9月15日到達陝甘蘇區的永坪鎮,次日同西北紅軍第26、第27軍會師,結束長征。
詳細過程
出師
借道
蔣介石聞訊紅25軍離開鄂豫皖根據地北上,急令在鄂豫皖蘇區圍剿的115師和5支追剿隊共20個團兵力跟蹤追擊;令駐河南的龐炳勛40軍、湖北省肖之楚的44師共18個團兵力迎頭堵擊。企圖乘紅25軍孤軍遠出之際,包圍全殲。
根據特委書記張星江介紹的情況,省委認為:這裡離武漢很近,離大別山也不遠,且迴旋餘地小,四周敵人密集,難以立足,更談不上發展。省委考慮再三,決定繼續北上,向河南西部的伏牛山挺進。為了麻痹敵人,部隊採取聲東擊西的策略,先由徐海東副軍長率223團向棗陽縣城佯攻,形成進攻武漢勢態,以調動敵人。敵人果然中計,集40軍大部、115師、44師和第3、4追剿隊20多個團向棗陽攻來,妄圖在棗陽與紅25軍決戰,殲紅25軍與棗陽。可正當敵人鋒擁而來時,紅25軍已調頭東進,進入到駐馬店西北山區。
生死攸關的獨樹鎮血戰
就在紅25軍通過豫西平原時,蔣介石又急令其第40軍、116師、35騎兵師115旅及5個追剿隊3萬多人,前堵後擊,左右夾攻,向紅25軍撲來。11月25日,紅25軍到達距伏牛山50公里之遙的象河關,敵第2追剿隊3個團及騎兵師一部已跟蹤而至,向紅25軍後衛發起攻擊。程子華軍長命225團誓死阻擊,戰近2小時,敵人雖未突破225團陣地,但225團卻傷亡100多人。程子華命223團接替225團為後衛,由徐海東副軍長指揮,掩護全軍行動;224、225團為前梯隊,開路前進。
前梯隊224團未走出十里路,剛到進入伏牛山通道獨樹鎮,敵116師3個團和騎兵團及3支追剿隊已先期到達,占領了獨樹鎮及周圍村莊,組成堵擊線,向紅25軍前梯隊猛烈開火。走在前面的224團,由於雨雪交加,能見度極低,發現敵情較晚,敵人開火以後,又由於地勢平坦,224團完全暴露在敵人火力之下。加上寒流的襲擊,絕大多數戰士手被凍得拉不開槍栓,零星打響的火力,根本不能有效的阻擊敵人。224團一時手忙腳亂,難以招架,被迫後退。敵人見紅軍抵抗火力弱,立即發起衝鋒,並從兩翼向224團包圍過來,企圖乘224團混亂之機,一舉消滅。在這形勢十分危急之時,軍政委吳煥先率領225團第3營趕來。雙方混戰在一起,殊死搏鬥。
獨樹鎮戰鬥,是紅25軍生死攸關的一次血戰。紅軍雖然人少,處於劣勢,但紅軍不怕死,卻是極大的優勢;敵人雖然多,但他們沒有紅軍不怕死的精神,又成了劣勢。互相拼殺了兩個多小時,敵人終於被壓了回去,這就是平時說的一人拚命,十人難擋。當時一個紅軍戰士要對付幾個敵人,但紅軍勝利了,就是因為紅軍不怕死才過了生死關。
正副軍長負傷庾家河
12月10日,省委和軍領導正在開會討論通過擬定的創建陝南根據地方案,朱陽關堵擊紅軍的敵60師和兩個騎兵團向庾家河圍攻過來。黃昏時分,兇惡的敵人終於被擊退了下去。是役,雖殲滅敵人800多人,可是由於短兵相接,紅軍損失也很大,軍長程子華左手被打斷,副軍長徐海東被一顆子彈從眼底射入,從後頸出來,重傷暈倒,營、團幹部8人掛彩,全軍犧牲190多人。
點評
紅25軍長征歷時10個月,途經,安徽、湖北、河南、陝西、甘肅5個省,轉戰近5000公里。它是在與中共中央長期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單獨轉移並先期到達陝北的一支紅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1931年建立於六安縣麻埠鎮(今屬金寨縣)。1932年10月,其73.74師隨紅四方面軍轉移,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以其留下的75師和皖西部分紅軍為基礎,重建了紅25軍,堅持鄂豫皖蘇區鬥爭,1934年11月,奉中共中央軍委周恩來副主席之命,開始長征。
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是皖西人民的子弟兵,是幾支長征隊伍中最先到達陝北的一支工農紅軍,成為長征先鋒。長征途中,抗擊了30多個團敵人的圍追堵截,不僅沒有減員,到陝北時,部隊還增加了800多人。更可貴的是:在全國各革命根據地大部分損失的情況下,在鄂豫陝邊區播下了紅軍種子,創建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組建了紅74師,為中國工農紅軍增加了新鮮血液。
功績和代價
長征過程中,紅25軍創下了不朽的功績:
1、長征中幾支長征隊伍中最先到達陝北的一支工農紅軍。成為長征先鋒; [3]
2、長征中唯一一支增員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抗擊了30多個團敵人的圍追堵截,不僅沒有減員,到陝北時,部隊還增加了800多人;
3、長征中唯一一支創建了根據地(豫陝、鄂陝邊區十餘縣)的中國工農紅軍。在全國各革命根據地大部分損失的情況下,在鄂豫陝邊區播下了紅軍種子,創建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
4、長征中唯一一支發展地方游擊師、紅74師的中國工農紅軍。為中國工農紅軍增加了新鮮血液。
同時,長征過程中,紅25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2、紅25軍政委吳煥先英勇犧牲;
奇蹟
為了創建根據地,宣傳共產黨和紅軍的宗旨,省委編印了《什麼是紅軍》的傳單廣為散發張貼,說明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工人、農民的子弟兵,打擊土豪劣紳和一切壓迫人民的反動分子,分配地主土地財產給人民民眾,幫助工人、農民、建立自己的政權,開展抗捐、抗丁、抗租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