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觀音,佛教把觀世音形象塑造得很莊嚴,既神聖,又慈祥,給人以可敬可親的感覺。
白衣觀音,指建造在長白山泰安寺的巨大觀音像,位於長白山歷史文化園,高18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衣觀音
- 特色:神聖,又慈祥
- 對象:觀世音
- 性質:宗教用語
象徵意義,詞典解釋,形象,詩讚,願力,道場,
象徵意義
白衣觀音於經軌有據,有梵名,且是密宗所奉。白衣觀音白表清淨菩提心,因而住白蓮花著白衣,密號為離垢(離苦)金剛,系令一切苦惱消除,轉不吉為吉祥的菩薩。天下崇奉觀音的善男信女,往往不遠千里萬里,特地到長白山拜白衣觀音。
據認為,《圖畫普門品》中描繪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三身”,以白衣觀音的形象,最使人肅然起敬。這尊像又名“大白衣”、“白處觀音”。因其身穿白衣,又在白蓮之中,因而就其衣飾名為“白衣”,就其住處名為“白處”。白衣顯示聖潔、淳淨的菩提之心。《大日經疏》說:“半拏囉嚩悉寧,譯雲‘白處’,以此尊常在白蓮華中,故以為名......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處也。”
《觀世音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也有這樣的說法:“若造像觀音,坐華屋,著五色衣,胡跪拿掌,面向佛看,聽佛說法。下作毗陀,天女互跪坐,手奉花冠,著白衣,上向菩薩。”穿白衣而聽佛說法,用以表示聽從心地的純淨無邪和對佛的尊崇。
《鹹淳臨安志》記載:“晉天福四年,得奇木刻觀音大士像。錢忠懿王夢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悟,即其地建天竺看經院。白衣本毗天陀女,而俗人名為‘白衣觀音’。”這位託夢於錢忠懿的觀音菩薩,便是身穿白衣。洪皓在《松漠紀聞》中,也談到觀音菩薩常身白衣,並說長白山是白衣觀音的居處。雖然有些牽強附會,但說明了佛教信徒的一種心理:認為觀世音菩薩及其衣飾、住處都是潔白無瑕的。
由於佛教徒對白衣觀音的尊崇和敬仰,所以人們塑造了大量的白衣觀音像,民間還用絲線在織物上剌繡出觀世音像。唐代的剌繡工藝高度發達,並廣泛套用於繡佛像和佛經。在《白樂天集》中,記有繡佛三事:一繡阿彌陀佛,金身螺髻,玉毫紺目;一繡救苦觀音菩薩,長五尺二寸,寬一尺八寸,白衣飄忽,神采奕奕;還有一幅也是繡阿彌陀佛,技藝更加成熟,臻於化境。武則天當權時,曾下令製作織成錦及剌繡佛像、觀音菩薩像四百餘幅,分送各個寺院及鄰國。可見當時從官方到民間,從佛門到世俗,對佛和觀音菩薩是如何崇拜,也可見觀音白衣形象的流傳是何等廣泛。
詞典解釋
白衣,梵名Pa^n!d!arava^sini^ ,西藏名Gos-dkar-mo ,音譯作伴陀羅縛字尼、半拏囉縛悉寧、半拏羅縛悉你、跛拏縛悉尼,意譯作白處、白住處。指三十三觀音中之第六尊,常著白衣在白蓮花中。白,表菩提心,意即住此白淨菩提心。故稱此尊為大白衣觀音、白處尊菩薩、白處觀音、服白衣觀音、白衣觀自在。種子為硧(pam!)。密號離垢(或離苦)金剛。三昧耶形為缽曇摩花。位在密教胎藏界曼荼羅觀音院第三列第七位。其形像於各經軌所載皆不相同,若依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之記述,則其形像為身呈白黃色,著白衣,左手持白蓮花祈求息災,右手作與願狀,即伸出五指,掌向外而安置於腰前,結跏趺坐於赤蓮花上。
另據大日經密印品記載,其印契系兩手虛心合掌,二無名指屈入掌中,二拇指並屈觸著二無名指;表示此尊為蓮花部之部母,能生蓮花部諸尊。其真言詳載於大日經真言藏品及密印品之中。又以此尊為本尊之修法,稱為白衣觀音法、白處尊法,用以祈請延命、息災等。另有一說,謂此觀音有白衣、大白衣二尊,大白衣即為白處觀音,白衣即為大明白寺觀音,位於觀音院之第一列第六位。此尊每著白衣坐於石上,古來即為水墨畫之好題材。〔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卷八、卷三十、大日經疏卷五、卷十、圖像抄卷七、別尊雜記卷二十〕
形象
形象白衣觀音:身披白衣,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大慈白衣觀世音隨緣赴感應群機
三昧辯才善誘誨 妙德圓成證菩提
身穿白衣,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
白色意指純淨,象徵菩提心,表示觀音胸懷菩提之心,
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比丘、比丘尼身
觀世音菩薩身相有變化,因此,面相也有變化,如說九面觀音、十一面觀音等等。
在佛家經典中,觀音菩薩尚有其他流通的名號:“施無畏者”、“施無畏菩薩”是以力施而立名,“南海大士”是以道場而立名,“大慈菩薩”是以心愿而立名,“圓通大士”是以智慧而立名,“大悲聖者”是以福德而立名,“蓮華士”是以德操而立名,“聖中佛”是以果位而立名,“白衣大士”是以聖潔而立名。
詩讚
大慈白衣觀世音 隨緣赴感應群機
三昧辯才善誘誨 妙德圓成證菩提
願力
白衣觀音護佑:仙逝之人,西天極樂。
道場
《契丹國志》記載:“長白山在冷山東南千餘里,乃白衣觀音所居”。洪皓在《松漠紀聞》中也談到,觀音菩薩常身白衣,長白山是白衣觀音的居處。
長白山泰安寺乃是白衣觀音的唯一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