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寺

羅山寺

羅山寺位於南寧市西鄉塘區安吉街道辦事處大塘村,南壇水任公路貫穿而過,毗鄰高峰林場長客分場,距市區8公里,與青秀山遙相呼應。傳說晉代名士羅秀曾在此山隱居修行後成仙。碑記刻載唐朝大曆三年有僧仕在此建寺,命名為羅山寺,羅山亦因寺得名。

基本介紹

歷史文化,羅峰曉霞,羅秀山,羅山古寺旦期,

歷史文化

傳說晉代名士羅秀曾在此山隱居修行後成仙。碑記刻載唐朝大曆三年有僧仕在此建寺,命名為羅山寺,羅山亦因寺得名。
明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九月初九,在南寧府北郊,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踽踽獨行,“西過鎮北橋關帝廟,西行三里,抵橫塘,東望望仙坡東西相距。於是西折行五里,望羅秀已在東北,路漸微。”沿著小路前行,渡過一條湍急的小溪,過了赤土村,“越澗登山,越小山一重,內成田峒。又越峒過小橋而上,其路復大。路左有寺,殿閣兩重甚整,望之無人,遂賈餘勇先直北躋嶺。”――這位老人就是徐霞客,他在遊記中記述了自己一路探尋、跋山涉水登羅秀的情景。
因為是殘存的惟一一則完整的南寧遊記,徐霞客《粵西遊日記二》中的這篇九月初九登羅秀山,對南寧而言彌足珍貴。古人喜歡在九月九去登高,徐霞客在這一天登羅秀山,是巧合還是有意而為?
在《徐霞客遊記》中,整理者季夢良有注釋:“是紀一則,於亂帙中偶得之,胡塗之甚,不知其紀何日,觀《獨登羅秀詩》,知為重陽日記。錄之以志此日之遊蹤。不與前後俱沒。若雲登高作賦,不負芳辰,則霞客無日非重九矣。”由此可猜測,徐霞客為“登高作賦,不負芳辰”而登羅秀山。在今人看來,羅秀山遠沒有青秀山有名,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南寧有座羅秀山。
羅峰曉霞:古邕州八景之一
古邕州八景中,有“日暖羅峰雲靄靄”,羅峰,即羅秀山,在廣西區圖書館查閱了明朝郭楠修纂的《南寧府志》,其中的“南寧府城圖”上,畫有青秀山和羅秀山,一在東,一在北,遙遙相望。但在現在的南寧市地圖上,未見標有羅秀山。1998年的《南寧市志》中,有寥寥數語,介紹羅山寺位於安吉鎮赤里村羅秀嶺。在《南寧市郊區志》上查找到了羅秀山的簡介:
羅秀山,又名銅鼓山,位於安吉鎮大塘村赤里坡,海拔136.9米。相傳晉代名士羅秀隱居修行後成仙而去,碑刻記載唐朝大曆三年有僧士在山上建寺,名為羅秀寺,羅秀山因此得名。宋時是遊覽勝地,山上有仙逸亭等。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到此一游。“羅峰曉霞”是古邕州八景之一,現已失當年風貌。
羅秀古寺:空餘香爐念悠悠
讀徐霞客登羅秀山的遊記,他一會向西,一會向東,一會向北,又是橋又是水,簡直讓人云里霧裡,不過,有嚮導帶路,路有一半是新修的水泥路,小車可長驅直入,不到半個時辰就望見羅秀山了。徐霞客筆下的“小橋”,現在早已變成可容大貨車通過的水泥橋了。通往羅秀山山麓的一段路,雖然是坑坑窪窪的泥路,越走越窄,但小車依然可以暢通無阻,直達山腳下。在路邊,即可望見山上的寺廟。
按遊記的記述,徐霞客當時看到的羅秀寺,有兩重殿閣,從山頂下來,他入到寺內,寺里卻空無一人,他於是“登眺徘徊”,然後才下山。原來的羅秀寺前後有三個殿,氣勢宏偉,但解放前的一場大火,燒毀了這座千年古寺。後來,在古寺舊址上,村民重建了兩座簡陋的廟宇,山腳的叫羅秀寺,山腰的叫羅山寺。
現在,羅秀寺里住著幾位老太太,70多歲的鄧辛嬌已經在這住了23年。她手中有一張草圖,畫的是一座7層高的塔樓,據說是按老人們的回憶畫的。
古寺遺留的香爐古寺遺留的香爐
走出羅秀寺,沿著山路望上走,一路上看到不少破碎的青磚,那就是以前的羅山寺留下的碎片。登上半山腰,站在羅山寺門前,視野豁然開朗,田野阡陌,高樓屋宇,盡收眼底,而且山風徐來,心曠神怡。在此寺,有兩位看管寺廟的老先生。羅山寺是1996年才重建的,但寺里有3個香爐,是原來的古寺遺留下來的,同時保存下來的還有幾對礎石。
據說,古寺里原來還有一口飛來鍾,村裡的老人還記得,鐘的直徑有1米多寬,小時候,鍾里藏得下一個成年人。傳說原來古寺每天都會在固定時辰敲響飛來鍾,因羅秀山和青秀山相互對望,這邊鐘響,那邊也敲,古時的南寧,還沒有高樓大廈,飛來鐘的鐘聲,整個南寧城都可聽見。可惜的是,這口飛來鍾和寺里的碑刻,都在文革中被砸爛了。
在羅山寺的後院,有一口水塘,這水塘叫龍潭,一年四季水都不會枯竭。不管多乾旱的天,即使山下養殖戶的漁塘水幹了,但半山腰上的這口水塘的水,依然是滿滿的,著實令人費解。
登臨絕頂:南寧名山一脈相承
在登羅秀山的日記中,徐霞客寫到羅秀山和馬退山連線在一起,峰巒錯落,登山途中他迷了路,坐在松樹樹陰下等過路人,等到下午都沒見人影,但他“念峰頂不可不一登,即從其處南向上”。上到峰頂,徐霞客詳細描繪了他登臨羅秀絕頂所看到的南寧地貌:“其頂西接馬退,東由黃花北走賓州。蓋其脈自曲靖東山而來,經永寧、泗城、思恩至此,東至於賓,乃南峙為貴縣北山,又東峙為潯州西山,而始盡焉。”徐霞客還認為,望仙坡青秀山,其實都是和羅秀山一脈相承的:“南寧之脈,自羅秀東分支南下,岡陀蜿蜒數里,結為望仙坡,郡城倚之。又東分支南下,結為青山,為一郡水口。青山與馬退東西對峙,後環為大圍,中得平壤,相距三十里,邊境開洋,曾無此空闊者。”
讀到這裡,我們不難理解,徐霞客為何要登羅秀山了――和50歲以前的歷次旅行相比,徐霞客這次西南遠遊具有十分濃厚的地理考察色彩。他不再把旅行的重點集中在風景名勝,陶醉在水光山色中自娛;也不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不假思索地慕名而去。作為一個見識廣博、足跡遍布神州的大旅行家,他深感我國的經籍圖志一類的古地理文獻謬誤太多,且拘於中原一方,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補。基於這種考慮,徐霞客在這次萬里西行中始終把注意力集中在地理現象的考察上,進而探求其內在的規律。他以嚴格的科學態度,探察江河水系的來龍去脈,山脈的走向分布及其地貌特徵,洞穴的位置、構造及其岩石形態,並且旁及植物、動物、岩石、礦產、水文等地理現象。他在考察的途中有時遇到較大的寺廟也不進去,而是急於登山脈的主峰與尋找分水嶺。從徐霞客的記述看,他登羅秀山,主要是考察南寧城的地貌和山脈的走向分布。
在羅秀山左側,有個山洞,解放前一些盜賊偷了村民的耕牛後,就把牛從此洞牽到山那邊的武鳴去賣,一般人都不敢進這山洞。上世紀70年代,有關部門將此洞炸毀,封堵了洞口。前幾年修建南壇高速公路,公路剛好從洞口下面經過,鉤機一挖,山洞裡就爬出了一條大蛇,工人用鉤機把大蛇鏟死了,一稱重,竟超過5公斤!村里和村外的捕蛇人都說,大蛇是一對的,還有一條藏在山洞裡,因此至今無人敢進那個山洞。
在羅秀山的左邊,是五指山,形似5個手指,此山也有個土洞,也是修路時才發現的。洞裡的坑道高低不同,非常幽深,它是何人所挖,挖於哪個朝代?是用來防空還是用來做什麼?沒人能說得清,現在還是一個謎。
羅秀山右邊與天堂嶺相連,在天堂嶺半山腰有一口山泉,從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南寧城裡有幾個老人,經常隔一兩個星期就走路來這裡,用寶特瓶挑水回去喝,他們說,這山泉水很甘甜。
在天堂嶺,原來還有一條龍潭瀑布,落差20多米,瀑布下面的水潭寬十幾米。解放前村中的老人常去潭邊釣魚,曾看到有大如小簸箕的烏龜浮出水面。村里人還用吊著石頭的牛繩探測過潭深,竟然接了9根牛繩!那時很多年輕人都喜歡踩腳踏車來遊玩,所以人們把龍潭瀑布所在地叫情人谷。村里一位老人就在情人谷里幫遊玩的人保管腳踏車,一看就看了近20年,直到2000年,修建南寧到河池水任的公路,鉤機鉤掉了半個山,填平了龍潭……

羅峰曉霞

地點:今市西北郊20里地心圩鄉內
典故:羅山又稱羅秀山,宋已盛名。此山高峻,上有龍潭,還有飛來鍾、“仙跡亭”。《古今圖書集成》載:“峰在望仙坡之西,與青山拱揖,旭日凝煙,霞光散彩,亦邕州勝景也。”據載,羅山上有一寺,叫羅山寺,早晨在寺門口觀旭日初升,霞光萬道,噴薄而出,蔚為奇觀。
現狀:羅山仍在,但已非風景區,知者甚少。

羅秀山

羅秀山當地人亦稱羅山,羅秀山是古邕州八大景之一(古邕州八大景包括悠然懷古望仙坡,指人民公園;象嶺連環保將多,指五象嶺;日暖羅峰雲靄靄,指羅秀山寺;松濤青秀塔莪莪,指青秀山;邕江青泛盈南岸,指一橋雲;夜月花州附北湖,指沙井北湖;馬退高昂堪遠眺,指四耍嶺;宏仁鐘響晚聲拖,指觀音塔)。古時山上有龍潭、北寺飛來鍾、泉水、岩洞等,整個羅秀寺雄偉壯麗,幽深俊逸,早在宋代便有文人墨客遊覽羅秀山,曾有許多詩文記載。據史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到過當時顯赫的羅秀山寺。
羅山寺羅山寺
目前,羅秀山上有兩座寺,一座是羅山寺,一座是羅秀寺,相連在一起。據說,羅山寺毀於解放前的一場火災,當時前後3個殿,氣勢宏偉。現在的羅山寺、羅秀寺的地址就是當時的羅山寺原址。羅山寺、羅秀寺分別在1986年、1991年由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集資自發重建,寺廟約占地十多畝,在每月農曆初一、十五,附近信奉民眾自發上寺燒香請願,每年農曆八月初三是羅山寺誕日,雲南、四川等地的和尚也來朝拜,進行紀念誕日活動。人數較多時達到幾百人。
站在羅秀山上,頓覺心曠神怡,仿佛置身於雲海當中,一幅栩栩如生的南寧全景畫面盡收眼底;放眼望去,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嶺就像5頭大象朝此奔來,綠樹叢林中一棵春筍拔地而起,一座座彩虹架在上空……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五象嶺、青山塔、六公寺……

羅山古寺旦期

羅山古寺旦期,每年春秋兩旦,時間為農曆二月十九、八月初一。
旦期(廟會),人山人海,數以千計。寺內爐火生煙,裊裊青煙直升雲霄。師公舞戲,熱鬧非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