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述申,1904年12月生,湖北省孝感縣城關鎮人。原名郭樹勛,號耀珊,曾用名李振寰。1922年5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4月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7年6月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曾任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副委員長,領導軍民參加鄂豫皖蘇區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後任紅二十五軍政治部主任、中共鄂陝特委書記兼中國工農紅軍鄂陝游擊總司令部政治委員等職,領導開闢鄂陝邊游擊根據地。建國後曾任中共遼寧省委常委,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中紀委副書記,中央顧問會委員。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八大代表。1994年7月1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述申
- 別名:郭樹勛,耀珊,李振寰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省孝感縣城關鎮
- 出生日期:1904年12月
- 逝世日期:1994年7月14日
- 政治面貌:中國共產黨黨員
個人經歷,人物紀念,
個人經歷
貧民家庭出身。7歲進私塾讀書,12歲到武昌讀中學。
早年革命經歷
1922年5月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期間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秋入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就讀,參加學生愛國運動。1924年2月任學校學生會負責人。同年秋根據組織決定加入中國國民黨,任湖北省黨部宣傳委員、黨部執行委員。11月被選為各界團體組織的湖北省國民會議促成會常委。同年冬在董必武領導下從事國民革命活動。1925年1月作為湖北省代表出席在北京召開的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4月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五卅運動發生後,參加罷課,組織反對日、英帝國主義的民眾運動。10月退出共產黨。1926年春任許昌中學教員。9月北伐軍占領漢口,先後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秘書長、宣傳部秘書長、武昌市黨部主任委員。1927年3月被選為湖北省農民協會常委、教育部部長,創辦省農民協會合作社訓練班,任班主任。籌辦湖北省鄉村師範學校,兼任校長。6月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湖北省農民協會黨團成員。大革命失敗後,1927年7月底任中共京漢路南段區特委書記,準備組織秋收暴動。11月領導農民武裝廣泛出擊,支援了黃麻起義。1928年春赴上海,同年夏初入中共中央主辦的短訓班學習。同年秋被派往中共河南省委,被省委任命為鄭州市委書記。後任中共河南省委巡視員。1929年4月任中央巡視員。1930年3月至9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員、鄂豫皖邊特委書記,推動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統一與發展。9 月至12月任京漢特區行動委員會總負責人。同年12月至1931年2月任中共鄂豫皖特區臨時委員會委員。1931年2月至5月任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員、組織部部長。5月任中共鄂豫皖分局和鄂豫皖省委常務委員、組織部部長。同年7月至1932年1月任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副委員長。1931年9月至 11月任中共陂孝北縣委書記。11月至12月兼任中共陂安南縣委書記。1932年1月至1934年9月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員會書記。參與創建和鞏固領導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展和壯大了黨的組織和紅軍隊伍。1932年10月任中共鄂皖工委書記兼紅四方面軍第二十七軍政治委員(至同年11月),掩護紅四方面軍轉移。同年底返皖西北地區,仍任中共皖西北道委員會書記,參與組建和重建紅二十八軍。1933年10月至1934年4月任紅二十八軍政治委員。領導軍民參加鄂豫皖蘇區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圍剿”鬥爭。1934年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4月至8月任紅二十五軍政治部主任。9月被錯誤處理,降職任紅二十五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11月隨紅二十五軍長征,任第七十五師第二二四團政治處主任。同年12月至1935年9月任紅二十五軍政治部副主任。1935年1月至8月兼任紅二十五軍第二二五團政治處主任。同年2月任中共鄂陝特委書記兼中國工農紅軍鄂陝游擊總司令部政治委員,領導開闢鄂陝邊游擊根據地。5月任中共鄂豫陝省委委員,9月任紅二十五軍政治部主任,中旬任紅十五軍團政治部主任。同時任中共陝甘晉省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參加勞山伏擊戰和榆林橋戰鬥。10月同中央紅軍會師,同年11月至1936年春任紅一方面軍紅十五軍團政治部副主任。注重發揮政治工作威力,發動民眾,瓦解敵軍,團結鞏固部隊。決定在紅十五軍團政治部的《紅旗》報上刊登紅軍三大紀律八大注意歌,促使這首歌在紅軍中廣泛傳唱。參加直羅鎮戰役和東征戰役。6月至11月參加中國抗日紅軍大學第一期學習,任第一科支部書記。結業後留校任第二期第一科科長。12月底任紅軍前敵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春至8 月任紅三十一軍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
1937年10月至12月任中共湖北省工作委員會書記兼工人運動委員會主任,領導恢復和發展黨組織和民眾工作。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任中共湖北省臨時委員會書記,1938年1月至5月兼軍事部部長。同年6月至1939年1月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兼軍事部部長。1938年8月至1939年6月任新四軍第四支隊政治委員。1938年9月參加中共六屆六中全會。11月和劉少奇等由延安出發,前往河南確山竹溝鎮。同月至1941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員。1939年2月在新四軍第四支隊做加強團結教育工作。同年7月至1940年8月任新四軍第五支隊政治委員、軍政委員會書記。參與指揮半塔保衛戰等戰鬥。參加開闢蘇皖邊區抗日根據地。1940年7月被選為中共七大代表。9月出發赴延安。1942年1月入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參加整風運動。1943年5月任中央黨校三部主任。1945年4月至6月作為華中代表團代表出席中共七大。
抗日戰爭勝利後
被派往東北地區。1945年10月至1946年1月任中共遼北省委書記、遼北軍區副政治委員。1945年12月至1947年5月任中共中央西滿分局委員。1946年1 月至3月任中共吉江省委書記、吉江軍區政治委員。3月至5月任中共嫩南省工委書記兼嫩南軍區政治委員。3月任解放齊齊哈爾攻城指揮部政治委員,參與指揮解放齊齊哈爾市戰役。同年5月至1947年5月任西滿分局常委、組織部部長,率土改工作隊參加和領導土改運動。1947年9月至1949年9月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宣傳部副部長。主持出版農村刊物《翻身樂》(現名《共產黨員》)。1949年6月兼任東北局大學委員會副書記。
解放後
1949年9月至1950年10月任中共旅大區委副書記,同月至1954年7月任中共旅大市委副書記,其間,1949年11月至1951年2月兼任工人委員會書記,1949年12月至1950年12 月兼任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1949年10月至1952年6月兼任旅大市總工會主席。1951年2月至1952年8月任旅大市總工會黨組書記。1951年 4月至1955年7月任旅大市政協副主席。1952年6月至1955年1月兼任中共旅大市委統戰部部長,1952年12月至1955年9月兼任市委農村工作委員會主任。曾兼任旅大區黨委私人工業研究小組組長,東北區海員工會主席,北洋地區海員工會主席,旅大市抗美援朝分會黨組書記,旅大市人民武裝委員會主任等職。1952年12月至1954年6月任旅大軍事部黨委書記、政治委員(至1953年5月)。1954年7月至1956年6月任中共旅大市委書記、書記處書記,1954年10月至1956年5月任旅大警備區政治委員、黨委書記(1954年12月起)。1955年7月至1964年9月任旅大市政協主席。 1955年9月任旅大防衛區第一政治委員。1956年5月至1959年4月任旅大市兵役局政治委員。1956年6月至1963年7月任中共旅大市委第一書記。1958年10月至1963年7月任中共遼寧省委常委。1959年4月至1963年7月兼任旅大警備區第一政治委員,1960年8月至1964年4月任旅大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1960年9月任紅二十五軍戰史編審委員會副主任。1962年9月至1966年5月任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1963年因在工作中抵制“左”的錯誤而被撤銷領導職務。“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得到平反,恢復名譽。1978年3月至1983年6月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78年12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1982年9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八大代表,列席黨的十二大,黨的十三、十四大特邀代表。1994年7月1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主要著述收入《郭述申文選》。
人物紀念
2004年10月30日紀念郭述申同志誕辰100周年大會在京隆重舉行。郭述申的夫人許雲、昆明軍區原司令員、北京新四軍研究會會長張銍秀、成都軍區原政委萬海峰、原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袁寶華、李東冶、中紀委副秘書長李熙、對外友協會長陳昊蘇、原航天部第三研究院黨委書記賈克、北京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二師分會會長沈為剛、北京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秘書長朱介元、北京新四軍長城林監理會主任彭城等老革命、老紅軍戰士及北京其他部門的人士100多人出席。出席的還有原國家主席李先念的夫人林佳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委鄭位三的夫人蒲雲等。湖北省孝感市致電、致函表示紀念。當天,北京市郵票公司還發行了郭述申百年誕辰紀念郵票。紀念郭述申誕辰100周年的專著《懷念與繼承》也同時出版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