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加工技術規範

紅茶加工技術規範

《紅茶加工技術規範》(GB/T 35810-2018)是2018年6月1日實施的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歸口於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紅茶加工技術規範》(GB/T 35810-2018)規定了紅茶加工的術語和定義、要求、工藝流程、初制技術、精製技術、質量管理、標誌、標籤、包裝、運輸和貯存。該標準適用於紅茶的加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茶加工技術規範
  • 外文名: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cessing of black tea
  • 標準號:GB/T 35810-2018
  • 標準類別:基礎
  • 中國標準分類號:X55
  • 國際標準分類號:67.140.10
  • 發布日期:2018-02-06
  • 實施日期:2018-06-01
  • 歸口單位: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 執行單位: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 主管部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
  • 性質:推薦性國家標準
  • 狀態:現行
制定過程,制定背景,編制進程,制定依據,起草工作,標準目次,內容範圍,引用檔案,意義價值,

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茶產業屬於綠色行業,對茶農增收,農村經濟的增長,農業效益提高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茶葉的品質及其衛生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茶葉品質的優劣與茶葉加工技術、茶園管理技術有著密切的關係。茶葉加工技術將直接影響茶葉的品質和銷售等一系列問題。
紅茶是國際茶業市場的主流產品,消費人群十分廣泛。紅茶以香高、味醇的品質特徵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認可。為了使紅茶產業更健康快速發展,依據茶葉加工技術標準結合紅茶生產加工區實際情況,特從原料要求、加工工藝、質量管理、產品標誌標籤、包裝、運輸和貯存等方面制訂紅茶加工技術規範。

編制進程

2016年1月4日,國家標準計畫《紅茶加工技術規範》(20153243-T-442)下達,項目周期12個月,由TC339(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並歸口上報及執行,主管部門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
2018年2月6日,國家標準《紅茶加工技術規範》(GB/T 35810-2018)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
2018年6月1日,國家標準《紅茶加工技術規範》(GB/T 35810-2018)實施。

制定依據

國家標準《紅茶加工技術規範》(GB/T 35810-2018)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GB/T 1.1-2009)規則起草。

起草工作

主要起草單位:福建農林大學、福建新坦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福建政和瑞茗茶業有限公司、福州市華茗茶業研究所、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山茶業有限公司、安徽農業大學寧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四川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安市茶業管理局、浙江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茶業集團有限公司、湖北怡緣茶葉有限公司、江西井岡紅茶業有限公司、福建佳友茶葉機械智慧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孫威江、林馥茗、林影、翁昆、董青華、李立祥、陳林海、王登良、餘步貴、王興進、黃艷、江元勛、張亞麗、王兵、蔡紅兵、李方、尹鐘、林文友、唐潮、陳加友。

標準目次

前言
1範圍
1
2規範性引用檔案
1
3術語和定義
1
4要求
1
5工藝流程
2
6初加工技術
2
7精加工技術
5
8質量管理
6
9標誌、標籤、包裝、運輸和貯存
6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紅茶加工技術規範》(GB/T 35810-2018)規定了紅茶加工的術語和定義、要求、工藝流程、初制技術、精製技術、質量管理、標誌、標籤、包裝、運輸和貯存。該標準適用於紅茶的加工。

引用檔案

GB/T 191 包裝儲運圖示標誌
GB 276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GB 7718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
GB 1488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範
GB/T 30375 茶葉貯存
GB/T 30766 茶葉分類
GB/T 31748 茶鮮葉處理要求
GH/T 1070 茶葉包裝通則
GH/T 1077 茶葉加工技術規程
GH/T 1124 茶葉加工術語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於修改《食品標識管理規定》的決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2009〕第123號)
參考資料:

意義價值

《紅茶加工技術規範》(GB/T 35810-2018)為紅茶的標準化加工提供依據,為紅茶產業的快速提升和高效發展提供助動力,同時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增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