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紅茶

金秀紅茶

金秀紅茶,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金秀紅茶原料生長區域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季節性氣候變化很明顯。該區域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268.7—1800小時,年平均氣溫在17℃左右,適宜茶葉的生長。金秀紅茶外形(條形、顆粒)勻整,色澤烏潤;香氣濃郁,突顯蜜韻花香;湯色紅艷明亮,滋味醇厚回甜。

2014年11月1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金秀紅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秀紅茶
  • 產地名稱: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
  • 品質特點:色澤烏潤;香氣濃郁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第2179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8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金秀紅茶外形(條形、顆粒)勻整,色澤烏潤;香氣濃郁,突顯蜜韻花香;湯色紅艷明亮,滋味醇厚回甜。

營養價值

金秀紅茶灰分為≤6.5%,水浸出物為≥35%,游離態胺基酸為≥2%。
金秀紅茶
金秀紅茶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金秀紅茶原料生長區域位於大瑤山山脈,北接駕橋嶺余脈,山地面積占全縣總面積73%,海拔高度500—1979米之間。區域四周邊緣為丘陵、河谷、台低,高度在海拔115至500米之間。據國土和勘測部門數據顯示:金秀紅茶原料生長區域土壤分為紅壤、黃壤二個土類,紅壤、黃紅壤、黃壤三個亞類,均是酸性土壤;土壤pH值大部分在4.5—6.5之間,其中山地森林紅壤表土有機層較厚,含量達5%,黃壤、黃紅壤土質疏鬆、肥沃,有機質含量在2%以上,並含大量氮、磷、鉀元素,適宜茶樹的培育。

水文情況

金秀紅茶原料生長區域內有26條河流,均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並分屬柳江、潯江、桂江三河系。據水利部門數據:該區域內河流流域面積2229.4平方千米,全縣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746千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67.29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22.89億立方米,年產水量25.7億立方米,相當於26座大型水庫的蓄水量,水力資源蘊藏豐富。地表水系分布於沙頁岩地區,西南、中南部石灰岩峰叢地帶則以地下暗河為主,水源同樣豐富,且沒有人為和工業污染,對茶葉生產有利。

氣候情況

金秀紅茶原料生長區域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季節性氣候變化很明顯。據氣象部門數據:該區域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268.7—1800小時,年平均氣溫在17℃左右,大於或等於10℃的年積溫為5233.9—6843℃之間,年平均相對濕度83%,年降雨量在1300—2400毫米之間,平均降雨量1015.4—2280.8毫米之間,無霜期長達316天。溫度、光照、降雨等條件都均適宜茶葉的生長。
金秀紅茶
金秀瑤族自治縣環境

歷史淵源

金秀瑤族自治縣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是 “茶聖”陸羽所著《茶經》中提到的42個產茶區之一。民國《象縣誌》評象州茶“其特佳者,中平有青山茶,色黃綠,味香滑;大樟鄉有東溫茶;瑤山中有瑤茶,微紅,極促消化,隔宿其味不變”。其中所指的“青山”、“東溫”、“瑤山”等地名,均在金秀瑤族自治縣境內。另有羅香鄉羅運村所產白牛茶。
金秀紅茶
金秀紅茶
清朝年間,官府曾進貢皇上,該地民眾將採制的穀雨茶細心保存,用於治療痢疾和咳嗽等病。
近年來金秀縣境內陸續發現大量原生態野生茶群落,資源豐富、品種稀特。據有關專家研究,金秀縣有些年限長久的古茶樹年齡達幾百至上千年,屬喬木、半喬木型,大、中、小、葉種均有。

生產情況

2014年,金秀紅茶保護產地面積4000公頃,年產量3100噸。
金秀紅茶
金秀紅茶

產品榮譽

2014年11月1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金秀紅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金秀紅茶
金秀紅茶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金秀紅茶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金秀瑤族自治縣所轄金秀鎮羅香鄉大樟鄉三角鄉、三江鄉、桐木鎮、忠良鄉、長垌鄉、六巷鄉、頭排鎮共10個鄉鎮的77個村民委員會。地理坐標為東經109°50′—110°27′,北緯23°40′—24°28′。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金秀紅茶原料適宜選擇微酸性pH值(4.5—6.5),土層深厚,疏鬆透氣,排水好,有機質含量多的土壤。金秀紅茶地域保護範圍內微酸性的紅壤占山地面積25.83%,黃壤占山地面積48.729%,土壤pH值均在4.5—6.5左右,完全符合茶葉要求pH值微酸性的要求。茶葉生長地的灌溉用水和環境空氣品質均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2)品種選擇:適制紅茶的茶樹優良品種及當地野生茶樹群體種(白牛茶,東溫茶、六巷古茶等野生茶樹種)。
(3)生產過程管理:金秀紅茶原料必須嚴格按《NY/T 5018-2001(無公害食品 茶葉生產技術規程)》生產,金秀紅茶原料的生產管理:①茶園培肥管理:茶園冬季增施有機肥,有機肥主要以經過腐熟的土雜肥、餅肥、欄肥等為主,施肥結合中耕鬆土和深耕鬆土時進行,肥料使用必須符合《NY/T 5018-2001(無公害食品 茶葉生產技術規程)》中的相關規定。②病蟲害防治:採用農業、物理、生物防治方法為主,必要時選用綠色食品許可使用的高效低毒無殘留農藥,農藥使用必須符合《NY/T 5018-2001(無公害食品 茶葉生產技術規程)》中的相關規定。③灌溉和配藥用水用潔淨的河水、天然溝水、井水,不使用生活污水,工礦污水。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金秀紅茶原料採摘標準以一芽一、二葉為主,採摘必須做到分批多次采、按標準依茶樹的樹勢樹齡留葉采,做到采養合理,統籌兼顧,使茶葉品質、產量長期穩定。採下的茶葉應及時運抵茶廠,採運過程中應避免重壓。鮮茶葉採下後採用紅茶加工工藝進行加工,根據鮮葉的嫩度、勻度分別進行鮮葉萎凋揉捻(揉切)發酵乾燥。加工廠房的設計必須符合《NY/T5019-2001 無公害食品 茶葉加工技術規程》的要求,加工人員應保持個人衛生,進入工作場所應洗手、更衣、換鞋、帶帽。加工環境應整潔、乾淨,無異味。加工設備中不得使用含鉛及鉛銻合金、鉛青銅、錳青銅、鉛黃銅、鑄鉛及鉛合金材料製造的接觸茶葉的加工零件。新購設備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鏽油。包裝材料符合食品要求,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分開放置,不得混放。
(5)生產記錄要求:生產過程建立生產檔案和投入品使用檔案,記錄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茶葉加工廠加工茶葉時必須建立金秀紅茶加工檔案,記錄加工茶類、工藝、數量、等級、時間和所用鮮葉的品種、數量、等級與來源。
(3)衛生和安全要求:金秀紅茶產品衛生質量要求按《GB 2762-201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及《GB 2763-2014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中相關規定執行。
(4)包裝:包裝材料應乾燥、清潔、無異氣味,不影響茶葉品質。接觸茶葉的包裝材料應符合《SB/T 10035-1992茶葉銷售包裝通用技術條件》的規定。包裝要牢固、防潮、整潔、能保護茶葉品質,便於裝卸、倉儲和運輸。
(5)標識: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金秀紅茶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
(6)貯運:運輸工具清潔、衛生、無污染,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有異味的物品混運。
(7)貯存:在清潔、衛生、避光、常溫、乾燥和有防潮、防鼠設施處貯存,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有異味的其他物質混合。

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①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②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③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④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的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①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金秀紅茶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等);②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①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②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③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6)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