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症狀
症狀
肢體外傷後發生的
神經痛及神經病變,肢體外傷後發生的疼痛、痛覺過敏、感覺過敏;初期疼痛局限於外傷部位或受傷神經的分布區,隨後可擴展到整個肢體;除疼痛外尚可有
血管舒縮障礙(開始為血管擴張皮膚變得溫暖而乾燥,後變為血管收縮皮膚水腫、
紫紺、變冷)以及出汗過多或過少,皮膚、皮下組織及
肌肉的營養改變、骨質疏鬆等 應去醫院診治,可能是放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
好發部位
常見病因
從兩個大的方面分別敘述:
周圍神經性痛
6、尺
神經痛、正中神經痛和股外側皮神經痛見於
神經炎、外傷、局部的炎症及壓迫
性病變。
9、
灼性神經痛:見於外傷如刀割傷、
擠壓傷、重擊傷、尤其是火器傷,化學性損傷、感染等。
中樞性疼痛
1、脊髓痛:
4、大腦皮質痛:大腦皮質痛少見,一般為腫瘤、
血管病等。
鑑別診斷
應與下面的症狀相鑑別診斷:
1.
枕大神經痛是指枕大神經分布範圍內(後枕部)陣發性或持續性疼痛,也可在
持續痛基礎上陣發性加劇。臨床表現為一側或兩側後枕部或兼含項部的針刺樣、刀割樣或燒灼樣疼痛,痛時病人不敢轉頭,頭頸部有時處於伸直狀態。查體可見大神經出口處有壓痛、枕大神經分布區(C2-3)即耳頂線以下至髮際處
痛覺過敏或減退。
3.坐骨
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
臀部、大腿後、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發生的疼痛症狀群。坐骨神經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經乾。坐骨
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域內(
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腳的外側面)的疼痛。
4.肋間神經痛是指一個或幾個肋間部位發生的經常性疼痛,並有發作性加劇。原發性肋間神經痛極少見,繼發性者多與
病毒感染,毒素刺激,機械損傷及異物壓迫等有關。其疼痛性質多為刺痛或灼痛,並沿
肋間神經分布。肋間神經痛發病時,可見疼痛由後向前,沿相應的肋間隙放射呈半環形;疼痛呈刺痛或燒灼樣痛。咳嗽、深呼吸或打噴嚏時疼痛加重。疼痛多發於一側的一支神經。
5.舌咽神經痛或其他
內臟病引起的暈厥:此型暈厥少見。舌咽神經痛、
膽絞痛、腎絞病、支氣管或
消化道內鏡檢查時發生短暫暈厥。與劇烈疼痛及內臟感受器的過度反射性反應有關。
常見的神經痛
有些人,當洗臉、刷牙或進食進,會突然感覺一側顏面部的劇烈性閃痛,持續約幾秒鐘,難以忍受。有些人在吞咽、說話、轉頸時,誘發一側或雙側頸痛,持續數日或數
周后緩解,疼痛還可由咽部向後放射。上面兩種情況都是由於
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也叫做
神經痛。坐骨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等都包括在神經痛範圍內。
神經痛是常見的神經症狀之一,它是周圍神經病變引起並放射至該神經支配範圍內的疼痛、病變部位可在神經根、神經叢或神經乾。有的
神經痛,可隨咳嗽、打噴嚏和用力時激發或加重疼痛,甚至可因持續某一姿勢或體位而加重疼痛,有時由於脊柱結構病變(如椎間盤突出)引起根性神經痛後,使脊柱活動受限,或活動時疼痛加劇。常見的
神經痛為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等。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是人體內最大的一支周圍神經。起始於腰骶部的脊髓,途經骨盆,並從
坐骨大孔穿出,抵達臀部,然後沿大腿後面下行到足。坐骨神經痛,其疼痛發作可沿
臀部、股骨後側、小腿外側、足背等呈放射性疼痛,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覺障礙、下肢肌力減退、跟腱反射減低或消失,當足拇趾向體側後曲時,減少腰部與患肢活動,或點按
環跳(股骨大轉子高點至尾骨連線外1/3與內2/3交界處)。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病。最常見的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其他如脊柱
結核、蛛
網膜炎,椎內轉移癌等。另外,骶骼關節炎以及骨盆腔內腫瘤壓迫神經也可引起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就是在坐骨神經經過的部位(即腰、臀、大腿後面、小腿外側和足部)出現疼痛。坐骨神經被牽拉時疼痛加劇,因此病人的患側下肢常呈屈曲狀態,以減輕疼痛。坐骨神經痛可用B族維生素、舒筋活血的中藥,以及針灸、理療等方法治療,但是根本的辦法還是治療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發病,可採用中藥治療,
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以第2支疼痛較多見,年齡以40~50歲為多。病人出現一側顏面部驟然發作性閃痛,為時數秒到十幾秒。自述似、燒灼樣疼痛,難以忍受。常於發作時間用手搓揉痛側顏面,以期減輕疼痛。由於經常揉搓,顏面部皮膚變粗糙,有時可有眉毛脫落。發作時間有間歇,間歇時間長短不一,輕者可數日或數周發作一次,出現較長時間的間歇。疼痛可因洗臉、刷牙、進食等動作而誘發。治療一般以
維生素肌注
營養神經,或手術切斷神經等等。
肋間神經痛
肋間神經痛,可由
肋骨骨折、胸椎轉移性癌、
帶狀皰疹等引起。因
帶狀皰疹引起的,可見到在此疼痛區域內的皮膚損害,有成堆的簇狀疹,
皮疹間皮膚正常,嚴重時可有滲出或紅腫。因此治療肋間神經痛時,應以治其原發病灶為主,其次可針對疼痛進行治療,以減輕局部症狀。
臨床治療
神經痛治療方法很多,可大概分為無創和有創兩種治療方法。無創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
中醫中藥、
針灸療法、
理療等。適用於病程短、疼痛較輕的患者。也可作為有創治療方法的補充治療。有創治療方法包括
手術療法、注射療法和射頻熱凝療法。
針灸理療,在治療
神經痛時,還是很有效的,如果疼痛劇烈,一般5到10個針灸療程就可能有效。
家庭治療措施
積極預防
學會怎樣坐、站、正確地背東西,是預防各種
神經痛的最好辦法。一些不同的理療方法可以知道怎樣正確地行動以防止疼痛發作,可以與一個有訓練的治療者商量治療方法。
用冰袋按摩
用
冰袋按摩可以中斷信號沿
神經通路傳導,被溫度信號取代,這樣就可緩解疼痛。
留起鬍子
若是三叉神經痛的男士可以留鬍子把臉擋起來以免受涼,寒冷有時誘發疼痛。
按壓位於拇指和食指指蹼之間的大腸經
合谷穴,可以減輕面部疼痛,用右手的拇指或食指去壓左手的
穴位1分鐘,然後再壓右手,如果已懷孕不要用這個穴位。
為減輕胸上腹部疼痛可按壓心包經
間使穴,把拇指放於手腕內側中心距手腕約2指寬上肢兩骨之間,用力壓1分鐘3—5次,然後再重複按壓另一側。按壓
外關穴有助減輕上半身內的疼痛,把拇指放於距
腕關節2拇指寬上肢前端中部,按壓1分鐘,然後重複按壓另一側,每次壓2—3次。
營養及飲食療法
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萊
患者應多攝取水分,並避免咖啡、汽水、香菸等刺激物。多吃水果、蔬菜、核果、種子、穀類等有益的食物。
多吃燕麥
經常食用燕麥町改善神經的總體狀況。切碎的燕麥草在溫水中沖泡2分鐘並過濾後就是一種補品,一天喝1—4克,若要減輕皮膚
瘙癢,用細棉布包燕麥片掛在噴頭下,用衝過燕麥片的水洗澡。
預防措施
神經痛多發生於神經受刺激或發炎,疼痛沿神經走向分布,可以轉瞬即逝,也可以是慢性的症狀,表現形式多樣,症狀包括疼痛、刺痛及觸覺過敏或患部的神經失去感覺、患部紅腫,情況嚴重者還會痙攣。
神經炎的起因不一,包括缺乏營養素(
維生素B)、代謝失調、受外力直接打擊或
骨折、
血管、骨或結締組織壓迫神經、神經受感染、
糖尿病、
痛風、血癌等,服用甲醇、過量的鉛及汞等有毒金屬也會造成神經傷害。 較常見的
神經痛有三叉神經痛(多發生於50歲以上的老人)、坐骨神經痛、
帶狀皰疹造成的刺痛等。當眼內的視覺神經發炎,將逐漸或突然地使視覺模糊。情況嚴重者,可能在數日後產生暫時性的失明,同時也可能有眼痛的現象,可以採取家庭治療措施。
三叉神經痛的具體表現
(1)疼痛發作前常無預兆,為驟然發生的閃電樣、短暫而劇烈的疼痛。患者常描述為電灼樣、針刺樣、刀割樣或撕裂樣的劇烈跳痛。發作時患者常以
手掌或毛巾緊按患側面部或用力擦面部以期減輕疼痛。有時發作時不斷做咀嚼動作,嚴重者常伴有面部
肌肉呈反射性抽搐,口角牽向一側,又稱為“痛性抽搐”,有時伴有面部發紅、皮膚溫度增高、
眼睛結膜充血、流淚、
唾液分泌增多、
鼻黏膜充血、流涕等症狀,有的患者甚至在床上打滾。
(2)每次發作時間可由數秒鐘到數分鐘後驟然停止,間歇期間如正常人,少數可仍有燒灼感;一般夜間發作較輕或停止,但嚴重者亦可通宵頻繁發作不能成眠或睡後痛醒。
(3)大多逐漸加重,疼痛發作次數漸頻繁,甚至數分鐘發作一次以致終日不止。
(4)病程可周期性發作,每次發作期可持續數周或數月,緩解期可由數天或數年不定。發作周期似與氣候有關,春季與冬季較易發病。
三叉神經痛患者自身調養很重要,日常要注意以下問題:
(1)生活、飲食要有
規律,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2)保持
心情舒暢,切忌衝動、生氣、抑鬱寡歡。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3)適當參加體育運動,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4)動作輕慢,儘可能避免一切誘發疼痛的因素,如洗臉、刷牙等,儘量避免刺激扳機點。寒冷天注意保暖,避免冷風直接刺激面部。
(5)進食較軟的食物,因咀嚼誘發疼痛的患者,則要進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刺激性食物、
海鮮產品以及熱性食物等。
(6)堅持治療,不要隨意停藥,以求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