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石嘴山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石嘴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3月2日印發,請認真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嘴山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3月2日
  • 發布單位:石嘴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十四五”時期,是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關鍵時期,也是石嘴山市推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綜合競爭力、積極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戰略機遇期。為更好的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構建適應經濟轉型升級需求的現代服務業體系,打造西北地區特色鮮明的工業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區域性大宗物流樞紐中心,建成覆蓋寧北及毗鄰地區的消費中心城市和服務經濟中心,根據《石嘴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成效
“十三五”期間,全市服務業發展邁上了新台階,呈現出“發展規模穩步擴大、發展質量持續提升”的態勢,為“十三五”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十四五”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濟貢獻日益突出。“十三五”時期,服務業對全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擴大就業、拉動經濟成長、提升居民幸福感等方面貢獻突出,成為全市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惠民生的主渠道和新增就業的容納器。2020年,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45.1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5.2%,比2015年提高1.1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貢獻率為39.2%,完成稅收占全部稅收比重達35%。
發展質量持續提升。“十三五”期間,全市基本形成以現代物流、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態文化旅遊、現代商貿等為代表的生活性服務業。富海物流獲得國家多式聯運試點,然爾特、星月安順獲評國家4A級物流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全市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投入強度及增幅均居全區前列。全市建成A級旅遊景區17個,新增4A級景區2個,成功創建全國旅遊標準化試點城市,平羅縣獲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
產業集聚效應初顯。“十三五”時期,先後獲批大武口生態工業文化旅遊集聚區、陸港現代物流集聚區、黃渠橋特色商貿集聚區三個自治區級服務業集聚區;數字經濟產業園、萬達商業廣場、寧夏農副產品一條街、優宜家蘭山小鎮、惠農東大街商貿區、平羅匯融九街、紅果子鎮等市縣級服務業集聚區、功能區初具雛形,產業規模逐步擴大,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帶動區域服務業發展作用明顯。
服務業開放不斷推進。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與匈牙利等4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生貿易往來,開通寧夏唯一聯通歐洲貨運班列,實現石嘴山至俄羅斯、中亞班列常態化運營。石嘴山海關正式揭牌,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營,石嘴山經開區獲評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十三五”期間,口岸實現報關6959單、進出口貨值7.5億元、繳納關稅3.8億元。先後組織26家企業分別參加國際性展會45場次,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2020年,實現進出口額39.6億元。
(二)機遇挑戰
“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儘管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複雜變化,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服務業將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搶抓新機遇實現新作為。
從國際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對全球服務業發展和國際分工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受逆流,全球服務業競爭版圖面臨重大調整,變數和挑戰明顯增多。和平和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服務業數位化、智慧化、平台化發展,網際網路醫療、線上教育、遠程辦公、“雲”上展會等新業態新模式競相迸發,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比重快速提升,個性化、體驗式、互動式服務消費蓬勃興起。
從國內看,我國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特點,內需潛力將進一步激發。隨著產業形態變遷、人口結構變化、居民收入增長、消費結構升級,對服務業質量和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必將加速我國服務經濟時代進程。但我國服務業還存在結構不合理、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服務供給尚不能完全滿足人民民眾消費升級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從區域環境來看,“十四五”時期,國家支持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隨著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理念深入落實,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將進入關鍵時期,產業鏈持續拓展延伸和供應鏈水平不斷提高,將為服務業帶來巨大發展空間。石嘴山市提出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排頭兵的奮鬥目標,現代服務業具有明顯的低能源消耗、低能源污染、高就業吸納能力和稅收貢獻率的比較優勢,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可進一步挖掘內需市場、激發消費潛力,帶動全市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增強人民幸福感。
在看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全市服務業在總量、結構、質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總量不大。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5.2%,低於全區平均水平5.2個百分點,僅占全區服務業增加值的12.4%,發展總量偏小,發展層次偏低,品質化精細化水平不高。二是結構不優。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新興服務業占全市服務業比重僅為30%左右,商貿、文旅、康養等生活性服務業有效供給不足。三是市場主體不強。全市服務業經營實體2.5萬餘個,企業近1.1萬家,但規上限上企業僅占註冊企業的1.2%,企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依然制約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綜合判斷,全市服務業仍處在加快發展、提檔升級的關鍵時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並存,但機遇大於挑戰。必須適應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立足市情實際,創新發展理念,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增強服務業拉動經濟成長的引擎作用。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決策部署,準確把握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需求側改革為牽引,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集聚發展、項目帶動、品牌引領、產城融合,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消費升級潮流,聚力發展文化旅遊、現代物流兩大主導產業,培育壯大健康養老、家庭服務、商貿流通、商務服務、信息服務、現代金融、科技服務和節能環保服務八大新興服務業,深入實施七大重點工程,推動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質效提升,著力構建支撐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體系,為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貢獻石嘴山力量。
(二)發展原則
以人為本,最佳化供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滿足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增強服務有效供給能力,推進服務付費可得、價格合理、優質安全,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優先補足商貿流通、家庭服務、健康養老等服務短板,提升民生服務市場化水平,加強服務質量監督管理力度,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
彰顯特色,重點突破。鼓勵各縣區發揮比較優勢,發展新業態、激發新需求、培育競爭新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服務業。聚焦現代服務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快形成結構最佳化、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服務業發展格局。完善城鎮綜合服務功能,圍繞核心區域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功能性載體和平台,推動服務業集聚發展。
創新驅動,融合發展。推進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以數位技術創新為服務業全方位賦能、帶動服務業整體性轉變、推動服務業態和模式革命性重塑,加快服務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充分利用服務業滲透到生產生活各環節的特點,促進技術與產業緊密結合,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逐步消除制約發展的行政壁壘,提高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發展水平。深度參與國際國內產業鏈分工合作,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深度和廣度,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深化與中東部地區和黃河幾字彎城市群互動發展,拓展與烏海、鄂爾多斯等毗鄰地區協同合作,加快建設沿黃城市群。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質量效益明顯改善,文化旅遊和現代物流作為服務業主導產業地位更加凸顯,健康養老、家庭服務、商貿流通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數字經濟、體驗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培育,帶動產業轉型步伐明顯加快,數字賦能、業態高端、特色鮮明、輻射力強的“2+8”現代服務業體系初具雛形,服務經濟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初步建成西部特色鮮明的工業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城市、區域性大宗物流樞紐中心、覆蓋寧北及毗鄰地區的特色消費中心城市和服務經濟中心。
產業規模邁上新台階。服務業對經濟、稅收、就業的貢獻持續增長,充分發揮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經濟高質量發展、消費需求升級的主引擎作用。到202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6%以上,服務業稅收占全市稅收比重38%以上,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部從業人員比重達到47%。
服務業質效持續改善。服務業對全市經濟成長貢獻率保持在40%以上。生產性服務業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生活性服務業趨向品質化、精細化發展,服務業供給和消費需求適配性持續提高。到2025年,旅遊總收入達到100億元,國內旅遊人數突破1000萬人次,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物流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2%以上。
創新驅動能力顯著提升。服務業知識密集、智力密集、技術密集特徵更加明顯,現代服務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持續提高;創新對服務業發展的驅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服務業重點領域領軍企業和充滿創新活力的中小型服務企業,擁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產品和知名品牌。到2025年,全市R&D投入強度達到2.3%以上。
產業集聚效應凸顯。“一核引領、兩翼聯動、三帶協同”的現代服務經濟空間布局初具雛形,各類服務業集聚載體蓬勃發展,中心城區服務業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縣域服務業發展特色進一步顯現,輻射和帶動效應不斷增強。到2025年,新培育建設2—3個產業特色鮮明、高端要素集聚、品牌效應明顯、配套功能完善的服務業創新發展示範區。
三、空間布局
按照“產城同步、融合發展、集聚發展”的理念,進一步最佳化服務業區域分工,引導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向中心城區集聚,引導生活性服務業均衡化、便利化發展,構建“一核引領、兩翼聯動、三帶協同”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格局。
(一)一核引領
強化大武口區作為全市服務業發展核心引領區功能,引導優質資源集約集聚,擴大核心區域服務功能的輻射半徑,全力打造以高品質生活性服務業和中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現代服務經濟核心區,引領全市現代服務業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做強大武口洗煤廠—綠皮小火車—石炭井礦區為主線的工業旅遊,辦好賀蘭山大峽谷汽車拉力賽,著力推動運動休閒旅遊,發展以北武當生態旅遊景區、龍泉山莊、硒有田園、華夏奇石山、通航小鎮為重點的旅遊景區景點,打造運動休閒旅遊精品線路;積極構建以旅遊產品一條街、漢唐九街、中華名小吃一條街、寧夏農副產品一條街等特色街區為支撐的夜間消費市場,打造夜間生活消費圈;積極推動醫養護一體的醫療和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建立健全智慧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加快數字經濟產業園、數字智慧型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培育發展以數字經濟、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研發設計等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
(二)兩翼聯動
依託惠農區和平羅縣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增長極,聯動核心區發展。立足各縣區資源稟賦、功能特色、產業基礎,錯位發展特色服務產業,因城施策、均衡布局居民服務業態,強化區域服務經濟支撐。
惠農區依託現代物流、“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文化旅遊等產業優勢,重點發展現代物流、健康養老和生態工業文化旅遊產業,打造寧北蒙西重要的現代物流示範基地和能源儲備中心。以建設自治區級現代物流集聚區為抓手,加快發展保稅物流、口岸物流、跨境電商、大宗商品交易等業態。依託新型材料、電子信息、清潔能源等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鼓勵發展科技服務、檢驗檢測、現代金融等新興業態。引導石嘴子碼頭、寧夏煤炭地質博物館、大地天香、銀河灣等旅遊景點聯動發展,打造黃河百里文化旅遊長廊,扶持壯大觀光游、休閒遊、民俗游等旅遊品牌;依託東大街商圈、人民醫院等積極發展現代商貿、健康養老等新興服務業,提升消費層級,培育發展“夜間經濟”“假日經濟”,全力打造石嘴山北翼服務經濟成長極。
平羅縣發揮“9+3”重點特色產業優勢,加快發展科技創新、文化旅遊、商貿流通、健康養老等現代服務業。依託現代畜牧、優質瓜菜、特色制種等產業,加快發展制種研發、農資配送、測土配方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打響全國區域性蔬菜良種繁育基地品牌。依託工業三大產業集群,發展現代物流、科技創新、信息服務、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以建設全域旅遊示範縣為抓手,圍繞大沙湖旅遊區建設,深入挖掘山、河、湖、沙等旅遊資源,培育一批鄉村旅遊精品示範點,做精特色城鄉旅遊環線。依託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打造一批中高端線上行銷產品,提升農村電商品牌效應。推進濱河現代物流園、財海邁星物流網路貨運平台等項目建設,加快保稅物流、公鐵聯運等發展。依託鼓樓、匯融等商圈和中醫院、銀北醫院(養老院)等發展商貿流通、健康養老,打造石嘴山南翼服務經濟成長極。
(三)三帶協同
重點發揮賀蘭山、黃河、包蘭鐵路等生態資源和區位交通優勢,打造賀蘭山東麓旅遊帶、包蘭鐵路物流帶和黃河金岸旅遊帶。
賀蘭山東麓旅遊帶。依託賀蘭山東麓生態資源和銀包高鐵建設機遇,高標準布局建設沿線沙湖、石嘴山南、惠農南3座站台及沿線景區景點,重點融入歷史文化特色和賀蘭山東麓生態文化特色,為遊客留下深刻的石嘴山文化印象。以110國道為主軸,改善相關服務配套設施,推進沙湖—星海湖聯動發展,推動賀東莊園、北武當生態旅遊區、西域王泉等景區景點提標升級,開發建設賀蘭山軍事文化體驗園,與銀川、阿拉善盟左旗加強文化旅遊交流合作,共同發展賀蘭山東麓旅遊帶。
包蘭鐵路物流帶。依託區域性商貿物流節點城市建設,以京藏高速、包蘭鐵路、東烏鐵路、包銀高鐵沿線為主軸,圍繞沿黃河城市群建設,聯結銀川、中衛等沿黃重點城市物流節點,貫通黃河(青銀)物流大通道,打造經濟和產業發展走廊,共同成為物流帶建設的重要支點。充分發揮鐵路在大宗商品物流、長距離運輸等方面的優勢,引導鐵路專用線進大型工礦企業、物流園區,推進“公轉鐵”,大力發展口岸物流、保稅物流、大宗工業品和能源化工物流,促進交通、物流、商貿、製造業等產業深度融合,最佳化物流運輸結構,強化沿包蘭鐵路物流集聚集約效用,加強與呼包銀鄂榆城市群、蘭州—西寧城市群的協調聯動,實現城市間物流資源暢通流動,提升石嘴山物流發展能級。
黃河金岸旅遊帶。充分發揮寧夏入選多條黃河主題國家旅遊線路優勢,把沿黃地區的景區景點作為一個整體規劃建設,構建以濱河大道平羅、惠農段為主軸的沿線景觀,加快發展蕾牧高科、拉巴湖、廟廟湖、銀河灣、石嘴子碼頭、大地天香等旅遊景區和景點,深挖黃河文化底蘊,做好黃河景觀、生態、文化融合重組、挖掘轉化、放大增值的文章。加強與黃河幾字彎城市的互動發展,串聯銀川、吳忠、中衛等黃河沿線景區,增強區域發展的開放性、協同性、聯動性、整體性,打好“黃河文化牌”。
四、主要任務
“十四五”時期,圍繞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立足產業發展實際,厚植和發揮比較優勢,強化文化旅遊和現代物流兩大主導產業,培育發展健康養老、家庭服務、商貿流通、商務服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和科技服務、節能環保等八大新興產業,構建優質高效、充滿活力、競爭力強的“2+8”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一)聚力發展兩大主導產業
1.加快文旅產業提質擴容。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為引領,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魅力獨具、集散便捷、設施完善、服務優良、產業體系健全、產品和業態豐富、市場充滿活力、品牌突出的具有鮮明西部特色的工業旅遊目的地城市。全市遊客接待量達到10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100億元。
譜寫全域旅遊新篇章。堅持全域旅遊發展理念,進一步放大“神奇寧夏川·活力石嘴山”品牌效應,擴大高質量、多樣化旅遊精品供給,完善旅遊服務體系,凸顯生態工業文化旅遊特色,爭創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市。以大武口區工業生態文化旅遊休閒集聚區為核心,打造區域旅遊集散中心和服務中心,提升市區核心圈的旅遊綜合競爭力和服務品質,輻射帶動全市文旅產業發展;圍繞黃河文化、歷史文化、軍事文化和生態鄉村休閒等文旅資源,打造黃河文化旅遊帶和賀蘭山文化旅遊帶;突出工業、礦山、農業、民俗等特色主題,打造大武口生態與工業文化旅遊功能區、惠農黃河與礦山文化旅遊功能區和平羅生態與農業文化旅遊功能區,構建“一核兩帶三區”的文化旅遊新格局。豐富文化旅遊產品和人文內涵,以北武當生態旅遊區為核心,整合韭菜溝、歸德溝等優質旅遊資源,積極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引導賀東莊園、龍泉村、廟廟湖生態旅遊區等旅遊景區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加快硒有田園、銀河灣、拉巴湖等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推進沙湖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星海湖省級旅遊度假區的創建。
推動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推進長城文化國家公園和黃河文化國家公園等項目建設,打好“黃河文化”牌,建設黃河文化生態旅遊廊道和黃河博物館,串聯黃河沿岸區域內沿途的田州古塔、黃河文化旅遊生態廊道、河東地區沙漠生態旅遊度假區、廟廟湖生態旅遊區、天河灣國家濕地公園、銀河村、石嘴子公園等旅遊資源,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豐富黃河文化體驗業態,形成貫穿石嘴山南北的旅遊發展大動脈。實施賀蘭山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賀蘭山岩畫、明長城等文化遺產保護,開發賀蘭山軍事文化體驗園,開闢賀蘭山文化生態地質游線。完善寧夏工業紀念館、煤炭地質博物館等服務功能,改造提升賀蘭山地質博物館,構建生態工業文化旅遊博物館體系。實施黃河影視、文藝、戲曲振興行動,大力發展文化市場,積極培育文化主體,支持文創設計、影視動漫、數字展館、電競賽事、網路直播等創意產業發展。推動泥哇嗚、陶笛、葫蘆燙畫、黃渠橋爆炒羊羔肉、剪紙等非遺產品產業化發展。到2025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
促進文旅融合新升級。深挖老工業城市、森林城市、移民城市資源優勢,推動工業生態文化旅遊同各產業的融合發展。依託賀東莊園、西御王泉、玖禧酩莊等酒莊,推進“酒莊+旅遊”項目,建成葡萄種植加工、觀光旅遊、品鑑餐飲、研學培訓、自釀體驗、特色民宿於一體的葡萄酒文化旅遊景點。依託黃渠橋鎮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韭菜溝、八號泉等軍事設施遺址資源,大力開展紅色旅遊。依託賀翔通航小鎮,推進“航空+旅遊”項目,打造集低空觀光遊覽、飛行培訓、休閒體驗、民宿康養、航拍航測、國防教育等服務功能為一體的觀光旅遊景點。依託石炭井工業旅遊小鎮、星海湖等景區,推進發展“賽事+旅遊”,持續開展賀蘭山(石炭井)大峽谷汽車越野拉力賽、鐵人三項賽、全國五人制足球賽等系列旅遊賽事,聚集人氣、帶動消費。實施旅遊交通保障提升工程,推出跨區域精品游線、市內精品旅遊線路、小火車工業觀光體驗游線路和生態工業文化旅遊專題線路。持續壯大旅遊市場主體,積極吸引知名文化旅遊企業投資興業,培育發展本地文化旅遊企業,支持個體私營發展旅遊經濟,推動全民參與旅遊發展。
助推鄉村旅遊新發展。加快鄉村旅遊全域化發展,大力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觀光、休閒、度假、娛樂等多點支撐和全域延伸的鄉村旅遊發展新格局。推進黃渠橋鎮特色美食小鎮、陶樂鎮休閒旅居小鎮和龍泉村、銀河村、馬家灣村、六頃地村等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建設,建設一批集科技示範、農業創意、田園觀光、休閒度假、民俗體驗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精品、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開發鄉村特色旅遊產品,打造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產業鏈條,推動鄉村旅遊產品向高端化、個性化、定製化發展。
2.推動現代物流提質增效。以建設區域性物流樞紐中心城市為引領,加快構建“通道+樞紐+網路”的物流運行體系,統籌推動物流降本增效提質,著力強化物流輻射帶動能力,圍繞主導產業和消費需求,突出自身優勢,暢通東西、輻射南北,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到2025年,物流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2%以上。
加快完善物流網路。依託石嘴山市作為全國交通物流重要節點和區域產業特點,構建以包蘭鐵路物流帶為主軸,以陸港物流集聚區、數字智慧型物流園和平羅公鐵物流園為重點,以專業市場、城鄉配送中心、電商快遞物流中心、貨運場站等為支撐的三級物流運行網路,聯結沿黃重點城市物流節點,貫通黃河(青銀)物流大通道,參與全國物流互聯互通。加快陸港現代物流集聚區建設,建設煤炭物流交易、礦產品交易、進口飼草集散中心,重點推進保稅物流中心(B型)、大宗進口商品集散分撥中心建設,打造區域性大宗商品物流樞紐。整合農村交通、郵政、快遞、供銷、商貿等設施物流功能,構建“縣—鄉—村”三級物流服務體系。建設石嘴山市、惠農區、平羅縣等市縣級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庫和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庫;實施糧食綠色倉儲提升工程,新建改擴建糧食加工倉儲設施。
提升專業物流服務能力。實施供應鏈物流培育行動,依託星月安順、大地通達、寧夏易豐快成等物流企業,建立市場潛力大、帶動作用突出的網路貨運平台,打造1—2個供應鏈管理平台,為製造業企業提供採購、倉儲、配送、信息和金融服務等供應鏈集成服務。實施冷鏈物流提升行動,建設一批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和田頭市場倉儲保鮮設施,加強產後預冷、儲藏保鮮、分級包裝、移動冷庫等產地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廣套用多溫冷藏車、低溫保溫容器等,補齊城鄉冷鏈物流設施短板。推進寧夏建龍鋼鐵鐵路專用線、石嘴山煤炭交易中心等鐵路專用線建設,加快大宗貨物“公轉鐵”,提升通道運輸能力。建設石嘴山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完善石嘴山保稅物流中心、惠農陸路口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依託國際鐵路運輸通道,有效整合各方資源,積極搭建國際物流平台。
創新賦能物流降本增效。圍繞裝備製造、礦產能源等重點產業基地,構建從原料供應、加工製造到銷售服務等一體化工業物流體系,發揮物流業提質降本增效功能。支持物流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加快構建集收儲、分揀、冷鏈運輸、線上線下交易於一體、輻射周邊的現代物流信息平台,推動線上信息與線下實體融合發展,提升物流綜合服務效率與效益。藉助數字智慧型物流園、京豪數字物流綜合產業園、大宗商品綜合性智慧物流倉儲供應鏈等項目建設,推廣智慧物流組織模式創新,推動物流信息互聯共享,構建“數字驅動、協同共享”的智慧物流新生態。鼓勵網路貨運平台發展,提高貨運組織高效化、集約化程度,由粗放型運力匹配模式轉變為供應鏈一體化服務模式。支持物流標準化發展,推進物流節能減排,推廣套用標準化物流周轉箱、托盤等循環共用設施設備。
(二)培育壯大八大新興產業
1.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服務。圍繞養老養生、智慧醫療、健康管理等領域,創新發展“康養+”等服務業態,著力打造健康養老、健康醫療、健康運動、健康旅遊、健康食品等健康產業體系,強化石嘴山健康產業的市場競爭力,打響“塞上康養城·頤享石嘴山”養老服務品牌。
大力發展健康產業。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加強城市醫聯體、縣域醫共體建設,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圍繞疾病防治、醫療照護等最佳化醫療資源配置,搭建區域一體化的健康信息平台。鼓勵醫療機構有效套用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智慧門診、智慧病房、智慧管理等智慧醫療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開展治未病、養生、康復等多元化服務。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發展健康體檢、心理健康、母嬰照料、中醫養生等多樣化健康服務。積極發展健康保險服務,引導保險機構提供與商業健康保險相結合的健康管理服務。依託現有資源打造特色康復機構、養老護理院等。
培育發展休閒康養產業。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探索“物業服務+養老服務”等養老新模式新業態,提升居家社區養老品質。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鼓勵專業化、品牌化、連鎖化經營。深入推進醫養融合發展,依託社會資本新辦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健康管理中心等醫養結合機構。深度挖掘石嘴山沙漠康養、健康食材等資源,探索集旅遊、養老、醫療為一體的綜合型康養產業,推進康養暨會展創業創新基地、華夏奇石山溫泉康養小鎮、沙漠康養基地等特色康體養生項目建設,發展集休閒、養生、養老、旅居、醫療、護理為一體的“康養+文旅”模式,提升中高端健康養老服務,打造具有石嘴山特色的“養生養心養老”服務產業鏈,建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康養基地,帶動“銀髮經濟”提質擴容。
支持發展體育產業。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逐步建立以體育服務業為重點,結構合理的體育產業體系和規範有序、繁榮發展的體育市場。依託獨特的山水湖沙等自然資源,大力發展健身休閒、競賽表演、體育培訓、體育研學等體育產業,帶動人均體育消費逐年增加,體育鍛鍊人口比例明顯提高。通過全民健身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足球基地、游泳館、雪道冰場等項目建設,豐富體育資源供給,激發體育市場活力。深入開展“體教結合”,構建以青少年為主體的全民健康活動體系。積極申辦、承辦全國(國際)鐵人三項、全國越野車大賽、環星海湖半程馬拉松、寧夏賀蘭山腳踏車公開賽、沙湖水上運動節等國際、國家級賽事。因地制宜開發和培育冰雪、騎行、徒步、穿越、登山等特色體育健身活動。充分利用星海湖綜合治理成果,整合星海湖(國家水上運動中心)、南域濕地、奇石山(滑雪場和天然冰場)、市游泳館、鐵人三項運動基地、環湖健身步道等資源,實現健身休閒設施和獨特自然風光有機結合,著力打造寧夏(西部)最美運動休閒綜合體。
2.規範發展家庭服務業。圍繞創造高品質生活需求,加快建立供給充分、服務便捷、管理規範、惠及城鄉的居民和家庭服務體系。實施家庭服務提質行動,搭建1個家庭公共服務平台,重點發展保潔、母嬰護理、養老托育、康養護理、家電維修等家政服務,推動家政服務與智慧社區、養老托育等融合發展。
培育家庭服務業。推進居民和家庭服務業跨界、協同發展,打造“家院一體”微機構,實現“一站式”服務。鼓勵商業便民店、連鎖店和保潔、日間照料、諮詢、金融、線上便民服務等各類服務中心進駐社區,建設家庭服務社區工作站,支持建設雲社區生活平台,發展健康醫療、幼兒教育、生活服務等社區服務O2O模式,拓展“雲社區、微生活”等新興社區服務模式,支持新建社區打造鄰里中心,老社區改造建設鄰里街區,合理布局多功能便民服務網點,引導社區商業中心建設,持續完善社區商業便利消費服務體系,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提升社區居民生活消費便利性。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逐步發展面向鄉村尤其是中心集鎮的家庭服務。
最佳化物業服務品質。順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重點發展房地產規劃設計、建材家居、家裝、物業服務等,規範發展房地產銷售(包括樓盤代理,經紀)、租賃住房,提升行業精細化管理水平。推進智慧住宅、智慧型家居和智慧型社區建設,引導企業開展線上線下服務。實施物業服務提升行動,引入專業化的生活設計和物業服務機構,推動高質量的全流程改造和線上線下社區服務業。鼓勵有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向養老、托幼、家政、文化、健康、快遞收發等領域延伸,培育“多元化業態服務”新模式。探索建立適應老舊小區物業服務機制,多種形式推動規範化物業小區管理達到80%以上。
推進家庭服務業規範化發展。提高家庭服務行業組織化程度,推進規模經營和網路化發展,培育一批員工制龍頭企業和大型連鎖家政公司,依託行業協會,逐步建立家庭服務行業標準和規範,打造一批家庭服務品牌。積極推進家庭服務行業誠信建設,將服務經營者和提供者誠信情況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健全失信懲戒和守信褒揚機制。強化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提升,開展行業人員訂單、定向和在職“回爐”培訓,每年培訓家政服務人員200人次以上。推進持證上崗,完善技能水平與薪酬掛鈎機制,引導居民家庭選擇持有專項能力證書的從業人員提供服務。
3.提質發展商貿流通業。推進商業布局、商圈形態和新興業態有機更新,培育和打造一批城市商圈、商貿綜合體、特色商業街,完善縣域商業設施,支持商貿流通企業提升線下體驗、銷售、配送和售後等服務,不斷最佳化消費路徑、提高服務水平。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特色鮮明的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6%左右。
最佳化商貿消費網路布局。完善城鄉流通消費網路布局建設,推動區域商業多元化、差異化發展。構建以大武口市級核心商圈為引領,以惠農東大街和平羅鼓樓兩個區域商圈為骨幹,以城市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特色商業街(區)、社區商業中心、大型綜合超市及其它商業零售網點、重點旅遊景區、產業園區的配套商業為支撐的商貿流通發展格局。打造存量盤活與增量變革、錯位發展與多元服務、傳統改造與新興探索融合聯動的商業新生態,形成輻射寧北蒙西地區的重點商圈,實現“時尚消費全覆蓋、區域商業有中心、街區商業顯特色、便民利民社區行”,不斷提高商貿流通業服務文旅產業、擴大內需的供給能力。
改造提升特色商業街。充分發揮石嘴山市旅遊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實施黃渠橋特色美食街區改造提升、盛鼎商務中心特色街區建設、平羅縣步行街改造提升等項目,推進商旅文融合發展,豐富業態結構,提升購物、餐飲等傳統業態供給水平和服務能力,布局體驗式、互動式新興業態,增強休閒娛樂功能。推進自治區級、市級商業特色示範街創建工程,培育集文創商店、特色書店、小劇場、文化娛樂、非遺傳承等多種業態的特色街區,完善特色農副產品、名小吃等特色街區服務功能,努力打造1條自治區及以上的商業特色樣板街;各縣(區)啟動1箇中心商圈提檔工程,改造提升1條特色商業示範街。
推動傳統業態轉型升級。鼓勵傳統百貨店、大型體育場館、閒置工業廠區改造為社區商業中心、消費體驗中心、休閒娛樂中心等新型商貿載體。鼓勵商貿流通企業構建現代供應鏈體系,整合上下遊資源,建立供應鏈服務平台,帶動產、供、銷協同發展。開展商品市場最佳化升級專項行動,引導商品市場由單一交易功能向多功能集成發展。積極培育汽車服務、二手車交易、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市場,建設家居用品、家飾用品、裝修建材等功能集聚的商品市場。實施紅崖子鄉、禮和鄉農貿市場改造、沙湖貿易流通市場建設等項目,加快農副產品批零市場標準化、公益性建設。
加強農村流通體系建設。挖掘縣鄉消費潛力,拓寬農村居民消費領域、提升農村居民消費層次、健全農村現代流通網路體系,加快農村吃穿住用行等一般消費提質擴容,引導和支持大中型商貿流通和連鎖經營企業加快建設農村地區經營網點,培育一批集零售、餐飲、文化、生活、配送於一體的多功能村鎮商貿中心。構建超市進鎮、連鎖下鄉、配送到村的新農村消費服務體系,鼓勵農村物流快遞公共取送點建設,推進快遞進村。支持黃渠橋、寶豐等有特色的鄉鎮大集提升集市規模、豐富特色小吃和農特產品供給、強化集市文化氛圍和宣傳力度,藉助鄉村休閒文化旅遊,發展後備箱經濟。
發揮數字商務引領作用。實施數字興商計畫,深入開展電子商務公共服務惠民惠企行動,積極申報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建設。鼓勵優勢特色產業領軍企業上雲上平台,打通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品牌打造、倉儲物流、推廣行銷等電商全渠道供應鏈。實施“數商興農”行動,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改造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提升電商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水平,建設自有核心名特優農產品展銷中心(基地),提升農產品可電商化水平。培育壯大特色電商主體,帶動特色產業創新升級。鼓勵發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社群電商等新業態。
4.引導發展商務服務。圍繞服務生產、保障民生需要,重點發展會展、人力資源、智慧財產權等,鼓勵發展法律、諮詢和管理服務、教育培訓等,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培育和引進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商務服務機構。
加快發展會展服務。完善石嘴山市規劃展示館、市科技館、市體育中心等會展平台服務功能,逐步建成一批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滿足不同類型和規模展會需要的場館,提升會展承接和服務能力。提升“寧夏種業博覽會”等展會品牌影響力,策劃舉辦葡萄酒、富硒農產品、涼皮、甜瓜等特色產品線下展會,探索打造線上智慧展會;著力培育本地會展品牌和龍頭企業,加強與區內外行業組織和展會機構協作,吸引更多具有影響力的專業化品牌展覽會。
提升人力資源服務。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加快發展服務外包、勞務派遣、培訓、招聘、諮詢管理等人力資源服務。鼓勵各縣區建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聚集區,引進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培育孵化中小職業中介服務機構,構建服務機構集聚發展的載體和平台,重點扶持石嘴山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建設。依託寧夏理工學院、石嘴山工貿職業技術學校等教育培訓機構,建立人力資源服務培訓基地、實訓基地,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實施“網際網路+”人力資源服務行動,加大信息技術創新套用,推動招聘、培訓、人力資源服務外包、勞務派遣等業態提質增效。加大政府購買人力資源服務力度,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有序承接政府轉移的人才引進、人才流動、人才服務等項目。加強高級經營管理人員研修培訓,培養造就一批人力資源服務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培育發展智慧財產權服務。完善智慧財產權服務公共設施建設,加強智慧財產權基礎信息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提升智慧財產權信息公共服務能力。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專業特長和業務優勢,在提供智慧財產權代理、法律服務、信息產品開發與利用、智慧財產權商用化、諮詢、培訓等服務基礎上,不斷拓寬服務範圍、改善服務質量、創新服務載體、提升服務效益,著手培育一批基礎紮實、創新性強,具有引領效應的智慧財產權服務品牌機構。暢通智慧財產權轉讓、許可渠道,推廣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模式,建設智慧財產權信息服務創新平台,構建開放共享的智慧財產權綜合服務模式,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協調機制。
促進商務服務專業化發展。積極發展廣告及品牌策劃、行銷服務、工程諮詢、檢驗檢測認證等商務服務業,進一步提升會計、審計、稅務、法律、資產評估、信用服務機構等中介服務專業化水平。支持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規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健全職業水平評價制度,建立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完善智慧財產權交易和中介服務體系,加快數字著作權保護技術研發。鼓勵發展學前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教育、老年教育、社區教育,創新發展技能培訓、興趣培訓。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盤活存量樓宇資源,完善樓宇的商務功能和配套服務,重點培育一批金融樓、商務樓、專業服務樓、信息產業樓等總部樓宇。
5.培育發展信息服務。以“數字城市”建設為引領,推動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大數據、雲計算、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套用。強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路建設,推動信息服務業快速發展。
夯實信息服務發展基礎。加強網路安全建設。完善城鄉寬頻基礎網路,推進光纖入園區入企業,實現城鎮千兆光纖和農村百兆光纖全覆蓋。支持石嘴山啟明星眾創空間、數字經濟產業園等數字經濟平台發展壯大。推進5G網路連續覆蓋和室內場景深度覆蓋,加快5G在文化旅遊、物流、教育、衛生健康、交通等領域的場景套用,探索打造5G試點套用。強化數字城市建設,打造“產業+網際網路”“民生+網際網路”“生態+網際網路”等城市發展新格局。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5G網路。
構建數字城市新格局。以“網際網路+”為抓手,推動信息服務與相關產業跨界融合,提升產業發展質效。深度推進“網際網路+現代物流”,打造區域智慧物流服務平台,提升石嘴山市物流智慧化水平。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文化產業”,搭建覆蓋全市的智慧旅遊平台,提升智慧旅遊發展水平,推動文化產品的生產、傳播、消費等價值鏈各環節信息化發展。支持建設“網際網路+現代商貿”,鼓勵賀蘭山商場、蘭山文創街區等商貿企業及街區加強商品銷售、市場行銷與信息技術融合,打造新型體驗型零售新樣板。實施“網際網路+健康服務”,實現遠程會診、電子病歷、網路預約、一鍵抓藥、移動支付等。鼓勵發展“網際網路+智慧型製造”,推動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行銷等價值鏈各環節融入信息化。
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套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產業變革,著力發展系統集成、增值網路服務、資料庫服務、諮詢服務、信息安全服務等信息服務業。深入開展企業“上雲上平台”行動,在裝備製造、冶金、化工、新材料等重點行業推廣工業網際網路套用,建設一批技術先進、性能優秀、套用效果好的企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引導企業更新數位化裝備或利用智慧型化技術改造非數位化裝備,支持天地奔牛、恆力生物新材料等龍頭骨幹企業率先建設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形成示範推廣效應。到2025年,力爭全市智慧型工廠達到5家,實施企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3個。
6.健康發展金融服務業。推動高效安全、綠色普惠、開放創新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到2025年,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金融風險防控能力和服務實體經濟的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7%左右。
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建立健全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大力推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發展。引導金融機構支持新材料、裝備製造、綠色食品、特色農業等優勢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型化、融合化方向發展。不斷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推動險資直投重點項目。鼓勵金融機構完善最佳化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成有效覆蓋縣鄉村的信用評價體系,構建服務有平台、信用可評估、風險可把控的“信用+金融+產業+農戶”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
拓寬多元融資渠道。深入開展財政支持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建設,構建形成“金融+”政銀企精準對接常態化機制,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對接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台、寧夏企業融資服務平台,創新開發“信易貸”產品和服務,切實發揮“九鼎”產業基金和“石時擔”擔保基金作用,拓展貸款抵押質押物範圍,加大對守信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支持優質企業上市融資,推動貝利特、大窯飲品等企業上市工作,健全上市企業後備庫;鼓勵和引導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基礎設施債券投資基金,積極發展股權融資、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培育發展若干融資擔保機構,創新金融保險工具。
加快推進金融改革創新。穩妥發展普惠金融,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藉助以大數據分析、信用評級、線上線下結合為核心的“金融+”企業融資服務平台,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提供“銀行、保險、擔保、金融租賃”“線上+線下”的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促進企業融資需求與金融供給精準匹配和高效轉化。積極發展新型金融組織和業態,鼓勵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創新,明確監管責任,規範網際網路金融市場秩序,推動網際網路金融規範有序發展。發揮金融服務聯絡員作用,幫助企業精準紓困解難。
提升金融風險防控化解能力。聚焦重點領域風險,持續淨化金融環境。健全完善金融風險預防預警監測機制,加強金融監管,指導金融機構和上市企業完善公司治理。加強寧夏企業融資服務平台和寧夏非法集資和非法金融活動監測預警平台套用,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賦能金融監管,實現精準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建立健全非法集資等宣傳教育工作長效機制,聯合各部門開展多行業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全民的警覺性,提高居民識別防範金融風險和理性投資意識。
7.創新發展科技服務業。緊緊圍繞全市重點產業科技創新發展需求,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創業平台,引進一批高端化、專業化科技服務主體,豐富一批平台化、數位化科技服務新業態。力爭2025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3%以上,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科技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夯實研發創新平台。圍繞裝備製造、新材料、電石化工、特色冶金等產業發展需求,統籌高端研發創新資源,鼓勵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支持現有平台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實現資源共享,充分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推進寧夏綠色氰胺化學新材料研究院、寧夏中科碳基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寧夏分院、寧夏工業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發展研發眾包、設計眾包等新型研發服務業態,鼓勵企業自有研發部門和研發機構進行剝離,成立獨立法人機構。支持行業骨幹企業探索在東部地區建設聯合研發中心、飛地科研成果育成平台或離岸孵化器。到2025年,全市各類創新平台達到100家。
增強區域創新要素供給。以石嘴山國家高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載體,因地制宜建設綜合性、區域性創新中心,構建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產品生產全周期的科技服務體系,打造集創新創業、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科技人才聚集等於一體,各具特色的科技服務業集聚區。引進培育一批高端創業服務機構,引導服務機構向區域創新中心集聚。引導現有國家和自治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提升綜合運營能力和專業化服務水平,向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方向發展。推進孵化園區、創業社區等創新創業集聚區發展,逐步形成“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階梯型孵化體系。支持領軍企業搭建開放的創業孵化服務平台,為創業者提供“供應鏈+創投+市場”資源支持,衍生創業群落;培育壯大創業導師隊伍,形成創業者—企業家—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的演進機制。
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依託石嘴山科技大市場匯聚各類創新資源,完善科技成果展示、引進、推廣、交易、轉化等功能,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活動提供全鏈條、綜合性服務。支持建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分中心(基地)、通用性或行業性科技成果中試熟化平台。充分發揮現有中試孵化平台、技術轉移機構服務作用,精準開展技術對接,提高科技成果交易成功率。支持東部地區專業機構在石嘴山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處,開展技術挖掘、科技諮詢、技術標準、智慧財產權、投融資等服務。到2025年,轉化科技成果100項,技術契約成交額累計達到8億元。
提升綜合科技服務能力圍繞新材料、特色農產品等重點產業鏈實際需求,構建涵蓋產品質量、環境監測等多個領域,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檢驗檢測認證體系。鼓勵和推動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台與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等聯建共用。積極引進和培育一批為企業提供分析、測試、檢驗、計量、標準化等全鏈條服務的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建設惠企科技檢驗檢測服務中心等面向園區服務的公共服務平台。培育認定一批石嘴山市科技服務示範機構,納入科技創新券支持範圍。創新科技諮詢服務模式,鼓勵自治區科技服務示範機構在石嘴山設立分支機構,引導科技諮詢服務機構套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眾包諮詢、線上諮詢等科技諮詢新模式。
8.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綠色節能發展需求,重點發展節能環保技術諮詢、系統設計、評估認證、運營管理等服務。積極開展節能減排、節能評估、環境治理、環境監測等專業化服務,構建節能環保服務業生態體系。
發展第三方節能環保服務。緊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區內市場需要,加快發展碳資產管理、碳排放交易、生態環境修復、技術產品認證和推廣、環境保險理賠等綠色服務,開展節能減排投融資、能源審計、清潔生產審核、諮詢、節能認證評估等第三方節能環保服務。推廣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培育系統設計—設備成套—工程施工—調試運行—運營管理一體化綜合環保服務企業。建立循環經濟信息和技術服務體系,鼓勵發展循環經濟諮詢機構,打造“一站式”能源管理綜合服務平台,開展能源審計和“節能醫生”診斷。
推廣套用節能環保技術。推進生態環保公共服務平台和基地建設,加強先進適用生態環保技術的研發、示範和推廣。利用契約能源管理機制開展節能服務。加快節水型社會示範市建設,推廣套用節水技術裝備和用水器具,引入契約節水模式,推廣分散式節水治污一體化,提升節水監管能力。探索建立排污權抵押貸款、租賃機制,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加快構建集回收、運輸、加工利用為一體的城鄉固廢與再生資源回收網路體系。實施重點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提升行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資源利用水平。加快充電站、充電樁等設施建設,規範發展整車租賃、電池租賃和回收等服務領域。
五、重點工程
聚焦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和新消費,以實施數字賦能、集聚發展、融合發展、消費擴容、品牌提升、標準引領和企業培育等七大工程為抓手,推動傳統服務業改造升級,加快行業間深度融合創新,催生新產業、創造新需求,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重塑供應鏈,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新格局。
(一)數字賦能工程
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服務業領域深度套用,拓展數位技術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套用,加快現代物流、商務、金融、科技諮詢等領域數位化建設,推進組織形式、商業模式、管理方式創新。推動信息技術賦能文化旅遊、健康養老、商貿流通、家庭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數位化、個性化、多樣化發展,提升服務消費可及性。圍繞就業、養老、社保、交通等領域,拓展人工智慧、自動駕駛、互動體驗等套用場景,構建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數智化套用體系。在金融、零售、醫療、教育等數據密集型行業,推廣套用人工智慧技術。培育垂直電商供應鏈平台,促進線上線下資源整合利用,提高服務便利化、智慧型化水平。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在就業、社保、教育、文化、出行、健康等領域,建立數據套用模型,促進信息化創新成果與公共服務深度融合,加快智慧石嘴山建設。
(二)集聚發展工程
順應自治區推進地市級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導向,重點在現代金融、科技服務、信息服務、文化創意、健康養老、鄉村旅遊等領域,培育一批產業集聚程度高、輻射帶動作用大、示範複製能力強的現代服務業功能區和集聚區。科學規劃、積極培育並創建縣(區)、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鼓勵大武口生態工業文化旅遊集聚區、陸港現代物流集聚區等服務業集聚區增強資源要素集聚能力,進一步健全服務功能,構建產業鏈、創新鏈與服務鏈協同發展的支持體系,為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長提供支撐。鼓勵各類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圍繞先進制造、現代農業企業共性需求,發展研發設計、信息、物流、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增強對先進制造業和現代農業的全產業鏈支撐作用。藉助特色小城鎮建設,培育小城鎮特色服務業集聚區。
(三)融合促進工程
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向深度融合,鼓勵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等製造企業開展服務型製造,向創意孵化、研發設計、成果轉化等前端服務環節延伸,向售後服務、產品回收利用等後端增值服務拓展,發展“產品+內容+生態”全鏈式智慧型生態服務等新型製造模式。支持企業建設智慧型工廠,發展共享生產平台、提升總集成總承包水平、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最佳化供應鏈管理,建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製造和服務體系。大力推動農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構建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健康養老、科普教育、文化創意、農村電商、冷鏈物流等業態,引導農業向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推動服務業內部融合發展,促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服務業實體經濟的相互滲透、深度融合及裂變,實現價值再造。
(四)消費擴容工程
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新供給,改善服務體驗,提升消費滿意度,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傳統消費,建設石嘴山特色化消費城市,開展消費惠民計畫、商業街區改造計畫、消費網路建設工程、消費融合升級工程,提升發展二手車市場,健全再生資源回收處理體系,促進汽車、家電等傳統大宗商品消費持續升級。培育新型消費,鼓勵發展網路消費、智慧型消費、定製消費、體驗消費、共享消費、綠色消費等新模式,推動“網際網路+社會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的場景化新零售模式,促進吃住行游購娛線上線下融合消費雙向提速。發展微套用、微產品、微電影、直播帶貨、微商等微經濟,打造一批網紅打卡餐飲、旅遊等直播基地。深化放心消費建設,培育一批放心商圈、放心街區、放心商店。
(五)品牌提升工程
引導服務業企業堅定不移走品牌化發展之路,著力打造有特色、有優勢的產業品牌、區域品牌、地理品牌,推進實施品牌價值提升工程,建立服務業品牌庫,加大品牌培育力度。重點培育科技、信息、金融、現代物流、會展及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品牌;壯大文化旅遊、康養、商貿流通等生活性服務業品牌,提升服務質量、延伸服務半徑、拓展服務內容、大力推進連鎖化發展。做強“樂購石嘴山·暢玩在綠城”促消費品牌,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在品牌培育和保護方面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市場主導、顧客滿意、行業自律、政府監督的品牌評價、發布機制。完善品牌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企業自我保護、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三位一體的品牌保護體系,打擊侵犯商標專用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到2025年,新註冊產品類商標100個以上、服務類商標100個以上,積極創建國家級、自治區級標準化品牌化試點項目。
(六)標準引領工程
順應消費結構升級換代、消費需求多元化發展趨勢,結合突發疫情重大現實影響,圍繞文化旅遊、信息技術、檢驗檢測、商貿、物流、養老、家政等生活性、生產性服務業領域,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服務業標準,探索制定具有地方特色優勢標準體系,構建政府主導和市場自主制定相結合、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現代服務業標準體系,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促進標準實施套用,鼓勵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標準化套用,推動企業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全面實施。鼓勵標準制定專業機構對企業公開的標準開展評估、評價。
(七)企業培育工程
突出市場導向,強化企業發展主體地位,培育壯大各類服務業市場主體,培育壯大一批綜合實力強、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社會信用好的領航型企業、小巨人型企業、龍頭型企業、平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聚焦文化旅遊、批零住餐、交通運輸等行業,加快推進企業數位化改造和轉型升級,壯大一批龍頭企業。圍繞科技研發、檢驗檢測、信息服務、節能環保等高技術服務業,加快培育一批鮮明特色、創新力和競爭力強的服務業高新技術企業。聚焦服務業細分市場,扶持一批服務業“專精特新”企業,提升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能力。引導龍頭企業將有實力的中小企業納入供應鏈,構建上下游供應關係穩定、質量標準統一、多方共贏的供應體系。充分發揮區、市服務業專項資金引導作用,支持中小企業在細分領域成長為“單項冠軍”。
六、保障措施
加強黨對服務業各項工作的全面領導,更好發揮規劃戰略導向作用,建立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引導全社會力量共同推進規劃實施,確保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一)建立規劃實施機制
建立健全各行業主管部門、各級政府實施規劃的工作推進機制。各部門要明確責任、密切配合,做好行業專項規劃編制實施和配套措施完善工作,抓好規劃落地。各縣區要進一步健全統分結合的服務業工作機制,凝聚合力、統籌推進,完善規劃監測評估機制,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將規劃確定的主要指標納入年度計畫指標體系,有力有序推進實施,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
(二)強化規劃政策保障
加強各類政策的統籌協調,用足用好國家、自治區和我市系列政策,打好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產業、投資、價格等政策組合拳,發揮政策疊加效應,提升政策精準性、協同性和落地性。統籌服務業各行業專項資金,有效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發展服務業新模式、新業態。根據巨觀環境變化和發展實際需要,加強政策研究儲備,增強政策調控能力,確保規劃有效實施。
(三)放寬行業準入限制
嚴格落實“非禁即入”“競爭中性”,破除服務業行政壟斷、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推動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服務業市場環境。放寬對市場主體投資經營活動的資質、股比、註冊資金、從業人員、營業場所、經營範圍等要求,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更多的服務業領域,提高非公有制經濟在服務業中的比重。
(四)持續最佳化發展環境
進一步取消和調整服務業領域的行政審批項目,合理區分教育、醫療、文化、科技、體育等行業中的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業務,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動由政府單一提供、直接提供的方式,轉變為政府與社會化提供相結合的方式。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維護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環境。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對新產業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
(五)強化統計監測服務
進一步明確行業主管部門職責,加快培育服務業企業(單位)上規上限,探索建立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等統計指標體系,健全信息發布制度。加強服務業企業(單位)入規上限、重點行業和重點地方服務業統計工作,形成政府統計和行業統計互為補充的服務業統計調查體系。
(六)加強規劃實施監督
完善規劃實施監督機制,著力推進規劃實施信息公開制度。建立規劃實施的公眾參與和民主監督機制,健全政府與企業、社會的信息溝通和交流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力量專業化監督作用和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主動接受全社會監督,形成全社會合力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解讀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石嘴山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現將相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規劃》出台背景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決策部署,加快構建適應經濟轉型升級需求的現代服務業體系,石嘴山市根據《石嘴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寧夏現代服務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了《石嘴山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經市人民政府第4次常務會議審議,根據會議所提意見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後正式印發,是指導石嘴山市未來五年推進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和基本遵循。
二、《規劃》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
(一)規劃背景
“十三五”期間,全市服務業發展邁上了新台階,呈現出“發展規模穩步擴大、發展質量持續提升”的態勢。
一是經濟貢獻日益突出。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45.1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5.2%,對經濟成長貢獻率39.2%。
二是發展質量持續提升。富海物流獲得國家多式聯運試點。全市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投入強度及增幅均居全區前列。建成A級旅遊景區17個。
三是產業集聚效應初顯。獲批三個自治區級服務業集聚區,市縣級服務業集聚區、功能區初具雛形,帶動區域服務業發展作用明顯。
四是服務業開放不斷推進。開通寧夏唯一聯通歐洲貨運班列。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營,口岸實現報關6959單、進出口貨值7.5億元、繳納關稅3.8億元。
(二)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決策部署,準確把握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需求側改革為牽引,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集聚發展、項目帶動、品牌引領、產城融合,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消費升級潮流,推動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質效提升,著力構建支撐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2.發展原則。
——以人為本,最佳化供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滿足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加強服務質量監督管理力度,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
——彰顯特色,重點突破。聚焦現代服務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快形成結構最佳化、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服務業發展格局,推動服務業集聚發展。
——創新驅動,融合發展。推進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以數位技術創新為服務業全方位賦能、帶動服務業整體性轉變、推動服務業態和模式革命性重塑,加快服務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步伐。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深化與中東部地區和黃河幾字彎城市群互動發展,拓展與烏海、鄂爾多斯等毗鄰地區協同合作,加快建設沿黃城市群。
3.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邁上新台階。到202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6%以上,服務業稅收占全市稅收比重38%以上,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部從業人員比重達到47%。
——服務業質效持續改善。到2025年,服務業對全市經濟成長貢獻率保持在40%以上。
——創新驅動能力顯著提升。到2025年,全市R&D投入強度達到2.3%以上。
——產業集聚效應凸顯。到2025年,新培育建設2—3個服務業創新發展示範區。
(三)空間布局
構建“一核引領、兩翼聯動、三帶協同”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格局。(四)主要任務
立足產業發展實際,厚植和發揮比較優勢,構建優質高效、充滿活力、競爭力強的“2+8”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
1.聚力發展兩大主導產業。
——文旅產業。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為引領,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魅力獨具、服務優良、產業體系健全、市場充滿活力、品牌突出的具有鮮明西部特色的工業旅遊目的地城市。
——現代物流。以建設區域性物流樞紐中心城市為引領,加快構建“通道+樞紐+網路”的物流運行體系,統籌推動物流降本增效提質,著力強化物流輻射帶動能力。
2.培育壯大八大新興產業。
——健康養老。圍繞養老養生、智慧醫療、健康管理等領域,創新發展“康養+”等服務業態,強化健康產業市場競爭力,打響“塞上康養城·頤享石嘴山”養老服務品牌。
——家庭服務業。圍繞創造高品質生活需求,加快建立供給充分、服務便捷、管理規範、惠及城鄉的居民和家庭服務體系。推動家政服務與智慧社區、養老托育等融合發展。
——商貿流通業。培育和打造一批城市商圈、商貿綜合體、特色商業街,完善縣域商業設施,支持商貿流通企業提升線下體驗、配送和售後等服務,最佳化消費路徑、提高服務水平。
——商務服務。重點發展會展、人力資源、智慧財產權等,鼓勵發展法律、諮詢和管理服務、教育培訓等,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培育和引進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商務服務機構。
——信息服務。推動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大數據、雲計算、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套用。強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路建設。
——金融服務業。推動高效安全、綠色普惠、開放創新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提升金融風險防控能力和服務實體經濟的支撐能力。
——科技服務業。緊緊圍繞全市重點產業科技創新發展需求,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創業平台;引進一批科技服務主體,豐富一批平台化、數位化科技服務新業態。
——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綠色節能發展需求,重點發展節能環保技術諮詢等服務。積極開展節能減排等專業化服務,構建節能環保服務業生態體系。
(五)重點工程
——數字賦能工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服務業領域深度套用,拓展數位技術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套用,加快現代物流、商務、金融、科技諮詢等領域數位化建設,推進組織形式、商業模式、管理方式創新。
——集聚發展工程。順應自治區推進地市級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導向,重點在現代金融、科技服務、信息服務、文化創意、健康養老、鄉村旅遊等領域,培育一批產業集聚程度高、輻射帶動作用大、示範複製能力強的現代服務業功能區和集聚區。
——融合發展工程。推動先進制造業、農業和現代服務業雙向深度融合,推動服務業內部融合發展,促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服務業實體經濟的相互滲透、深度融合及裂變,實現價值再造。
——消費擴容工程。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新供給,改善服務體驗,提升消費滿意度,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品牌提升工程。引導服務業企業堅定不移走品牌化發展之路,著力打造有特色、有優勢的產業品牌、區域品牌、地理品牌,推進實施品牌價值提升工程,建立服務業品牌庫,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標準引領工程。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服務業標準,探索制定具有地方特色優勢標準體系,構建政府主導和市場自主制定相結合、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現代服務業標準體系,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
——企業培育工程。突出市場導向,強化企業發展主體地位,培育壯大各類服務業市場主體,培育壯大一批綜合實力強、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社會信用好的領航型企業、小巨人型企業、龍頭型企業、平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
(六)保障措施
——建立規劃實施機制。建立健全各行業主管部門、各級政府實施規劃的工作推進機制。
——強化規劃政策保障。加強各類政策的統籌協調,用足用好國家、自治區和我市系列政策,發揮政策疊加效應。
——放寬行業準入限制。嚴格落實“非禁即入”“競爭中性”,破除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推動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服務業市場環境。
——持續最佳化發展環境。進一步取消和調整服務業領域的行政審批項目,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對新產業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
——強化統計監測服務。進一步明確行業主管部門職責,加快培育服務業企業(單位)上規上限,加強統計工作,形成政府統計和行業統計互為補充的服務業統計調查體系。
——加強規劃實施監督。完善規劃實施監督機制,著力推進規劃實施信息公開制度。建立規劃實施的公眾參與和民主監督機制,形成全社會合力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